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林初中生政治小论文

2024-04-07

杨大林初中生政治小论文(精选10篇)

篇1:杨大林初中生政治小论文

对于零花钱的看法

兰青乡中心学校八三班 冯爱霞 辅导教师 杨大林 今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 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

辅导教师评语

该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以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例子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议论,进而找出现实中因“零发钱”造成乱象的几点原因。对于一个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能达到如此抒发议论的水平,难能可贵,老师也深感欣慰,应该给该生一个“赞”。

辅导教师 杨大林

2014.4.26

篇2:杨大林初中生政治小论文

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个社会现象,或者说是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钓鱼”执法。

“钓鱼”执法,英美叫执法圈套,这是英美法系的专门概念。从法理上分析,这种行为指的是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在执法人员的引诱之下,才从事了违法活动。而在近期,在我国部分城市,却主要体现在交通方面。具体表现为:一位由执法部门派出的“钩子”,“发生了紧急状况”,向私家车主“求助”。车主动了恻隐之心将其搭载。孰不知落入了一个圈套,因为不远处的执法人员,按照所谓的证据,将其定为“非法营运”。然后“依法处臵”,罚款。这位车主自然是百口莫辩,除了“乖乖受罚”,哪有半点回手之力?这样的执法方式固然荒谬。然而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却有许多这样的案例。

如在上海,一位私家车主在上班途中,因路人“胃疼”,动了恻隐之心搭其上路。结果,搭客拔了他的车钥匙,车外七八个身着制服的人将他拖出,还把他双手反扣,卡住脖子,搜去驾驶证和行驶证。对方告诉这位车主,他们市城市交通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要他交钱才能拿回车。在各种压力下,最后这位车主交了一万元才取回车

同样是在上海,另一位车主也是动了恻隐之心,却引来“非法运营”的横祸。尽管他采用了“断指”的方式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却也只是徒劳。

庆幸的是,最后他们一个采取诉讼的方式,一个采取向政府求助的方式,让法律还给了他们一个公道。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执法者找出了诸多的理由以示执法的正当性,但却掩盖不了实质上程序上的违法性,以及背后的利益驱动。回顾类似行为造成的结果,发现在鱼钩上晃荡着的除了当事人,还有更大的鱼——那就是法律,道德和人们的善良之心。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政府能否自觉的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是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然而在“钓鱼”执法过程中,执法者却变成了违法者,引诱守法者违法。这让社会对法律产生强烈的质疑。而执法者的做法所影响的也不仅是这一部门的形象,更影响了法律的形象。动摇了

人们心中的法制观念和信心。行政执法中的“钓鱼”行为,不但会让公众在守法与违法的困惑之中,模糊守法与违法之间的界限,更是对道德釜底抽薪般的打击。

但是为何会有“钓鱼”执法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或许就是因为执法经济。

199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虽然有这样的规定,“任何行政部门都没有权利私自处理罚没款,都要上交国库”,但各地财政一般会按40%到50%的比例将罚没款返还给行政执法部门,有关部门再按照四六或五五的比例返还给各分支机构,此办法被俗称为“两次五五分成”。这就等于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与个人联手设套盘剥司机。

从这个利益链条中,我们看到,利益的始端和源头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不给交通执法部门经费或所给经费很少,不足以维持部门生存,而是寄望于其创收;中端是执法部门,执法单位创收多少与单位和领导的绩效考核挂钩,创收得越多,单位提成和政府财政返回得就越多,领导和员工的奖金、福利等也就越多;末端是执法人员,单位又将创收任务分解给每一个执法人员,并与个人奖金、福利、考核、提职加薪等挂钩。这样就在地方政府、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之间结成了一个公权力与私利错位纠缠的利益共同体,共同体及其成员的目标是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且现在执法部门法治意淡薄,特权思想严重,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由于利益的驱动,更不把法律当回事,以致以罚代法屡禁不止。“钓鱼”执法则成了执法经济作用下的必然产物。

在执法经济的利益驱动下,“钓鱼执法”呈不断向社会扩充“执法力量”之势,提成机制让有关部门公然在社会上“招聘”大量“钩子”,也就是所谓的“协查员”乃至“有正义感的社会人士”。他们败坏了“正义”和“正义感”的名声,使社会诞生出大量不从事生产性、创造性劳动的寄生虫,也使法律、公权力的公信陷于崩溃的危险边缘。

当“钓鱼”成为常态,社会的信任危机也自然会加重,互助友爱的美德将在“钓鱼”中失去生存的土壤。执法者的“钓鱼”,守法者固然是那条鱼,法律、道德也同样是那条鱼。

“本车拒绝一切搭载求助,临盆产妇、车祸、中风、触电、溺水都不关我事,尤其是胃疼的!”这句话是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句“最牛私家车标语”。当然这无疑是网民们针对“钓鱼”执法的黑色幽默。但是这或许成为了私家车主面对“钓鱼”执法的无奈之举。不过,如果这样的标语出现在每一台私家车上,是否就表示,社会公德每况愈下,人们的善良,同情,友爱之心被迫穿上了重重自我保护的外衣,使那些社会上的弱者再也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那么我国的民族精神中的“团结互助”,又该如后得到弘扬,得到发展。而这种情况还有可能随时随地陷公民于危险与不安,甚至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的境地!

“钓鱼”执法对这个社会的影响,对人们法制观念的影响,实在太大。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思索,面对这一切,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如何把“钓鱼”斩草除根。“零花钱”不容轻视(政治小论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第一,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已经对身体无益了,更何况这种环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浪费的习惯。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4月12日江北区一名约7岁的女孩哭喊着要跳楼。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从父母那得到零花钱。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以金钱或能换取金钱的一切作为自己的钟爱。

再次,会给其他人树立不好的榜样,给他们的父母造成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我相信,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前不久,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成绩或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作为零花钱。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二是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养自立能力。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给孩子零花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购买”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专家建议,至少在孩子七八岁时,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合理提高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消费、储蓄等。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首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人尽其责,诚实守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远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每个人可能都听说过:诸葛亮辅佐刘备并受托孤之重任,正如《出师表》所言:“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心为汉,七出祁山,耗尽毕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在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图一时之快,臵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可想而知,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沦为成克杰之流:遗臭万年!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就开展不起来。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作为我们,当代的中学生,更应该诚信做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中至真至纯至美的时期。而诚信又是最容易而又最不应该让人忽视的美德,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人生中的一个坐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9月19日为诚信日。让我们一起倡导,这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抓手!倡导诚信,对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十分重要!姜春云指出,我们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社会呼唤诚信,我们要遵守诚信!

这里想讲述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情:某个重点高校的班级里有几名家里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从他们那儿我第一次听到了“个人资信制度”这个词儿。我还了解到在这所高校中,因毕业生在还贷款问题上的信用薄弱,今年没有得到工商银行的贷款批准;而那几名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师哥师姐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恪守信用,赢得了工商银行的信赖,使我他们顺利地得到贷款批准。这件事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诚信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学校的重要。

而毫无疑问,考场作弊是最典型的诚信缺失行为。有人认为作弊是小事,被抓了自认倒霉,没有抓住自己就捡了便宜,在思想上不把它当回事儿。可我们要说,作弊并不仅仅是一个人道德操守卑劣的表现,也是一个人缺乏最基本处事原则的表现。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诚信”被推为经济活动中的帝王原则。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谈论纳贤之道时说:“对一个公司来说,首先是诚实守信,第二才是才能,有才能而不守信,给公司带来的危害比能力差的人更大。”可见,社会用人单位欢迎的是有真才实学、诚实守信的人!中国还有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积小恶可以成大恶。现在没有充分认识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的危害性,这种目前的“小恶”将会渐渐成为性格中最顽固的一部分,带有这种“小恶”习惯走上社会后,会不会变成前不久被暴光的北大剽窃教授式的人物?当这样的人物充斥社会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又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不论对我们个人还是对我们国家来说,考试作弊都是我们新世纪大学生的耻辱!都是对我们诚信形象的玷污!现在中国许多不诚信事实的发生是转轨时期的伴生现象,这是一个暂时现象。特别是青年人看到许多不诚信的现象,不

可认为中国永远都会是这样。中国将会建立起信用体系,青年人要为中国的信用制度以身作则。我们作为当代青少年,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明天都寄托在我们身上,“诚信中国,诚信青少年”不仅仅要求我们青少年具有这样的历史任命感,而且也要为中华民族踏踏实实的做一点实事,为祖国的明天做一点贡献。

篇3:杨大林初中生政治小论文

本文围绕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选题、素材、写作套路和后期修改这五个方面提出小论文写作的指导策略, 用“多”“亮”“实”“顺”“美”等美妙的“音符”, 谱写政治小论文的华美乐章!

一、提供撰写角度, 突显一个“多”

同一个主题, 同一份素材, 进行广度拓展和深度挖掘, 有助于多角度呈现立意。

1. 政治学科角度

小论文的撰写要始终紧扣教材知识,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知识是写好政治小论文的理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已了解并掌握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等相关知识, 由此构成一个学科体系。在学科理论观点的指引下选择小论文撰写角度, 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使文章更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说服力。

例如, 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天蓝了水清了———记马渚镇沿山村生态村建设》《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和《光耀杭州湾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三篇文章曾获余姚市高中学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一等奖。三篇论文的共同点是:立足于教材, 充分调动了《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如科学发展观中涉及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场经济中涉及的宏观调控等知识, 对素材的解读回归于课本, 避免了空洞说理, 因此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2. 时政性角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提出,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 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 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也应适应时代要求, 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直面高中生思想上的现实问题。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盗版的世界“学问”大》《绿色奥运绿色希望》和《似曾相识燕归来———小手机折射出大道理》等小论文, 以盗版、北京奥运会和手机等当年的热点问题为载体, 不仅引发了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 把新闻引入课堂, 让学生逐渐积累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新鲜素材。

3. 地方人文角度

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要具有地方色彩, 体现政治学科的独特性, 富有研究价值。笔者发现, 近几年获得一等奖的小论文一般都有一股浓郁的家乡味道。如本校学生所撰写的《姚剧———姚江文明的瑰宝艺术》和《名邦之奇葩余姚之骄傲》两篇小论文, 挖掘了余姚地方传统文化———姚剧这个文化资源, 从姚剧的起源和发展为主线进行阐述, 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本土文化的价值;《菜, 榨出道理来》和《小杨梅大道理》两篇小论文, 选择闻名中外的榨菜和杨梅两种余姚特产, 从它们的起源、现状和未来展望等角度进行撰写, 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余姚本土产品的魅力;《光耀杭州湾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同样的土地不同的财富》《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四明山经济发展的“春天”———论四明山“农家乐”》和《白色珍珠———余姚的摇钱树》等小论文, 以余姚的梁弄灯具、朗霞裘皮、四明山的“农家乐”和塑料为撰写角度, 告诉人们这些产业是如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的。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非常熟悉, 站在地方人文角度撰写政治小论文, 得心应手、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以本土资源为素材, 倡导“生活化”教学,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知行的辩证统一。

二、帮助学生选题, 突出一个“亮”

帮助学生选好题目, 是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重要一环。小论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用最简洁、最准确和最新颖的文字告诉读者本篇文章将要阐述的问题, 使人阅读之后一目了然、过目不忘。由于高中生的知识面、理解力和概括能力都有限, 课余阅读报纸杂志和上网了解时事资讯的时间并不多, 教师可结合政治学科实际、社会现实问题、地方人文特色和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来为学生选题提供素材, 力争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不落俗套, 注意“亮”度。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为文章选择一个好题目, 可以对整篇文章起到点睛的作用。政治小论文的“眼”, 应该明亮而富有生命力, 一般为20字左右。若学生以提炼小论文的观点作为标题, 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 仔细研究背景材料, 认真领会材料要说明的中心思想;第二, 联系材料, 找出其中心思想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第三, 将材料中心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小论文的观点, 确定标题。例如, 本校一位学生以余姚特产———杨梅为主题, 立题为《小杨梅大道理》, 一小一大, 对比鲜明, 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深刻印象, 在省高中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中获了奖。

三、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素材, 彰显一个“实”

题目确定好之后, 紧接着下一步, 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小论文虽小, 材料也不可少, 充分占有材料是写好小论文的前提。教师在辅导中要注意提醒学生:题目不同, 搜集资料的范围、重点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说来, 可让学生从以下两个途径搜集和占有材料。

1. 通过自身细致的观察和实地调查获取素材, 得到第一手材料

例如, 笔者在指导学生撰写《天蓝了水清了———记马渚镇沿山村生态村建设》这篇小论文时, 带领该文章作者前去马渚镇沿山村进行实地考察, 同时走访了该村村委工作人员, 真实地了解了生态村建设实况, 并向当地居民发放相关调查问卷, 最后进行数据等材料的汇总、整理与分析。

2. 搜集和阅读文献资料, 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

俄罗斯杰出的历史学家布罗索夫说过, 学问与其说是知识的储存, 不如说是善于在书海中找到需要知识的本领。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书目、索引、文献等工具书刊搜集有关资料, 从中得到有关论点的借鉴、印证和依据。搜集资料之后是整理资料, 我们要把搜集到的资料、数据加以筛选, 科学地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综合,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使之成为小论文的论据。高中生在对待资料的取舍上常有以下不当行为:或不分主次, 贪多求全;或急于形成自己的观点, 匆匆忙忙翻阅材料, 断章取义, 乱摘乱引。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自己所写小论文的主题为中心, 重点搜集、整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 截取其中有代表性、有典型意义的素材, 按其本来面目, 客观、真实地进行论证。在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材料这个环节, 为了使论证更加有力, 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素材。笔者在指导学生撰写题为《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和《光耀杭州湾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的小论文时, 事先从《余姚日报》和余姚生活网等报纸杂志和网站中搜集、整理与选题相关的新闻资料, 使学生拥有充足的论据, 彰显文章的真实性。

四、教给学生基本的写作套路, 突出一个“顺”

在搜集、整理材料之后开始进入写作阶段, 此时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基本的写作套路。一般情况下, 常规议论文写作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但与常规小论文不同的是, 政治小论文的写作不能缺少“联系实际”这一环节。

1.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政治小论文的“首”, 一般为一段, 200字左右。以获得余姚市一等奖的《光耀杭州湾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这篇小论文为例 (以下简称《报告》) , 笔者指导作者在文中首先介绍革命老区梁弄的区域特色, 进而引入主题———梁弄灯具产业存在的问题, 过渡自然。这表明, 小论文写作必须针对特定的材料或主题, 开门见山, 明确中心论点, 揭示本质问题, 简洁而有概括力。

2. 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是政治小论文的“干”, 一般为2~3段, 500字左右。以《报告》为例, 笔者指导学生对制约梁弄灯具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多角度分析, 分析要有理有据、深入本质, 避免面面俱到;分析力求字字珠玑, 一针见血, 具有说服力;要求论据充足, 分析深刻, 逻辑严密, 层次清楚。

3.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政治小论文的“腹”, 一般为2~3段, 600字左右。仍以《报告》为例, 笔者建议学生根据灯具产业制约因素提出解决措施, 从转变发展方式、树立品牌和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多管齐下, 针对中心论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鼓励学生发扬创新精神。

4. 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是政治小论文的“尾”, 一般为一段, 200字左右。再以《报告》为例, 学生在文章的结尾处抒发了家乡情结, 对灯具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同时展望家乡———余姚的璀璨明天, 使读者内心产生共鸣。在文章结尾处联系高中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 是政治小论文不可或缺的部分, 也是它与语文议论文写作的主要区别。因此, 政治小论文的结尾要紧扣论题, 首尾呼应, 有效点题;要深化主题, 充满感召力, 把议论说理升华到情感高度, 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五、提倡反复修改和润色, 追求一个“美”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 写文章的技巧, 其实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这说明, 文章写完不代表论文的终结, 还需要作者进行反复修改。一篇出色的政治小论文, 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支撑, 讲究文章内在的逻辑性, 同时应有一定文采, 具有审美价值。追求美, 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的重要目标。

政治小论文的美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体。一方面, 让学生对小论文的说理内容———所说之理及其布局进行修改。修改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看文章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有没有用观点统帅材料, 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二是看文章层次是否分明、恰当, 切忌偏离中心、思维混乱和重复堆砌。经过修改, 让文章观点有明确的针对性, 论证过程有正确的逻辑性, 阐述道理有较好的启迪性。另一方面, 让学生对小论文的组织形式———文字、修辞进行加工和润色。有言道, 言而无文, 行之不远。虽然政治小论文不是文学作品, 语言要求主要是准确规范、言简意赅, 但适当的文采还是需要的。为此, 可以借鉴语文议论文的用语特点, 多参考优秀议论文的用词, 以增强小论文的美感。在修改和润色这个环节, 除了让学生自我检查、自我修改, 教师可通过“面批”等方式, 指出不当之处, 提出修改意见, 帮助学生润色。

篇4:杨大林初中生政治小论文

[关键词]:小论文 教学形式 联系实际 鲜明的 时代性

思想政治小论文是一种综合的教学形式,是架构课堂与社会实际的主要桥梁。同时小论文又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学生小论文的撰写,对于适应新时期教育要求,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小论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呵护学生的不成熟之处,充分发掘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同时尽可能精心地指导学生进行构思、修改、润色,多帮学生向校内外的刊物上投稿。考虑到现在初中学生开课门数较多,思想政治课时比较少,不可能更多地占用课堂时间,所以政治小论文不宜太多,每学期一到两次比较合适。

让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学生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写什么以及怎么写,对此教师必须认真加以指导,破除学生对写作小论文的神秘感和畏惧感,树立决心和信心,先将学生领上路,使他们尝到写作的乐趣,然后再放手讓他们去写。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介绍学生阅读优秀的政治小论文,特别是同龄中学生撰写的,然后让学生自行拟题,也可以自己直接命题,还可以与学生讨论之后来选题。当然,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一是要使题目既新颖又能概括全文主题;二是题目要既能结合教材又能联系实际,不至于空洞乏味。选题从小处着手,切忌好高骛远。好的小论文题目应该是立意新颖,富于启发,与时俱进,使人一看题目就有一种新鲜的感觉,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受到启发,引起思索。

确定题目后就要围绕选题准备素材,政治学科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学科,大量生动活泼的时事材料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小论文写作的素材。材料的获得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间接经验,即通过报刊杂志获得材料,另外还可以从电视新闻、电脑上网或与别人的聊天等途径来获得素材,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内在底蕴。二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即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访问、现实经历、所见所闻来获得的材料。

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政治教师一方面要借鉴语文教师写作指导的经验与方法,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指导学生的结构安排、语言组织;另一方面则又要根据政治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政治小论文写作的要求方面,对学生作出具体的特殊性的指导。在构思论文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清楚政治课小论文不同于一般的语文作文,它具有政治性、现实性、理论性、逻辑性等方面的特点,论点要越小越好,越新越好。通常是一事一议,以小见大,文字精炼生动。其次,在有了写作材料,有了对主题和材料的认识之后,要围绕一个“理”字,用理论观点去统帅构思。“理”要是思想政治教材中所讲过的理论观点,如若不然,而是自己随意有感而发的一个议论、一个观点,那就不是思想政治课小论文了。这是思想政治课小论文与其它作文的主要区别。一篇小论文最好用一个理论观点去指导构思,抓住事物的一个侧面,理论观点多了,就会分散,往往驾驭不住,也有悖于“小论文”的要求。运用理论时要注意:对理论观点的叙述和议论,语言要自然,规范化、口语化,不要生搬硬套教材,理论与材料的衔接要自然。通过这些指导,使学生掌握政治小论文的特点及书写技法,效克服学生对撰写小论文的畏惧心理,能使其在撰写时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通过思想政治小论文的撰写,学生可以审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理论观点可以包容几方面的实际,而有些事实又可以多角度加以分析,现象与现象之间又交错联系、互为因果。在这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中,总有无数的新生事物、无穷的新鲜问题值得探讨,在探究之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兴趣,更是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及理论水平。小论文的写作要求学生富有新意,且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善于求新求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搜集材料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捕捉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的敏锐性,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实践古人所倡导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境界,感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的妙处。由于学生深入了社会,因此他们清楚地看到了厂矿单位的成败得失,看到了人间存在的正义邪恶,深切地感受到了影响社会的清浊时风,感受到了激励经济的竞争浪潮,培养了学生如何与人交往的经验和能力,真正实现“小论文,大社会”的作用。学生也从中逐渐发觉自我的、家庭的生活前途与家乡的、本市的乃至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息息相关,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关心的事越来越多了,把个人的得失,融入了整个社会去看待,思想觉悟也随之一步步提高。

篇5:初中政治小论文

关键词:甲流感,社会职责感,中学生

资料摘要:今年,突如其来的流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国家也投入了超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构筑安全保障线。而在这次甲流感的防控中,社会职责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也正是一些人缺乏社会职责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以此为契机来看待社会职责感问题,并如何来大力培养自己的社会职责感,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话题,本文以一名中学生的视角阐述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曾激励着很多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平时大多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很少会去“忧国忧民”,很少会去思考社会职责感的话题。也许也正是这样,人们就淡忘了自己应有的社会职责感。而这次在甲流感防控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证明在重大问题的时候,每一个公民的社会职责感是十分重要的。

一、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职责感。”可见,职责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此刻,社会上有识之士对青少年社会职责感的缺乏感到担忧。的确,我们这一代的生活条件比较好,一切得来都比较容易。而且,我们平时的学习压力都比较重,比较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成绩方面过于竞争,缺少了一种协作精神。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比较缺乏感恩心。也有调查显示,中学生在社会职责感方面有日渐淡薄的趋势,在他们的理想中缺少了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职责,缺少了忧患意识……而中学时代正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价值观、社会职责感构成的最重要阶段。因此说社会职责感的培育就应从小抓起。

的确,本次甲流感防控中,社会职责感被放大,这样的放大是一种提醒,让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深刻领会社会职责感的好处,并且很理性地去思考一些问题。事实上,如果青少年的社会职责感强了,那么长大以后社会职责感也同样会强,这样,这个社会的社会职责心就强恶劣。可见,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职责感是一件十分有好处的事。

二、加强社会职责感从我做起

顾炎武先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人人都明白的,但台湾的一名校长把这句话改成了“天下兴亡,职责在我”,这更加明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担当意识。在现实中,我们很容易抱怨别人的“缺德”,却往往忽略自己作为公民就应承担的道德职责。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自身做起的话,那效果自然会好很多了。

所以,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社会职责感,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从一个中学生的视角,谈谈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职责感。我认为,社会职责感的培养不能成为口号,不能成为空中楼阁,需要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

1、对自己及家人负责是培养社会职责感的起点

社会职责感不是空谈出来的,而是一种职责心的升华。但社会职责感的起点是一个人首先得有职责心,首先得对自己跟家人负责。如同一个不爱父母的人是谈不上爱国的一样,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职责的人是谈不上有什么社会职责感的。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培养社会职责感要首先从培养职责心做起,从对自己负责做起。如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老抱怨别人,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好;和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是因为他们不好相处;如果我们老是这样为自己的行为找原因的话,就会构成一种习惯,认为都不是自己的职责,会丧失自己的职责感。中学生对家庭的职责感,可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让父母称心,生活上自主独立,让父母少操心等。

2、对所在群体负责是培养社会职责感的重要环节

我们都是处在一个一个群体中的,如我们是某某班的学生,我们是某某校园的学生,我们是某一个学生社团的成员。既然我们处在这样的一个个的群体中,我们就不能为这个群体抹黑。作为某某校园的学生,我们不能做对不起校园的事,作为某某班的学生,我们不要给班级添麻烦。如果我们参加了航模、车模等兴趣小组的,也要尽量为这个群众争光,不要做对不起这个群体的事情。如果我们有了这种意识,平时就会更多地去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步提高自己的职责心。

3、对社会负责是培养社会职责感的价值追求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谁也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当然,社会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我们很难用具体的词语来表述对如何对社会负责。的确,在现实中,有不少人对自己及家人很负责,但缺乏公德跟社会职责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言谈举止

要贴合礼貌规范。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养成礼貌的习惯,不给社会添加麻烦。如果我们能多阅读一些经典名著,让自己有更加开阔的视野,能更好地理解个人对社会的`职责,那么,一个人的“忧患”意识自然能更进一步了,这样,社会职责感自然就强了。

篇6:初中政治小论文

集市是人们交换商品的地方。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各家各户所需的生活用品难以自给自足。于是人们约定,在某个特殊的日子,聚集到同一个地方,把自己剩余的物品卖出去,也换取一些缺少的物品。而人们在这特殊的一天,到集市交换商品的活动,也被称之为赶集。

随着此刻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也越来越便利,人们能够随时在商店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赶集,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却在社会飞速的发展中,被保留下来了。此刻的人们赶集,大概不再单纯是为了物品或是钱财,而是在体味这种古老的文化,感受热闹的气氛。不知别人是否这样想,至少我是这样的。

由于家在城市郊区,虽然那里原有的座座大山被开发得七七八八,各家各户也聚居到了公路两旁,但我仍很幸运的能在那条宽阔的大马路上看到热闹的集市。

镇上赶集的日子定在逢六的日期,由于时代的进步,日期也由以前的农历记法改成了公元记法。

那天一大清早,院子外一向安静的路上,总能听到脚步声。放眼望去,便能瞧见几个挑着担子或是推着板车的人。他们走得很急,且朝着一个方向,那便是山那边的大马路。

总在那一天早上,即使家里什么也不缺,即使我有千万个不愿意,爸妈也会拖着我,带个篮子,一路悠悠闲闲地向集市进发。到集市的路不远,也很好走,大约半小时就能到。

到了赶集的马路上,那里早已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在宽阔的马路此时也显得有些拥挤了。再看看那些摊位上,组织者划出的摊位区域早已被一个不剩地占满。从头到尾走过有卖服装的,卖菜和水果的,卖鱼肉干货的,卖日用品的,他们大多是从外地批发货品在此销售,偶尔也看到几个外地打扮的,卖些少见的特产,当然还有当地的农户,占一小块地方,卖些自产的蔬菜和鸡蛋,卖完了就走,自己也成了买方,然后带着采购的商品满足地回家去了。

当然来者也不全是买卖东西的,也有来寻味的。比如偶尔可见的,带着相机或画板的艺术家,开着小车找新鲜的城里人。这种在繁杂的都市少见的文化行为,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赶集让许多人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也交到了新朋友。见了面打声招呼,叨叨家常,感情也在此过程中加深了。

午后时分,人潮渐渐散去,马路又恢复了以前的宽广。许多摊户在忙着收摊子,也有在做最后一笔生意的。我们的篮子里多了不少好玩的,好吃的土产品。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满载而归。

篇7:初中政治小论文

初中政治小论文:弘扬世博理念,促进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了30年高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职责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用心参与国际事务,取得了良好的成就。

办好上海世博会,有利于促进我国同各国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上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办好上海世博会,有利于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各地区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对扩大投资、推动社会消费需求,促进贸易合作等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要用心参与奥运会的各种宣传活动,争当奥运志愿者、学习宣传奥运知识讲究礼貌礼貌,对外宾热情友好,提高自身素质,展示良好的东道土形杠,向外国友人宣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篇8:杨大林初中生政治小论文

一、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意义

学生通过社会调查, 在掌握确凿材料的基础上, 运用思想政治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观察思考, 并用自己的语言写成议论性文章就是思想政治小论文。

1.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广大政治教师要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法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 根据不同的选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进行发现和创造, 大胆打破观念的束缚、时空的限制, 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初中政治教学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但并不排斥学生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研究。马克思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政治小论文是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3.小论文活动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进而了解社会, 学会学习,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实施

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要注意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以解决现实问题, 要体现时代感、新颖感和生命力, 要以事实为依据, 善于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让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和进一步提高。笔者每个学期都会在所任班级中开展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可表达性知识的学习, 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只能意会知识的学习;只重视了听、看, 忽视了做, 所以笔者在进行政治小论文教学的备课时会多花一些心思。具体活动方式是教师指导与学生个体活动相结合, 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

1.教师指导。首先, 做好宣传工作, 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其次, 讲清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再次, 举办政治小论文写作讲座, 介绍学生阅读优秀政治小论文。

2.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收集材料, 做社会调查。在学生掌握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之后, 再有针对性地分析、整理、提炼与小论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 透过现象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 从实际中引出理论或结论。然后, 拟定题目, 撰写小论文。

3.教师指导。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解决撰写小论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认识问题, 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研究与写作水平。一般情况下, 小论文可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写作。

4.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评选小组进行评选活动, 并将优秀小论文推荐上报。

5.在一学年小论文活动结束后, 要对小论文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可采用教师小结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反思

以上方案的实施, 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使政治小论文写作这项政治课教学活动, 得以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并且笔者通过多年的政治小论文写作教学实践形成了如下反思。

1.选题内容应该注意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以及典型性。从获奖论文来看, 所确定的题目应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 同时又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 解决现实问题, 反映对社会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的关注。如:诚信、环保、校园暴力、中学生上网面面观等课题。

2.要精心指导。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和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

3.要体现自我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索性活动, 应充分考虑其“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特征, 以教会学生创造性学习为基本要素, 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参与程度, 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以及独立思考、收集和处理信息材料、写作的能力等。

篇9:谱写政治小论文的华美乐章

本文围绕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选题、素材、写作套路和后期修改这五个方面提出小论文写作的指导策略,用“多”“亮”“实”“顺”“美”等美妙的“音符”,谱写政治小论文的华美乐章!

一、提供撰写角度,突显一个“多”

同一个主题,同一份素材,进行广度拓展和深度挖掘,有助于多角度呈现立意。

1. 政治学科角度

小论文的撰写要始终紧扣教材知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知识是写好政治小论文的理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已了解并掌握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等相关知识,由此构成一个学科体系。在学科理论观点的指引下选择小论文撰写角度,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使文章更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说服力。

例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天蓝了 水清了——记马渚镇沿山村生态村建设》《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和《光耀杭州湾 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三篇文章曾获余姚市高中学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一等奖。三篇论文的共同点是:立足于教材,充分调动了《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如科学发展观中涉及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场经济中涉及的宏观调控等知识,对素材的解读回归于课本,避免了空洞说理,因此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2. 时政性角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也应适应时代要求,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直面高中生思想上的现实问题。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盗版的世界“学问”大》《绿色奥运 绿色希望》和《似曾相识燕归来——小手机折射出大道理》等小论文,以盗版、北京奥运会和手机等当年的热点问题为载体,不仅引发了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把新闻引入课堂,让学生逐渐积累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新鲜素材。

3. 地方人文角度

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要具有地方色彩,体现政治学科的独特性,富有研究价值。笔者发现,近几年获得一等奖的小论文一般都有一股浓郁的家乡味道。如本校学生所撰写的《姚剧——姚江文明的瑰宝艺术》和《名邦之奇葩 余姚之骄傲》两篇小论文,挖掘了余姚地方传统文化——姚剧这个文化资源,从姚剧的起源和发展为主线进行阐述,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本土文化的价值;《菜,榨出道理来》和《小杨梅 大道理》两篇小论文,选择闻名中外的榨菜和杨梅两种余姚特产,从它们的起源、现状和未来展望等角度进行撰写,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余姚本土产品的魅力;《光耀杭州湾 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同样的土地 不同的财富》《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四明山经济发展的“春天”——论四明山“农家乐”》和《白色珍珠——余姚的摇钱树》等小论文,以余姚的梁弄灯具、朗霞裘皮、四明山的“农家乐”和塑料为撰写角度,告诉人们这些产业是如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的。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非常熟悉,站在地方人文角度撰写政治小论文,得心应手、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本土资源为素材,倡导“生活化”教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知行的辩证统一。

二、帮助学生选题,突出一个“亮”

帮助学生选好题目,是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重要一环。小论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用最简洁、最准确和最新颖的文字告诉读者本篇文章将要阐述的问题,使人阅读之后一目了然、过目不忘。由于高中生的知识面、理解力和概括能力都有限,课余阅读报纸杂志和上网了解时事资讯的时间并不多,教师可结合政治学科实际、社会现实问题、地方人文特色和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来为学生选题提供素材,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不落俗套,注意“亮”度。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为文章选择一个好题目,可以对整篇文章起到点睛的作用。政治小论文的“眼”,应该明亮而富有生命力,一般为20字左右。若学生以提炼小论文的观点作为标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仔细研究背景材料,认真领会材料要说明的中心思想;第二,联系材料,找出其中心思想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第三,将材料中心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小论文的观点,确定标题。例如,本校一位学生以余姚特产——杨梅为主题,立题为《小杨梅 大道理》,一小一大,对比鲜明,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深刻印象,在省高中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中获了奖。

三、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素材,彰显一个“实”

题目确定好之后,紧接着下一步,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小论文虽小,材料也不可少,充分占有材料是写好小论文的前提。教师在辅导中要注意提醒学生:题目不同,搜集资料的范围、重点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说来,可让学生从以下两个途径搜集和占有材料。

1. 通过自身细致的观察和实地调查获取素材,得到第一手材料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撰写《天蓝了 水清了——记马渚镇沿山村生态村建设》这篇小论文时,带领该文章作者前去马渚镇沿山村进行实地考察,同时走访了该村村委工作人员,真实地了解了生态村建设实况,并向当地居民发放相关调查问卷,最后进行数据等材料的汇总、整理与分析。

2. 搜集和阅读文献资料,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

俄罗斯杰出的历史学家布罗索夫说过,学问与其说是知识的储存,不如说是善于在书海中找到需要知识的本领。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书目、索引、文献等工具书刊搜集有关资料,从中得到有关论点的借鉴、印证和依据。搜集资料之后是整理资料,我们要把搜集到的资料、数据加以筛选,科学地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成为小论文的论据。高中生在对待资料的取舍上常有以下不当行为:或不分主次,贪多求全;或急于形成自己的观点,匆匆忙忙翻阅材料,断章取义,乱摘乱引。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自己所写小论文的主题为中心,重点搜集、整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截取其中有代表性、有典型意义的素材,按其本来面目,客观、真实地进行论证。在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材料这个环节,为了使论证更加有力,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素材。笔者在指导学生撰写题为《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和《光耀杭州湾 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的小论文时,事先从《余姚日报》和余姚生活网等报纸杂志和网站中搜集、整理与选题相关的新闻资料,使学生拥有充足的论据,彰显文章的真实性。

四、教给学生基本的写作套路,突出一个“顺”

在搜集、整理材料之后开始进入写作阶段,此时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基本的写作套路。一般情况下,常规议论文写作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但与常规小论文不同的是,政治小论文的写作不能缺少“联系实际”这一环节。

1.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政治小论文的“首”,一般为一段,200字左右。以获得余姚市一等奖的《光耀杭州湾 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这篇小论文为例(以下简称《报告》),笔者指导作者在文中首先介绍革命老区梁弄的区域特色,进而引入主题——梁弄灯具产业存在的问题,过渡自然。这表明,小论文写作必须针对特定的材料或主题,开门见山,明确中心论点,揭示本质问题,简洁而有概括力。

2. 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是政治小论文的“干”,一般为2~3段,500字左右。以《报告》为例,笔者指导学生对制约梁弄灯具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多角度分析,分析要有理有据、深入本质,避免面面俱到;分析力求字字珠玑,一针见血,具有说服力;要求论据充足,分析深刻,逻辑严密,层次清楚。

3.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政治小论文的“腹”,一般为2~3段,600字左右。仍以《报告》为例,笔者建议学生根据灯具产业制约因素提出解决措施,从转变发展方式、树立品牌和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多管齐下,针对中心论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鼓励学生发扬创新精神。

4. 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是政治小论文的“尾”,一般为一段,200字左右。再以《报告》为例,学生在文章的结尾处抒发了家乡情结,对灯具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展望家乡——余姚的璀璨明天,使读者内心产生共鸣。在文章结尾处联系高中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是政治小论文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它与语文议论文写作的主要区别。因此,政治小论文的结尾要紧扣论题,首尾呼应,有效点题;要深化主题,充满感召力,把议论说理升华到情感高度,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五、提倡反复修改和润色,追求一个“美”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写文章的技巧,其实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这说明,文章写完不代表论文的终结,还需要作者进行反复修改。一篇出色的政治小论文,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支撑,讲究文章内在的逻辑性,同时应有一定文采,具有审美价值。追求美,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的重要目标。

政治小论文的美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体。一方面,让学生对小论文的说理内容——所说之理及其布局进行修改。修改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看文章观点是否鲜明、正确,有没有用观点统帅材料,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二是看文章层次是否分明、恰当,切忌偏离中心、思维混乱和重复堆砌。经过修改,让文章观点有明确的针对性,论证过程有正确的逻辑性,阐述道理有较好的启迪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小论文的组织形式——文字、修辞进行加工和润色。有言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虽然政治小论文不是文学作品,语言要求主要是准确规范、言简意赅,但适当的文采还是需要的。为此,可以借鉴语文议论文的用语特点,多参考优秀议论文的用词,以增强小论文的美感。在修改和润色这个环节,除了让学生自我检查、自我修改,教师可通过“面批”等方式,指出不当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帮助学生润色。

篇10:杨大林初中生政治小论文

撰写政治小论文,是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提出的一项新要求,是高中政治开放性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架构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既能考查学生对所学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之一——高中政治教师,应从小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阶段到中期写作阶段再到后续修饰阶段,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辅导。

本文围绕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选题、素材、写作套路和后期修改这五个方面提出小论文写作的指导策略,用“多”“亮”“实”“顺”“美”等美妙的“音符”,谱写政治小论文的华美乐章!

一、提供撰写角度,突显一个“多”

同一个主题,同一份素材,进行广度拓展和深度挖掘,有助于多角度呈现立意。1.政治学科角度

小论文的撰写要始终紧扣教材知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知识是写好政治小论文的理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已了解并掌握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等相关知识,由此构成一个学科体系。在学科理论观点的指引下选择小论文撰写角度,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使文章更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说服力。

例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天蓝了水清了——记马渚镇沿山村生态村建设》《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和《光耀杭州湾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三篇文章曾获余姚市高中学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一等奖。三篇论文的共同点是:立足于教材,充分调动了《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如科学发展观中涉及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场经济中涉及的宏观调控等知识,对素材的解读回归于课本,避免了空洞说理,因此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2.时政性角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也应适应时代要求,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直面高中生思想上的现实问题。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盗版的世界“学问”大》《绿色奥运绿色希望》和《似曾相识燕归来——小手机折射出大道理》等小论文,以盗版、北京奥运会和手机等当年的热点问题为载体,不仅引发了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把新闻引入课堂,让学生逐渐积累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新鲜素材。3.地方人文角度

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要具有地方色彩,体现政治学科的独特性,富有研究价值。笔者发现,近几年获得一等奖的小论文一般都有一股浓郁的家乡味道。如本校学生所撰写的《姚剧——姚江文明的瑰宝艺术》和《名邦之奇葩余姚之骄傲》两篇小论文,挖掘了余姚地方传统文化——姚剧这个文化资源,从姚剧的起源和发展为主线进行阐述,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本土文化的价值;《菜,榨出道理来》和《小杨梅大道理》两篇小论文,选择闻名中外的榨菜和杨梅两种余姚特产,从它们的起源、现状和未来展望等角度进行撰写,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余姚本土产品的魅力;《光耀杭州湾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同样的土地不同的财富》《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四明山经济发展的“春天”——论四明山“农家乐”》和《白色珍珠——余姚的摇钱树》等小论文,以余姚的梁弄灯具、朗霞裘皮、四明山的“农家乐”和塑料为撰写角度,告诉人们这些产业是如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的。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非常熟悉,站在地方人文角度撰写政治小论文,得心应手、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本土资源为素材,倡导“生活化”教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知行的辩证统一。

二、帮助学生选题,突出一个“亮”

帮助学生选好题目,是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重要一环。小论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用最简洁、最准确和最新颖的文字告诉读者本篇文章将要阐述的问题,使人阅读之后一目了然、过目不忘。由于高中生的知识面、理解力和概括能力都有限,课余阅读报纸杂志和上网了解时事资讯的时间并不多,教师可结合政治学科实际、社会现实问题、地方人文特色和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来为学生选题提供素材,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不落俗套,注意“亮”度。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为文章选择一个好题目,可以对整篇文章起到点睛的作用。政治小论文的“眼”,应该明亮而富有生命力,一般为20字左右。若学生以提炼小论文的观点作为标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仔细研究背景材料,认真领会材料要说明的中心思想;第二,联系材料,找出其中心思想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第三,将材料中心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小论文的观点,确定标题。例如,本校一位学生以余姚特产——杨梅为主题,立题为《小杨梅大道理》,一小一大,对比鲜明,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深刻印象,在省高中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中获了奖。

三、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素材,彰显一个“实”

题目确定好之后,紧接着下一步,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小论文虽小,材料也不可少,充分占有材料是写好小论文的前提。教师在辅导中要注意提醒学生:题目不同,搜集资料的范围、重点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说来,可让学生从以下两个途径搜集和占有材料。

1.通过自身细致的观察和实地调查获取素材,得到第一手材料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撰写《天蓝了水清了——记马渚镇沿山村生态村建设》这篇小论文时,带领该文章作者前去马渚镇沿山村进行实地考察,同时走访了该村村委工作人员,真实地了解了生态村建设实况,并向当地居民发放相关调查问卷,最后进行数据等材料的汇总、整理与分析。

2.搜集和阅读文献资料,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

俄罗斯杰出的历史学家布罗索夫说过,学问与其说是知识的储存,不如说是善于在书海中找到需要知识的本领。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书目、索引、文献等工具书刊搜集有关资料,从中得到有关论点的借鉴、印证和依据。搜集资料之后是整理资料,我们要把搜集到的资料、数据加以筛选,科学地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成为小论文的论据。高中生在对待资料的取舍上常有以下不当行为:或不分主次,贪多求全;或急于形成自己的观点,匆匆忙忙翻阅材料,断章取义,乱摘乱引。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自己所写小论文的主题为中心,重点搜集、整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截取其中有代表性、有典型意义的素材,按其本来面目,客观、真实地进行论证。在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材料这个环节,为了使论证更加有力,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素材。笔者在指导学生撰写题为《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和《光耀杭州湾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的小论文时,事先从《余姚日报》和余姚生活网等报纸杂志和网站中搜集、整理与选题相关的新闻资料,使学生拥有充足的论据,彰显文章的真实性。

四、教给学生基本的写作套路,突出一个“顺”

在搜集、整理材料之后开始进入写作阶段,此时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基本的写作套路。一般情况下,常规议论文写作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但与常规小论文不同的是,政治小论文的写作不能缺少“联系实际”这一环节。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政治小论文的“首”,一般为一段,200字左右。以获得余姚市一等奖的《光耀杭州湾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这篇小论文为例(以下简称《报告》),笔者指导作者在文中首先介绍革命老区梁弄的区域特色,进而引入主题一梁弄灯具产业存在的问题,过渡自然。这表明,小论文写作必须针对特定的材料或主题,开门见山,明确中心论点,揭示本质问题,简洁而有概括力。2.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是政治小论文的“干”,一般为2~3段,500字左右。以《报告》为例,笔者指导学生对制约梁弄灯具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多角度分析,分析要有理有据、深入本质,避免面面俱到;分析力求字字珠玑,一针见血,具有说服力;要求论据充足,分析深刻,逻辑严密,层次清楚。3.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政治小论文的“腹”,一般为2~3段,600字左右。仍以《报告》为例,笔者建议学生根据灯具产业制约因素提出解决措施,从转变发展方式、树立品牌和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多管齐下,针对中心论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鼓励学生发扬创新精神。4.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是政治小论文的“尾”,一般为一段,200字左右。再以《报告》为例,学生在文章的结尾处抒发了家乡情结,对灯具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展望家乡——余姚的璀璨明天,使读者内心产生共鸣。在文章结尾处联系高中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是政治小论文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它与语文议论文写作的主要区别。因此,政治小论文的结尾要紧扣论题,首尾呼应,有效点题;要深化主题,充满感召力,把议论说理升华到情感高度,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五、提倡反复修改和润色,追求一个“美”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写文章的技巧,其实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这说明,文章写完不代表论文的终结,还需要作者进行反复修改。一篇出色的政治小论文,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支撑,讲究文章内在的逻辑性,同时应有一定文采,具有审美价值。追求美,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的重要目标。

上一篇:大贵镇民政所公开承诺书下一篇:思,暑假中的家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