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痕

2024-04-10

印痕(共9篇)

篇1:印痕

时光印痕-时光印痕,节气之美。

@沈善书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东 豆瓣】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

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

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南唐•冯延巳《采桑子•小堂深静无人到》

立春,二候樱花在凄凄的春雨中开了。时光印痕阒寂深幽的闺阁小院内,有女子独坐墙东伤春。春光冶艳,她没有与女伴们一起去踏青拾翠,而是选择独坐伤春。想来,我应是黛玉葬花时余情未了的那一片枯萎的残叶,到了今生,拿写字偿还前世无法言喻的情愁。

立春,趣称为“咬春”“打春”“鞭春”,名儿十分地形象活泼。打春的意思是人们用红纸缠在鞭子上打春牛,让牛解去冬日的疲乏,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帮助人们进行春耕。清人顾禄在《清嘉录•正月•打春》中这样写道:“立春日,太守集府堂,鞭牛碎之,谓之打春。农民竟以麻、麦、米、豆抛打春牛,里胥以春毬相馈贻,予兆丰稔。”如此看来,古人十分敬重岁时节序。

立春含有万物开始萌芽生长之意。立春是热闹的、喜庆的、让人赏心悦目的。此时大地苏醒,百草褪去冬袍,换上了春衫,花儿开始打着骨朵儿,气温也愈来愈暖和。

关于古人迎接春日的到来,唐代百姓比较注重“咬春”,即食春盘之中装盛的春日野菜,尤其是要生咬萝卜。大人们还根据小孩儿咬的萝卜深浅判断他们牙齿好坏。同时,立春时生吃萝卜亦能解去春困慵懒,使一年都很活跃。杜甫

在《立春》诗中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

到了热闹繁华的宋代汴京,人们更是要举办盛大活动庆祝立春的到来。照例是如唐代那样用红色彩鞭打在春牛身上,而妇人小孩也都兴头戴彩纸剪成的小旗子,或者是戴金银点缀的彩绳,走亲访友间互相赠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有相关记载。

冯延巳写的是女子春愁极浓烈的闺怨词,与热闹的春日形成了鲜明对比,由“静”字反衬闺阁幽深,花事无人赏,纵使庭院春事是一片热烈的明媚韶景,亦是孤单的徒劳。时令景致是立春,却被词人渲染成“惆怅、雨红、愁心、日暮”的愁景。

女子是红花,情爱则是维持她们一生的养分。旧时闺阁女子,为爱而生,而灭,而伤春悼秋。是孟姜女用悲伤砌成的长城,还是南海鲛人用眼泪哭成的沧海?你不知,一个女子靠睹物相思而活的孤寂悲哀。

词中的女子,让我想到了宋代的李

清照与朱淑真。她们是孤独忧戚的,比不得那些热烈昌盛的女子。两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一个以词为火,取暖薄凉的后半生。一个煮词为药,疗解独守空闺的脉脉相思。李清照,似决绝冷冽的张爱玲,曾用生命爱过一个男子。朱淑真,似漂泊撒哈拉的女子三毛,一生的情爱都在流浪,是断了线的风筝,在光阴中跋涉。

年华是一篇骈俪词赋,我掌着日月这盏灯默默诵读。我们,不言时光迟暮,不言韶华苍老,只怨彼此相遇时,没有在恰当的年纪与对的地点。

在这首词中,词人用“东邻女”的典故来形容女子的美。宋玉和司马相如笔下的“东邻女”都是幽姿绰约,蛾眉皓齿,盛丽丰艳。眉毛如远黛,香肌胜白雪。柳腰贝齿,顾盼生辉间,撩拨的是年华里让人铭记三生的幽艳美。所以整首诗似以莺歌燕舞的温煦春色开篇,实际上却为成双入对的堂上双燕结情喟叹。

这落红愁雨的春日,又似黛玉哀婉 的媚眼。她一蹙眉,春便老了,她也老了。落红春雨于闺阁女子而言都是咽不下的愁。花影凄迷落寞,莺莺声早就碎了一地。柳泣花啼、春雨愁人。哀怨你可知?幽恨你可知?如果你能对我的一切了如指掌,我想也不会有日日夜夜牵肠挂肚的思念了。

翌日拂晓,宿雨初歇。那女子一个人,伶俜听雨。她摄取豆蔻年华里的暖煦,疗解此时的隐忧。情到哽咽难言处,极是悲恸。她把幽怨孤独命名为樱桃、日暮、钟声、双燕。

而樱桃的桃,似取其谐音逃,渲染感伤。是了,她只是想带着明媚欢喜逃到无人问津处与你过着平淡生活,可奈何旧时女子生来便被冠以情深不寿的谶,又能逃到何处写字疗伤。

此外,唐代诗人李远也作了一首诗名为《立春日》:“暖日傍帘晓,浓春开箧红。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巧著金刀力,寒侵玉指风。娉婷何处戴,山鬓绿成丛。”诗意旖旎且唯美,只奈何闺

阁女子独居深宅,她的相思之愁,又该如何开药方子?是拿当归配红豆,还是莲子配薄荷?可这些都无法治愈郁积她内心掏不空的相思之情。

篇2:印痕

青春年少的我们爱幻想,幻想着一夜拥有亿万资产;幻想着成为一家大公司的老总;幻想着世界随自己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幻想着拥有一份真挚的感情幻想终究是幻想,不现实也太渺茫,也许是我太重视现实,因而人也就变得有些木讷,平时做事情也总不会走捷径,经常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挪着。

总是以为只是我一个笨,没想到世界上还有比我更笨的人。

这是我在一本小说中看到的另一个我的形象。他也来自农村,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既没文凭又没技术,只好给一位董事长的`女儿做保镖。他觉得日子过得挺自在,每天什么也不用干,月末还可以领到600元工资,这一切让他心里美滋滋的。这天,他闲来无事在客厅转悠,见花蒙上了灰尘,也许是真的想擦花瓶,也许是为了开开眼界,他便拿了抹布去抹,谁知,脚一滑,一个趔趄,碎了,花瓶碎了,惶恐无助的他撒腿就跑。夜深人静,他还蜷缩在街道的南墙角。主人不知道他的去向,也没有去找;然而粉身碎骨的花瓶依旧悄然地躺在那里,主人还没有发现它的牺牲。

是因为天气太冷,是受到了良心的谴责,还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谁也不知道,总之,他还是回去了,他陈述了整个事件的过程,主人没有训他,也没有辞退他,更没有将他送上法庭,而要他终生为仆来抵债,那一刻的他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签了合同。

主人本想他的承诺也许是出于无奈,可出乎意料的是十年过去了,他还在忠实地勤恳地为这家做事,他做事很认真也很卖力,一心只想尽早还完债。

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改变了这一切,他被董事长委以总经理重任。若干年后,这家公司已在他的经营下走向了世界市场。

当人们再次问他时,他激动中伴有骄傲地说,这一切都源于一个词印痕,当初要没有那扎扎实实的脚印,便不会有我的今天。

篇3:现场手印中手掌印痕的分析研究

一、手掌各部位印痕的特征

(一) 掌内侧部的印痕

特征有: (1) 印痕外形呈梭形, 上端较狭小呈圆锥状, 下端呈较粗的圆弧形, 一侧边缘较整齐; (2) 有面积较大, 纹线较多的大幅度的并排弧形线, 弧凸朝掌心; (3) 有大幅度的弧形屈肌褶纹, 与上述弧形乳突纹线流向一致; (4) 有纵横交错呈网格状的皱纹, 这是内侧部的重要标志; (5) 有方形、箕口弯折较大的箕形纹, 箕头上方有阶梯形纹线或对顶小箕; (6) 有面积较大, 方形或椭圆形的斗型纹, 三角在斗型纹的上下对应位置分布。

(二) 掌外侧部的印痕

特征有: (1) 印痕外形呈宽柱形, 一边较整齐, 一边不整齐; (2) 纹线由少可变多, 呈扫帚状展开, 最后呈横斜状态, 均匀分部, 排列整齐; (3) 常伴随有斜行或纵行屈肌褶纹; (4) 一侧边缘常有短粗横行的皱纹; (5) 出现倾斜状态, 陶瓷汤匙状的箕型纹, 或水平状态, 面积较大的箕型纹, 三角常在箕头分布; (6) 常出现面积较大, 圆形或椭圆形的斗型纹。

(三) 掌上部印痕

特征有: (1) 印痕外形呈横条状, 或呈类方形; (2) 常有三角与纵向乳突线相间出现, 使纹线排列呈两头小 (窄) 中间大 (宽) 的形态, 但两者纹线最后一同流向某一侧; (3) 两个三角之间的纹线往往很细密, 有的形成半圆或半椭圆的弓形或箕型花纹; (4) 三角的范围较大, 倾斜摆布, 其三叉的下行线拐弯流向某一侧, 则多为拇指或小指根部三角纹线。

(四) 虎口部位印痕

虎口部位指由拇食指间的指蹼和食指根及掌内侧部的内上方一部分所组成, 在握紧棒形物体或物体边棱之时留下该部位印痕。其特点是: (1) 外形不规则, 围绕物体转圈 (三面) 分布; (2) 皱纹较多, 印痕被多道空白所间隔, 不整齐; (3) 乳突线围绕虎口的半圆向掌心方向呈放射状分布; (4) 有粗大的第二屈肌褶纹一部分印痕。

(五) 腕部印痕

特征有: (1) 印痕外形似蝶翅状, 下端有两个圆弧形边缘, 汇合处有尖形空白。有分别向两侧斜行的乳突纹线, 但倾斜的程度互不相同; (2) 在向两侧斜行的纹线汇合之处, 反映三角的纹线结构, 这个三角多数只反映上两边的纹线, 有时亦出现腕部的横直线而反映完整的三角; (3) 在三角纹线的一侧常伴有纵向或稍斜行的屈肌褶纹, 褶纹的末端常有分枝。

(六) 掌心印痕

掌心是位于掌中央部位, 是上部、内外侧部的结合部, 常在握抱、支撑动作中遗留印痕。掌心印痕特点是: (1) 印痕外形不规则, 无整齐的边缘; (2) 掌弓较高时, 印痕出现倒三角形空白; (3) 常出现在较粗的第一、二、三屈肌褶纹的中段, 亦有细小而较为紊乱的皱纹; (4) 乳突纹线倾斜状态, 由少变多逐步扩大面积。

二、疑难掌纹鉴定一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刑事技术人员往往重视指印的研究, 对掌印的重视程度不够, 特别是残缺疑难的掌印。以下介绍笔者经历的一次疑难掌纹的鉴定。

我辖区的一起盗窃案中, 现场勘查人员在一个啤酒瓶的盖子上用粉末刷显出一枚手印, 用胶带提取。并将甲乙丙三名可疑人员指纹样本送我处做指纹比对。初步了解案情, 得知啤酒瓶瓶盖下方瓶颈处包裹有锡纸, 根据纹线的倾斜流向, 及握酒瓶习惯动作判断为右手拇指所留, 并找到了12个较稳定的细节特征点 (见图1左) 。随后查看比对三名嫌疑人样本指纹, 判断为非此三人所留。后录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做比对, 无果。数日后对此案再做分析时, 发现该手印箕头上方纹线转折较大, 纹线不够圆润, 测量纹线排列较稀疏。并分析竖握瓶口和瓶颈掌纹纹线也能形成该类印痕。于是, 采集三名可疑人员掌纹样本 (图2乙左手掌纹样本) , 经过仔细分析比对, 最终确认该手印为乙的左手手掌外侧部位箕型纹所留。后综合其他证据破案证实, 最终鉴定无误。

参考文献

[1]章权, 王新闻.现场遗留手印的分析与判断[J].辽宁警专学报, 2014 (5) .

篇4:“折纸印痕”写字法

关键词:写字训练;折纸印痕;目测区域;美化笔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1-0029-04

一、教学步骤

1.折纸印痕训练。

2.分格区域训练。

3.美化笔画训练。

4.综合运用训练。

备注:目测训练贯穿始终。

二、具体方法

(一)印痕原则

步骤如下:

1.在一张大一点的正方形纸的正中位置写好标准的、美观的字。如:

2.然后让学生看着,或者由学生亲自折纸。

上下对折,左右对折,形成田字格的样子。

让学生观察。 再说观察到的折纸的印痕和字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很明显就会发现,横中线和竖中线与字的关系。

“关”的第四笔“长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撇”的上半部分在竖中线上。

3.再折对角线,再观察,再说。

“关”字的“撇”和“捺”分别在两条对角线上,也可以叫斜中线上。

4.再往田字格里写。

板书示范横中线和竖中线在把握结构上的利用。

“关”的第三笔和第四笔横都被竖中线平均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写的时候注意,保证字的端正、标准。

横中线和竖中线除了平均分的作用,还有掌握平行、宽窄等作用。字的横画、竖画大致与横中线、竖中线平行。

5.将纸四角向中心点对折,形成一个包含在田字格内的小正方形,在此称为菱形。如下:

完成后的字占据在这个菱形区域内,掌握字的大小。起笔、折笔、收笔以此为据,在此称为“菱形定位”。

“关”第二笔撇起笔和第五笔撇、第六笔捺收笔注意菱形定位。

菱形四边与斜中线相交四点正好是四个小方格的中心点。笔画起笔、收笔以此为据。如:

6.练习目测字。

就是要学生达到里看见一个字,在大脑就有印痕的定向思维,就知道怎样占格。将田字格、米字格与具体的字在大脑中立体化、形象化。

(二)区域原则

1.每条折线形成不同区域的利用。

(1)利用横竖2次对折,形成“田字格”,看做4个方形区域。

上半部利用左上格和右上格。如:

左边部分利用左上格和左下格。如:

右边部分利用右上格和右下格。如:

下边部分利用左下格和右下格。如:

(2)利用对角线2次对折形成4个三角形区域。

左边部分利用左三角形。如:

上边部分利用上三角形。如:

右边部分利用右三角形。如:

下边部分利用下三角形。如:

上、下两部分分别利用上三角形、下三角形。如:

(3)利用4次对折形成8个三角形区域,即“米字格”。

如:

2.不同区域要根据需要取舍,结合运用。

利用下三角形、左上格、右上格。如:

利用上三角形、左下格、右下格。如:

利用左三角形、右上格、右下格。如:

利用右三角形、左上格、左下格。如:

(三)美化笔画原则

在经过折纸印痕训练、分格区域训练以后,学生达到能够掌握字基本的间架结构。接下来要做的是美化细节,具体到笔画。

1.横中线上的横画要向右上倾斜。短横上扬,长横上拱。如:

2.横画的长短变化。

(1) 一个字或部首中两画平行上短、下长。如:

(2) 两个部首中临近两画平行,上横盖下横。如:

(3) 一个字或部首中三画平行中短、底长。如:

(4) 一个字或部首中四画平行两边长中间短。如:

(5) 注意:短横不必变化。如:

还有特殊写法的字,如:

3.竖画写法。

(1)竖画并列,左短右长。如:

(2)主体竖画不离竖中线。如:

4.竖画的悬针与垂露写法。

(1)主体竖画与笔画穿插,竖画为悬针竖。如:

(2)竖画与笔画相接,或者竖画独立,竖画垂露。如:

(3)两竖并列,左垂露右悬针。如:

(4)有撇捺在上,竖不悬针。如:

(5)起笔竖为垂露;收笔竖为悬针。如:

5.撇捺写法。

(1)独体字主体撇、捺不离斜中线。撇、捺尾巴朝格角方向。如:

(2)两撇平行,上小下大。如:

(3)两捺平行,下捺变点。如:

6.点画写法。

(1)两点平行,上小下大;如:“冬”。两点并列,左低右高。如:

(2)几点横向并列,上下错开,成向上拱形排列。如:

(3)几点纵向并列,左右错开,成向外拱形排列。如:

7.相同偏旁写法。

(1)相同偏旁平行排列,左小右大。如:

(2)相同偏旁纵向排列,上小下大。如:

8.特殊偏旁写法。

(1) 走之旁,走向右下,形成滑梯,先上、短,中下、长,坡度大,最后平缓收尾。如同滑梯送小朋友安全到底面。如:

(2) “口”上宽下窄,形如侧面碗壁。上为碗口,下为碗底。如:

“日”与其写法相同。如:

(3)“目、月、门”形如柴门,上窄下宽。如:

9.交叉、相交在中心点。如:

(四)综合运用原则

1.先观察主体横竖撇捺笔画所占中线位置;再观察分格区域的运用。起笔注意笔画美化,收笔注意菱形定位。

2.横中线、竖中线、斜中线、中心点、菱形定位作为字的定位标准。

三、特殊字实例

(一)如:

1.观察主体横竖撇捺笔画所占中线位置。

长横占横中线;“衣”字旁两点占竖中线;“衣”字旁撇占斜中线;最后一笔点占斜中线。“衣”字旁撇、竖勾收笔以菱形定位。弯钩收笔略超出菱形定位。

2.再观察分格区域的运用。

“土”主体占左上格;“衣”主体占左下格;“戈”占右三角形。

3.笔画美化。

“土”长横上扬;“衣”撇尾朝向格角;“戈”弯钩突出、强化,形如晓月;“戈”中撇画起笔横中线收笔竖中线,形如弯刀;点如雨滴。

(二)如:

1.观察主体横竖撇捺笔画所占中线位置。

“曾”第八笔占横中线;“曾”第三笔、“日”第一笔占竖中线;“土”的竖、提起笔、“曾”第四笔横折、“日”的竖勾收笔以菱形定位。

2.再观察分格区域的运用。

“土”主体占左三角形;“曾”占右上格、右下格。

3.笔画美化。

“土”短横上扬;“曾”的上下形如碗壁,上宽扁、下瘦长。

(三)如:

1.观察主体横竖撇捺笔画所占中线位置。

“口”底、“辛”第六笔占横中线;“土”短竖占竖中线;“土”长横起笔、收笔以菱形定位。

2.再观察分格区域的运用。

占左上格、右上格;“土”占下三角形。

3.笔画美化。

“口”形如碗壁;上部瘦长,下部宽扁;“土”短横上扬,长横上拱。

(四)如:

1.观察主体横竖撇捺笔画所占中线位置。

没有主体占横中线、竖中线;“匆”第四笔撇占斜中线,第二笔横折钩在斜中线起笔勾;“草”字头在左上格、右上格中心点起笔收笔;“心”第一点在斜中线上至左下格中心点收笔,卧勾在斜中线上至右下格中心点起笔勾;“草”字头、“心”字底起笔收笔以菱形定位。

2.再观察分格区域的运用。

“草”字头占上三角形;“心”字底占下三角形。

3.笔画美化。

“草”字头左低又高,撇高于第一笔;横折钩折笔内收;“心”字底三点成向上拱形,卧勾斜中线起笔,成向下弧形,至右下格中心点收笔。

四、教学策略

(一)低年级形象化原则

可以将“田字格”的4个区域,称为4个房间。将“口”的字形称为小窗户,“撇捺”称为胳膊和腿,或者尾巴。“点”称为眼睛。进行形象教学。

(二)高年级 “体态法”:将字看作人、花、事物……

在此仅列出一些字例,以此类推。

例如:

1.似人(动物)体态。

(1)“美”如人大步行进。

(2)“佛”如一个长老迎风而立,手持禅杖。

(3)“裳”如上头冠、中夹袄、下长裙。

(4)“将”如将军金甲,头戴盔甲,长戈在手。

(5)“靠”如孩童脚踩高跷。

(6)“这”如人驾马驰。

(7)“竟”如人单腿跪地。

(8)“起”如怀中抱婴儿。

(9)“乞”如虫爬行。

(10)“猎”如身披蓑衣,蓑草随风飘扬。

(11)“早”如人大大的头,立正,伸展手臂。

2.似花(植物)体态。

横竖如枝,撇捺似叶,口如花蕾,点似花蕊。

(1)“苦”枝叶在上,花垂于下。

(2)“吐”枝上无叶,独有一花。

(3)“器”一枝、两叶、四朵花、一蕊露于外。

(4)“紫”如紫丁香跟有分支,树身盘旋,树冠繁茂。

3.似事物体态。

(1)“丽”如两窗并立。

(2)“高”如楼耸;“青”如台阶。

(3)“州”如河川中沙石显露。

(4)“士”如飞机机翼与机尾。

(5)“酒”如酒水外溢。

(6)“炕”如膛外有火,锅上有盖。

五、注意事项

1.低、中年级识字教学。

要从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字练起。如:人、大、子、水、木、天、鱼、山……。然后再练习复杂的字。

2.对于不容易折的字,要特殊分析。(如:偶、倦、漾、掠、演、剪……)

3. 讲过方法以后要让学生会自己运用。

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就知道怎样占格了。再有其它的字,也会自己根据这个方法去观察。

4.进行目测训练。

如此长时间训练以后,最终达到一看见字,就会有折纸印痕的定向思维了。就是要学生看见一个字,在大脑里就有田字格、米字格的感觉,就知道怎样占格。

六、教学效果

折纸印痕写字教学法于2005年开始探索试行,已经使用5年。一个月后,经过大约20次左右的训练,学生能掌握基本规律,自己写字练习。2、3个月后,成效明显,字形美观。学生写字兴趣和写字能力明显提高,速度加快,记忆能力等相应提高。表现在:

1.适应快。一个班的学生,按这种方法训练2个月,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写字要领。

2.占格意识强。学生有了明显的写字占格意识,能够保证字的基本比例标准、字形美观。

3.记字准确。记忆字形更准确,记忆力明显增强。

4.记字兴趣高。培养了学生自己动脑记忆、分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更好,对写字的兴趣浓厚,也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5:时光印痕经典语录

——沈善书《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如若可以,请许我一段尘埃落定的静美时光。我想与你,在绿阴如盖的大树下摇扇吃茶,话一段日常趣事;我想与你,去雨后的空山里摘金银花,以花为被、做衣、当枕,装饰一帘幽幽的梦;我想与你,在朴素安静的山村中,看炊烟袅袅,听渔歌号子。

——沈善书《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正月扫雪开径,二月寻梅清供。三月酿桃花酒,四月看杏花舞。五月赏石榴花开,六月荷亭赏鱼。七月划舟采莲,八月摘桂泡茶。九月把菊赏月,十月登高葬秋。十一月参禅读史,十二月围炉夜谈。这些,是诗情画意的岁时雅趣。

——沈善书《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生活是,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白天担水劈柴,闲坐院中看花鸟闹着春日。夜间灯下读书,翻一番老庄之道澄净内心。没有禅意,胜有诗意。田园光阴,似一杯淡淡的清茶,在岁月之水的浸泡中,愈泡愈入味。当我们忘却最初要抵达的方向时,迷失自己时,记得用一盏茶的清冽洗去内心的尘俗,内省、照见。 浮萍人生,落花光阴。你要是心中有诗意,走的每一步都有朗月清风相伴。你要是心中贪嗔痴,步步皆是穷山恶水。

——沈善书《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若有来生,我要你用山盟的坚固,套牢我海誓的流浪。我也要你用晚霞替我作画,雨水替我洗笔,露水给我温茶。 你是一味药,医我的孤苦哀愁,疗我的流离无依。

——沈善书《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若是男子,你要记得,珍惜身边每一个淡净如云、素雅似兰的女子。若是女子,你也要懂得宽慰,懂得安抚一个不善言辞的男子心中隐忍的哀与孤。

——沈善书《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她把哀怨说给天空听,天空不语,却用下雨表达;她把孤独说给花草听,花草不语,却用萎落表达。

——沈善书《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她是名为夏令时的女子。她把长发放开,落成涓涓溪流;她的笑靥,是落日晚霞;她的衣裳,是荷花点缀;她的发簪,是红艳石榴花;她的扣子洒落成一朵朵洁白的茉莉。

——沈善书《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我刚温了茶,尚且是暖的。下一世,要是你厌倦了餐风饮露的风雨,记得回来找我。姹紫嫣红的岁月,我依然陪你牵手走过。

——沈善书《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人生是一味药,要用文火慢慢的煎。这味药虽然苦,但凡是都是先苦后甜。这是我记得父亲说的最深刻的话语。

——沈善书《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但我所理解的空,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我们所抓住所拥有的事物是能让身心恬淡澄净的,或者说是一种内心清净成空的属性状态,不把时间庸碌的琐事挂在心头,也不执念已经过去了的事物。能以通彻沉潜的清空状态来审视当下,珍惜当下。

篇6:最美的印痕作文

儿时常见娇弱的牵牛花傲立墙头,心里却很是诧异:如此弱弱生灵是怎样征服如下险峰的?我心里好奇,便伸手扯了一株。却惊奇的发现,要使这小小的藤蔓脱离它还需要不小的力气。再一使劲,一块斑驳的墙皮也随之脱落,在墙上留下不小的印痕。

我看着那印痕,惊讶于牵牛花看似柔弱的力量,心中豁然省悟:原来实干的印痕那么美丽。

遥想太史公当年,翻山岭,越溪涧,访深巷,问古村,一步一个脚印,万千史实共铸《史记》的伟大。李时珍游郊外,寻百草,尝百珍,则药性,一步一脚印。万千体验构成《本草纲目》。祖国的万水千山留下他们的汗水,他们的汗水同他们的笔墨一起在中华史册上同他们的笔墨一起在中华史册上留下了最美的印痕。

记得《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就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生命简单而精彩。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没有返程的旅途,他所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美丽的。

人常说人的生命如同朝露难成,死如彩云易散。在这个繁忙的世界,人人都想在世间留下独属于自己的印痕,但是很多人却在向山顶时忽略了脚下泥泞的道路。其实,无论登顶与否,只要在前进的路上流淌过自己的汗水,就一定有人会注意到它的光芒。

故宫,这两个字代表着庄严与伟岸,曾经它是帝王为一己私欲劳民伤财而建,而今,它成为了全国人们瞻仰历史的场所。《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是讲述了发生在这里的故事。纪录片中的老人都是文化巨匠,他们却安于寂寞。厚重的宫门阻隔了他们与世界的嘈杂,手中的工具记录下了他们的点滴。也许没有这部纪录片,他们会被历史的尘埃湮没,但他们无怨无悔。坚定地做着手中的小事。凝聚着世间大美。

曾经问一位清洁工阿姨工作的动力,她只是笑着回答:咱一个老百姓,做好这一点该做的小事。别人看着舒,自己心里也舒坦。她的皮囊并不美丽,但工作认真的她,却凝固成艺术美丽到极致。

篇7:教育随笔:春雨过后留印痕

学在寿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至三四月间,好雨绵绵。春天里,万物开始勃发,正需要雨露的滋润,雨就下了起来。从教近,我身边的很多教师,总给我春雨般的滋养,他们在我需要的时候,总是悄然走近,没有过多的言语,只用爱心和耐心引导我。“师德”不是虚幻,不是浮夸,就是这实实在在的“好雨”。

你是我的第一场春雨

还记得第一次在学校上公开课,我讲的是朱自清先生的《春》。虽然上课之前,我已精心备课,但是面对后排的一位位教师,我竟莫名地大汗淋漓,不知所措,漫长的四十五分钟不知如何消磨。在学生和同事面前我语无伦次,结果可想而知,一塌糊涂。公开课结束以后,学校所有语文教师,一起讨论我的课,为我指点,给我提出了很多受益终生的建议。

最令我感动的是,学校语文教研组长陈晓玲老师的点评。面对自己一无是处的讲课,在评课的过程中我一直面红耳赤,不敢抬头。然而她滤去我的失误,缩小我的不足,夸大我微不足道的小小闪光点,用关怀的眼神给我安慰,以不动声色的智慧帮助一个青年教师树立了从教的自信。而今回忆起来,感激的话语虽不知从何说起,但我却从她身上感受到了一个教师身上浓浓的人情味。师德不是云里雾里,就如她的行动,在自己看来也许只是一贯的原则,但是却成为了别人人生路上的点点星光,告诉我如何用一个行动将爱心传递,诠释教师的魅力。

当天晚上,我又收到了陈老师长达二三百字的短信。她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也要在语文课堂上使用语文这个工具,这一点我做得非常好,但是如果我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那样课堂将为更加生动。她的短信,让我想到“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这两句诗。我的失误之处,陈老师只轻描淡写,给我不做在人前的帮助,她是我从教以来最想感谢的人。虽然现在已经没有机会,再与陈老师共事,但是这份感激我会永远铭记。陈老师的教诲,如一场知时节的绵绵细雨,不仅给予我滋润,而且也引导我去做一个也具有这般情怀的教师。

用鼓励和期待面对晚辈和学生的成长,不正是是师德最真实的存在吗?

一个个名字是您从教生涯的印痕

那一次偶然相遇,你的.名字蓦地跃上我的嘴角。彼时那份欣喜已经弥漫至今,激动的心情捕捉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令我惊讶的是时隔十年的光阴,您依然记得我的姓名,而且还像当年那样,只称呼我们的名字。略去姓之后的名字,像无声的小舟划过岁月之河,载我又一次回到您的课堂。

又回到您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依然清晰,您让我们自由向您提问。“老师,请问写出一篇好文章,除了技巧之后还需要什么呢?”那个时候,我还是个迷恋文字的青葱少年。您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又抛给了我,“你说呢?”“也许还需要灵感吧!”“我希望在某一天,你会找到属于你的答案。”你的语气是那样坚定,以致让我没有意识到您并没有给我想要的答案,这正是您的高明之处,引领我们思考。

刘老师,您给我最深的印象不是在您的课堂上我们可以有阅读,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声音,而是您能记住我们每个人的名字。记住学生的名字对于一个教师而言,也许并不算苛刻,可是当我们习惯了“序号”的时候,每一次点名都是一次亲切的问候,都是一次人与人的面对面,而不是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之间的关系。原来点名,也可以让我喜欢举手回答问题,也可以从心底里渴望长大后成为你。

老师,您可知道,因为您的缘故,我也想用爱和耐心唤醒更多自卑胆怯的心灵,也想像您一样挥洒所能给予学生的表扬,因为这样的激励是学生天空的太阳,暖融融,不仅会温暖一个季节,也会让温荡漾一生。而今,我与老师您成为了同事,我也尽力去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让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梦想,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不是师德最美好的外在吗?

爱是倾听和给与帮助

记得那个冬日的早晨,匆匆起床的我不小心压坏了放在枕边的眼镜。眼镜刚刚购买了不过几周,且花了三十元,这对当时贫穷的家庭来说却是一两个月的生活开支。母亲当即教训了我一顿,且说如果不能修,就不再给我配眼镜。那天的沮丧又浮现眼前,我该如何是好呢?第一节课,细心的班主任注意到了我的变化,把我叫到办公室。末了,给了我三十元钱让我重新配一副眼镜,而且还一再强调不用还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细节,让我一生铭记。

也许在每一个教师的从教生涯中,这样的场景会有很多,可是他们可曾意识到,这样的举措不仅是落在心湖的石子,激荡起千层涟漪,更是一粒种子,无意播撒,却会在某一天像曾经的您那样,成为一片浓荫。我也希望在某一天,像您一样自成绿荫,让学生徜徉在绿意之中。谢谢您,我曾经的班主任张新老师!

上个学期我班也有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她在作文中写道:“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有去过寿光。”在我们这些成人看来,这是一多么不起眼的小小渴望呀。清明节假期,我带着她在弥河公园、湿地公园、市区玩了一整天,看着她开心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多少年前那个自己。这也成为了我与她之间的秘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需求对他们很重要,对于我们而言也许只是举手之劳,我喜欢把小小的爱心以小秘密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一块手表,一支钢笔,一本书,也许这些小事与高尚的师德相差还太远,我愿跋涉其中,用爱对待每一个幼小的心灵。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春雨”,或是我们的同事,或是我们的老师,也许是我们自己,他们犹如一篇意味隽永的散文,犹如一段启迪心智的文字,犹如一片挥洒温暖的阳光,这些真实的爱心是师德最好的载体,都值得我们珍藏和感激。我也愿如此,心系春雨,挥洒春雨。

篇8:印痕

指头的不完整痕迹可能由中心部位、指尖部位、左侧或右侧部位、根基部位单独形成、亦可能由前半部或后半部、左半部或右半部形成。判断某一个部位形成的印痕, 均须观察印痕的外貌和纹线的特点, 加以综合分析。

一、中心部位的印痕

指头中心部位是内部花纹所在区域, 多为指头正面接触物体所形成, 由于正面接触的范围正是指肚最突出的部位, 留下印痕多呈圆形。但触物之时未必均为完全的正平面接触, 故留下印痕可能包含了整个内部花纹亦可能只反映了内部花纹的某一部分 (其中可能有完整的花纹中心或无完整的花纹中心)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 其纹线的共同特点是:纹线的弯曲度 (或叫弧度) 较大, 而且越靠近花纹中心弯曲度越大。如果印痕中发现有小圆圈或半圆圈纹线, 即可肯定是花纹中心或靠近中心的范围。如果发现一组纹线一边弧度大 (近似半圆) , 越往另一边的纹线弧度越小, 即是花纹中心某一侧的纹线。但是, 就内部花纹而言, 中心线的上端、下端、左侧、右侧的弧度、密度、粗细等方面亦不尽相同, 因此还必须进一步加以区分。

中心两侧的纹线。中心两侧的纹线通常弧度比较小 (与中心上端的纹线相比而言) 纹线的分枝较多, 椭圆或长圆形花纹的中心两侧纹线排列较密。多数情况下左右两侧的密度亦稍有差别, 纹线向左流的花纹其右方的纹线稍密, 纹线向右流的花纹其左方纹线稍密, 在1厘米长的刻度内相差1-2条纹线。如果遗留的面积较大, 亦可能反映出三角的部分结构, 这正是中心花纹某侧纹线的重要标志。中心上端的纹线。即箕型纹的箕头部位或斗型纹的假想箕头部位的纹线, 其弧度、密度均较大。

中心下端的纹线。即靠根基线方向的纹线, 有两种形态, 如箕型或囊形纹的中心下端呈现向同一侧方向流的纹线, 斗型纹则呈圆弧形的纹线, 它们的弧度均比中心上端纹线小, 纹线间隔较宽, 密度小, 尤其长圆斗中心下方的纹线明显变稀。

二、指尖部位印痕

指尖部位的印痕是指头根基部翘起而只有指尖部位接触物体所留下的痕迹。印痕的外形多呈半圆形, 上圆下平;成扇形, 上宽圆, 下窄平。

指尖部位的纹线通常比较细密, 从中心花纹往上弧度逐渐变小, 有的甚至到接近平坦的状态, 有的 (拇食指) 则向一侧偏斜, 靠近指甲边缘的纹线由斜直变成弧凸朝下呈反弧形 (弧度不是很大) 纹线。如果指印中发现纹线一边较短且弧度较大, 另一边纹线弧度小, 而且较长, 外形似扇形, 可判断为指尖部位的痕迹;如果发现印痕中出现弧度较大的纹线上方, 有向一侧偏斜的倾向, 纹线较多, 越往上越偏斜, 则更是指尖 (拇、食指) 的标志。

三、两侧外围线部位的印痕

两侧外围线部位的印痕是手指某一侧面所留下的印痕。其外形多呈长条形。

两侧外围纹线在指上是倾斜流行, 从指尖往下分别流向左侧或右侧, 终止在指头侧边缘。纹线上端向内弯, 弧度较大;纹线下端向外弯, 弧度较小;中段纹线呈斜直状态, 常有由上往下分枝的特征存在, 在某一边又常有靠近三角结构的反映。

在印痕中发现外形长条状, 纹线倾斜形且两端有弯曲趋向 (弯转方向相反的) , 排列比较规整的印痕, 应判断为指头侧面外围线部位的痕迹。如果有一边出现三角结构纹线, 更可肯定是三角上部支流以外的外围线印痕。

在判定为侧面外围线时, 还要根据纹线流向和分枝线的方向确定上下方位, 然后再确定是左侧还是右侧外围线。向左下方分枝多, 整个纹线向左下方流是左侧外围线印痕;向右下方分枝多, 整个纹线向右下方流是右侧外围线印痕。

四、根基部位的印痕

根基部位的印痕是指头临近关节部位留下的痕迹, 印痕的外形多呈横条状。此处痕迹很少单独反映, 常伴随关节部位的第一组屈肌褶纹一同出现。

根基部位的纹线主要是花纹的根基线, 纹线粗大, 较为平坦或稍弯曲, 有时向一侧倾斜 (花纹三角位置较高时) 。越靠近内部花纹的纹线越呈弧状 (弧凹朝上) , 越靠近关节屈肌褶纹的纹线越平直。如出现三角的一部分时, 三角下边的纹线呈凸面朝上的弧形线。如有屈肌褶纹反映, 则是根基部位的重要标志。

五、三角部位的印痕

现场指头印痕中往往只反映花纹三角区域的纹线, 但未必出现完整的三角, 只要有二股不同方面的纹线汇合, 或是一条纹线的分歧, 分别向两个不同方向斜流呈弧状, 即可判断为三角区。三角区域的印痕外形常为不规则形。随着手指接触物体时的状态而改变。

以上指头五个部位常单独留下印痕, 亦可能相邻的二、三个部位一同留下印痕, 如指头前半部印痕, 即为中心花纹的上端和指头部位所形成的;下半部印痕, 即为中心花纹的下端和根基部住所形成;左半部印痕, 即是中心花纹的左方和左侧外围线部位所形成;右半部印痕, 即是中心花纹的右方和右侧外围线部位所形成。有时遗留的范围更大一些, 指头的大半侧留下痕迹, 这样它就包含着一侧外围线如中心及根基纹线的一部分。 (指头不同部位的印痕纹线形态见图1。)

摘要:犯罪现场手印是刑事案件中最常见的痕迹物证。分析判断现场手印具体部位可为缩小侦查范围、快速查阅档案以及手印检验鉴定提供有力的线索和依据。手印鉴定工作人员应对现场手印进行全面分析, 判定其留痕部位, 从而作出准确的鉴定结论。本文作者针对现场手印中指头部位的纹线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指头,纹线,部位

参考文献

[1]刘影, 陈述.浅析现场手印定位对鉴定结论的影响[J].政法学刊, 2003 (4) .

篇9:历史的印痕

一个个面目狰狞,如凶神恶煞,军帽两旁挂着“屁股帘儿”,军官高举指挥刀,士兵横端上刺刀的“三八大盖”,伴随着一曲俗称“鬼子进村”的经典且诡异的音乐,嘴里还频频骂着“八各牙路”,烧杀掠抢,无恶不作,但最后终究难逃覆灭……这就是“中国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这个题目在我脑海里唤起的第一个画面。

推己及人,我想很多人在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都会产生和我同样的感觉。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日本人曾经对我们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历史罪行,而且客观来说,日本政府至今也没有彻底诚恳地正视这个问题。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史可谓年深日久。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以胜利者的姿态逼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极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此后,日本对华步步进逼。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铁蹄踏遍了东北三省;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日本军国主义在整个侵略战争中的暴行给中国和中国人民留下了无比惨痛的记忆。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拍摄完成的中国电影里,绝大多数的日本人形象就是彻彻底底的侵略者,俗称“鬼子”,学名“皇军”。

直接受影响于当时的现实,1935年,电通影片公司出品影片《风云儿女》。该片是我国早期左翼抗战题材影片中最著名的一部,满篇是国破家亡的哀伤,刻骨铭心的民族仇恨。电影中的日本人为中国人民切齿痛恨。在同一时期出品的其他抗战影片中,所有的日军皆以妖魔鬼怪的造型出现,漫山遍野,面目狰狞,惨无人道。这既是对日本强盗本来面目的还原,也是中国电影导演们特意选用的手法,他们希望以此种手法唤起中国民众奋起抗日。当然,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这一时期的电影人还来不及深入揭示造成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只是直接地将战争的罪过归咎于执行战争、其实同样也深受其害的战争中的某些个体和群体。比如在1938年出品的影片《热血忠魂》里,目露凶光的日寇叫嚣着“只要是中国人我们都要杀”。导演希望通过塑造这样的银幕形象以刺激国人奋力抵抗。

中国电影人在反抗侵略、唤起民众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着更深的思考。1940年,导演何非光让30个有过被俘和转变经历的日本士兵参与演出了具有相当程度纪实性的著名电影《东亚之光》。该片描写了一批日本士兵被中国军队俘虏后,由侵略机器转变为反战宣传者的故事。《东亚之光》的出现,说明随着抗日进程的不断推进,中日双方对于战争的认识较之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已经开始将批判的视点由战争中的个体转移开来。

1943年由阳翰笙编剧的《日本间谍》更是立足史实,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民众、贩毒、武装移民等累累罪行,通过将人物与侵略史实相结合的方法,对侵略战争进行更为深刻的批判,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1945年,何非光又导演了《血溅樱花》,讲述了日本侵略战争给中日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电影中,日本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区别昭然若揭。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大批抗战电影成为人们对于那段历史最清晰的记忆,而且至今人们还对其中的许多作品津津乐道:《平原游击队》、《鸡毛信》、《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三进山城》……这些电影都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不朽的银幕英雄,一如《平原游击队》里神出鬼没的冀中抗日游击队队长“双枪”李向阳、《小兵张嘎》里机智勇敢又顽皮的农村孩子嘎子等。

当然,作为抗日题材电影中的反面主角,日本人在电影中的形象也让我们记忆深刻。例如《铁道游击队》里的小林、《小兵张嘎》里的龟田、《地道战》中的山田等等,其恶名皆“如雷贯耳”,家喻户晓。在众多扮演日军军官的演员中最为有名的可能要数号称“鬼子王”的方化先生,而在他扮演的诸多鬼子里,又以“松井”最为传神。我以为《平原游击队》中的松井是诸多日本军人形象中最为出色也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松井虽然凶残邪恶,但在松井身上,早期抗战影片中脸谱化的日本侵略军的形象特征已经不是那么强烈了,也更具有一种军人应有的气质与威慑力,绝对服从上级命令、绝对效忠天皇。这种形象的细微变化意味着历史的推进让我们对于这场战争的认识有了更新的心得体会。方化由于扮演松井而遭难,真不知让人该哭还是该笑。不过,将扮演侵略者的演员与侵略者并置一块儿予以批判的现象(“你没有反动的思想感情,能演得那么像吗?”),说明这场侵略战争的确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结下了太深太深的伤痛。

人性化的日本人

当然,日本人在中国电影中的形象,绝不仅仅是“皇军”、“鬼子”。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随后不久中国国内结束“文化大革命”、清除极左思潮、开始改革开放,中国国内情况和中日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邓小平和邓颖超等中国领导人相继访日,使中日关系进入蜜月期。大量日本产品进入中国、进入千家万户,众多日本影视作品涌入中国观众的视野,人们对日本和日本人的了解多了起来,也趋于全面,在很多方面,我们还把日本当做了老师……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逐渐摆脱了单纯的“恶”,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了更为人性化的特点。中国电影工作者(有时与日本同行一起),拍摄了许多以中日友好为主题的电影。

在这些影片中,侵略战争依然被控诉,但着眼点已经是它对中日两国人民的伤害。日本人的形象已不仅仅是我们印象中的“鬼子”,更多的都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与中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性化的元素。

更多被赋予反战特征

在之后的时间里,虽然抗日战争依旧是中国电影人最愿意关注的题材之一,但其中的日本人形象却也已越来越多地被赋予“反战”特征,战争已从画面的主要位置逐渐隐退为引起历史反思的故事背景。

1992年,谢晋导演的《清凉寺的钟声》就是这样一部感人肺腑的电影。电影并不以表现战争为主,而是着重交待日本小孩和他的中国亲人之间的感情。

1993年,上影厂出品的《三毛从军记》更是用喜剧的手法,极具夸张地演绎出一段欢天喜地、有惊无险的抗日历史片段。

在新千年后的《天地英雄》里,我们更在大唐的疆土上看到了一位顶天立地的日本武士。

从“乌合之众”到血肉丰满的“人”

跳出大陆地区的电影来看,中国香港地区的电影对于日本人的态度同样基于那段血泪染就的抗争史。所以,即使周星驰“最没格调”的几部搞笑电影,也会出现以暴打日本商人来取乐的画面。但同样,如果将香港电影的同类题材前后对比,亦能看出历史对于不同时期的电影的影响,一如著名的“精武门系列”。

李小龙的《精武门》是一个时代的经典。该片中的日本人成为激起中国人强烈民族自尊心的符号。我们每每看到陈真把日本武馆那帮飞扬跋扈的乌合之众打得落花流水,总会感到热血沸腾。

该系列第二部应该是李小龙的忠实拥护者兼模仿者周星驰的《新精武门》。《新精武门》里的日本人依旧是那样的不可一世、穷凶极恶,但是电影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对日本人的态度上。即便是武馆里那个高高的日本武士被打出去的镜头,也充满了恶搞色彩。激起民族自尊心的画面,使用的是一种噱头式的表达。

第三部就该说说陈嘉上导演的《精武英雄》。虽然描写的也是抗战时期的故事,但是在该片中出现的日本人比之前的抗战题材影片中的日本人形象显得更加有血有肉,更成其为“人”。导演在片中评价了不同立场的日本人对于这场战争的反应,这是和前面两个片子的最大的区别,也是其很成功的地方之一。影片中有好战的军国主义分子藤田刚,有对战争毫无概念、柔弱无力的普通日本市民光子,也有拥有武术家精神、坚决反对战争的船越文夫。“年轻人,我告诉你,击倒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枪,练武的目的是为了将人的体能推向最高极限,如果你想能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了解宇宙苍生。”“刚缺柔是浪费力气,柔缺刚是攻而不克,缺一不可。”“技击最忌心浮气燥。”在我看来,影片把船越文夫刻画成了一个武学修为相当高的哲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印痕】相关文章:

时间的印痕随笔04-10

丝网版画印痕论文题目05-05

论水印版画的印痕物语01-16

上一篇:裸辞经历怎么告诉HR?下一篇:自 由 网 平 差专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