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英语作文预测满分

2024-05-18

高考满分英语作文预测满分(精选16篇)

篇1:高考满分英语作文预测满分

【题目要求】

假如你是班长,根据下面的内容和提示,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口头通知,以便向同学们宣布。 事由:欢迎美国学生来校参观

参观时间:10月22日上午9:00——12:00

参观人数:约50人。

活动安排:1. 8:30在校门口欢迎。

2. 9:00带客人到会议室开联欢会。

3.领客人参观植物园、校办工厂。

4. 11:00在操场进行篮球比赛。

5. 客人12:00离校。

注意事项:1. 对客人要友好大方。

2. 要用英语交谈

American Student’s Visit

Boys and girls,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About fifty American students will come to visit our school on October the 22nd. We’ll meet them at the school gate at 8:30 am. At 9:00, we’ll take them to the conference room, where a get-together will be held. After that, we’ll show them around our botanical garden and the school-run factory. At 11:00, there will be a basketball match on the playground. They’ll leave our school at 12:00.

We must talk with them in English. Please be friendly and courteous to them. Remember, we not only stand for our school, but also stand for China.

Thank you. Hope you have a good time

篇2:高考满分英语作文预测满分

注意:1.信的开头已为你写好。2.词数不少于60。

提示词:竞选班长monitor election

How are things going?

Last Monday, our class held a monitor election. This was our first election, so everyone was excited. Two of my classmates took part in the race; Liu Dong and Wang Hong. They each gave a speech telling us what they would do when they were elected. Then we voted for the monitor. The result was 28 to 15 in Wang Hong’s favor. Wang Hong became our new monitor. The whole class cheered for her, and she promised to do the best she could for us all.

Best wishes,

篇3:高考满分作文的阅卷评分取向

一.立意要有穿透力

立意是文章的主脑, 是文章的灵魂, 文章的立意要正确、鲜明、集中, 这些都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从阅卷的过程、专家的评述、高考满分作文的内容来看, 高水平的考场作文, 立意不仅要正确、鲜明、集中, 而且要独到、新颖、深刻、有创意。要想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文章的立意必须有强大的穿透力, 能反映生活的本真。

2010年高考, 一位重庆考生的作文《难题》获得满分。文章以充满诗情禅意的画面开篇:六月的黄昏, 庙宇的院墙呈现一片迷离的紫红, 一片树叶飘过高墙, 树叶脉络清晰、色泽澄净。由此, 作者想到了佛境中的菩提树, 从而把“难题”定位在生命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在文章的主体部分, 作者首先以悉达多王子成佛前的故事来诠释“对生命美与真的感悟”是一道难题, 然后进一步提出“对生命美与真的表达更难”。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笔锋一转, 指出“佛主净, 道主无我无为, 而皆可获真我, 获顿悟, 芹溪以无言之恣诉情, 有的是虔诚……菩提、庙宇和我, 也许有了真心, 难题便一道融向天际了吧”, 点明主题, 只要有真心, 难题可解。

“难题”这一概念, 外延比较宽泛, 立意容易流于常规和表层, 而本文考生却能穿透千载时空, 穿透浮躁的世情, 穿透“成熟的心智”, 揭示生命的真谛:只要有澄净的、虔诚的、感动的、爱的真心, 对真善美感悟的难题可解, 对真善美表达的难题亦可解。立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深刻地反映了生活的本真、世情的本质、生命的真谛, 这篇文章能拨动阅卷者心弦, 其核心价值正在于此。

二.情感要能打动人

作文贵在抒真情, 写实感。行文可以叙事, 可以写景, 可以刻画人物, 但如果要它们打动阅卷者的心, 就要以抒情为点睛之笔,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作者没有写什么重大题材, 也没有抒发什么豪情壮志, 更不采用华丽的辞藻和冷僻的典故, 他只是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选取素材, 用平易、朴实和淡雅的笔触, 略加渲染, 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 抒写出自己寄托于这些人和事上的深挚感情, 哪怕只有寥寥数笔, 也都是至情言语, 沁人心脾。大家的文章固然堪称典范, 高考满分作文亦可让我们深受启发。

《这也是一种芬芳》是2009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在文章的开头, 作者写自己小时候喜欢看爷爷磨药、熬药, “可当那一缕缕药气逐渐弥漫整个屋内时, 我却厌恶地远远躲避”, 用欲扬先抑的笔法, 为下文抒真情、写实感蓄势。在下文中作者生动地描叙了三个典型细节, 凸显爷爷的慈爱、辛苦、博识。在“我”玩耍、哭闹的时候, “爷爷时常像变戏法似的给我拿出几枚甘草片, 我含在嘴里, 一丝淡淡的甘甜萦绕舌间”, 爷爷的疼爱以及“我”对爱的领悟, 形神毕现, 令人回味。童年的“我”体弱多病, 爷爷常常伛偻着背, 烟熏火燎地为“我”煎药, 并且总会端着一个白瓷碗, 手里拿着两块冰糖, 笑眯眯地递到“我”面前, 爷爷的辛劳和慈爱使苦涩的药汤变得甘甜和芬芳。病榻上的“我”有时也难耐永昼和长夜的寂寞, 于是爷爷拿出家中珍藏的中草药图典, 教“我”关于药材的知识, 爷爷的慈祥、和善和博闻, 让“我”长了很多见识, 获得很大的安抚。文章在结尾处, 画龙点睛地指出“苦涩的药香散发的是爷爷的爱, 细腻, 绵软, 濡染、浸透我的人生, 是我生命最美好的芬芳”, 卒章显志, 照应标题, 总结全篇。

纵览全文, 作者将目光聚集于家庭生活, 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最深的事———“喝药”。“童年是在一碗碗褐色药汤里度过的”, 然而, 作者却能于这苦涩的药汤里感悟到爷爷绵醇的亲情和爱的芬芳, 语言朴实, 情真意切, 不事雕琢, 动人心弦, 藉此叩开了阅卷者的心扉。

三.选材要有新视角

材料是文章思想观点站立的依据, 是情感志趣迸发的触点, 是中心主旨汇聚的河床。在材料收集使用中, 要关注重大新闻、时事热点, 关注现实生活、平凡人生, 关注社会道德、人间真情, 关注人与自然、科学动态;对人们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热点事件, 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要能对那些耳熟能详且又颇具争议的历史事件和成语、熟语事件用现代观点加以审视, 对它们的内涵进行创造, 做到古今合一, 重新解读出新意。在剪辑材料时, 当繁则用墨如泼, 当简则惜墨如金, 或改造, 或拼接, 或更换, 或移花接木, 都要针对主题观点的要求进行精当的创造性的剪辑, 这样才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2010年高考一位北京考生的满分作文。“夏夜, 繁星在天, 人车如织,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我想起了国家的发展与停滞”, 文章一开始就确定了选材的范围, 把内涵定位于“国家的发展与停滞”, 入题又快又实, 似大而新。围绕“国家的发展”, 作者选取了两则材料。“仰望卫星环宇宙, 西昌百姓笑盈盈”, 以此为纲, 叙写了我国于2010年6月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的盛况;“上海世博真名世, 百年谁能与媲美”, 用此挈领, 记述了世博会的溢彩流光。这两则材料十分鲜活、新颖, 举重若轻, 时代感非常强, 该考生的选材能力, 可见一斑。围绕“国家的停滞”, 作者列举了网络、媒体上曝光的各种丑恶现象, 表现了“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 道德的“蹒跚停滞”, 表明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选材切中时弊, 现实感很强, 视角独到。

此文选材视野开阔, 从正面写“仰望星空”, 选航天、世博为材, 阐述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从反面写“脚踏实地”, 选网络、报刊上的丑恶现象为材, 揭示加强道德教育、解决社会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材料出新”使得此文赢得了阅卷者的情有独钟, 打出了满分。

四.构思要有闪光点

构思精巧, 是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一项重要内容。做到作文构思精巧, 关键是构思要有闪光点。可以巧用经典, 重新演绎:借用经典故事, 挖掘新内涵, 展示新思想, 成语故事、历史人物或事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 都可以成为作文的主人公或作文的核心事件。可以剪辑片断, 再现生活:生活片断常常能反映生活本质, 以这样的生活镜头入文, 易于展现不同视角、不同场景、不同事件, 不仅画面感强, 还可以省去繁冗的过渡交代, 使文章层次清晰, 重点突出, 从而表现深刻的主题。

《卡梅隆的智慧》是2010年高考一位上海考生的满分作文。文章以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卡梅隆的电影人生为线索, 以广受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卡梅隆制导的电影“《阿凡达》的绚丽震撼”为核心支撑, 由此开掘出主题。作者先叙述了卡梅隆成功推出《泰坦尼克号》, 然后“忽然蛰伏了起来”, 设置悬念, 吊起胃口, 为展现主题蓄势;接着写卡梅隆坚守梦想, 策划力作, “因为财力物力不够, 技术条件不成熟, 构思未趋于完美”, 宁可把梦想“藏在心里, 悄悄养着”;结果电影巨作《阿凡达》在2009年一经推出, 便“轰动全球”;最后再联系现实, 把浮躁的年轻女作家、高校里的教授们、画廊里的艺术学院毕业生与“卡梅隆的智慧”进行对比, 深化主题:“将幼小的梦想放归心湖, 等它逐渐长大, 日渐丰满, 才会开出万众屏息的绚烂光华。”

这篇文章构思的闪光点, 就在于作者选择了卡梅隆这个让世界瞩目的电影巨人, 抓住了卡梅隆两部电影巨作之间“十几年”的“蛰伏”。这十几年是卡梅隆坚守梦想、精心策划的“十几年”, 这“十几年”的“蛰伏”, 终于在2009年再次成就了卡梅隆, 并在2010年成就了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可以说, 正是这闪光的构思拨动了阅卷者的心弦。

五.语言要有文学性

高考《考试说明》在写作发展等级中有一条明确规定:文章要有文采。语言优美的文章, 见之, 如微风拂面, 赏心悦目;品之, 如美酒飘香, 绕梁不绝。

篇4:高考满分作文必备

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其语言必具隽永的意境美、生动的情趣美和诗意的哲理美,用词生动、句式整齐、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丑石》中写科学家观察丑石时“拉直了目光……”。“拉直”一词,生动传神、新鲜蕴藉,把无形的视线具体化,科学家观察丑石的神态活灵活现。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等句式整齐,语言富有哲理,有极大的震撼力。2011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竞争是发展的步伐》中“鲜花,因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天空,因有了白云的飘逸,才显得静穆、安详”等句子也同样整齐而富有变化,语言灵动优美。

利用各种修辞方法润饰语言,是文坛高手的惯用技法。无论是白居易的《琵琶行》,还是李贺的《箜篌引》中,描写美妙的乐声皆因比喻而使诗歌形象可感,如闻其声。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亭亭的舞女的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又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那荷花、那月光仿佛就在眼前含苞待放,就在眼前洁白无瑕。作者运用通感手法而臻语言之佳境,尽显文章之风采,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011年高考山东作文题目“这世界需要你”,一考生写的是“文字——这世界需要你”。他在文中写道:“当你被刻在竹简,或是被写在绵帛,构成一册册史书的时候,总是很诚恳地记录下不争的史实;当你被马克思用羽毛笔管书写出来的时候,你就是一种伟大的思想;当你被李白、雪莱吟咏成一段段诗句的时候,你就是一种超脱的情怀和理想。”文中用排比,极富文采。最后质检组专家钦点59分。2011高考四川满分作文《总有一种期待》结尾“以勇于挑战的勇气为桨,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前行”“勇于探索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等语句都以优美的比喻引人入胜。而“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中的连天暴风雨,可能是红军长征途中的绵绵雪山、无边的草地”等句子有比喻,有排比,文采飞扬,气势磅礴,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拍案叫绝。

另外,语言求新还可借助于亲切自然、新鲜活泼的流行歌曲。我布置过一篇以“欣赏”为话题的作文,其中有一个学生写的文章题目是《无与伦比》。内容是周杰伦从初进歌坛的《双节棍》到《十一月的肖邦》《黑色毛衣》《千里之外》《听妈妈的话》《青花瓷》等等。小作者对周杰伦的歌如数家珍,歌词信手拈来恰当而感人,赞美了周杰伦从一个吐字模糊、含混不清的小歌手到一名歌坛实力唱将的成长历程。他的歌是无与伦比的,他在歌坛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由于流行歌曲强烈的社会“轰动效应”,歌词及歌名的“知名度”,容易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况且有的歌词蕴藉丰富,魅力十足如果运用得体,定能妙笔生花。

经典文言文历经百年、千年的考验,语言洗练、意蕴丰富有着极强的说服力。学生作文中经常见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语句,使文章庄重而大气,严肃而厚重。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蒋昕捷的《赤兔之死》令许多资深语文教师感慨良多。作者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卓越不俗的古白话运用功底叫人叹为观止。作者以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表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艺术手法独特娴熟,将赤兔马拟人化,使之有了人的情感和特征,文章因而生动、婉丽、有底蕴,把诚信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慷慨激昂。高度浓缩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晓畅,文采飞扬,让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只能感叹书读得太少。可见,文言文无尽宝藏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材料。在我们语言越来越时尚的今天,不仅要增加新词外来语,还应在经典古文中寻找我们的营养。只有当语言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它才更有品味。

高考作文除了吸收经典的文言文的精华外,还更要联系现实,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当中撷取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事例,这样文章才能跟具有说服力。而作为中国人每年精神盛宴的非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莫属。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一个个感动的人热泪盈眶的事件诠释着真、善、美;鞭挞着假、丑、恶。而获奖人物的颁奖词写得优美、洗练、凝重、感人肺腑,有些我们可以引用。而最有意义的是,平时学习中让学生去模仿,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尤其是可以锻炼语言运用的能力。下面是2012感动中国张丽莉老师的颁奖词:冰雪为容玉作胎——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这样的语句经常拿来让学生体会、模仿,必然能有效迅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为高考作文得高分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考优秀作文给我们的启示是:语言是作文的基础要素,语言表现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得分。因此,考场作文语言应力戒俗话套话,尽量运用鲜活且底蕴丰富的语言,从而为文章注入新内涵,创设新意境,使读者产生新感觉,获得新体验,触发新感悟。

俗话说,得作文者得语文。距离2015年高考越来越近了,希望高三学子能够妙笔生花,写出一篇语言流动优美的高考考场作文,从而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篇5:高考全国卷英语作文预测满分

Dear editor,

I’m writing to tell you about the discussion we’ve had about whether students of Senior 3 should take physical exercise. 55%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ey should take exercise every day, such as doing morning exercises, playing ping-pong and basketball, but it shouldn’t take up too much time. Proper exercise can build up one’s body and reduce diseases. What’s more, sports let their brains have a rest so that they can study eff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45% believe taking exercise is a waste of time and it is tiring. After having sports, they are much too excited for a long tim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lessons. It’s also possible get hurt in sports.

Yours sincerely,

Li Hua

篇6:高考英语作文全国卷二预测满分

When I was very small, I like to read the books withpictures, because I did not know the words.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喜欢看那些有图片的书,因为我还不认识字。

One day, I saw the interesting pictures in the book, Isaw the turtle and the rabbit, but I did not knowwhat it said, so I asked my mom.

有一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有趣的图片,我看到了乌龟和兔子,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讲的是什么,因此我问妈妈。

She told me that the turtle and the rabbit were racing, I said there was no doubt that therabbit would win, but my mom smiled and said the turtle won at last because the rabbit was soconfident and slept for a while and missed the time.

她告诉我乌龟和兔子正在比赛,我说肯定是兔子赢,但是妈妈笑笑,说乌龟最后赢了,因为兔子那么自信,睡了一会,错过了时间。

I was shocked, I learned that lagging behind doesn’t mean lose, if we insist, we will have thechance to win.

我很震惊,我学到了落后并不意味着输,如果我们坚持,就有机会取得胜利。

篇7:关于高考预测热点满分作文

15天能够很短,弹指一挥间。若你只当它是日复一日的煎熬,整日松散怠慢,你的确成功地消磨了最终的时光,却失去了最终的查漏补缺、梳理知识的大好时光;15天也能够很长,长到你利用好每一天去尽可能改变现状,让不足得以补偿,让优秀的更加完美。不说你利用好每分每秒,至少你所花在学习上的时间都能发挥其最大效益。

以下向同学们提出我的几点提议,望有所帮忙。第一,确保自身身体状况良好,注意饮食健康卫生,在天气不稳定时不要轻易减少衣服;作息时间坚持充足的睡眠,不要因为内心焦急而熬夜复习。健康而精力充沛的状态才是我们发挥最佳的保证。第二,坚持良好的心态。高考说到底也可是就是一场考试,与其紧张不安,不如坦然理解。多年的学习生涯,我们已经身经百战,何惧这最终一战?第三,重视细节,查漏补缺。目前的学习状况已基本定型,我们要做到是不断寻找并填补知识漏洞。往往决定高考成败的可能仅仅是一个细节。第四,重视基础,回归课本。千万不要心高气傲,不屑于书本中最基础的。

高考资料必须是从课本最基本的思想中发散出去,仅有把握好这些,才有可能有所突破,或是获得意外的惊喜。

在这仅剩的十几天中,没有出息原地徘徊就是后退,就会被他人逾越,不要只是妄自嗟叹或感叹他人的收获,更不要被他人的成果吓退而感到自卑。在这最终的时间内,明确自我的目标,不要被压力击垮你的梦想。始终坚持向着你的梦一步一步迈进,结果不会令你失望!

篇8:掀起高考满分作文的盖头来

一、走进文本,挖掘文本资源

我们可以对文本进行再挖掘,更好的发挥文本的范文作用。试看下列高考满分作文,无一不是活用了教材。“曹操面对沧海,吟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言壮语,屈原举身投江之悲壮,岳飞誓死精忠报国忠魂千古不朽……”(《勇敢的心》);“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鲁迅先生曾断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中华民族以自己日后的经历向世人证明:中国人在沉默与等待中得到了爆发……”(《等待春暖花开》)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具有驾驭、深度开发其教育价值的能力。所以,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积累文中经典语言,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现实意义,学以致用。例如,学了李白的诗,有的同学这样写道:“自力士脱靴,玄宗醉酒,贵妃磨墨后,青莲看透了所谓的官场,所谓的名利荣禄。皇帝要的是奴才。于是,他走上了退路,仰天大笑出门去,放白鹿于青崖,游天姥于梦境。他的退隐,让他感受到名山大川之壮美,于是酒入豪胸,三分酿成醉意,七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我们还可以旧材新用,创意设计。学完《阿Q正传》可以尝试写“阿Q新传”;读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可以让学生写“杜十娘新传”,等等。拥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审美构思”,你会获得“妙笔生花”的意外惊喜。

二、走出文本,博采众家之长

欲求文章好,先做读书人。只有不断的读书,才不至于在平时写作中语言干瘪、言之无物,才不至于产生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的尴尬。

让我们再次走进高考满分作文,许多优美的语言都得意于博采众家之长,来欣赏一下旁征博引的妙处吧。“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书》);“‘不是乡愁,没有离乡;不是情怯,没有近乡;不是还乡,没有衣锦;不是黛玉,没有眼泪。’踏上这阔别近六十年的土地,李敖写下了这段话,他没有回来,因为他不曾离去,他的根在这里,同对岸的人们一样。”(《谈意气》)

作文没有巧,只恐读得少。阅读要像蜜蜂采蜜,博采众家之长。例如,“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简·爱》);“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无一不给我们带来思想和心灵的震撼。作读书的有心人,认真汲取世界名著中的养分,收藏一些指导人生的值得珍藏的句子。拥有这“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半亩方塘”,你会获得“清清如许”的“源头活水”。

三、拥抱生活,采撷点滴细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揭开高考满分作文的面纱,优秀的文章离不开生活。“审读当代自强的英雄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生活经历,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说拥有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因为拥有知识和能力而骄傲自豪,因为拥有亲情和友情而幸福快乐,而不知道珍惜却使他埋没于平庸,就会分文不值……”(《填充空白》)

要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参加多样、实在的语言交际活动,从中吸取知识,吸取语言材料,从中领悟语言博大精深的内涵,练就运用语言的各种技巧和习惯。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的视野要冲破课堂,去引导学生发现那些具有生命形式的事物。在生活中,那一缕白云、一片残瓦、一根小草以及袅袅的炊烟、潺潺的溪流、烁烁的火苗等无不具有与生命同构的形式,无一不是文学创作的素材。

除了拥抱现实的生活,我们还应去留心一些媒体中的精美语言。可以通过品味优秀节目导语,感受汉语整句魅力:“城市越来越大,每个人都行色匆匆,站在十字街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点落寞,但是,我知道那万家灯火,必定有一盏是为我而点,那就是‘真情’”。

篇9:高考满分作文解密

一、巧饰凤头,“直”“曲”尽妙

“直”如开门见山,一睹全貌;“曲”似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具体有下列三式:

第一,开门见山,可以快速将阅卷老师带入规定情境和思路中。考生可以用自己对题目的感觉和热情去点燃老师内心的感觉与热情之火。如2008年全国(Ⅰ)卷高考满分作文《生命!生命!!》是这样切入的:

“老师,老师,你快醒醒呀!”孩子们一边抽噎一边摇着关老师。

此时的关老师满脸的水泥沫,两条腿压在水泥板下。

就在5分钟前,8.0级地震袭击了这个偏远的村落,在这个简陋的教室里,关老师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果断地将仅有的8个学生护到了墙角,自己却慢了下一步,被掉下来的水泥板砸到了双腿,疼昏了过去。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用别致的方法塑造出了关老师的形象,关老师的形象一开始便深深烙在读者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这样的开头有先声夺人之妙,非常“抓人”。

第二,讲究悬念和曲折,以引起阅卷老师的关注。“文似看山不喜平”,有时候入题更需要讲究曲折和委婉,尤其要讲究一点悬念,才能引人入胜。因此,有时候,我们不妨多用一点言辞,以悬念抓住读者心理,引起他们的注意和重视。如2008年广东卷满分作文《不要轻易说“不”》就是这样切入的:

流水之畔,红尘滚滚。问生命:成,你能否有朗月照花,深潭微澜的美艳?你能否有不计顺逆、不计成败的超然?你能否有扬鞭策马、登高望远的旷达?败,你能否有滴水穿石、汇入洪流的意志?你能否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傲岸?你能否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倔强?

不要轻易说“不”,因为——你能!

此篇命题作文,开头是讴歌生命和考问灵魂的交响乐,如此气派,有波澜也有悬念,叫读者和阅卷者不能轻易说“不”吧。

第三,用强烈的反差、对比和映衬来引出题旨,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如2008年上海春季卷满分作文《细微深处》一文开头:

这个世界真的是“大”千世界。大人物,大环境,大趋势,大事件等等,可以说,一个“大”字,充斥了我们这个日益发达的社会。不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凡是跟“大”粘上边,就是大新闻,就能吸引无数人的眼球。

可那些细微之处呢?我们能够忽略吗?无论是艺术、科学,还是人生,我们都无法忽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正是细微,才有深度。

作文开头一系列的“大”似有离题之嫌,接着笔锋一转,便进入自己早已拟定的题目了。开始的“大”与“小”形成鲜明对比和反差,巧妙、贴切而又发人深省。这样的开篇,不是做到了“开门见山”和“曲径通幽”的完美统一了吗?

二、辞真意深,点“睛”活“龙”

点睛,即点明主旨。因为考场作文阅卷时间少,所以不提倡内容过于含蓄,句可以有“睛”,段有“睛”,文有“睛”,不时地点题。这些点题的语句,位置不拘一格,可前可后,也可在中间;关键是要有新意,要有底蕴,尽可能做到理性与情趣的融会贯通,给人以隽永、深刻而耐人寻味的印象。

第一,用感情浓烈的语词来点睛,引起共鸣。文章在写景、叙事或对论点进行了论证之后,结尾才运用凝练简洁的抒情、议论性的语句点题,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戛然而止。如2008年上海卷高考佳作《他们》的结尾:

他们是父亲,伟大而坚韧;他们是父亲,这个世上最爱我们的男人。也许,我们走出考场时,该给他们来个拥抱,我想他们一定会尴尬一下,然后直至老去,也铭刻于心。

文末写到回报父爱,等待已久,“千呼万唤始出来”。如果此篇是父亲之歌,那么最强音在篇末。

第二,用点明主旨的警句,以期留下难以磨灭的余响和值得咀嚼的东西。如2008年上海春季卷高考满分作文《细微深处》结尾是这样的:

细小之处,微而不浅,“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言大义”,古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呢?

连用警句,加以疑问作结,激疑促思,启人心志;驻目沉思,浮想联翩,余韵悠长。

第三,艺术地运用俗语民歌等,以期读者受到感染并乐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我们对俗语、歌词等能艺术地加以改造和利用,并糅进其他修辞手段加以强化,也有可能赋以新意并铸成自己的“名句”,给人以艺术享受与心灵震动,从而达到王蒙所说的“亏他想得出来”。如2008年辽宁卷高考满分作文《坚守心中的道德律》的结尾:

“不论是黄昏,还是晨曦初露,茉莉花,总是洁白的。”正如希腊诗人乔治·赛福斯的这首小诗所说,我们青少年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洁白,坚守住自己的芳香,坚守住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这样就增加了语言的密度、力度。

篇10:高考满分作文预测:身教重于言传

身教重于言传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但是这些父母们有没有想过,你们是龙父,龙母吗?魏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子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他的儿子叫伊东·布拉格,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布拉格之所以能取得后来的成就,与父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布拉格后来接受访问时说:'父亲是我的第一位老师,从小他就教育我,不论什么事情都要从本质去看,是父亲的行为感染了我.'中国不也有一句谚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孟母三迁','曾子杀猪'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自此,我不禁要发出感慨:前人尚且如此,今人又何待言?

有一位老教育家曾说过:'现在的社会,普遍流行着一种四&二&一综合症.那就是四个祖辈的,两个父辈的`围绕着一个小太阳转.'现在的家长在孩子的身上寄托了太大的希望.经常会对孩子说:'你要怎样怎样,你不能骂人,不能打架,要好好学习.'殊不知,家长的言行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你的孩子.要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啊!

家长的用心我们都能理解.但是,你若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天之骄子,你也应该严于律己.因为孩子常常会把自己的父母当作榜样.你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他.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带孩子去坐公交车,遇到有老年人上车没有座位,你告诉你的孩子要给老年人让座,而你自己却坐在那里.孩子只会不情愿地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他不会记住以后也要这样做.

篇11:2022年学生高考满分作文预测

小的时候,我在KTV里接触到了一种东西——话筒。从此,便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长大了,妈妈送我去学唱歌,当看到七个音符的第一刻起,我对音乐便多了一份独特的情愫。我的理想,其实很简单,就是成为一个歌手。每当我听见手机里的音乐响起,每当我看见电视里的歌手演唱,我便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如果我能站在万人仰望的舞台上演唱,该有多好啊!于是,我踏上了艰难而又幸福的音乐之路。

我初次学唱歌是在五年级,那时我一有时间,便开始练声、咬字,老师经常夸我有唱歌的天分。但是我特别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和评价。记得有一次,表哥正好在我练歌的时候来了。我当时正在用真假音转换的方法唱邓紫棋的《泡沫》,还一边弹着吉他。我自认为唱功肯定超越了许多同龄人,心中燃烧着自信的火焰,所以十分沉醉地摇着头和着乐曲唱歌。“这么难听啊!”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表哥皱着眉头评价我的歌声。一时间我听不出是真话还是假话,但是心中却“咯噔”一声,仿佛有一把无形的剑插在了我的心头。我强颜欢笑,其实内心早已泪流满面,那团理想之火不再旺盛。我难道真的有这么差劲吗?

突然间,我感觉自己真的好累,为了取得别人的称赞这么努力,如今却冷不丁被人泼了冷水。这之后,我依旧学习唱歌,但这首《泡沫》,我再也没敢唱。直到今年圣诞节,老师要求我在所有同学面前演唱这首歌!

不行,这是我心中永不磨灭的伤痕啊,在大庭广众之下唱这首歌,岂不是自讨苦吃?我犹豫再三,实在不敢开口。老师始终不放弃,让我在他面前唱一遍试试,并告诉我,如果我迈不过这一关的话,我的演唱技巧始终不会得到突破!

音乐响起,我低声唱了几句。“啪啪啪……”老师的掌声非常响亮,“太好了!陈眺啊!你现在气息控制得非常好,真假声也切换自如!不错!”老师阳光般的笑容,洒入我的心田,那株理想的小苗,一瞬间又茁壮了好多!

篇12:北京中考英语作文满分预测

1.save water, the source of life , protect drinking water, stop polluting, make full use of it;

2.save electricity, crucial, turn off, other electric machines;

3. save forests, useful ,stop cutting down;

4.recycle useful rubbish, save resources

参考作文:

although the world develops much faster and better, the resources on the earth get fewer and fewer. in order to protect them,something must be done.

save water.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水是生命之源) no water, no life.(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so it’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do so. not only should we(我们不仅应该…)protect drinking-water(饮用水) and stop polluting it, but also make full use of(充分利用) it. save electricity. it is crucial(关键的,至关重要的). we can’t imagine what the life will be like without it. everyone should do his best to save electricity. don’t forget to turn off lights or other electric machines(电器)when we finish working.

篇13:高考满分英语作文预测满分

一、随笔教学的重要性

2010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角色转换之间》, 笔者发现的那一篇满分作文中有这样的几句话让人难忘:“慕容天天, 一个以行为艺术家自居的女孩, 曾一度赤裸着身体在铁笼内宣告人体之美。而她竟然说服了自己的母亲, 与之共同拍摄那些所谓艺术的照片。在角色转换之后, 他传授的是什么文化?不是扯下了一块遮羞布, 就能成为一种文化。”笔者当时看到这篇文章后就被它吸引住了, 并毫不犹疑地给它打了满分。但是, 当时还有一些老师却提出了很多意见, 主要观点是文章语言太随意。最终批卷组长提出主张:认为这是一篇文学性很不错的散文, 像这样的散文在写作上都喜欢使用隐喻、象征、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 富有形象性。同时也承认满分作文不是十全十美的, 只要能体现学生的生活情味、语言生动就应该给予肯定。

是啊, 我们的学生在高考的重压之下还有多少生活味呢?有多少文章是老师训练下的套作?再翻开学生的随笔, 是否觉得多少还能让你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的真实生活。有位学生曾经在随笔中这样写道:“有感而发, 这是我写好作文的唯一途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我已好久无‘感’了。对于堆砌华丽文辞的句子, 狂用比喻排比的句子, 我毫无兴趣且厌恶……我还是喜欢看朴实但又不失表达技巧, 能打动人心引起心灵共鸣的文字……可是我写不出, 一是我尚无表达技巧可言, 第二也是最致命的, 我已经无‘感’了”。这正是无感时代的文字堆砌。

文字堆砌已经成了当下学生习作的痼疾, 是一种显而易见却又无法根除的情感危机。然而笔者认为, 并非时代真的“无感”了, 更多时候是写作者忘却“有感”甚至拒绝“有感”。“无感”的情感危机直接导致了学生写作的泛泛而谈, 华而不实, 甚至干涩无味, 纯粹应付。因此, 凿出生活中的一汪清泉, 确属当务之急。那么就让随笔回归吧, 在随笔训练中让学生积累情感, 才能在高考中厚积薄发左右逢源。

二、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随笔教学模式

有人说随笔即“随意之笔”。随笔可以不拘题材与形式, 大事小事皆可入文, 闲趣偶思形诸文字, 意到笔随, 言尽笔止。随笔是灵动的、活跃的, 但在终极意义上随笔写作更应该尊奉一种“随”而“不随”。这个“不随”的真正内涵是要求写作者能够写出心灵的真实, 舍去过多的忧伤盲目, 沉淀下属于自己的文字。然而在当前的随笔写作中, 我们不得不直面这样的尴尬处境。

本人在随笔教学中, 已经坚持了好多年了, 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首先是个数量问题, 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本学期开学至今本人已经批阅学生随笔1000多篇, 它们大多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多样性的特点, 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70%左右的随笔有内容, 有一定文学性, 达到了写作练笔的要求, 对提高写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20%左右的随笔文情并茂, 主题深刻, 文学性强, ?立意新颖, 是习作中的佼佼者, 这些作者的作文成绩普遍较高, 属于在写作上有特长的一部分。当然, 也有7%左右的学生对随笔不以为然, 写出来的东西无中心、无主题, 甚至像流水账;还有3%左右的随笔存在抄袭行为, 有的抄自报刊杂志, 有的取材过去旧作, 态度敷衍, 应付了事, 纯粹是“随便写一笔”, 确确实实不会写。

要避免随笔的名存实亡, 要让随笔真正为提高写作能力和为高考作文打基础, 那就必须要有合理的随笔教学模式。

1. 要求写真情实感。

写随笔是一种释放。释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智慧。通俗地说, 随笔能够满足人们的表现欲望。正因为如此, 学生将随笔视为自己的朋友, 也有学生把随笔当成与老师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老师充当一个忠实的、耐心的倾听者, 默默地和学生一起分享幸福, 承担痛苦, 共同度过人生中的一个个的难关和一道道的坎。同时, 我们老师也能从学生的随笔中感受到鲜活的思想和跳动的生命。比如看一次电影或电视, 读一本有趣的书, 得到一份自己喜欢的礼物, 买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有趣的事、难忘的事、有感触的事, 生活中的烦恼、思想上的困惑、父母的唠叨等, 留心自己身边人的举动、描摹他人的个性等等, 一切的一切皆可入文。真可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如陈小月同学的随笔《信仰》写到:“梦想, 只不过是人生的某个站点, 甚至无从知晓是否真的存在于自己的生命之中。而信仰是每时每刻存于心中, 不休不止提供力量的支柱。”这样的随笔, 说的多真实而透彻啊。

沈月欢同学在《门前的一棵树》中写到:“这株树苗与以往不同, 显得特别的纤细柔弱, 似乎风一吹就会倾倒, 树干上绑上了厚厚的麻绳, 四周还用木棒将树支撑起。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我对这树起初不抱任何希望, 只是默默的哀叹它的苦命, 我想它不久也会一命呜呼……”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 并且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他的另一篇随笔《喝一杯苦茶》中, 学生写自己到外婆家, 喝茶时的感受:“怀着尝试的心态, 我再一次端起茶杯, 喝上一口, 霎时, 又有一股浓浓的苦涩袭来, 但慢慢地苦涩变成了淡淡的甘甜, 一股茶香久久萦绕。我发现了一个奇怪之处, 苦茶不苦, 只在于品尝者是否用心在品茶。”这正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啊!外婆家的苦茶让他对生活有了感悟, 于是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 长此以往, 坚持数载, 还愁写不出好的文章来吗?

王琰同学在随笔《老宅》中, 写自己到亲戚家玩, 发现一处老宅:“望过去, 老宅的墙壁高高的, 白色的墙面已经泛黑, 几扇木框的窗户嵌在墙上, 墙壁上毫无修饰, 因此窗户看上去特别小, 木制的窗框因为风吹雨淋已经有些发霉。……老宅已经被闲置, 它经历过岁月变迁, 已饱经风霜, 它就是一个老人, 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看着周围的一切改变, 回忆着过去的一切美好回忆。它很幸福。”语言很朴实, 但却道出了老宅存在的价值。

学生的读书生活相对单调, 除了少量的文体活动, 教室———寝室———食堂, 三点一线, 走出去, 请进来的机会不多。为此教师要围绕语文课的特点多出点子, 花样翻新, 尽可能创设轻松的写作氛围。针对刚刚进校门的高一新生, 可以围绕“我的学校”这个话题来写文章, 形成一组“我”的系列随笔, 让“我”尽快地融入到新环境, 新集体当中去, 尽情展现自我的风采, 找出自己的闪光点。

蔡伊人同学就写到:“最喜欢莫过于同学几个共同漫步在寝室后的小径上。第一次来新学校, 望着那曲折似盘虬的小路, 我忽有置身公园的感觉——‘曲径通幽处’恐怕也正是如此吧?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 弯弯的小路被两边的树木装饰得极为秀丽。恐怕也只有这里的树会如此体贴, 为忙碌的我们提供一片休憩之地吧?”作文能力提高关键在于心悟, 从平时单调的生活中挖掘, 从身边事物来积累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培养学生做个有心人吧。

2. 要重视给随笔写评语。

批语是随笔写作的延伸。

批语是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学生对老师的批语, 最关心的往往并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 而是颇费心思从评语的字里行间中窥察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有位学生写道:“每次随笔一发下来, 我便迫不及待地去看老师的点评。对于不足。我总会改正, 要是看到老师对这篇随笔的认可, 我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有两类评语是学生最欢迎的: (1) 激励性批语。譬如, 教师在学生优美、精彩的语句画几串圈圈或写上这样的一些批注:精彩, 这是不同寻常的见解, 你用精彩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 让我陶醉, 见解有新意。特别是写作较差的学生更需要鼓励性的批语, 如恭喜你, 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 继续努力哦。像这样一些对学生充满热情期望的激励性批语往往可感染学生, 使学生更加努力奋发。 (2) 交流性评语。学生在随笔中往往表达着成长的苦恼, 青春的欢乐与忧愁, 表达着他们对人生社会的看法见解等, 有时会有难以解开的困惑和迷茫, 有时会有书生意气的偏激和臆想。那么老师就要和他们进行真诚的交流。评语中可以写上老师的见解, 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的每一次随笔都能看到老师的意见, 都能得到老师的指点, 定能让学生从中找到写作的乐趣, 长此以往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此带动他们更多的关注生活, 感悟生活。

三、随必要重讲评

讲评是随笔写作的再指导。

每次把好的随笔或写得有进步的随笔拿到课堂上读, 读的过程中要指出该随笔好在什么地方, 有那些不足, 怎样修改可以更好。老师的讲评既鼓励了学生, 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又在写作上给予他们指导, 同时又鞭策了其他学生, 让他们产生写随笔的欲望。随笔是学生感情宣泄难得的窗口, 是自我欣赏, 自我陶醉的“宝贝”。也可以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 尝试着让学生朗诵随笔, 自我推销展览, 自批互改。由于时间关系, 课堂上不可能把优秀的文章都读给学生听, 本人就把学生的优秀随笔收集起来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翻阅, 并要求他们写上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这样做就在班里形成了浓厚的写随笔的氛围, 学生会越来越爱写作。当然这样写随笔也是为以后的高考作准备。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看, 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从高考作文的内容看, 例如浙江省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2010年命题作文《角色转换之间》可讲述故事, 抒发感情;2009年‘绿叶对根的情谊’;2008年作文题是‘触摸城市或感悟乡村’这些题目都贴近学生的生活, 和平时学生的随笔内容极其接近。再将高考作文与随笔要求放在一起比较, 其基础等级要求为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这些可以视为对随笔的一般要求;而发展等级要求的深刻透彻、生动形象、富于文采、有创新, 则可以作为对平时随笔写作的各类题材、体裁的特殊要求。随笔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构思精巧, 推理或想像有独到之处, 材料新鲜, 见解新颖, 富有个性特征, 这些自然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时努力效仿的榜样。

篇14:高考满分作文批判(一)

笔者专门收集了这类作文,研究了一下它们的“满分之道”,其中还真有不少彼此相承相通的“特色”:花团锦簇,文采粲然;勾古连今,博采众长;处处点题,条理显明。我想,把满分作文当作抽检的样本,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无论是代表性还是可信度,都是相当高的。笔者无意于自出新论,只想罗列诸多非正常现象,以引起同行方家的深思与警觉,也希望高中生朋友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汲取经验教训。

时下的高考作文,写题记成为颇为流行的时尚。不管有无必要,不管什么文体,也不管运用得是否准确得体,都喜欢在标题与正文之间插入一句或一段题记。水村也好,山郭也罢,到处斜矗着题记的酒旗。笔者无法精确统计高考中写题记的作文占有怎样一个比重,但是从公布出来的那些为数不多的满分作文来推测,写有题记的作文确实占据着一个相当高的比例。笔者随手收集到如下题记——2006年,《那些永不停息的人》(浙江考生):“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生无所息。”2007年,《梦里花开》(重庆考生):“我们在过去与未来,在时光的边缘,寻找属于自己的梦。只为在梦里,听见花开的声音。”《品尝高考》(重庆考生):“品尝高考,就是在品味一段酸、甜、苦、辣的人生。”《母语如河》(湖北考生):“唐诗过后是宋词,那么国内的‘英语热’过后呢?我们是否该拾回对母语的尊重和热爱?”2008年,《擦干眼泪前行》(陕西考生):“灾难降临,我们痛苦,我们流泪;痛苦之后,让我们,擦干眼泪,昂首前行。”《夜的最后一章》(陕西考生):“夜仔细想想,灯便亮了。风想吹灭灯光,却吹来了黎明。”《一起动起来》(河北考生):“地震来袭的那天,整个世界仿佛都塌了,同胞们不要害怕,全国人民一起动起来,天佑中华。”《在自然中生活》(重庆考生):“心有自然,满城风景。”《在自然中生活》(重庆考生):“人因自然而生,因自然而亡,只有天人合一才是正道。“《给父亲的情书》(福建考生):“父亲,当别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谢谢您让我选择做了我自己。”《举手投足之间》(湖北考生):“我本风雅。”

因题记而夺高分,因高分而引爆题记大流行。一位满分作文得主不无自豪地介绍了满分的经验,原来她的作文就用了一组排比来作为题记,她估计就是这别出心裁的一招,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从而得了满分。题记并非她的创举,原来她的语文老师给她找来往年的满分作文让她学习模仿,并传授给她一个技巧:写文章前,用一个题记将作文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整篇文章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不会偏题了。曾经的满分作文对后来的作文满分有着怎样巨大的“示范效应”,这就是一个生动的明证。

我无意于过多地指责这位老师和这位同学,以他们的能量尚不足以影响当下的文风,他们不过是这种风气的顺应者而已。但在关乎一个人命运的时刻,顺应未必是发自内心的认同,也许是出于一种被逼无奈或者自我保护。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为什么阅卷者特别钟情于题记?为什么写有题记的作文那么容易获得高分?当写题记的风气不断升温并脱离常态时,一些专家为什么不是给以降温提醒而是推波助澜,火上浇油?

篇15:河南中考预测英语作文满分

范文:

Every one wants to keep healthy today, especailly our students. But we don’t pay attention to our health. Some of them go to school without breakfast in the morning. Some students and pupils play computer games or watch TV all day, espacially at the weekends. Many boys think it is cool to drink or smoke.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have good habbits. We should eat breakfast every morning. We can watch TV or play games for a short time, then have a rest. We also can take part in some clubs. I think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keep healthy.

篇16:预测上海中考英语作文满分

I want to say “Thank you most at the moment when I have to say goodbye to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what you have done for me. I used to be too shy to speak English in front of the class. You found my problem and helped me out. I can still remember clearly your smile on the day when I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English speech contest. It was you who gave me the confidence.

I have a dream of going to Beijing University in the future. Though it’s hard for me, I’m sure your love will encourage me to achieve it.

上一篇:民事诉讼案件中诉讼证据的关联性下一篇: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