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人生哲理的作文

2024-04-14

含人生哲理的作文(共14篇)

篇1:含人生哲理的作文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爸爸下了两盘围棋。

第一盘,我执黑先行,走了一个“星”,和一个“三三”,然后爸爸再三路上挂了一手,我走了不慌不忙地走了“小飞应”,然后爸爸又走了“肩冲”,我又在左边的“星”上走了一手,爸爸这时说:“你的布局还是很不错的嘛!”听到爸爸这句话,我有点骄傲自满了。便放松了警惕,到中盘时,为了贪污两个子,“天元”上的几十目棋一下被老爸的白子给“吞”了。最后,我们数了子,我输了,输的很惨,爸爸领先23目半。我也不甘示弱,准备第二盘战斗,这一盘,我换了下法,走完两个空角后立即点了“三三”,结果,角和边的地盘被我占光了,我还找到爸爸的许多断点创造了我吃子的机会。最后,我领先半目,真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呀”!

下完这盘棋,我想:我们人生就像一盘围棋,往往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点小事而误了大事,就如我第一盘棋那样,为了小小的一块地方却不顾比这更大的地方,这就叫因小失大。同时,要时刻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真理,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下围棋不仅能开发脑子,还能教会我们许多人生道理。心动不如行动,快快加入围棋里吧!

篇2:含人生哲理的作文

1、人生的智慧——(德)叔本华 ——经典之作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年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书中他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待人接物、自身修养等。特别指出个人幸福的源泉是自身拥有的`财富,这种自身拥有包括人的健康、气质、道德、精神智力及其创造力。

2、苏菲的世界——(挪威)乔斯坦·贾德 ——普及版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3、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 ——经典之作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4、人生哲学——冯友兰 ——通俗易懂

《人生哲学》阐释的是一种独特而圆润的人生哲学——在统揽古今中外各种人生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认为较正确的人生哲学。本书也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中西简明哲学史,以人生哲学为切入点,对中国古代哲学、西方古典哲学以及欧美现代哲学等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5、哲学导论—— (美)罗伯特·C·所罗门 ——全面丰富

本书是罗伯特所罗门编著的著名哲学教材,它以实在、宗教、知识、自我、心灵与身体、自由、伦理学、正义八个哲学核心议题为经,以历代哲学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纬,以作者自己对议题和文献背景的细致评注和解释为引导,使之成为一部以哲学经典文献为核心、以强调通过阅读原典学习哲学为特色 的优秀哲学导论。

6、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周国平——通俗易懂

篇3:《喜福会》中的麻将式人生哲理

日, 定为圣日。

五、当孝敬父母, 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的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六、不可杀人。

七、不可奸淫。

八、不可偷盗。

九、不可作假见证害人。

十、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俾、牛驴, 并他一切所有的。

(圣经旧约出埃及记20章1-17节)

当信仰不复存在, 人们抛开了这些诫命, 毫无畏惧, 无所顾忌地犯罪, 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无比可怕的, 这是拉金内心所担忧的, 他想传达的正是教堂的代表含义。“教堂, 去了”也正是说精神信仰的“去了”。由此, 《去教堂》的翻译没有《教堂, 去了》这个翻译贴切含义深厚。

1 (2) 拉金的读者观拉金对读者的观点是读者可以毫不困难地感受到他的情感、态度以及他所经历的一切, 使读者能够通过作8

品与自己很容易的达到一种共鸣效果。

Church Going作于二战后, 拉金用其诗歌表现英国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迷惘。“他们生活于战前与战后的断层中, 遭受到社会和家庭对他们思想成长的束缚, 并经历了宗教信仰散失的重创。” (李喜蕊, 2009) 人们开始怀疑信仰和上帝, 这一背景下, 拉金写下这首诗, 诗歌本意是对宗教信仰衰落的担忧, 更是传达给读者他诗中这一“教堂去了”的担忧之情。通过对本诗歌的理解, 读者可以感受到他诗中强烈的担忧之情。

(3) Church Going内容分析

诗中暗示了教堂的颓废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三到六节写诗人站在教堂里的主观所思:将来教堂废而无用了, 如果我们只保持几座定期开放, 展出锁在陈列柜里的各种圣物, 而听任其余的被风吹雨淋, 被羊群糟蹋, 那么它们会变成什么样? (曹现青, 2011) 教堂已经去了, 内容也仍然是强调教堂的离去, 《教堂, 去了》比《去教堂》更适合诗的本意。拉金是一位英国本土诗人, 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担当起复兴英国本土诗歌的重任, 他的Church Going中对个人所经历事情的描述及由此产生的种种想象, 一步步深入到诗的意境中来, 在他的这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到二战时人民生活的破坏, 二战对此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 这首诗歌的高度不

麻将, 起源于唐朝, 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一直是深受人们欢迎、普及率较高的娱乐活动。提起麻将人们不免将其与赌博联系在一起。然而, 谭恩美却在《喜福会》中赋予麻将全新的色彩及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

《喜福会》中的麻将完全脱离了赌博的层面, 它仅仅是四个女人用以寻求快乐与运气的手段。吴素愿在桂林创立了第一个喜福会又名麻将会,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那时的桂林, 街上躺着一排排男女老少, 活像砧板上刚宰杀的鲜血”, 为了摆脱烦恼苦痛与对战争的恐惧, 她创立了“喜福会”, 四个女人用打麻将打发难捱的时光, 在一次次和牌中增添快乐及对未来的希望。打完麻将, 她们秉烛夜谈, 彼此慰藉, 回忆她们幸福的过去, 憧憬美好的未来。喜福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幸运的亦是心怀感恩的, 能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有个暂时的居所不受战争的波及, 是她们的“喜”亦是她们的“福”。然而, 作为精神寄托的喜福会终究不是一生的避难所, 很快素愿也经历了战争, 在战争中丧失了家庭、丈夫、孩子以及原本所拥有的一切。几经辗转, 她来到了美国, 再次为人妻为人母, 生活总算安定, 却在异国他乡寻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成为了美国人眼中的“他者”, 于是她与同样来自中国的与她有着同样痛苦经历、说着蹩脚英语的苏安梅、钟林冬、顾映映再一次创立喜福会, 在喜福会上她们打着麻将, 吃着美食。在麻将中探讨人生哲理、赚钱之道。麻将于她们仍然无关输赢, 只是她们告别祖国大陆到达新环境后一种寻求自我的手段;是她们用以弥补因语言和文化不同而沦为美国主流文化的“边缘者”所带来的心理落差的一种方式;是她们娱乐消遣, 学习美国处世之道, 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聚会;更是她们感悟人生道理, 传授女儿人生经验的重要场所。

当被问及中国麻将和犹太麻将的不同时, 晶美的母亲是这样告诉她的:“完全不同的玩法, 犹太人玩麻将, 他们只盯着自己的牌, 全凭眼睛打。中国人玩麻将一定要用脑袋, 动心眼。你必须盯着别人出什么牌, 并且记在脑子里。”中国麻将要求玩麻将者做到看上家, 盯下家, 防对家;讲究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这无非是中国古代《孙子·谋攻》中的“知己知彼”战略。将对手的一切了然于心, 熟谙故里, 方可百战而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正是晶美母亲经常教育她的:“怎样才能不露声色, 把想法隐藏在深处, 在暗中掌握优势;怎样了解自己的价值, 并且发挥出来, 别把它当成不值钱的戒指到处炫耀”。中国麻将也不像其他游戏那样, 为达胜利非得拼个你死我活, 它是以“和”为终局, 不是将对手打败, 而是看谁首先将自己的十四张牌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和为贵, 忍为高”一直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思想, 这也正体现了喜福会参与者的反战思想, 她们经历了战争所以更渴望和平。

在麻将中, 如若想“和”, 除了娴熟的技巧之外还需要一定的运气,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这个道理。人生充满了未知数, 未来的一切都是不可知的, 就像打麻将一样。每位牌者手中只有十三张牌, 还不到总牌数的十分之一, 对于周围人有什么牌, 会给出什么牌, 自己下一张又会摸到什么牌都无从知晓, 全凭猜测。恰如生活中我们无从知晓周围环境会发生怎样变化,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有时, 命运的起初我们很幸福,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周遭的变化、生活会越来越不如意。《喜福会》中吴素愿的一生就好像一把麻将牌, 起初上天给了她一手人人羡慕的好牌:她出身好, 丈夫是国民党军官, 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 她却摸到了一张名为“战争”的牌, 随即丈夫阵亡, 自己逃亡, 逃亡途中不幸染病, 迫不得已将襁褓中的婴儿放在路边祈求可以得到好心人的收养, 未曾想自己在奄奄一息中被红十字会救起, 可从此却与女儿失散。历经坎坷, 来到美国, 却在白人文化中被视为“他者”。四十年后, 终于重获失散女儿的消息, 可在还没来得及庆幸的时候便病逝。她的一生仿佛就是一个不走运的牌者:本来有一手不错的牌, 可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可以让自己听牌的那一张, 以至于无法和牌, 终是遗憾退场。

一场牌局, 中途有人离开, 要使游戏进行下去, 必须有人接替离开人的位置, 所以在《喜福会》的开篇是由晶美代替她母亲打麻将, 这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女儿是母亲生命的延续, 要去完成母亲没有完成的事情, 实现母亲的心愿。所以最后, 大家用喜福会的麻将钱为晶美买了去上海的车票, 晶美为母亲去寻找失散四十多年的双胞胎女儿。完成了母亲生前最大的心愿, 替母亲和了那把她一生想和却终究没能和的麻将牌。

从阐释学角度浅析韦利

对《论语》第一篇的

翻译策略

□张中华何大顺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斯坦纳的翻译理论, 从以阐释学为基础的翻译活动的四步骤出发, 对韦利英译《论语》第一篇进行分析, 探讨在阐释学的四个步骤中, 译者对《论语·学而》第一篇的翻译采取怎样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阐释学;翻译;论语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这部集中体现孔子智慧的语录不但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而且对世界文明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今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孔子及其《论语》, 有关《论语》研究的作品也在不断增加。因其文学价值和影响力, 很多中外译者对《论语》都进行过翻译, 英国汉学家韦利英译的《论语》是深受国内外欢迎的译作之一。这就是本文作者选择原作和该译作进行对比分析的原因。

1斯坦纳和他的翻译阐释学

阐释学研究的就是语言的理解、转换和传达。英国翻译家斯坦纳将阐释的重点落实在翻译上。他提出了一种描述文学翻译过程的模式—阐释的运作, 把翻译过程细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 信赖 (Trust) , 即译者认为原作品有翻译价值。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但至关重要。第二步, 侵入 (Aggression) , 在这一阶段, 译者对原文的意义进行“侵入”, 即理解原作。第三步, 吸收 (Incorporation) , 是指译者对原文的意思予以吸收, 这是一个转化的过程, 体现了译者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第四步, 补偿 (Compensation) , 是指对原文在翻译过程中流失的东西进行补偿以达到平衡, 斯坦纳提出“翻译是一种双重进入的行为, 必须维持形式和意义上的平衡”。根据这一理论, 本文从这四个步骤将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Tan, Amy.The Joy Luck Club[M].NewYork:Putnam, 1989.

[2]徐颖果.美国女性文学:从殖民时期到20世纪[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

篇4:吃面条的人生哲理

第一天晚上小猴妈妈端来了两碗面条,一碗上面有一个鸡蛋,一碗上面什么也没有,然后让小猴选择,小猴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有鸡蛋的那一碗。但它吃上以后,才发现妈妈那碗居然在面条下藏着两个鸡蛋。

第二天晚上,小猴妈妈又端来了两碗面,仍然是一碗上面有一个鸡蛋,一碗上面什么也没有,然后让它选择。

小猴吸取第一天晚上的教训,选择了没有鸡蛋的那一碗。但是出乎它的意料,这碗面里没有像第一天晚上那样埋着鸡蛋,只是一碗面。小猴迷惑地看着妈妈,妈妈告诉它:“想占便宜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第三天晚上,猴妈妈端来了两碗表面都没有鸡蛋的面条让小猴选择,小猴却说:“妈妈累了一天,妈妈先选。”

猴妈妈笑了,随手拿了一碗吃了起来。小猴端起了另一碗。这一次,妈妈和小猴的碗里都埋着两个鸡蛋。

猴妈妈告诉小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它吃亏的。”

讲完这个故事,我扭头问旁边的女儿,如果你是小猴,你该如何来选择呢?出乎我的意料,女儿说:“如果是我,我就把两碗面条放到一个大盆子里,搅拌匀了,再和妈妈分,这样才公平。公平了,就不会打架了。”

篇5:写在作文含哲理的句子

2. 你不能要求拥有一个没有风暴的人生海洋,因为痛苦和磨难是人生的一部分。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

3. 你必坚固,无所惧怕。你必忘记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过去的水一样。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虽有黑暗,仍像早晨。——《圣经》

4. 能开口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离开的人,便不算是爱人。

5. 流泪的瞬间,你要明白,人生总有无法不流泪的时候,能够觉醒的人才会了解眼泪的意义。

6. 那时的我,真的傻得可以,真的认为一个人的心,可以反复的包容,可以反复的承受累累伤痕。但是,我忘记了,人是会累的。

7. 中华民族是坚毅热情善良的民族。当我们挺过洪水挺过“非典”,挺过不法分子对祖国的分裂和对奥运的亵渎,我们也必将挺过惨烈的汶川大地震,成功地举办一届奥运盛会。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而全面地看问题。

8. 道与万物参,万物的和谐统一,方早就世间大美。回首,我再看向那抹遒劲的孤松,再看向那面绝然的峭壁,在夕阳下它们长久地融为一体,错落有致。我释然。

9. 真正的成功是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好,尽量做得完美,让自己满意。如此感到喜悦,才是不掺杂任何东西纯粹的成功。这个意义上的成功已经超越于社会的评价,而人生最珍贵的最美好的恰恰在这其中。

篇6:人生的哲理作文

这时,我才定睛仔细看他:没有修整的头发,皱着眉头,穿着一身破旧的西装,入冬了,脚上还是一双人字拖鞋,满脸的落魄和沧桑。我不禁心生恻隐,伴着几许的酸楚,我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师父,我是南平人,从泉州来莆田找朋友,没有找到,现在没有路费回去。”

要路费?一个念头闪过脑际:“会不会是行骗?”觉得他的这番话存在一些疑点,准备继续追问时,突然想起一部影片中的一个画面:一个心灵遇到困难的小男孩,对有心帮助他的心理医生说:如果你对我不信任,你如何帮助我呢?因此,为刚才自己想追问的不信任心念而感到惭愧。于是,给他足够的路费后,得知其未进晚餐,又多给了二十元。好多天过去了,本已经淡忘了事件又在今晨被提起。

该怎么注意呢?其实,类似之事并不少见,无论是新闻媒体或者亲朋好友的平常闲话中,还是自己的亲身经验,我们总会耳濡目染着这些千奇百怪的现象:一身脏兮兮在满街行乞的乞丐,却是比施者更为富足、腰缠不止“万贯”的富翁;瘫在地上,一路爬走的“残疾”乞者,在左顾右盼没人之时便毫不费劲地站起来收摊,自如地换地盘;拽着你的衣角、抱着你的后腿,声称是父母双亡的流浪孤儿,其实父母正在不远处看其精彩的表演……有朋友曾感叹地说:“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快,是否因为有着太多的骗局令人无法分辨真假,害怕自己上当受骗而固步自封,不敢去面对现实?难道我们就这样面对生活?或许,从前辈的足迹中能够寻觅出我们自己生活所需要的方向。

饮誉海内外的学者、书法家启功老人,因其被誉为“中华第一笔”,便有很多人仿造他的作品卖钱。某日,有一个专门假冒启老书法的人去店里销售赝品,恰巧逢着他,作伪者尴尬恐慌,哀求启老高抬贵手,不料他老人家只是宽厚地笑道:“你要真是为生活所迫,仿就仿吧。”这是何等的胸襟和人格!以善良的心宽容了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我想,伟大的事业是否因为有着伟大的人格而成就呢?伏尔泰曾经留下一句经典名言:“宽容是什么?它是人性的特点,让我们相互原谅彼此的愚蠢。”因为我们愚蠢,所以需要宽容与谅解,如果我们不能对别人宽容,又怎能奢望得到他人的宽容?因此,面对社会,面对伤害,应以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包容,唯有如此,才能体悟人生,懂得生活。著名作家张爱玲有过这么一句话:“因为慈悲,所以懂得。”

出家几年,徜徉法海,沐浴着佛陀慈悲的阳光雨露。佛陀以其一生的示现向我们演示着人生的真相,以他的身教言教实践这人生真理,体现其拔苦与乐的大慈大悲精神。面对提婆达多的多次伤害,佛陀没有丝毫的怨怪,而是充满感恩地说:“提婆达多于我有大恩!”以其无尽的慈悲包容提婆达多的罪恶;当铁匠纯陀在无知的情况下,以有毒的老梅檀树耳供养,令佛陀受用后病情加重,纯陀为此深感惭愧。佛陀以一如既往的慈悲声调安慰并赞叹着纯陀:“纯陀啊!不要难过,你的发心是善的,你的供养是世间最好的供养,犹如当初苏嘉塔的乳糜一样,是至善至美的。”这就是佛陀,纯朴、亲切的话语中无处不流露着慈悲、宽容和爱。读懂了佛陀伟大的情怀,我们便也能体会祖师大德那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人生信念,由此,我们也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作为佛弟子,当奉行佛陀的教导,学习祖师大德的榜样。时时存着一颗善良慈悲的心。面对此等求助之事,焉能熟视无睹漠不关心?!或许,因着我们的慈悲举措,帮忙到一些真正有困难人的困境,从而影响其一生的命运,使其命运得到改变;或许,因为我们的宽容,而唤起一些未泯良知众生而使其迷途知返;纵然有人利用和践踏了我们善良慈悲的心念,但是,骗取的仅仅是有限的物质财物,也骗不走我们心灵的财富。虚伪,无法玷污善良的心灵,假相,也会增长我们的慈悲心。我们无法控制外在事物的是与非,但可以把握自己内心的善与恶。为人但求坚持善良,布施慈悲,何必要去在乎外相的真假与是非?

比起提婆达多的出佛身血,小小的骗局又算什么呢?

篇7:人生的哲理作文

二.淡定心情

这个年龄段已经不允许你不成熟了。要知道,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你已经完成了从“看不惯”到“看得惯”这个过程了,如果你还不习惯,说明你心里还不够成熟。不要怨完山神怨土地的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添堵。

三.播种善良

一定要极尽自己所能及之事,让那些比你苦、比你难的人感受到这世上的阳光和美丽。这样的善良要经常播种,不意间,就会开出最美丽的人性之花来。播种善良是在给自己“修心”。-------------阅读

四.培养爱好

琴棋书画,花鸟虫鱼总有一款适应你,一定要给自己培养一种爱好。它会洗涤你的身心,打开你的记忆和想象,铺陈你的浪漫。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时,更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宁静和享受。还有摄影、收藏……它们都是日子中的味精,点点滴滴中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滋味

五.得失随缘

尘间有两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钟情之苦。在你付诸努力的前提下,所有的、想得到的都当作一场赌。胜之坦然;败之淡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世间最苦是钟情,纵然是夫妻也莫过如此,有缘則聚,无缘则散。好在这年龄已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冷静自己还是有一定把握的。说到底,人生都是独行者。

六.学会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无声无息地忘记,经过一次,就长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烦恼需要你自己默默地去承受;历炼一次;丰富一次。你的苦痛和烦恼不要指望别人的怜悯和同情。自己梦自己圆,解铃还需系铃人,这才是你心灵之痛最好的补药。

七.常念感恩

经历了是一种财富。当我们参加完葬礼,总会涌起一些感慨;当我们大病初愈,总会有万般的珍惜。感恩的心一定要时时保留,它不仅让你怜惜一沙一石、一草一枝,还会让你淡漠某种无形的压力,平抚你的欲望和争斗,更多的时候,有一些幸福的感觉也往往来自于此。

八.勤于读书

读书和学习都是在和智慧聊天,用别人的经验,长自己的智慧,何乐而不为。把读书变成一种习惯,你的有些思想来源于此,有些见解也来源于此。并且还能医愚,还会长久地保持你的个性魅力。

走红走紫,走马走灯,不如走个——真人生;求权求位,求金求银,不如求个——好心情。

人生路漫漫,能有几回欢?高楼台易建,好心情难买;松意百愁随风去,放容一笑胜千金。

摔跤了,不要哭,再爬起来,站直一笑,拍拍尘灰,继续奔跑。正视人生的每一个挫折,适应人生的每一回起伏,吸取人生的每一场失败,利用人生的每一个坎坷。努力给自己一个最美好的心情,平衡住自己的气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急于成功之事,先做好成功之人。就算摔了再大的跤,也一样能成为明天的更好;就算活在再苦难的地狱,也一样仿佛升上最明丽的天堂。

被骂了,不要急,转身避行,淡淡一笑,心中平静,怒火宁消。出门行事,难免会被某些人排挤,或是被某些人歧视,甚至被某些人嫉妒,陷害,打压;与人相处,难免会和某些人产生摩擦,或是弄得大家生气,甚至不小心树立仇敌。努力打开自己的胸怀,努力放宽自己的气度,努力给自己一个最美好的心情,保持着内心的自由与洁净,用自己的温和与笑容带给别人快乐,而不是被别人的口水弄脏自己的嘴;用自己的灵活与善意消除大家的隔阂,而不是被隔阂堵得无法呼吸。

分手了,不要哭,望着背影,默默一笑,珍藏相片,祝之更好。这世上很难有完美的爱情,人间的悲剧远多过喜剧。但尽管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爱情,却可以拥有完满而美丽的心愿,给对方送去最完美的祝福。努力给自己一个最美好的心情,善意地祝福他人,自己也将得到幸福。当一个人不再害怕失恋时,他就不会再害怕任何伤悲;当一个人不再害怕任何伤悲时,他就不会再被情所恼,而是笑着享受人间所有的悲欢。

寂寞了,不要急,翻开日记,写首小诗,融情入纸,驱除寒意。世上之人,哪个不孤独;世人之心,哪个不寂寞。走遍人间孤独路,叹尽人间寂寞影。月光出来,欢歌一舞,给自己一个最美好的心情,享受一个人时,那种自由自在的世界。珍惜进入自己世界的每一个人,因为它们都是上天送给自己的礼物。当一个人不再害怕孤独时,他将永远活得充实而幸福;当一个人不再害怕寂寞时,那他的心,将时刻温暖,他的灵魂,将无限丰富。

友别了,不要哭,记住真谊,永印深情,互相留心,一路风顺。人生难得几个真心人,人生难得几个诚信友,人生难得几回当年笑,人生难得几杯畅怀酒。朋友是一辈子的精神财富,一生一世的心灵伴友,把最真挚的情谊放进内心深处,把最遥远的祝福送在故路楼前,朋友并没有离别,只是更永恒地留在了心间。回忆旧年的话语,想起儿时的嬉戏,给自己一个最美好的心情,仿佛变得越来越年轻,变得如同孩子般的纯净。

会散了,不要急,录下面容,录下名字,录下声音,录下回忆。一次同学皆是缘,一场同事皆是份,人生所遇皆不凡,处处奇妙闪路边。给自己一个最美好的心情,平平静静地,开开心心地,享受人生路上的每一个人物,享受人生路上的每一处风景,享受人生路上的每一件事情,享受人生路上的每一场离合,享受自己这唯一的人生。

亲去了,不要哭,那不是去,只是归土,碑上留文,倒酒思故。最近之亲,莫过于血脉亲;最浓之情,莫过于骨肉情。不管走在哪,都永远念着父母的良苦心;不管做什么,都不要辜负亲戚的期待情。亲去了,不要哭,不要伤心,给自己一个最美好的心情,更乐观更上进地活着,更坚强更正直地活着,让故人安心,让亲人开心。端端正正地做人,规规矩矩地走路,平平安安地生活,幸幸福福地呼吸。

墓近了,不要急,靠靠摇椅,望着老路,抚抚后生,散会小步。人本无生死,春夏复秋冬,来去如四季,日月轮转风;花开又花落,牙紧又牙松,叶青又叶黄,杯满又杯空。小小一朵花,轻轻一口茶,尝遍人间味,圆圆归本家;自然有大道,谁也逃不了,与其痛苦逃避,受尽各种折磨,不如勇敢挺行,享受新的快乐。努力给自己一个好心情,使自己在剩余的日子里,轻轻松松地,自自在在地,满满足足地享受最后的风景。

聪明的人,总在寻找好心情;成功的人,总在保持好心情;幸福的人,总在享受好心情。

篇8:陶渊明作品的人生哲理与现实意义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有不少陶渊明的作品, 如《桃花源记》、《归田园居》、《饮酒》、《归去来兮辞》等, 这些作品是作者生活的缩影与思想的真实写照。陶渊明的人生历程是其人生哲理形成的基础。他出身破落仕宦家庭, 自幼发愤读书, 立志报国。他出身低微, 受人轻视, 为官多年, 看尽官场的腐败, 因“质性自然”, 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 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在学习陶渊明作品的教学设计上, 我采用以下步骤: (1) 识记、理解; (2) 赏析; (3) 领悟; (4) 反思。首先对当时晋宋易代的历史背景进行相关的介绍, 然后以艺术的手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再对诗歌由浅入深进行具体分析, 让学生充分理解其蕴含的积极意义, 最后是开展课堂讨论, 让学生探究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观, 如何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授课后学生领悟到陶氏的人生哲理:做人要有高尚的人格, 要以正确的人生态度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并执著地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

陶渊明不屑名利与贪欲, 崇尚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归园田居》中一句“误入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道出了作者对俗世名利的轻鄙, 而“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更加强烈表达了他对自由、快乐的向往。另一作品《归去来兮辞》则表明他与名利决裂,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归隐后, 他安贫乐道, 忘怀得失,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尽情地讴歌自己的田园生活, 由此可见他在黑暗的社会里仍然坚持着高洁的理想和志趣。他在《饮酒》中写道:“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他心中向往的正是悠然自得的生活及恬静舒适的精神境界。当今社会, 人们苦苦追求金钱、名誉、地位, 往往却得不到幸福。精神与物质孰轻孰重?陶渊明的人生哲理已经给出了答案, 参透这一点, 能够帮助我们从世俗的所谓“成功”中解脱出来, 寻找到生活的真谛。

历史上, 文人一般鄙视劳作, 看不起农人, 不屑与他们为伍。但陶渊明却与众不同, 他处处关心、尊敬农人, 称赞他们淳朴、友善、辛勤的品质, 并且以农家为友, 关心农事, 感同身受, 真切体会他们的疾苦。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描写了劳动之艰辛, 收获之不易。反观现在有的学生过着“五谷不分, 四体不勤”,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 对父母长辈的付出熟视无睹, 认为理所当然, 毫无感恩之情。通过学习陶渊明的优良品质, 学生能反思自己, 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与付出, 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以艺术和生活为载体, 领悟陶渊明的生活品位, 开发学生真善美的天性。

在导入新课时, 我查找背景资料, 选取陶渊明作品的精华, 制作了精美的课件, 让学生们先“品诗文”。陶渊明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境界在其作品中多有体现, 如《饮酒》中:“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以及《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这些貌似简洁的词句把大自然的面貌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山水田园是如此优美, 社会风气是如此和谐。“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此处的文字表述充满神秘感, 让学生紧紧跟谁着渔人前行探寻。又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一个句子就把隐世的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 语言简洁、凝练。“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读此句不禁令人感叹时光匆匆流逝, 世易时移。

接下来是让学生选出最喜爱的作品“诵诗文”, 大家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表演。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现场气氛非常活跃。有的以古筝或笛子伴奏, 有的以古典舞伴舞, 有的用和唱等方式衬托朗诵者的表演, 很有创意, 艺术地再现了作品的意蕴, 互动很成功。艺术是相通的, 诗与歌、歌与舞、诗与音乐的结合, 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培养了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情感。

陶渊明热爱劳动, 珍惜粮食。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写道:“山中饶霜露, 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农民就是这样长年累月地劳动, 默默耕耘, 才能获得果腹之物。食物是来之不易的, 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我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多观察社会, 多参与劳动。为了检测实践效果, 我布置了两个作业: (1) 撰写劳动日记; (2) 举办劳动摄影展。同学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有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从松土、播种、浇水、施肥、打虫到采摘, 我都参与了, 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与收获的乐趣。”劳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身体, 而且增强了他们的意志, 提高了他们的修养和素质。摄影展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汗水和收获。有的同学还在照片中配上陶渊明的名句, 构图非常精美。学生从五谷不分到初步了解多种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知道一些家禽的种类和饲养方法, 还对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有了一些认识, 课外收获颇丰。

陶渊明坦诚待人, 珍惜友谊。他为人质朴、淳厚, 观念上没有等级之别、贫富之分。他在《杂诗》中写道:“人生无根蒂, 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 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 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 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朋友的深挚的感情。《桃花源记》讲通, 村民知道渔人误入桃花源后,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在陶渊明的理想社会里, 村民待人真诚、慷慨, 处处洋溢着平等、快乐。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着竞争和压力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因为有了电话、网络看似近了, 其实距离是越来越远了, 同事朋友之间少了关怀亲密之情, 倒是多了几分戒备, 更有甚者, 尔虞我诈、钩心斗角,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更别说是和陌生人。看看陶渊明, 他在他生活的那个等级制度、门阀制度严格的封建社会里尚且能做到“落地为兄弟, 何必骨肉亲”;再看看我们, 我们生活在一个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 我们是怎么做的?那么, 我们现代人的友谊可否也可以少些功利, 少些世俗?如此一来, 我们的人生岂不是更淳朴更快乐?

三、学习陶渊明树立远大的志向, 积极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

陶渊明一生多有挫折, 但他并不沉沦, 始终保持奋发精神, 努力争取实现人生价值。他在《饮酒》中写道:“青松在东园, 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 卓然见高枝。”他以青松自喻, 表现自己坚贞高洁的人格。我们在钦佩他这种不畏挫折、大胆追求理想的生活勇气之余, 要学会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 坚定不移地向自己的人生目标进发。

社会是纷繁复杂的, 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是每一个人都曾经思考的问题。我们且看陶渊明是如何看待的。《归田园居》有云:“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他有冲破羁绊的勇气, 放弃为官的种种好处, 重归田园生活。《移居》又云:“相思则披衣, 言笑无厌时。”在日常生活中, 他真率旷达, 从平凡中寻找天然的乐趣。“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我们遇事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以平和、超脱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不公与现实的迷惘。艺术学校的学生平时的专业训练和比赛任务非常紧张, 比赛的失误常常出现, 竞争那么激烈, 学生难免会浮躁。“宁静致远”, 只有像陶渊明那样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 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四、探讨陶渊明作品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着教学的成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艺术学校学生的特点, 我运用了下列几种教学方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课件, 指导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我校是一所综合性的职业艺术学校, 学生活泼好动, 兴趣广泛, 但古文基础相对较差, 理解能力欠缺。我在课程导入时用演示的方法, 把陶渊明的生平、所处历史背景、代表作简明、清晰地呈现出来, 使学生感兴趣, 边看边思考, 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克服对文言文和古诗的恐惧。

2.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指的是老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而获得知识、发展其自学能力的方法。我根据学生能歌善舞、熟悉乐器、会表演的特点, 开展了“诵诗文”的读书活动, 要求大家选取最喜爱的陶渊明作品, 结合自己的专业并充分发挥艺术创意, 进行朗诵表演, 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 为将来的发展打下文化基础。

3. 参观法

参观法指的是老师组织学生到农村、自然界、工厂等地进行观察和研究, 从而获得课外的知识。它能使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扩大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得到熏陶和教育。撰写劳动日记和举办劳动摄影展可使学生热爱劳动、关心农事。

五、结语

学习陶潜诗文, 可使学生进入更深层面的思考, 从人性的角度发掘陶渊明作品的人生哲理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学生喜爱他的作品, 就如畅游在美丽的山水田园间, 领略一份纯朴的农家风貌, 体会作者的艰辛与喜悦, 从而感恩自然, 体察民生, 懂得思考种种不平的现状。这样, 学生的眼光就会从书本中从课堂中转向社会转向历史, 丰富自己的知识, 充实自己的思想。正如现代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所主张的那样:批判传统的教育理论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主张, 强调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作为艺术学校的老师, 我们应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 探讨有效的教学途径, 因材施教,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惊涛.作为文学表象的爱与生[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

[2]吴彤.自然与文化——中国的诗画与炼丹.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04) .

[3]张京援.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4]张宏.秦汉魏晋游仙游诗的渊源变化略.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9, (03) .

[5]海男.紫色笔记[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篇9:吃面条的人生哲理

第一天晚上小猴妈妈端来了两碗面条,一碗上面有个鸡蛋,一碗上面什么也没有,然后让小猴选择,小猴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有鸡蛋的那一碗。但它吃上以后,才发现妈妈那碗居然在面的下面藏着两个鸡蛋。

第二天晚上,小猴妈妈又端来了两碗面,仍然是一碗上面有个鸡蛋,一碗上面什么也没有,然后让它选择。

小猴吸取第一天晚上的教訓,选择了没有鸡蛋的那一碗,但是出乎它意料,这碗面里没有像第一天晚上那样埋着鸡蛋,只是一碗面。

小猴迷惑地看着妈妈,妈妈告诉它:“想占便宜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第三天晚上,猴妈妈端来了两碗一样的表面没有鸡蛋的面条让小猴选择,小猴却说:“妈妈累了一天,妈妈先选。”

猴妈妈笑了,随手拿了一碗吃了起来。小猴端起了另一碗。这一次,妈妈和小猴的碗里都埋着两个鸡蛋。

猴妈妈告诉小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它吃亏的。”

讲完这个故事,我扭头问旁边的女儿,如果你是小猴,你该如何来选择呢?

出乎我的意料,女儿说:“如果是我,我就把两碗面条放到一个大盆子里,搅拌匀了,再和妈妈分,这样才公平,公平了,就不会打架了。”

呵,我没有想到女儿会这样说!那晚,我本来是想给女儿上一节道德教育课,没想到她却给我讲出了一个看似平常却意义深刻的道理。面条的确是该公平地吃,其它的什么都不用考虑,生活中至少我们应该努力地去这样做。

篇10:人生的哲理作文

一个盲人拜访了他亲戚的家。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一盏灯笼,说:时间不早了,路也黑了,你可以提着灯笼回家了。瞎子生气地说:你知道我是瞎子,你给我一盏提灯指路,你不是在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犯了限制思维的错误。当你在路上走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路上走。当你拿着灯笼的时候,别人能看到你,不会打你。盲人想,对!

故事的第一节告诉我们,有限的思考是从你自己的角度思考,整体的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在整个环境中。系统的思考,你会发现你的行为会和别人产生互动。

篇11:人生的哲理作文

和尚推荐一个长辈分粥,会分粥的负责。为了多分粥,一些和尚开始拍你马屁。另外,他们平时的相互关系也有厚有薄,分粥的分粥的多有少。

饥饿的和尚建议轮流分享粥。太好了,轮到你撑个半死,而其他人都饿昏了。

方丈游完回来,决定其中一个和尚要有分粥的全权,其他的不能不同,但也规定了分粥人最后拿粥。从此,和尚们平等地吃热粥。

篇12:人生的哲理作文

现在跟我一起住的女孩,跟我同一年毕业,踏出校门时跟我做了同事。女孩喜欢稳定的工作,我们共事半年左右她就开始暗暗找下一个雇家,没有背景的情况下,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被广发信用卡客服部招收。

女孩在广发信用卡做客服大概两年,期间工资不高,工作时间不稳定,有白天,有夜晚,也有通宵。虽然一个月也是八天假,但想要连续休息两天几乎没什么可能。

现在女孩退居幕后做了行政,工作时间终于恢复朝九晚六,也可以按时双休。但工作日极少见她准时下班,周末也偶尔会回公司加班。

每天早上我还没睡醒,她已经出门了;每天晚上,我回家煮来吃了,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这样一对比,她就经常对我表示羡慕嫉妒恨。

做一个有格局的人

一开始我以为工作忙大概工资也高吧,不然她怎么坚持?但她坚称工资少得可怜,还经常艳羡地看着我说:“在我看来,你就是个有钱人啦。”事实上我的工资水平在广州普通到尘埃里了。

后来有一次我跟她去吃寿司,她才终于告诉我真相。

原来她之所以这么辛苦地撑着,还拿着不相称的工资,是因为她觉得现在做的事情可以帮她积累以后去其他公司的经验。

从客服转后勤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轻松的,一个是她现在做的。她说,轻松的那份工作,只适合在银行里做,但是信用卡总部在广州的有几家?如果以后不在广发做了,可能就真的失业了。到时年龄也不小了,再重头来过可能就没有现在的活力和毅力了。现在的岗位虽然忙碌,但可以学习的东西多,以后即使不在银行做也不会找不到工作,还可以做行政、做市场,或者做培训师。

我听了后,简直对她刮目相看。我不知道,这家伙表面上看起来跟大部分女孩一样,原来内里算盘打得这么远。不贪图当下之利,有长远眼光的女孩,她在我身边好像还是第一个。

另一个女孩是我的大学同学,她早我几个月出去工作。第一份工作常听她抱怨说,很累且工资不高,毕业半年后就换了第二份。是在搜房做策划,工作地点不稳定,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去了那边,工资也没有达到她的要求,她坚持了一个月后就走了。后来听说跟她一起进去的人在搜房混得不错,她就跟我说,有点后悔当初急冲冲走了。

第三份工作是在一家亲子教育杂志社做,在广州有少年宫这个平台做后盾。她还是觉得工作累,工资不相称,坚持了一年又走了。她走了后,少年宫就火了,杂志社拉到的项目也多了起来,留在那里的每个人的工资水平都有大幅提升。她又跟我感叹了一回:为什么每次她离开,那家公司就变好?

现在是第四份工作,在保险公司做内宣。有一次她跟我说,总不能一辈子做小啰啰吧,但一般的大公司好像不招没经验的人做管理层。我就跟她说,小公司比较有可能接收没经验的人做管理层,或者你可以考虑先去小公司呆一段时间升做管理层积累了一些经验后再去大公司也不迟。她回复了一个让我哭笑不得的理由:“可是去小公司要试用三个月或者半年,就会有几个月不能交五险一金,怎么想都不划算啊。”

我有点气结,少交几个月五险一金重要,还是长远发展重要,更何况现在的小公司只是面积小、人少,基本福利还是很齐全的好不?

这两个女孩对待工作截然不同的态度,给我上了一堂很意味深长的课。

后一个女孩,是活在当下的人,工作于她,就是赚钱的工具,而且越便捷越好,她是在做事情。前一个女孩,把自己抽离出来看整部人生,然后有选择地坚持,有选择地工作,她是在为未来造势,是一个有系统有格局的人。

按梁冬吴伯凡的话说,最厉害的当然要数能够借势的人。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为什么派关羽去放走曹操?诸葛亮是在借关羽的势,做了一箭多雕的事情。(当时的局势如果杀死曹操的话,刘备可能会被孙权灭了,所以曹操不能死,要用来制衡孙权。关羽一直不是很服诸葛亮,诸葛亮知道关羽重义气,会放走曹操,所以让关羽签下军令状,挫他的傲气。诸葛亮知道刘备会帮着求情,让关羽带罪立功,使其有更的高忠诚度。)

篇13:含人生哲理的作文

宋文治(1919—1999)江苏太仓人,笔名宋灏,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自幼习画,曾就读苏州美专,并在太仓、安亭一带从事美术教育;1957年调入江苏省国画院;历任副画师兼院长秘书、副院长,中国美协理事,江苏省美协副主席,省政协常委;精山水,有“宋太湖”之称,以秀润雅逸独标一格;代表作《山川巨变》、《广州造船厂》、《李花春雨江南》、《江南春》等,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万叶(以下简称万):1960年9月5日,以江苏省国画院画家为主的“江苏国画工作团”由南京出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成为了新金陵画派崛起的重要标志。宋老在这次创作活动中,具体经历如何?您能给我们简单谈谈吗?

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美术馆研究员,以下简称马):1960年江苏省国画院成立,这一年的9月至12月,美协江苏分会组织了以国画院画家为主的“江苏国画工作团”,进行了空前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同行者共有13人,先后跨越了全国6省。此次壮游,宋老担任后勤总管,并协助院长抓作品的观摹和交流。他的细心实干在画院是有口皆碑的。

宋老每谈起这段经历,总不免会有些激动。那是一个艰苦创业并且让人激动的年代。时代的变革给中国画的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在壮游途中及回宁之后,宋老创作了《山川巨变》、《韶山耸翠》、《枣园春色》、《红岩》、《华岳参天》、《广州造船厂》、《杜甫草堂》、《峨嵋山公社食堂》、《青衣江畔》、《北温泉道中》等数十幅作品,参加了第二年江苏省国画院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河新貌”画展。

万:在“山河新貌”画展中,宋文治的《山川巨变》得到了高度的评价,成为宋老艺术道路上的里程碑,也奠定了宋老作为“60年代中国现代绘画创新的开拓者之一”的地位。您是否可以为我们简单谈谈宋老的这幅代表作品?

马:好的。其实宋老《山川巨变》这张画的创作前后曾有多幅。最早的一幅系描写黄河三门峡水电站全景,画面为横幅小卷,创作于1960年10月,是宋老在壮游途中所写。参加北京“山河新貌”画展的,是第二幅。此画气势磅礴,极具震撼力,宋老抓住水库放水这一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加以夸张、组合,将奔腾翻滚、一泻千里的黄河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着意突出了建设的主题。画面略显长方型,裱成大幅立轴。此画作于1961年5月,先后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以及许多大型画册发表。1963年又在中国美协主编、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画中山水》专题片作了介绍。这幅画应视为宋文治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叶浅予曾评价宋老:“吸收了各家之长,底子厚,路子宽。”而钱松嵒也认为:“文治同志的绘画风格清新隽秀而不纤佻,隽秀中又有苍沉,用笔、用墨、设色、构图等多见巧思。这是他对传统艺术勤学苦练而来的,他总是寒暑不辍,夜以继日地钻研。尤其是他虚怀若谷,兼收广揽,集各家之长,融会贯通,然后自成风格,这是他艺术精进的关键。”

万:宋文治作为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世人所周知。他也是上世纪50年代筹建江苏省国画院的时候第一个去报到的,并于此后逐渐崭露头角。到江苏省国画院工作之前,宋文治的人生经历与艺术经历还是比较复杂的,这与其后他的艺术生涯有怎样的联系?

马:宋文治1919年出生于清初“娄东派”的故乡太仓县,幼时自学中国画。17岁到上海作广告社的学徒,在画廊中观摩当时画坛名家作品。1941年考取苏州美专沪校,半年后日军占领租界,被迫停学,回太仓任教于中小学。1946年任太仓县民众教育馆馆长。次年赴安亭师范任教,此间结识了前辈名家朱屺瞻,得以观摩青藤、石涛等大家之作。后又正式拜山水画家张石园为师,掌握“四王”传统功力。再后,又结识了陆俨少,再拜吴湖帆为师,他们的骨法用笔和烘染技法,对宋文治均有影响。1948年,第一次个人画展在安亭震川中学举办,展出花鸟、山水百余件,义卖之款,全部捐给学校扩建教师办公室。1949年,宋文治兼任安亭师范总务主任。他到富春江、太湖等地写生,颇有收获,名声日起。1955年冬天,应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之邀,陆俨少、宋文治等四人,一起到梅山水库、黄山等地写生,又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创作,代表安徽省送北京参加1956年全国国画展览。宋文治的《桐江放筏》和《黄山松云》均入选展出并在《人民日报》发表,尤其是《桐江放筏》被《人民画报》中页刊登,产生较大反响。但他谢绝了留在合肥工作的安排,仍然返回安亭。这一年,他的作品《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在江苏省国画展上获得三等奖,并于同年进入江苏省国画院,时年39岁。

万:宋文治是江苏籍的著名画家,是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他善于表现苏南名景太湖,故有“宋太湖”的美誉。他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

马:宋文治的画风,可以说是典型的江南山水画格调。宋文治以表现江南水乡的诗情韵味最为擅长,因而有“宋太湖”的美誉。他的代表作《江南春潮》、《江南二月》、《太湖春晓》、《李花春雨江南》等都属于这种类型。他虽然壮游祖国各地,也画过许多名山大川,但最为得心应手、最显艺术个性的还是江南之美。

宋文治也有另一类艺术风貌,倾向于雄放刚健,这类作品多为绘写峡江险势,黄山奇观,云壑飞流。画法上往往借鉴北派笔法,融入南派水墨韵味,意境浑莽,气势磅礴,是研究宋文治艺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我看来,第一种风貌不妨称为“细宋”,第二种风貌不妨称为“粗宋”。二者相和,更能看出宋文治艺术成就的多面性。

宋文治还有第三种艺术风貌“小泼彩”。我认为此类作品的特色在于以多种手法增强山水画的意象性、情趣性和现代感。但无论如何变化,浓妆也罢,淡抹也罢,没骨也好,勾勒也好,却总离不开内在的秀美,这正是生活在江南的宋文治画风本色的流泻。老而愈笃,老而求变,这是真正成熟的艺术大家才能具备的品格。

万:那宋文治的艺术创作有着他个人怎样的技法特点呢?

马:宋文治作画从心态到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心态上他基本上都是寓激情于平和之中,作品沉稳而多静气,画面处理清清爽爽,干净利落,一丝不苟。而在技法上,他作画前胸有成竹,除作大幅之外,一般作品均不勾稿。画时注意把握大局,落墨则笔随心运,挥写自如。画至将半,再视画面效果,因势利导,调整补充。他喜用安徽泾县生产的生宣纸,偶尔用皮纸和旧毛边纸。80年代日本产的“镜片”传入,他率先用来创制“小泼彩”山水,进而也用来画水墨及设色山水。他用墨尤为讲究,作画前清水研墨,现磨现用,砚台上不留残墨,也不喜用现成的墨汁。选用毛笔,习惯于用硬毫笔作画。羊毫一般只在敷色晕染和小泼彩时使用。题款则用软硬适中的兼毫笔。设色方面,作水墨设色山水一般将墨稿完成后再敷色,注意相让相就,使画面活泼明快有层次。用得最多的是花青、藤黄、赭石,有时用酞青蓝加少许墨代替花青。有时也用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往往用水调稀,不至盖住墨底。敷色过程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普遍染出大效果;第二步突出重点,如将山脚、树阴、倒影等较暗的部位加深加厚,体现空间感和体量感;第三步是提精神,以较重的色彩或墨在必要处用干笔点厾皴擦,加强用笔的层次。创作“小泼彩”山水则与上述相反,以色代墨,即使整理山石结构也多用色,并以矿物颜料为主。

万:宋文治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坛上以秀润雅逸之美独标一格的杰出画家,他的山水画艺术成就很高,艺术风格也很多样,而这一切又是如何造就的呢?

马:解读宋文治的山水画艺术,有必要认清他艺术人生中的三个阶段和由此而生发的三种艺术情结。

第一阶段,1919—1956,娄东的传统情结。宋文治出生于江苏娄江之东的太仓县,此地书画风气特盛,代有名家,如明代的仇英、夏昶,清初娄东画派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等。宋文治天性聪慧,自幼爱画,他在娄东生活时这一阶段的艺术经历,刚才我们已经谈到过。37年的娄东生涯无法忘怀,直至晚年,他在画上的署名和图章还常常是“娄江文治”。

第二阶段,1957—1976,“新中国画”情结。新中国成立后,画家们进行推陈出新的探索,宋文治满怀激情地投入其中。他进入江苏省国画院前的艺术经历我们也已经谈过。1957年江苏省国画院筹委会成立后,他调入南京成为专业画家。1960年3月江苏省国画院正式成立,他任副画师兼院长秘书。不久,参加了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次年5月参加了“山河新貌”画展。展览轰动全国,被誉为“新中国画”成熟的标志,宋文治也由此而成为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此后5年,是他创作最旺盛时期。接下来“文革”灾难,前5年下放劳动,1972年起重拿画笔,创作了《太湖新装》、《太湖清晓》、《向阳渠畔春意浓》等作品。

第三阶段,1977—1999,“思变”情结。1977年江苏省国画院恢复,宋文治任副院长,艺术青春重新焕发。他多方吸收外界营养,甚至向年轻人和其他画种(如版画、水彩画)借鉴,先是探索墨彩相间的画法,以《黄山晴云》、《巫峡高秋》等为代表;不久又开始泼彩尝试。宋文治晚年画风并不单一,就在他变法不断完善之时,又反思传统功力不足,要回头“补课”。于是他创作了一批带有温习传统之意的作品,如《白云山居》、《松风积翠》、《新安山色》等。别外,他还画了许多表现黄山、峡江、飞流的作品,反复创作,丰富多姿。这样,晚年宋文治的山水画成了三种不同的艺术风貌。

万:由于您与宋文治父子之间的多年深交、相互了解,宋老及其长子宋玉麟对您的学术造诣一直十分肯定,曾多次亲嘱您为宋老撰文,您所写的文章也比其他研究宋老的文章要生动、精彩得多,您可否和我们谈谈数次为其撰文的经过?

马:回想起来,我先后撰写评论宋文治的文章共有七篇。第一次是在1979年10月。宋老还特地给我写来一封信,信件内容令我非常感动,一直保留至今。1981年,宋文治先后于国内外举办展览。在这一系列活动之前,他找到我,希望能写几篇文章,给他带出去备用。我便将读画感受化解成为三个角度,用三篇文章突出不同的侧重面。1982年9月,宋文治在省美术馆举办了他在江苏的第一次个人画展,共展出60年代以来的作品90幅,并首次将“小泼彩”新尝试公之于众。《新华日报》要刊登评论,宋老又找到我,说:“还是烦劳你吧!”我为其撰文“胸浴雨露、笔写春山”。1989年春节期间,他再次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其中有一大批泼彩淋漓、朦胧迷离的新作,然而依然散发着中国艺术的神韵。七十变法,何其壮也!于是我又撰文《新型的意象美》。1999年宋老去世。2000年,宋老的长子宋玉麟写成《娄江宋文治——忆我的父亲》,嘱我写序。2002年,我又应宋玉麟之约,撰写《宋文治与新金陵画派》,指出宋老是新金陵画派的中坚。2005年,应北京《艺术》杂志之约,我又写了《宋文治山水画艺术解读》一文。

万:80年代之后,宋文治步入耳顺之年,此后直至宋先生去世,他的艺术人生十分辉煌,您是否可以简单和我们说说他晚年的艺术经历和成功原因?

马:80年代以后的宋文治,冗务渐除,只是一门心思地搞他的艺术“变法”,可以说是新金陵画派中艺术追求跨度最大的一位,也是艺术思想最活跃的一位。但无论怎么变,却都保持了中国画的本质特征,保持了他温雅秀美的艺术本色。在20年的时间里,他以旺盛的精力,严谨的创作,在国内外举办了一系列画展,到世界许多国家访问,声名远播。

篇14:动漫的人生哲理课

我最喜欢的动画片是《火影忍者》,讲述的是一位名叫鸣人的下忍(这部动画片中的人物有上、中、下忍三个级别),他在成长中不断磨练自己,以火影(类似于一村之长)为目标,不断挑战自我,最终他锤炼出了顽强的意志。

每次看这部动画片,我都会被鸣人感动。困难屡屡出现,他都以微笑面对;每次被人击倒,他总是咬咬牙想想火影,重新站起;遭遇危险,他也坦然面对,一如既往地去迎接。

鸣人不仅有成就自己的顽强意志,更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品质:自己的朋友陷入困境,不抛弃,不放弃,哪怕牺牲自己也要保全朋友。

我甚至觉得用“百看不厌”来形容我对这部动画片的爱也是不够的,我似乎可以从鸣人身上源源不断地获取力量。

他教会我正视生活中的困难,紧握着的拳头里是顽强是坚韧,牵引着我一步一步地将绊脚石踢开。他还教会我要关心他人,只有团结才能共同发展。

这,难道算不上一节生动的人生哲理课?

动画片并非只适用于小孩子,它所蕴含的哲理对成年人来说,也未必过时。我真的希望大人们可以正视我们看动画片这件事。因为一部部动画片,就是一节节不同的人生哲理课。每节课都有不重复又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比起老师枯燥单调的讲授,它更能吸引我们引导我们。

生活的课堂无处不在。只要你留意,就会有所收获,看动画片也不例外。

上一篇:示教作业教案范文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及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