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认识1-10的数字教案

2024-05-26

小班数学认识1-10的数字教案(精选15篇)

篇1:小班数学认识1-10的数字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数字1-10》

活动目标:

1.幼儿继续认识、熟悉、分辨数字1-10。

2.正确感知1至10之类数字的排序。

3.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

2.四张实物卡

3.幼儿数字卡片1-10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欣赏《数字歌》复习数字1至10。

2.复习数字1-10

(1)教师出示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教师:我们请来了几位数字朋友,看看都有谁?

(2)教师出示实物卡,请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并粘贴

教师: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你把它找出来。

3.玩游戏“数字蹲蹲”

(1)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10个小朋友分别拿上1-10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1,为游戏开头,如“数字1蹲,数字1蹲,数字1蹲完数字2蹲”“数字2蹲,数字2蹲,数字2蹲完数字3蹲”以此类推,直至10位小朋友全蹲完。

(2)请全体幼儿分别拿上1-10的数字卡,围成圆圈,集体玩数字蹲游戏。

4.活动结束

篇2:小班数学认识1-10的数字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过去,我们老师所关心的是如何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儿童,而无视儿童的兴趣、认识规律及发展水平,幼儿只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管跟着老师思路走,缺乏自己的思考,其结果是限制了儿童思维的发展。而《纲要》中要求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儿童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原则,所以我们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方法,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这次学习序数1-10,我首先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通过买东西的游戏情景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活动,当他们从不同颜色的货架格子里买到了所需的物品后,就请幼儿根据格子的颜色特征猜一猜他们是从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物品,而从不同方向数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当大家发生争论时我就引导幼儿思考,使幼儿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

2.通过活动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

难点: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布置小货架超市。

2.扮演各种角色的服装。

3.强调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创设超市小货架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参与购物。

师:今天,我们来玩超市游戏,你们想买一些什么东西?

幼:自由讨论准备买一些什么东西。

幼儿参与活动。

2.请个别幼儿告诉大家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货物,并请其他幼儿猜一猜他是在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东西。

幼1:我在红颜色的格子里买的是娃娃,请大家猜一猜在第几个格子?

幼2:第二格。幼3:第九格。

幼儿争论。

师:启发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

二、交流讨论

1.师: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幼1:我是从左数到右的。幼2:我是从右数到左的。

师: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幼儿再次思考。

幼1:老师货架有高有低还可以从上往下数。幼2:从下往上数也可以的。

2.师:引导幼儿发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3.幼儿分组交流。

幼儿讲讲自己是在从左到右数第x格,从右到左数第x格,从上往下数第x格,从下往上数第x格中买的东西。

4.集体交流: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所买东西的序数位置,请大家猜一猜他说的东西是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的。

三、游戏巩固

1.幼儿分成两组,根据老师要求,依次把不同的物品放回两个货架,比一比哪一组放得又快又对。

2.相互检查放得是否正确,如有放错请幼儿自己改正。

四、活动总结

教学反思

以往,在学习序数的时候,我们在教学中会告诉幼儿应该怎样数,其结果是,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本次国培学习,我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对儿童的引导和启发,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上来。因此,我采取了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在矛盾中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从而发现幼儿能积极投入,思维也很活跃。由于所学的内容是幼儿通过实践、思考后自主习得的,幼儿能较快理解并掌握,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大脑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幼儿脑功能的开发。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转变观念,努力贯彻《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3:探索认识的发生

我为什么要向读者推荐这两本书?因为我自己从中得到了启发。

话还得从头说起。五十年代我在协和医学院给学生讲哲学原理。虽然我当时也还是个初学者,但是同学们(现在都是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或副教授、副研究员了,许多是我很好的朋友)学习得很认真。在讲反映论的时候,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认识是外部世界的反映,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得到不同的反映?当然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那末,为什么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反映—认识就不同呢?于是只好诉诸哈哈镜之类的类比去说明了。但是人脑不是镜子。而且,如是这样,认识就不仅是客体的反映,并且也是认识主体立场、观点、方法的反映了。

另一个问题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与内外因原理如何统一起来?我的回答是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但是这个解答连我自己也不满意。内外因原理是宇宙观问题,心理、意识现象也有内外因问题,我们经常说“内心活动”和“外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与内外因原理有区别,但也有联系。

六十年代,我在研究“生理学”唯心主义时,发现作出唯心主义认识论结论的弥勒(J.Müller)实际上发现了感觉发生的辩证法,即感觉的产生不仅决定于外界刺激,而且决定于感官内部结构,但他把后一点夸大了。

近年来的感觉生理研究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人的感官是一个信息“过滤器”,它只选择外部世界信息的一小部分,让它们刺激神经系统。这种选择就不是单由外部决定的。有人曾经估计过,人体可以接受外界刺激输入的神经元有一百亿个,而传入脑的感觉纤维只有三百万根,每根纤维处于或开或关两种情况,这些纤维的开关可有八百万种组合。因此脑必然把大多数环境刺激置于不顾。感官引起的冲动到达脑,要经过多层次的介导,而激素或脑化学物质可影响这种介导作用。脑化学物质量的异常就可导致行为或精神的失常,这是精神病学多年来的新成就。去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休贝尔(D.H.Hubel)和威塞尔(T.N.Wiesel)发现从外界物象作用于视网膜到形成视觉是一个根本不能与照相比拟的极为复杂的过程。神经冲动上升过程中要经过不同层次的整合,脑对之进行分析和翻译,把获得的图象与先前的印象进行比较、再认,然后才形成知觉。

在总结自己“文化大革命”中的经验教训时,我又有一些新的体验。“文化大革命”前、中、后,对同样一些事实,看法以致感情上的差异是如此之大,似乎判若两人。在我周围的一些同志,对我自己的看法也经历了不同幅度的涨落。这种差异可以和格式塔转换相比拟。为什么同样的客观事实,看法差异如此之大?甚至在同一个人身上也是如此。这是需要从认识论上去加以解决的,而机械的反映论就无能为力了。

正是在这基础上,我在研究科学哲学时非常接受汉森(H.R.Han-son)、库恩(T.S.Kuhn)、波普爾(K.R.Popper)、拉卡托斯(I.Lakatos)、费耶阿本德(P.Feyera-bend)等人提出的观察渗透理论、事实受原理污染等原理。但是,其中有的人,例如库恩和费耶阿本德,又把这一点过分夸大了:由于科学家总是通过不同的范型(Paradigm)看到不同的世界,因此似乎真理就只是相对的了。

去年十二月召开的库恩学术思想讨论会上,我在一次发言中提出,应该承认客观事物与主观认识之间有某种相互作用,这样才能既避免机械的反映论,又避免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但这只是一种思辨的没有结构的猜想。

此次会议后我阅读了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和《发生认识论原理》二书。皮亚杰在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儿童心理的基础上作出的认识论结论,使我产生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皮亚杰既反对认为认识是外界事物机械反映的经验论,也反对认为观念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论(inna-tism),提出了知识发生的构成论(constructionism)。他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考虑认识的最终产物,而看不到认识本身不但有结构,而且是一个建构过程。所谓“建构”,就是把外界刺激同化于原来的结构中从而形成新的结构。他反对机械反映论的S→R公式,即只承认从刺激到反应的单向作用,提出了SR公式,即承认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刺激被个体同化(assimilation)于认识结构中实现的。所以,SR就是S(A)R。

皮亚杰认为人类认识的基础是婴儿的一些遗传性的本能动作,这些本能动作是最初的格局(sche-me)。初生婴儿在吸奶时,把作为外界事物的奶头同化到吸吮格局中。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这些格局不断改变和复杂化。婴儿在吸奶时看到母亲的形象,听到母亲的声音,接触到母亲的身体等等,最初遗传性的格局就发展为多种格局的协同活动,儿童的心理水平随之不断提高,同化是个体把客体纳入主体的格局之中,引起格局量的变化。当主体的格局不能同化客体时,就要调整原有的格局或建立新的格局,从而引起格局质的变化,这叫顺应(accommodation)。皮亚杰说:“刺激收入的过滤或改变,称为同化;内部格局的改变以适应现实,称为顺应。”同化和顺应的功能都是为了使儿童达到认识上的平衡(equilibrium)。儿童每遇到新事物时,总是试图用原有的格局去同化,如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失败,便作出顺应,通过调整原有格局或建立新格局去同化新事物,达到新的平衡。

因此,客体与主体之间不是无中介的,中介就是皮亚杰所说的格局,或库恩所说的范型。反应不是刺激的直接反映,要通过格局或范型的折光。一个认识上发育成熟的人,他的认识结构格局中包含着立场、观点、方法。在S(A)R的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认识的发生是外界事物通过内部认识结构起作用的。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论,既反对了机械反映论,又避免了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也许可以说,皮亚杰的认识发生理论提出了一个认识论的研究纲领。认真地研究他的理论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出贡献。

篇4:大班认识1~10数字教案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

2.四张实物卡

3.幼儿数字卡片1-10若干

4.幼儿数字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数字1-10

(1)教师出示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教师:我们请来了几位数字朋友,看看都有谁?

(2)教师出示实物卡,请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并粘贴

教师: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你把它找出来。

2.玩游戏“数字蹲蹲”

(1)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4个小朋友分别拿上1-5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1,为游戏开头,如“数字1蹲,数字1蹲,数字1蹲完数字3蹲”“数字3蹲,数字3蹲,数字3蹲完数字2蹲”以此类推,直至5位小朋友全蹲完。

(2)请全体幼儿分别拿上1-10的数字卡,围成圆圈,集体玩数字蹲游戏。

3.音乐游戏:1234567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

(2)幼儿游戏3-4遍,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4.幼儿操作活动:找错

(1)幼儿人手一份数字操作卡,请他们玩找错字的游戏,将写错的数字圈出来。

(2)教师巡回指导。

5.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1.幼儿继续认识、熟悉、分辨数字1-10。

篇5:大班认识数字1~10教案

故事:有四只小白兔去采蘑菇,老大、老二、老三都采得很仔细,老大一下子就采了三朵蘑菇,老二采了二朵蘑菇,老三也采了一朵,老四一去到就捉蜻蜓又捉蝴蝶,兄弟们都采到了蘑菇,只有老四什么也没采到。

(二)创设情境,探索1、教学例1:

思考每个小兔采的磨菇可以用哪一个数表示?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并强调0就是什么都没有。

(三)学例2及0的写法。

1、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说。

Ⅰ地上一共有多少个萝卜?Ⅱ老四拔走了几个萝卜?

Ⅲ地上还有萝卜吗?用什么表示?

2、今天我们认识了“0”,在什么时候要用“0”来表示?

“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没有了”就用“0”来表示

3、教写0。着重说明起笔、拐弯和收笔,拐弯要圆滑。

4、教学例3。

先让同学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再看看直尺图,找出0,体问:0在1的前面还是后面?

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几?体会0可以表示起点。

请小朋友按顺序读数,不看直尺,从0数到5,从5数到0。

(三)多样练习

1、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填写,说说最后一题为什么填0?

2、想想做做2填写后同桌互查。

3、想想做做3。

比一比,谁写的最好?两题排列的顺序一样吗?

4、想想做做4。

说说你在哪儿见过0,除了书上的以外,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0?

四、大于、小于或等于

(一)导入新课

故事:第三天,小兔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今天的蘑菇比较少了,他们才采到四朵蘑菇,他们回到家,准备吃了,(出示:四只兔子和四朵蘑菇一一对应。“=”兔子和蘑菇的数量一样多。)这时兔妈妈回来了,有五只兔子了,只有五朵蘑菇,妈妈没得吃怎么办?(兔子比蘑菇多了一个。“﹥”)老大和老二想平时妈妈那么辛苦,应该让妈妈吃,所以老大和老二就偷偷走掉了。(这时兔子的数量比蘑菇少,“﹤”)出示:=、﹥、﹤

(二)教学新课

1、出示“森林运动会”场景

横幅上的字是“森林运动会”。你知道图里的小动物是来做什么的吗?

这些小动物都来参加森林运动会,那么你想从这里知道些什么呢?

当学生提出想了解动物只数等问题时,进一步启发:你还想知道哪种小动物的只数多,哪种小动物的只数少吗?你想比较哪两种小动物的只数?

按照大家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2、教学同样多

贴出小猴、小兔图(上下对着贴)

(1)1只小兔正好对着1只小猴,一个对一个比,不多也不少,边说边用线连,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2)人示范写法“ = ”。

(3)学生操作,摆几个○,对应摆同样多△。

3、教学大于

(1)从图中让学生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师边说边贴出5只松鼠和3只小熊,松鼠有多余。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

(2)讲评书写。

4、教学小于

(1)反过来,小熊的只数和松鼠比,又可以怎么说?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叫小于号,3﹤5,读作3小于5。

(2)讲评书写。

(三)巩固强化:

让学生先摆一摆,再填写。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说说谁和谁比的,结果是多还是少?圆圈里应填什么符号?

(四)小结

篇6:小班数学认识1-10的数字教案

生活中常听到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数量不相符,为了让小班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数的感知力、想像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识,锻炼幼儿的小手灵活性。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2、幼儿学会用手指出示数字1、2、3。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三、教学重难点:

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四、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2、3。

2、数字1、2、3的大卡片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各色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4、各色数字1、2、3小卡片人手一套。

5、数字儿歌磁带。

6、自制数字箱三个。

五、教法

游戏法、情景法、练习法、赏识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主题,认识数字1、2、3。

听数字儿歌引出数字1、2、3。

儿歌:

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秤菜,6像口哨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藤上吊,9像勺子来盛汤,10像筷子加鸡蛋。

今天我们请来数字宝宝1、2、3,我们看看他们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吗?(分别出示卡通数字1、2、3让幼儿观察数字形状)。

2、让小朋友大胆想像数字1、2、3还像什么,感知字形。(对大胆想像、积极回答的幼儿给予鼓励)。

3、感知数字1、2、3。

分别说出大数字宝宝1、2、3,将数字和卡通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样。

4、用手指表示数字。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来表示1、2、3吗?教师出示不同数的实物,让幼儿点数并用手指比划1、2、3、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同时纠正幼儿的手势。

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游戏:看实物出手指。

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胶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让幼儿点数。说出数量,同时用手指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七、活动延伸:

1、游戏:数字宝宝回家(回强对字形的感知认识)。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们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在草地上撒上1、2、3的各色数字小卡片,让幼儿将数字1、2、3捡起来人别送回他们的家里。

2、数字找朋友比赛(草坪上摆放有数量是3的:积木、水杯、盆子;数量是2的:苹果、梨、香蕉;数量是1的:帽子、鞋、衣服。)将小朋友分成两组进行比赛,分别把自己的数字卡放在摆的实物下,看哪一组摆的快而正确。

八、活动反思:

篇7:规范认识的超越

黄教授十三岁即随家由香港赴美国读书,后入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在萧公权先生门下治中国近代思想史,可以说是战后在道地的美国教育方式下培养起来的新生代汉学家。但令笔者吃惊的是,黄氏在美生活凡几十年,居然能于纯正的美语而外,操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听说广东话和上海话也讲得很地道。这种语言上的优势,使黄氏既能避免某些在中国受教育,后来旅居美国的学者因语言障碍而导致的同西方文化的隔膜;同时又避免了许多ABC(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难以避免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情的缺乏了解。这或许可以看作黄氏日后能从同侪中脱颖而出,享誉美国史坛的诸多因素中的一种吧。

黄宗智先生之暴得大名,成为美国少壮派史学家中的佼佼者,并不以其寒窗数载,苦心营构的论梁启超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博士论文为指归,这在通行以博士论文创天下的美国学界不能不说是一个少有的例外。使黄氏一举成名的,乃是在与他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毫不相干的社会经济史领域中的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一九八四年黄氏出版了《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以下简称《华北》)一书。这是一本不同凡响的经济史著作。它既不同于传统经济史著作的从某一微观经济现象出发,剥茧抽丝,精雕细刻;也不同于汤因比,韦伯等哲人型史学家上下几千年,纵横环宇内,对历史进行宏观、整体的描述,而是以华北这一不大不小的经济区域为考察对象,截取由明清至民国时期这一不长不短的时段,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两个方面进行客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中观研究。寓大于小,小中见大。这种研究已难说是经济史研究还是社会史研究,而是将二者融为一炉;同时也很难说属于明清史抑或是近现代史的范畴,它已“跨越了清代史和近现代史的鸿沟,把近现代一些历史的变迁,追溯到清代前期。”研究视角和方法的更新,使黄宗智先生在对华北地区的研究中得出许多不同寻常的结论。如著者认为,倘若比较中西方近代社会变迁,突出的不是其相似之处,倒是两者的不同处。在西方,资产阶级的兴起和小农的无产阶级化,导致了小农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兴起。但在中国,小农经济一直延续到革命前夕。并明确提出:不要把商品经济的发展简单等同于向资本主义过渡。至少华北农村中广泛存在的谋生而非谋利式的简单商品生产,即是在小农经济范围中展开和收束,并不存在性质的变化。正是类似的一系列新颖见解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使该书一出版即引起强烈反响,并于出版后的次年(1985)荣获东亚历史专著费正清奖。

六年之后,黄宗智先生又推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区域研究的第二部力作——《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农村发展,一三五○——一九八五》(以下简称《长江》),再次享誉美国史坛。是书于一九九二年被美国历史学会授予东亚史研究列文森奖。黄氏在美国中国史研究中两度蟾宫折桂,榜上有名,显示出强大的实力和优秀史家的素质。尽管黄著中的许多具体结论是可以商榷的,而且确实也引起了诸多争论。(如黄氏与马若孟最近的笔墨官司即是一例,但黄氏在著书立说方面的成功乃是无可争议的。)

那么,黄氏成功的秘诀何在呢?

全面评述黄宗智先生两本新著的学术价值,不是这篇短文的目的,这两本书在《读书》已有介绍。我这里想稍微多说几句的,乃是某种史之外的东西,即导致黄氏在具体研究中有一系列突破的认识论方面的因素,笔者名之为:规范认识的超越。

去年,黄宗智先生将近几年围绕写作《华北》和《长江》两书所形成的若干单篇论文汇集成册,取名为《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规范认识危机及出路》(以下简称《危机及出路》),交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这些论文比较清晰地展现了作者近年来在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领域中苦苦求索的思想脉络,为我们把握黄宗智先生理论思维的内在超越过程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当黄氏上述两本力作相继推出之际,论者们尚在猜测黄氏是否有创立一新规范(或范型)的大抱负,现在看来,谜底已昭然若揭了,他的确有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创造某种新规范、新体系的远大抱负,且已开始逐步付诸于行动。

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尽管《华北》与《长江》两书在研究方法和写作风格上如出一辙,可视为姊妹篇,但从思维角度看,二书却有很大不同。如果说,《华北》一书重在既有规范认识的“综合”,那么,《长江》一书则表现出对若干规范认识的“超越”。综合之中固然不乏富有新意的探索,但超越的追求则更能体现一种全面的创新意识和突破意识。如著者所言:

在我一九八八年的书中,我面对矛盾的历史现象,首先企图通过肯定两代学术和两个古典理论各有的部分道理,来寻求一条调和的途径。而只有到一九九○年的拙作中,我才清楚地看到了历史的悖论现象向以往两代学术和两种理论共享的不言自明的规范信念提出了挑战。(《危机及出路》第147页)

正是在《长江》一书中,黄氏一反过去综合两种古典理论(马克思与亚当·斯密)的调合立场,大胆设定表面看来似乎尖锐对立的两种古典理论及其现代诠释(如“封建主义论”、“资本主义萌芽论”、“传统中国论”、“近代早期中国论”等等)存在着某些共同的规范认识(或曰共同信念),如双方都不言自明地把停滞与前商品化经济相联系,把(资本主义)近代化等同于商品化,认为商品化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化。正是从怀疑这些不言而喻、毋需证明和已成定论的规范认识入手,黄氏根据大量尽可能搜罗到的历史资料和现代人类学调查资料,论证了从明清到本世纪七十年代这数百年间,江南农村蓬勃发展的商品化进程并必然导致小农经济的解体和小农家庭生产单位的衰亡,反之却是它的进一步完善。他试图证明,数百年来,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在总量上虽然有所增长,但这主要是在人口的压力下,以密集的劳动投入为代价来换取的,并不存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小农生活长期处于糊口水平,中国人口的大部分仍束缚于粮食的生产。由此,黄氏提出了该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过密型增长”(invo1utionary growth),即没发展的增长。围绕这一核心概念,黄氏不仅给人们勾画了一幅与过去的解释截然不同的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长期趋势图,而且从最终打破“过密型增长”的崭新角度,有力地论述了中国农村十年改革的历史意义。显然,从先前的“综合”到最近的“超越”,体现了黄宗智先生史学思维方式的某种飞跃。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飞跃,使黄氏能慧眼独具,于他人习以为常处,捕捉到可能引发若干史学新认识的“问题”,在社会经济史这个充满数目字和最枯燥无味的事实的领域,作出具有哲学意味的创造性探索。

黄宗智先生对规范认识的超越直接受惠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正是在这本篇幅不大,却特别耐读的科学认识论的杰作中,库恩提到了“规范”(paradigm,或译范型)在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库恩认为,规范为科学共同体(科学工作者按同一规范组成的集体)所一致拥有,他们按照统一的规范从事科学研究活动,这就是科学。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现有些事实不能纳入共同体的规范内,就形成反常。反常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形成危机。在危机中逐渐产生了提出新的规范的需要,于是开始了科学革命。科学的发展就是如此循环往复,以致无穷。但究竟什么是规范,库恩却似乎从未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黄氏将库恩科学规范的思想移植于史学研究,提出:“所谓规范认识指的是那些为各种模式和理论,包括对立的模式和理论所共同承认的,不言自明的信念。”(《危机及出路》第141页)他认为这才是库恩Para-digm一词的真正含义。在他看来,规范信念或规范认识比起任何明白表述的模式和理论来,有着更为广泛、微妙的影响。它们的影响不仅在于引导人们去想什么,更在于不想什么。它们往往构成不同理论、模式间发生争议时的共同前提和出发点。但不幸的是.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恰恰是某些不言自明的共同前提和出发点似乎发生了危机,即规范认识的危机。那么,究竟在何种意义上说已经存在着规范认识危机?黄氏认为,规范认识危机主要来自于实证研究所揭露的一系列悖论现象(ParadoxS),这些悖论现象使人们不得不转而怀疑规范信念本身,使规范信念濒于崩溃的边缘。在这里,悖论现象指的是那些被现有规范信念认定有此无彼的对立现象在事实上的同时出现。例如,按照规范认识,商品化应同经济发展相一致,商品化将导致近代化。然而,实证研究所揭示的悖论却是:商品化和经济不发展这一对立的现象确实同时存在。在更深的层次,悖论现象则对既有的因果观念提出怀疑:商品化是否必然会导致近代经济发展?如果从事实性研究中得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应当超越传统规范认识,构筑新的理论规范,对商品化与经济发展的正确关系作出新的解释,这样,新认识和新观念也就随之产生。黄氏提出的其他悖论现象还包括:城市发展与乡村过密化的同步发展;分散的自然经济与整合所市场并存;没有公民权力发展的公众领域的扩张;没有自由主义的规范主义法制,等等。最近黄宗智先生在他正在撰写的有关中国近代民法史的新著中,已开始系统地提出法制史研究中的若干新的规范。在创立新规范的方向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学术的进步通常伴随思维方式的进步。黄宗智先生上述的探索应当说是相当深刻的,它触及到历史研究中一个相当隐密,但又相当关键的思维方式问题,即立论和思考的规范性前提的可靠性问题。倘若我们研究的是新问题,使用的是新资料,但凭借的却是含糊的、外延不周的,缺乏共同约定的旧概念,或已经与事实相悖的旧规范,仍难免穿旧鞋走新路的尴尬,无法获致有突破意义的科学新认识。此外,当我们在既有规范的旧轨道上运行惯了之后,是否会产生某种思维的惯性和惰力,而需要一种根本性的怀疑精神来重新验定既有规范,激活我们的理论创新意识呢?

当前,史学研究存在着某种危机业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那么,走出危机的出路何在呢?这里,黄宗智先生有关规范认识危机及其出路的思考,对我们不无启迪: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式,大胆怀疑并超越某些传统规范性认识,可能是走出危机的第一步。对旧理论的改造和新理论的创立,常常是从原有的概念和研究规范暴露出它们的不适用性开始的。自然科学史上,相对论的创立就否弃了牛顿物理学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观念,并重新审查了质量和能量等概念。所以,超越规范认识,首先意味着对旧有理论的许多看似规范实则不规范的关键性概念进行廓清或重新理解,使概念的表述得以准确化、清晰化和真正规范化。例如,“封建社会”即是在中西方历史学者中长期引起歧义的一个概念。Feudalism(封建主义、封建制度)在西方史学家中是一个有着共同约定性的历史概念,通常指中世纪同封臣制、采邑制和庄园制相联系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古义中,“封建”一词亦指实行“裂土分封”制的上古社会。然而,在我们今天所接触的历史教科书中,则是指由秦朝至清朝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形态。这是将斯大林社会发展“五阶段论”运用于中国历史研究的结果。概念上的如许差异,难怪要使金发碧眼的西洋人在洗耳恭听我们宣讲中国封建社会史时,会急得抓耳搔腮,举手频频。再如中国近代史的下限问题,也存在若干认识含混不清的地方。过去受革命史的影响,通常将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划在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但近年来不少研究者主张从社会形态演化的角度,将下限定在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究竟如何断限更合理姑且不去理论,但至少为编写历史教材计,也应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说法,否则一入近代史大门,真有令人如坠五里雾中的感觉。其次,更重要的是,对规范认识的超越,又意味着摆脱某些似乎认为毋庸置疑的规范性暗示、联想和推理,逐步过渡到一种新的规范性认识或范型。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使用得颇为频仍的“洋务派”、“改良派”、“买办阶级”等概念,便带有某种规范性、暗示性的否定价值评判在内。历史人物一旦与这些概念沾上边,往往就成为灰色的乃至反面的历史人物,批判有余而肯定不足。反之,对待像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这类来自社会下层的农民运动,则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要去寻找和论证其革命性、进步性,而对其内在的深刻矛盾性则鲜有着力的分析,对其表现出的愚昧、落后的一面,往往轻轻一笔带过,甚至完全避而不谈。这是习惯从政治史(有时是极狭隘的革命史)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结果,也是长期的规范认识使然,惜乎尚未得到彻底的纠正,总是或明或暗地左右着我们的史学思维。对传统与近代的两极化认识,也是长期左右人们史学思维的一种规范性联想和暗示。在西方“传统—近代”两橛模式的影响下,人们总是习惯不暇思索地将西方近代社会当成万流归宗的“楷模”,凡近代的就是好的、进步的,凡传统的就是不好的、落后的,因此有“全盘西化”的主张和“与传统彻底决裂”的误导。而完全看不到“传统”与“近代”并不是互相对立、水火不容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近代化非但没有也完全不必破坏中国的文化传统,恰恰是为传统的近代转化和承传开辟道路。摆脱“传统一近代”两橛模式的旧规范认识的影响,在传统与近代之间确立一种新的中性的认识,其结果很可能是导致新规范的产生,使我们的史学思维走出某种思想的误区。

在上述意义上,黄宗智先生近著中对规范认识的超越,其启发性和普适性似又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一隅。

一九九三年四月一日于武昌南湖之滨

篇8:小班数学认识1-10的数字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引导幼儿通过操作、目测等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巩固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投影仪一台,“动物园”幻灯片若干张,录音机一台,音乐磁带一盒,数字卡片若干张。

学具:第一组,印有数字的作业纸人手一份(见图一),油画棒若干盒;第二组,数字纸卡(见图二)人手一份,实物印章每人一个;第三组,实物图片(见图三)人手一份,油画棒若干盒,数字卡片若干张。有点卡标记的信箱三个,贴有不同数字的信封人手一个,1~6小数卡人手1份,小玩具若干。

2、环境布置

幼儿坐在地毯上成半圆形,每人面前放一个小盘子(盘内1~6个小数卡若干,玩具若干),幼儿后面搭建“数的王国”,用大型积木搭三个门洞,分别标有数字“l、2、3”。

【活动过程】

一、集体尝试活动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一封信):师:今天啊,老师收到了一封数字王国的国王写给我们中(1)班小朋友的信。(教师读信)

师:我们一起开汽车去动物园,好不好?(音乐声,幼儿做开汽车的动作)出示幻灯片(一),到达“动物园”。

尝试一

分别出示幻灯片(二)、(三),请幼儿目测动物数量,巩固对数字“4”、“5”的认识。

师:我们到了××馆,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取出相应的数字。

尝试二

出示幻灯片(四),请幼儿目测动物数量,认识数字“6”。

师: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6”)

“6像什么呢?”

请小朋友从盘中找出数字“6”,集体认读数字“6”。

请幼儿讨论讲述“6”还可以表示什么?

尝试三

游戏“看数取物”。

师:这是数字几?(出示数卡)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拿出相同数量的玩具,边拿边说:l、2、3……,×个玩具和数字×做朋友。教师引导幼儿反复练习。

师:现在我们到数字王国去玩好不好?

二、小组活动

介绍每组的游戏内容及规则:

师:小朋友看,数字王国有三个进口,分别为1号门、2号门、3号门。每个门内都有一组游戏。

第一组看数字做点卡

师:请小朋友先看清数字是几,再画圆点,边画边说:1、2、3……数字×和×个圆点做朋友。

第二组看数字印图形

师:请小朋友先看上面的数字是几,就在旁边的格子里印几个实物图形,边印边说:1、2、3……×个图形和数字×做朋友。

第三组看实物贴数字

师:先看卡片有几个什么,再把能表示它的数字贴在上面的格子里,边贴边说×个什么数字和数字×做朋友。

请幼儿自由选择一组游戏,随欢快的音乐声进入作业区。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检查操作过程及结果。

三、活动评价(师生互评)

1、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卡片,集体进行评价,表扬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

2.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3、以“寄信”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想不想和数字娃娃交朋友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信封,请你们把自己做的寄给它们好不好?

幼儿粘贴,教师讲解寄法:请小朋友先试着在信箱上找到信封上数的好朋友,再把信放到相对应的信箱里,边放边说:数字×和×个圆点做朋友,这样信就能寄出去。

幼儿逐一“寄信”,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6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6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篇9:小班数学认识1-10的数字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3及其实际意义。

2.能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3.体验点数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数字魔术口袋,魔术小棒和雪花片

2.经验准备认识了数字1、2,并对数字3有了初步的感知

活动过程

一、儿歌《数字歌》,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跟唱数字歌好吗

1.简单复习数字1和2,我们一起从数字魔术口袋中取出数字宝宝1,看看它像什么(一像铅笔细又长),再拿出2,看看数字宝宝2又像什么呢(2像小鸭水上游)宝贝们真棒(我们把取出来的数字宝宝送回它的家)

2.引出数字宝宝3,今天呀,猴子宝宝们要来我们这里,因为呀,有几只小猴子要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来为他们庆祝生日好吗?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数一数有几只小猴子过生日呢?(伸出右手食指从左向右点数并说出总数“3”,再个别上前点数。)

3.出示蛋糕引导幼儿学习点数。

师:小猴子们要过生日了,老师送他们一个大蛋糕,这三只小猴子都过的是三岁生日,他们要插几支生日蜡烛呢?(出示三根蜡烛边插边数,一根、两根、三根,共有三根蜡烛。然后,个别点数并说出总数。)3.出示朋友送来的礼物,学习点数。

师:三只小猴子过生日,他们的朋友也送来了礼物。(依次出示朋友送的礼物,边出示边数)这是大象送的三只气球,一只、两只、三只;三辆小汽车是小鸭子送的,一辆、两辆、三辆;长颈鹿送来三本好看的图画书,一本、两本、三本。(分组个别点数以上三组礼物,并说出总数。)

二、认识数字3及其实际意义:

1.师:三只小猴子、三支蜡烛、三个气球、三辆汽车、三本画书都用数字3来表示。(出示数字3教幼儿认读几遍,启发幼儿3像耳朵听声音。)2.发散思维,3还能表示什么?

幼:三个苹果、三架飞机??

小结: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所有是三个的物体都用数字3表示,3能表示所有三个的物体。

三.幼儿操作

1.从数字魔术口袋里快速拿出数字3,并动手数一数背面的点数

2.从魔术框里数出三根小棒,三块雪花片四,活动延伸师:小猴子过生日小朋友想不想送给他们礼物?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呢。(幼儿思考,发挥自由发言),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看老师为小猴子准备了什么礼物呢?出示图片:三根香蕉,三个桃子五,手指操《三只小猴子》今天,我们为三只小猴子过了生日,他们可高兴了,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做手指操,宝贝们,拿出我们的小手手,我们开心的动起来吧

教学反思: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篇10:小班数学认识1-10的数字教案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认识4以内的数量,知道它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巩固对4以内数字的认识。

2.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教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2.学具:分组材料:第 1 组是印有数字的作业纸,第 2 组是画有水果的图片,第 3是组数字纸卡、水果印泥。

人手一份 1~4数字卡,苹果图片4张。

3.环境布置:幼儿坐在地毯上成半圆形,每人面前放一个小盘子(盘子内放 1~5数字卡、苹果图片)。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数字 4,感知 4的数量;难点:是正确感知 4以内的数量。

活动过程:

1、利用情景、导入课题师:小朋友们,今天一个果园的主人说他的果园种了好多的水果,要请小二班的小朋友去他的果园参观,一起分享他种的水果。(出示课件,利用画面,调动了每位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小二班的小朋友都要学会数数和认识今天所学的数字,才有资格分享他的水果,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

好,现在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出发吧!

2、复习数字 2、3及其数量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图片里有多少个苹果呀?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请小朋友从盘内取出相应的数字。

3.认识数字4,感知4的数量出示桔子图景,请幼儿目测桔子数量,认识数字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像什么。

师:4除了可以表示 4 个桔子,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现在小朋友们就和周围的同伴相互讨论、交流一下,然后让小朋友们讲一讲。

3.游戏“看数取苹果”师:出示数字请幼儿看数取相应的苹果,边拿边说:1、2、3……,个苹果和数字做朋友,并引导幼儿反复练习。

4.分组操作活动告诉幼儿水果宝宝还想和小朋友做游戏,向幼儿介绍分组游戏内容及规则。

师:现在老师分下组,第 1组的小朋友看数字画自己喜爱的水果;第 2 组看水果贴数字;第 3 组看数字印水果印泥。大家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待会老师要让小朋友们边操作边讲述。(如数字 3 和 1个水果做朋友,幼儿做完一组后可交换形式。)4.作品展示,互相交流,师生互评。

延伸活动: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为水果宝宝们唱歌、跳舞,随音乐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篇11:认识现在的孩子

无论养育下一代的代价是多大、成功的机会有多少,你若问历经此苦的过来人,给他(她)机会再选择,大多数人,仍会选择要生儿育女。

表示会生儿育女的夫妇会在更迟的时候生,且生得更少些,这说明现代夫妇对这问题是不无疑虑的,这些疑虑对下一代的素质其实是有直接关系的。

一个国家有责任保障生育率受控制与下一代的素质得到改善,正如文化程度高一些的父母往往希望少生精养,为下一代预备最佳的成长环境,是同样道理。

但现代的父母生养与教育下一代,已经与我们父母的一代不同;就是决定要生养,也要想办法认识他们吧。

计划生育

大都市的妇女都在延迟她们生第一胎的年龄,有些还会因为延搁过久,以致无法生育,或分娩有困难;造成这情况的原因不难明白。

主因是妇女的就业机会高,发展的空间大,她们要把最精华的岁月投注在事业上,期望闯出新局面,是非常可理解的。再说,今天女性可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男性是一样的,千辛万苦完成大学教育,谁要急急走入产房,从此被困呢?

有一个调查报告把我们的隐忧扫除了。我们以为现代妇女太投入她们的事业,难免疏忽了为人母亲的责任,很可能与儿女的关系日渐疏隔起来,实情却不是这样。

在问到青少年跟爸爸或妈妈哪一个更亲近时,爸爸远远落在妈妈的后面,连男孩子都以两倍多的比数说与妈妈较亲近。还有,现代夫妇认为他们比自己的父母当年跟孩子是更亲密些,周末及假日有更多时间与孩子度过。最后,与我们想像的不一样,妇女的事业跟她与家人关系(丈夫,儿女)的亲疏并没有明显的关联。

简言之,今天的妇女能兼顾事业与家庭,不过太迟生第一胎仍有客观的困难。除了现代医学也帮不了大忙的生理问题外,50岁的母亲跟15岁的女儿也很难在平等的关系上沟通,而平等沟通是这一代青少年最需要的。

造成迟生育的另一原因,是不少母亲想先致力发展事业,教养下一代成了愈来愈昂贵的事儿,有人还会认为是愈来愈奢侈的坏习惯!

当然,上一代颇关心的衣、食和医疗费用等开支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叫现代父母为难;叫人感到疲于应付的,全是父母视为不正常,而子女觉得正常的开支。看看下面几项,有没有熟悉的感觉?

女孩子玩的芭比娃娃、熊猫背囊,男孩子玩的遥控跑车、机械斗士,每一件的价钱都足够你吃半个月的午饭;衣服鞋袜,不穿名牌不如赤身露体,他们一直奇怪父母怎么连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现代孩子的各种消费,只有在吃这方面是父母可以接受的,饮食商人还未在这方面打小孩的坏主意,所以他就是天天上五星级饭店——麦当劳餐厅——你也不必跟银行经理商讨融资的问题。

在各种高消费之外,还要逼小孩学这学那,幼稚园阶段要他们学钢琴、画画、书法、跳芭蕾舞、游泳、打网球、足球、排球、棒球……总之会动的都要他们去学。小学呢?开始漫长的补习旅程,直到中学。补习费用当然比正规教育昂贵,照我看,是比什么都昂贵。大学?谁还有勇气想到这样巨大的难题!

除此之外,天下父母都有被虐倾向,因为好几个调查报告都指出,父母有“过度补偿”的行为:白天花太多时间在办公室,晚上回家就想向儿女认错;夫妇二人一星期出外一次联络感情,回家途中又要买冰淇淋赎罪;连孩子在学校闯了祸,父母都罪咎连连,却苦无赎罪之路,结果是乱买衣服、玩具给他们,还不时送他们一大笔金钱……

然而,今天计划要生孩子的,都得接受一个事实,孩子不仅需要物质的供应,不仅需要爱,他们更渴望被了解。成年人很容易提供前二者,“了解”却是最不容易,也是孩子们最需要的。

认识现在的孩子

说到了解下一代,哪个成年人不迷惘呢?以前人说,父母跟子女有代沟的问题。现在问题显然恶化了:我们是住在不同的世界里,各自使用不同的语言,彼此有着不同的欲望、恐惧和憎恶——情况是不是很绝望呢?

不必如此。许多调查报告指出,现今年轻一代不单不比上一代“坏”,在好多问题上他比父母更合传统的要求,亦即是我们说的“乖”。下面列出的4点是父母最关心的。

1.传统价值。现在年轻一代比60年代的青年(即现在45~50岁的)更少反叛、更安心接受传统的价值及安排。这真是出乎我们意料。当年轻人不乖乖接受我们的意见或安排,我们便说他们反叛,却忘记自己是怎样走进60年代,那时我们分辨对错的标准在年龄:凡30岁或以上的人说的,都是错的。这才叫做反传统。

还有,当成年人以为家庭制度正在崩溃之际,年轻人却以家庭为荣,92%的人表明将来会结婚,98%的青少年说他们要有小孩子。

2.爱情与性。青少年的确比上一代更早有爱情与性的经验,不过也许只像昔日我们比父母更开放的情形相仿,不会更糟糕。调查报告还指出,他们跟我们一样,不喜欢跟父母学习性知识,80%说是“自己学会的”。下次看见黄毛小子跟小丫头搂搂抱抱,或在公共汽车上及快餐店做些旁若无人的举动,不必惊骇莫名,心胆俱裂。性开放甚至性紊乱的世界不是青少年造出来的,它是成年人放纵的产物,好多报告都指出青少年的性观念是从他们的父母或崇拜的人物那里学回来的,以平常心跟他们讨论性问题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渐渐放心来探讨这个令他们既兴奋又迷惘的问题。

3.学校成绩。这是大多数父母最担心的问题,而且以我们担心的原因来看,似乎大部分为人父母的都没有可能不担心下去的。原来望子成龙的心理已成了青少年求学时最大的压力源,一班中自然只有少数会在优等之列,其他成绩是由平平到不满意,他们的父母都担心得很。但有两个现象可能会叫我们释怀:子女在校的成绩跟父母关心他的学业是成正比的;人的才能各有不同的特性及成熟期,不必要求他自小学便开始发力。

4.休闲活动。大多数父母都不满意孩子花太多时间看电视,同时暗自担心他们没有创造力。事实上,现代人花在电视上的时间正在减退,而最叫人感到意外的是,他们看书的时间增多了,要是可以选择(如家中新添一台电脑),青少年会把看电视的时间(69%)挖来用在电脑上。

篇12:小班数学认识1-10的数字教案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数字5的实际意义。

2、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习数的兴趣,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设计一个温馨的数字5的家,家中有客厅、书房、饭厅、玩具室。

活动材料:

1、1~5数字点卡、数字卡若干。同类,但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5以内物品的图片若干,如4条小鱼、5只松鼠、3只青蛙、2只小兔、1朵花等。

2、同类的物品若干,如布置在饭厅中的5个小碗、4把勺子、6个盘子、5个苹果等;布置在玩具室中的6根跳绳等:布置在书房中的5把剪刀、5枝铅笔等。

3、同类,但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品若干,如客厅中的花瓶中插有5朵颜色不同的花、镜框中数字5一家的合影、鱼缸中有5条不同种类的鱼;玩具室里有4只不同的皮球、6个不同的娃娃、5辆不同的汽车等。

活动过程

1、创设到数字5家做客的情景,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1)老师扮演快乐的数字5,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

(2)介绍到数字5家里的要求:经过5座小桥、穿过5片森林,最后来到有5座小房子的地方,根据房子上的数字标记找到5的家。(复习5以内的数,会手口一致的点数)

(3)数字5的家门前有若干张图片,幼儿正确点数图片上的物品,并找出相对应的数字点卡或数字卡后,方可进入数字5的家。(复习计数和说出总数)

2、寻找数字5家所有5的物品。

(1)幼儿分成4组,分别进入数字5家的客厅、书房、饭厅、玩具室。

(2)寻找家中是5的物品,如5朵花、5个小碗、5条鱼、5个苹果、5个人的合影等。!.快思.教案网出处!(启发幼儿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的影响,将同品种物体归类)

(3)将家中是5的物品用数字卡或点卡作出标记。

3、寻找数字5家不是5的物品,并想办法使其变成5。

(1)找数字5家不是5的物品,如4只皮球、4把勺子、4本书、6个娃娃、6根跳绳等。

(2)鼓励幼儿想办法使其变成5。重点引导幼儿感知4添上1是5,6去掉1是5等等。

(3)将调整好的物品用数字卡或点子卡作出标记。

4、请幼儿吃数字饼干,感谢他们到数字5家做客,并对活动作评价、小结。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的5,如5层楼、5点钟、5月、5岁、5元钱等等,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就是幼儿大部分都能参与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没有被调动起来。通过各位评课老师的点评,如果重新让我再上这节课,我根据幼儿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探究合作学习。再创新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保护能力弱得自尊和积极性,让全体的孩子得到锻炼和发展。

篇13:小班数学认识1-10的数字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相邻数。

2、体验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教学方法:

情景学习法、游戏法、操作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1套、学具袋、羊羊数字头饰、灰太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随音乐进入教室

1、律动:一到十的手指操

2、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数字王国里,和数字宝宝交朋友好吗?(生:好!!!)

二、谈话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旁边和你挨住坐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指名说)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急着要和我们见面了,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出示数字卡片1——10)。

2、教师打乱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小朋友认读。

3、请小朋友给数字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课件出示)

三、初步认识相邻数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给数字宝宝找邻居吧!

(1)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呀?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2)数字宝宝5也想找邻居了,小朋友们快帮帮他吧!(把5贴在黑板上,让幼儿给5找邻居)

(3)出示卡片9让幼儿给9找邻居。

2、小结:刚才小朋友给数字宝宝们找到了邻居,我们的宝宝们真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数,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小朋友们可要记清楚了。

3、师:数字宝宝很高兴,他想考考我们大家,我们来看一看他给我们出了什么题?(课件出示说一说练习,指导幼儿完成)

4、课件出示写有门牌号的房子,请幼儿说说邻居的门牌号是几?

四、拓展活动,加深幼儿理解

1、游戏:找朋友

将幼儿每十人分为一组,每组幼儿将1―10的数字头饰看好戴在头上。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全体幼儿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后把2和4找出来并按顺序站成一排,告诉大家,数字3的好朋友是谁和谁,为什么?

游戏前,教师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一遍,然后游戏继续。

(这个游戏让幼儿说出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

2、游戏<<智救羊羊>>

游戏规则:教师请10名幼儿扮演羊羊,给他们戴上写有编号的羊羊头饰,并请幼儿记住编号。教师扮演灰太狼。播放音乐《我只是一只羊》,音乐响起羊羊们在欢快的`玩耍。音乐一停灰太狼就抓住一只羊羊。并告诉其他的羊羊,要想救走这只羊羊就要他的邻居来才行。(游戏数遍)

五、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教学反思:

1、活动<10以内的相邻数>是授课的第一课时。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朋友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

2、在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当中。并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3、在活动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为数宝宝找邻居的这一过程,我是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转换,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相邻”的关系。

篇14:小班数学认识1-10的数字教案

主题分析:

糕点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食品之一,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香香的糕点深受幼儿的喜爱。糕点上的各色图案刺激幼儿的嗅觉与味觉,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所以,在数学活动按数取物认识数字3的活动中利用PPT和实物引入糕点,让幼儿在糕点中感受3的实际意义,按照3以内的数量选取糕点,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数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需要通过实际的实物引导幼儿去理解。

活动重难点:

认识数字3,能按数取3以及3以内的的物品,理解3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PPT课件、糕点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1和2

这是数字几?你认识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教室里有哪些东西是1个的?哪些东西是2个的呢?

二、认识数字3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字,看看,它是几?

我们一起来用手写一写数字3吧!

数字3看起来像什么?

三、认识数字三的实际意义。

1、看看老师带来了哪些东西?他们有几个?(教师出示糕点图片)

2、一共有三个东西,我需要2个,怎么拿?

3、一共有三个东西,需要3个,怎么拿?

4、下面哪些东西是有三个的?

(出示图片:1汽车2娃娃3气球)

四、按数取物

教师出示3以及3以内的数字,个别幼儿按数取物。

教师出示3以及3以内的数字,幼儿分组按数取物。

教学反思: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

篇15:小班数学认识1-10的数字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初步学习的方向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会用序数词较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磁性板,上面纵向画有10条跑道。

2、教学挂图(四)中的10种动物,(卡片),木偶大象,1~10大小数卡各一套(小数卡用于记录最后动物比赛的结果,大数卡用于记录跑道的位置)。

3、幼儿用书第22页《认识序数》的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运动场上有什么。(将动物随意散放在跑道上,不与跑道对应)#引导幼儿观察跑道,确认各条跑道的序号。

教师:数一数,一共有几条跑道?(请个别幼儿说一说,然后在集体点数)教师:哪条跑道是第一条?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左边开始数,依次指其右边相邻的跑道,问这是第几条跑道,再依次一直到第10条跑道)#引导幼儿用数字标出跑道的位置。

教师:谁会用数字给每条跑道做个标记呢?(请一位幼儿来操作)教师手指跑道上的数字5:”5“放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我们平时用”5“可以表示什么?现在你知道数字有几个作用?(有两个作用:一是表示物体的数量,二是表示物体的位置)

2、帮助小动物做赛前准备。

#教师出示木偶大象,以裁判的身份提出赛道准备的要求:请运动员站在自己的跑道上,做好比赛准备!第1道,小兔。请个别幼儿上来帮助小兔找到自己的跑道并站好,再把其他动物放在不同的跑道上。(不要按顺序说,让幼儿找出对应的跑道)

3、比赛开始后引导幼儿判断比赛的情况。

#教师移动动物的位置,让幼儿看看比赛中的的情况。

教师:比赛进行了一半,小朋友看看是谁跑在了第一位?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里重点线最近的是第1位)再看看其他动物个跑在了第几位?

#再次移动动物的位置,展示比赛结果,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判定每个动物比赛成绩。

教师:比赛结束了,谁得了第1名?其他动物各得了第几名?第几跑道上的什么动物跑在第几名?尝试用数字记录动物们比赛的结果。

教师:谁能告诉大家参加运动会的小动物,它们各自的了第几名?(集体说一说动物们比赛的结果)师幼讨论:这次比赛,小猫有2个数字朋友(表示跑道位置和比赛结果),它们各是什么意思?(站的道次、比赛所得的`名次)

4、集体进行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按提示要求完成幼儿用书第22页”楼梯上的动物“内容。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学中,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

2、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序数,如:从左到右是第几?从右到左是第几?从上到下上第几?从下到上是第几?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哪个物体排第几?

上一篇: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案下一篇:最新抗击疫情暖心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