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心底热烈的渴望

2024-05-24

成功是心底热烈的渴望(共3篇)

篇1:成功是心底热烈的渴望

许多年前,一个小姑娘应聘到纽约市的一家裁缝店当打杂工。上班时,她经常看到女士们乘着豪华轿车来到店里试穿漂亮衣服。她们穿着讲究,举止得体。小姑娘就想:这才是女人应该过的生活。想到这儿,一股强烈的欲望自她的心中升起:我也要当老板,成为她们中的一员。

从此,每天工作开始前,她都要对着试衣镜,很开心、很温柔、很自信地微笑。虽然她只穿着粗布衣裳,但她想象着自己就是身穿漂亮衣服的女士。她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深受顾客的喜爱。虽然她只是一名打杂女工,但她总是想象着自己就是店里的主人。她工作积极,尽心尽力,仿佛裁缝店就是她自己家的,她因此深得老板信赖。很快,许多顾客都对老板夸奖她:“这位小姑娘是你店中最有头脑最有气质的女孩。”老板也说:“她的确很出色。”又过了段时间,老板就把裁缝店交给小姑娘打理了。

渐渐地,小姑娘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安妮特”,继而成了 “服装设计师安妮特”,最后终于成了“著名服装设计师安妮特夫人”。

安妮特的成功,固然得益于多方面,但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无所有的她敢于“想象成功”,即想象着自己就是“店主人”,是“著名服装设计师”。

很多人对“想象”的作用并不在意,认为安妮特的成功只是特例。那就再看一下心理学家的一项试验吧!

一位心理学家把一些身体状况基本相同的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技术训练。第一组学生坚持在20天内练习投篮,并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投篮成绩记录下来,中间练习时不提任何要求,顺其自然。第二组学生也记录第一天和第二十天练习投篮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再做任何投篮练习。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投篮成绩,然后每天花20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练习投篮不中,他们便要在想象中对此做相应的纠正。实验结果令人吃惊:第二组进球率没有丝毫长进;第一组进球率增加24%;第三组进球率增加了24%。这个实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想象”的作用,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头脑中巨大的潜能。

篇2:成功是心底热烈的渴望

大塘中学 八年级(2)班 邓浩文 指导老师:陈记有 渴望,是人生路上的明灯;渴望,是浩瀚大海中的船只;是通往成功的阶梯。我渴望成功!因为我曾失败过。

刹那间,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考试失利的那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雨,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物理老师则站在讲台上宣读着各个同学在期中考试的物理成绩: “刘明,93分。” “晓东,89分。” “小芳,95分。” “ⅩⅩ,78分。”

“78分”,顿时,我感觉眼前仿佛电闪雷鸣、狂风呼啸。“哈哈,班长ⅩⅩ,才78分,真是差劲!” “这样的成绩还当班长。” “哎,我比他还高分。” ……

听着同学们的刺耳的议论,我心如刀割。

我聋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到讲台领回卷子看着打满红叉的物理卷子,那一个个红剪刀也仿佛在嘲笑我,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我自问:“我付出了努力,怎么成绩也得不到提高,怎么没有好的收获?看,人家刘明,整天上课漫不经心、作业也不按时完成,人家却考了个高分,难道我智力低下?还是他智力太高?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劲。” 我的眼眶湿润了,泪水夺眶而出,我在心底里暗暗发誓:“不行,我下次一定要比他们高分!”

因为渴望成功,我发愤图强,深宵灯火是我的伴侣,我向书本知识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我想吃尽、消化课本的精华。

又到了物理测验的日子,一路上,我斩兵折将,一鼓作气冲过一道道难关。

测验结果出来了,老师宣读我得了100分满分的好成绩。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晓得这成绩来之不易,风儿为我欢呼,小鸟为我歌唱。

篇3:渴望成功是群体癔症

李安导演说观众水平提高电影水平才能提高,郭敬明导演则是观众水平有多低他的姿态就放多低。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一个授人以渔,一个授人以鱼。其实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实际上也不能说授人以鱼就是错的。李安导演的视野很正统,也是老生常谈,反倒是郭敬明导演的视野让人看到目前中国年轻人有多么渴望那条“鱼”。

《小时代》是争议很大的一部电影,但里面却是真实反映了一部分年轻人的真实想法,想要荣华富贵,想要当人上之人其实真不能说是错,但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一些的人,对于追求成功的姿态都显得很狼狈。然而我们还是那么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却很少有人停下来问问自己这到底是为什么?

虽然那些扒树皮吃观音土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仍然把我们塑造成了一个饥饿感十分强烈的民族。走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流,但凡你与他们多接触一点,你几乎都能看见他们对成功溢于言表的饥饿感,当他们谈起成功与金钱的时候,那炽热的眼神发着青光,素质差些的哈喇子都能淌一地。在这种人中间,即使你日子小康家庭美满,你也会觉得莫名的恐惧,你时时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不饿是不是我有毛病?

一个充满对成功渴望的社会是不是安定的,这点很容易推导出来。成功必然是相对的,即使你全世界最富有,你还是不能住去月球,所以成功是相对的,一个人的成功必然要许多人的失败来烘托。一个社会的成功,在我看来并不是给那些有能力的人提供成功的机会,而是让那些没有能力的人不受到无端的压制。而这个情况在中国似乎并不乐观,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每个成功的人都在说成功之后其实觉得也就这么回事。这就像饿极了的人想吃馒头,但吃馒头吃饱了的人却说这馒头有点馊。

上一篇:优秀党务工作者自荐资料下一篇:国土局自查整改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