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周末服务广场新闻稿

2024-05-11

青年志愿者周末服务广场新闻稿(精选6篇)

篇1:青年志愿者周末服务广场新闻稿

青年志愿者周末服务广场新闻稿

三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明媚的阳光、怡人的春风,洗礼的春雨,更是一种品质,一种追求。在雷锋月,我校青年志愿者总队号召广大志愿者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于今天 3月18日(星期日)在稻花香广场举行周末服务广场志愿服务活动。

虽然早上下起了阵雨,但是我们志愿者们依旧热情饱满,有序地准备活动所需的舞台以及物品等。

活动现场,家电维修、番茄社、仁心推拿、手语教学、天使协会、顽石乐团等服务中队都积极参与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家一同弘扬雷锋精神----学雷锋,树新风!带动更多的同学一起参与活动。我们的志愿服务中队以热情的态度,<课件 >真诚服务大家!

医学院就以自己学院的特色,给身边的朋友,同学带去健康---量血压,健康保健咨询。

周末服务广场现场还有同学们的精彩才艺展示以及社团的特色表演,同时还有丰富多彩的趣味游戏穿插其中,让参与的同学玩中学,学其中,从中学,更好地了解我们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社团志愿服务不仅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志愿服务的活动,而且更让同学们从中收获乐趣、收获知识,收获财富。接下来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关注我们志愿者,关注我们青总队,

篇2:青年志愿者周末服务广场新闻稿

连日的阴雨天阴霾了每一个渴望志愿的心,终在2012.11.17获得释放。明媚的阳光下热力迎来了由我校青年志愿者总队主办的周末服务广场活动。“立足于校园学雷锋,服务社会树新风”的旗帜唱响在广场上。

清晨,当初升的朝阳还未升起,当你还在迷蒙中沉睡时,我们的干部,干事早上6点40分,便来到稻花香广场,开始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搬运桌椅、搭建架台、装饰舞台等。

参与本次活动的有来自不同学院的专业服务社团和各学院青大队。活动现场,前来咨询的同学络绎不绝,场面空前高涨,志愿者们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向前来咨询的同学提供服务。其中食为天协会在现场制作烹饪料理供同学们品尝;仁心推拿社团凭借自己娴熟的专业技术为同学们、老师们和教职工们进行推拿;汽车修理协会的维修技术,还有一些武术,茶艺,魔术,以及各青大队的特色表演,都受到同学们的热捧。

中午11点,表演环节正式开始,各个社团增添了各式各样的才艺表演,由此更展现了大学生“青春飞扬,厚积薄发”的志愿精神,每一个节目都诠释着一种文化的传播,志愿服务的传递。其中环保社的报纸服装展示告诉同学们志愿保护环境,飞跃跆拳道社的一整套跆拳道表演更是激发了同学们正义感的热忱。此外,我们青年志愿者总队用特殊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智力答题、各式游戏互动、积极调动现场气氛,更是以丰厚的奖品来鼓励同学们的精彩表现。由此将志愿精神潜移默化的传递给每一个人,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我们!

篇3:青年志愿者周末服务广场新闻稿

一、青年志愿者培训模式设计构想

(1) 志愿者特点分析:

青年志愿者理解能力较强、学习目标明确、主动性和自控能力强, 大都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2) 志愿者国际礼仪培训设计:

根据青年志愿者的特点、需求和知识结构, 构建新培训模式——学导式培训法。让青年志愿者主动进行生动活泼的自学活动, 指导青年志愿者浏览查询信息、下载文件、在线交流、进行实时交互培训。专家进行在线网络培训, 提供培训大纲、参考书目、影视作品、电子教案等资源, 为志愿者自主学习提供优良的网络环境。

二、志愿者培训创新架构及实施策略

学导式培训理念是“以志愿者为主体、以指导专家为主导、以资源为核心”, 通过指导专家的专业辅导,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媒介, 充分利用当代教学的多媒体资源, 通过自我学习或者是共同创建学习小组来共同学习。其基本特点是:学习之前有专家的引导, 且引导贯穿于自我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始终。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关键步骤是学导式培训的基本方法。

(1) 让志愿者充分自学。

志愿者自主学习的关键是转变传统观念, 从知识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主动构建者, 在指导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查阅了解培训知识结构、资源、重点及自学思路方法。小组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实现某一学习目标而组建小组共同学习, 在指导专家专业的引导和组织下开展各个小组进行的讨论与学习。其主要是围绕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采取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 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与交流, 让学习者处于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主题情境中, 围绕目标 (由指导专家设计) 进行集体讨论, 形成对目标的共识, 然后由各小组之间的配合协作来解决情境中的各种现实问题。这不但对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强化, 还提高了个体和集体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培养了当代青年志愿者分析和解决国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了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指导专家解疑。

指导专家解疑即指导专家与青年志愿者进行即时面对面交流或非即时的面对面交流, 解决志愿者在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对当代青年志愿者的学习活动进行深入的引导, 给予正确的方向。在这一重要的环节中, 指导专家的角色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转变, 已经从纯粹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转变为当代青年志愿者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帮助者和引导者, 小组之间共同学习的重要指挥官和各方面的协调者。

(3) 指导专家进行精讲。

所谓精讲, 就是指导专家通过网络在线讨论、电子邮件、现代化聊天工具等手段去讲解志愿者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通性问题。指导专家要从传统培训模式中解放出来, 由传统的“教授”转变为“导向”, 学习方法的介绍和指导是重心, 逐渐引导青年志愿者及时准确地找到难点问题的解决方式和重点问题的掌握方法

(4) 鼓励青年志愿者独立、个性化演练。

集中演练时, 首先让青年志愿者及时独立复习, 每堂课鼓励志愿者写一些心得体会或对培训的评价与建议, 使指导专家下一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 要每一个志愿者进行自由小结和自我管理, 使知识体系具有概括性和综合性。小组模拟真实演练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思考、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处理危机情况和突发情况的能力得到强化。通过这种终结性评价可以检验青年志愿者对知识掌握和了解情况, 衡量青年志愿者的理论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摘要:学导式创新模式是黑龙江省学者首创的开发学习者心理潜能与五元智能的人才心理学理论。我们尝试将学导式应用于中国志愿者素质培训工作中, 并对培训模式进行简介。

篇4: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

从20世纪80年代志愿服务概念引入中国,到1993年官方文本中首次出现“青年志愿者”这一名词,中国青年志愿者这支有生力量已经在国内公益圈内形成强有力的影响力,而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向国外派遣志愿者的尝试,也逐步实现了与国际志愿服务的接轨。

到海外去:成为国际志愿者

向国外派遣志愿者是国际上的一个通行做法,到目前为止,做得最有影响的是美国、欧洲、日本、韩国这样一些国家。像1985年注册成立的VSO(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个联盟成员,8个志愿者招募基地,在非洲、亚洲、44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展工作的全球最大的非官方、非营利、非宗教性质的志愿者组织。而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虽然与VSO这样的“大佬”足足相差13年光景,但其后起之势受人瞩目。

冯艾,是一名在国内志愿服务有着诸多经验的“志愿者模范”,她的志愿服务经历曾一度成为公益圈颇具影响力的事迹。

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作为国际志愿者的冯艾,担任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援非服务队的队长,在素有东非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她与中国其他青年志愿者从事海外志愿服务工作。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冯艾的主要工作是从事中文教学。

这段时间,冯艾还配合中国大使馆,给驻埃塞俄比亚不同国家的官员和大使上中文课。之后,在长达半年服务的期满之际,冯艾主动向团组织要求延长服务期。

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 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的志愿者,服务时间一般为一年,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就志愿者个人意愿向组织提出申请,延长或调整服务时间。

事实上,除了对埃塞俄比亚地区的援助,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从2002年5月开始启动到目前,已累计派遣650名志愿者深入亚洲、非洲、美洲等22个国家开展志愿服务。

服务在海外:接力派遣

国之交在于民之亲,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海外志愿服务相对于国内开展志愿服务面临的考验更为复杂。这就需要海外公益组织以及海外志愿者能借助本国本土资源和现有的技术,对受助国进行经济和技术援助。

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陈晓峰处长向《小康》记者介绍,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项目涉及汉语教学、体育教学、计算机培训、中医诊治、社会发展、国际救援等多个领域,其自身具有投入少、方式灵活、受援国易接受等特点,是区别于政府间项目合作的崭新援外项目,对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受援国的友谊具有独特的作用。陈晓峰进一步解释,通常情况下,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项目主要是根据受援国的实际需求,由主办单位与受助国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集中选拔的方式,在约定的时间派遣优秀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赴受助国开展中长期志愿服务(一般为六个月或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志愿者的招募方面,团中央采取了颇具特色的“一个承办省(市)对应一个“受援国”的方式负责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和培训派遣。目前贵州、上海、重庆等7省(市)都已实现了接力派遣。

当然,对于受援国来说,最根本的需要是改善本国滞后的发展水平。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项目也从受援国的角度出发,十几年来,有针对性开展能解决受援国实际问题的志愿服务。如援埃塞青年志愿者通过改良甜瓜种植法,使得埃塞俄比亚地区当年果农获得了大丰收;在冯艾服务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由中国政府组织和中国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帮他们铺设的通讯网络,已经帮助该地区有效地改善了通讯环境。

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向《小康》杂志记者透露,下阶段,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党政为主导、共青团承办、外事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运行模式,推动海外计划良性发展。完善顶层设计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援外志愿者工作的援外国别、部际沟通合作机制等工作内容。

对于第二批援文莱项目派遣工作,援缅甸、老挝、柬埔寨立项工作,第七批援塞舌尔续派工作也将接力逐步完成。此外,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回应《小康》记者关于海外志愿者激励政策方面有无新进展时表示,在海外青年志愿者援外项目的激励政策方面将提升综合保障,把提升援外志愿者的补贴标准作为加强项目综合保障的工作重点,同时鼓励项目承办单位推动出台地方性激励政策。

篇5:青年志愿者周末服务广场新闻稿

——水利水电学院主办

2013年11月28日,由水利水电学院主办,电子和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协办的“血车进江安”宣传活动在青广举行,三个学院的青年志愿者热情参与该活动。

为了迎接29日、30日的无偿献血活动,同时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血液的重要性及献血的好处,水利、电子、公卫三大学院的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宣传活动。当日,整个宣传活动从上午8点持续到下午6点,活动期间,志愿者分为两拨,一部分在青广咨询点为前来咨询的同学们解答关于献血的疑惑,另一部分则前往长桥发放宣传单,以便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到此次献血活动。

志愿者辛勤的身影和温暖的态度贯穿了整个活动,比如在下午3点半时,同学们才上完第一大节课,因此人流也迎来了一个小高峰。水利水电的青年志愿者在长桥处微笑的向同学们宣传周末的献血活动,并简要的介绍了关于献血的小知识。而在青广的宣传处,许多同学都前来咨询关于献血的问题,其中问的最多的问题是“献血有什么要求”、“我能献血吗”、“献血前后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献血还是十分积极的,一方面要归功于近几年国家对献血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上周举办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面对同学们热切的询问,青广咨询点的青年志愿者也热心详尽地回复了各位同学,力求能为同学们彻底解答心中的疑惑。在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之后,志愿者又提醒了同学们关于献血的一些注意事项,并向咨询的同学们每人派发了一份“无偿献血知识手册”。同学们对于志愿者的解答表示很满意,能很好地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以上只是活动的一个小的缩影,在整个活动中,这样的情景随时可见。可以看出,这次活动不仅在江安校区广泛的宣传了献血活动,让同学们对于献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青年志愿者团队协作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的宣传活动,相信同学们对于献血不再排斥,医院也将有更充沛的血库储存,更多的生命会因此而得到挽救。无偿献血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衷心地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篇6:周末服务广场介绍

周末服务广场作为总队的品牌活动之一,一直在积极的开展当中,逐渐成为了师大学子“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一大平台,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主题和服务市民和学生的宗旨,由总队主办的周末服务广场活动在金华市人民广场、义乌市人民广场、金华市社区、浙江师范大学校园等地相继开展。其核心内容为专业志愿者服务即各学院志愿者结合起专业优势成立服务中队为市民、学生提供专业化,制度化、项目化服务。服务项目包括普通话推广、免费家电维修、免费血型化验等二十余项。强化服务项目,打造了义务素描、血型检测、普通话推广等几只专业过硬、实效显著、反响良好的专业服务中队,大大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如今,周末服务广场已发展成为包括专业中队服务、文艺汇演、爱心义卖、流动科技馆进广场、搭建创业平台等在内的大型综合性服务活动,活动贴近市民及学生生活,充分利用校内专业资源,有效整合了各学院的特色服务项目,得到金华市团委及校团委领导的支持肯定,也受到了金华市媒体的争相报道,其影响力逐年扩大,在师大学子及金华市民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09年我们浙江师范大学志愿者总队更是携手浙江电视台小强走浙江感恩之旅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报答社会。

上一篇:旅游管理职业分析下一篇:广州天河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