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味道700字作文

2024-05-16

中秋的味道700字作文(精选7篇)

篇1:中秋的味道700字作文

中秋的味道作文1000字

满月像个杏黄的灯笼,从东方天边挑起月华如水,倾洒碎银一地。几颗星星在它的光芒旁眨着眼睛,无边无际的空中,它显得并不孤单。

外婆静静地坐在窗边,微风撩起白发如丝。城市灯火阑珊,却散不了她眼中的茫然。看着她的背影,我不禁一阵心酸:“外婆,今天是什么日子?”见她没反应,我接着说:“中秋,中秋啊!”“中……秋……”她呆呆地望着月轮,喃喃道。

“是啊,妈,看这月亮圆不圆?”妈妈把一个印花月饼塞到外婆手里,可她手一抖,月饼在地上颤动了几下。“妈,这里还有呢!”二姨提了袋子走来:“莲蓉的,五仁的……妈不是爱吃咸的吗?还买了蛋黄的。”外婆呆呆地看着二姨把各色精美的月饼摆在桌上。“妈想吃哪个?”二姨悄悄抹去眼角的泪珠,笑着问。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妈妈拉了拉二姨的手,小声说:“再给妈拿一个。”外婆眼中仿佛蒙了层雾,接过月饼,机械地咬了一口,茫然地顺着长桌看去。

突然,她一顿,眼睛闪了闪,嘴角微张:“那,那里。”“哪个?”二姨惊喜地快步上前,在角落里翻出一个薄薄的黄油纸包,没有精美的包装,没有华丽的内涵,油纸绳捆扎成四方块儿的形状,包装纸渗着油迹,透亮透亮的,虽然模样不好,但对外婆仿佛有不一样的`吸引力。她缓缓展开油纸,露出焦黄的脆皮。

“十五了哟。”

“是,是,十五了……”妈妈忙应声道。外婆抬起头,嘴角微微颤动,似乎陷入了回忆。“早在初八我就把这饼买来了,就挂在那房梁上,娃们嘿,一天到晚在那下头蹲着……”外婆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月饼贵呦,娃们每人半块,大丽从来舍不得一次吃完,只是咬一小口,包起来藏好。半块月饼能吃上半个月,有时小丽哭闹时,大丽还得掰下一点来哄……”

我们震惊地听着,谁能想到,老年痴呆晚期的外婆还能说出这么一段虽不流畅却清晰完整的回忆?外婆仔细地把月饼掰成三份:“大丽,小丽,给。”

笑着伸出手,妈妈和二姨不禁哽咽起来,捧着月饼小口咬着。“哭什么,这还有呢?”外婆慈爱地笑着,浑浊的眼里仿佛有了一丝亮光,大家都笑了。外婆也细细品味着,满脸幸福。

妈妈说,她小的时候吃的月饼就和这油纸包的一样,在那个年代,对从没见过美食的她们来说,确实香甜诱人。也是它勾起了外婆心中的美好,使往事重现。

很晚了,在月光静静照耀下,我们走出大门。外婆在护工的牵扶下,站在门口与我们挥手道别。

我知道,也许一回头,外婆就会忘了我们来过,忘了中秋晚上的一切。可是至少那一瞬,外婆一定感受到了中秋的味道,是香甜诱人的亲情!

篇2:中秋的味道700字作文

你瞧,外公在厨房里烧团圆饭菜,而外婆呢,正把各种菜、水果和饮料端向客厅的大圆桌。这些菜有圆圆的大蛋饺、红烧牛肉、排骨、藕、基围虾……当然,月饼是少不了的,各种馅料的月饼可口诱人,外公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脸红得像喜庆的红灯笼,汗水从额头上滚落下来,但他却一直咧着嘴笑。

“开饭喽,开饭喽!”外婆招呼我们在圆桌旁坐下,大家正准备吃饭,我提议大家来比赛背古诗:“今天是中秋节,我们就来背关于月亮的诗吧!”说完,我便起了一个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妈妈接着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爸爸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外公和外婆也各自背诵了古诗。大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品尝着饭菜和月饼。

晚饭后,中秋晚会开始了。电视上,随着轻快的音乐响起,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服装,在一个圆月形的舞台上,尽情地表演着。舞台的背景是一个大大的月亮,演员们仿佛是在月亮上表演,真是美轮美奂!我最喜爱的是小品节目。我模仿郭冬临的样子:翘起二郎腿,双手一摊,嘴里叽里咕噜地说着什么。爸爸妈妈被我逗得捧腹大笑,就连我家的小花猫也乐得在沙发上打滚呢!

篇3:上出作文课的味道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绝没在虚空之中, 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生活充实, 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造成今天中学生写作时愁眉苦脸, “假冒伪劣”作文出现的实质是学生的“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要上作文课了, 教师根据教材训练的重点, 给学生命题, 这当中大多数教师凭经验给学生讲一下写前指导与写作要求, 然后就是学生“闭门造车”, “假冒伪劣”的作文出现了。如何克服这一现象, 使学生愉快作文, 而且写出“真善美”的文章, 我的做法——把作文课上成活动课。

1、与社会、家庭、大自然接触。有无素材是写作的关键, 是作文的基础。针对此, 我打破课堂作文模式, 让作文走出课堂。例如训练写景状物的作文, 我就带学生到小河边、花园里、田野上、雪地里……让学生看一看, 画一画, 说一说, 评一评, 然后找个属于自己的写作小天地, 写一写。学生的情趣高了, 言为心声了, 也就“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其乐无穷。写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 我要求学生多有意观察生活、接近生活。

2、多读书, 多积累。张志公先生在谈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时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抓紧两个方面, 一是基本功方面, 一是‘功夫在诗外’所说的那种诗外的功夫。”多读书, 多积累恰是“功夫在诗外”, 俗话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正体现了多读的重要性。多让学生读一些好文章, 把优美的字句篇章摘录在自己的“文学集锦本”上, 作一点点评, 发一点感慨。余暇多翻阅, 多欣赏, 日久天长, 融会贯通, 学生自身的材料库就丰富了, 就能制成“美好的器物了”。

二.把作文课上成朗读、讲演、论辩形式的比赛课

朱光潜先生说:“读有读的道理, 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 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语感, 物理学中有“共振现象”, 读者与文章之间也要产生感情的共鸣。而我们现在的中学生不会读书, 我给学生读书时起了个雅号——唱书, 没有抑扬顿挫、喜怒哀乐, 像没有感情的木偶一样。所以, 朗读是作文教学重要的一环, 它有助于学生体验语言的感染力, 好文章的实质所在, 找出自己写作的差距, 然后, 循序渐进, 直至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

通过阅读、积累、朗读等环节的训练, 学生的材料库建成了, 颇有“满腹经纶”之感, 想一吐为快。这时可利用讲演、辩论的形式进行有目的的作文训练, 训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创造思维、语言的规范、连贯、得体等方面, 然后进行评议或者辩论。这样既使作文课上活了, 训练了不同的文体和不同的知识点, 又把学生储存的知识通过联想实现了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三.把作文课上成书法编报课

作文的好坏重在内容, 但也不可轻视它的外表——书写, 它直接影响作文的可读性。应试教育重视作文的书写和卷面的整洁, 素质教育更是如此。练就一手漂亮的小字, 是一种幸福, 关系到人的一生的实用。所以把作文课上成书法课是必要的。作文课, 有时候我发给学生一张字帖临摹, 有时让学生几人结合起来, 办一份书法小报, 既训练了作文, 尤其是誊写作文对书写要求严格。作文批改时, 把书法列为头条, 凡字写得不工整、暂时不认真取消作文评改的机会。这样, 使学生的书写质量不断提高, 又培养了学生干任何事情都认真严谨的好习惯。

四.把作文课上成鉴赏课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犹如采矿, 你不动手, 自然一无所获, 只要你动手去采, 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这些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赞美的兴趣, 并将扩大你的眼光, 充实你的经验, 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远的方面发展。”中学生鉴赏水平还比较低, 但只要能发现一点“晶莹的宝石”就值得骄傲了, 日积月累, 循序渐进, 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篇4:中秋的味道

又到中秋,又见月明,一任月光,如流水,绵绵潺潺……在这月圆之夜,一家人团圆赏月,浓浓的中秋味道弥漫开来。

一轮明月似银盘,悄悄地爬上了树梢。明亮的月光洒在每个人心上,为回家的人照着亮。月饼散发的淡淡幽香飘出窗外,让游子思念起故乡。

中秋夜晚,晚风徐徐吹来,让人感受到了团圆的欢乐和故乡的温暖。

难忘每年中秋夜的团圆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奶奶辛苦做的春卷,包着香甜的花生粉和萝卜丝,更是包含了那浓浓的亲情和沉甸甸的爱。海蛎煎、面线糊……银白色的月光照在红砖白瓦的屋子上,家乡是海上航船的港湾。

米白色和粉色的汤圆也代表团团圆圆,面粉像一团毛线,软软的。月饼各式各样,像中秋夜晚的明月,温和、香甜……

欢乐的笑声从每家每户的窗口传来,骰子伴随着欢笑声在陶瓷碗里飞速旋转,“叮铃,叮铃”,十分悦耳。小时候,扔下骰子前,我总会在观音菩萨雕像前拜一拜,跑进院子里洗洗手。现在想来,那时的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一!二!三!四!五!六!”大家都在大声喊着,这强有力的大喊声随后就会被欢笑声淹没。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我不舍地扔下了最后一把骰子,望着黑夜里的那轮明月,希望奇迹再次出现……

过了许久,屋里终于恢复了平静,笑声仍然在屋内回荡,月光已变得柔和,人们枕着月光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篇5:中秋的味道作文300字

中秋,是个香香甜甜的节日。酥酥松松的冰薄月饼,裹着一件芝麻衣,咧开嘴笑啦!白白嫩嫩的糯米糍粑,像个胖乎乎的娃娃,挺着圆圆的肚皮,乐开了花!要是咬上一口,那香香甜甜、软软糯糯的滋味儿准会让你忘不了!

中秋,是个合家团圆的日子。晚饭后,一家人总会围坐在院子里赏月、话家常。夜幕降临,圆圆的月亮娃娃漫步在深蓝的夜空中,露出她那圆嘟嘟、笑眯眯的脸蛋儿,向大地洒下皎洁的月光。庭院里,一簇簇金黄色小米粒似的桂花藏在浓密的绿叶间,秋风习习,香气扑鼻而来,下起香香的桂花雨。坐在树下的我们,听大人讲着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故事。

篇6:味道的作文700字

转过街角,又见熟悉的味道。

记忆里的她很年轻,时常穿着一件雪白的衬衫和淡蓝的牛仔裤,长发高盘着,浑身透着干净利落。梨茶摊位上各种物品一直整洁有序条,让人舒心。

小时候总爱喝她家的梨茶,梨茶像她一样简单。冰糖、雪梨,文火慢炖,抿一小口润到心底。父母与她熟识,父母忙的时候,我常有她抱着,哄着喂下一碗滋润的梨茶。那段日子就像是她的梨茶一样单纯、甜润。多年以来,她也像她的梨茶一样自然、纯粹。

记忆里的她总笑着,笑的那么简单动人。这味道,像一杯清茶,看似淡雅,品来生香。这种淡泊滋生出的幸福不由让人会心一笑。

三亚的.海似乎也是这样的味道。刚下过一场雨,尤是雨雾蒙蒙。半缕柔美的阳光为海面平铺了一层鹅黄,海浪追逐间留下欢声笑语,洒下一片零碎的慢时光。浅青深蓝随波远行,海浪激起的泡沫在阳光下如火花般绚烂绽放。微咸的海风撩拨着心尖,静静地站在海岸,邂逅这一片大海,邂逅一个安静的自己。

这是一种伟大的奇迹,简单的潮起潮落却冲净了生活的尘垢,冲走了少年的无知和幼稚。这又是一种平凡,平凡的味道像极了卖梨茶的女人,大方而不失优雅。

还是这样的味道,是在余秋雨先生的字里行间里。风雅的篇章像一种无言的对话,于是在先生的文字里与先生对话、与古人对话、与山河对话。先生在《山河之书》中《黄州突围》一篇这样写到:在无法对话中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先生也是这样,二十多年前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考察并撰文阐释中华文明诸多被埋没的古迹遗址,也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风。

先生多年在文字背后的故事深入我心,也许正是这淡泊名利的情怀打动人心让人追随回味。也正是这种清扬的味道在时间的流淌中亘古不变,只因它向来不够张扬。有时候生活不需要轰轰烈烈,只是在本真中迸发一次冲动,给时间一个惊喜。

普普通通的静谧也许最是廉价,但这并不妨碍洗涤生活的躁动,毕竟,总有一种习以为常的味道让我们觉得舒畅,让我们觉得至少来日可期。

篇7:中秋节的味道作文1100字

又是一年中秋节。

窗边一束浅粉色的玫瑰花,静静地绽放着。层层纤薄的花瓣拢在一起,吐露着中秋的静谧。飘来一阵似有若无的幽香,而空气中又好像不只是幽香。

桌上,琳琅满目。妈妈从厨房里出来,笑呵呵地告诉我今天要做蛋黄酥。揉好的面团、腌好的咸蛋黄、拌搅均匀的豆沙、蛋液、擀面杖、保鲜膜,这阵势让我仿佛错入面包房的感觉。

我戴上手套,按照妈妈的指示,小心地把大面团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直至分成24等份。

“你要把每一个小面团上的褶子捏到一块儿去,再顺到小面团光滑就可以了。”妈妈向我示范,在她灵动的指间,一个光溜的小面团横空出世。我也学着她那样,像包包子般地把褶子拢到一块儿,却怎么也无法呈现“指间无影”的效果。“别灰心呵!”妈妈笑道,“耐心点,你是新手,做成这样已经很好啦!”

我止住焦躁的情绪,慢慢地把褶子拢过来、再拢过来……从下往上轻轻顺着面皮。呵!终于成了!一个白白胖胖、光洁无暇的小面团出现在我面前。这白胖小面团多可爱啊!谁能想象这个可爱的小宝宝丰富的内涵呢?

“接下来,我们来擀酥皮!”

温暖的灯光下,桌上依次排开的面团都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套。外面下起了雨,我俩围坐在桌边,一边揉着面团,一边打趣,想象着出炉后它们的样子和香气。

正说着,爸爸回来了。“来,一起来做月饼吧!”妈妈招呼着。“做月饼?这么精细的活儿,我好像胜任不了,还是打打下手吧!”爸爸说完,自己也笑了。

在妈妈的指导下,爸爸粗壮的`手指总算把咸蛋黄包进了豆沙里。我和妈妈进行下一步工序,把一个个豆沙球都裹进酥皮里。我从厨房里翻出一个螃蟹的模具,一巴掌把完工的面团扣在模具里。而那边,爸爸裹出了“一个顶俩”的巨无霸蛋黄酥。“行了!这么有个性!待会儿烤出来,倒容易识别了!”妈妈笑道。

刷上蛋液,再撒上小巧玲珑的芝麻,蛋黄酥变得有模有样了。

妈妈把烤盘推进预热好的烤箱。我站在烤箱前,静静地看着一个个小小的蛋黄酥在里面接受最后的洗礼。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是顶部的蛋液变得金黄,再是下半部分也悄然换装。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愈来愈浓的香味,这香味并不是爽快直接俘获你的心,而是不知不觉中悄悄把你萦绕,再轻轻把你拥入怀中——这是一次甜蜜又温暖的邂逅,等你醒悟过来,却是再也走不出蛋黄酥的心啦!

“叮——”,这绝对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妈妈刚把烤盘取出来,我便顾不得烫,用刀叉切开蛋黄酥——一瞬间,各种香味挣脱束缚,弥散在雨天的空气中。再轻咬一口,面皮的酥脆、豆沙的清甜、咸蛋黄的醇香在舌尖迸发。当然,这蛋黄酥还有别具特色的味道,来自于奕辰手作带来的独特口感。

窗外,秋雨淅沥,蛋黄酥在灯下泛着金黄的光芒。我们一起围坐桌旁,各捧一杯热乎乎的红茶,享受雨声与宁静。

上一篇:二年级作文打扫卫生下一篇:小学生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