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尔风格问题

2024-04-29

李格尔风格问题(共2篇)

篇1:李格尔风格问题

由于李格尔将工艺美术的发展上升到历史的高度, 他的这一学说也就进入了艺术史书写的视野之中, 即 (包括装饰在内的) 艺术, 都是独立于生活、社会、政治等人类活动而不依附于任何事物的; (装饰) 艺术史是存在目标并不断向着这一目标发展的过程。

在李格尔的这一理论中, 我们既可以看到早期美术史家瓦萨里、哲学家黑格尔的影子, 也可以嗅出未来的形式主义的味道。

我们知道, 瓦萨里在他的《著名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传记》将艺术史的发展进程形象地比作人类的生命周期:从产生、成长、衰退到消亡。在他看来, 从契马布埃到米开朗琪罗, 即从14世纪到16世纪, 正像人类的婴儿期、青年期、成熟期三阶段一样, 契马布埃、乔托代表着艺术的再生, 而米开朗琪罗则代表了艺术的理想和完美。我们可以看到, 这正是一个绘画与雕塑的艺术史在不断发展、不断向着某一个目标在前进的模式。

这一模式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黑格尔认为宏观的、无论装饰还是绘画的艺术史, 其发展的目标虽然不为我们所见, 但却是一个实际的存在, 支配艺术前进的是高高在上的“绝对理念”, 这正是李格尔“艺术意志”的“父亲”。李格尔将这一绝对的理念应用到了工艺美术乃至艺术史的发展之中, 是对这一理念的延伸。他认为, 艺术意志是 (装饰) 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风格演变的支配力量, 也就是说, 一部艺术史就是一部风格史。在这里, 他动摇了瓦萨里的以艺术家生平与作品为主线的美术史编年制度, 而将装饰与纹样、艺术家与作品置入了风格演变的长河之中, 也就是说, 李格尔继承、批判了瓦萨里的理论, 发展了黑格尔的精神, 同时又开启了艺术史书写的另一扇门。

上文我们提到, 李格尔认为装饰艺术是独立于其他事物之外而自身演变发展的观点, 已经属于早期形式主义的理论, 但是, 真正建立起形式主义美术史方法的人是沃尔夫林。与李格尔及其前辈一样, 沃尔夫林也认为艺术史的风格演变背后有一个绝对的原则在主导, 在他看来, 这是早期阶段、古典阶段与巴洛克阶段的循环往复。他将这个原则或者规律, 比作一块正在滚下山坡的石头, “根据斜面的坡度、地面的软硬等等而能够做不同的运动, 但所有这些可能性都为同一个地心引力的规律所支配”。原则即是那个无所不在而又无比强大的“地心引力”。在这里, 沃尔夫林更想借此建立起一套分析艺术作品的模式, 如线性的与图绘的、开放的与封闭的、平面的与纵深的等。正是这些分析模式的建立, 沃尔夫林体现出了与李格尔的区别:他更偏重于实证的、具体作品的形式分析, 从而引伸出对风格的界定, 设立出艺术史的整体框架, 而不是如李格尔般从哲学的角度论证风格的历史演变。也正是因此, 沃尔夫林真正建立起了形式主义的理论方法。

沃尔夫林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艺术, 而随着现代艺术的兴起, 形式主义得到了继承与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成果由罗杰·弗莱完成。弗莱认为,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纯粹而独立的, 是不受历史、社会、政治等因素制约而完全自律与自由的, 这一点也符合李格尔的理论论述;而作为一位艺术批评家, 弗莱偏爱于塞尚等艺术家偏重结构、构图等方面的作品, 他认为, 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是否有创新的形式, 而作品的内容只是吸引一般观众关注作品的“诱饵”, 真正感动观众的, 仍然是作品的形式, 即结构、构图、色彩、材料等。在这里, 弗莱隐含了反对再现性艺术的观点———虽然他本人并没有这样说过———至少是认为偏重纯粹形式的抽象艺术地位要高于再现性艺术, 现代艺术也在形式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下形成了一股走向抽象的趋势。

罗杰弗莱的理论在美国的传播归功于格林伯格, 他在继承形式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 更加强调艺术作品的媒介, 他的理论已更偏重于社会阶级、意识形态的解读, 如他认为, 现代绘画是前卫的文化, 是由精英阶层领导的, 这就决定了绘画自身的批判性, 而这种批判性的具体表现为:绘画要独立于其他艺术形式, 就要将自身独有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这个特点即“平面性”。绘画在自我批判的过程中, 会不断地抛弃三维空间的影响, 并以此不断走向抽象。这种批判的极端结果, 即绘画“平面性”的极致就是只剩可见的媒介。在他的理论影响下, 极少主义在美国兴起。这种抽象到没有内容与主题, 甚至没有形象, 没有构图与色彩, 只剩下媒介的艺术, 确实是格林伯格理论的最佳实践者, 却也暗藏着现代主义艺术在不知疲倦的追求风格与形式的创新所走向的另一个极端。

不同于罗杰·弗莱等人的形式主义, 另一位艺术理论家帕诺夫斯基的图像学, 则更注重艺术作品的内容与意义。在图像学的理论方法中, 帕诺夫斯基借鉴了形式的分析, 作为他的图像学分析的第一阶段:前图像志分析;而区别于形式主义中形式重于内容的观点, 他认为对于作品内容题材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即他的第二阶段:图像志分析;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最高阶段的图像学分析, 帕氏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形式与内容组成的, 而这个意义的赋予, 来自作品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等一系列的结构网络, 作品的意义并非取决于形式, 形式也并非独立于一切, 相反, 它是受以上诸多因素影响的。通过对作品的图像学分析, 我们也可以重新认识这些历史、文化因素, 也就是说, 阐释这种文化意义, 才是理论家与艺术史家真正的任务。

图像学方法可以看作对形式主义的纠偏之举, 而社会学的方法则是对图像学的深入发展与补充:它更加注重艺术创作的社会背景、经济水平与意识形态, 简单来说, 如果面对同一幅作品, 弗莱看到的是结构、色彩与线条;帕诺夫斯基看到的是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而作为社会学方法代表的克拉克、豪塞尔等看到的则会是左右这幅作品创作的经济条件、赞助人制度等。社会学的方法是艺术史方法论自身不断更新的结果, 同时也更适于分析与社会关系更密切的观念艺术等。

艺术史的书写模式与作品的解读, 后来还经历了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符号学、女性主义等等新的理论方法, 而到今天我们已都在谈视觉文化与跨文化的艺术史研究。我们看到艺术史的历史是理论家、学者们对于前人方法的不断继承批判并进行自己合理的创新, 可以说, 艺术史书写本身也有一个“自律”的演进过程。

当然, “他律”的因素也有很多, 有关艺术史书写的理论同时也是与当时的艺术相呼应的, 它有时也是伴随艺术的演变而不断更新发展的, 它的更新甚至还可能影响到艺术的下一步走向。如上文提到的沃尔夫林的理论专门用于研究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艺术, 帕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更擅长研究再现性艺术, 而社会学、视觉文化等则不会惧怕观念艺术等当代艺术的不断挑战;弗莱的形式主义使许多艺术家找到了走向抽象艺术创作的理论基础, 格林伯格更是一手扶植了抽象表象主义与极少主义。另外, 这一理论也受到社会思想的深远影响, 如社会学方法之于马克思主义思想, 女性主义之于后现代理论。

李格尔的《风格问题》开篇即提出一个问题:装饰艺术也有一部历史吗?而在这里我们通过对本书方法论的分析, 以及对这一方法的前身与后续的概况介绍, 可以看到, 艺术史书写方法的历史同样值得深入研究, 它与艺术运动的关系也同样是复杂而有趣的。

参考文献

[1]阿洛瓦·李格尔.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M].刘景联, 李薇蔓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易英.学院的黄昏[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1.

[3]易英.纽约的没落[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4.

[4]乔治·瓦萨里.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M].刘明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5]曹意强, 麦克尔·波德罗.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7.

[6]安·达勒瓦.艺术史方法与理论[M].李震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9.

篇2:李格尔风格问题

“对我来说,香氛是我拥有的第一件奢侈品。”

克里斯蒂娜·纳格尔(Christine Nagel)戴着她标志性的圆眼镜,

开始谈起她与香水的缘分伊始。当香味升腾,一扇神奇的大门就此开启。

这位出身在日内瓦的殿堂级调香大师,在传奇般的“Armani Privè阿玛尼贵族

系列香水”之后,再次与阿玛尼携手推出“Sì阿玛尼挚爱女士香水”。

在克里斯蒂娜·纳格尔(Christine Nagel)的香氛世界里,充满了触动人心的芬芳气息。

她说:“和每一个品牌的合作,就像海绵不断吸收的过程。”

现在,让我们一同进入她的香氛世界,一窥大师的独特与神秘。

阿玛尼挚爱女士香水以独特工艺提取了黑加仑最富裕芬芳的香味;而醉人的花蜜融合了温柔和热情,饱含无限正能量。小苍兰与五月玫瑰的共舞,令香味更具精致优雅。

天赋≠成功

和世界级的调香大师闲聊香氛,不得不感叹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在瑞士的日内瓦湖,常年的水波不惊,终年不冻,色蓝如海,泛舟其上,周围雪山环绕。也许正是出生在这样的国家,才能造成了克里斯蒂娜·纳格尔(Christine Nagel)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的天性。在她对调香师的定义中,永不止步的学习态度比天赋更为重要:“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调香师,往往来自90%的工作经历累计、8%的艺术天分和2%的偶然特性。”

作为和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合作的香氛大师,一直以来都将调香师的职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调香师是融合了技术与艺术的高尚职业,学会与品牌进行融合往往非常重要,因为品牌通常都决定了我作品的风格。”除此之外,常年与香氛为伴的她将艺术感知力和记忆力作为调香师最重要的奠基石:“在学校里我会教学生如何以艺术的方式培养记忆力,例如通过听音乐训练听觉,或者通过品美食训练嗅觉,我从来不会让学生只专注于嗅觉方面的培训。”

再造挚爱经典

在克里斯蒂娜·纳格尔(Christine Nagel)调制下的希普调香氛常常都带有难以言喻,复杂迷人的特质。作为同时拥有严谨瑞典精神和优雅意式风格的调香大师,再次与阿玛尼联手的Sì同样也选择了拥有丰富内涵的希普调。而这一次,她赋予了历史悠久的希普香调全新的摩登魅力:“希普调一直是我个人钟情的香调家族,同时也是最能体现意大利不羁风情的经典,这一次和Armani先生的合作可以说是天作之合。”她毫不掩饰对这款香水的自豪和喜爱:“没错,这一次我想表达一种刚柔并济的神秘冲突感,你可以把Sì当做阴和阳的对立情感,一方面它饱含了Armani女性自信干练的个人风尚,同时也拥有作为Armani女性不可或缺的优雅的气质。”

风格与灵魂碰撞

与克里斯蒂娜·纳格尔(Christine Nagel)的交流让我们得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国际香氛大师的个人风格,在她独特而神秘的香氛世界中,每一次调制香水都是一场华丽的冒险:“调制一款香氛往往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有时候只需要三个月,有时候则需要长达三年的时间。”事实上,在每一次为品牌调制香氛的时候,这位大师都会将自己带入品牌所营造的独特世界中,让风格与灵魂进行碰撞:“我眼中的香水一直都是品牌在嗅觉上的立体表现,我希望每一个喷洒香水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强烈的代入感,成为她个人香氛世界中的主角。

没错,将自身的香氛风格与品牌完美契合才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完美经典,正如同她自己所说的:“我需要做的就是进入品牌的精神世界,让香氛与品牌的风格碰撞、融合,仅此而已。”

独家访谈纪录:

Q:作为一个调香师,您是怎样将一个相对虚幻感性的构想设计成为一个实物?

A:我觉得研制香氛往往会让我想起童年时代母亲给我讲的童话故事,每当她讲到一个公主的故事的时候,我就将自己想象成一个真正的公主,而如果这个故事里有一个魔鬼,我又会化身成一个魔鬼。我将这样的经历代入了香水的创作过程中,你会发现我跟 Armani先生和跟Karl Lagerfeld先生的合作所创造出的作品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次Armani新品Sì的调制我觉得是非常成功的,因为Armani先生有非常鲜明的风格和很强的塑造力,我喜欢与这样的设计师合作。

Q:您认为香氛是否和时装一样也会有潮流的说法?

A:我觉得是有的,但两者是不同的。对于时装,我们不断关注各大品牌的时装发布,以季度的频率来追求潮流。但香水的潮流并没有如此快的变化,而且香水是更私人的感受,因为香味总是紧贴肌肤,是一种感官的直觉,所以这是一种在时尚之外的潮流。

Q:我们特别有兴趣想知道您的工作室是什么样子的?是冷冰冰的科技感的实验室,还是花香四溢,充满温暖的南法情调?

A:哈哈,很抱歉这两种都不是的。我有一间很大的办公室,有一块超大的落地玻璃,而室外是一条很美丽的河流。我喜欢收集画作,所以我的办公室内有好多画。当然最重要的我觉得也最特别的在这里摆放着上百瓶的香氛实验装,是不是很酷!

Q:跟传统希普香调相比,我们发现这次的Sì款香氛产品的确有了很多突破,比如用黑醋栗来体现希普香型结构中最重要的苔藓调,您是怎么想到这个的?我们可不可以看作这是黑醋栗对传统的一个大胆突破?

A:像Armani这个品牌,是男性与女性特质并存,传统与现代科技感并存的一个品牌特点。Armani先生喜欢简约的风格,因此我们使用的原材料并不多,但是对其的质量可谓是苛刻,我们为此遍寻了我们所能得到的上千种原料。这次的黑醋栗使一种全新的高科技萃取方式,使得黑醋栗不仅完美的还原了在自然中的味道,更因其中的酒精让她具备了随时间而变化的迷人气息,而这种全新的合成技术目前只在Armani的产品中使用到。谈到合成技术大家可不要误会,这里不存在化学剂成分,而是一种高品质的合成手段,而它的成本也要比原材料昂贵得多,能带给大家一种全新的感受。

上一篇:口水龙读后感下一篇:飞飞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