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来水水质现状及污染解决途径

2024-05-05

我国自来水水质现状及污染解决途径(共8篇)

篇1:我国自来水水质现状及污染解决途径

我国自来水水质现状及污染解决途径

一、我国的自来水水质现状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饮用水污染尤为突出。目前自来水的不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水源污染:国家环境部门统计,我国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我国七大水系中,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约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

2、自来水输水管网二次污染:自来水出厂后,需经过漫长的输水管网及水塔、水箱等设施,接触的污染物甚多,尤其是我国在60年代起建设的输水管道,采用的是镀锌管,存在严重的污染隐患,如:生锈、结垢、腐蚀等。虽然早在1998年,我国上海市建委沪建材[98]第0141号文件就已禁止设计镀锌给水钢管,但之前已经铺设的镀锌管,我们一直都还在使用。同时,多数的高楼水箱、水塔长期无专人护理,得不到及时清洗,水箱内各种沉积物越来越多,甚至长出青苔;密封条件差,滋生细菌、病毒等,甚至出现腐烂的动物尸体,严重污染了自来水水质。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检测表明,我国35个主要城市饮用水达标率仅为23%。

二、水质污染的危害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饮用水质的好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都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由于饮用水质不良导致的消化疾病、传染病、各种皮肤病、糖尿病、癌症、结石病、心血管病等多达50多种;由于水质污染,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儿童死亡,3500万人患心血管病,7000万人患结石病,9000万人患肝炎,3000万人死于肝癌和胃癌。在我国,因为水质不良而引发的地方病也时有报道,如深圳商报的《淮河支流出现癌症村》,南方都市报的《清远“短命村”肇因水污染 全国四分一人口饮用不洁水》及新京报的《浙江水危机,催生“水难民”》等,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

三、解决水质污染的途径 改善水质的途径一般有:

1、水源水保护;

2、自来水厂工艺设备改造;

3、管道分质供水;

4、家庭管网终端水质净化。

为控制水源污染,应禁止在水源地流域范围内发展污染严重的产业,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但是从目前经济发展的势头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执行力度的实际情况看,要在短期内使水源水质得到改善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必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自来水厂的改造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自来水的质量,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尤其是管道的二次污染问题。而且改造费用巨大,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可以预见自来水厂设备与技术的更新和自来水管网的整体改造在10-20年内是难以实现。即使是采用管道分质供水,其工程造价、设计施工、管理维护、水费收取、卫生指标及安全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另外,管道分质供水只能针对新建楼盘,对于我们现有的大量住宅小区,由于牵涉到管道的重新铺设问题,水污染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国际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享受健康用水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在市政供水的管网末端即家庭用水终端加装一个水质净化器,这样能从根本上解决自来水管道二次污染问题,而且通过终端的深度处理,又正是对城市自来水处理工艺的补充和完善,从而整体上大大提高自来水水质,不仅可以满足家庭饮水需求,还可全方位地满足家庭食用、洗浴、洗涤等诸多方面的需求。从工程角度来看,无论是造价、施工难度、管理维护、使用成本、卫生指标和安全程度等各个方面,采用家庭终端净水器都是解决水污染的最佳选择。即使在自来水可以生饮的西方发达国家,为避免输水管网的二次污染,提高生活质量,70%的家庭都安装了家用终端净水器。

篇2:我国自来水水质现状及污染解决途径

摘要: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市场经济下各种经济关系的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劳资矛盾的凸显。劳资冲突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妥善处理劳资双方的矛盾,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劳资冲突;劳方;资方;合理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市场化的劳资关系已取代计划经济下的劳动用工关系,成为我国基础性的经济关系。与此同时,劳资矛盾也开始凸显和加剧,各种纠纷不断,并不时引发一些激烈的群体性劳资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忧。劳资矛盾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劳资矛盾是本文所想探索的问题。

一、我国劳资冲突现状

(一)劳资冲突的含义

劳资冲突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冲突。劳资关系专家常凯认为,劳资冲突是“指劳资纠纷和劳资矛盾激化和公开化,劳动关系双方以某种特定的方式———集体争议和集体行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争取自己的权益的社会行为”。目前我国的劳资冲突主要以集体行动的形式呈现,例如罢工、集体上访、静坐、示威游行、集会、堵塞交通要道、围堵政府甚至诉诸暴力等。

(二)劳资冲突的表现

2010年5月初,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本田厂工人因工资待遇过低、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举行罢工。以此事件为开始,仅5月25日到7月12日,广东省就发生了36起因员工要求加薪而引发的停工事件。并且此次停工潮不仅在珠三角发生,还扩展到全国,江苏昆山美资KOK书元机械近千名工人集体停工,北京星宇科技有限公司1000余名员工停工,西安日资兄弟工业公司两家工厂约900名工人发起停工„„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而劳资冲突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1. 侵犯劳动者权益现象严重。

如劳动合同虚无化、形式化、单边化、短期化。签订率低、期限短、内容不规范,在劳动合同的内容上,存在对职工不利的条款甚至违法的条款;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没有得到全面执行,拖欠、克扣、压低员工工资的现象经常发生;超时加班现象比较普遍,劳动条件差;忽视职工劳动保护,工伤事故经常发生,职业病危害严重;社会保险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低,欠缴保险费现象严重; 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不足,劳动争议处理周期长、效率低。2. 劳资收入分配差距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出现了快速增长,但是劳动和资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不合理,在利益分配上出现了收入与贡献的逆向偏离,劳动收入占 GDP 的比重持续下降。近年物价房价上涨,造成劳动者实际生活水平下降。3. 劳资争议案件数量增加。

在劳动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法院、仲裁机构等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剧增,且多以仲裁方式解决。劳资争议主要集中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解除劳动合同方面的不平等,从 2001年开始关于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方面的劳动争议案件以每年上万件的增幅大幅度上升,关于解除劳动合同方面的争议也在逐年增加。

二、我国劳资冲突的特点及原因

(一)特点:

1.由劳资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速明显。

近些年来,因劳方不满资方而引发的群体性冲突事件增多,劳资冲突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导致社会冲突的新的导火索。诸如2008年7月的云南孟连事件、11月的湖北武汉下岗职工上访事件和广东东莞劳资纠纷事件令人印象深刻。2.劳资冲突过程中的破坏性和暴力化倾向增强。

近几年中国的劳资冲突出现非理性、激烈化趋势。劳资冲突的破坏性扩大,停产罢工造成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冲上街头、围攻政府、警民对峙,既导致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双输,又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更是影响了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以及社会稳定。3.集体行动意识和组织化意识越来越强。

近几年,劳资冲突表现为一种群体性的、集体的抗争行为。当劳资之间矛盾和纠纷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进行调解时,劳动者深切地感到自身的利益被侵害,除了以上访这种高

成本的方式表达不满以外,没有更好的途径可以改变自身的状况。这时一旦资方有恃无恐的行为超过了劳方的承受底线,他们便联合起来发挥集体行动的力量,就使劳动纠纷解决走向显性的对抗方式,甚至爆发大规模的群体性冲突。

(二)原因:

1.买方约束型的劳动力市场。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一个供求不平衡的买方市场。劳动力的供给大大超过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大学生连年增加的人数使劳动力的供给压力越来越大,而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很难保障就业机会平等,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劳动者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选择就业和报酬的余地相对狭小,企业常常以“你不愿意干,有的是人干”相要挟,迫使劳动者为了保住就业岗位不得不做出让步,放弃一些合法权益,并忍受企业提出的苛刻条件,加深了劳资关系主体不平等的程度,为日后发生劳资冲突埋下了隐患。2.利益分配失衡

利益分配失衡指劳资关系中资本对劳方利益的无偿占有。马克思认为“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因此,生产要素占有上的失衡必然造成利益分配失衡。资方作为资本的占有者,在利润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会利用资本主导权加强对劳方的剥削,劳方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必将反抗资方从而直接引发劳 资冲突。

3.企业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

富士康深圳厂区接连发生跳楼、坠楼事件后,富士康集团负责人公开“检讨”:“不管出于什样的原因,不管员工选择了什么方式,毕竟在富士康的厂区内,员工在工作期间出现了问题,我们应该在管理上、企业文化上检讨自己的问题。”据悉,富士康在深圳的31万普工中大多数是80后、90后。新生代职工与上一辈职工相比有一个显著区别:上一辈的诉求主要是“能够挣到工资”,而新生代职工则要求有自己的工会为自己主张各种权益。公司当然要重视员工的心理需求,加强人文关怀。针对富士康事件,有学者指出: “尽管富士康为工人设有浴室、游泳馆等公共活动和娱乐空间,在天天加班的情况下,工人月工资也能拿到 2000 - 3000元左右,他们要获得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就必须‘被加班’,也就不可能有更多时间留给自己休闲。” 4.劳资关系调节体系不健全。

我国有关劳资关系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监督体系的有效建立;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使得劳方在与资方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目前体制内维权渠道还不畅通;政府对劳资矛盾往往都是“事后被动介入”;在工会组织不健全的条件下,劳工权益的保护更多地来自于政府的立法及其监察机制,这些方面工作的不完善,致使劳工利益受损的情况极易发生,必然导致劳资纠纷增多。

三、解决我国劳资冲突的一点建议

(一)制定完善的法律是处理劳资冲突的必要手段

尽管我国在劳资领域颁布了一些法律,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但却缺少一些专门的法律,法律上的漏洞让许多不法企业有机可乘。健全的法律制度在劳资冲突的解决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应加大力度完善《公司法》以及 《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明确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劳动工资以及福利等。当有劳资冲突发生时可以有法可依,使劳资双方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工会的重要职能就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协调劳动者与企业、雇主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完善工会组织。一方面,使工会真正成为劳动者利益表达渠道。首先,劳资双方确立劳动关系以后,劳动者要积极加入工会组织。工会能将分散的个人组织在一起,组织度越高,与资方谈判的力度就越大,这可以有力地改变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的弱势位。其次,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切实做到为劳动者维权。工会可以借助政府部门、媒体舆论和其他社会力量,大胆创新工作方式、维权模式,实现维权目标。

(三)增强劳资双方的法律意识。

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载体,广泛开展劳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劳资双方依法履行权利义务。促进用人单位自觉规范用工行为。通过法律意识的增强,使双方用工时能自觉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工资报酬数额或计算方法,避免产生劳资纠纷。同时,通过正、反面案件的宣传教育,使劳动者认识其采取极端手段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注意发挥新闻舆论和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违反劳动法、用工严重不

规范,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和批评。

(四)国家加大法律援助

在劳资争议纠纷案件中,多数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有的纠纷发生时,劳动者经济十分困难,个别的甚至连衣食都难以保证,如不能及时处理,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从而影响社会安定。因此,法律援助中心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律援助,法院要积级开展司法救助。对经济困难,无力缴纳诉讼费,保证有理、有据、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要坚持公正裁判,强化效率意识,充分运用诉前保全、诉讼保全和先予执行等法律手段,及时解决劳动者的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确保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快立、快审、快结。

(五)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增强维权能力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位不高。为提高在劳资谈判中的地位,获得更多的收入,劳动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如果不注意更新知识很容易被社会淘汰。劳动者只有不断积累知识、提高技能,才能在与资方的谈判中形成一种潜在的要价能力,为利益分享创造条件。

(六)加大政府的执法和监督力度

在“强资本弱劳动”的现状下,单个劳动者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实现和谐的劳资关系,政府需要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我个人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大企业的违规成本。现行劳动法律对资方的违规处罚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方违法的可能性。例如,我国对企业欠薪没有刑事责任的约束。对一些欠薪的企业只是对其进行数额较低的罚款,这对企业没有威慑作用。在欠薪成本低于罚款成本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欠薪。由此导致个别企业恶意欠薪,从而引起劳方集体讨薪的不正常社会现象。因此,政府要适当加大企业的违规成本,使企业不敢违法,减少劳资纠纷。

(七)积极开创网络解决劳资冲突的新平台

网络化治理作为一种多中心治理结构,主张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第三部门、私营部门、公民个人)等众多行动主体的协调与合。网络化治理所意涵的理论模式已广泛的渗透至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领域之中,成为社会科学解释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在网络化治理模式下,劳资主体合作关系的制度性构建成为可能,这对当前的劳资冲突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其中伴随的劳资争议成为我国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处于买方市场的现状让中国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这就导

致资方的强势。从而出现诸多劳资争议,这需要劳资双方,国家社会长足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艳.《中国当前的劳资冲突及其预防和解决途径》.经济与社会2011(3)【2】周斌。《2010劳资关系大事记》

篇3:我国自来水水质现状及污染解决途径

1 中药材农药污染途径及现状

1.1 中药材农药污染途径

首先是来自土壤的污染。药材生长的基础是土壤, 而土壤又是一些高残留性农药污染源的集散地。如六六六、滴滴涕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禁用并停止了生产, 但许多样品中都有检出, 这都是药材从土壤中摄取的。其次是不科学使用农药造成的。为提高药材产量, 超量使用含磷、含氯农药和化肥, 且没有规范的施肥、施药方法, 用药时间、部位不正确。再次是采收、加工、贮存、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为降低成本用农药、化肥的包装作药材的包装, 运输农药化肥的车辆未加彻底清洁就运输药材等;为防止生虫变质用农药对库存药材进行熏蒸;药材炮制过程中辅料引入的污染。

1.2 中药材农药污染现状

中药材农药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药材质量的共性问题。目前, 中药材中有一部分样品检测出农药残留。六六六、滴滴涕早已不使用, 但由于其半衰期长达60年, 不易降解, 且极易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体内蓄积, 所以包括野生药材在内均能检测出。但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农药残留问题比较严重, 由于大部分种植者无相关知识, 单纯为提高产量而使用高毒农药, 造成中药材农药残留量大大增加。而野生药材无人工施肥、施药过程, 情况相对较好。

2 中药材农药残留解决途径

2.1 将农药残留指标列入国家标准

《2005年版药典》对中药材质量标准有了较大改动, 删除了全部药材硫磺熏蒸的加工方法, 并在制undefined定二氧化硫量测定方法, 拟增补于《2005年版药典》中, 但对各药材品种农药残留指标明确的仍极少, 这与国际形式仍无法接轨。日本、韩国等国家均对甘草、黄芪等15种中药材农药残留标准进行重新设定, 将中国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要求提高。所以我国也应行动起来, 相关部门应参照国际相关规定, 尽快制定、颁布、实施相应的中药材残留限量标准, 使中药材生产做到有法可依, 才能使优质无污染的药材有好的经济效益, 才能使高农药残留的药材没有市场, 这样药材种植单位才能自觉地按照绿色中药材的生产标准进行生产。

2.2 加快中药材GAP建设步伐

我国于2002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材GAP) 对药材从种质、栽培、采收、加工、贮藏、运输等全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有助于控制农药残留问题。时至今日, 此规范已实行6年, 但效果并不明显, 其原因是中药材GAP实施存在一定难度。2004年3月16日, 以天士力、同仁堂、宛西制药等为代表的8家企业的8个基地首批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GAP证书。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商洛丹参基地是全国首家正式通过GAP认证的基地。但是该基地为了认证工作, 花费近5年时间, 投入6000万元资金, 做了大量试验、化验, 写出了高达800万字的档案资料, 才最终成功通过了认证。这样巨大的经济和人力消耗, 使许多中小型药材生产企业望之却步。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发挥政府部门的协调作用, 通过一些大企业建立GAP基地, 并要求其它中小企业采购通过GAP认证企业生产的中药材。这样强制推行, 会加快中药材GAP建设步伐。另外, 国家也应对企业建立GAP基地给予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 通过推行GAP规范中药材生产, 解决农药残留问题, 促进中药材进入国际市场。

2.3 改良中药材品种

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推广抗病、抗虫的中药材品种, 如利用脱毒技术快繁怀地黄、山药等抗病毒病品种, 用分子育种技术选育人参、丹参、山茱萸等抗病品种。

2.4 考查传统的加工与贮藏方法, 并适当改进

2.4.1 规范中药材加工技术

多数中药材在加工过程中, 常用保鲜剂、防腐剂处理, 或用特殊烟熏, 如白芷干燥过程要用硫磺烟熏以杀死表面的病原菌, 而试验表明白芷若能及时干燥, 不用硫磺烟熏也不会发生腐烂。《2005年版药典》已删除了全部药材硫磺熏蒸的加工方法, 故建议药材基地建立规范的中药材初加工厂, 分散种植的中药材, 可通过收购鲜药材进行加工。这样既可保证中药材质量, 又可通过规模加工、规范的分级包装提高药材附加值, 这是中药材产地加工的发展趋势, 也是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

2.4.2 规范中药材贮藏技术

传统的中药材贮藏、养护方法是喷洒防虫药剂、烘晒、烟熏等, 也往往在这些过程中造成农药残留污染。现代科技有许多方法可以代替传统方法, 如采用低温保存法、红外线杀菌法、实行真空包装或充入惰性气体保存中药材, 破坏了虫害与微生物的繁殖条件, 能有效地防治药材虫蛀、霉变和泛油。有研究表明, 利用密封材料实行真空低温保存, 麦冬可3~5年不出现虫蛀、泛油。

总之, 为发扬我国中医药文化, 提高中药材治病救人的质量, 增加中药材出口, 国家和企业应加大对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问题研究的资金投入;从事此方面研究的科技人员应借鉴农业大宗品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对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以综合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 采用先进生物育种技术, 培育产量高、质量优的抗虫抗病中药材品种。

参考文献

[1]伊雄海, 陆贻通.我国中药材化学农药残留污染现状与防治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技术版, 2004, 22 (4) :423-427.

[2]何迎春, 吴新正.我国中药材农药污染状况研究[J].江西中医药学院学报, 2003, 15 (3) :41-44.

[3]李莲萍.中药材农药残留研究现状[J].天津药学, 2004, 16 (6) :41-43.

[4]薛健, 杨世林.我国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现状与对策[J].中国中药杂志, 2001, 26 (9) :637-640.

篇4:我国自来水水质现状及污染解决途径

摘 要: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环境质量越来越關注,但是雾霾、PM2.5等环境问题却严重刺激了公众的神经。人们对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缓减PM2.5带来的大气污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PM2.5的现状得出健全和完善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环保问责制、健全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相应的法律解决措施。

关键词:PM2.5;环境污染;法律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36-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近几年雾霾、PM2.5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们更加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经之路;也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一、PM2.5的概述

(一)PM2.5简介

PM为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叫作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有时也被称作入肺颗粒物。我们日常常见的雾霾天气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由PM2.5造成的。虽然PM2.5在大气中的含量极少,但是,由于质量小,携带病毒及有害物质时间长、传输渠道多样、移动距离较远、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较大,PM2.5的确是名副其实的隐形杀手!

(二)PM2.5产生的原因

PM2.5的产生来源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其中,人为排放占据主要地位,直接来源包括: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等。间接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自然来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

二、我国PM2.5的污染现状

(一)污染现状

2011年10月以来,包括京沪在内的我国多地持续出现大雾天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引发了网民对空气质量问题给健康带来危害的担忧,也让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词汇进入公众视野。11月17日,针对“PM2.5”,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正式二次征求意见。国家环保部表示,两次意见稿最大的差异是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且收紧了PM10、氮氧化物等标准限值,提高了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新标准可能于2016年全面实施,也就是说,起码还要再等4年。2011年入秋以来,美国大使馆每天定时播报的空气质量状况,让北京继伦敦之后再获“雾都”之称。其中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大气悬浮物中的细粒子PM2.5严重超标。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PM10已成为我国近些年城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而PM10组分中,PM2.5平均占到50%~80%。PM2.5又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

(二)关键问题分析

造成我国PM2.5的污染现状有很多种原因,其中主要的表现为以下几点。

1.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只是强调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因此,我国的环境法出台得比较晚,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实施的23年以来,尽管这部法律在环境保护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基于《环境保护法》当时的出台背景来看,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这部法律还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因此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执行效果最差的法律之一。而且当时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时候,环境污染问题远远没有现在这么严重,有些法律法规不能适应当下治理环境污染的要求,就好比现在新出现的PM2.5问题,当时的法律就没有做出有关的规定。

2.部分地方政府环保责任的缺失

环保法赋予了地方政府管理地方环境的一系列问题,可是在实践中,地方政府行政不作为的情况却比比皆是。政府环保行政不作为的形式多种多样,最主要的,地方政府环保责任缺失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观念型缺失,一类是利益型缺失。

观念型环保责任的缺失是受到了长期形成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使本地的经济发展,竟然不惜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代价。在这样观念的影响下,肯定会出现忽视环境保护来加速经济发展的情况,因此,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也是后患无穷。

利益型环保责任的缺失只要是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不顾环境的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来发展当地经济。这样单纯的为了发展当地的经济,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只顾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势必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环境问题带来的困扰。

3.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不健全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在环境遭到破坏的时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一种诉讼方式。针对公益诉讼,我国在《民事诉讼法》中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仍然存在当事人适格问题的限制。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对原告的适格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的规定是:和案件存在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或组织才可以提起。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很多和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人看到环境被污染破坏的情况也就不能或者不愿意提起诉讼了。因此,这样的规定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

此外,环境损害还有一些独有的特征,就比如,环境损害在短时间内是不可以发现的,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发现,由于在环境损害和环境危害之间常常会介入一些其他因素。因此,在认定二者因果关系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当环境问题是由多家损害方造成时,且造成侵害的原因也都不相同时,这时就很难判断到底是哪一方造成了环境损害,造成损害的程度怎样。此外,受到很多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许多环境损害短时间内很难确定,但是在《民事诉讼法》中则规定申请赔偿的损害必须是能够确定的,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环境公益诉讼的难度。

三、解决我国PM2.5问题的法律措施

解决我国PM2.5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很多种解决办法,从法律方面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解决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

就目前而言,首先就是要更好地贯彻和执行《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将《环境保护法》的具体内容落到实处,不仅仅是停留在书面的规定。其次要把《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可以在其中增设关于PM2.5的污染防治措施,对如何应对PM2.5带来的环境问题应当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还要进一步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促进新能源的使用和加大对新能源的利用。此外,相关地方政府也应当制定与环境有关的地方法规、规章,尤其是受PM2.5影响严重的城市,比如北京、河北这些省市,更应当制定出台相应的法规规章来缓减PM2.5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环保问责制

所谓环保问责制,就是依照相关程序对当地的环保负责人进行考察,针对其行政不作为的情况进行认定,根据责任的大小对其进行相关责任的追究。要对相关责任主体追究责任,首先就要明确责任主体,即问责对象要明确,就目前而言,很少有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的行政主管责任人因环境污染而受到追究,因为当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后,大多数的直接责任人都会将原因归结于“技术落后、经济不发达”等客观原因上,因此,相关的直接负责人就很难受到追究,环境污染问题依旧会加剧。基于此,明确问责主体是当务之急。现阶段,在我国管理体制的框架内,要做到环保问责主体的清晰化,必须要科学区分党政之间的责任分配、正副职之间的责任分配、领导集体和分管领导人的责任分配、不同层级的官员之间的责任分配,形成一个合理配置和划分行政权力的体系。分清楚了这些,才不会在日后出现相关问题后相互推诿的现象。其次,问责的内容也应当明确,针对环境问题出现的相关责任,问责的内容要明确具体,要明确处分的档次和幅度。将问责的内容进行明确的认定和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政府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最后,在问责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不能随心所欲地对负有责任的行政负责人进行处罚,一定要通过相关程序,真正让直接责任人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保证下次不会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只有这样,问责制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三)健全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缓减大气污染的现状和减轻现阶段PM2.5的影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要健全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首先就应当明确诉讼主体,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对公益诉讼的主体限制得比较严格,很少有人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提起公益诉讼,因此,要适当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只要是看到有环境污染的情況都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只要有初步证据证明,法院就应当受理。其次,针对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实施奖励制度,为了更好地促进环境公益诉讼的开展,减轻原告的经济负担,可以对原告采取适当的经济奖励,比如,败诉的被告要被处以一定数额的罚金,原告有权利从被告的罚金中提取一定的金额作为奖励。最后,环保组织、检察院应当支持诉讼,由于在环境公益诉讼当中存在一些技术或是鉴定方面的专业性问题,普通公民很难做到一一了解,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原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国应该在《民事诉讼法》中增加环保组织、检察院应当支持诉讼的规定。通过上述的相关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滕恩江.中国四城市空气中粗细颗粒物元素组成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1999(4):56-57.

[2]邵龙义.都市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J].环境保护,2000(3):67-68.

[3]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4):44-45.

[4]黄利明.建立我国资源管理环境公益诉讼的路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5):87-88.

[5]苏翠芸.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问题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5):43-44.

篇5:常见自来水水质投诉及解决办法

1. 现象:用户打开水龙头, 出现很短暂的混浊, 继续放水一会儿就正常。

2. 原因:

因管道施工、爆破等原因产生混浊, 其产生混浊的程度及影响面积, 和管道结垢、生锈的程度和水流量变化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3. 处理:

查明原因, 针对处理。 (1) 确认有管道施工、开启阀门、更换水源等影响管道流速及流向而产生的混浊时, 应及时查明产生的位置和可能影响的面积, 做好具体的解释工作。 (2) 当因用户处于管网末梢而经常混浊、发黄时, 应及时对管网末梢进行放水, 放水可采取就近排污阀放水, 并要定期放水以保证用户的饮水正常。 (3) 当供水管网水质正常, 而用户水质混浊内部或附近无管道施工等情况时, 一般问题产生在二次供水和内部管网上。当二次供水产生污染时, 需要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冲洗。当管道串联污染或内部管网锈蚀严重时, 需要对管网进行放水冲洗, 严重时更换管道。 (4) 必要的科学解释至关重要, 正常情况下, 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即可放心使用。而且要是铁锈引起的黄水, 对身体没有什么毒性, 人的血液主要成分就是铁 (除了水) , 而人患缺铁性贫血时就要补铁, 水中铁对人体无害, 只是影响了人的感官及味觉。因此国家根据人的感官及味觉的接受程度才规定了水中铁的限值。

(二) 用户发现水龙头放出的水发蓝 (绿)

1. 现象:

用户发现接出的自来水, 不定时地出现发蓝或绿现象, 出现时间很短, 颜色深浅不定, 经常出现在个别住户家中。

2. 原因:

出现这种现象, 除了大面积产生是因管道串联和二次供水污染外, 绝大多数是因为用户厕所水箱内放有洁厕灵 (蓝色) 所致。用户为了保持卫生洁具的洁净, 在马桶水箱内放入洁厕灵, 水箱内即呈现蓝色。洁厕灵只在卫生间使用, 为什么会进入用户的水龙头中呢?原因在于马桶水箱问题, 首先是水箱水管逆止阀不起作用, 其次是水箱出水防喷溅软管头在水箱液面下部, 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楼房相邻层。正常情况下, 在管网压力的作用下, 水的流向是正向的, 即使不用水, 因为管内有压力, 外部的水也不会进入管道。由于楼下或附近有用水, 在开启阀门或水龙头的瞬间, 由于水流的突然变化, 使楼上未用水的管道内产生了极小的、瞬时的负压。瞬时负压将水箱内水抽入管道内, 产生负压的大小与开启时的水量有关, 就产生了颜色的出现是瞬时的、深浅不定的且是不定时的。

3. 解决办法:解决此类现象的根本办法就是完善逆止阀,

与管道直接连通的用水设备, 必须安装逆止阀以保证阻止回流污染管网。再一个很有效的办法是将防喷溅软管移出水箱的水面, 即使产生了瞬时负压, 也不会将水箱内的水吸入管道。

(三) 烧开水后出现白色混浊

1. 现象:

用户烧开水后, 出现白色沉淀、混浊、白色漂浮物、结垢等现象, 或突然发现烧开水后生成的白色混浊和以前不一样。

2. 原因:

天然水中一般存在硬度, 其主要成分是钙和镁, 加热后与水中存在的重碳酸盐生成白色的碳酸钙、碳酸镁固体沉淀。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任何天然水, 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硬度, 加热后都会生成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多少和水中硬度大小有关。

有用户反映:一直使用同一样的自来水, 烧开水后和原来的沉淀不一样了, 漂到水面的白色物质比原来的多了很多。这主要是因为用户更换了烧水的容器, 新容器和原来壁上已经结垢的容器比较, 其受热程度和结晶沉淀的速度都发生了变化。总的来说:水的类型不同、加热程度不同、容器新旧、材质不同, 产生的沉淀大小、多少有差别;沉淀结晶颗粒大, 沉至水底;沉淀结晶颗粒小, 漂至水面;其它悬在水中。当用户更换烧水容器或水源更换时 (如地表、地下水厂转换, 补压井开启等) , 易发现变化。

3. 处理建议:

要耐心解释。天然水中有一定的硬度存在, 产生沉淀或结垢是正常现象, 水中的矿物质, 是人体必需的, 硬度是矿物质的一种, 纯净水是不结垢的, 但没有矿物质。产生的沉淀对健康不会造成影响, 适量饮用富含钙离子与镁离子的水是有益健康的, 镁、钙离子有助人体中的活化, 镁钙、离子也有稳定神经肌肉传导的功能。因此当镁、钙离子摄取不足导致体內镁离子的浓度过低時, 就容易产生心律不整及血管异常收缩的现象。正常人每天从食物或饮水中须摄取镁钙、离子至少三百五十毫克, 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由于从食物中所摄取的镁、钙离子易与食物中的纤维素结合, 而不易被人体所吸收, 所以要增加体內镁、钙离子的吸收量, 最有效的方法是从饮水中摄取, 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发达国家也没有推荐硬度的健康基准指导值, 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硬度的限值是从节能的角度提出的, 硬度高会引起人体结石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四) 用户接出的自来水象牛奶一样

1. 现象:自来水刚接出时, 出现白色混浊象牛奶一样, 放置片刻即澄清。

2. 主要原因:水中发白的原因主要是供水管网中溶入了

空气, 经压力作用分解成微小气泡 (凭肉眼观察不到) , 气泡的紧密排列就会感觉到流出的水呈乳白色, 当在容器中静止数分钟后, 随着气泡消失, 水就会变清。

3. 处理建议:说明这种现象是由于气体溶入水中造成的, 不影响饮用。

(五) 用户水龙头中放出红线虫 (或其它生物)

1. 现象:用户在接水时, 容器中偶尔会发现红线虫或其它类似生物。

2. 原因:

反映此类问题的, 产生的原因是: (1) 用户产生错觉:用户的水龙头附近比较潮湿, 易滋生红线虫, 红线虫可顺管壁爬至水龙头, 用户产生错觉, 此时往往是个别用户反映。 (2) 二次供水水池因长期未清洗消毒, 滋生红线虫等, 此时反映的用户是多个的。 (3) 如果水厂没有滤前加氯, 夏季有可能在滤池生长出红线虫等生物。 (4) 小区管网和其它有污染的管道相联。

3. 解决办法:

首先应证实是否是管道内产生的, 具体方法是:让用户用纱布等包住水龙头, 观察是否产生在内部。若证实是管道内问题, 应及时查找污染源, 进行清洗、消毒。若不是管道内问题, 应做好解释, 防止用户产生对饮用自来水的恐惧感, 发生此类问题, 用户往往反应强烈, 应及时查明原因, 尽快解释和解决。

(六) 电解棒现象

1. 现象:

有人为宣传纯净水, 用电解棒分别插入自来水和纯净水中, 插上电源后, 自来水中呈现出明显的黑色或暗绿色并冒出大量的气体, 而纯净水中无变化, 或仅仅出现淡淡的黄色。依此来说明自来水中有有害杂质, 不能饮用。

2. 原因:

所用的电解棒是铁棒, 我们看到在自来水中的颜色是铁形成的。当电解棒插入水中, 通电后, 就形成了一个电解池。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水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 生成氢气放出;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中的铁原子失去电子, 生成铁离子, 继而生成暗绿色的氢氧化亚铁和橙黄色的氢氧化铁, 两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就是黑色。水中两个电极之间的导电靠的是水中的矿物质 (电解质) , 形成颜色深浅与矿物质含量的多少有关。自来水中存在大量的矿物质, 导电作用强;而纯净水中无或很少矿物质, 导电性弱。所以表面上看生成的颜色深浅有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只能表明水质含矿物质多少的差别, 不能表明水质的差别, 这是欺骗消费者的一个骗局。

(七) 用户用自来水养的鱼突然死亡

1. 现象:用户长期用自来水养鱼, 并未发现异常, 给鱼换水后突然发现死亡。

2. 原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般是水中余氯所致, 为保证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水质安全, 自来水中要保持一定量的余氯。水中余氯的含量, 对人是绝对安全的, 但对一般鱼类可能会致死。因此换水后, 由于新鲜的自来水余氯量相对较高, 就可能导致鱼死亡。

3. 处理建议:

不建议用户直接用自来水养鱼, 应事先放置1~2天, 或用适量的硫代硫酸钠脱氯后使用, 即使过去无异常, 但因用水量、加氯量的变化, 会造成水中余氯量的波动。发生此类情况, 用户往往怀疑有毒或水质有问题, 需问清情况, 有明显原因的, 我们需要做好解释工作。

(八) 自来水泡茶变色, 而用纯净水则没有这样的现象

1. 原因:

如变红, 则是茶叶本身重金属含量过高, 遇上该自来水恰好为偏碱性, 则生成氧化物, 一般带红, 或褐色, 而纯净水一般为中性故不起化学反应。如变绿:此茶叶一般为菊花茶, 变色的原因是因为菊花里的物质和水中的矿物质接触后在空气中氧化形成的。但只要不是造过假的菊花, 变色是正常的, 而且饮用也对身体无害。但是注意一点, 如果泡出来的茶水立马就是绿的, 那很有可能是菊花在加工过程中用二氧化硫熏蒸, 使它变得更白更好看。但是经过二氧化硫熏蒸过的茶菊在泡制过程中会发生反应, 使茶变绿。而一般菊花泡出的水是开始是黄色的, 过久了才变绿。而纯净水因没有矿物质故不反应。

2. 处理建议:

一般地说自来水泡茶变色, 并不是表明自来水有水质问题, 不能饮用, 而是自来水时的矿物质在起作用, 自来水还是好的, 而且泡茶最好用纯净水, 消毒的自来水, 虽可饮用, 但泡茶有氯味, 而且水中含有氯离子, 会使茶叶多酚类氧化, 影响茶汤和香气。一般要先把自来水贮于缸中1~2天, 等氯逸散或煮沸持续片刻, 后再冲泡, 也能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效果。

(九) 用户接出的自来水有腥味、臭味

1. 现象:用户从水龙头接出的水感觉到有腥味、臭味。

2. 产生原因:

腥味的主要来源是藻类繁殖, 水中存在铁、泥等物质时, 水中也会出现腥味, 原水的富营养化, 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前提, 水流平稳, 阳光充分, 藻类易产生疯长。藻类的繁殖地主要在地表水厂的沉沙池、调蓄池, 二次供水储水池若未定时清洗, 也会产生藻类。这种情况下, 投诉水质有腥味的用户会较多, 或集中在某一区域。若反映水中有腥味的用户是极个别的, 说明该用户比较敏感, 或用户对于氯气味的误判, 同时也应考虑到用户的用水设施回流污染。

3. 处理建议:

藻类一旦生成, 目前的传统净水工艺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除非使用深度处理工艺。但目前水厂一般都只有常规工艺, 唯一的办法是控制藻类的繁殖, 如:解决源水污染, 防止源水富营养化;降低藻类生长条件;在藻类含量不是很高的情况下, 也可以用强化净水工艺附以投加除藻剂解决。若反映水中有腥味的用户是极个别的, 应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只要绝大多数用户能够接受, 就达到了用户可接受的要求, 是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

(十) 用户反映自来水中有药味

1. 原因:

一般情况下, 以上情况都是对氯味的反应。实际上加氯是必需的, 有氯味是正常的为保证饮水安全, 在水处理过程中, 必需进行加氯消毒为保证消毒效果, 国家标准要求管网水中必须有一定量的余氯存在, 以防止管网二次污染。对水中余氯的要求:出厂水游离氯大于0.3mg/L, 管网末梢水大于0.05mg/L。正常情况下, 为保证整个管网有余氯的存在, 出厂水余氯的含量要高一些, 距水厂近的用户会感觉到氯味会更大一些。

2. 处理建议:自来水中有氯味是正常的, 说明饮水是安全的, 人们应当习惯这个味道。若没有氯味, 反倒是不正常的。

(十一) 用户接出的自来水有异味

1.现象:用户反映水中有异味, 如:汽油味、肥皂味等等。

2.原因:若反映的是个别用户或局部小范围, 主要是有用户用上述物品的容器如太阳能热水器, 造成局部管道联通。若反映面积较大, 应是管道串联污染。

3. 解决办法:针对问题, 查明原因, 采取适当措施清理污染源。

总之凡是用户提出问题, 都是用户认为自来水可能出现问题, 担心是否能饮用, 要认真对待。很多问题都是正常现象, 只是用户不了解, 要耐心解释。有些问题属用户误判, 要科学引导, 只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就能保证饮水安全。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自来水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水质稍有变化就会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在用户的水质投诉中, 有些确实是水质出现了问题, 但有相当部分是正常现象, 只是用户还不是十分了解。文章分析了多年来用户水质投诉的内容, 为解决水质投诉问题提供参考。

篇6:我国自来水水质现状及污染解决途径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本金 资本监管

作为全球银行资本监管的最新统一标准,《巴塞尔协议Ш》的制定和实施,将对世界银行业的整体运行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也会对世界各國的经济和金融产生重要的影响。《巴塞尔协议Ш》中更加严格的资本金监管,将使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更加严格的资本金约束。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新资本协议的严格监管条件下完善资本金的补充和管理,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1.《巴塞尔协议Ш》的新要求

1.1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提高

巴塞尔协议Ш要求,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即普通股的占比从当前的2%提高到4.5%;核心资本充足率由原来的4%提高到6%;资本充足率8%的标准没有改变。这一监管指标将分阶段分步骤进行,2013年1月1日,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比率达到3.5%,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4.5%,到2015年1月1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4.5%,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6%。

1.2资本留存缓冲金的提留

巴塞尔协议Ш要求成员国商业银行应设立2.5%的资本留存缓冲金。通过建立资本留存缓冲金能够确保银行及各国监管机构在面临严重危机时,能够有采取措施协调资本的时间以缓冲资本金压力,给各国银行监管者指引了监管的方向。

1.3提出了逆周期缓冲金的要求

巴塞尔协议Ш还提出逆周期缓冲资本的要求,各国银行监管机构可根据对经济周期的判断及银行的运行状况,要求银行增加缓冲资本金,这一比例为0%-2.5%,并且要以普通股等一级核心资本的形式持有。这一监管指标从2016年开始实施,到2019年1月1日最终达到2.5%。

1.4引入了杠杆率监管指标

新资本协议要求各国商业银行最低3%的杠杆比率,以控制银行的杠杆融资规模。由于各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不尽相同,因而,巴塞尔委员会建议这一指标从2011年起各国监管机构开始进行监测,2013年开始正式实施,直到2018年达到该指标。

1.5引入流动性监管指标

新资本协议提出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两个流动性指标对银行的流动性进行监管。新协议规定流动性覆盖率不得低于100%,净稳定资金比率必须大于100%。

1.6系统性重要银行

系统性重要银行指业务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程度较高,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或经营失败会对整个银行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的银行。新协议对系统性重要银行提出了1%的附加资本要求,从而降低“大而不倒”的道德风险。

2.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现状与业务的高速发展呈现明显的背离状况,因而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瓶颈。具体体现在:

2.1资本金总量少,规模小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金融风险也随之增大,这与快速增长的资产规模和所承担的风险极不相称。与世界大银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严重削弱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由于商业银行的自身积累较少,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规模仍显较小,既不能有效抵御风险,也不能与国际大银行展开有力竞争。

2.2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金来源渠道狭窄,盈利水平低

现实中,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极为单一,结构也十分不合理。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以下一些突出特点:第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的主要来源是实收资本。这一点是国有银行的共性。第二,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中,核心资本占主导地位,附属资本比例很低,这必然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量。第三,银行盈利规模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资本构成的不同比例。总体上讲,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都不理想,资本的内源融资能力较差。综上所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构成极其简单,这就意味着国有商业银行增加资本金的手段和杠杆非常有限。

2.3资本充足率较低,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总体水平较低,除部分商业银行可达到8%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之外,许多商业银行达不到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2.4资本金补充机制还不是很完善,不能实现资本金与风险资产的同步增长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牵引和监管当局压低不良贷款率的要求,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迅速扩张,银行潜在风险也随之增大,资产对资本的耗用日益扩大,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问题更为突出,对补充资本金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2.5资产质量较差,对商业银行资本侵蚀程度严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不仅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大量的呆帐核销更是侵蚀银行资本的基础,使提高资本充足率变得更加困难。

3.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问题解决的对策

3.1积极提高银行盈利水平,增强银行自身“造血”功能

内源资本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增强了,利润也就增多了,就可以有更多的利润来补充银行资本,因而银行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从而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而不能依赖于“输血”;同时由于资本实力增强了,也更有利于外部资本的补充。

3.2上市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最直接提高核心资本的方法。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上市筹资是商业银行扩大资本规模,特别是筹集、增补资本金的基本途径之一。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相比,上市筹资的资本金补充能力相当强劲。但上市对银行股权的稀释也最严重。

3.3发行可转换债券

可转换债券附有换股期权,为投资者提供了潜在的获利机会,因而可转债筹资可以以低于普通的不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发行,降低筹资成本。另外,可转换债券是延期的股权融资,可以使新股发行对当期每股收益的稀释作用得以延迟,从而避免对银行股价产生直接的冲击。

3.4发行混合资本债券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行一定额度的混合资本债券,填补现有次级债和一般准备等附属资本之和不足核心资本100%的差额部分,提高附属资本在资本金中的比重。然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的限制相当严格,这一工具在我国的运用还不广泛。与次级债相比,混合资本债券的一些特征使它具有了更强的资本属性,对提高银行抗风险能力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

3.5引入战略投资者

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可以有效、稳妥地通过资本市场引入资金,同时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外资银行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有助于增强商业银行的实力和竞争力,还可以提高我国银行海外上市融资的成功率。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还会稀释股权,使每股收益降低。

※注:本文是黑龙江省金融学会课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问题的探讨》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梅良勇等.《巴塞尔资本协议Ш》的资本监管改革及其影响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2).

[2]产俊,冯仲文.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机制研究[J].海南金融,2011(6).

[3]詹细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6).

篇7:我国自来水水质现状及污染解决途径

一、收费难问题表现

根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2006年一项调查统计显示, 物业企业收费率全国平均水平为75.47%, 在被调查的4600家企业中, 物业企业反映物业费收费率低的占48.8%。近些年来, 物业收费低的现象并未得到很大改观, 据百度文库2011年1月的一篇文章中反映出我国大部地区物业收缴率依然偏低, 例如北京收缴率一般在50%-60%, 最低的仅有30%, 能达到80-90%的屈指可数。武汉市300多家物业企业运行较好的收缴率也就在80%左右, 差的只有20%。南京居住小区物业费收缴率平均不足70%。这对于本身就是微利行业、资金并不宽裕的物业企业来说, 运转起来更是难上加难。物业企业收费难问题很多, 归纳起来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无法收费。物业收费的基础是进行收费所需资料要全面而准确, 包括房屋存续状态、业主缴费人联络电话、缴费方式等内容。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小区在开发商移交给物业企业资料时, 业主信息缺失, 个别缺失率已达到14%, 有的业主信息虽存在, 但相关信息无效;还有一种主要原因就是业主信息变更后未及时在物业登记, 这些都是因为无从查找缴费人, 使收费工作无法开展。

第二, 收不上来。物业企业收费结算方式主要有两种:银行代收、自主缴纳。无论哪种方式, 均会产生收不上物业费的情况, 一次性收缴成功的比例偏低。就拿银行代收为例, 有时会出现账户名称与账号不符情况, 有时会发生银行账户余额不足的情况;而自主缴纳有时会出现汇款人无从查找, 款项来源难以确定等情况发生, 有时出现根本无人前来缴纳情况发生, 形成逾期后需要多次催缴追缴, 增大了收费工作难度和繁琐程度。

第三, 收费率逐年降低。一般来说, 开发商将物业移交给物业公司的第一年100%缴费率并不罕见, 随着经营期开始, 物业需依靠自己服务来经营, 收缴难度逐步加大, 收缴率逐年降低。

二、收费难深层次原因

物业收费难现象出现有其必然性, 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交接资料内容不细不准是造成无法收费的主要原因

通过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的调查反映, “物业管理项目进入与退出中的交接环节, 既是问题的多发环节, 也是诸多问题的重要诱因”。物业接收的资料不全不细势必影响物业收费工作, 尤其在建设单位与物业企业之间的交接。在一般情况下, 业委会成立之前, 多数小区均是采取由开发商自己聘用的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封闭格局, 在房屋资料、业主收费等诸多信息交接时并未完全按照《物业管理条例》规定内容逐一进行交接, 交接过程中没有信息、无效信息、变更信息成为无法收费的主要原因, 信息涉及房屋存续状态、业主缴费信息、业主联络方式等方面。

房屋存续状态交接不细埋隐患。在房屋存续状态的交接中一般需要两个环节, 即开发商对物业交接房屋资料环节, 物业公司与业主核对房屋资料环节。在一个完工房产项目办理业主入住手续时, 两种手续一般会同时进行。但在实际操作中, 归属于开发商的房屋存续状态确认工作往往由物业完成, 而物业企业由于不了解前期销售状态, 会将交钥匙作为其主要工作, 忽视了其他工作, 给后期收费埋下隐患。

业主缴费信息不细不准费周折。业主缴费信息包括业主姓名、缴费方式、计费标准等内容。在新物业服务协议签署过程中无从核对结算账户有关信息, 有的业主信息留存时误写错账号, 造成初始信息就有瑕疵, 无法收费。

业主联络方式变更无法找到缴费主体。业主在购房后变更了自身联络方式, 但未曾及时变更物业预留信息。有的小区在开发企业与物业企业交接时就未曾核对, 物业对业主日常关系维护也未跟进, 信息的变更造成物业企业与业主之间失去联络, 产生物业费逾期问题, 上门收取也找不到人的时候物业收费便无法进行。

(二) 物业费缴费结算不成功是造成物业费收不上来的主要原因

第一, 委托银行代收代扣, 即物业企业委托银行从业主指定的专用账户划扣物业费用的收款方式。该种方式有按期、定额缴纳、规律性强的特点, 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关键在于业主账户余额是否充足, 留存余额不足, 收费无法成功。

第二, 自主缴纳, 即业主主动通过银行汇款或现金方式将款项直接交到物业收费账户或者收费处的收费方式。该种方式由于其不规律, 受到业主工作、生活、记忆等多种因素影响, 有时会出现业主生活、工作繁忙无法缴纳或忘记缴纳的情况发生, 也有个别业主缴费意识淡薄, 造成收账期延长。

(三) 特殊原因拒交物业费

这里讲的特殊原因是指非物业企业因素引起业主拒交物业费的情形。 (1) 物业公司持续经营中, 业主间问题引起拒交情况发生。比如有些商业经营中噪音、空气污染等影响了业主正常生活;业主房屋被盗未能及时处理业主不满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得当, 就会引发物业费拖欠, 影响收费效果。 (2) 开发建设单位遗留问题, 造成矛盾转嫁。例如, 住房环境和房屋质量与销售承诺不符, 业主不缴纳物业费。在期房销售情况下, 业主先交费后住房, 在入住时发现房屋及配套设施与销售承诺不符, 物业公司成为开发商的替罪羊, 业主采取拒交物业收费方式表达不满, 收费率自然一路下滑。 (3) 工程遗留质量问题。在房产交给物业后, 物业取代开发商成为为业主直接服务的主体, 开发商遗留的诸如各类绿化、工程等尚待解决的问题, 如不能及时恰当解决, 会造成业主误会, 物业成业主不满情绪出气筒, 收费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四) 服务不达标、质量逐渐降低往往是缴费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 提供相应标准的服务是相关收费的依据。一般来说, 物业企业刚入住小区, 能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进行工作, 入住初始收费率较高, 尤其是业主在第一年交费时由于受入住交钥匙手续的制约, 收费率基本有保证, 达到95%以上并不难。随着经营业务的开展, 出现有的物业人员服务意识逐渐淡薄, 服务质量逐渐下降, 有的甚至草草了事。伴随服务质量的下降, 业主缴费积极性也就会越来越差, 有的甚至出现业主采取更换物业的极端行为, 给物业收费带来严重损失。例如物业企业对公共设施长期保管、养护、维修不当, 造成设备的提前报废或丢失;安保人员不能履行应有的岗位职责, 在岗时间睡觉, 逐渐减少巡逻次数, 最后干脆不巡逻, 给小区安全带来隐患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是物业收费率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上述收费难问题的措施

随着《物业管理条例》、《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的出台, 收费有了法律依据, 根据收费难的形成原因, 提出解决物业收费难的办法如下:

(一) 完善物业收费基础工作

第一, 完善房屋资料交接工作。房屋交接资料主要有实物资产清查和文件资料收齐两方面。实物资产主要针对小区共用部位、公用设施设备存放和保管位置。文件资料主要包括: (1) 竣工总平面图, 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 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等竣工验收资料; (2) 设施设备安装、使用和维修保养等技术资料; (3) 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实物验收与文件资料齐全后还应将二者核对归档, 以备查询。例如房屋配套硬件如房门房锁质量、隔音效果、绿化效果等工程质量文件, 更应认真检查核对, 尽量避免由于前期的移交工作不细致, 造成后期房屋出现问题时由于责任划分不清, 维修费用垫付情况的发生。

第二, 收齐办理收费需用资料, 包括房屋存续状态、缴费业主信息、物业服务合同、前置销售承诺等重要文件。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 收费的主要依据是物业服务合同, 因为服务合同中包括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收费时间和收费方式, 因此, 确定科学而合理的服务合同是影响收费的关键, 根据经验, 一个较好的服务合同应具备如下特点: (1) 物业服务内容要细化可执行; (2) 收费标准要与服务级别相匹配, 且可操作; (3) 物业服务内容有针对性; (4) 物业服务合同内容要召开全体业主大会, 与业主充分协商, 征得绝大数业主同意。这是保证合同能顺利执行的基础。

第三, 实行物业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公示制度很有必要。它可以增加收费透明度, 有助于尊重业主知情权, 有助于全体业主监督执行合同。

(二) 明确收费岗位责任制

第一, 明确收费岗位责权利。收费岗位应首先明确收费岗位的调配权和收费权, 引入内控机制,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其次规定收费岗位工作内容;明确岗位操作流程, 形成对物业收费岗位工作的指导。例如收款人归属和定期调配轮岗制度的建立;明确按照既定收费政策收取费用;建立票据管理机制;及时登记收款台账;每日核对保证账实相符;对不在规定范围的收款及时反馈;将收费内容和标准及时公布在工作区域明显位置等内容。

第二, 细化预算。在现代物业管理中, 服务已作为一种商品进行销售, 其收费反映的是收入问题。实行收费预算控制是做好收费工作的首要环节, 它可对收费工作形成事前指导, 也是对收费工作事后考核的依据。因此, 预算工作不能粗枝大叶, 应细化编制。收费预算工作首先划分服务区域, 对每个服务区域来说, 要依次落实到各楼栋、楼门, 乃至各户。预算内容要对各层次、各期 (年季月) 、各种费用的应收金额、能收金额予以明确, 并将其作为收费的控制目标。

第三, 完善服务质量考核机制, 加强服务质量日常监督。物业各种服务质量在物业合同中要有详细的明文规定。主管收费的管理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到服务地点检查服务情况, 定期不定期征求业主意见, 对检查中发生的各种服务问题及时与服务人员沟通, 随时解决问题, 防止问题成堆, 积重难返。这种监督工作还要与年终考核、奖金发放密切挂钩。

(三) 切实保障服务质量

第一, 严格物业服务内容和要求, 提高物业服务人员服务意识, 强化服务职能, 转变物业服务角色定位。要求物业服务人员爱岗敬业, 强化其责任心, 树立职业道德标准。

第二,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对业务技术不达标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对新录入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 相同岗位可进行技术竞赛, 促进业务上比学赶帮的工作氛围的形成。

第三, 完善服务质量考核机制, 加强服务质量日常监督, 以技能提高作为考核依据。

(四) 及时解决物业纠纷, 实现物业收费良性循环

物业纠纷, 多是物业提供的服务与业主对服务的期望水平存在差异产生的, 也是物业费收缴中最容易引发业主拒交拖欠的重要原因。及时解决日常工作中小的物业问题, 将业主不满情绪化解在问题初期, 有利于维系物业与业主的友谊。解决物业收费纠纷要区分哪些是与物业服务有关、哪些是与服务无关的纠纷, 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 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解决和防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 与物业服务质量、服务标准不达标有关的纠纷, 物业公司应以改善自身能力为主, 强化责任心, 在接到业主投诉后, 及时更正和反馈。善待业主投诉, 化解矛盾, 减少恶意拖欠、拒交情况的发生, 间接提高收费率。例如在业主提出问题时, 不能置之不理, 对服务提供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 要在第一时间从物业客服方面和技术层面均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 这是维护业主利益, 提升业主满意度的重要工作, 也是收费工作和谐推进的保证。

第二, 对于与物业服务无关的纠纷, 应利用各种沟通渠道进行沟通解释, 也可给业主提供其他解决问题的途径。

篇8:我国自来水水质现状及污染解决途径

[关键词]第四系松散岩层孔隙潜水;水化学

一、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地势由北西向南东缓缓降低,海拔由166.8降至140.7m,地形呈缓波状起伏,中西部多分布有近南北及北北西垄状沙丘。河谷宽阔、蛇曲发育,多牛轭湖、湿地、湖泡。地貌按成因类型分为流水地貌与湖成地貌,按成因形态分为冲积—洪积低平原、冲积河谷平原。

研究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据多年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4.5℃,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23.8℃,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28.0℃。多年平均降水量437.7mm,主要集中在夏季汛期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70—80%,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多年平均蒸发量1224.8mm,4—6月蒸发最为强烈,11—1月份蒸发量最小。全年日照时数为2848.8h,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36d。多年平均冻结期212d,冻土深2—2.5m。春季多西南风,平均风速3.3m/s,最大风速26m/s,

二、研究区地下水文地质条件

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是大气降水垂直渗入补给,地下侧向径流补给,地表水渗入补给等,以蒸发、侧向径流、越流排泄、人工开采排泄等为主。

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第四系粘土层较薄且不连续,地形坡度小或低洼易积水,易于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渗入补给而转化为潜水。

嫩江纵贯全区,河床与潜水含水层连通,互补关系密切。研究区所在嫩江段水位常年高于潜水位,在现有开采条件下,研究区所在嫩江段江水补给地下水。河谷平原与碟状低平原区的地表水淹没渗入补给,都是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另外,农田灌溉的回渗补给也是不可忽视的补给来源。

大部分地区潜水位高于承压水位,而且隔水层较薄,或不连续,所以下部承压水对上部潜水有越流补给。研究区内大多数潜水水位埋深<4m,且包气带土层易形成毛细作用,因此,蒸发是主要的排泄方式,同时侧向地下径流排泄、部分地区向下部承压水越流排泄、枯水季节潜水向河流排泄及人工开采都是该区潜水重要的排泄途径。

受地貌条件的控制,潜水区域流向大体与地面坡度一致。嫩江西岸由西北流向东南,嫩江东岸由北北东流向南南西。水力坡度小,为0.0002—0.0009,径流较缓慢。尤以碟状低平原径流条件最差。

三、研究区第四系松散岩层孔隙潜水主要水化学特征分析

本项目针对研究区的扎龙屯、榆树屯、顾店屯、小五福玛、大五福玛、大民屯、梅里斯区、扎龙屯、曙光四队等9个区域(基本覆盖研究区内农业主要地区)的水质长期检测井,在枯水期取21件样品,分别对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全铁、锰、砷、锌、镉、硒等17项特征因子经行水质检测,对比2011年水质分析数据进行分析。

按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07)划定,研究区中地下水质量分为Ⅲ类标准(即饮用水标准).经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区内孔隙潜水为无色、无味、无嗅、无肉眼可见物,阴离子以重碳酸盐为主,阳离子以钙钠为主。pH值在6.9—7.6之间。溶解性总固体绝大部分小于1000mg/L,属中性、低矿化淡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HCO3—Ca·Na、HCO3—Na·Ca为主,在大民屯,大民养路段、大民花力屯、榆树屯等地受污染较严重,水化学类型变为HCO3·SO4—Ca·Na、HCO3·SO4—Na·Ca、HCO3·Cl—Ca等。其中:

溶解性总固体:在枯水期,集中在扎龙屯、榆树屯等地超标,超标率14.3%,扎龙屯含量最高达1415.36mg/L,与2011年相比,超标率和最高含量均有所降低,大多数点变化不大,大民屯监测点含量由1570.11mg/L下降到863.46mg/L,下降了45%,而扎龙屯、榆树屯、分别上升了 56.66mg/L、119.92mg/L。

总硬度:总硬度主要在曙光四队、大民屯、扎龙屯、梅里斯区等地超标,超标率达23.8%,榆树屯含量最高达604.06mg/L,超标0.34倍。与2011年相比,超标率略有下降,最大超标倍数也略有下降。个别点含量下降,大民屯含量下降了118.47mg/L,星光四队下降了524.36mg/L。

高锰酸盐指数:在枯水期多集中在大五福玛和扎龙屯超标,超标率达9.5%,在大五福玛村含量最高4.11mg/L,超标0.37倍。与2011年相比,超标率和最高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含量变化不大。

硝酸盐氮:枯水期检出含量小于0.2—61.23mg/L,集中在向阳村、新发村、梅里斯等地超标,超标率达28.6mg/L,最大超标5.12倍。与2011年相比检出含量略呈增加趋势,超标率增加了6.4%,最大超标倍数略有下降。

亚硝酸盐氮:枯水期水质监测点亚硝酸盐氮有85.7%的点有检出,但含量不高,只在顾店屯含量高达0.627mg/L,超标2.14倍。与2011年相比多数点检出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检出率增加了24.7%,最高含量增加了0.3945mg/L。

氨氮:枯水期水质监测点氨氮检出率85.7%,超标率19%,超标点呈点状分布在星光四队、大五福玛、小五福玛、昂昂溪等地,最大超标5.44倍。与2011年相比,检出率增加了30.1个百分点,超标率也略有下降,检出含量在一些点中呈下降趋势,最大超标倍数下降了24.92倍。

nlc202309012028

硫酸盐:枯水期水质监测点硫酸盐含量均未超标,与2011年相比多数点含量变化不大,个别点有上升趋势,如,扎龙屯硫酸盐含量升幅最大,由52mg/L升至147.7mg/L。

氯化物:枯水期水质监测点氯化物含量均未超标,与2011年相比有升有降。

氟化物:枯水期水质监测点大部分点有检出,检出率达76.2%,均未超标。与2011年相比,检出率增加了20.6个百分点,多数点含量变化不大。

氰化物、挥发性酚等项指标均未检出,与2011年相比无变化。

铁:受原生环境影响,枯水期大部分水质监测点超标,超标率达76.2%,大民屯铁含量最高达46.32mg/L,超标91.64倍。与2011年相比,有升有降,最高含量略有上升。

锰:受原生环境的影响,枯水期全部水质均有检出,超标率达47.6%,大民屯铁含量高达4.062mg/L,超标12.54倍。与2011年相比,检出率上升44.4年百分点,超标率达19.8个百分点,含量也有所上升,榆树屯含量变化最大,由<0.01mg/L上升到2.509mg/L。

砷:枯水期水质监测点砷均有检出,在二家屯、扎龙屯、小五福玛等地超标,超标率14.3%,最高含量0.04571mg/L,超标3.57倍。与2011年相比,超标率略有减少,多数点含量变化不大,少数点含量有升有降,二家屯含量由0.00311mg/L增加到0.04349mg/L,增加了13倍,小三家子含量由0.05355mg/L减少到0.0032mg/L,减少了15.7倍。

锌:枯水期水质监测点锌均有检出,但含量较低,均未超标。与2011年相比,含量有升有降,但变化不大。

镉:枯水期水质监测镉在大多数点检出,检出率达42.9%,均未超标。与2011年相比,检出率减少了40.4个百分点,检出含量变化不大。

硒:枯水期水质监测点检出率达66.7%,均未超标。与2011年相比,检出率减少了22.2个百分点,多数点检出含量变化不大,但昂昂溪监测点含最由0.32584下降到0.00025mg/L。

铅:枯水期水质监测点检出率达81%,多数点含量较低,仅在梅里斯监测点超标,含量为0.0114 mg/L,超标0.14倍。与2011年相比,检出率降低了19个百分点,但超标率增加了4.8个百分点。多数点含量变化不大,仅梅里斯点含量增加了0.00645mg/L。

从上述超标项分析,溶解性总固体与矿化度超标主要是受含水层岩性与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所致;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砷与铅超标主要以人为因素有关;铁、锰超标主要因第四系土壤原生环境所致。

四、研究区第四系松散岩层孔隙潜水污染防治

从上述分析,可以了解人为活动对地下水的负面效应居多。由于研究区内的人为因素主要是工业生产和农业面源污染,在产污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排污水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所以应从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工艺质量,加大对废弃物和污水的处理力度,降低废弃物和污水排放量,采取相应措施减缓人为因素对地下水污染。

地质构造的封闭性和水化学环境的强还原性,以及地下水的运动滞缓现象是导致地下水中多种化学组分富集的原生条件。目前,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及开展相应实验降低原生环境下的污染:(1)对于地质构造封闭性好,强还原性的原生水质不加的地下环境可在丰水期适量加大开采强度,加大水位降深和水交替强度,使地下水中铁、锰等原生有害组分浓度得以下降;(2)利用地表良性水体适当开展地下水回灌实验,通过“抽旧补新”的方法,改造原生劣质地下水体。(3)建立健全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把地下水保护和治理工作作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本策略。【1】

参考文献

[1]廖资生,林学钰.2004.松嫩盆地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变化规律.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9卷第1期,102

上一篇:廉洁自律自我剖析材料下一篇:临近考试的励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