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催生智能家居纷纷涌入人们生活中

2024-05-24

物联网技术催生智能家居纷纷涌入人们生活中(精选4篇)

篇1:物联网技术催生智能家居纷纷涌入人们生活中

导读:电子信息产业是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上海则是综合优势明显的长三角产业龙头。下面为您介绍2012年10月份上海通信电子类展会通过这个展会物联网技术催生智能家居纷纷涌入人们生活中。

2012年秋季第80届中国电子展

举办时间:2012-10-31---2012-11-1 举办展馆: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我们将为您邀请实力买家:CEF举办45年来积累的庞大的专业买家数据库,观众邀请有的放矢。特有的买家组织渠道:国家各部委组织的中央需方,海外合作机构组织的国际买家。届时大批来航空、航天、邮电、通信、广播电视、船舶、气象、汽车、核工业、兵器等领域的专业观众将光临展会。

2012中国LED展•上海

举办时间:2012-10-30---2012-11-1 举办展馆: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2012中国LED展•上海”是属于会展行业中“通信、电子、仪器” 类别的展会,该展览会将于2012-10-30,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届时会吸引会展行业众多的客户参加此次展览会。

2012中国(上海)消费电子展暨第80届中国电子展

举办时间:2012-10-30---2012-11-1 举办展馆: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电子信息产业是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上海则是综合优势明显的长三角产业龙头。随着“三网融合”决策的实施推进,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这个世界必将逐步智能和物联化,智能化的终端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电视、车载信息娱乐设备(IVI)等多样化的个人终端,都已经具备了接入网络的能力,甚至延伸至物物相联的“物联网”,催生了家电全面联网的趋势和智能家居生活。要想了解更多的会展新闻和会展酒店预订,请到会展视窗网查看具体信息,那儿有好多展会成功案列,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篇2: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生活

1 物联网助力学校管理

1.1 借助物联网“简化”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

1.1.1 考勤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教室安装RFID和识别器, 在学生进入教室后RFID和识别器开始工作, 相关信息被发送到服务器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随之发送到老师那里, 同时向缺席人员发送信息予以温馨提示。

1.1.2 作息管理

为每个学生和他自己的床位建立链接, 并附加拍照功能, 如果学生晚归或不归, 管理人员就能及时地发现;为学生的电脑和学生本人建立链接, 学生每天用电脑的时间都会显示并统计, 管理人员就能及时了解;带有RFID标签的学生证可以监控学生进出教室、图书馆的情况以及学生的足迹所及。

1.2 借助物联网“内化”学生的身心健康管理

1.2.1 检测健康状况

通过门式晨检机感知学生的健康信息, 自动采集体温指标。当学生的体温异常时, 可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家长与老师;当学生出现一定数量体温异常案例时, 即可通过应急联动机制, 将信息传至医疗机构跟踪处理, 防止出现集体疫情。

1.2.2 分析心理变化

将物联网与现有教学平台集成开发阅读器接口中间件, 使自律性较差的需要督导的学生定时佩戴传感器手表、眼镜等信息接收器, 以此来记录该生的多重活动数据, 并引入心理学相关测试技术, 得出学生的紧张程度、注意力状况、动脑情况等多方面分析数据。将传感器获取的实时数据导入现有教学平台, 老师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督促辅导, 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监控体系。

1.3 借助物联网“优化”学校的教学平台管理

1.3.1 创建评价系统

利用物联网, 教师和学生可以实现对每一次教学的实时评价, 并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改进学习措施。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从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1.3.2 提供网络环境

物联网可以提供多种教学共享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教学视频、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案例、相应习题、相关专业网站链接等网络视频资源。教师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开展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3.3 构建实验环境

物联网的引入能够使传统教学环境中的每个物体都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比如:每一种实验器材都有数字化属性与使用帮助信息, 当实验器材使用失误时, 它会自动启动报警系统, 便于对设备的位置加以准确定位以及跟踪了解设备的使用状态;实验者可以远程控制从异地纳入物联网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数据可以被实时采集并以适当的方式提供给实验者;还可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拓展传统课堂和虚拟实验的容量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1.4 借助物联网“感化”学校的后勤保障管理

物联网在校园内可应用于校内交通管理、车辆管理、校园安全、智能建筑、学生生活服务等诸多领域。例如, 在教学楼里安装上上万个传感器并与IPV6网络进行链接, 师生可根据教室光线强弱自动调节教室光源和投影机的明亮度;也可根据教室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通过红外感应设备自动控制教室空气的更换率;还可利用物联网识别技术, 建立教师和对应授课教室的关联, 智能控制教学仪器的使用。

1.5 借助物联网“点化”学校的图书信息管理

物联网在教育管理中可以用于图书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将RFID应用于图书管理, 读者可通过RFID标签很方便地找到图书, 做到对每一本图书的实时感知和监测。图书管理员通过在每一本图书内植入传感“节点”, 可以实现对每一本图书的智能感知和寻址。同时物联网中的信息汇聚“节点”可以定时对图书馆中的所有图书的传感“节点”进行轮询检测, 以判断每一本书的状态是否良好, 对于图书丢失的问题也可以做到及时发现, 以此提高信息管理系统对图书的监管能力。

2 物联网丰富地球生活

2.1 物联网智能操控家居

物联网加快了智能家居进入我们生活的步伐。通过智能家庭网络联网实现自动化, 并通过宽带和无线网络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操控。与普通家居相比, 智能家居不仅能为人们提供舒适宜人且高品位的家庭生活空间, 实现更智能的家庭安防系统, 而且还将家居环境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 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服务。

2.2 物联网智能服务医疗

物联网促进智能医疗服务于患者。智能医疗系统借助简易实用的家庭医疗传感设备, 对家中病人或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检测, 将生成的生理指标数据通过固定网络或无线网络传送给护理人或有关医疗单位。根据客户需求, 智能医疗系统还提供相关增值业务, 如紧急呼叫救助服务、专家咨询服务、终生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等。智能医疗系统真正解决了现代社会中子女们因工作忙碌而无暇照顾家中老人的无奈, 可以随时表达孝子情怀。

2.3 物联网智能管理交通

物联网优化管理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智能公交站台、电子票务、车管专家和公交手机一卡通五种业务。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利用车载设备的无线视频监控和GPS定位功能, 对公交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车管专家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GPS) 、无线通信技术 (CDMA)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GIS) 等高新技术, 将车辆的位置与速度、车内外的图像、视频等各类媒体信息及其他车辆参数等进行实时管理, 有效满足用户对车辆管理的各类需求。

篇3:物联网技术催生智能家居纷纷涌入人们生活中

【关键词】 物联网 智能电网 传感器网络RFID

引言

几十年来互联网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信息网络系统, 互联网下一个发展方向,除了扩大覆盖、提高速度、加大容量、增加无线接入等,向物联网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动向,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在物联网普及以后,我们就可以感知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 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 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这就是物联网时代,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1. 物联网技术

1.1物联网的概念及架构

物联网,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由“物联网”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是一个集多种技术、多种网络(通信网络、传感器网络、互联网等)的复杂的信息系统网络。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感知层是实现物联网全面的感知的基础,相当于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和M2M终端、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作用是感知和识别物体,采集和捕获信息。

网络层: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网络层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形成的融合网络,被普遍认为是最成熟的部分,除网络传输之外,还包括网络的管理中心和信息中心,以提升对信息的传输和运营能力。

应用层:应用层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技术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提供物物互联的丰富应用。主要是根据行业特点,借助物联网技术手段,开发各类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将物联网的优势与行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化管理、组织调度结合起来,形成各类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构建智能化的行业应用。物联网最终是通过应用层实现信息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

1.2 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应用案例一、防入侵系统: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防入侵系统铺设了3 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

应用案例二、汽车电子系统:丰田、通用、本田前装M2M模塊(GPS+M2M通信模块)实现车辆的远程监控、遇险报警、防盗防抢、导航娱乐、路况查询等一系列功能;欧洲强制2014年汽车出厂前必须安装e-Call;巴西通过245法案,09年12月份开始所有出厂新车强制安装M2M模块;广州1.9万辆出租车均安装了M2M模块,实现车辆的防盗防抢功能,月使用费100元/月。

2.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物联网可以应用到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

2.1发电

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发电环节可以实现对电厂生产设备的全程监控。电厂的生产设备采用并联结构,每条生产线路上都进行了相应的编号,当某一路设备出现故障时,如线路电压的不稳定,炉膛压力异常情况,通过采集器实时采集到的各种数据,如有功功率,主蒸汽等,经分析判断后将必要的预警和报告信息准确发送至相关负责人。这样能够对即将出现的故障进行自动报警,加快电厂对事故灾难的反应速度,减低了可能造成损失的机率。通过电厂生产监控系统,可以协助电厂从定时的人工监控转变为全时的自动监控。

2.2输电

物联网技术应用到输电环节可以对输电线路进行可视化和数字化的监控。监控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终端侧进行数字化视频压缩,工作原理是可定时传输数据,实时传输视频信号。在监控中心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和告警;另外一种是采用定时图片压缩传输,工作原理是监控数据定时传输,监控图片触发传输,发送现场截图的条件是根据探测图像现场信息异常或者收到远程指令控制触发,激活视频图片采集和传输。

2.3变电

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变电环节可以使设备巡检更便捷。在电力设备、杆塔上安装RFID标签,RFID标签就像身份证一样,记录其一切信息,包括编号,建成时间、日常维护、修理过程及次数,此外还可以记录杆塔相关地理位置和经纬坐标,以便构建基于GIS的电力网分布图。根据基于GIS的电力网分布图来查看设备、杆塔分布,以便快速确定问题杆塔的地理位置。巡检人员可以通过手持终端接收巡检任务并完成对设备的巡检,巡检终端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时上传数据,使巡检过程更便捷。

2.4配电

物联网技术应用到配电环节可以使配电网络更智能。配网自动化终端由配网设备和移动数据终端构成,采用RS485/232接口和配网设备连接,将相应监控数据通过GPRS网络传输到M2M终端监控管理系统。应用中心系统采用专线或隧道的方式,与M2M终端监控管理系统联接。 M2M终端监控管理系统负责接收配网设备上传的业务数据和网络管理数据。业务数据也可通过移动数据终端接收后,直接上传到应用中心系统。应用此方案可以对变压器的各相电表电度量、大用户用电情况等信息进行监视,实现配电网络的实时监控;可以通过分析配电终端监控器上传的信息,来判断故障区域,实现故障区段快速定位;可以及时发现存在故障的设备点,并基于配变控制终端实施远程控制操作,进行故障区段与非故障区段配电网的隔离;对于监测到的跳闸等异常状态,可以快速实施远程合闸动作,快速恢复供电的功能。

2.5用电

物联网技术应用用电环节可以使电网与用户实时交互,体现人性化的互动服务。应用电力远程抄表终端可以实时采集电表运行指标给抄表平台,实现对电表的实时计费管理,真正实现对最终用户用电量调度管理。电力服务部门承担着电力用电查询与咨询、业务受理、故障报修、投诉举报、欠费催缴、主动通报、客户回访、生产流程辅助管理等大量工作。通过移动客服平台,电力服务部门可以与用户进行基于短信、语音等方式的实时交互服务,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互动沟通渠道。

2.6应用案例

江西省电网对分布在全省范围内的2 万台配电变压器安装传感装置,对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用电检查、电能质量监测、负荷管理、线损管理、需求管理等高效一体化管理,一年来降低电损1.2 亿千瓦时。

总结

目前,物联网已经引起全球关注,物联网的应用已经逐渐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并且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些影响。虽然近期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行业应用市场需求潜力的释放和政府的大力推动,我们可以感觉到“ 物联网时代”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篇4:物联网技术催生智能家居纷纷涌入人们生活中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港口;网络通信

0引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意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指通过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品或过程信息,以此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以及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本文综述物联网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提出智能港口物联网技术架构,展望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港口中的应用前景。

1物联网发展现状

1.1国外物联网发展现状

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并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地进行信息交换。日本提出的“i-Japan”战略以及IBM推出的“智慧的地球”项目点燃了物联网概念的产业化热情。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积极回应IBM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概念,并很快将物联网计划升级为国家战略。[1]目前,美国拥有物联网技术及标准方面的全球优势地位,已在多个领域应用物联网,例如德克萨斯州的电网公司建立的智能电网。

欧盟为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消除物联网发展的障碍,制定了一系列物联网管理规则,并建立有效的分布式管理架构,使全球管理机构可以公开、公平、尽责地履行管理职能。[2]此外,为提高物联网的可信度、接受度、安全性,欧盟正在积极推广物联网标准化,由执委会对现有物联网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并推动制定新的标准,从而确保物联网标准建立在各相关方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并以开放、透明、协商一致为前提。目前,欧盟推出的物联网应用建立在对药品使用专用序列码的基础上,从而增强欧洲在对抗不安全药品和打击制假方面的措施力度。

1.2国内物联网发展现状

中国科学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方面的研究,并已建立一些实用的范例传感网。[3]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较前列,并且在传感网领域与德国、美国、韩国等成为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导力量。目前我国在电信领域开发的物联网项目已经超过10项,其中中国科学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开发的传感器产品已应用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进行展示。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考察时提出“感知中国”,继而于2009年11月底考察江苏南京时再次表示:当前,流通行业要大力运用网络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实现流通现代化。自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5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从而使物联网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2物联网关键技术

2.1RFID技术

RFID技术是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被检测物体上贴有RFID标签。RFID技术具有读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无磨损、非接触、抗污染、效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是物联网中最关键的技术。

2.2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负责物联网信息的采集,是实现对现实世界感知的基础,也是物联网服务和应用的基础。传感器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特定信息具有感受检出功能,并能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相对应的有用信号。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2.3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合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分布式信息处理等技术,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同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环境及监测对象的信息,通过嵌入式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随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以多跳中继方式将所感知的信息传送到用户终端,从而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的理念。

2.4网络通信技术

传感器的网络通信技术为物联网数据提供传送通道。传感器的网络通信技术分为两类:近距离通信和广域网络通信。近距离通信以IEEE 802.15.4和为代表;在广域网络通信方面,IP网络、2G/3G/4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技术实现信息的远程传输,特别是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给每个传感器分配IP地址成为可能,也为物连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网络条件。

3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港口中的应用前景

3.1智能港口的概念

智能港口是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港口运输的服务系统,其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港口服务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信息服务。智能港口迫切需要与物联网技术紧密结合,从而实现港口服务的数据共享及稳定高效。

3.2我国智能港口的发展

在借鉴、跟踪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对物联网在集装箱码头方面的应用研究逐渐有所创新。参与这方面研究的包括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等科研机构和企业,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其中,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牵头,与多家单位合作获得的针对无源电子标签的“集装箱电子标签”研究成果,已经在重庆港寸滩港区得到卓有成效的应用,该项目实现了物联网技术在集装箱码头中的应用,并具有智能港口的雏形。[4-5]

3.3智能港口物联网技术架构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港口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如图1所示。

图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港口架构

智能港口感知层包括港区内的作业设备及相应作业区域内的条码识读器、RFID读写器、摄像头和传感器等。感知层的主要作用是感知和识别物体以及采集和捕获信息。

智能港口网络层以无线网络接入物联网管理中心和物联网信息中心,并对海量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即网络层不仅要具备网络功能,还要具备信息处理能力。

智能港口应用层是将物联网技术与智能港口的需求相结合,实现港口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通过应用层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智能港口的深度融合,对智能港口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应用层的关键在于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港口管理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智能交流以及精确管理的目标。

3.4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港口应用前景

以集装箱出口为例,当载运集装箱的卡车以规定速度驶入检查桥时,该处的感知设备自动读取集装箱和集卡的相关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与港口信息管理平台进行信息验证,验证通过后,港口信息管理平台将调度信息发送给相关计划生产的机械,并

将路线信息以图形化方式显示在集卡的信息屏上,同时检查桥的电子限行杆自动升起,集卡司机根据信息屏上的路线信息将车辆驶往指定地点。此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可实现不停车即通过检查桥的目的。当集卡到达堆场指定地点后,已经接到作业指令的场桥将集装箱吊离载运车辆。场桥感知设备自动读取集装箱信息,信息经验证通过后,计划箱位以图形化方式显示在场桥的信息屏上,场桥司机通过该界面获知集装箱的作业位置。集装箱落位后,感知设备自动读取集装箱和箱位信息,信息经验证通过后,集卡和场桥司机得到下一条作业指令。此外,载箱集卡之间可以实现物与物的信息交互,不需要人为参与,车辆之间可以互相给予安全距离的信息提示,能有效确保交叉路口的行车安全。

由此可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港口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动态协作,提高港口作业的效率、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形成安全畅通、环保高效的现代化智能港口。

4结束语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集装箱码头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已取得初步进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必将进一步渗透到集装箱码头的发展和建设中,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我国应加快研究和推广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中国特色的智能港口,力争在未来世界港口的智能化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赵海霞. 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与发展探讨[J].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4):25-26.

[2] ROBERTS C M.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J].Computers & Security,2006,25(1):18-26.

[3] 杨会平,马振洲,宁焕生. 双频RFID标签平滑升级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J]. 智能卡与电子标签,2006(5):36-38.

[4] 许世博,邓延洁,曹文胜. RFID 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示范[J].水运科学研究,2009(3):10-13.

[5]陶学宗,钟雁. RFID技术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6(4):40-42.

上一篇:竞聘教务主任演讲稿下一篇:管理先进个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