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

2024-05-02

水杨酸(精选14篇)

篇1:水杨酸

水杨酸与植物逆境胁迫

水杨酸(SA)是植物体内的一种新型激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重金属、热、干旱、盐等逆境能诱导植物体内SA的合成,缓解逆境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增加植物的抗性能力.对植物的耐性机理作了简要综述.

作 者:郑爱珍 王启明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系,河南,商丘476000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200634(5)分类号:Q946.82+8.3关键词:水杨酸 植物 逆境 抗性

篇2:水杨酸

水杨酸与植物抗逆性

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介绍了水杨酸的生理功能及在植物抗逆过程中的作用,为水杨酸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作 者:耶兴元 YE Xing-yuan  作者单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园艺系,河南信阳,464000 刊 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年,卷(期): 19(4) 分类号:Q945 关键词:水杨酸   生理功能   抗逆性  

篇3:水杨酸

1仪器与试药

仪器:Agilent Technologies 1200series 高效液相色谱仪, 配G1365D MWD检测器、自动进样器、柱温箱。AE-163电子天平。试药:水杨酸滴耳液 (自制) ;水杨酸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0822-9901) , 乙醇为色谱纯, 水为重蒸馏水。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ODS Hypersil C18 (6 mm×150 mm, 5 μm) ;流动相:乙醇:水 (50:50 V/V) ;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95 nm;操作温度:室温;进样量:20 μl。色谱图见图1。

a.样品;b.对照品;1.水杨酸

2.2 溶液制备

2.2.1 水杨酸标准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水杨酸对照品200.03 mg, 置100 ml量瓶中, 加流动相70 ml溶解后, 加流动相至刻度, 摇匀, 作为储备液。精密量取水杨酸储备液0.5、1.0、1.5、2.0、2.5、3.0 ml置50 ml量瓶中, 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摇匀, 得水杨酸浓度为20、40、60、80、100、120 μg/ml的标准液, 作为标准品液。

2.2.2 样品溶液制备

精密量取水杨酸滴耳液lml置100 ml量瓶中, 加流动相至刻度, 摇匀, 精密量取5 ml, 置100 ml量瓶中, 加流动相至刻度, 摇匀, 作为样品液。

2.3 测定波长选择

取上述配制的20 μg/ml的标准品溶液;另按处方比例精密称取基质适量, 按照重现性试验下方法配成基质溶液;以水为空白, 将水杨酸溶液基质溶液分别在250~4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 结果见图2。可见, 水杨酸溶液在295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而基质在此处无吸收, 故选用295 nm波长作为水杨酸的测定波长。

1.水杨酸溶液 2.样品溶液 3.基质溶液

2.4 线性考察

精密量取水杨酸对照品不同浓度的标准液各进样20 μl, 以峰面积为纵坐标, 以进样浓度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表明, 峰面积与进样浓度呈良好线性, 回归方程:Y=0.0203C-0.0014, r=0.9998, 线性范围为20~120 μg/ml。

2.5 精密度与溶液稳定性实验

取“2.2.2”项下溶液重复进样, 进样量20 μl, 测定峰面积, RSD=0.38% (n=5) 。于配制后0、1、2、4、6、8 h分别进样20 μl, 测定峰面积, RSD=0.67% (n=5) 。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与样品溶液的稳定性良好。

2.6 重现性实验

取同一批样品 (20080210) 依样品液制备法, 制备样品液6份, 分别测定水杨酸含量, 水杨酸平均含量为59.98 μg/ml, RSD=1.15% (n=6) 。见表1。

2.7 加样回收实验

精密称取水杨酸200 mg, 置于100 ml容量瓶中, 按照水杨酸滴耳液处方配制, 再依次用流动相稀释至20、40、60、80、100、120 μg/ml, 按样品测定方法测定含量, 计算回收率 (n=5) , 结果见表2。

2.8 样品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水杨酸滴耳液适量, 用流动相稀释至60 μg/ml, 依法测定含量, 三批样品含量测定, 结果见表3。

3讨论

3.1 波长的选择

精密称取水杨酸对照品与精密量取水杨酸滴耳液适量, 用流动相分别制成每1 ml约含20 μg的水杨酸溶液和每1 ml含90 μg的水杨酸滴耳液溶液,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50~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紫外吸收图谱, 发现水杨酸对照品溶液在295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水杨酸滴耳液溶液在268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将水杨酸对照品溶液和水杨酸滴耳液溶液分别放置一定时间, 再分别扫描图谱。经考察295 nm处的紫外吸收强, 且干扰小, 检测灵敏度高, 色谱峰形好。故选择295 nm做为检测波长。

3.2 流动相的选择

实验表明, 将流动相调整为乙醇:水 (50:50 V/V) 后, 保留时间为6.8 min, 分离效果和色谱峰形皆较理想, 在规定时间内测得的峰面积变化不大, 相对稳定;若单纯以乙醇和水为流动相, 峰面积有随着时间的延长, 而逐渐增加的趋势。用混合流动相乙醇:水 (50:50 V/V) , 其谱图较单纯以乙醇和水为流动相的谱图有了较大改善。

3.3 优点

采用本法测定水杨酸滴耳液中主药水杨酸的含量, 可避免中和法终点判断所产生的人为误差, 以及由此带来的结果测定的不准确性, 又可以避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误差。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简便, 快速, 准确, 专属性强的特点, 可做为止痒消炎水的质量控制方法。

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水杨酸滴耳液中水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使用C18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醇:水 (50:50V/V) ;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95nm。结果水杨酸在20~120μg/ml浓度范围内, r=0.9998, RSD=0.42%, 平均回收率为99.87%。结论该法可快速准确的测定水杨酸滴耳液中水杨酸的含量。

关键词:HPLC,水杨酸,水杨酸滴耳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编.中国医院制剂规范.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89:143.

篇4:水杨酸

2年前,王先生躯干、四肢出现较多肥厚性的皮疹伴大量鳞屑及瘙痒,至皮肤科就诊后确诊为银屑病,医生给予10%水杨酸软膏及含糖皮质激素的软膏外用。为加强疗效,他还经常在涂药后外敷保鲜膜封包过夜,自觉症状逐渐好转,未再复诊,但仍坚持用药。近1周,他出现持续耳鸣、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表现,立即至当地医院就诊,医生考虑为长期大面积使用水杨酸软膏经皮肤吸收引起的水杨酸毒性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王先生的症状明显改善。

靓肤经典“水杨酸” 用药4“不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胡瑞铭 杨勤萍(教授)

水杨酸是一种脂溶性的有机酸,是皮肤科的常用外用用药。水杨酸制剂具有止痒、抗真菌、角质溶解、腐蚀等作用,广泛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痤疮、皮肤真菌感染、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鱼鳞病、鸡眼、胼胝、疣等皮肤病。水杨酸也广泛应用于美容行业,是许多护肤品的关键成分,如一些祛痘及去角质的产品中大多含有水杨酸,而具有去屑止痒功效的洗发水中也含有水杨酸。

水杨酸制剂虽然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但是,水杨酸制剂也具有一些副作用。水杨酸制剂对皮肤具有一定刺激性,且浓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刺激反应,可出现皮肤发红、瘙痒、刺痛、脱皮,甚至糜烂等接触性皮炎表现,这与高浓度水杨酸过度去除皮肤角质层,导致皮肤的防御能力变差有关。目前认为,以下4种情况应慎用水杨酸制剂。

1.不宜用于“娇嫩”部 水杨酸制剂不宜用于眼、外生殖器、肛周等黏膜部位;在角质层相对较薄的部位,如面部一般只能用含低浓度水杨酸的药物或护肤品,且不宜频繁、长期使用。在使用水杨酸药物和护肤品的同时最好加强保湿、润肤治疗,以改善皮肤的屏障功能,增强皮肤的抵抗力。此外,也有少数人对水杨酸制剂有过敏反应,外用后可出现皮肤发红、皮疹、瘙痒等表现,这类人群需注意即使低浓度的水杨酸制剂都不宜使用。

2.不宜“大封包” 长期或大面积(如超过全身面积30%)使用水杨酸制剂,水杨酸经皮肤吸收入体内,达到一定浓度后可发生水杨酸毒性反应。因此,外用水杨酸制剂时需注意不可长期或大面积使用,可以采用间隔用药,或每次小面积用药的方式,以避免水杨酸中毒,而封包治疗往往针对角质明显增厚的皮损,因为这些部位药物难以渗透入皮,当皮肤角质逐渐变薄后则不宜再使用。建议患者最好定期至医院复诊,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用药方案,避免盲目用药。此外,在皮肤破损的部位,也不宜外用水杨酸制剂,以免吸收过多。

3.不宜“强强联合” 水杨酸制剂已经具有角质溶解的作用,若再与其他含有去角质作用的药物(如维A酸、果酸、过氧苯甲酰、雷琐辛、硫磺)、含有酒精的制剂(如剃须后洗剂、收敛剂、芳香化妆品、剃须霜或洗剂)、有较强干燥作用的肥皂等同时使用,可引起角质去除过度,导致角质层过薄,使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极易发生过敏反应,同时,也会促使皮肤过度干燥,引起紧绷不适感和脱屑。而当皮肤已经出现过敏、晒伤、干燥、瘙痒、刺痛不适的情况下,更不宜再使用水杨酸制剂,以免加重症状。

4.不宜用于孕妇、儿童、老年人 水杨酸制剂属于孕期C类用药。水杨酸盐可以透过胎盘屏障,若使用过量,也可能会导致胎儿中毒表现。曾有报道称,孕期使用水杨酸药物,可能导致胎儿动脉导管提前关闭,致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因此,孕妇使用含水杨酸的药物需慎重。不过也不必矫枉过正,如仅含有低浓度水杨酸的洗发水这类产品,使用过程中经皮肤吸收极少,对胎儿也不会有影响。此外,皮肤相对较薄的儿童和老年患者,也需慎用水杨酸制剂。

总之,水杨酸制剂应遵医嘱,以免发生中毒反应。若长期外用水杨酸制剂者出现持续耳鸣、头晕、持续或剧烈头痛、精神错乱、嗜睡、震颤、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厌食、腹痛等表现,需考虑水杨酸中毒的可能,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外用的水杨酸制剂外,一些含有水杨酸类的口服药物,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水杨酸甲酯(冬绿油)等服用过量,也可出现水杨酸中毒反应。

不同浓度水杨酸制剂,药理作用不同

1%~3% 角质形成作用 通过减缓细胞的分裂速度等机制,使异常的皮肤角质层恢复正常,并具有止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痤疮等。

3%~6% 抗真菌作用 常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

5%~20% 角质溶解作用 可使角质软化、松解而脱落,用于治疗多种角化性、脱屑性、肥厚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鱼鳞病等。

20%以上 腐蚀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鸡眼、胼胝、疣等。

篇5:水杨酸

低温胁迫下外源水杨酸对油菜叶片生理活性的影响

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对油菜受到零上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以及不同施用模式对低温伤害的比较.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水杨酸能显著提高逆境胁迫下的`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含量,能显著降低体内丙二醛的含量和质膜透性,说明水杨酸对低温胁迫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作 者:范志强 Fan Zhiqiang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安徽安庆,246011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年,卷(期):15(24)分类号:Q946.91关键词:水杨酸 低温胁迫 油菜

篇6:水杨酸

水杨酸对冷胁迫下香蕉幼苗抗冷性的效应

用0.6 mmol/L水杨酸(SA)喷洒香蕉幼苗叶片1 d后,于8℃低温胁迫5 d,研究水杨酸对香蕉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降低了受低温胁迫的香蕉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含量,减缓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提高了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明SA可通过提高香蕉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清除活性氧的积累、减少膜损伤来缓解低温对香蕉幼苗的损伤.

作 者:周利民 陈惠萍 ZHOU Li-min CHEN Hui-ping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刊 名:亚热带植物科学 英文刊名: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年,卷(期): 38(1) 分类号:Q946.82+8.3 Q945.78 关键词:水杨酸   香蕉幼苗   冷胁迫  

篇7:水杨酸

水杨酸对青稞离体叶片叶绿体色素和电导率的影响

以青稞叶片为试材,对其进行黑暗诱导衰老,检测了水杨酸处理对青稞离体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青稞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索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不断下降,相对电导率升高.用800mg/L的水杨酸处理抑制了叶绿索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降低,但却促使相对电导率的进一步上升.表明水杨酸对青稞离体叶片衰老可能有一定的延缓作用.

作 者:丁晓波 向利红 向彬方 夏奎 杨汉波 游腾跃 段辉国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n12 刊 名: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4(z1) 分类号:S512.9 关键词:水杨酸   青稞   叶片衰老  

篇8:乙酰水杨酸合成条件的改进

阿司匹林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 是由水杨酸 (邻羟基苯甲酸) 和乙酸酐合成的, 是医药治疗的常用药品, 可以有效的起到解热、镇痛及抗风湿等药效。通常乙酰水杨酸的合成条件主要利用水杨酸酚羟基的乙酰化和产品重结晶, 传统对乙酰水杨酸合成的方法是酸催化法, 产率仅在50%~65%, 副反应较大, 并且实验产生的废液也会污染到周边水环境。对此, 采用现代化的实验技术水平, 如甲苯磺酸作催化剂、还可以用微波辐射辅助合成技术用于合成和水解乙酰水杨酸并加以回收利用, 可以将乙酰水杨酸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 提高了乙酰水杨酸的反应稳定性。本次实验研究主要采用路易斯酸Ni SO4为催化剂, 制成的乙酰水杨酸的纯度可以达到85.2%

一、实验部分

1. 试剂和仪器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浓盐酸、三氯化铁、氯化亚铁、硫酸镍等试剂;采用恒温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循环水真空泵。

2. 实验方法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方法:将5.0ml的乙酸酐和一定量的催化剂路易斯酸放在50ml锥形瓶中, 在恒温的条件下进行搅拌, 直到乙酸酐完全溶解为止。然后在加入2.0g水杨酸, 加热条件下缓速搅拌, 这是的水杨酸会在容器中出现化学反应, 待反应结束后可以加入冰水对乙酸酐进行水解。将锥形瓶凡在冰水进行冷却, 大概时间为20min, 然后将锥形瓶中的固体提出, 洗涤、抽干, 所得的就是乙酰水杨酸的初成品。

最后, 对乙酰水杨酸初成品进行在加工提纯, 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进行搅拌直至无气泡, 将剩下的滤液放置在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搅拌到有固体出现即可, 然后放在冰水中冷却, 抽滤、干燥的固体就是乙酰水杨酸了。

二、结果与讨论

1. 产品鉴定

(1) 乙酰水杨酸的定性程度检测

检验合成后的乙酰水杨酸产品所用的化学药剂有乙醇和三氯化铁铁, 将乙酰水杨酸放入乙醇中, 并加入2滴1%三氯化铁溶液, 当乙酰水杨酸呈现阴性反应, 代表水杨酸在合成过程中已经将羟基酰化。

(2) 乙酰水杨酸的纯度鉴定

检测乙酰水杨酸纯度采用的化学药剂是乙醇和酚酞, 取下乙酰水杨酸小量放置在锥形瓶中, 与乙醇进行融合, 待溶解完毕后, 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 当乙酰水杨酸溶液呈现微红并且在30分钟都没有退色迹象, 代表此次试验的乙酰水杨酸合成纯度高。

(3) 乙酰水杨酸熔点测定

使用Thiele管测定乙酰水杨酸熔点, 当试验提纯的乙酰水杨酸较高, 其熔点大概在133~135℃。

2. 影响乙酰水杨酸提纯的因素

此次化学实验显示, 影响乙酰水杨酸提纯的因素主要集中体现在反应温度、催化剂选取、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的把控四方面。

其中将5.0ml的乙酸酐和一定量的催化剂路易斯酸放在50ml锥形瓶中, 在恒温的条件下进行搅拌, 直到乙酸酐完全溶解为止, 然后在加入2.0g水杨酸, 加热条件下缓速搅拌, 这时候的反应时间为10min, 通过反应温度的变化, 乙酰水杨酸的产量和产率也有所变化, 无论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乙酰水杨酸收率大小, 但温度较低时, 打开分子内氢键, 温度较高时, 容易产生分子间缩合反应。在实验使用硫酸作为催化剂时, 反应的最佳温度为80℃。

通过表1显示, 硫酸催化剂使用最高, 其他三种路易斯酸也具有催化作用, 但是Ni SO4的催化效果是最好的, 使用Fe CL3作为乙酰水杨酸合成的催化剂的产率最低。

对于乙酰水杨酸合成产品收率也和催化剂的用量有关, 通过表1指出Ni SO4的催化效果最佳, 但是在化学实验过程中, Ni SO4催化剂的使用量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 通过催化剂使用量对产品收率影响来看, 当Ni SO4用量在0.4g催化效果是最好的。

在整个化学实验中, 反应时间越长, 乙酰水杨酸收率越高, 但不可加热过长, 因为催化剂与水杨酸融合会使所产生的乙酰水杨酸产品的分解或者分子聚合, 影响产品收率。

讨论

通过以上的实验研究, 可见对于乙酰水杨酸合成条件的改进较之传统实验方法有了很大的突破, 在实验器具、实验药剂量减少了, 实验时间也相对缩短了, 同时得到的乙酰水杨酸的产品收率更比传统方法更高。本次实验采用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 用Ni SO4作为产品的催化剂, 更加方便的合成乙酰水杨酸。同时实验结果证明,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水杨酸与乙酸酐的比例等因素均会对乙酰水杨酸产品收率有影响, 只有优化好各个条件才能提高乙酰水杨酸产品的收率, 且产品色泽为白色, 且纯度高。

摘要:乙酰水杨酸是阿司匹林的化学名, 在日常药物治疗中是较为常用的药品之一, 传统乙酰水杨酸合成的化学实验方法不仅费时、耗材, 而且提取的纯化程度也不是非常理想, 直接影响着乙酰水杨酸的药品发挥的药效效果。对此, 本文系统分析了新型实验对乙酰水杨酸合成条件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乙酰水杨酸,合成条件,改进

参考文献

[1]林沛和;吡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J];化工中间体;2006; (09) :33-34.

[2]李继忠;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J];化学世界;2005; (06) :27-28.

[3]李远军;陈丽;乙酰水杨酸合成方法改进[J];《西昌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04) :12-13.

篇9:水杨酸对菊花耐热性的影响

关键词:水杨酸;菊花;耐热性;干物质;叶绿素;神马;胁迫

中图分类号:S682.1+10.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9-0222-02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Tzvel)为菊科菊属宿根花卉,是世界著名四大切花之一,性喜冷凉,持续高温会造成新生叶无法展开,叶片出现黄斑、反卷下垂、干枯等症状,影响菊花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了其观赏价值[1],进而影响菊花的周年生产。为满足菊花的周年稳定供应,克服夏季高温对菊花的影响,菊花耐热性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

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一种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参与植物体内许多生理生化过程,是植物体内诱导逆境防御机制的重要信号分子[2],能够提高植物在非生物胁迫下的抗性[3-5]。研究表明,外源水杨酸处理可增强高羊茅、茉莉、鸡冠花、葡萄、百合等植物对高温的耐受性[6-9],但对菊花耐热性研究却鲜有报道。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切花菊神马耐热性的影响,旨在探讨水杨酸对提高菊花耐热性的有效性,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和水杨酸处理

以切花菊神马为试验材料,待植株长至约45~50 cm,选取生长一致的植株15畦,每畦约300株,于下午16:00—18:00分别喷施浓度为100、200、400、800 mg/L的水杨酸,以清水为对照。每周喷2次,处理2周,每处理重复3次。

1.2高温处理

剪取菊花地上部分约25 cm,用去离子水清除样品表面的污物,插入盛水的容器;试验设20、30、34、38、42、46、50 ℃ 共7个温度梯度,每个温度处理6株,计210株,放入智能人工气候箱培养。升温速率为5 ℃/h,到达每个温度梯度时保持4 h,常温放置1 d后测定各项指标。

1.3电导率测定

参考张钢等的方法[10]测定电导率。每株取4张叶,用5 mm 打孔器在叶片中间部位打1个孔;将打孔叶片分别置于4个试管中,每个试管加去离子水15 mL,用Parafilm膜封口,放入摇床中培养24 h;用上海京科雷磁产DDSL-308型数字电导仪测定电导率(E1)和空白电导值(EB1);将试管于沸水中煮沸30 min,Parafilm膜封口,再放入摇床中培养24 h,测定终电导值(E2)和空白电导值(EB2),计算相对电导率(E):

E=(E1-EB1)/(E2-EB2)×100%。

参照Logistic方程估算耐热性,计算公式为:

y=A1+eB·(C-x)+D[11]。

式中:x为处理温度,℃;y为相对电导率,%;A为处理的相对电导率最高值,%;B为温度拐点处曲线的斜率;C为拐点温度,表示组织半致死温度,℃;D为处理相对电导率最低值,%。

1.4叶绿素含量测定

参考张宪政的丙酮乙醇混合液法[12]测定叶绿素含量。取相同节位叶片样品0.2 g,放入洁净的胶卷盒中,分别加入丙酮乙醇混合液20 mL,混匀,避光保存24 h,待组织颜色变白,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提取液在645、663 nm处的吸光度,计算叶绿素含量(C),公式为:

C(mg/g)=(20.2D645 nm+802D663 nm)×20÷1 000÷0.2。

1.5干物质含量测定

分别取茎、叶,放入4个纸袋中;用电子天平分别称量茎、叶样本的鲜质量;把茎、叶样本放入烘箱中105 ℃杀青 30 min,于60 ℃烘48 h;取出样本,放入干燥皿中24 h,用电子天平分别称量茎、叶样本干质量,计算干物质含量,公式为:

干物质含量=干质量/鲜质量×100%。

1.6数据处理

数据用Excel统计绘图,用SPSS 17.0分析差异显著性。

2结果与分析

2.1水杨酸处理对菊花茎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由图1可见,水杨酸处理的菊花,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茎干物质含量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8、42 ℃时,各处理茎干物质含量达到峰值,随后急剧下降,50 ℃时达最低值;各水杨酸处理的菊花在同一温度下,茎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200 mg/L 水杨酸处理的菊花,在超过34 ℃温度处理时,茎干物质含量均高于对照,而800 mg/L水杨酸处理的均低于对照。

2.2水杨酸处理对菊花叶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由图2可见,叶片的干物质含量变化走势与茎相似,大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30、34 ℃时,各水杨酸处理的叶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明显;38 ℃时,400 mg/L水杨酸处理的叶片干物质含量最高;42、46、50 ℃温度下,200 mg/L水杨酸处理的叶干物质含量相对最高,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100 mg/L水杨酸处理下,42 、46℃时叶干物质含量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更高温度处理的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2.3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3可见,水杨酸处理下,随处理温度的升高,神马菊叶绿素含量大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未喷施水杨酸(对照)的,34 ℃时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200 mg/L水杨酸处理,其叶绿素含量于42 ℃时达到峰值;20、30、34、38 ℃温度条件下,各处理与对照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处理温度为42、46 ℃ 时,浓度为200 mg/L水杨酸处理的神马菊,其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400、800 mg/L水杨酸处理,在处理温度为46、50 ℃时,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2.4水杨酸对菊花耐热性的影响

由图4可见,经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菊花的耐热性发生明显变化,经100、200 mg/L水杨酸处理的菊花耐温度最强,分别为45.0 、45.5 ℃,耐热性分别比对照42.5 ℃高59%、7.1%;浓度为400、800 mg/L水杨酸处理的菊花,其耐热温度分别为35.0 、35.8 ℃,分别比对照低17.6%、15.8%。

3讨论

高温胁迫会导致植物细胞膜脂过氧化,叶绿体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13]。研究表明,叶面喷施脱落酸、水杨酸、Ca2+、多效唑(PP333)、6-苄基腺嘌呤(6-BA)可以提高植物的耐热性,而关于外源水杨酸提高作物的耐热性又是研究的热点[14]。本试验通过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菊花进行处理,发现菊花的耐热性有差异,其中200 mg/L水杨酸处理的耐热性较强,表明外源水杨酸能诱导菊花产生耐热性。这可能是因为外源水杨酸降低了高温胁迫下菊花的质膜氧化程度,细胞膜透性减小,高温下菊花叶片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加。这与水杨酸诱导银杏、高羊茅、玉米等植物的结论[6,15-16]一致。

对于水杨酸的施用,浓度高低会导致菊花耐热性的差异。低浓度水杨酸处理的菊花耐热性强,而高浓度水杨酸处理的菊花耐热性降低,同时也表现在膜透性、茎叶干物质含量及叶绿素含量降低上,这与Fariduddin等研究结论[17]较为一致。随温度升高,水杨酸处理的神马菊茎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与杨岚等研究结论[14,18]较为吻合。短期高温胁迫下,温度的升高使菊花的光合作用加强,叶绿素含量上升;但持续的高温胁迫造成叶绿体结构遭到破坏,位于类囊体膜中的光合系统受到损害,从而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19]。当温度过高,超过42 ℃时,神马菊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都呈下降趋势,而200 mg/L水杨酸处理的神马菊叶绿素含量和茎叶干物质含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这表明水杨酸虽然不能根本阻止高温胁迫而避免菊花受到伤害,但喷施适宜浓度水杨酸可使菊花对热胁迫的耐受时间延长。

参考文献:

[1]孙宪芝,郭俊娥,郑成淑.菊花的高温伤害及生长恢复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1):6-11.

[2]Halim V A,Vess A,Scheel D,et al. The role of salicylic acid and jasmonic acid in pathogen defence[J]. Plant Biology,2006,8(3):307-313.

[3]郝敬虹,易旸,尚庆茂,等. 干旱胁迫下外源水杨酸对黄瓜幼苗膜脂过氧化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3):717-723.

[4]尚庆茂,宋士清,张志刚,等. 水杨酸增强黄瓜幼苗耐盐性的生理机制[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147-152.

[5]孙艳,徐伟君,范爱丽.高温强光下水杨酸对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3):399-402.

[6]何亚丽,刘友良,陈权,等. 水杨酸和热锻炼诱导的高羊茅幼苗的耐热性与抗氧化的关系[J].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2,28(2):89-95.

[7]李永红,魏玉香,谷茂.水杨酸预处理对鸡冠花幼苗热胁迫的生理效应[J].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11):2257-2262.

[8]王利军,黄卫东,战吉成.水杨酸和高温锻炼与葡萄抗热性及抗氧化的关系[J]. 园艺学报,2003,30(4):452-454.

[9]陈秋明,尹慧,李晓艳,等. 高温胁迫下外源水杨酸对百合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8,13(2):44-48.

[10]张钢,刘民,任元新.春季白皮松实生苗的脱锻炼与再锻炼[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6):761-763.

[11]李亚青,张钢,卻书鹏,等. 白皮松茎和针叶的电阻抗参数与抗寒性的相关性[J]. 林业科学,2008,44(4):28-34.

[12]张宪政.作物生理研究法[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148-149.

[13]刘大林,张华,曹喜春,等. 夏季高温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生理机制的影响研究[J]. 草地学报,2014,22(3):657-660.

[14]杨岚,师帅,王红娟,等. 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铁皮石斛幼苗耐热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3):534-540.

[15]曹福亮,欧祖兰.水杨酸对银杏幼苗抗高温胁迫能力的影响[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6):756-759.

[16]杜朝昆,李忠光,龚明.水杨酸诱导的玉米幼苗适应高温和低温胁迫的能力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关系[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1):19-22.

[17]Fariduddin Q,Hayat S,Ahmad A. Salicylic acid influences net photosynthetic rate,carboxylation efficiency,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and seed yield in Brassica juncea[J]. Photosynthetica,2003,41(2):281-284.

[18]周中亮,包满珠,王文恩.高温胁迫对6个高羊茅株系生理指标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1,28(7):1284-1290.

篇10:水杨酸

水杨酸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质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在Cd2+胁迫下,添加外源水杨酸(SA)的.培养液中生长的玉米幼苗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提高,质膜透性降低,丙二醛(MDA)的积累减少,显示SA对Cd2+胁迫具有一定的缓解效应.

作 者:李彩霞 李鹏 苏永发 郑普勤 张芬琴 张勇 LI Cai-Xia LI Peng SU Yong-Fa ZHENG Pu-Qin ZHANG Fen-Qin ZHANG Yong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生物系,甘肃,张掖,734000 刊 名:植物生理学通讯  ISTIC PKU英文刊名: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年,卷(期): 42(5) 分类号:Q94 关键词:水杨酸   镉   玉米   质膜透性   保护酶  

篇11:水杨酸

5-溴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金属配合物中性载体水杨酸根离子电极的研究

报道了以5-溴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合钴(Ⅱ)[Co(Ⅱ)-L)金属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阴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对水杨酸根(Sal-)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和选择性,并呈现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从大到小依次为:Sal-,ClO4-,SCN-,I-,NO3-,HCO3-,Br-,NO2-,SO32-,F-,Cl-,SO42-.在pH为4.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电极电位呈现近能斯特响应,线性响应范围为8.0×10-6~1.0×10-1 mol/L,斜率为-60.3 mV/decade,检测下限为4.0×10-6 mol/L.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电极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载体本身的结构与电极的响应性能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电极用于药品分析,其结果令人满意.

作 者:王丽 张云 柴雅琴 袁若 李艳 吴峡 WANG Li ZHANG Yun CHAI Ya-qin YUAN Ruo LI Yan WU Xia  作者单位:王丽,WANG Li(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715;宜宾学院,化学化工系,四川,宜宾,644007)

张云,柴雅琴,袁若,李艳,吴峡,ZHANG Yun,CHAI Ya-qin,YUAN Ruo,LI Yan,WU Xia(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715)

刊 名: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7 29(11) 分类号:O657 关键词:5-溴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合钴(Ⅱ)   中性载体   水杨酸根   离子选择性电极  

篇12:水杨酸

稀土氨基酸水杨醛Schiff碱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合成了水杨醛L-亮氨酸Schiff碱钇配合物{[Y2(Leu-Sal)3Cl4]Cl2・2H2O,Leu=L-亮氨酸,Sal=水杨醛},其结构经UV,IR,荧光光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差热-热重分析表征.生物活性实验表明,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作 者:胡珍珠 陈芳 HU Zhen-zhu CHEN Fang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湖北,黄石,435002刊 名:合成化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YNTHETIC CHEMISTRY年,卷(期):15(6)分类号:O641.4 O614.33关键词:氨基酸 Schiff碱 稀土配合物 生物活性 合成

篇13:制备水杨酸苯乙酯的合成研究

目前, 合成水杨酸苯乙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水杨酸与苯乙醇在酸性条件下酯化而成, 此工艺比较成熟在很多文献都有报导, 但是由于酯化生成的水在反应釜中不能及时排出, 导致此反应不完全, 收率低。另一种就是水杨酸甲酯与苯乙醇在碳酸钠催化下酯交换而成, 本文研究了催化剂用量, 反应物配比, 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提高了水杨酸苯乙酯的收率, 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

一、实验

1.1主要试剂及仪器

水杨酸甲酯 (98%以上) 、苯乙醇 (含量98%以上) 、碳酸钠 (工业级) 、酒精 (工业级) 、四口烧瓶、回流冷凝器、油水分离器、恒压滴液漏斗、精馏塔、抽滤瓶、气相色谱仪 (GC-900) 、水真空泵, 油真空泵。

1.2水杨酸苯乙酯的制备

在500ml的烧瓶中装上回流冷凝管、油水分离器和温度计。先加入190g水杨酸甲酯, 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134g苯乙醇和10g碳酸钠粉末并迅速升温。当反应温度在150℃左右时开始有甲醇经冷凝器回流入油水分离器中, 此时将反应温度控制在160℃-165℃之间, 不能高于170℃.反应5小时后基本上无甲醇生成时停止实验。得到甲醇的量大约30ml。降温至60℃过滤催化剂, 将过滤出的催化剂烘干留至下次使用。得粗品280-290g。粗品经气相色色谱分析水杨酸甲酯10%左右, 苯乙醇15%, 水杨酸苯乙酯80%左右, 收率为89.2%。

1.3水杨酸苯乙酯的精馏

将水杨酸苯乙酯粗品700克装入蒸馏瓶中, 然后升温, 用油真空压力泵进行负压精馏。由于酯交换法合成水杨酯苯乙酯, 副产物极少, 所以此精馏几乎无尾子残留。

1.4水杨酸苯乙酯的水冲

由于水杨酸苯乙酯的沸点实在太高, 即使我们尽量把精馏柱减短, 可是蒸出的产品依然带有焦糊的味道, 为了得到香气纯正的产品, 所以我们对精馏出来的产品进行水冲。

1.5水杨酸苯乙酯的结晶

我们选用酒精做为结晶液, 300克水冲后的水杨酸苯乙酯与300克酒精混合物搅拌升温到60℃, 搅拌3小时, 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 结晶5小时, 然后将结晶液用用布氏漏斗进行抽滤, 抽滤后的晶体用纯净的酒精洗涤一遍后再进行抽滤, 在30℃的条件下进行烘干, 可得到280克左右的成品。用此种方法得到的成品香气纯正, 达到要求, 若香气不达标, 可重复结晶一次。结晶母液可重复使用, 若结晶母液使用次数过多, 可对其进行精馏提纯后再使用。

1.6原料及催化剂的回收使用

精馏回收的水杨酸甲酯和苯乙醇的混合物, 无需再进行分离, 可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含量后直接使用。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 我们实验中采取投入一份回收的混合物, 投入三份新原料, 这样可以保证每批得到的产品质量恒定。过滤烘干后的催化剂可直接重复使用。

二、结果与讨论

2.1催化剂的用量

在同等条件下催化剂的用量对反应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反应时间均为5小时, 反应温度均为165℃时, 催化剂用量5ɡ时, 产率61.5%;催化剂用量7ɡ时, 产率69.3%;催化剂用量10ɡ时, 产率89.2%;催化剂用量15ɡ时, 产率90.1%。说明若催化剂的用量不够, 反应收率低, 而当催化剂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 再增加用量对反应收率也无明显效果。

2.2反应物酯比

在实验条件下催化剂用量10g, 反应5小时, 反应温度165℃, 改变反应物配比对产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当水杨酸甲酯投料量均为190ɡ时, 苯乙醇投料110ɡ时, 产率68.5%;苯乙醇投料134ɡ时, 产率89.2%;苯乙醇投料152ɡ时, 产率85.1%。由此可知苯乙醇投料量增加, 产率明显提高, 但投料过高, 转化率下降而且回收能耗增大, 所以水杨酸甲酯和苯乙醇投料量190:134时的投料量为最佳配比。

2.3反应时间

在实验过程中, 反应时间的长短对反应收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时间1小时, 收率仅为15.3%;时间3小时, 收率增加至52.6%;时间5小时, 收率增加至89.2%;而时间7小时, 收率为89.8%。由此可见反应时间过长对反应收率无明显效果且能耗大。所以经过多次实验证明, 开始脱水5小时即停止实验是对反应最有力的。

三、结论

以碳酸钠为催化剂, 用水杨酸甲酯和苯乙醇酯交换制备水杨酸苯乙酯, 具有收率高, 无废水废渣, 原料催化剂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建议在工业上大量推广使用。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用碳酸钠为催化剂, 水杨酸甲酯和苯乙醇合成水杨酸苯乙酯的新方法。探讨催化剂用量, 反应物配比, 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提高了水杨酸苯乙酯的收率, 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

关键词:水杨酸苯乙酯.,水杨酸甲酯,苯乙醇,酯交换,水冲结晶

参考文献

[1]何坚, 孙宝国.香料化学与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5.

[2]刘树文.合成香料技术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章思归.精细有机化学品技术手册 (上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

[4]范成有.香料及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0.

篇14:水杨酸

关键词:水杨酸;黄瓜;抗冷性

中图分类号: S642.2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4-0189-02

收稿日期:2014-05-22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编号:11230911D-13-04);河北省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项目(编号:1022101058)。

作者简介:赵 敏(1968—),女,河北保定人,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化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hbgchdxzxm@163.com。

黄瓜属冷敏感植物,是北方地区冬季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冬季低温寡照常使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影响其生产潜力的发挥,因此,低温冷害是限制北方黄瓜产量、质量提高的关键因子之一。水杨酸(SA)参与植物开花、性别分化、种子萌发、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离子吸收、膜的透性、乙烯合成等多种生理生化过程[1]。SA能够诱导病程相关蛋白(PR)基因表达,在植物信号传导、抗逆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2-4]。本研究探讨适宜浓度SA 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诱导作用,旨在为解决黄瓜苗期低温冷害问题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子处理

黄瓜品种为津优35号,种子经温汤浸种消毒后于25 ℃催芽,催芽后取饱满、出芽一致的种子播于8 cm×8 cm 口径的营养钵中,育苗基质为体积各占1/3的园土、蛭石、草炭混合物。待幼苗长至3叶1心期时进行诱导处理,分别用1.0、2.0、3.0、4.0 mmol/L SA均匀喷洒叶片,每处理50株,喷蒸馏水作为对照。隔2 d再喷1次,5 d 后置于光照培养箱内进行抗冷鉴定。15 ℃/10 ℃下预处理2 d,再于光照度为 62.5 μmol/(m2·s)、光照时间为12 h/d、昼夜温度为 10 ℃/6 ℃ 下胁迫4 d,每天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

1.2 方法

采用Orion电导仪测定叶片质膜透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浸提法[5]测定叶绿素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叶片电解质渗漏率的影响

电解质渗漏率是反映植物受伤害程度的重要指标,电解质渗漏率越高,植物受伤害程度越严重。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叶片电解质渗漏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SA各处理电解质渗漏率增加缓慢,均明显低于对照,说明适宜浓度的SA 处理能减轻低温对幼苗的伤害,其中2.0 mmol/L SA 处理的黄瓜幼苗上升幅度最小,质膜损伤程度最低,电解质渗漏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2.2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的积累会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渗[6]。由图2可知,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幼苗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CK增幅较大,SA处理下丙二醛含量增幅均低于CK。以SA 2.0 mmol/L处理下丙二醛含量增幅最小,膜脂氧化程度最低,抗冷效果最佳,说明适宜浓度的SA处理使被伤害的原生质膜得到逐步修复,低温冷害得到缓解。

2.3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可溶性糖是植物细胞的重要渗透调节物质,其含量与抗冷性密切相关,含量越高,抗冷性越强。在低温胁迫期间,各处理的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4.0 mmol/L SA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较小。可见,适宜浓度的SA能够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图3)。

2.4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低温胁迫促进叶片叶绿素的降解并抑制其合成。低温胁迫期间,各处理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降低趋势,4.0 mmol/L SA处理下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较快,2.0 mmol/L SA处理下降幅较小。可见,适宜浓度SA处理能够提高植物的抗冷性,延缓叶绿素降解(图4)。

3 结论与讨论

低温胁迫下,生物膜会遭到不同程度损伤,膜透性升高将会导致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造成细胞死亡。因此,膜透性升高程度是低温伤害的重要标志[7]。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的产物,其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膜脂过氧化的程度[8]。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黄瓜幼苗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但适宜浓度SA处理能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维持膜的稳定性,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冷性,其中以2.0 mmol/L SA处理效果最佳。可溶性糖含量高低与植物的抗逆性有关,可溶性糖作为渗透调节物质、防脱水剂,能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增加保水能力、降低冰点、提高植物抗冷性[9]。低温胁迫导致黄瓜幼苗叶绿素降解加快,叶缺绿或黄化,严重时变白,因此,叶绿素含量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低温对植物的伤害程度[10]。在低温胁迫下,对照幼苗叶绿素含量降解较快,受低温影响严重,渗透调节能力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较小,也影响其渗透调节能力。喷施2.0 mmol/L SA溶液可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的伤害,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冷能力,延缓叶绿素降解。

参考文献:

[1]舒英杰,周玉丽,张子学,等. 水杨酸对黄瓜萌发种子抗冷性的影响[J]. 种子,2006,25(5):63-64,69.

[2]林忠平,胡鸢雷. 植物抗逆性与水杨酸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的关系[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7,39(2):185-188.

[3]Shiras K,Nakajima H,Rajashekar K,et al.Salicylic acid potentiates anagonist-dependent gain control that amplifies pathogen signal in the activation of defense mechanisms[J]. Plant Cell,1997,9(2):261-270.

[4]鲁旭东,陈小飞. 水杨酸在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J]. 孝感学院学报,2006,26(3):13-17.

[5]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4-261.

[6]孫巧峰,于贤昌,高俊杰,等. 羧甲基壳聚糖对黄瓜抗冷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660-1665.

[7]薛国希,高辉远,李鹏民,等. 低温下壳聚糖处理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30(4):441-448.

[8]尹璐璐,于贤昌,王英华,等. 5-氨基乙酰丙酸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4):166-169.

[9]张 娟,徐 坤,孙 杰. 番茄不同砧木材料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反应[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2):104-108.

[10]孙巧峰,于贤昌,高俊杰,等. 羧甲基壳聚糖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660-166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水杨酸】相关文章:

水杨酸精制工艺研究02-08

乙酰水杨酸合成条件的改进11-13

制备水杨酸苯乙酯的合成研究09-11

上一篇:商务日语精读课件下一篇:移山倒海的意思和造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