平易近人的语言力量

2024-04-30

平易近人的语言力量(共8篇)

篇1:平易近人的语言力量

2018年“平语近人”系列之

----从“平语近人”感悟力量

书记常提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德”具有强大力量,精神文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德”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似无形,实则不可或缺。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就是在强调修养、品德对于国家治理、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书记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多次提到党员干部要立政德,作为奋进在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来说,尤其应“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自觉以更高的标准约束自己,将“德”之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释放以道德为载体的精神力量。

作为党员干部,必先守住作为内心精神指引之“德”,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力”,发挥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强化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感召力。“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党员干部明大德,就是要坚守信仰,立一颗忠于人民、忠于党的衷心,立一颗新时代伟大事业的必胜的信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一路前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特有的公德。“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真抓实干是砥砺品德、检验政德的最好方式,党员干部要始终担当为民,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第一位,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民生情怀、“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担当精神,用实干的脚步叩响民心,用过硬的实绩检验公德。

书记提出,一个人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品质与习惯。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才能固然重要,但在“人才”二字中,人在才前,如果无视道德、不守规矩、缺乏内心涵养及个人修养,那即使八斗之才,也难成真才,唯有高尚的道德,才能做好事、做成事。严私德是一个漫长的蓄力过程,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醒意识,不断见贤思齐、自我净化、砥砺品行,便能为成长蓄内在助力,为事业蓄精神动力,为民族蓄进步合力。党员干部应以身作则,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断涵养崇德尚德、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篇2:平易近人的语言力量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语言风格着手, 选编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理念关键词, 将其分为形象比喻、俗文俚语和诗文引用等四个篇章, 对其进行语境、语源分析, 并阐述其思想内涵、现实意义与社会反响, 旨在从语言文化的角度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一个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的读本。

陈锡喜教授主编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是我国第一本专门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语言力量的著作。该书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主线清晰

该书体系脉络清晰, 编写了自中共十八大召开至2014年5月,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炼出70个词条。开篇分析了习近平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初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强调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阐述, 表达了“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华儿女幸福的共同期望。该书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风格分为“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语篇”“诗文引用篇”。

二、解释透彻

该书详细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包含的70个词条的意蕴及价值, 归旨到“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针对每句习总书记的经典讲话, 该书更多地或从词源或通过引经据典加以解释, 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如, “‘硬骨头’是现代汉语中经常用到的词汇, 比喻艰巨的任务。毛泽东曾在《论持久战》中说:‘进攻某一运动中之敌, 打早了, 暴露了自己, 给了敌人以预防条件;打迟了, 敌已集中驻止, 变为啃硬骨头。’‘险滩’原意指江河中水浅礁石多、水流湍急、行船危险的地方, 现比喻前进中的困难和危险因素。”再如, “蛋糕, 是我们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食品了, 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 分食大蛋糕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在现代汉语里, 一般用‘做蛋糕’比喻发展经济, 用‘分蛋糕’比喻社会财富的分配”。在该书结尾段落通常都会或者提出具体对策, 或者厘清关系。如, “要切实解决好‘总开关’问题, 首先需要解决理想信念问题。其次要常怀敬畏之心, 将‘总开关’不断加固、加厚、加牢。再次, 要加大对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惩处力度, 维护党纪国法的权威性。最后, 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 深入群众, 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 不断拧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总开关’”。再如, “‘蹄疾’让人激动, 步伐更当稳健。‘蹄疾’而‘步不稳’就会人仰马翻, ‘步稳’而‘蹄不疾’则会丧失机遇或半途而废。‘蹄疾而步稳’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深入改革的正确方法和节拍。”

三、通俗易懂

该书讲解每条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典讲话时, 文笔清新形象, 生动又不失哲理的话可谓胜过一切空洞无物的说教。如“中国要强, 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 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 农民必须富。只要农业强了, 农村美了, 农民富了, 全中国人民的饭碗才能端得稳、端得正、端得好。”又如, “各国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鞋子合不合脚, 自己穿了才知道。’站在旁边的人, 对别人脚上的鞋子当然也可以评论, 但那只是旁观者的感觉。我们不去评说别国的, 也希望别人不要恣意评价我们的‘鞋子’合不合脚。”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党员干部应该怎样讲话, 讲出老百姓喜欢听、真心听的话。这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早在1942年, 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批评道:“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 但是没有什么内容, 真是‘懒婆娘的裹脚, 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 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 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 群众见了就摇头, 哪里还肯看下去呢?”该书凸显出习近平的讲话风格, 即党员干部讲话就要实事求是, 就应“接地气”, 而不是用深奥的、老百姓听不懂或不愿听的长篇理论来标榜自己的博学。

该书把习总书记的语气力量归为“平易近人”的特征, 让我们感到直言问题实质, 说简短有力的话, 不是“丢身份”的事情, 恰恰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写照。只要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像习总书记那样,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经过认真思考, 对老百姓所关切的问题做到胸中有数, 就能够胸有成竹地讲出质朴而又不失哲理的话语。这会极大地拉近干群关系, 因为老百姓喜欢既能说出他们所渴望的事 (谓之“点对题”) , 又能指出怎么做 (谓之“解对题”) 的党员干部。该书使党员干部懂得了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和如何正确创造政绩这个根本性问题。

摘要:本文以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在各种场合所发表重要讲话为基础, 从学术的角度进行系统梳理, 总结出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语篇、诗文引用篇, 对习近平同志讲话风格和语言力量的研究很到位, 是一部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部力作。

篇3:温柔语言的力量

在《极地探险》中,罗杰先是碰到了一只凶悍的庞然大物--北极熊。这只熊站起来有3米多高,只几口,它就可以轻易把一个人吞掉。罗杰是怎么办的呢?他"轻声细语,温柔地爱抚着那只巨兽,仿佛它只是一只小猫咪"。尽管这只大北极熊既没学过爱斯基摩语,也没学过英语,但它能分辩人说话的语调。罗杰轻柔的嗓音在它耳边响着,它不努力模仿,发出心满意足的呜呜声回应着。自然,这只巨兽就成了罗杰的宠物和好帮手。

后来,一只大驯鹿闯到了他们住的雪屋,并且大发野性,用它的那对漂亮的犄角胡挑乱撞,用它可怕的后蹄到处乱踢。罗杰勇敢地抓住了它的一只鹿角,用另一只手去抚摸它激动的脖子,"同时对着它的大耳朵说一些虽无意义但却甜蜜动听的话"。他坚持了整整10分钟,一边爱抚,一边温柔地说话。于是"那只驯鹿不再挣扎,一双眼睛凝视着罗杰,看上去已经没有了恶意。"罗杰又驯服了这只大鹿。

听起来这似乎是天方夜谭,但由不得你不相信,这都是有事实根据的。是罗杰的温柔的语音使得动物们感受到了他的友好和感情,得到了心灵上的沟通。不同语言的人群的第一次交往一般不是语言的交往,只能是使用语音与体语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人类最早的语言(特别是手势语)并不是表达某种思想观念,而是表达情感和爱慕的。一些动物心理学家训练、教养的动物中,有的能用声音和手势来与人"对话"。

然而,它们学会的"语言"基本上是表达情感的。俄国动物心理学家纳捷日达·拉迪根娜确定地说,她所研究的黑猩猩伊奥尼能发出20种声音,每一种声音都表示这个动物的一定感情或愿望。当代心理学也已说明,婴儿最初与外界的联系,特别是同他们亲近的人的交往,也基本上是感情性联系。婴儿的意识是随着情绪的分化和发展开始萌发的。

情感上的接近是心灵的接近,而温柔的语音是心灵接近的纽带。现代社会语言的使用已经有了许多规范,如礼貌用语、职业忌语的提出,是语言文明化的要求,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与理解的要求。但使用文明语言并不一定真正达到了文明,还要看这文明语言是怎么使用的。比如,"您好",这是很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但如果用冷冰冰的语气说出来是绝对没有感情的,甚至会是恶狠狠的,某些单位的电话接线员就是如此。碰到这种话音,不管对方说的是什么,都会感觉到一种冰冷,一种敌视。如果是面对面的话,当一方拉长着铁青的脸,从牙缝中挤出一句"您好"时,另一方肯定转身而逃,因为那句"您好"像是要"开打"的信号。

篇4:毛泽东平易近人与常人的心态

毛泽东特别注重同人民群众的交往。学生时代, 就通过办夜校, “游学”访问等联系工农群众, 和工农群众交朋友。他三去安源, 深入到工农群众之中, 发动和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的大罢工;深入到湖南五个县, 考察农民运动, 同广大农民群众、农会干部促膝谈心, 了解情况, 宣传革命道理, 深受群众的欢迎。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 延安时期, 他和农民打招呼, 唠家常, 给老人们过生日祝寿;建国后, 他回到韶山和村民们谈笑、叙旧, 与家乡的少年儿童在一起;他关心身边的工作人员, 同他们谈心, 做思想工作;他亲切接见劳动模范。正因为这样, 毛泽东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 人们才把毛泽东称为平民领袖。

一、真切的情感

毛泽东听取群众意见很注意不同的声音, 有时他观察群众的心理反应, 很注重不满的情绪。他允许群众发牢骚, 他不为群众过激的字词而不高兴, 反而要深入了解群众的不满情绪和过激字词的真正原因, 他认为必然是事出有因, 情有可原。

在延安时, 毛泽东阅读文件时发现, 有一个农妇因为丈夫被雷电击死, 便骂“世道不好”, 共产党“黑暗”, 毛泽东“领导官僚横行”等, 而这个人已经被捉到延安, 拟给予惩处。毛泽东说:“不能这么做嘛”, 并提出:打骂之事, 是农民之间常见的, 大部分是因为气盛所致。为什么生气?人家死了人, 出了事嘛!迷信不可信, 还是个教育和认识问题。毛泽东让人把那个妇女带到了会客室, 亲自谈话:“没有好招待啊, 就几只枣, 还是你们陕北人民辛苦的汗水浇种的。吃点吧!”毛泽东亲切随和的迎客词, 使浑身发抖的农妇定了神, 坐下之后, 唠了家常。农妇认出了“您就是毛主席吧?”旋即掩面痛哭起来, 并说:“咱不应骂政府……咱犯了大罪……您就枪毙咱……”。说着双膝跪在了毛泽东面前。毛泽东扶起农妇说:“老百姓有具体困难, 不予解决就应该骂嘛!”毛泽东的话说动了农妇的心, 她擦干泪水, 说了家里和村里的困难, 说了乡里和县里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毛泽东对于农民妇女的实话实说很满意, 很赞扬。“谢谢你哩, 你给我们讲了真话, 讲了我们工作的错误和缺点, 你是我们最尊重的好同志啊!”毛泽东注重和平民阶层的交往, 既有理论基础, 又有感情的因素。

二、朴素的性格

长期的乡村生活及其环境的熔造, 不仅强化了毛泽东对农民的阶级感情, 也熔铸了毛泽东农民本色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认知心理。他理解农民、同情农民。正是这一点使他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从而为中国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的历史贡献。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和哲人, 他纯朴、诚实、勤快、踏实、极富同情心的品质, 都可以从母亲身上找到原型。母亲博爱纯朴的风范, 胜于写在经书上的任何一种教条, 它对少年毛泽东的人格品质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诞生后, 毛泽东接见了许多的工农兵群众和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人物。王国藩是河北省遵化县‘穷棒子’庄的带头人——一位普通的翻身农民。他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 并多次接见他, 使他“成为毛泽东多年的农民朋友代表”。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 王国藩又到北京出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一个上午, 毛泽东来到代表中间。首先环视一下四周, 意在寻找什么人。紧接着, 来到王国藩面前, 专门来握他的手, 而且握有一分钟。后来又转身环视一下人群, 又来到鞍钢老劳动模范孟泰身边, 同样握了他的手, 仍然没有说一句话, 笑吟吟地走了。王国藩迷惑不解, 去找省委领导, 问毛主席只握手不说话是怎么回事?领导告诉他:通过握你俩的手, 反映出毛主席、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就是要“以农业为基础, 以工业为主导”。从这件事, 王国藩越发懂得了握手的深远意义。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南侨回忆录》中回忆他与毛泽东约见时的情景, “余致慰劳毕。南洋女学生来, 无敬礼便坐, 并参加谈话, 绝无拘束。又一男学生来亦然。少顷集美学生陈必达来亦如是。余乃知平等无阶级制度。”毛泽东的这种纯朴平实作风映照出他待人和蔼亲近、谦虚纯朴的人格。毛泽东和平民的成功交往, 也源自于农村的生活环境使毛泽东染就了一些农民的生活习惯, 例如即兴随意、不拘小节, 他的睡眠、饮食、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方式颇受此影响。而这些习惯又是接近平民的生活环境, 就更利于情感的沟通, 使毛泽东和人民群众有强烈的共鸣。

毛泽东无论是对党内的同志, 还是对党外人士, 对其他各种各样的人, 在交往上都是“诚”字当头, 都是出自内心的, 都是以真诚的感情面对的。

篇5:语言的力量

【关键词】语言;西方近代思想解放;解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一课就是着重探讨这种近代兴起于西方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讲授中往往注重对内容的讲述和理解,如意大利文学三杰的主要作品及其主要意旨;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思想;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异同等。其实在教师对思想内容和精神内涵的分析探讨中,还有一个隐藏的领域,它往往被忽视,即语言。语言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形成和凝聚的根本,语言的发展必然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样社会的发展也会带来语言的变革。在我们的教学中会关注到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用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而推动思想解放,但在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中语言问题却少有提及。阅读教材,我们会发现薄伽丘的《十日谈》是用意大利方言进行创作的;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在那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人文主义者为什么要进行语言的更新,语言有怎样的一种力量?本文从语言的角度对近代西方思想的解放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文艺复兴,意大利语打破对身份的迷信

作为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期间的重要诗人——但丁,我们最为熟知的是其代表作《神曲》,率先表达了对教会丑恶现象的憎恶。除了诗人的身份外,但丁还被称为意大利语之父,在法语中,意大利语被称为“但丁的语言”。他有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论俗语》,这部著作为建立和规范统一的意大利民族语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奠定了但丁在意大利语言上的地位。一个人文主义者为什么会成为意大利语言的奠基人?是偶然吗?意大利语言与但丁所倡导的思想解放有关系吗?

在中世纪,拉丁语是西欧、中欧、南欧一部和北欧广大地区的国际通用语,天主教世界的宗教用语,学术、文化、科学的书面语。一切官方用语,包括文学作品,都是用拉丁文,平民大多是看不懂的。拉丁语作为基督教文化传播的媒介,作为神学的代表者,向来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造就了僧侣对文化、思想和教育的垄断,通过语言的差异,区分高贵和低贱,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种现象长久以来在思想领域培植了一种非此拉丁语莫属的权威心理,17世纪的英国作家弥尔顿还认为他的《失乐园》倘若用拉丁文写成,会是一部更伟大的史诗,即使但丁本人创作《论俗语》这篇文章时也是用的拉丁文。

相较于拉丁语,所谓俗语,但丁这样说:“就是孩提在起初解语之时从周围的人们听惯而且熟习的那种语言,简而言之,俗语乃是我们不凭任何规律,从模仿乳母而学来的那种语言”。由此可知,俗语就是母语,她是人天生具有的能力,是我们最为熟悉、最易接受的语言,她是普通人思想重要的载体。倡导用“俗语”,其本身就是对中世纪宗教专制垄断的冲击。但丁表示官方宫廷用语(拉丁语)是“矫揉造作的”,而俗语简单易懂,符合自然,反而是“较高贵的语言”。用“俗语”取代拉丁文,是作为一种平民化的表述策略,同时也作为民族群体的思维方式植根于民族的灵魂深处,它能够表达民间的声音,表达其精妙细致的思想感情、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语言。把文学的表现权利第一次交还给了人民大众,这是但丁提倡创造高贵的俗语的进步所在。用民族语言不仅是形式上的突破,更为内容更新、受众层面的扩大和优秀作品的创作奠定基础。但丁创作《神曲》时原打算用拉丁文,不过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初衷,改用了佛罗伦萨方言。对此薄伽丘《但丁传》解释说,“但丁此举是为他的绝大多数佛罗伦萨的意大利同胞着想。”因此,但丁、薄伽丘以语言为武器,打破身份上的限制,用所谓俗语对抗教会束缚、宣扬新兴思想、倡导思想解放,语言也成为了重要的武器。

二、宗教改革,用德语挑战教会

文艺复兴时期的民族语言,是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对自己身份认同、打破教会束缚的产物,而马丁·路德则是用德语直接抗衡了教会,打通了一条自由之路。

《圣经》是基督教的圣典,也是教会统治人间的依据,在15世纪以前《圣经》主要是拉丁文写成,由神职人员代为宣讲并传播给民众的。语言成为了民众与“上帝”之间的障碍,罗马教廷利用对《圣经》解读的垄断地位和人们的信仰,麻痹人民,兜售“赎罪券”。教皇通过各国各地的教会对全社会进行精神统治,以神权压制人权、以神圣禁锢个性、以天主教义反对科学创造、以经院哲学封杀学术自由,企图以一本圣经定天下,通过控制对圣经的解释权和阅读权随心所欲地篡改教义。路德指出,神职人员任意解释《圣经》,是出于愚弄人民和统治人们的需要,而不是真正地传播基督教,他认为每个普通教徒都应该自己阅读《圣经》,直接跟“上帝”对话。在这样的背景下,马丁·路德着手翻译《新约圣经》,并与1522年以后陆续出版。为了更好体现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让《圣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众与上帝之间的阶梯,实现其“因信称义”的思想,他在翻译《圣经》时借鉴前人翻译的基础上,更着重大众化的语言,其宗旨就是用日常生活中生动易懂的语言来代替原来晦涩难懂的书本语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应该跟家里的母亲、街上的孩童、市集的平民聊聊天,听听他们是怎么说话的,然后用他们能懂的文字去翻。”这样的《圣经》迅速被大众所掌握,不仅成为他们反对僧俗统治阶级的工具、促进了他们反对罗马教会和反对专制主义的斗争,而且成为宗教改革的推动力,使德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变化。

另外,路德翻译圣经也努力加强了德国的民族意识,使德国教会走上民族化的道路,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完成了宗教独立的壮举。德意志民族在成为一个真正国家之前迎来了一个思想自由交流、摆脱教会束缚的大时代,为之后走向统一奠定基础。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传播和德语圣经的影响,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将圣经译成自己的民族语言,各国语言版的圣经不断涌现,荷兰、瑞典、冰岛、丹麦等国语言的圣经直接来源于德语圣经。通过德语圣经,人们纷纷摆脱教会的控制,激发了自我意识的成熟,用民族语言的圣经进一步打通了一个自由的社会道路,让个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三、启蒙运动,法语象征光明、自由

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随着它的发展,18世纪成了法语的时代。很多国王都成为法语迷,很多国家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都以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而感到自豪。如普鲁士第三代国王腓特烈大帝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亲法国王。他对法语如此痴迷,以至于他不断地重复说,他只学习一种语言,那就是法语。他模仿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让人在德国的东部波茨坦修建了一个新宫邸,取名为“逍遥宫”。他在宫廷、军队以及行政机构内都聘请了很多法国人。他只看用法语演出的剧目,并自己学习用法语吟诗作词,他和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伏尔泰保持长期的通信联系。在1752年的一天早上,伏尔泰甚至还收到了与腓特烈大帝共进晚餐的邀请。腓特烈大帝通过学习法国哲学思想以获得舆论的支持,重塑国家威望。

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语言的力量有多么强大。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也是语言的革命,用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人文精神的发展和壮大,但丁说:“我们称作光辉的语言,只有最高尚的事物才配得上用这种语言来表达。”语言是神奇的,它可以回忆过去,同样也可以指示未来。但丁的“俗语”和马丁·路德的德语、伏尔泰的法语虽然语言的形式不同,但他们在各自社会的根本作用是相同的。在社会面临着困境,人类面对着堕落的情况下,语言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爆发了。但丁的俗语和路德的德语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的整合,冲破教会的专制,而法语从18世纪以后更是成了民主的重要载体。教学中,在我们关注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的同时,也要注重语言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章安祺,缪灵珠.《美学译文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

[2]吴世永.《俗语与白话:全球化中的语言突围——但丁<论俗语>与中国、印度白话文学观之比较》.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3期

[3]杜美.德国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王明利.《论启蒙运动与法语的辉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5]吕同六编著,钱中文主编.读意大利[M].泰山出版社,2008年

篇6:平易近人的语言力量

芒克(原名:姜世伟)1950年生七十年代初开始写诗,1978年底与北岛创办文学杂志《今天》。曾在国内外出版:诗集《心事》、《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诗选》、《没有时间的时间》、《今天是哪一天》、《芒克的诗》,长篇小说《野事》,随笔集《瞧,这些人》。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意大利、德、西班牙、荷兰、瑞典、丹麦、希腊、俄文、日文、韩文、阿拉伯文等。曾应邀访问过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荷兰、澳大利亚、美国、瑞典和日本等国进行文化交流。现居北京,从事写作和油画。

2015年9月笔者有幸在北京宋庄,芒克家中采访到他本人。在那里人们都叫他:芒爷。芒爷是一位非常随和、低调、安静的人。他那洁净充满艺术味道的家,在他太太小碟老师的打理下温暖而美好。将近2个小时的访谈让人终生难忘。

雨玲:很多人都认为您是中国“朦胧诗”的鼻祖,对于这个称呼您喜欢吗?

芒克:呵呵,太逗啦,其实我和北岛一起创办《今天》杂志比较早,当时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朦胧诗来讲,是对在《今天》杂志发表作品的人产生的一种争议。很多人说这作品比较朦胧看不懂,所以被统一称为“朦胧诗”。后来大家统一对于在《今天》杂志发表作品的人称为“朦胧诗人”,其实我们不太认可这个词。但大家都这么认为。

雨玲:也就是说您不太喜欢别人称您为“朦胧诗”鼻祖?

芒克:其实不算鼻祖,只是写的比较早而已,可能是大家对于我的尊重吧。

雨玲:您觉得您在绘画上面的艺术成就可以和诗歌并驾齐驱吗?

芒克:我觉得我在绘画上面没什么成就。因为诗我写的比较早,影响比较大。国内外也翻译很多。所以基本我到哪里都没有人说我是画家,介绍都是“诗人”,也都是别人这么介绍,我个人从没这么介绍过自己。画家我更没有这么自封过。再说写诗和绘画的初衷不太一样。当时在70年代初我下放到农村,在那个环境下自己有兴趣写些诗,完全出自兴趣。而绘画我画的比较晚,我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商品来做而不是一种艺术。

雨玲:您到现在也没有把绘画当成一种艺术吗?

芒克:绘画对于我来说它就是一种谋生手艺。我只是会一些色彩和一些画面,然后去表现一种东西。我还是把它当成一种商品。为卖画而画画,并不是为搞什么艺术创造,没这种想法,就凭感觉去画。

雨玲:有些画家为生计画,但他们对外会宣称为追求艺术,而您这么说,我认为是一种很自谦的说法。

芒克:也不是,我对于绘画还是有些了解,我去过世界上很多博物馆,看过很多名家的原作。

雨玲:外界很多人认为您在绘画上面的艺术成就和诗歌是并驾齐驱的,我看了您代表中国在古巴画展的相关报道。我认为您在色彩上面的运用,表达出对于生命强烈的激情,特别关于颜料的某种运用,完全震撼到很多人!

芒克:古巴的展览是2011年,我为什么会去古巴展览,因为上小学时,我所在的小学叫“中国古巴友谊小学”,所以那个时候对于古巴影响比较深。我一直有个愿望能够去古巴一躺。2011年我接触到一些古巴朋友,他们也是对诗歌非常感兴趣的人,他们以“诗人”的身份邀请我去。然后看到我的绘画,所以做一个画展。其实对于许多画家来说,在古巴做画展是很荣幸的事。他们的展览就是展览,很纯净,没任何商业成分。展览安排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亚洲博物馆。其实画也不多,当时就10幅比较小的画,为运输方便,画展比较成功。同时我接触过很多在古巴和拉美都比较成功的诗人,岁数都比我大。这帮人对于绘画也比较热爱,我认识一个古巴非常著名的诗人,他的家里就有很多著名画家送的油画,包括毕加索,米罗等等,都挂在他家里。当时他也希望得到我的一幅画,后来我送给他,他非常开心地说“我一定要挂在家里重要的位置”,我说“千万别,我只是画着玩,人家可都是大画家。你喜欢可以,但千万别把我当画家”。我知道画家之所以独特,是因为他和别人不一样。我刚才也谈到,我看过很多画家的原作,去过世界上很多博物馆。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完全因为他们的作品非常独特。他们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一种风格。

雨玲:那您觉得您独特的绘画风格是什么?

芒克:因为从绘画的技能来讲,我还是有些欠缺。我看过很多画,印象派、现代派等。我认为一个专业的好画家,他不但要有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还要有非常娴熟的技法。我觉得自己在技法上,运用色彩能力上还是很有限,需要提高。它不像写诗,我可以用各种语言编制各种句子,有时候我想画却不一定能画出来。尽管我脑子里想像的非常好,但它需要技术,而且绘画不一定能表达出我想说的东西,但语言可以。这就是我认为我不是画家的地方。我只能画我的感觉,比如色彩的感觉。我认为绘画也有自己的语言。所以人是什么东西自己要明白,很多人认为自己是艺术家,可是这不是自己说的,这需要大家认可。好的作品要有独创性,要让人震撼。我看到好画家的作品,我就会震撼,这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弄出来的。现在世面上你会画,人家也会画,差不多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构图问题。所以算不算艺术家,需要别人评论。中国几千年的绘画,留下来的画家大家都知道,作品也就那些,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最喜欢画油画,因为油画色彩丰富。它可以把你喜欢的颜色表达出来,我不喜欢灰暗的调子。灰暗的调子表现得好也行,但是你一定要突出它明亮的东西。中国传统绘画,似乎不用灰色就不会画。现在我还是比较喜欢绘画,它使人愉悦。写诗就特别需要安静,而且需要长时间完全属于一个人的孤独。写作过程并不愉快,但作品出来很快乐。绘画不同,一直很愉悦。再说我也不想在绘画上表现故事,只想表现一种感觉。

雨玲:我觉得您是表现一种希望,激情?

芒克:所以我的作品别人画不出,我想像天空,色彩,大地等。不过这还需要练。

雨玲:您认为诗歌和绘画的共同点是什么?

芒克它们都在表现某种东西,但是诗歌比较深,它代表思想性,哲学观和人生观。只要我看一个诗人的作品,基本就可以了解他这个人,其实绘画也一样,看它的作品也能了解这个人。但绘画的视觉感更强烈一些,至少它看得见。诗需要能领悟。画可以只有一个画面,你可以深想。但诗会有很多画面。绘画和诗歌一样,不是每个创造都能出好作品。

雨玲:我个人认为:您在绘画方面对于色彩的运用非常了不起。尤其对于某种色彩强烈的渲染。这种灵性别人无法模仿,非常独特。

芒克: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可模仿,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生活经历,性格,阅历等都会不一样。

雨玲:您觉得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或能力对于绘画比较重要?

芒克:我认为任何人都可以绘画,只是作品不一样而已。但要达到什么成就,这是两回事。

雨玲:有些人认为文凭和艺术没什么关系,这个说法您怎么看?

芒克:绘画不需要文凭。我也只是初中文凭。艺术在于个人能力。当然文凭在社会上也很重要,但对艺术不同,不是说你有文凭就是大艺术家,天赋很重要。搞任何行业,天赋都很重要。

雨玲:您所有经历中,请问有什么事情对于您人生走向影响比较大?

芒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影响深的事情,人吗都有自己的命运,不同时间经历不同事情,生活一年年往前走。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雨玲:您觉得哪些作品奠定您在中国诗歌界的地位?

芒克有一次我和唐晓渡聊过,其实《向日葵》这样的作品,是他最早公开评论。因为这首诗比较短,所以传播比较广。但是要了解一个人还是需要了解他的全部作品,他每个时代不同的作品。《向日葵》在《今天》杂志并没有发表。83年我又重新写一遍《阳光中的向日葵》,但和早期73年的不一样。我觉得每个时期会有不同的作品。我可以几年不写诗,但创造一本诗集或者长诗需要4、5个月,同时必须要有个人的生活时间。然后很长时间就不写啦。

雨玲:有些人认为现代诗不叫诗叫吟、唐诗宋词楚赋元曲等才叫诗,您怎么看?

芒克:唐诗宋词那是词牌、现在也可以写,也许能写的比较好,但不一定写的过唐宋。毕竟语言在不断发生变化。我觉得现代诗有它特有的语言意义。它表现个人思想的深度,高于古诗词。唐宋诗词有它震撼的内容,不过内涵还是比较直白。为什么到现在还转播的比较深,因为教育。属于强迫性流传。我很喜欢李白的《将进酒》。现在小孩会背这些古诗,也还在于教育。

雨玲:您觉得中国诗人怎样可以跳开某些性格的局限?

芒克:其实中国自残的诗人还没有欧美多,中国写诗的人很多。但我从不评价一个诗人作品的高低。因为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环境,不同背景,它都有创造诗歌的权利,没有统一的标准说诗歌要怎么样。每个人看法,阅读量也不一样。要多去看看世界,看看人家的作品,人类的智慧太多了。欣赏你的诗肯定有,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看你的作品就能看出你是个什么品味的人。因为人最难躲过的就是语言。真正的诗人都有共同的语言感觉,大家一读就知道好不好,除非互相吹捧,历史最终会留下真正优秀的好作品。

雨玲:您认为您创造出语言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吗?

芒克:起码以前没有我这种风格,至少人们一看就是我的东西,它有特点。

雨玲:您认为您最大的个人成就是什么?

芒克:我认为我一生中最重要就是活得比较愉快。我每天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这很重要。不见得有意义,但是总有什么吸引我去做。一个人有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生活就会是很美好。活着就很有意思。

雨玲:您有没有想过颠覆自己以前的语言方式?

芒克:人没必要颠覆自己,只需要不断发展自己,增加内容。有品味的人互相喜欢。对于我个人来讲现在的作品和以前还是不一样。年轻时爱写生死,现在我很少考虑这种事。不过还是思考最多,不写死就写生,表达一种对于生命的想法和看法。我个人创造本身就是很神奇的东西,很多时候创造一首诗就是一种灵感。写第一句第二句就出来啦。有时候开头来了,后面就出来啦。诗歌完全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在写的时候,会忘记语言,很奇妙。写诗也有语言技术的问题,一个好诗人对于语言的掌控会很强大。以前讲究押韵,格律,现在最重要要表达一种想法,其次也要一种节奏。我认为诗歌对于语言的运用最简洁。

雨玲:在当下“不确定”为观念的时代背景下,您认为艺术对于人类有什么益处?

芒克每个活在自己时代的人,都觉得自己生活的时代很伟大。但我们这个时代还是很平和,起码它没有战争。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只能表达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其实人类没有进化到多高级,只是科技在不断进步。人不要高估自己的时代。任何一个时代辉煌不辉煌还是要看它在文化、艺术等领域为人类做出的贡献,这需要后人来评判。

雨玲:您能给现代青年一些建议吗?

篇7:语言的力量

商务英语口语

洽谈前准备好会谈提纲

不少人可能很羡慕那些同声传译的人,其实除了具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接受过专门的传译训练外,他们往往在一些大型的国际会议前2个月就开始熟悉会议相关资料。同样,在拜访或接待客户前,外贸业务人员一定要清楚会谈的内容,准备好会谈提纲,做到胸有成竹,才能确保会谈的顺畅,以达到预期效果。

洽谈中要敢于表达

如果碰到的是美国人或者英国人,不论你的英语口语有多好,也永远赶不上他们的流利程度;对于来自非英语国家的客户来说,英语也是一门外语,他们的口语可能还不如你。关键是要能够克服心理障碍,敢于表达。我曾有这样一位外贸业务员下属,他的业务能力很强,成功开发了不少大客户。虽然其英语口语水平一般,但是在每次展会上他都很放得开,积极主动地与到访客户谈个不停。

洽谈后把会谈的主要内容发给客户确认

记得携带录音笔或笔记本,以便在会谈中用作录音或记录,会谈后尽快把会谈的内容整理出来发给客户确认。这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口语沟通带来的不清楚或误解;另一方面,能让客户感受到你对会谈的重视。

口语不好要善于引导客户用书面交流

口语水平不好的业务人员要善于规避这个“软肋”,在业务洽谈中巧妙地引导客户用邮件等书面方式沟通。

商务英文邮件

作为外贸业务过程中最常用的沟通与交流工具,商务英文邮件的重要性对整个外贸业务活动来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案例:一列动车组有上万个零部件,研制生产周期长且工序复杂。2012年年底,南车株机海外营销团队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离北欧项目竞标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连对方企业总裁都同意了,最终却因方案翻译错误而被对方技术专家否定。比如说,刮雨器被翻译成抹布,这是典型的中式翻译。

启示:在外贸业务中,一定要重视商务英文邮件的书写。即使是细小的错误或疏忽,都有可能最终导致客户的流失。

有一次,我对一个业务员指出她英文邮件中一些错误及不规范的地方,并要求她以后在发出邮件前一定要认真检查一遍。她却对我说,这些都是小问题,不必在乎细节,只要客户能明白意思就行了。她的这种心态显然是错误的。试想,某一天你接待一位重要的国外客户,你不可能随便带他到路边摊请他吃一份10元的快餐,然后对他说,随便吃点吧,不管吃什么吃饱就行了。如果客户看到你的邮件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很可能由此推想:“你们的产品会不会也好不到哪里去? 你们的交期会不会也会延误?你们的售后服务是不是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商务英文邮件常见十大问题

下面是我在以往的工作中遇到的商务英文邮件中的一些典型问题,现归纳如下。

问题一:忽视礼节,语气生硬。

问题二:底线暴露,谈判夭折。

问题三: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说话。

问题四:时态错误。

问题五:拼写错误。

问题六:短语不清,反复出错。

问题七:母语思维,中式表达。

问题八:啰里啰嗦,不够简洁。

问题九:常用链接,事与愿违。

问题十:布局混乱,答非所问。

在英文信函中,如果你仔细琢磨外商的行文方式,很少会充满“We”“I”之类的人称词。相反,被动语态用得很多。这会减少客户在阅读邮件时的压迫感,让客户感受到的是我帮你做了什么,而不是我要卖给你什么。

在一次英文邮件培训中,我曾问一名外贸业务员案例邮件有什么问题,她看了很久也没有回答出来。后来,我请她大声读一遍,她还是没有发现问题。于是我请她再读一遍,她才豁然开朗,原来短短的一封邮件中出现了7个“I”。在英文邮件中,当主语是第一人称“I”时,常可省略。

很多朋友在写开发信时,总是会在内容里加上自己公司的网址,或者在签名下面加上链接。这样做,有很大的概率会被服务器拦截掉。最好在客人回复后,第二次给他写邮件时再插入这些链接。

总之,商务英文邮件要做到:及时回复,有礼有节,保守底线,换位思考,语法正确,专业表达,语句精练,慎用链接,布局合理,认真检查。

商务英文邮件沟通要点

1. 遵行24小时原则。收到客户邮件后24小时内应回复,即使不能对客户邮件中的问题给出明确或准确的答案,也要让他知道你已认真查看了其邮件并已开始行动。

2.情绪高涨时避免立即回复邮件。

3.邮件应“主旨”明确,让人一看就明白。

4.发送邮件前,一定要至少检查一次拼写、语法等方面。

5.避免使用高姿态或命令语气写邮件。

6.合理布局较长的邮件:先概述整篇邮件的大意,再详细阐述,最后简短总结。

7.不可全用大写。大写=大喊,十分不礼貌。

8.不可全用红色。

9.现代英文缩略语及表情符号,要避免用于正式商务邮件中。

10.段落开头,当主语是第一人称“I”时,常省略。

(本文作者系广州三顾贸易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篇8:发挥销售语言的力量

官方网站:www. shuangqiang .net

沟通邮箱:Z8323@126.com

跟我学话术(1)

先问一个小问题:一家耐用消费品企业有1万名导购员,销售一种同样型号、同样功能、同样价格的产品,这些导购员会有多少种说法?

回答正确,9999+1种。理论上讲,最能卖货的说法最多100个,那么其他9900种说法是不是瞎忽悠?

笔者常年反复监听各地导购员的销售录音发现,一家企业真正能说会道的金牌导购员往往不足30个,其他绝大多数导购员是在“胡说八道”。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我知道我的广告费中有一半浪费掉了,问题是我不知道哪一半”,那么企业大把的钱投到终端导购员身上,真正发挥作用的能占多大比例?

产品制造需要生产工序,产品包装需要包装设计,产品广告需要广告创意,产品销售要不要销售话术?为什么同样的品牌、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在各地的销售情况大不一样?排除市场差异和终端硬件的因素,导购员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没有一套标准化销售话术,任一线导购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临场发挥,销售成交率可想而知,也难怪企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打造出一个精品,到了终端导购员脚下却临门一脚全射偏。

销售话术有什么用

如果企业有了一套标准化销售话术,情况又会是怎样呢?

先看国内一家手机企业的案例,他们有一款手机一个月销售了10万部,5000名导购员人均销售20部,如果没有一套标准化的销售话术,要完成这个销量是不可能的。当时,笔者在走访了深圳、广州、成都等地市场的几十名金牌导购员之后,设计了这样一套销售话术:

金立手机L600销售话术

一句话开场

(演示:左手拿L600手机)您好!看看金立最新推出的新待机王手机,它是行业内唯一一款最强大最好用的手机。其他手机有的功能它都有,还有三点和其他手机不一样。

第一是功能不一样

1.超长待机:(演示:扒下后盖,手指电池正中间)这款新待机王,超长待机,待机38天,买1台顶2台。你看1800毫安,多数手机900毫安,待机时间1台顶2台。您原来的手机多久充一次电?(顾客回答2天)这款手机4天充一次。

2.双卡双待:(演示:抠下电池,手指SIM卡插槽)您的朋友一定很多吧?这款手机双卡双待,一机双号,一个用于工作,一个用于生活,1部手机2个号码,1台顶2台。

3.纯平触控:(演示:装电池,合后盖,转到正面,开启电源)它采用最先进最时尚的纯平触控设计,防静电、抗油污,而且手写按键双输入,1台手机2种用法,您的短信多时手写更快,坐车摇晃不好手写就用按键,1台顶2台。

小结:它是行业内唯一一款同时具备纯平触控、超长待机、双卡双待功能的高档手机。双卡双待、超长待机不稀奇,但加上纯平触控就是独一无二的产品了。

第二是硬件不一样

1.耐磨软屏:(演示:软屏折弯)您看它的屏幕可以折弯。看起来像一块易碎的玻璃,其实是高科技耐磨材料,不小心掉地上,一般不会摔坏。

2.高清摄像头:(演示:长按右侧按键,递给顾客)您试试它的照相功能,您看清晰吧。它采用的是高清摄像头,真正的130万像素,比别人的260万像素还清晰。

3.高能电池:(演示:手指电池中间)手机电池爆炸伤人您听说过吧?那些电池都是属于超标电池,很危险!金立L600的电池是1800毫安,待机38天,绝对安全,绝对够用了。

第三是软件不一样

1.好易用:这款手机人送外号“好易用”,真的很好用。比如,您正在开会,忽然来了电话,怎么办?您按一下“拒绝”、“短信回复”,对方就会看到您“正在开会”的短信。这样,既不影响开会,又不得罪朋友。通话中,它可以查号码,可以发短信,可以录音。当然,它还能够T卡备份,不管您有多少联系人号码和短信息,只要一个命令全部都可以复制到另一台手机上,不需要一个一个再输入进去那么麻烦。

2.主题切换:(事先下载风景类、时尚类多个主题,置入手机内)您看到过1000元左右的手机能够自动更换主题吗?只有金立L600有!您看这些桌面多漂亮,就和电脑一样。

3.时尚好玩:(一边讲一边将待机状态下的“中国移动”等标识移入屏幕左侧菜单条)您见过待机屏幕这么干净的手机吗?这款手机还可以用QQ聊天!我操作一遍给您看看!(提前输入自己的QQ号码,设置自动登陆)这款手机QQ聊天,就和电脑一样方便!

这套话术,后来被金立手机营销总监归纳为“133记忆法”,即“一句话开场,三个不一样,每个不一样只讲三个要点”。

有一家企业生产一种深海小海带,名叫“海之宝”,深圳一家策划公司为其策划了“餐桌第三势力”的宣传概念,可销售如何落地呢?笔者应邀给这种小海带设计了三个落地的支撑点:

海之宝小海带销售话术

第一,深海小海带是中日海带的杂交新品,营养独特,易于吸收,是海带中的极品。

第二,它生长于胶东半岛最东端最洁净的深海海域,无污染,纯天然。

第三,它在春分前后收割,味道最为鲜美。

对比日常的老海带,第一是品种不同,中日杂交;第二是出生地不同,生长海域得天独厚;第三是收割期不同,比老海带早收割几个月,鲜嫩得像18岁的少女。

看到这些销售话术,企业销售总监很激动,不停地说这几句话“管用,管用”。后来,北京的经销商曾问海之宝的业务员从事食品销售业务多少年了?业务员说只有十几天。经销商怎么也不敢相信,几天的话术培训就可以让原来卖轮胎的业务员,快速成为卖海带的“销售专家”。

销售话术是销售说辞的范本

销售是语言的艺术,过人的销售技巧需要过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要有洞悉人心的敏锐,也要有动摇客户心旌的表达。成功的导购员,他们的语言就像一双柔软的手,能抚摸到顾客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毋庸置疑,每一件产品的销售,不仅需要产品本身的品质做基础,更需要有注入人心的语言艺术开疆拓土!

销售话术是与各个领域、各个生活角落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语言沟通的技巧,同时也是销售人员的逻辑指引,使自己在沟通中不脱离销售的目标和主线。

终端销售话术培训,就是通过市场调研,把多个优秀导购人员在实战中有效的销售语言、销售技巧,提炼加工为格式固定、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技巧,然后强化复制给更多导购人员的有效训练方法。那么这样的终端销售话术,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又如何让导购员记得住、用得上呢?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跟我学话术”所训练的终端销售话术,绝大多数都是“从群众中来”的。

在前期开发课程时,首先要用1~2个月的时间,深入到企业几个核心销售区域的几十个核心门店,找到销量最多或成交率最高的杰出经销商和导购员;然后,扮成消费者,去观摩、体会这些销售精英是如何接待顾客的,他们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演示,采用了哪些技巧,最终顺利促成了交易,必要时还要进行隐蔽录音、录像;接下来,组织经销商座谈、导购员座谈、消费者座谈,进一步核实哪些动作是这些销售精英的“绝招”;最后,具有10多年市场经验的培训师,以此提炼出产品的介绍话术和销售技巧,进而把这样提炼出的话术和技巧强制性复制给学员,让其他导购员可以完全模仿和复制成功者的经验,最终取得和优秀导购员一样的成功。

可以说,“跟我学话术”的内容均来自企业一线一流的导购员和一流的业务员。而实践已经证明,这样的销售态度、销售方法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有了实用的培训内容还只是成功了一半,只有学员掌握了这些内容,并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才能达到培训的目的。在企业现场培训中,我们采用的培训方式叫“强制复制”,读起来有些晦涩,这种方式来自2007年的一次培训实践。

当时,金立A200手机刚上市,产品卖点只有三句话,但导购员就是不能有效地记忆和运用。情急之下,笔者让所有学员不分男女老幼学历经验,在十几个小时的培训演练中,强制性记住核心要点、背诵销售话术,不仅要记住所有内容,而且要背诵得滚瓜烂熟,形成“肌肉记忆”,张口即来见人就说,一人不合格全小组不得课间休息、不得吃饭睡觉。然后,进行角色演练,人人参与情景模拟,相互讲解10遍以上。

在高压之下,大多数学员现场“过关”,等回到终端卖场再见到顾客,就能不假思索张口即来,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可以说实现立竿见影的培训效果。

这种培训模式是颠覆性的:由老师说学员听,转变为学员说老师听;由老师做学员看,转变为学员做老师看。培训的流程也由单向灌输和有限互动,转变为“跟我读,认真背,相互讲,上台练,严格抽查,人人过关”。在之后几年里,经过不断研究和拷贝这种方式,终端销售话术训练在食品、建材、家电等不同行业的企业销售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通过阅读来学习、培训,不具备现场培训的条件和氛围,所以读者要想真正掌握、运用好终端销售话术,有效提高自己的销售业绩,就必须主动、积极地做好自我练习,让学习的内容真正转化成自己的销售行为。

从下一期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认识终端销售话术的力量。■

上一篇: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下一篇: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