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年度总结

2024-05-22

新闻年度总结(共8篇)

篇1:新闻年度总结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京博控股集团20xx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召开,京博控股集团及各产业公司领导、获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团体共同参会,京博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马韵升,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万春玲出席大会。

大会由京博控股集团董事、首席运营官兼总裁汪君华主持。

京博控股集团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邓荣就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计划进行汇报。20xx年,京博控股集团集团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09亿元,利税63亿元。集团全面落实董事局《关于制定集团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xx年战略目标的建议》,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与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不断释放新的动能,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邓荣从安环、科创、财金、质量等11个方面对20xx年工作进行了详细总结,并对20xx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20xx年,在集团党委和董事局的坚强领导下,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稳中求进 联融蜕变”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1121”战略工程,聚焦战略性、突破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坚持安环为本、品质为根、党建为魂、变革为道、人才为驱、数智为方、融创为要、财金为渠、科创为力,谋定而动,助推京博高质量发展。

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事长史庆苓宣读《关于表彰二〇二一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会上对20xx年度做出突出贡献、表现优异的个人、项目、团队和公司进行表彰。

会议最后,马韵升做重要讲话。马韵升表示,京博发展到今天要感谢党和国家给予了我们有益的环境,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更值得感谢的是为京博发展、强大辛勤付出的京博员工们。鼓励大家要学楷模做榜样,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马韵升强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谋划新的发展格局、发展理念、发展模式,要真正地放下、忘掉(过去),从零开始,紧紧围绕20xx年“稳中求进 联融蜕变”总基调开展工作。

一、稳

风控、安全、企业风气、高质量发展都要稳字当头。20xx年,要以企业风气、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数字化管理为重点,全方位联动,做风控、抓安全。

二、中

聚焦精益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打造更加和谐的团队。董事局掌舵,执委会牵头聚力,围绕“多、快、好、省、安、环、能”开展工作。

三、求

求战略,求选择,求新的模式、求新的发展思路,求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发展。

四、进

需要改革,需要行动,需要优良优质的品牌做引领。

五、联

联合客户端,上、下、侧游,形成优良供需产业链生态圈,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步调一致,同舟共济。

六、融

与伙伴端产业联融、校企联融,共赢共融共进谋发展。始终把京博当成别人的、社会的、共享的,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联盟体,构建增长、可持续且包容的未来。

七、蜕

放下过去,蜕变重生!京博第二个三十年,必须实施好“大黄蜂窝”战略、“1121”战略工程,创造好的发展模式,营造好的环境,为打造千亿级利税的多元化国用校习型现代产业集团而努力奋斗。

八、变

变与蜕紧密相连,创新学习、与时俱进。营造“坏人变好人,懒人变勤人,庸人变能人”的环境。持续提升管理体系变革和专业人才培育,赋能跨越式发展,为业务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新征程,再出发!20xx年是京博新的起点,我们要贯彻“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管理变革方针,奋楫笃行,勇敢战斗,开创京博发展的新 篇章!

篇2:新闻年度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所经手的工作可分为《xx》手机报与民生新闻采写两个方面:

在《xx》手机报这项工作上,实行的是“隔周轮班制”,也就是说一个月当中有半个月都需要值班,日常工作中,主要负责手机报的编辑排版和把关工作,从xx年10月份起,也开始同时兼顾编审工作。由于分工流程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所以每日的下班时间一般是当晚7点半。

从xx年3月份起,本人在“每个月在手机报值班半个月”的基础上,同时兼顾手机报值班当天的`民生新闻采编任务,每个月发稿量在20到26条之间。在xx年本人经手的民生新闻中,给自己带来感触最深、触动最大的还要数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其中,在6月份里,本人跟海峰合作完成的关于先心病男婴的新闻在播出之后,共计为小男婴筹集到爱心款将近10万元,顺利帮助孩子完成了对于复杂性先心病的治疗,术后小男婴恢复得也很理想,目前已经跟正常的小孩儿没什么两样儿。在9月份里,本人跟慧光合作完成的关于“养父舌癌、养女救父”的新闻在播出之后,也为当事人筹集到了第一笔治疗费令其立即前往广州进行手术治疗,事后,中央台《道德观察》栏目的在观看了我们的报道之后,采用了我们的新闻素材再次对当事人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在11月份里,本人跟天聪合作完成的 “喜得三胞胎、愁坏一家人“的报道也为三胞胎兄弟筹集到了其住院所需的近3万元的全部住院费用,在元旦之前,三胞胎兄弟也已全部出院并健康成长。

现在想来,我还是很认同这样一句话:“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所以,我个人觉得对于一些把媒体作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典型弱势群体,我们如果要报的话,就该有足够的慈悲心和责任心,对经手的生命充分负责。或许会有人笑我的说法太算太文艺,但我依旧认为“让无力者有力、让悲哀者前行、让绝望着看到希望”这句话并非一句口号儿,而应该作为一种报道原则;至少,我并不觉得这句话有多矫情。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可能是由于《xx》手机报跟民生新闻采写同时兼顾的缘故,自我感觉每一天都过得特别充实,也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当在每个季度评出的好新闻上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名字时,终于可以确定“自己确实是有进步的”了。在新的一年里,我会带着自身的不足继续努力,多向老同事们学习,期待在本年度的工作总结中能够发现“因为不断蜕变而变得更加完美的自己”。

篇3:新闻年度总结

1 逆转新闻特征分析

2013年年底,新华网盘点了年度十大逆转新闻并发布报道,之后,新浪网、凤凰网推出2014年度逆转新闻,2015年年底更有人民网、光明网和凤凰网等多家大型新闻门户网站报道年度十大逆转新闻。本文选择2013-2015年逆转新闻多发的三年作为分析时间段,将新华网、凤凰网、人民网和光明网等大型新闻门户网站推出的年度逆转新闻综合比较,选择报道较多的十大逆转新闻作为分析样本,从发生领域、报道框架和失实程度等方面分析总结出逆转新闻的基本特征。

1.1 社会新闻居多

2013-2015年,在30篇逆转新闻案例中,主要涉及社会、法制和文化教育三个领域,发生在社会新闻领域数量较多,占总数的70%。这是由于社会新闻具有很大的接近性,能够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从而快速形成舆论并发展壮大。此外,社会新闻本身具有较大的故事性和人情味,发布者在表达上容易失衡加入主观因素,从而偏离事实真相,而各媒体和受众出于对新闻时效性的追求盲目跟风转发评论导致逆转新闻多发。

1.2 新闻人物标签化

既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会影响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而媒体一段时间的议程设置集中报道会使受众对特定人群形成固有认知,从而导致逆转新闻的频发。例如,城管暴力执法、老人碰瓷讹诈等一系列报道导致受众对此类人群形成刻板印象,影响对新闻事件的客观理性认识。此外,在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冲突中,媒体和受众基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而不假思索谴责相对一方,导致了逆转新闻的发生。

1.3 一般失实居多

根据新闻失实程度可以将逆转新闻分为一般失实和严重失实,一般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不全面不准确,遗漏了部分事实但是不足以影响人们对新闻基本情况的把握;严重失实是指新闻报道遗漏了关键性事实,受众难以通过新闻报道来把握新闻事实的大致面貌,已近乎是假新闻。逆转新闻是在网络新闻中频发的一类新闻失实现象,根据上述概念,2013-2015年年度逆转新闻中大多数属于一般失实程度,最初的报道具有事实依据,只是报道内容不全面不准确。

2 逆转新闻与虚假新闻

《新闻记者》学术期刊早在2001年开始至今连续15年调查分析选出年度十大虚假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2013-2015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中,部分案例与新华网、人民网等门户网站盘点出的年度逆转新闻重合。目前,学术界将假新闻和失实新闻两种形态归属于虚假新闻,《新闻记者》杂志调查报告中的虚假新闻就包括假新闻和严重失实新闻两种类型。逆转新闻的系列报道中包含着失实新闻和假新闻的具体报道,因此逆转新闻与虚假新闻有一定的交集。要防止逆转新闻的频发,就要减少假新闻和失实新闻在报道中的出现,最终使虚假新闻和逆转新闻都能得到有效治理。

3 结语

当前,逆转新闻现象频发,对个人和媒体都产生重大深远的危害。新闻当事人是逆转新闻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同时,逆转新闻极大地损害了媒体公信力。虽然最终事实真相得以澄清,但在逆转过程中对新闻当事人和新闻媒体所造成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为此,新闻行业和新闻单位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约束惩处机制,减少乃至杜绝假新闻和失实新闻;媒体记者需要提升专业素养,全面掌握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公众在信息传播和观点发表的过程中,应当理性看待新闻报道,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减少虚假新闻、逆转新闻的发生,坚持新闻真实,维护新闻媒体的传媒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李彬.传播学引论[M].第2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2]年度虚假新闻研究课题组.2015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6(1).

[3]董天策.虚假新闻的产生机制与治理路径[J].新闻记者,2011(3).

[4]童兵.假新闻屡禁不绝的缘由[J]新闻记者,2011(5).

篇4:年度新闻人物

阎志被称为中国诗人群体“归来派”代表。 在这批诗人的少年时代,文化还不是严肃的事情。他们被卷进1990年代的市场经济大潮,因为生活困顿放笔谋生。 而今,人近中年,已经成为社会各类角色的他们重新归来。

在这场集体回归中,阎志的身份转换显得重磅而别有意味--2011年7月13日,其旗下的卓尔发展在港挂牌,公司总股本市值108.15亿港元。持股85%的阎志以总身家91.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6.32亿元),问鼎湖北首富。

这个曾在罗田林谷山独步跋涉,提着铁桶刷标语,而后又被派进深山做林业勘探的沉默少年,16岁即和伙伴在镇上组建诗社,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风铃》。4年后,他的诗文被时任黄冈地区群众艺术馆干部的刘醒龙发现并赏识,将其介绍到《鄂东文学》担任编辑。这场本是文人间的惺惺相惜,成为一场命运轨迹改变的开始。

1994年,阎志来到武汉,先后成为《市场时报》和《良友》杂志社的编外记者,不久便在各种体制和人情的复杂间离开。其后,他先后开过工作室,将自己关进出租屋,赶写当时盛行的名人传记。那本名为《天若有情》,描写刘德华生活和性格的书,为他换来了一笔2.5万元的稿费。

命运有如黑色幽默。1996年《市场时报》因为经营不善,决定出卖广告版面。阎志敏锐地看到其间蕴藏的商机,果断以“赊账”形式承包。借此,他的 “卓尔传播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到1999年底,卓尔传播借助《市场时报》合作模式,首先在省内推行“品牌代理制”,与武汉14家纸媒“合纵连横”,开设《家电专版》,几乎囊括全国所有的家电品牌。

此后,除去广告,卓尔将触角延伸至生物、食品、教育、纺织,再到如今令其资产迅速膨胀的地产行业。

对于这其间的起承转合,阎志如今并不愿过多谈起。他在保持低调的同时也保留传奇,倒是卓尔上市后,一篇草根博客道出了某种世俗心声——《谁说中国诗人穷光蛋》。

现在,他仍有文集间或推出。不管有无受到“富豪”光环的沾染和推助,至少他自认“确保质量”,《挽歌与纪念》更是受到高度评价,在大陆和台湾同步推出。

在后来的回忆中,阎志也曾将促成他成功的禀性归结于来自文字的“敏感”。他同样敏锐地觉察出某种机遇的到来,并毫不掩饰对于卓尔“汉口北”和“武汉客厅”等项目的小小得意。他说:“有的人没有看到,有的人看到了没有做,我看到,做了,就归我。”

而阎志也确实保持着商场难寻的文人秉性,烂漫而又坚硬。对于卓尔旗下的项目,无论是“汉口北”,还是“武汉客厅”,除去商业价值,这样的投资与规模,没有创业者的谨慎局促,没有投机者的锱铢必较,更像是他的诗文中关于繁荣城池的宏大构想。

李娜:体制外的王者

在中国体坛普遍形象模式化的时代,网球选手李娜绝对算是个另类。

她曾在国家运动员体制内几进几出,20岁选择退役,两年后复出,2004年重返国家队,5年后成为第一批“单飞者”;一到国内比赛就频频退赛,甚至是全运会;08年奥运会上曾朝看台上一些吵闹的观众大吼要其“闭嘴”;经常当着众人面怒骂老公--她的前教练姜山,就连电视直播也不例外。

而就是这样一个脾气火爆的典型武汉姑娘,在2011年6月24日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战胜意大利名将斯齐亚沃尼,成为网球大满贯134年历史中,首位获得单打冠军的亚洲和中国选手。凭借这场完美胜利,李娜的世界排名升至世界第4,追平日本名将伊达公子此前所保持的亚洲纪录。

李娜祖籍湖北孝感,1982年出生于武汉市江岸区,6岁开始练习网球网球,1999年转为职业选手,从网球低级别赛事一路打到四大满贯。如今她已被称为“中国女子网球界领军人物”,备受赞誉。而6年前,李娜曾经一度惹怒国家网球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网管中心”)。

在2005年的十运会结束后,仍在役的李娜 “炮轰”国家队体制,认为“奖金分配不合理”。同时,她直白表示自己在国家队“很茫然”。

对此,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表示,李娜出此言论是因为她“眼里只有奖金,缺乏道德水准和职业素质”。此外,她还痛心表示“李娜虽然短时间内不会被国家队除名,但3年后将肯定不可能代表中国参加北京奥运会”。

而这一断言似乎正好相反。李娜最终还是参加08奥运会,虽然不敌俄罗斯名将兹沃纳列娃,与女单铜牌擦肩而过,但单打第四名的成绩已经创造了中国女网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倒是2009年网管中心做出“允许运动员自主训练、自主参赛、自负盈亏”的决定后,李娜被纳入首批“单飞”名单。

作为曾经的“国家队刺头”,李娜也成为某种体制的打破者。曾以50岁高龄夺取美网混双冠军的纳芙拉蒂诺娃说:“李娜在几年之前选择‘单飞’,这将帮助中国重新思考培养世界冠军的模式。”

而此次李娜在法网成功捧得苏珊·格朗格杯后,孙晋芳的一番态度令许多网友拿出来玩味。

“李娜在国际大赛上表现出精湛的球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风范,在世界面前展现出新一代中国运动员的独特魅力,这是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荣耀。”她说,“这首先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得益于新时期中国体育的创新与改革。”

李娜并未对此回应,倒是此后,湖北体育局表示有意让其出任湖北网管中心副主任一职,李娜婉言谢绝。她说:“我也就能管老公。”

刘志军:高铁旧梦

2011年2月12日下午5点,新华社一则短讯轰动全国。

短讯称:“经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证实,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作为今年接受调查的首位正部级高官,刘志军成为自2004年原国土资源部长田凤山之后,在任期间被免职的又一位部长。

自1972年以养路工人的身份进入武汉铁路分局算起,出身湖北鄂州农村的刘志军已在铁路系统工作了39年。

1994年11月,刘志军正式调往铁道部任党组成员、运输总调度长,任职近2年。1996年升任副部长、党组成员。到2003年3月,刘志军正式升任部长、党组书记。在其在铁道部担任正职的8年间,正值中国铁路建设大跃进时期,中国铁路第五次、第六次大提速,都在他任内完成,此后备受争议的中国高铁亦起步于此。

这位被铁路系统内部称为“刘疯子”的原铁道部部长,曾要求一线人员不断刷新高铁的试验时速。2010年12月3日,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CRH380AL“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达到486.1公里。当时刘志军亲自试乘,并在驾驶室督阵,要求列车驾驶员“冲到极限速度并长时间保持”。

高铁的快速发展成为刘志军的政绩之一,但铁道部长期处于政企不分、改革滞后的状态,以及数起重大安全事故和腐败大案亦令刘志军备受争议。

2006年,刘志军的胞弟、原武汉铁路局副局长、汉口火车站原站长刘志祥因雇凶杀人、贪污受贿被判刑,一度将刘志军推上风口浪尖。

2008年4月28日4时38分,胶济铁路发生列车相撞事故,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身为铁道部长的刘志军被给予记过处分。

无论对于刘志军还是铁道部来说,一切仿佛只是黑色梦魇的开端。2011年7月23日,温州双屿下岙路段两列同向行驶的列车高速追尾,多节车厢脱轨,四节车厢坠桥。这起重大事故共造成39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此时距离刘志军被免职不过五个月,其一手锻造的“高铁神话”,也在数次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故中一夜瓦解。

铁道部2011年的首份工作计划是由刘志军审定的。在高铁的发展上,他被评价为“激进派”,在其计划内,2011年高铁基础建设方面投资额将达7000亿元。这些投资包括近“70个高铁项目的诞生,7935公里的新线铺轨和6211公里的复线铺轨、7901公里的新线投产和6861公里的复线投产,以及8800公里的电气化投产”。

然而,随着刘志军被免职,这一计划停留在了纸上。盛光祖上任后,其中部分高铁项目被停止,建设投资也从年初的7000亿缩减为4000多亿。

同时,8月沪杭高铁全线降速。京津城际、沪杭两条高铁的时速由350公里调整到300公里;合宁、合武、石太、昌九、海南东环、杭深线宁波至厦门段、长吉、秦沈高铁时速由250公里调整到200公里。

高铁发展已从狂热中逐渐冷静。这位前任领导的激进高铁构想,随着个人仕途的结束,成了旧梦。

黄艺博:五道杠少年

尽管粉丝近万,但黄艺博的微博只有2011年5月3日13点半,间隔不过十余分钟内发出去的两条。此时他的微博认证已经由“中国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变更为“湖北武汉少年”。

显然这两条并不算长的微博还是由其父黄宏章代劳,意思相近——黄艺博只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希望大家宽容对待。

一切舆论始于此前武汉晚报的一则新闻《武汉天才少年黄艺博:两岁开始看新闻联播》。此后,关于这个13岁少年的更多信息被挖出——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荣获“全国百名优秀好少年”、“武汉市首届‘十大孝星’”,在黄艺博博客的《前言》中,甚至还有诸如“为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此类的恢弘语句。

在那张著名的“欣然审阅文件”的照片中,当选“中国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的黄艺博戴着五道杠少先队队牌,正襟危坐,拿着稿纸一脸凝重,他也由此被称为“五道杠少年”。

然而令他父母始料未及的是,这个原本被上升到政治高度报道的少年却以另外一种方向“红”了,甚至连韩寒都在博客中开腔评价:“黄艺博是个好干部。”

黄宏章夫妇否认了自己的炒作动机,并为儿子平反。对于那张被网友指出“表情官样,所拿稿纸上的字都反了”,质疑摆拍的照片,黄宏章解释确系抓拍,下面的“欣然审阅文件”的批注则是自己加上去的。他反思了自己的“用词不当”,同时也表示:“我们管不住别人的评论,只求自己问心无愧。”黄艺博自己也解释说,“做不同的事情时,人的状态和行为也是不一样的。难道学生干部在开会时不该端正严肃吗?我照相时习惯那样。”

而对于儿子那篇气势如虹的博文,其母马晓丽则坦诚自己“有所润色”,随后那篇文章被删除。

然而一个此后不断被提起的细节是,黄艺博的身份并非其博客以及新闻报道中宣称的“中国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而是副总队长。更为悲情的是,随后全国少工委少先队发表声明,表示他们从来没有“五道杠”,武汉的做法“可能是地方上的一种探索”。

而这个此前无论是在生活还是报道中都被精心塑造的黄艺博,一时成为舆论焦点。他被称为“政治儿童”,有关他父母的职位,他在少先队的“仕途”发展被猜测、讨论,他在网络上的照片被疯狂传播,甚至恶搞。

对此,黄宏章夫妇由最初的“自豪”,到“愤怒”,再到“惶恐”。据说,黄艺博事后对他说:“爸爸,我好伤心,网上的人怎么能那么说,我真的不是个坏孩子。”

为了不让更多“好事者”继续对儿子妄加评论,黄宏章想注销微博。他说:“黄艺博只是一个孩子而已。为什么有的人要把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到我儿子身上呢?”

而实际上,就在“黄艺博事件”发酵最为热烈的五六月间,正值武汉市少先队区总队换届选举,面临小学毕业的黄艺博即将自然卸任。

这个为曾他惹来诸多非议的“五道杠”少先队队标,又将戴在哪位少年身上?

在京鄂商的收获之年

今年,湖北企业界并没有产生什么绝对的大牌“明星”,但若以团体来打量,在北京的湖北商人可谓是大放异彩。

北京,不仅是政治的心脏,也是经济的中心,活跃着众多一流的企业。在这个高大的经济舞台上,湖北商人没有缺席,他们在众多行业干得风生水起。

天门人陈东升在北京创办的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在成立15周年后,成为了中国寿险业的第四大公司;蕲春人汪潮涌曾经是华尔街的“神童”,而今他创办的信中利公司在中国风投界声名远扬;武汉人孟凯把自己的湘鄂情酒店从4张台子做成几十亿市值的上市公司,成为中国餐饮业首富……

今年3月30日,出生于黄冈市蕲春县的周鸿祎成功将其创始领导的奇虎360送至美国纽交所上市。

一个月后的5月4日,出生于武汉、在武汉大学物理系读了一年便移民美国的人人公司董事长陈一舟,也站在了纽交所的敲钟台前。

另外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北人,和陈一舟同龄且是武大校友、比周鸿祎大一岁的雷军,今年也是中国财经领域的话题人物。他早年在业界奠定的大佬地位自不必说,单是他最近导演的金山软件“归去来”、“小米手机上线34小时预订30万部”也有足够看点。

据统计,有30万湖北人在北京经商,其中有300多家较大规模的企业分布在金融、地产、医药、科技等行业。

徐武:飞跃疯人院

徐武一直是个“麻烦制造者”。

这名原武钢集团下属炼铁厂保卫科的职工,热衷维权、上访,奔走于繁杂官司间,直至2006年被单位投入精神病院。在里面他依然顽固,不肯同其他病人一样被“剃成光头”,直至头发齐肩,蓬乱不堪。

43岁的徐武曾经计算过自己待在里面的日子,一共1571天。在这期间,他曾两度“飞跃疯人院”,一次北上,一次南下,但都没有找回他想要的自由。

2007年5月,徐武第一次出逃,带着当天吃剩的饭菜,扒上火车试图远赴北京上访。一个多月后被抓回,得到“特殊看管”的待遇。

2011年4月19日凌晨,徐武模仿电影里的一幕场景,用床单和木棍撬开窗户的铁栏。他携带着自己住院期间的全部“装备”—— 两个黑塑料袋,里面是一副象棋和几件脏衣服,怀揣十几元钱,步行到武汉高铁车站,捡了一张废弃的火车票后企图混上站台。但显然,这时的高铁已经不是他四年前能轻易混上的普通车站。

借到钱后,徐武奔向广州。

他在这里度过了8天短暂的自由时光。4月27日,在接受完当地媒体采访后,徐武在广东南方电视台大院门口被武汉警方和武钢保卫科强行带走。

究竟是何种的渊源,让这位并无罪责在身的“精神病患者”,受到对待刑事案犯才会动用的“跨省抓捕”待遇?

一切源自这个个头不高,不修边幅,沉默少言,从未交过女朋友,只好打官司的中年男人“不合时宜”的执拗。他曾因买到假手机,状告质监局;因手机被抢,110出警慢了几分钟,状告公安局;因和单位的劳动纠纷迟迟未有结果,状告劳动局。在武汉“几乎没有徐武没有告过的单位”。在和仅有的几个朋友聚会的时候,徐武也时常捧着报纸哀叹:“社会怎么是这样的?”

在他的原单位武钢,徐武更是不得喜欢。为了阻止这个无穷无尽打官司,上访,并将战火引燃到内部的员工,武钢伤透脑经,甚至不得不要求徐武每次都亲自去财务室领薪水,只是为了定时掌握他的行踪。

2003年,徐武开始将武钢告上法庭,理由是“同工不同酬”。就连他最亲近的朋友也坦诚:“徐武太较真。”加班费、奖金、补贴,甚至蚊香、鞋帽手套等劳动福利,徐武都在诉状里一一标注。一审败诉、二审驳回,他均表示不接受调解,只要“公正判决”。

期间,徐武多次组织材料到各级部门陈情。直到年2011年12月31日,他被宣布鉴定 “患有偏执型精神障碍”,送入武钢职工二院精神科收治。

2007年5月,徐武第一次逃跑。2008年11月,武汉市精神病医院司法鉴定所对徐武做出鉴定,认为其符合“偏执型精神病”的诊断标准。这一次,鉴定机构的结论是――“继续住院”。

两次出逃后,“徐武事件”掀起讨论。究竟还有多少这样的“被认定精神病患者”?对于非志愿入院者,谁来为他们的基本公民权利提供司法保护?

6月初,在湖北调查组的介入下,事件仿佛有了个不算很坏的结局。徐武最终“被鉴定患有偏执性精神障碍,经由与其家人的协调,已出院长期监护治疗”。

篇5:新闻工作年度总结通用

一、新闻编辑工作

新闻编辑是企业内部新闻信息综合发布工作岗位,工作服务对象既对领导又对基层,每天都通过网络与全体员工“亲密接触”,新闻发布的质量和水平都直接影响到舆情导向和企业形象。为此,我坚持少讲话多做事的原则,认认真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

1、围绕企业中心积极组稿编稿,发挥网络宣传优势。今年的网络新闻一块,按领导的指示,重点结合局安全生产、营销服务反违章等中心工作,快捷、图文并茂的开展宣传报道,先后在__信息港开辟了【春季安检】、【严抓严管强势推进】、【抓好秋检夯实基础】、【庆国庆保稳定】、【诚信;感恩】、【芙蓉风采】、【学安规保安全】等专栏进行重点宣传。在稿件编发过程中,从严把住编辑关,避免了新闻随意发和滥发现象的发生,保证了网络新闻发稿的严肃性,提高了网站质量。据统计,到11月20日止,__信息港共刊发网络新闻2229条,其中局内新闻1111条。

2、定向服务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创新栏目办好报。年初,围绕部门领导提出的对《__电力报》版面进行重新策划创新的办报思路,积极和对口服务的党政工团各责任部门沟通,对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板块版面进行调整,重新设置了《党员风采》、《基层党建》、《廉政征文》、《员工之声》、《芙蓉花开》、《企业青年》等专栏。在下半年对版面分工进行调整后负责《__》文学版块,接手后有意识的加强了与各单位文学、摄影爱好者联系,配合企业中心工作以及各类大型活动约稿,力争文章和图片主题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真实反映出一线员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同时在平时还留心多看报多学习,广泛借鉴其他报纸的板式风格,争取版面灵活、美观,尽可能扩大报纸的影响面,得到职工更多的关注。

二、新闻采写工作

1、配合中心工作,认真采写新闻稿件。4月份,作为局新闻工作人员,很荣幸的得到了跟随张书记到__,到我局援川电网重建一线开展学习实践机会。在一线的路途和工地上,总被同事们在平凡的工作及言谈中表现出来对对企业的忠诚和热爱、对工作的.认真和奉献精神所打动,在完成现场新闻稿之后完成了人物通讯稿件,此稿件先后在__电力报等媒体发表。此外还配合春检、营销服务反违章活动等工作完成了一些宣传稿件。

2、积极主动抓线索,尽力展示企业工作亮点。因为负责平时的网络来稿初审,所以有很多机会了解到很多基层单位的工作亮点。工作中我认真阅读每一条基层来稿,除认真完成编辑发稿任务外,只要是认为有新闻价值的稿件,都积极与通讯员沟通,提出相关补充采写建议或者直接去做相关补充采写,力争亮出企业的每一个工作亮点。另外就是找准位置,做好对口宣传服务。平时注意和对口的营销、农电部门保持联系,按各对口服务部门的宣传工作重点和要求,配合做好宣传服务工作。据统计今年1至今共在我局以外的其他新闻媒体发稿70余篇。

三、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1、电力报目前已经过了大力度的改革,得到了更多的读者,但还是拥有很多的努力空间。存在报纸版面设计有时不够抢眼,稿件来源面不够宽、稿件质量不够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纸的整体质量。需要加强学习,加强这方面的讨论交流,将报纸这方责任田办得更好更精。

2、摄影水平差强人意。要加强学习和训练,不断提高采访工作中的摄影实战应对水平。

四、20__年工作打算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将自己对__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向各位做个汇报。

1、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要加强政治思想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企业的大政方针,并用其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言行,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编辑、写作、摄影等专业技能,提升服务水平。

篇6:新闻采写年度工作总结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新闻采写年度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所经手的工作可分为《xx》手机报与民生新闻采写两个方面:

在《xx》手机报这项工作上,实行的是“隔周轮班制”,也就是说一个月当中有半个月都需要值班,日常工作中,主要负责手机报的编辑排版和把关工作,从2012年10月份起,也开始同时兼顾编审工作。由于分工流程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所以每日的下班时间一般是当晚7点半。

从2012年3月份起,本人在“每个月在手机报值班半个月”的基础上,同时兼顾手机报值班当天的民生新闻采编任务,每个月发稿量在20到26条之间。在2012年本人经手的民生新闻中,给自己带来感触最深、触动最大的还要数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其中,在6月份里,本人跟海峰合作完成的关于先心病男婴的新闻在播出之后,共计为小男婴筹集到爱心款将近10万元,顺利帮助孩子完成了对于复杂性先心病的治疗,术后小男婴恢复得也很理想,目前已经跟正常的小孩儿没什么两样儿。在9月份里,本人跟慧光合作完成的关于“养父舌癌、养女救父”的新闻在播出之后,也为当事人筹集到了第一笔治疗费令其立即前往广州进行手术治疗,事后,中央台《道德观察》栏目的记者在观看了我们的报道之后,采用了我们的新闻素材再次对当事人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在11月份里,本人跟天聪合作完成的 “喜得三胞胎、愁坏一家人“的报道也为三胞胎兄弟筹集到了其住院所需的近3万元的全部住院费用,在元旦之前,三胞胎兄弟也已全部出院并健康成长。

现在想来,我还是很认同这样一句话:“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所以,我个人觉得对于一些把媒体作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典型弱势群体,我们如果要报的话,就该有足够的慈悲心和责任心,对经手的生命充分负责。或许会有人笑我的说法太算太文艺,但我依旧认为“让无力者有力、让悲哀者前行、让绝望着看到希望”这句话并非一句口号儿,而应该作为一种报道原则;至少,我并不觉得这句话有多矫情。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可能是由于《xx》手机报跟民生新闻采写同时兼顾的缘故,自我感觉每一天都过得特别充实,也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当在每个季度评出的好新闻上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名字时,终于可以确定“自己确实是有进步的”了。在新的一年里,我会带着自身的不足继续努力,多向老同事们学习,期待在本年度的工作总结中能够发现“因为不断蜕变而变得更加完美的自己”。

自评合格!文 章来源

篇7:2011年度新闻宣传工作总结

2011年度新闻宣传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建党90周年的大庆之年,也是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及广大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我局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形势喜人、成效显著,当然也存在着不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宣传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和加强。

2010年我们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局网站进行了改版升级,升级后的网络宣传平台界面更加友好、使用更为便捷。版式美观、内容丰富、功能完善,提高了信息量,增强了可读性,方便了浏览者,切实增强了宣传效果。局主要负责人还多次在全局干部职工参加的会议上强调水利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加大新闻宣传力度,提高新闻稿件质量。各单位(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新闻宣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涉及本部门职责的信息报道的撰写工作;所有信息稿件统一上传电子版到局办公室,经局办公室审核修改后上网。对全局各单位(科室)分配年度信息报道任务,对未完成年度任务的单位(科室)集体和主要负责人取消当年评先资格;对已完成或超额完成的单位(科室)撰稿人则由局财务发放撰稿补助,补助标准为:被厅处室网、局域网采用的稿件,每篇补助30元;被厅宣传中心采用的稿件,每篇补助50元;被水利部网站采用的稿件,每篇补助200元。

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效激励下,全局干部职工的投稿积极性高涨,稿件数量和质量较之去年有了质的飞跃,截止目前,局网上网稿件202篇,被厅宣传中心采用的稿件量为87篇,厅网稿件采用率为43%。实践中还培养出了一支优秀的业余通讯员队伍,使得单位重大新闻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宣传和报道。

(二)宣传工作的力度和实效明显增强

一年来,我局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宣传省厅的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宣传全局中心工作,包括防汛抗旱、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先进典型;重大水雨情况变化与发展形势;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多种经营生产中的先进事迹;水政执法与水土资源保护;精神文明建设及日常管理方面的工作情况;各单位(科室)年度目标责任书的履行情况;省厅及局内领导到本单位(科室)调研考察情况;涉及到各单位(科室)的年度、季度工作动态及思路创新等。

防洪保安与抗旱减灾是我局的中心工作。今年上半年,我省出现了罕见的持续干旱天气,作为水库管理单位,我们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抗旱保春耕、抗旱保丰收的社会责任。在长达三个多月的抗旱时间里,我局干部职工以创先争优的奉献精神和坚强决心坚守抗旱一线。为确保抗旱工作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灌区的旱情,我局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科学调度,抗旱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对于这些我们都多渠道进行了宣传,社会反响强烈,王英局的形象得到极大提升。6月3日至6月4日,王英水库灌区普降暴雨,降雨量达120mm,出现旱涝急转。我局干部职工沉着应战,成功应对,对此我们也进行了及时的报道。

2011年是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我局围绕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胡锦涛“三个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系列宣传和追踪报道。对于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治庸问责活动,我们也正在持续宣传报道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别二级单位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新闻宣传方面的培训力度不够,有些通讯员对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把握不足,影响整体新闻稿件质量。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引导,继续强化对水利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单位(科室)负责人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营造新闻宣传工作的良好氛围,以身作则,自上而下,形成合力;增加对外宣传人力、物力投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强化宣传服务工作的成效。

(二)强化培训,努力提升宣传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学习能力建设,大力举办多类型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宣传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新闻专业素质和个人综合素质。

篇8:新闻年度总结

沉浸传播: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对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总结与思考陈力丹 丁文凤 胡天圆(1.5)

微传播:当代媒体的新集群———2014年微传播发展扫描王宇 童兵(1.9)

大数据时代下的智能传播及其盈利模式郭全中(1.15)

媒体融合:传媒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宋建武(1.20)

2014:互联网给中国社会带来全新气象胡泳 王梦瑶(2.5)

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十年谭天(2.15)

略论宣传兼及新闻与它的关系丁柏铨(5.5)

“用户体验”的新型媒体生存模式陈力丹 王之月 王娟(5.11)

用亮点提振信心———《河南日报》近年经济报道走势分析王俊本(9.4)

聚合与联动:纪念性报道的实践与创新靖鸣 朱燕丹 张博(10.4)

“互联网+”时代的传媒共享经济初探喻国明 樊拥军(11.4)

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论习近平新闻宣传观的发展丁柏铨(12.4)

试论习近平的宣传艺术与传播技巧郑保卫 王亚莘(12.10)

本期关注

中美主流媒体在APEC会议报道中的话语体系构建———以《人民日报》《华盛顿邮报》为例邢祥 王灿发(1.25)

微信时代民间舆论场的建构与舆论引导策略———以“APEC蓝”在民间舆论场的发酵过程为例郭英 刘东建(1.28)

批判性话语分析视阈下中外报纸APEC报道的对比分析李师荀马缘园(1.33)

构建舆论监督的法律体系———兼议依法治国和舆论监督的改革童兵(2.20)

权力主体应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由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想到的靖鸣(2.25)

尊重新闻媒体运作规律依宪依法管理舆论监督靖裕思(2.28)

“在地狱的入口处”———记百岁新闻理论家甘惜分教授童兵(3.5)

我们应有什么样的舆论观———甘惜分教授的舆论思想研究刘建明(3.11)

亦师亦友:我与甘惜分老师半世纪的师生情缘郑保卫(3.17)

与九旬甘老的亲密香港之旅展江(3.21)

翰墨书简无限情王继兴(3.24)

甘老的为师为学为人———从我与他的忘年交说起唐远清(3.28)

壮岁无惧暮无悔,执戟泼墨裕后生———记当代中国新闻理论先驱甘惜分先生于晓风(3.32)

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六大亮点张昆 张宇(4.5)

全国两会报道:与受众对话共舞的大众传播靖鸣 朱燕丹(4.9)

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人民日报《两会e客厅》全面推进融合创新的有益尝试纪雅林 商旸(4.14)

植入互联网思维打造全媒体产品———《河南日报》全国两会报道积极探索媒体融合柯杨(4.18)

凝聚民意全新视角深度融合创新表达———从全国两会报道看《大河报》的独门绝技和创新赵红 李敬欣(4.21)

改变新闻生产模式融通两个舆论场———《河南日报》全国两会“豫米观察团”的传播学分析方舟(4.25)

媒介融合视阈下华莱坞电影生态困境及其出路郭小春(5.17)

微电影:弱势群体信息表达的“心”途径袁爱清(5.22)

中韩动作片的文化内涵变迁与比较江凌(5.28)

华莱坞电影实践与现代性展演———以三位华人女影星为例洪长晖(5.34)

新媒体与我国出版业的四个变动王鹏飞(6.5)

数字化图书营销中的“柠檬效应”及应对机制王志刚 李阳冉(6.9)

中国电子书出版产业市场行为的政府规制研究郭晶(6.12)

全媒体时代文学期刊的应对之策张锦华(6.16)

论新型主流媒体童兵(7.5)

媒体融合中的三个关键词丁柏铨(7.8)

传受合一:媒介融合的思想基石段永朝(7.12)

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唐远清(7.19)

新型主流媒体的界定、构成与实现谭天 林籽舟(7.23)

领网主权、文化安全与新型主流媒体的时代使命夏德元(7.27)

社交网络传播方法初探王辉 王唯一(7.30)

自媒体版权问题探讨王志刚宗贝贝(8.5)

自媒体传播的乱象与规避常燕民(8.9)

四大支点打造微信公众号———以《今日消费》微信平台的运营为例王铙(8.13)

在“自在”和“自觉”间寻求“自治”———“自媒体发展实践与理论探索”研讨会综述张淑华 赵玲瑜(8.17)

传统媒体发展新兴渠道传播的战略管理俞铮(9.10)

融媒时代的新闻采写实践刘万永(9.14)

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数据新闻报道模式研究许向东 刘轶欧(9.18)

可视化:方法与旨趣———新闻媒介的视觉浪潮探析张海华(9.21)

新媒体环境下的灾难报道初探———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报道为例陈瑜(9.24)

电视与新兴媒体融合研究综述谭天 张冰冰(10.10)

多屏时代的电视创新思考王晓红 谢妍(10.15)

“互联网+电视”的商业模式创新赵娜(10.20)

“互联网+电视”双轮驱动下的生态融合刘旸(10.24)

论媒体应急管理的缺位现象———以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刘海明(11.10)

社交媒体对重大突发危机事件舆论影响的研究———从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看社交媒体的“渗透”邢祥 王灿发(11.16)

新媒体语境中社会危机事件的传播管理———基于人文精神视角下的分析袁慧侠(11.19)

裂变·跨界·创新:“互联网+传媒业”的三重图景蒋晓丽 朱亚希(12.16)

论传媒变局中传统媒体的浴火重生刘行芳 刘修兵 卢小波(12.21)

传统媒体借势电商发展战略分析鲁佑文 杨睿(12.26)

新闻与传播研究

比较视野下的中西突发事件处置———以“伦敦骚乱”和“厦门公交爆炸案”为例张淑华(1.38)

关于突发事件中微博“大V”传播行为的思考———以“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为例靖鸣 肖婷婷(1.42)

新闻报道热点与传播价值倾向的平衡———以医患新闻报道为例武鸿鸣 王中敏(2.36)

“蓝翔体”热背后的传播学冷思考张美静(2.40)

“后(厚)网”时代:纸质媒体的行动路线图喻国明 翟旭瑾(3.36)

中国网络视频发展的四大趋势陆地 靳戈(3.41)

网络公共话题对国民人格的影响分析赵智敏 杨小花(3.45)

困境与对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分析韩冬梅(3.51)

网络意见领袖的话语自由与言说理性沈晴(3.54)

小众社交媒体的前景及其制约因素陈秋心 胡泳(4.28)

充分认识延安新闻工作群众路线的现实价值刘修榕 刘行芳 高宪春(4.30)

数字时代艺术创作主体重构探究魏佳(4.35)

“框架”概念再辨析———兼论近年国内外的框架研究杨璀璀 蒋忠波(5.39)

大数据背景下大气治理与公共传播彭伟步(5.44)

网络舆论场中舆论势力的博弈及治理路径雷扬 荣翌 王灿发(5.48)

政治信息在村民自治中的传播困境透视———以新乡市塔铺二村和朱辛庄村为例张子轩(5.52)

对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再认识丁柏铨(6.20)

美国传播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流变柯泽(6.26)

灾害信息传播中的媒介融合徐占品 刘聪伟 朱宏(6.34)

论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陈力丹 金灿(7.33)

公共与商业: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传媒业谭俊洪(7.38)

新媒介平台与乡村媒介化演进———以农民利用微博售卖农产品现象为例李凌达(7.42)

新媒介环境下中国礼乐文化的记忆认同及其建构———以汉服春晚的传播为例张兵娟 刘佳静(7.46)

网络民粹主义的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基于微媒体背景下的传播流视角分析赵智敏 马逸飞(7.50)

以“新闻本质失实”的视角观照虚假新闻刘林晶 陈阳洋(7.55)

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媒体变局刘行芳 刘永宁(8.21)

新媒体时代科学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柯泽(8.25)

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应有基本遵循李二梅(8.30)

身体形象传播研究赵建国(9.28)

论媒介记忆活跃与凝固的尺度和张力邵鹏(9.32)

廉政文化传播的高度、厚度与温度———《鉴史问廉》影响力探析惠婷(9.38)

消费文化环境下的公益性媒体地位武鸿鸣(10.28)

媒体融合时代危机传播的宗旨、原则和策略夏德元(10.32)

彰显传统文化凸显诗性气质———试论米哈尔科夫诗电影的本土化启示董小玉 洪亚星(10.37)

提升电视主题报道舆论引导能力的新探索———以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为例张良君 贺丛周 刘阳(10.42)

舆论监督历史演进的技术逻辑及其展望(上)———以传播技术史学为研究视角靖鸣 王瑞(11.23)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的价值迷失与精神重构汪振军 乔小纳(11.31)

新媒体与南京城市形象传播陈尚荣 孙宜君 刘慧(11.36)

基于AISAS模式的易班传播策略研究李浩 杨海军(11.39)

突发事件的媒体微博新闻专业性研究———以@人民日报微博为例陈雪萍 朱金玉(11.45)

“舆论反转剧”频现引发的思考张永(11.50)

新闻传播学术创新应回归学术研究的基本路径———访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董天策梁辰曦(12.30)

从“童年的消逝”到儿童的“数字圈地”洪亚星 董小玉(12.34)

新媒体与少数民族研究述评肖燕怜(12.38)

封面人物

执着与勤奋的新闻学探索者———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建明陈娜(1.67)

柯泽(2.43)

在学术人生中追寻新闻理想———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陈娜(3.75)

宫承波(4.54)

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沈力播音主持理念的实践与启示余玉(5.66)

不舍初衷成就专业重建梦———访“全国新闻教育杰出贡献奖”获得者赵传蕙教授陈娜(6.65)

喻季欣(7.66)

问题意识:学术研究的门径———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朱春阳教授曾培伦(8.63)

从红小兵到幸福的资深记者———王阳的心灵成长史赵智敏(9.45)

哲思浸润学术人生———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蔡铭泽陈娜(10.59)

刘东建(11.8)

蒋晓丽(12.20)

舆论学新论

社会舆论的结构及社会声呐刘建明(1.47)

辩论、舆论攻击与两种舆论一律刘建明(2.31)

中国古代十大舆论定理刘建明(3.57)

西方舆论学的十大定理刘建明(4.39)

新闻与文化书谭

昆山玉碎———读博士论文《凤凰吟———中央乐团1956—1996》想到的》李彬(1.63)

当中国遇上非洲李彬(2.47)

回望延安李彬(4.45)

不学诗,无以言李彬(6.61)

对岸的诱惑与中西风马牛李彬(7.67)

知人论世,清通简要———读《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李彬(8.35)

历史就在你的脚下———读台湾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李彬(10.45)

传媒观察

报纸微信运营模式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以《大河报》为例段乐川 李德全(1.72)

全媒体融合传播的“走转改”探索———以大河报“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系列报道“都市追梦人”为例李文红(2.59)

媒体融合形势下传统媒体的突围左光翰(2.63)

互联网思维下的省级党报集团媒介融合发展研究———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视角周钢(3.62)

让碎片化阅读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王艳玲(3.66)

数字时代教育类期刊的发展之路———以《上海教育》杂志为例罗阳佳(4.59)

强化互联网思维开创媒体融合的新局面于为民(4.64)

大数据时代地市党报的新闻之道———以《无锡日报》的新闻报道为例骆正林(5.56)

2014年度中国网络视频满意度博雅榜全解读陈思 靳戈 马婧 姚怡云(6.41)

解构中国当代同人文化———以网络科技对文化的影响为视角李雨晨 杨学军(6.45)

新媒体环境下政法新闻的困境与出路刘昌武(6.50)

新媒体时代通讯社的转型发展路径———以新华通讯社为例杨琳(7.82)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重构与创新刘彬(7.86)

从一人独唱到海纳百川———《大河报》20年公益活动嬗变之路李文红(8.41)

从外视角看我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以美国《纽约时报》(2013—2014)引用新华社报道为例郭光华 潘婷远(8.46)

不忘初心坚守传统———传统传媒集团新媒体公信力建设初探魏如松(8.51)

传媒业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及趋势———以2014年为例郭全中(9.63)

省级卫视品牌经营的困境及突破路径———以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为例卢彦舟(9.68)

多屏化信息时代如何构建纸媒的良性生态体系陈颢天(9.71)

移动场景下的国际学术期刊出版趋势原平方(10.51)

从《凤凰气象站》看气象节目主持的新方向靳珂(10.55)

城市台举办网络春晚的探索与实践———以漯河市广播电视台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网络春晚为例王勇辉(11.65)

新媒体背景下体育类娱乐节目对体育教学的启示———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为例王正霞(11.68)

执着的坚守———《老人春秋》成功之道的解读倪用兴(11.71)

融媒体时代党报如何提升影响力王文霞(11.74)

门户网站大型事件新闻报道的转型———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策划报道为例严励 杨丽丽(12.52)

新兴媒体

移动社交媒体的全球化郑善珠(1.85)

微博论政的现代化转变万川明(2.44)

博物馆中新媒体展示的文化传播与情感传达———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乾隆潮”特展为例潘登 刘宗元(3.83)

即时通信平台整合的可能性分析赵文涵(4.67)

当经典阅读遇上自媒体时代———关于《罗辑思维》的启示许阳阳(5.83)

解读移动互联时代的“手机人”马丹晨 靖鸣(8.57)

自媒体时代记者应具备的素质解析吴若晨(9.81)

自媒体时代网络主持人的角色建构时燕子(10.64)

传媒与法治

由表达自由论网络诽谤的定罪———对《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评析林爱珺 招阳(1.52)

互联网时代:信息共享考验法律智慧———有关在线新闻聚合的思考宋慧献(1.55)

网络隐私的侵权构成与防治邹雨茉 林嘉琳(1.60)

人民网舆情报告折射的我国司法舆情特征陈佳佳 骆正林(2.54)

新闻舆论监督与法律边界的交错探究叶青(3.80)

审视失范视角下的性侵害报道及规则王军 刘庭梅(12.69)

新闻大学

娱乐新闻,是娱乐还是新闻———从娱乐新闻报道看媒介人的素养提升于松明 潘洁(1.76)

调查性报道的特点及采写要求———以“中国新闻奖”作品为例刘保全(2.79)

新闻报道在借鉴社会科学方法中应把握的原则黄淑敏(4.82)

西方新闻理论的最新发展与理念———读刘建明的《当代西方新闻理论》黄何风涛(5.63)

杂文的“闲适格调”———兼评林语堂和鲁迅的杂文风格刘福智张继忠(6.73)

自媒体在新闻传播教学中的应用曾丽芸 谭天(7.70)

中国新闻奖名专栏命名的语言研究屈会超(11.56)

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品牌传播创新研究杨擎(11.60)

视觉文化传播语境下的校园宣传片研究———以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视觉文本对比分析为例张允 朱军 艾维依(12.59)

关于新闻奖评选的两个热点话题———第32届河南新闻奖评选综述金志毅(12.65)

新闻书苑

促进中国的文化间传播研究———《国际传播与文化间传播研究手册》中译本序言陈纳(12.55)

声屏世界

深度新闻报道节目中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分析徐珂莉(1.87)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高菲(3.86)

文化类节目中传统文化的传播之道———试从《汉字英雄》分析朱博研(5.71)

区域形象的电视剧表征与传播策略———从电视剧《大河儿女》谈起肖帅(5.75)

以网台联动提升国防教育节目的传播力———以河南军事网络电视台为例吴兵 朱筱丹(5.79)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方式———以《女神的新衣》为例何芳(6.82)

广播评论要有“广播味”蒲丽红(6.86)

中国国内动画电影市场的特性分析邓林 何佳洁(7.72)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舆论影响力张琦 贾毅(7.77)

新常态下的电视新闻创新常志霞(8.67)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收视行为调查与分析———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学生为例安宇 毕秋敏(8.71)

《奔跑吧兄弟》对Running Man的继承与创新陈佳琦(8.75)

传统电视如何被“摇动”———“摇电视”平台开放注册后的电视业态分析房文子(8.78)

对少儿电视新闻节目主持成人化现象的思考闫朝(9.84)

地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和创新吴华(9.86)

弹幕技术在电视行业的应用与发展陈沫(10.83)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以周口广播电视台为例杜发光(10.86)

从政府形象传播视角论析电视问政节目张仕勇(11.77)

电视服务“三农”的全新样本李欣格(11.81)

新媒体融合与广播创新发展陈晔(11.85)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解构洛阳广播电视台应对变局的实践朱欣英(12.76)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国产动漫品牌塑造韩枫(12.79)

采·写·编

面对媒体,基层党员干部如何不再“怕躲堵”尚杰(3.73)

浅谈口语化新闻标题的制作方法胡延征(4.86)

把评论打造成报纸的名片胡绪全(5.86)

讲深讲透讲出滋味———长篇通讯《山水,田园,鸥鹭,替俺留住乡愁———商城县“美丽乡村”采访札记》的报道创新探析顾晓 李学洲(8.81)

处处留心皆“线索”李志勇(8.84)

把严和实的要求立起来树起来———关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宣传报道的思考庞新升(10.74)

如何在新闻中挖掘新闻童浩麟(10.77)

抓好五个关键词让英雄人物报道更闪光———以《天中晚报》对三位英雄人物的报道为例郑刚(10.80)

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区属性司罗红(12.73)

报海钩沉

论战后日本新闻报道支配权的变移朱爱敏(2.83)

“五四”时期报刊发展动因庞新升(4.74)

延安时期《边区群众报》女性新闻的社会功能田颂云(9.74)

抗战时期民营报纸与政党报纸联合经营模式探讨———以《重庆各报联合版》为例陶喜红 张薇(10.68)

网络传播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模式探析张晁宾 庹继光(1.81)

广西网络媒体对东盟传播优化策略分析谢卓华(2.67)

如何架起政府与民众有效互动的桥梁———从“政务O2O”时代谈起胡心洁(2.71)

公务员微博影响力提升路径探讨———基于新浪公务员微博与民间意见领袖微博异同比较冉明仙孙亚琴(3.69)

互联网视阈下的公共事件行动者王满满(4.55)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融合”———谈网络视频对电视生产的影响王晓红 包圆圆(6.53)

娱乐界大V的传播行为与影响力研究朱燕丹 靖鸣(6.56)

大众狂欢语境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解析江凌(9.50)

体育专业人士微博的传播功能探析曾莉(9.57)

网络信息传播的互动机制分析胡海涵(9.60)

大学生网络参政引导机制的建构盛婉玉 李飞虎(12.42)

人际传播的符号回归———网络表情符号emoji在社交媒体爆红的因素分析张美静(12.47)

新闻与法治

论文化法的调整对象周艳敏宋慧献(7.58)

中国互联网立法的原则问题胡泳(8.54)

法律专业主义是记者的理想而非义务———兼与周筱赟博士商榷庹继光 吕柠芯(9.42)

论微博问政的法律规制伊士国 尚海龙(11.53)

新闻记者

外国新闻史上新闻记者的身份演变翟濯(9.78)

国际新闻界

美国《国际日报》的现状分析及外宣报纸改进策略张传香(2.75)

国外公共媒介管理制度借鉴研究罗彬(4.70)

美国联盟社区报中的景区社区报特色分析———以《迈阿密海滩社区报》为例张传香(6.79)

序与跋

凝聚与深化———序《社会冲突中的“信任之困”———法官对敏感案件舆论的态度研究》丁柏铨(2.87)

好新闻作者谈体会

记者的发现力———兼论新闻价值判断常志霞(4.51)

办报经纬

地市党报新闻策划应把握的几个要素刘华(4.79)

新闻杂谈

“美丽的谎言”还是谎言孔祥科(6.76)

党报发行的战略地位不能动摇陈建立(8.87)

总目录

上一篇:2024.2.18数学课堂作业下一篇:浅谈如何进行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