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爱的美文欣赏:父亲的书单

2024-05-02

关于父爱的美文欣赏:父亲的书单(精选13篇)

篇1:关于父爱的美文欣赏:父亲的书单

父亲没有给我列过书单,我也没有和父亲索要过。我们都是随意的人,我们都是从小山庄出来的。

父亲喜欢读书,我想,这不仅因为他是一名老师。小时候,他学生时期的课本都堆在家里的楼板上,等我翻动的时候,那上面都蒙着厚厚的尘土。他不舍得丢弃那“有字的纸张”。那时,我的写字本都是正反两面用的,这也不仅仅是因为贫穷。记得古人说过,“敬惜字纸。”掉在地上、沾了泥污、粘合在一起的纸片,只要有字,只要没有人,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摸索摸索。

父亲教过小学,教过初中,教过高中,先后代过数学、历史、地理,先后进修过中央广播电视函授学校、山西教育学院。他喜欢的就是代“正课”,他喜欢中国的文字,他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他最终成为一名语文高级教师。他的进修教材都摆在书架上,一本《古代诗文注释》让我知道了“躬耕垄亩”,一本《外国文学》让我记住了“普罗米修斯”,普通逻辑也给了我最初的启蒙……

后来,父亲买过岳麓版的《红楼梦》,买过译文社的外国名著《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老人与海》《普希全诗选》等,那一个个的书名就让我陶醉不已。父亲的小红书让我喜欢上了那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口语化、大众化的语言听说还让外国政要也着了迷,自然是事出有因的。

很小的时候,父亲给我们买过《上下五千年》《日历上的366天》,那真是一个饥饿到吃书的年代。如今,那些书都不知跑到哪一位朋友的书架上了,但愿他们还没有走进造纸厂。有一次,我在长治街头旧书摊逢到一模一样的《366天》,便果断地买了一本,那天,父亲好像也在跟前,我想,他是高兴的。

有一次,我买了一本精装本的《钱钟书传》,父亲不以为然地说了句,“还不如买本《管锥篇》或《读艺录》。”我想,我的喜欢读传记也是因为他买的那本《鲁迅传》(周土菁著)吧,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肯定会读一读那两本书的。

还有一次,我们不知因为什么聊起了古代的事,父亲说:“有机会的话,读一读古人的书吧。”后来,我就在学校门口的黄河书店买了一本《老子庄子列子》,那书虽然也被一位郭同学借走了,而且至今没有归还的迹象,但我的书房里却有了那么多的古人的书。

如今,父亲把一册《山泉》交给了我,我把一册《情思》献给了他,愿他永远微笑……

公众号:沁中文艺

篇2:关于父爱的美文欣赏:父亲的书单

自小印象中,父亲是一位性格比较沉默,内心比较孤独,表情比较严肃威严且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他对子女要求比较严厉,个性十分好强又很坚韧,对工作和家庭很有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待亲戚朋友心善友好,不计得失又能承负重任。他勤俭节约,生活简朴,清贫一世。爱好并不广泛,拉拉二胡、研究中医、学习周易便是他平生最大的兴趣了。平时很难见到父亲开心的一笑,偶尔一次,总觉得笑容特别珍贵。因为父亲从小就背袱着生活的压力和负担,为了撑起一个大的家族,为了给早逝的父母,完成作为长子的承诺,为了那份责任和肩负的使命,也是为了给自己良心的交代和寄予的希望。所以父亲很少去笑,更多见到的是忧郁和沉默。作为儿子,我深深理解父亲的痛苦和无奈,为什么苦?知道父亲心中那份最深的苦怨,怨从何来?但这份苦,这份怨,我又无法为他分担排遣。因为那时我小,没能力做到这些,现在长大了,成熟了,想做这些却迟了,你又走了!

岁月磨砾了父亲坚韧的性格,当兵的历史又重塑了他的倔犟和固执,父亲一直在矛盾和思想的困扰中求索挣扎,内心在烦恼和郁郁寡欢的折磨中渐渐崩溃,完全没有给自己留有一份快乐的空间,不是父亲不会笑,而是父亲的笑含有苦涩,笑中带有泪花,笑得乐不在其中,笑得失去了心境。一辈子,父亲活得很苦,很累,根本没有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没追求到自己所要的希望

在子女的眼中,父亲胆小慎微且又讲原则,他办事认真,顾全大局;他勤俭节约,乐于助人;他吃苦耐劳,敢于担当;他与人为善,心存感恩;他严传身教,清白做人。他总把自己看得很轻,他不但是工作中的楷模,同时也是尽职尽责的好家长,儿孙们最慈爱的尊长。他不但抚养我们成长,并且以良好的家风培养我们成人,我们为有这样的一位父亲而感到骄傲,同时为失去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万分悲痛。

篇3:关于父爱的美文欣赏:父亲的书单

因此, 我认为, 在新时期教学《背影》时应当与时俱进, 要打破传统, 将教学的难点从对“父亲的四次背影”和“我的四次流泪”的分析理解转变为对“父亲的五句话”的理解上来。要让学生明白:父亲说这些话时的背景、内心的痛苦、思想和精神上的压力、每句话为何都这么简短温和但却沉重厚实有力。

诚然, 要理解人物的形象品质离不开对人物动作、心理、外貌、肖像等的理解, 但“言为心声”, 人物的“语言”更能简洁直观地抒发人物的真实内心情感, 表现人物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尤其是《背影》中“父亲的五句话”, 离开了朱自清、离开了“背影”中的“父亲”、离开了浦口车站、离开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 就即使在今天, 它依然并更能透露出普天下中国父母亲的“爱子之心”、“痛子之情”。

《背影》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 也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文章写于1925年10月, 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当时作者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 得知祖母去世, 从北京赶到徐州与交卸了“差事”的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 父亲到南京找工作, 作者回北京念书, 父子在浦口惜别。文章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 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 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 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挚感情, 抒发了自己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遇下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背影》一文无一爱字, 却句句言爱字字传情。拳拳父爱怜惜体贴, 浓浓亲情关照牵挂:随时读来随时使人震撼。

文中, “父亲”总共说了五句话。第一句为家中治办丧事时所说, 后四句在南京浦口车站送别时说。但并不是送别那天父亲只讲了这么几句话, 而是这几句话较为典型地代表了当时父亲的心情。“篇中的对话, 看来很平常, 可是都带着情感” (叶圣陶语) , 细细品味, 每一句却都蕴含着一股感人的力量, 折射出如山一般厚重的“父爱”。作者惜墨如金, 只用简单的几句话, 就反映了当时父亲的体贴、爱怜、依依不舍之情, 以少胜多, 我们不仅体会了蕴含的意思, 还仿佛听见了父亲当时的声音。

第一句话:“事已至此, 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最难读懂的爱!

1916年, 朱家的境况已大不如前, 父亲尽了最大的努力, 体面地为朱自清筹办了婚事, 并送他去北京大学读书。几乎与此同时, 家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祖母的去世、父亲的公卖局长职务交卸了, 都给家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父亲设法变卖了家产, 又在扬州借了一笔高利贷。这时, 朱自清接到了祖母去世的噩耗, 便与父亲同路奔丧回扬州, 此时他才真正感到了家境的凄凉:满院枯枝败叶, 一派萧条的景象;往日的巨大古钟、朱红胆瓶、碧玉如意、板桥手迹等, 均早已进了当铺。办完祖母的丧事, 朱自清要回北大, 父亲也为了生计而匆匆前往南京谋职, 于是父子同行至南京浦口车站。

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一下子受到多重的打击:自己失业使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 昔日精心收藏的物品被“变卖典质”, 孩子们要成长要读书尚需用钱, 生他养他的母亲的去世……这一切非常人所能忍受。此时最苦最痛最需要安慰的人应该是父亲, 但他不仅没有倒下, 反而乐观地来安慰“我”:“事已至此, 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 千千万万的痛苦由他一个人来承担。多么镇定的父亲, 多么坚强的父亲, 多么自信的父亲, 承受如此大的经济压力思想压力和精神压力, 却因生计依然挺直腰板拼着一把“老骨头”昂首向生活迈进, 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也绝不低头倒下, 也绝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父亲的镇定、父亲的坚强、父亲的自信, 都源自于他对孩子的爱。这爱, 比海还深沉比山还厚重!这爱, 只有饱经沧桑的“父亲”们才能付出!这爱, 也只有历经苦痛劫难的人才能读懂!

父亲的高尚品质, 为孩子做出了榜样。它, 教会了朱自清镇定坚强自信。但在今天, 有多少“90后”的学生能体会到自己的父亲与朱自清的父亲一样, 他们为了孩子、为了家庭, 同样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思想压力和精神压力, 但依然泰山压顶不弯腰似的挺直腰板拼着一把“老骨头”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 身在他乡还念念不忘关注孩子衣食住行。这种“伟大深沉的爱子之情”, 难道只能在思想政治课中才该教育学生去体会吗?语文课中我们何尝不该利用朱自清父亲这一写真记实的例子结合“90后”们天涯求学”和“父亲们如潮外出打工”的现实让学生去读懂“父亲”们平淡语言中蕴含着的“伟大的父爱”呢?教学中, 没有教师对“父亲”语言的重点分析和与现实的对比结合, “90后”们, 读不懂如山厚重的“父爱”。单凭“背影”, “90后”们看到的依然还是背影;单靠“流泪”, “90后”们也只是在感动之余流泪、在困难面前流泪, 并没能引导学生去认真体会自己的父母们南下珠三角北上京津唐打工挣钱的艰辛与苦心, 父母们即使到年底挣了一点钱费劲口舌好不容易才从商家厂家老板手中讨要到工资年三十才搭上末班火车回家团聚时, 他们也许会说同样的话“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以下四句只列出, 简析略。

第二句话:“不要紧, 他们去不好!”——最沉甸甸的爱!

第三句话:“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最到极致的爱!

第四句话:“我走了, 到那边来信!”——最牵肠挂肚的爱!

第五句话:“进去吧, 里边没人。”——最深沉流泪的爱!

篇4:关于春天的主题书单

不过,居住在都市水泥丛林里的孩子们很难到山林中去寻找春天。尤其是南方的小朋友们,对于春天的印象更没有那么深刻,因为这里花草常绿,四季如春。即便是北方的小朋友们,对于自己平时看惯了的城市,是不是也会觉得兴趣缺缺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有利于孩子更加深入地观察与体验生活,而季节的变化正是感受人与环境关系非常好的一个机会。一本好书,犹如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跟在孩子身边,为孩子擦亮寻找美的眼睛。与生活的直接体验不同,阅读是一种间接体验,能够促进思考,帮助人们反思自己的直接体验,更能激发人们对于艺术欣赏的兴趣,学习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欣赏生活。

下面,让我们先在图画书里,看看艺术家、作家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儿的,然后再回到生活中,与孩子一起寻找春天的信息吧!

关于春天的主题绘本:

1.《春神跳舞的森林》

作者:严淑女 文,张又然 图,启发童书出版

这是由台湾人气作家张又然创作的图画书,从创作到出版,整整用了六年時间打磨。本书曾入选2001年意大利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作者用细腻的图画,将台湾原住民的神秘记忆,以儿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读者跟随小男孩阿地的脚步,去阿里山寻找春神,对自然敬畏与顺应的环保命题暗合其中。本书作者的另一本图画书—《再见小树林》—更是透过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自然强大的修复和生命力,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2.《春天的兔子》

作者:(英)乔伊斯·顿巴 文,(苏)苏珊·沃莉 图,吴小红 译,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春天是生命的季节,也是自然界万物生长繁殖的季节。小兔子对于弟弟妹妹的期盼,有没有让你想起自己的孩子对于“有个伴儿”的心愿呢?这本书对于想要再来个宝宝的家庭来说,可以说是向孩子介绍小宝宝的最好方式之一啦!这本书的文字作者已经为孩子们写了六十本书,包括图画书、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介绍到国外;插画作者苏珊曾经获得母天鹅奖“最受欢迎的新一代儿童读物画家”称号。

3.《是谁唤醒了春姑娘》

作者:(加)黛比·奥利特 文,(意)妮可莱塔·切科利 图,21世纪出版社出版

黛比·奥利特的父姓是Robins,而知更鸟的英文也是robins,所以她对知更鸟情有独钟。在这本书里,她讲述了一个知更鸟唤醒春姑娘的故事,虽然故事情节看似是个简单的民间故事,其实巧妙地将一些真实存在的自然现象和知识融入故事情节里:冬天与春天的季节交替,冬眠的熊和臭鼬,冬天会分泌糖浆树液的枫树,还有知更鸟胸口的那一抹火红……而图画部分则是由意大利插画作家妮可莱塔·切科利所作的,她曾荣获2001 年“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和2006年“纽约插画家协会”银奖。

4.《遇见春天》

作者:(日)原京子 文,秦好史郞 图,蒲蒲兰童书译,21世纪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低幼小朋友学习关于春天的图画书。那两只毛茸茸的双胞胎小熊,不就像不谙世事的小朋友吗?它们从来没有见过春天,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儿的。最后,书中传达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自然知识,更多的是友情的温暖和快乐。

5.《小牛的春天》

作者:(日)五味太郎,新星出版社出版

喜欢看图画书的小朋友和家长们,应该听说过五味太郎的名字。蒲蒲兰童书翻译引进的这本图画书,与五味太郎创作的其它图画书一样,都洋溢着单纯的喜悦和吸引力。这本书的图画部分与文字部分并行交叉,一同讲述了关于季节变迁与生命生长的故事。其中的奇思妙想,非读书不能体会。

关于春天的童书还有很多很多,您不妨亲自去书店、图书馆或者网上书店找找看,然后与孩子一起,重温发现春天的快乐吧!

篇5:怀念已逝父亲的美文:父爱如歌

从记事到上中学,印象中父亲除了永远忙不完的操劳之外,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对自己在农村人引以为豪的四个儿子严格管教的同时,面对生活的重压,忙碌中还会乐观地用《沙家浜》、《红灯记》等曲调,让全家人在基本解决温饱的条件下,充满希望和欢笑,父亲的世界里仿佛永远没有不顺心和眼泪。然而,就在我上高中时的一次“家长会”上,由于我的不用功,父亲一直认为自己优秀的儿子居然考出了全班倒数第几名的“好成绩”,当我和父亲坐在教室后排,听着老师宣布成绩的瞬间,十七岁的我,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眼中的震怒和失望!也就是在那次“家长会”的第二年秋天,自知高考无望的我,宛然向父亲提出不再念书、想去当兵,在父亲一支接支的闷烟后,从他默许的眼神中,我隐约觉出的父亲的无奈。由于我们是去西藏部队服役,时值中印关系趋于紧张,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在成千上万的欢送人群中,我一眼便看出了身着深蓝色上衣、焦急寻找的父亲,因为新兵们都是穿着一色肥大的新军衣,父亲的表情显得格外紧张,在我从车窗中探出头使劲呼喊、拼命挥手的努力下,父亲终于看到了哭红眼睛的我。像是在对我讲什么,但我根本听不清,试图再挤近一点的他,因拥挤终未能如愿。随着一声刺耳的汽笛,父亲的眼里满是泪水,已是十八岁的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在众多人面前泪流满面。再后来,由于我的“发奋图强”,当我被昆明陆军学院录取的消息传回家中时,一向“扣门儿”的父亲,也在在家中专门宴请亲朋,花了好几十元呢。无论是军校放假回家,还是毕业后每年一次探亲归来,略显苍老的父亲,总会情不自禁地哼上几句全家人已经久违的京腔,就连他那刚学说话的长孙子,也会随着节奏摇头晃脑起来。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数年后,脱下军装、回到家乡等候安置的我,在第一次征求父母意见时,他态度鲜明:“不当兵就当警察,踏实为人做点实事!”就在我转业从警不到一年的时候,由于我工作肯干,组织上决定破例解决我任的职问题,前提是必须到条件艰苦的基层派出所工作。因为刚刚结束多年的“两地分居”,特别是当年女儿学习也急需辅导的我,一时犹豫不决、想不周全,上过初中的父亲对我讲,这是组织的信任,别不识抬举,对你来说是考验更是机遇。最终,我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当年全县最偏远、最贫困的山区派出所工作之中。半年过后,正当我置身山乡、执法为民中再次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的时候,淳朴善良、疾恶如仇的父亲,却带着他一生的辛劳和对儿孙的深深眷恋,匆匆走完了他春蚕吐丝、有憾无悔的六十载人生岁月,在我和我的兄弟及我们的儿女胸口,留下了永远也擦抹不去的痛……

篇6:关于父亲的作文:父爱如山

一天早上,天上下着倾盆大雨,我就望着窗外沉思着怎么去学校,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下这么大的雨,我送你去吧。我听到爸爸的这一番话,我非常高兴。

吃完了早餐,我们就要出门了。由于家里只剩下一把雨伞了,所以我就和爸爸一起共用。可是一把小小的雨伞,又怎么能遮两个人呢?爸爸为了不让我弄到雨水,就把伞尽量地往我这边靠,可是,我看见爸爸的身子都淋湿了,就说:爸爸,你把伞往你那边靠吧,我临时一点点没关系的。爸爸说:没事,不要紧的,不就是淋湿了一点点嘛。当时,我热泪盈眶,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那样。心想:老天,求你不要下那么大吧!下小一点吧!可是老天就是好像要和我作对那样,不听话,就像一个小孩子那样。

刚刚泪水把我的视线盖住了,学校到了。我就想:学校到了,就差几步路了,要不要伞都无所谓了,然后,我就把伞给爸爸,可是爸爸就是不要,他说会淋湿衣服的,我们推让了几个回合后,伞还是给了我,望着爸爸离去的背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时,两颗冰冷的泪珠有落在我的脸上,我想了很多很多

爸爸对一些小孩子,是很和蔼可亲的,但是对我,更是关爱有加,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总是伸出一双温暖的手,来帮助我,来开导我。我考试经常很粗心,可是,爸爸都没有骂过我,只是每次都叫我小心点,以后不要再错了。爸爸每次讲这些话,我的心里就会不难受了,心里还会想,还是爸爸理解我。许多事使我认识到爸爸真像大山一样高大宽厚。

篇7:关于父亲节的诗歌——《父爱》

世上的感情千千万万,

父亲给我的父爱,

象阳光那样温暖,

象高山那样宽厚。

无论是儿时的欢闹,

年少时的成长,

还是踏入社会,

以至为人父为人母,

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关爱和祝福。

父亲用厚实的臂膀支撑着整个家庭,

父亲用温暖的亲情呵护孩子的心灵。

让我们大声说出对父亲的爱,

祝愿世上所有的父亲们节日快乐!

父亲节简介

篇8:关于父爱的美文欣赏:父亲的书单

小说《飘》作为玛格丽特·米歇尔 (1900—1949) 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作品, 一问世就受到了极大关注, 并为作家赢得了不朽的声誉。小说的背景是美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南北战争, 以斯嘉丽盛衰沉浮的命运为线索, 描写了战争前的南方奴隶庄园制, 战争中奴隶制的倾塌, 以及战后南方的重建。该小说从女性主义视角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坚强不屈、心地善良的女性形象, 如斯嘉丽、艾伦、梅兰妮等, 体现了极强的女性意识。该书推动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觉醒和解放运动, [2]正是因为作品体现的强烈女性意识, 绝大部分学者都从女性主义的各个角度去探讨小说。然而, 小说中塑造的男性形象, 使得女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羽翼丰满, 跃然纸上。在此, 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小说的主题意义, 论述小说中作为父亲角色出场的男性形象。

2. 美国文学中的父亲形象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 美国人具有强烈的“父亲情结”。父亲会作为守护者、开拓者的形象出现, 他们伟岸、智慧、英勇、慈爱。父亲作为男性———社会的主导, 是社会道德和准则的引导者, 在文学中经常以牧师、律师等角色出现, 甚至以上帝的姿态出现。因此, 很多文学作品都定格了父亲高大英勇的形象。

另一类小说则把父亲描写为暴力、简单、粗暴, 甚至是道德败坏, 对儿女进行人身侵害的的罪恶形象。这些父亲形象是美国拓荒精神中野蛮的一面。在美国文学中, 生动鲜明的父亲形象是美利坚民族心理中“父亲情结”的影射。[3]

在美国文学中这两类父亲角色的塑造占主要地位, 然而, 小说《飘》中的这位父亲则是野蛮之中附着文明的综合体。该小说描述的父亲是一位爱尔兰移民, 其貌不扬, “腰身很粗……十分笨重的躯干……”[1] (P17) 阴差阳错地娶了优雅仁慈、稳重温柔的贵族后代艾伦为妻。作为南方奴隶庄园主的他, 具有说话声音大, 时常还发出怒吼的个性, 同时, 又是对妻子这样一个上层社会的女性极其顺从依赖, 对女儿慈爱的人物。

该小说的另一位个性鲜明的父亲就是一号男主人公瑞特———斯嘉丽的第三任丈夫, 他不仅是他们孩子邦尼的父亲, 而且是斯嘉丽的“父亲”。这两位父亲在斯嘉丽成长和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3. 小说《飘》中“父亲”对斯嘉丽的影响

3.1“父亲”对斯嘉丽性格的影响

小说中的斯嘉丽是一个快乐自信、敢于面对现实, 坚强、勇敢却又任性、固执, 有着叛逆性格的女性。她的自信源于母亲那高贵的血统, 母亲对她的循循善诱又使她在外表上成了一个能吸引众多男性的文静淑女, 艾伦吩咐女儿说:“男人在讲话, 你千万不能插嘴, 即使你认为自己比他们更高明也罢。男人可不喜欢说话太冲的女孩子。”在她的努力下, 斯佳丽终于学会了做一个大家闺秀, 但正如书中所说:“她只学会了外表上的优美仪态, 至于这种仪态理应迸发出的内心美她可从来没学会过, 也不明白有什么理由要学。”[1] (P36) 斯佳丽学习这些礼仪只是为了能受欢迎, 在内心中却从未喜欢这些行为。“我就厌烦老是没完没了地做作, 想做的事情一件也做不了。我就厌烦装做胃口小, 想跑却只好走, 明明跳上两天舞也不觉得累, 偏偏说跳一支华尔兹就要晕倒。我就厌烦说什么‘你真了不起!’去骗那些还不如我有见识的男人。我就厌烦装做什么也不懂, 让男人来告诉我, 让他趁此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看出, 母亲对斯嘉丽性格的影响是表面的, 她只是斯嘉丽心中永远无法达到的“伟大女性”。母亲代表的是当时主流社会的女性, 温柔娴淑, 相夫教子, 她没有力量反抗母亲高贵圣洁的爱。相对于母亲的遥不可及, 杰拉德这位貌似粗鲁的父亲却真正塑造了斯嘉丽坚强勇敢的性格。母亲让她学习如何成为淑女, 而父亲则与她一起瞒着母亲偷偷地骑马跨越栏杆。和父亲在一起时, 她回归到了最真实的自己, 斯佳丽喜欢父亲身上那种咀嚼烟草、擦过油的皮革和马汗等混杂味道, 会和父亲一起商量骗过母亲骑马跳跃栏杆的事……父亲的影响使斯佳丽内心充满了反抗和叛逆, “她们担心的是杰拉德的倔强而暴躁的天性在她身上的体现, 有时还生怕她们无法将她身上这些破坏性的东西掩盖起来……”。[1] (P36) 她敢于突破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平等、自由和幸福, 将自己置身于世俗的道德规范之外, 摆脱上层社会的压力和束缚, 成为一个背离传统的自由人, 透露着当时女性鲜有的野性之美。

3.2 父亲对斯嘉丽行为的影响

斯嘉丽作为一个上层社会的小姐, 她的人生哲学应该是学会做一个淑女, 然后嫁一个社会名流, 过上阔太太的生活。尽管有战争的洗礼, 这种上层的生活模式应该还是会延续它原有的轨道。然而, 她的生活轨迹却是截然不同, 她不顾一切, 我行我素。为了和家里的姐妹争夺父亲的爱, 垄断父亲的爱, 她认为除了母亲以外的其他女性都是敌人。为了赌气, 她嫁给第一任丈夫———一个她不爱的人;为了保住塔拉庄园, 她不惜抢了自己妹妹的未婚夫;在对艾希利还心存幻想, 没有确定对瑞特的爱的时候, 她又嫁给了瑞特。

正是由于受父亲的宠爱庇护和影响, 斯嘉丽的思想里存在男性意识。正是由于受父亲的宠爱和庇护, 斯嘉丽的思想里存在男性意识。在遇到困难时, 她潜意识里想的是如何获得男人的帮助。如在经历了无情战火, 家园被毁后, 她首先想到的是好好打扮一番, 想用自己的女性魅力来征服瑞特, 从而获得瑞特的资助;在寻求瑞特帮忙未果后, 她又不顾及姐妹亲情, 勾引妹妹的情人, 依附于另一个本与他毫不相关的男人摆脱自身的困境。她的这些举动不仅源于父亲对婚姻的言论:“……无论你嫁给谁, 这都没关系……是上等人, 又是个有自尊心的南方人就行。女人么, 结婚便会产生爱情的。”而且正是父亲对她的宠爱和庇护, 让她变得如此任性、自负、自私和霸道。

另外一个出现的父亲形象也在斯嘉丽形成坚强意志的过程中起了作用, 那就是米德医生。作为医生, 他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 即使在儿子战死的情况下, 他也淡定自若, 因为在他面前的是成百上千的伤员。因此, 当斯嘉丽求他去为梅兰妮接生孩子的时候, 他无奈但坚定地拒绝, 斯嘉丽知道:“即使费尔快死了, 他也会坚持在这个岗位上救助这许多伤员, 而不会只顾那一个人的。”斯嘉丽在万般无奈下, 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竟然独自为梅兰妮接生。此时斯嘉丽的坚强似乎都是迫于无奈, 然而, 米德医生这看似无情却又大爱无疆的举动却形成了斯嘉丽对于生活的坚强和坚毅无比的精神。

3.3 作为生活支柱的“父亲”

身材矮小、外表粗犷, 却热爱家园、坚强的父亲杰拉德是斯嘉丽生活中强大的精神支柱。在生活窘迫的时候, 她想到的是用自己的双手不要使全家挨饿, 想尽一切办法将塔拉庄园重建。她的执着源于父亲对土地和家园深深地眷恋。“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钱的东西, 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东西, 而且你千万别忘了, 它是唯一值得你付出劳动, 进行战斗———牺牲性命的东西。”[1] (P22) 而当她最后发现自己真正爱的是丈夫瑞特, 他却在此时心灰意冷离开了她时, 斯嘉丽苦苦哀求无法挽回, 她没有绝望, 因为是父亲对土地的眷恋给了他强大的精神支柱, 让她产生了对生活无穷的力量和希望:“她感觉到了落在广袤的绿白相映的棉花田里的露水, 看得见跌宕起伏的丘陵上那些赤裸的红土地和郁郁葱葱的松树……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 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一切了……”[1] (P316) 她的父亲即使是精神失常了, 也没有忘记对庄园的维护, 就像一个骑士一样去保护属于他自己的土地, 最后也因此而失去了性命。正是由于父亲这种强烈的“家园情结”, 她产生了如种子般强大的生命力, 让整个家园重新生机勃勃。这是她继承了父亲思想与力量的结果, 这种对家园强烈的保护意识不是从善良贤淑的母亲那里学到, 而是父亲的言传身教。

同时, 另外一个“父亲”瑞特———斯嘉丽的第三任丈夫, 更是一位个性鲜明的父亲。他是知识渊博、风度翩翩的贵公子, 追求时尚、讲求生活情趣的浪漫人, 有钱又能让妻子挥霍的有钱人, 幽默又有哲理的语言大师, 同时也是桀骜不驯、性格叛逆的人。然而, 为了女儿未来的幸福, 瑞特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形象。“原先一直讨厌他的人, 现在看到他常常带着小不丁点的女儿骑在马背上, 也都冲着他微微一笑。以前一直视他为危险人物而唯恐避之不及的妇人, 也在大街上开始驻足和他交谈, 说几句称赞美蓝的言词。甚至最古板拘谨的老太太也改变了看法, 认为一个能在小孩生病和坏习惯之类的问题上同她们交换意见的大男人, 是不会太坏的吧”。[1] (P241) 为了女儿, 他变成了一个慈爱的父亲。因为女儿怕黑, 他将邦尼的小床搬到自己的卧室, 这在当时是显得非常不合时宜的, 也因为仆人没有点灯而吓着邦尼时大发雷霆。在女儿邦尼不幸摔死后, 瑞特表现出近乎疯狂的举动:“……当米德医生说邦尼的脖子已经断了的时候, 他随即拿着枪把把小马驹给毙了……你要是敢这样 (下葬女儿) 我就杀了你……”[1] (P287-289) 这些举动都是瑞特对女儿强烈的爱。这些强烈的爱又是源于他对妻子的爱, 从而加倍地转嫁给女儿。从他对斯嘉丽的一些细节也可以看出他对妻子也如女儿般疼爱, 他会在斯嘉丽半夜噩梦醒来时紧紧地抱住他, 像给女儿一样给她吹鼻子, 这些举动都像是父亲对女儿的爱, 对于一个在经历了战乱、痛失父母又两次守寡的斯嘉丽无疑是莫大的精神支柱, 是快乐面对生活的又一理由。

4. 父权意识的倾塌

作为一部从女性主义角度叙述的作品, 《飘》也倾尽其力在描述父权意识的倾塌。斯嘉丽的母亲艾伦为了反抗家庭对她婚姻的干涉和束缚, 嫁给了其貌不扬、没有良好家世背景的杰拉德, 尽管不是她想要的婚姻, 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艾伦走出了反抗家庭、反抗父权的一步;在塔拉庄园遭到北方军的洗劫, 艾伦病逝后, 父亲杰拉德没有如了之前的坚强与粗犷, “……一双视力衰弱和茫然若失的眼睛呆滞的盯着门口, 脑袋略略点着, 显然在谛听艾伦的衣裙啊啊声”, 他经受不住打击, 精神失常。一位父亲, 本应该在家园遭到破坏, 儿女需要庇护时坚强站立, 成为家庭的中坚力量, 而之前坚毅并有着强烈“家园情结”的父亲却在此刻倒塌。由于父亲的崩溃, 斯嘉丽担当起了在废墟上重建塔拉庄园的任务。

瑞特对女儿宠爱有加, 与斯嘉丽闹翻后带她到伦敦去, 让她受到父爱的呵护, 享受公主般的生活, 然而, 女儿在噩梦醒后还是吵着要回家找母亲;瑞特没法及时阻止邦尼骑马跨越栏杆, 使她小小年纪就夭折了, 让瑞特的父爱灰飞烟灭。小说描写的这些细节无时不在影射着父权意识的倾塌。另外, 作品中描述瑞特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 不惜与家庭和父亲断绝关系, 更是从男性的角度去塑造了父权意识的崩塌。小说中描写的对父权的反抗和父权意识的倾塌, 更加凸显了作品的女性意识。

5. 结语

《飘》这部小说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这个具有争议的年代中一群具有女性意识的女性, 或温柔贤淑, 或坚强乐观……显而易见是作家在极力颂扬新女性, 弘扬女性意识, 从女性的视角去审视作家的意图及作品的主题, 可以毫无偏颇地展现作品;然而, 如果换个角度———从父亲这些男性的角度去分析这部作品, 则可以更全面、细致、清晰地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并使作品所展现的女性形象更加丰满、栩栩如生。

摘要:《飘》是一部以女性意识为主题来叙述的作品, 其中描述了坚强叛逆, 用双手守护、建设家园的新女性斯嘉丽, 以及温柔善良的梅兰妮, 等等。因此, 在学者们的研究中以女性的视角研究的居多。然而, 美国文学中的“父亲情结”让我们不能仅从女性的视角分析人物和事件。本文在从男性的角度来叙述作品中所描述的父亲形象, 从而体现出“父亲”这一角色对女主人公性格形成, 以及成长生活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小说《飘》,父亲形象,斯嘉丽,影响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米歇尔著.王勇, 尚林霞译.飘[M].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7.

[2]陈姗姗.小说《飘》中“母亲”角色的研究——从女性视角论20世纪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宁德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宁德, 2008, (1) .

[3]刘国枝, 王娜.美国文学中的荒野老人和父亲情节, http://www.cqvip.com

篇9:关于父爱的美文欣赏:父亲的书单

一次高考,父子间引发大地震

2005年10月16日上午,我正在公司上班,桌上的电话骤然响起。我拿起电话,里面传来母亲焦急的声音:“宏儿,你赶快回家!你爸后天要做手术,他想见你……”母亲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他怎么了?”我的声音中透着冷漠。

“十多天前,你爸肚子疼,到乡医院检查,查出肚子里有一个肿瘤。现在要做手术了,他说手术前最想见的就是你……”电话里传来母亲的哭泣声。

“我现在很忙,以后再说吧。”我冷冷地应付了几句就挂了电话。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我心里还是一阵焦急和担心。

当我将此事告诉女友时,遭到了她的严厉斥责。我立即请了假,坐在回家的大巴上,我的眼前浮现出5年来和父亲“对峙”的一幕幕……

1981年,我出生在河南省商水县大武乡卢庄村。父亲曾亲眼目睹他的一个同学因考上大学而摆脱了贫困,所以他发誓要让他的下一代用知识改变命运!

从小学到中学,我的成绩一直优异,父亲对我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每当家里来客人时,父亲总会指着墙上的大红奖状说:“俺家的宏儿,将来没准能考个名牌大学哩!”

万万没有想到,我在2000年的高考中发挥失常。当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把成绩告诉父亲时,他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冷着脸对我说:“等开了学再去复读!从今天起,你给我好好在家温习功课!”

父亲的脸色和语调使我无地自容,我感到一阵阵窒息。

8月中旬,我收到了漯河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我兴奋地把通知书拿回家时,母亲喜出望外,父亲却冷冷地说:“不准去,复读一年,明年考个好学校!”这张通知书,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无异于救命稻草,父亲的反对顿时激怒了我, “复读?你能保证我明年考上好学校?”父亲也怒了,大吼一句:“混账!你敢这么跟我说话?你别无选择,只能复读!”我仍然顶嘴:“是我上学,又不是你,你凭什么干涉我?这是我个人的事,我就是不复读!”

见我与他对着干,父亲顿时瞪圆了眼,目光像雪亮的刀片般向我掷了过来。接着,鞋底就劈头盖脸地落在我身上……

为了迫使我屈服,第二天,父亲便硬着心肠把我带到一个建筑工地上,让我跟他一起干活。一筐砂石100多斤重,压得我腿直打战,路都走不稳。一天下来,我单薄的双肩被木杠磨得血肉模糊,钻心地疼。

一周后的一天,我在烈日下拖着砂石慢慢挪步时,突然眼冒金星昏倒在地……3天后,父亲又狠心地将我拉回工地。我十分委屈,觉得父亲根本不爱我。

炼狱般的1个月终于熬过去了,开学日期一到,我便揣着母亲东挪西借的钱迫不及待地坐上开往漯河的长途车。我没跟父亲道别,甚至没正视父亲一眼。汽车起动的那一刻,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离开家了。

我悲壮地胜了,父亲凄惨地败了。

父子“不相认”,签订“还款协议”各走各路

上大学以后,见识了外面的世界,我的虚荣心开始膨胀,人也更浮躁了。我怕同学知道我家在农村,每次打电话回家,只为要钱,说出具体数目后就匆匆挂断。有一次,父亲问我:“高宏,你打电话为什么不问问家里的状况,不谈谈你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开口闭口都是谈钱呢?”我一句话就把父亲给噎住了:“我跟你没有共同语言!”说完就挂了电话。

2002年暑假,我上大学后第一次回家,就摆出一副瞧不起“没文化”的家人的模样。除了吃饭,我整天躲在房间里看书、听音乐、看电视,什么家务都不做。父亲始终绷着脸,用一种极挑剔的眼神看我。那种眼神让我很不舒服,整个假期,我没跟父亲说一句话。

大学三年,我没回过几趟家,我厌恶父亲冷峻的面孔。我们父子之间的矛盾已经冰冻三尺,不容易化解。

2003年7月,毕业后,我在漯河双汇肉联厂找到了一份月薪1200元的工作。2004年春节,我“衣锦还乡”,一年多不见,我发现刚刚50岁的父亲老了许多,脸色蜡黄,弓着腰,左腿还有些跛。“他的腿怎么了?”我问。“我叫你爸写信跟你说,他没说?”母亲很惊奇。我沉默了……

“去年9月,你爸在工地上干活,不小心从架子上摔了下来,左小腿摔折了。舍不得花钱看病,落下了后遗症。”母亲说着抹起了眼泪。

一瞬间,我被什么打倒了。我仿佛看到,盛夏的中午,高高的脚手架上,瘦小的父亲顶着破旧的草帽在毒辣的日头下,吃力地垒着砖头……

我眼里,突然有种流泪的冲动。

父亲一边吧嗒着烟袋,一边颤抖着从床里边摸出一个布包,慢慢打开说:“这是1万元钱,我想托关系让你进乡政府工作,一是体面、稳定,二是对家里也有个照应!”

那1万块钱,又一次让我鼻子发酸,因为里面至少有100块钱面额是1元的!

父亲,一个坚强、善良而沉默寡言的男人,一个曾被我轻视、埋怨的男人,刹那间让我泪流满面。

春节过后,父亲开始托人在乡里帮我找工作,我又回到漯河接着上班。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却毫无进展。此时,我萌生了去外面闯世界的念头。2004年7月8日,我瞒着父亲偷偷辞了职,径直去了郑州。郑州竞争相当激烈,我所学的机电专业并不好找工作,只得在河南科技市场内的一家公司去做临时的搬运工。一天下来,累得浑身像散了架。母亲打来电话:“不行就回来吧!在家找份工作,踏踏实实过日子。”我根本听不进去。想起自己当时一意孤行,如今哪有脸回家?

没想到的是,2004年10月20日上午,我正在公司搬货,突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一抬头,竟然是风尘仆仆的父亲!父亲的白发更多了,身体也佝偻得厉害,左腿一拐一拐的。

“赶紧跟我回家到乡政府报到,乡里通知你上班。”父亲显得很兴奋。

“我不回去,这里机会多,那小地方有什么好的呀?”我态度坚决。

“地方再小,也是一份稳定的工作!”父亲有些生气了。

“稳定有什么用?我不想一辈子扎在那个小县城里,像你一样做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不屑地说。

“你……你今天要是不跟我回家,以后我们一刀两断!”父亲威胁道。

“你逼我也没用,我就是不回去!”我跺足喊道。

父亲简直被我气晕了,他冲过来“啪”地给了我一个耳光,颤抖着手说:“好!好!你长本事了。从今天开始,你上学花我的每一分钱都得还给我。就当我没生你这个儿子!”

在父亲愤怒的咆哮和耳光下,我心底的狂躁越来越厉害。“好,我还你的钱!那个家也没有什么好回的。”倔强的我扬着脖子,不流一滴眼泪,以仇恨的目光与父亲对峙……

就这样,我们刚刚破冰的亲情又冻上了。

父亲的决定让全家人都捏了一把汗。母亲好言相劝:“他是你儿子,你这样做,以后你父子俩还处不处了?可别一时冲动……”父亲却发火了:“这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上了大学就忘了做人的本分,一定得教育教育他。我主意已定,谁也别插杠!”

11月6日,我收到了父亲寄过来的账单和“协议书”。账单上显示,这些年供我上学家里共花去5万多元。父亲让我签协议3年内还清,同时与我解除父子关系……

父亲的绝情让我心口打战!我咬牙签好协议后,滚烫而凄楚的泪水奔涌而出……

亲情变成了借贷,父亲成了债主,儿子成了债户。这件事情,让我们父子的关系彻底决裂,我发誓以后和父亲各走各路!

读懂如山父爱,赠父“背影”公益网站

為了让父亲为他当初的错误决断懊悔,我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努力学习网页制作和网络维护。2005年1月,我应聘到河南环极网络咨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网络工程师,每月有了1800多元的收入。我首先考虑的就是“还账”,省吃俭用,每个月省下来1000元寄给父亲。

每当夜深人静时,想起那份“协议书”,我就会心痛……

2005年10月16日下午5点,当我站在父亲病床前时,父亲还在梦里。我打量了一下父亲,顿时愣住了:父亲的脸瘦得颧骨突起,露在外面的胳膊干瘪无力……这是那个曾经凶巴巴地对我怒吼的父亲吗?

“这么大的手术怎么不到大医院去做?”我责问母亲。母亲抹着泪说:“还不都是为了你!你爸说你还没结婚,花那么多钱,他不安啊!你爸让你签‘协议书’要跟你断绝关系,是气你有了文化就忘了本。还担心你不会存钱,将来没钱买房娶媳妇!你寄回家‘还账’的1萬多元钱,你爸都给你存在银行里呢,谁也不让动……”

原来,在我离家的这些日子,父亲筹钱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专门在乡里跑运输。每天早出晚归,常常忙活到晚上11时多,就连冬天和身体不舒服时也不例外。母亲没少劝阻,劝得紧了,父亲就梗着脖子回一句:“出点汗就好了,别大惊小怪的!”

一年多下来,家里把我读书时欠下的1万多元债都还清了,还存下8000多元。这次手术在县医院做要1万元左右,父亲死活不肯:“别花冤枉钱,小宏还没有娶媳妇呢!”最后,他选择了只需6000多元的乡医院……

听完这些,我的心口像被谁擂了一拳头似的阵阵刺疼。我终于忍不住了,捂住疼得裂开的心蹲了下去。父子对弈,那是一条封冻的河,冰层底下的父爱何曾断过流?

再次回到病房,父亲已经醒了。见我来了,他挣扎着想坐起来。自从上大学后,我极少和他交流,对“爸”这个词已经很生疏了。可这时,我再也控制不住,哽咽着叫了一声“爸爸”,扑到父亲的肩头失声痛哭起来。我看见他的身子一激灵,搂住我的肩膀说:“别哭,我这点病不算什么……”说罢,父亲用一只手捂住了脸,泪水沿着他的指缝溢了出来。

“我是个不孝的儿子,没有让您享上一天福,没有为您带来一点欢乐,却让您为我操碎了心。”我的泪水汹涌而下,心中的坚固的冰,开始融化了。

那一夜,我们有说不完的话。父亲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我们一直相依到黎明。那句“做人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成了父亲赠给我的座右铭。

10月18日上午,父亲被推进了手术室。我的心仿佛被悬在了空中,这时,我才知道父亲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6个小时后,父亲手术成功。

一番生离死别的考验之后,我格外珍惜这次重逢。医院里,我生平第一次给父亲做饭。吃着我亲手做的鸡蛋面,父亲显得有些激动,不断地点着头说:“好吃!好吃!”可等父亲吃完,我给自己盛上一碗,不等咽下就差点吐出来:咸得要命!母亲曾经说过,父亲的口味一向很轻呀……

在父亲的病床前守了3天,父亲便催我回去,“你工作忙,快点回去吧。我没事,不用担心。”要离开父亲时,我的眼眶又湿润了,见状,父亲对我说:“你现在是大男人了,别动不动就掉眼泪。”可我走到病房门口回头的那一刻,分明看到了父亲脸上的泪水。

回郑州的路上,要为父亲做点什么的念头始终在我的脑海中盘旋。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像套上眼罩的拉磨马,永不停息地转啊,转啊……他甚至想出了还款协议的点子,只为了让我的未来有所依托……

全天下,又有多少父亲以如此含蓄、深沉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呢?舐犊情深,父爱无涯。我决定利用自己网页设计的专长给所有的父亲们设计一个公益网站,表达对父亲的爱。经过思考,我决定取朱自清先生纪念父亲的名篇《背影》作为网站的名字。

一个月的废寝忘食之后,2005年11月23日,感恩节那天,“背影”网站终于建成开放!

关于网站的事,我一直没有告诉父亲。只等父亲节时,将父亲接到郑州,让他亲眼看一看……

2006年6月18日,父亲被我接到了城里,看到我为他精心打造的“特殊礼物”,父亲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链接:

背影公益网站网址:http://tel.beiying.com.cn/default.aspx

篇10:关于父爱的感人故事:父亲的冬天

常有这样的镜头,阳光温热的手掌抚摸着粮仓挂起的一串红辣椒,一嘟噜绿意蓊郁的萝卜樱。父亲蹲在老井旁,卷一只喇叭烟,眯着眼欣赏着他的杰作。

父亲用砂纸卸掉犁铧一年的尘埃,铁锨,撅头也经过砂纸的打磨,待嫁的新娘似的等着春的召唤,一一归拢在厦子的墙壁上。

他把夜晚捻入稻草里,沙沙沙揉搓出一条条草绳,月亮陪着父亲将冬天的夜拉得很长很长。

晨曦去大田捆扎苞米秸秆,七八亩地秸秆,父亲要一捆捆竖起来,在地中间垒成一座山丘。晾晒好,雇屯里老张的马车拉回家。父亲手里的苞米秸秆是有生命的,他把秸秆运回家,在冬天喂饱那铺火炕,除此之外,秸秆围了一圈栅栏,里边养着几只骨鸡,这是父亲留给儿女的爱,父亲的目光不仅扎根土地,还有诗意的远方。

风掀动父亲的粗布衣衫,他直直腰,叹息了声,吧嗒着烟,袅袅的烟雾带父亲走回牲口耕地的岁月。

对于父亲而言,他适应了马车和连枷远去的乡村,咬着牙在无限空旷的土地,站成一株庄稼,父亲在等待谁宿命的收割?

冬天,父亲没有闲下来。他抡着铁锨跳进猪圈,起粪,在冰冻之前沤好一堆粪,和锅灶灰一起沤粪,用一块破旧的塑料围掩实。父亲坚持的种地理念:“种地不下粪,等于瞎胡混。”所以,父亲不听儿女的规劝,坚持每年养两头猪,攒农家粪。

冬天,父亲给苹果树松土,日头底,父亲挥动洋镐挖果树盘子,累了抽一只喇叭烟,渴了上树摘一枚留在枝头的果子,就着猎猎风尘咽下农民的艰辛和甜蜜。

父亲的冬天是孤独的,暗夜里与那台电视机说话,节目精彩或者平淡,父亲都要枕着播放着的老电视猫一觉,直到月牙偏西,村庄睡了,电视还响着。

父亲的冬天很忙碌,他的记事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天的花销,冬至的饺子,腊八的粥,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哪日杀年猪,各家的年猪大小?闺女冬月二十三生日……

父亲就是我们的人生活字典。

在我们的记忆中,父亲永远有做不完的活,从读书到成家后,每次回去都不见父亲在家,不是在大田打理庄稼,就是在山上砍柴,父亲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村庄。

篇11:关于父亲节的作文:父爱如山

年少时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不懂个中滋味。今天的我,已为人师,再读此文,才明白先生承受的那份父爱是如此之重

我的父亲很平凡,可在我这个做女儿的眼里却很了不起。父亲当过兵,骨子里有着军人的严肃。退伍后,军人的严谨和勤勉让做了教师的父亲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很快便在教育战线上打拼出一片天地。而立之年,在教育界小有名气的父亲终于有了我——他的女儿。父亲的疼爱和呵护使幼时的我有如公主一般,至今留在记忆中的都是一些美好的片断。

上学后,父亲在我的眼中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怕父亲怕得要命。照顾好我的学习在那时已成为父亲生活的重心,父亲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我的身上,甚至为我放弃了小学校长的职务,陪我到中学。在父亲严格的督促下,我的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记得父亲这样说过,他这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到师范去读书,他希望我能做到。

转眼间,到了中学毕业那年,我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担心自己圆不了父亲的梦。是父亲——深爱我的父亲用手指勾住我的小手指笑着说:“乖女儿,有什么怕的,从小到大,你都很顺利。就把这次当作一次很小的测验,即便输了,还有下次。以前爸爸干工作的时候,也失败过,不也都过来了吗。何况,我坚信,我要强的女儿绝不会输的。记住,无论何时,都要相信自己、要有自信。”父亲坚信的眼神和鼓励的话语解开了我心头的枷锁也给了我信心,面对为期三天的挑战,我很轻松。最后一场下来,父亲从我微笑的表情中读到了我的自信。结果,我赢了。我圆了父亲的心愿,也成功地跨进了师范学校的大门。

但是,不久后的日子,我思想上渐长的疙瘩令我对父亲产生了很深的误会。我恨起了父亲,恨父亲只为了圆自己的梦想,却没有想过我的将来,和我一起读中学的同学都读了一些很不错的大学,而自己却在一个很没有前途的学校混日子。于是,尽管学校离家很近,我却常几个月不回去,靠做家教维持自己的生活。也许是因为赌气吧!父亲托人带来的钱我都让人如数带了回去。父亲辗转得知原因后,不断用书信和我联系,父亲的来信积满抽屉时,我坚硬的心终于被父亲感化了,我拆开了父亲寄给我的最后一封信。

“女儿,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见解,爸爸为你的成长感到高兴。之所以为你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是有原因的。爸爸年少时,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关系,中学只读了一年,现在每当看到很多和你一样的少年读不起书或是不想读书就为之心痛万分,我便决定让我优秀的女儿——你继承我的事业。这是一份清贫的事业,但又是一份伟大的事业,它需要你充满活力和自信;它需要你有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襟、包容一切的力量;同时还需要你有很强的定力,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需要你有一颗爱心,一颗爱事业的心。一颗对事业忠诚的心,一颗对学生充满关心、爱护、理解的心。你明白吗?你对我做的这个决定不理解,爸爸能明白。但爸爸知道你是最喜欢做老师的,你的性格对这份职业也有好处。我是权衡利弊、斟酌了很久才帮你决定的,所有这些,希望你能理解。”读到此处,泪已湿透了厚厚的信纸。于晶莹的泪光中,我仿佛看到了父亲伤心、失望的眼神。我理解了父亲,也明白了父亲的苦心。虽然迟了一点,但绝不会太迟。

现在,我做了一名中学教师。工作中难免磕磕碰碰。每当我累了、倦了、失去信心的时候,是父亲,深深爱我的父亲用宽容和理解给我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力量。

在成长的路上,父亲已不仅仅是一位宽容、慈祥的父亲,更是一位良师、一位益友。父亲点点滴滴的关爱已筑成一座山。于无言中坚定、执着地守望着我。唯心中涌着的那股暖流在不停的促我奋进。

篇12:父亲节关于父爱的演讲稿

大家好!

文学作品中有关母爱的比父爱的多得多,日常生活中妈妈也比爸爸更多的出此刻我们的言谈之中,就连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的父亲节也是在母亲节之后才有的,而且父亲节也没有母亲节那样隆重热闹。但是回想我们生命中走过的每一步,父亲真的没有母亲给予我们的更多吗也许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无助的时候更多的是投入母亲那温暖而宽厚的怀抱,但身后父亲那坚定自信甚至是严厉的目光才是我们重新踏上征程的动力。教我们坚强、教我们自立、教我们树雄心立大志的常常是父亲。父亲是勇气和力量的化身,是期望和信心的后盾。当我们被学习的不顺、生活的烦恼撞击得支离破碎时,是父亲给我们以信心、勇气和力量,使我们心头的阴影烟消云散。

如果说母爱似海,细腻而包容,那么父爱如山,深沉而坚毅。作为家的脊梁,他时刻在用无声无息的爱,为孩子们遮风挡雨,时刻在用无声无息的爱,让孩子们懂得坚强。同学们,爱我们的父亲吧!乌鸦有反哺之意,羊羔懂跪乳之恩。我们是不是也就应像它们一样知恩感恩,用心中的爱回报父母呢。

父亲节将来了,期望我们每一位同学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记得父亲的养育之恩,并用一种感激的心态对待父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带上孝心上路,奋斗才有动力。

这天距离期末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同学和学长们,你们准备好了吗闭上眼睛问问自己每一天的行为举止是否得体,每一天的学习是否刻苦,每一天我们的所做所为对得起爱我们的父母吗问问自己这天是尽了百分之八十的力量还是尽了的力量,为了学习,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的青春,你到达疯狂的状态了吗同学们该拼命了。

篇13:关于父爱的美文欣赏:父亲的书单

天使女儿的悲壮之举:拽回出轨的爸爸

今年17岁的张琳是贵州省毕节市第七中学高三学生。父亲张大贵自2000年承包毕节市一家客运公司的客运业务后,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妈妈冯娟秀因此在家里做起了全职太太。张大贵对独生女儿非常疼爱,张琳对父亲的感情也很深,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惬意无比。

然而,这阳光般的快乐日子在2006年11月初的一天,被突如其来的阴影遮盖住了。

那天,张大贵出差回家后随手把包放在沙发上便去洗澡了。张琳放学回家后,便急急去翻皮包想看爸爸给她带礼物了没有,却意外地翻出一根手链。见到父亲,她不禁好奇地问:“爸,怎么想起给我妈买这玩意了?”见女儿翻出了手链,张大贵不由脸色大变,急急想取回手链。望着父亲慌张的神色,张琳不禁有些疑惑:“爸,你知道我妈平时从不喜欢戴首饰的呀……”最后,虽然父亲把这手链给了母亲,但聪明的张琳心里还是起了疑云。

11月5日,张琳的老师生病了,她和几个同学商议好去探望。放学后,几个孩子来到解放路的“如意”花店买鲜花。刚进店,正好看见父亲和花店女老板一起走出来。那个漂亮女人的手腕上赫然戴着一条和母亲一模一样的手链!那一瞬间,张琳什么都明白了。张大贵猛然看到女儿,惊得怔住了。

羞愤交加的张琳跑到一个无人的小巷里,终于忍不住跌坐在地上痛哭起来。她怎么也不敢相信刚才亲眼看到的那一幕!刚才那个是她那可亲可敬的爸爸吗?爸爸的心真的已被另外的女人勾走了吗?

话外音:单凭男人的某一种异常行为,不足以证明他已经出轨,可是如果他真的出轨了,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改变他的某些生活习惯。

柔情提醒:“外遇”在今天的社会无疑是一份极为脆弱的私情,太多的社会因素注定了它的脆弱性。想想,一个人以未来的“现实”,来取代眼前的“现实”,这样行吗?

张琳伤心地痛哭,脑海里一会儿是爸爸和坏女人在一起的丑陋情形;一会儿是妈妈悲痛欲绝的样子;一会儿又浮现出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她暗下决心,自己绝不能让父母离婚!这事只有靠自己去阻止了!

张大贵看到女儿跑开后,非常担心张琳一时想不开做出意外的事情,急忙跟了来。当他远远看见伤心痛哭的女儿,心里又尴尬又难过,愧疚得不知如何是好。在张大贵立即结束这份孽情的一再承诺下,父女俩终于达成了协议:张大贵每天晚上10点前准时回家。张琳也答应父亲,不把这件事情告诉妈妈。

父女俩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惊天秘密和“联盟协议”,惴惴不安地回家了。

话外音:有了外遇的家庭,总是一方执迷,一方愤恨。要理性地处理婚内“危机”几乎不太可能。因此接二连三做出的决定常常造成了二度伤害,有的则一生都难以复元。

柔情提醒:在迫切需要弥合“创伤”的情况下,家长对子女一但作出承诺,就势必要履行到底。如果再犯,无易于摧毁了孩子最后的信任。

女儿PK“情人”,在夹缝中挣扎的父爱东奔西顾

其实,张大贵是在一个多月前才邂逅了这份孽情的。

张大贵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惟一的爱好就是喜欢唱歌。10月里的一天晚上,张大贵和几个生意伙伴饭后去歌厅唱歌。玩了一会后,朋友打电话又叫来了一个年轻女人。这个身材丰盈而窈窕的离异女人就是江凤英,她在市中心开了家花店。

那天晚上,张大贵与江凤英聊得十分投机。分别时,两人相互留下了联系电话。第三天晚上,江凤英约张大贵去她家里吃饭,酒酣耳热时,两人抱着倒在了床上。

第二天早上醒来,张大贵打开手机,发现几十个未接电话和短信息,都是妻子和女儿的。看到她们为自己一夜不归担心得一宿不睡,自己却在外面干下了荒唐的事情,张大贵内疚极了。

尽管和其他许多有了钱的男人一样,长年在外面奔波的张大贵偶尔也会渴望拥有一份婚外的激情,但他骨子里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男人。特别是他对女儿的感情很深。所以,当女儿无意中发现了自己的孽情后,张大贵第二天就把自己的手机号换掉了。

话外音:现代都市人正发现自己的情感大坝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管眼,当激情过后的婚姻变得平淡无奇的时候,男女关系犹如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就看你想捅破它还是纸传音。

柔情提醒:当事人需要找到一种宣泄与平衡的方式来稳固自己的婚姻,而不要试图去颠覆现有的生活准则。很多时候,家庭的束缚其实是一种保护。

张大贵的突然“失踪”,自然让江凤英受不了。11月20日晚上,张大贵收车刚出站,就突然看到江凤英打扮得风情万种地站在路边等着他。看到江凤英气势汹汹的样子,张大贵急忙给她解释,说女儿已经知道了他们的事,他们以后不要再来往了。江凤英冷冷一笑,从包里拿出一个MP3说:“欣赏一下吧。”张大贵听后大惊失色,原来江凤英居然录下了他们俩那天晚上在一起亲热时的淫声浪语。

看到张大贵脸色都吓白了,江凤英媚笑道:“别紧张嘛,我这也是不得已啊,万一你哪天不要我了,我就把它送给你的女儿做个纪念……”张大贵一听,额头上立刻冒出虚汗。无奈之下,只得乖乖地跟着江凤英去了。

为了和江凤英幽会,张大贵不得不经常以汽车检修、加油、和朋友喝酒等借口向妻子撒谎。去江凤英那里,也尽量不超过晚上10点就赶紧回家了。看丈夫经常早出晚归,一点没生疑的冯娟秀反而对他更加关心了。不时买些鸡鸭炖给他吃,还总是帮他把洗澡水的温度调试好。张琳每天晚上见父亲回来了,也赶紧给他按摩捶背。尽管在好长一段时间都没发现父亲有可疑的动静,但她还是一直把那事挂在心上,随时警惕着。

话外音:夫妻关系的扭曲,很多时候是双方不了解对方所导致的。这种不了解,有刻意的违背,有观念的迷失,也有情欲的深陷。

柔情提醒:“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人不可能无过,关键看你能否及时察觉,察觉得早,在客观错误还没酿成大错前消散于无形,察觉得晚,则只能活在懊悔之中。

12月5日下午,张琳刚放学回家就听到手机短信的响声。她灵机一动,飞快地跑过去翻看爸爸的手机。短信内容却证实了她最不愿意看到的猜想,张大贵从外面进来,发现女儿拿着自己的手机,立刻掩饰说:“放心,爸不出去。”

第二天放学后,忍无可忍的张琳来到江凤英的花店,冲她很不客气地说:“我来就是想警告你这个不要脸的女人,请你离开我爸,不要再纠缠他!你要是不知趣,我决不轻饶你!”江凤英却蛮横地说:“你爸爸就是喜欢我,你还是回去劝劝你妈识相一点,自行离开,免得讨不自在!”张琳满以为对方被她一骂就会羞愧退缩的,没想到对方竟不吃她这一套。单纯的她一下子没辄了,哀求道:“阿姨,算我求你了,我妈身体有病,我们都不能没有爸爸呀……”说着,张琳竟然跪了下去。

张琳的上门挑衅,激怒了江凤英。她加紧了对张大贵的情感攻势。有一次,她竟然给张大贵出主意,让他把妻子“除掉算了”。在亲情和孽情的夹击中,张大贵只得小心翼翼地两边应付着。

话外音:从初始的盲动转成现在的混乱,当事人此时才体会到“我要的并不是这些”。就生命的立场而言,这样的反问远远不够。

柔情提醒:此时的答案已经不是一个“迎”或“拒”所能解决的,当事人必须一再提升道德底线,用智慧理清问题,怎样担当错误,让对方的“把柄”失去效力。

倒戈情妇漂泊父爱:给女儿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12月底的一个周末,收班车时间过了好久,张琳发现父亲还没回家,手机却关机了。张琳顿感不妙,爸爸一定又和那个女人在一起了。她烦躁地走来走去,妈妈几次叫她先吃饭,她却扬言要绝食:“爸爸不回,就不吃饭。”

冯娟秀望着固执的女儿,发了脾气。张琳终于忍不住埋怨道:“都怪你!一天到晚只知道呆在家里,也不知道打扮一下自己,才40岁,看起来就像个老太婆了。”冯娟秀被女儿的话激起疑惑来。但无论她怎么追问,张琳都不肯再多说一个字。

夜里11点,张大贵才匆匆回来。当张琳在他的安抚下终于吃了饭睡下后,冯娟秀才在卧室里叫住了张大贵:“你老实告诉我,这段时间你在外面究竟做了什么?”

张大贵看着妻子冷峻的脸色,知道再隐瞒不下去了。他结结巴巴地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告诉了冯娟秀。还没听完,冯娟秀就已泪如雨下了。老实的她怎么也不敢相信相爱这么多年的丈夫会背叛自己。想了好一阵,她讷讷地说:“琳儿马上就要高考了,你实在要走,也等她考完了再说吧。”妻子的善良,再次让张大贵无地自容。

母亲垂泪的样子,让张琳知道事情并不简单,父亲的情感仍左右摇摆。她仿佛能够预感到这个家庭已经摇摇欲坠了。

话外音:外遇的麻烦不只出现在自己身上,也会影响到孩子。双方可以好聚好散,甚至反目成仇,但孩子却不可能如此。即便不谈孩子本身受到的伤害,孩子的受创在当事人眼里也是折磨。

柔情提醒:毅然地斩断恶性循环才是当事人的惟一的选择。你会发现外遇这种事都很难善后,拖一天错一天,痛苦也会随之加深,一不小心就会酿成惨烈的家事风云。

2007年2月24日晚上10点多,张大贵突然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说张琳到现在都还没回家。张大贵一听急了,和冯娟秀一起把女儿可能去的地方都找遍了,也没发现她的影子。

最后,他们在女儿同学的提示下,在一间酒吧里找到了张琳。让他们吃惊的是,张琳竟和一个小男生在喝酒。那一瞬,气火攻心的张大贵一把抓住女儿就想打。张琳看见父亲扬起的巴掌,不但不躲,还把脸凑去:“打吧,打死我了你就省心了!我也免得成天提心吊胆想家里的事了……”张大贵的手颓然垂了下来。

“爸,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难受吗?今天的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的成绩已经落到班上倒数10位了,我完了,考不上大学了,这一切都是因为你啊!你知不知道?”

听着女儿的哭诉,冯娟秀也忍不住啜泣起来了。张大贵像被人当众狠狠扇了一个大耳光!

这天晚上回到家后,张大贵把妻子和女儿都叫到一起,再次向她们保证一定会离开那个女人,希望张琳高考时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张琳含着泪水答应了。冯娟秀背过身去,悄悄擦泪。张大贵面对善良的妻子和娇憨的女儿,喉头一阵哽咽:“你们放心吧,我一定做到!”

话外音:父母子女间血肉相连,成就了无法攻克的关系。但对亲情的领略需要每个人更多后天的功夫,如果不能用灵魂去感受,心是残缺的。

柔情提醒:创造新爱,在某种意义下需要重塑人格。从关怀与宽容切入,亲情的意义才能彰显,一家人也会因此开始另一层次的关联。

26日晚上11点,张大贵告诉妻子和女儿,他去和江凤英做个彻底了断。然后开车来到了江凤英的住处。张大贵一见面就告诉江凤英:“我们的事,从今天起,必须结束了……”

听张大贵讲了女儿的事情,江凤英对张琳更加仇恨了。气急败坏的她忍不住狠毒地对张大贵说:“既然你女儿喜欢到酒吧玩,我有个朋友在广州开酒吧,把她介绍到那里去,你还可以得一笔钱……”再次听到江凤英说出这样歹毒的话来,张大贵愤怒了!以前,她也好几次让他把妻子除掉,并说她可以帮他买安眠药。

“你,太毒了!为什么不放过我?”张大贵冷漠的脸上已隐约闪现杀机了,可江凤英却毫不知觉,仍然不依不饶地说:“我放过你,谁又来可怜我?”

看着眼前这个甩不掉的女人,张大贵彻底绝望了。他突然对江凤英说:“我心里好乱,你陪我出去转转吧。”不知情的江凤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张大贵开上车,江凤英坐在副驾位置上。两人出城后,向着赫章方向开去。车到长春镇时,张大贵停下了车。这时已是27日凌晨1点多,四周静悄悄的。张大贵突然扑上去扼住了江凤英的脖子:“你这个狠毒的女人,我让你纠缠!纠缠……”猝不及防的江凤英拼命挣扎着,不一会儿就断气了。

话外音:一时错乱,酿成一个永远不能挽回的错误。以火制火,以暴制暴,最终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招失控,前功尽弃。

柔情提醒:用这样极端的方式去结束一段婚外情,无易于把自己送到了地狱门口。在杀人之前,如果能再想想亲人含泪的目光,结局会否不同?

杀死江凤英后,张大贵慌忙拉着她的尸体把车开回了家。叫醒妻子告诉了她这一切。冯娟秀听了,吓得两腿直发抖。凌晨3时许,张大贵和冯娟秀两人驾着车到城外的西郊加油站买了15块钱汽油。然后将江凤英的尸体运到郊外公路边,抛进路边的沟里,浇上汽油点上火焚烧。

2月27日上午,有人发现了江凤英被烧得黑糊糊的尸体,立刻报警。毕节市警方立即立案。8月5日上午,惶惶不可终日的张大贵在妻子的陪伴下,向警方投案自首。他交待了自己杀害江凤英的全部犯罪事实。

在看守所的张大贵,面对这样的悲惨结局悔恨万分。他声泪俱下地对记者说,婚外激情如同鸦片,一旦染上就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危害……他本来想洗清自己的罪孽,还女儿一个清白的爸爸。可没想到,现在却让妻子和女儿都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他希望世人以他的教训为戒,洁身自爱。

幸福提醒:

上一篇:四个意识方面不足下一篇:怎样写救济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