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史导游词

2024-05-08

精选历史导游词(精选7篇)

篇1:精选历史导游词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游览的是五大道,它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共有22条道路,五大道原为英国租界,这里有余所风格不同的花园式洋房,说是五大道,实为六条道,它们是: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而非五条,但流传久了,俗称成了一种官称,而今五大道成为了天津小洋楼的代名词。

我们现在行驶的这条就是马场道了,它是五大道中最长的一条道路,全长3516米,因通往英租界跑马场而得名,这里曾是近代天津大官显贵云集交错往返的一条繁华道路,这里还云集了许多名人故居,大家请看这座正面有大时钟的法国罗曼式风格建筑的就是著名的天津外国语学院了,它建于上世纪代,校园内的建筑均为法式建筑。

现在我们拐上的就是河北路了,大家往右前方看,这座具有非常浓郁的意大利风情的4层小洋楼就是粤唯鲜酒楼了,俗称“疙瘩”楼,内部装修极为考究,特别是收藏了清道光年间的圣旨、各种石雕、古代兵器,有上至春秋下至民国的近4000件文物,被誉为“能吃的博物馆”,更令人叫绝的是,该房305房间曾是著名京剧大师马连良的旧居。

前面的这条道就是泰安道了,它是我们天津的又一迎宾主干道,这座希腊古典复兴式的建筑就是天津市委所在地,这里是原开滦矿务局大楼。这边是原北洋军阀孙传芳的故居,现在是计生委的办公地点。

大家请看我们正前方的这座饭店就是利顺德大饭店了,它始建于1863年,是由英国牧师殷森德出资修建的,故而得名,但是,还有一种说法是取自儒家孟子志士名言“理顺以德”而得名,店内文物不胜枚举,因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接下来我们将乘船游览海河,我们现在就要上船了,为了确保您的安全,请您保管好您的随身物品以免损坏和丢失,并注意船上的卫生,不要乱扔果皮,带小孩的乘客请您看护好您的儿童,为了他的安全不要让他在船上单独活动,不要将您的头和身体探出窗外,最后提醒您,每个座位下面有一个救生衣以备急需,好,大家注意脚下,请上船!海河是全国七大江河之一,全长72公里,蜿蜒流经天津市内多个城区,是天津的母亲河,承载着天津600年的历史,多少年来奔流不息,孕育着天津古代和现在文明,哺育着热情好客的海河儿女。船停泊的位置就是国家5A级景区古文化街了,请大家拿好行李物品随我下船,注意脚下

篇2:精选历史导游词

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行程,首先,我们乘车游览天津博物馆、五大道、利顺德大饭店,乘船游览海河,古文化街,然后前往马可波罗广场,意大利风情区,而后参观梁启超故居和意大利兵营

车现在行驶的位置是梅江居住区,它位于天津市南部友谊路的延长线上,是天津市政府统一招标建设的大型安居居住区。

现在我们行驶是这条路就是友谊路了,这条路是天津市政府迎宾的主干道,北起马场道,南至黑牛城道,比邻快速路,全长3.5公里。

篇3:历史教学内容要精选

[案例]

在一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 两位老师共同讲授了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两位老师都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处理, 一位老师非常注意每一个知识点讲授的完整性, 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两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交代得非常完整, 并补充了大量的图文资料来论证;另一位老师则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主线, 从建国初毛泽东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 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再到万隆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 最后补充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体现。不管是情景的创设还是问题的设计都仅仅围绕这条主线, 而对两个知识点的背景资料则一笔带过。从课堂教学的检测效果来看, 后一位老师在知识点的达成率上要远高于前一位老师。

思考一:研究课标, 吃透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重点

国家规定的课程目标, 用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两种方式加以呈现, 前者是纲要式的, 后者是具体细化的。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充分研读课标和教材, 首先要研究课。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是教材编写的依据, 也是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基础。只有充分研读课标和课标解读才能明确每一课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进而确定教学的重点。其次要吃透教材。教材是根据课标来编写的, 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呈现。教师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 了解知识的结构, 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还有教材叙述的重点。教材叙述的重点也就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思考二:根据学情, 合理增删, 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完全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 一点儿都不需要做调整, 这只能是一种理想的教材境界。实际上, 教师往往需要根据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 在吃透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 对教科书进行适当的增删,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充分的材料。

1. 适当增加

一般来说, 在以下三种情况需要增加教学内容。 (1) 为了引起学习兴趣而增加, 这多用在课堂的导入上。例如, 前一位教师在讲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 在导入时选择了《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为材料背景, 让学生来概括旧中国的外交特征, 然后再提问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如何去开展。这个增加的内容首先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 引发学生去探究问题, 激发了兴趣。 (2) 为了突出重难点而增加, 多为材料的应用, 通过创设一种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去思考, 去讨论。 (3) 为了说明某些历史知识而增加, 中学历史教材中历史知识以主题的形式呈现, 所以知识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 这给学生了解历史真相、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在这个时候, 教师就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例如, 同样是前面提到的两节课, 为了让学生对建国初期的外交有一个全面的概念, 前一位教师增加了毛泽东的“另起炉灶”“打扫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大决策, 后一位教师则选择了周恩来在外交部“开幕式”上的讲话来说明。增加的内容弥补了教材知识结构的缺陷, 但这种增加要适度。

2.合理舍弃

从某种意义上说, 有时明确不教什么比只研究教什么还要重要。合理的舍弃是一种智慧, 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是课堂教学走向自主、开放, 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新课程只要求掌握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人物、重要历史事件。反思两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 前一位老师做了加法, 但没做减法, 所以使得课堂的容量较大, 教师讲授的时间较长, 这样不但重点知识没有突出来, 还会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后一位老师则做了大量的减法, 减去了日内瓦会议的讲述, 减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分析, 减去了万隆会议的背景分析, 这样的删减, 不仅没有影响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而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 去讨论。

思考三:以学定教, 巧妙设计, 活化教材

历史知识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因此, 我们在备课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呈现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 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景化,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1.将教材的内容情景化

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 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 从而更好地领悟学习内容, 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

2. 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操作化、活动化。因为这种形式更符合学生的心理, 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有一个拓展点, 就是谈谈周恩来的外交活动, 两个老师都让学生按大事年表的形式整理。周恩来的外交充满了智慧, 他的外交家的风采为祖国赢得了尊重, 这些在静态的知识罗列中是无法呈现的, 学生整理的过程无法达到一种情感的体验, 因而他们也就没有多大的积极性。如果我们设计这样一个活动, 举办一个“周恩来外交风云”图片展, 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图片, 整理文字介绍, 这样就能为静态的知识赋予动感, 在图片和文字的叙述中, 周恩来外交家的形象自然而然就会跃然纸上。活动化的教学设计,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下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给了教师很大的发挥空间, 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 教学内容应当精选。

篇4:导游身份的历史变迁

关键词:导游;身份;历史变迁

导游这个职业古已有之。人类诞生之初起,为了生存需要四处奔波以获得食物和安全。虽然那时人们的目的不是旅游,但正是因为四处奔波有了探路者和带路的向导出现。这些可以称为是早期的导游。到了古罗马帝国时期,旅游活动规模空前。希腊神话、奥林匹克运动及其他庆典活动和历史遗迹使得人们穿梭于各个城市之间。希腊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中产阶级也加入到了旅游大军中。这使得古罗马帝国时期出现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旅游”。其特点之一就是导游人员的大量涌现。” 现代意义上的导游先驱是英国的托马斯·库克。他于1841年组织团队去了英格兰参加禁酒大会,在随后的几年他又组织人去了巴黎以及开创了首次的欧洲旅行。在这些旅游活动中他扮演的是现代旅游中的导游和领队的角色,因此他被称为现代导游的创始人。

在旅游活动中“导游”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引导旅游者参观游览,组织、协调旅游活动,满足旅游者“求知、求新、求奇、求乐”愿望的旅游服务工作,即引导游览活动的导游服务;二是指旅游者在旅行游览活动中提供向导、讲解和旅途服务的导游人员。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2012年底,导游管理系统内登记的导游员共有711883名。目前导游按职业性质可以分为兼职、专职和自由职业导游人员。专职导游人员是在一定时期内以导游工作为其主要职业的人,一般为旅行社的正式员工,不可以随便接别家的活儿。兼职导游就是以业余时间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据导服公司统计目前在册的兼职导游来自各行各业:高校学生、教师、护士、医生、城管队员、民航机场工作人员、外贸公司保险公司职员等等。对于他们来说带团赚钱也许是其次,大部分的人是渴望在轻松游历之余认识新的朋友,追寻自我的充实和提高。自由职业导游是以导游为主要职业但不受雇于固定的旅行社,属于自由人,可以与多家旅行社联系,带不同的团,没有固定工资,收入不稳定。在中国导游行业以兼职和自由职业者为主,因为这样自由。旅行社给专职导游的固定工资从全国来看是300——1000元不等。即使是在旅游业特别发达的城市,导游的基本工资很少有超过1000元的。所以很多人不会为了几百块钱而受旅行社的约束和限制。

一、古代向导人员

由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等文明古国生产力水平较高,最早迈进文明社会,获得了旅游活动产生所需要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发达的经济基础,所以这些国家最早出现了旅游活动。古埃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非生产性地祭祀和拜谒旅游活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等活动的举办促使了世界上最早的群众性旅游活动的出现。古罗马各种形式的人群流动,形成了早期的游客。

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后,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使奴隶主不再满足生活起居上的享乐,而开始了以巡视、巡游为名义的享乐旅行。旅行中其臣仆除随时侍奉外,实际上也起着旅行向导的作用。此外我国古代有“向导”的称谓,是古代军队中的专有名词,是指为军队引路的人。《孙子兵法》中有“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之语,后来向导泛指带路之人。 在封建社会,随着经济和交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其中对导游发展影响较大的规模化旅游活动主要有帝王巡游、公务行游、文士漫游、宗教朝觐和平民郊游五种。 那时熟悉当地的僧侣、马夫、客栈老板、店小二等充当着向导的角色。他们不仅引路还介绍沿途的名胜景点和当地的风俗民情。但当时旅游毕竟还是小部分人的活动,向导们只是接受客人赏赐的“盘缠”和“酒钱”,他们不能以此为生也就没有形成导游队伍。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通都大邑、交通要道、名胜古迹处,游人很多,有人专事导游这一行,并以此为生。到了唐朝,不但有了专业导游,还出现了印制的导游图,称为“图经”或“地经”。 。

二、改革开放后的国家干部

1923年上海商业储备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同仁的支持下,在该银行下创设了旅游部。1927年旅游部从银行中独立出来成为我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随后各种旅行团、旅游协会、旅游服务社等旅游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屹立在中国大地上。同时也诞生了我国第一批专业的导游人员。

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导游队伍逐渐形成,规模约有两三百人,近十几种语言。此时导游是“高薪”、“政府官员”的代名词,导游的工作只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当时导游可以称得上是社会上比较前卫的职业,收入高,社会地位高,是人们无比向往的职业之一。最初,旅游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屈指可数,他们的身份都是国家干部,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主要的工作内容被概括为:宣传员、调研员、服务员、安全员和翻译员。他们都是从各行各样选出来的优秀人才,作为国家的代表,从事外事活动。他们更像是在完成一项政治任务,而非现代意义的休闲活动。

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翻译导游人员“三过硬”(思想过硬、外语过硬、业务过硬)原则的指导下,他们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到1988年底,全国形成了以中旅、国旅、青旅为主干框架的近1600家旅行社体系,导游人员扩大的25000多人。

三、旅游大潮中所谓的“骗子”

1985年我国旅游经营权利开放,旅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普通百姓的出游变得越来越普遍。而在一次次旅游活动过程中,游客从头到尾的服务者是导游。游客往往是通过一个导游来解读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甚至一个国家。在整个旅游活动中导游处于中心位置,导游关乎于旅游活动的成败。所以国际旅游界将导游服务称为“旅游业的灵魂”、“旅行社的支柱”。在许多书目中导游是“民间大使”、“民间外交家”、“地方形象代表”、甚至是“国家形象的代表”。

nlc202309011025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批导游涌入,导游从业人员的质量也开始大打折扣。而且兼职导游数量庞大。这样旅游局和旅行社等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导游谩骂游客、频繁带游客逛商店、收取各种杂费的现象层出不穷。于是国家旅游局进行了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级别划分、出台导游行为标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等整顿行为。然而,许多制度和条款的变更尤其是导游不再是国家干部而是隶属于旅行社、导游服务中心或导游公司的工作人员,使得导游人员的身份发生了很大改变。

这种巨大的转变我们从两本关于导游的书中就可以读出来。北野一志于1991年出版的《一个中国导游的自白》讲述了导游从业人员许多的无奈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美好世界。比如导游与游客的关系十分友好,离别时都还能见到许多人情的味道。在作者当导游那段日子,导游尤其是外语导游的身份挺高的。但是随着导游门槛的降低,大批量的导游涌入了这个行业。加上各种政治制度的调整,导游生存面临极大的挑战。于是出现了许多的“导购”、“黑导”。

邬敬民2006年出版的《叫我如何不宰你:一个导游的自白》虽然也掺杂着导游的无可奈何,但着重在讲述导游界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书中这样写道:“如今的旅游市场,充满了欺骗。整个骗局的大部分工作,是由导游来完成的。但设下骗局的,恰恰是旅行社、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旅游者本身。但是,由于导游工作的特殊性,整个行业的黑锅,几乎由导游一个人来背负着。” 这句话道一语击中了导游的负面影响的原因。例如2011年2月14日辽宁游客在澳门旅游时因导游迟到,没有高举接站牌进而殴打女导游,事后调查却发现并非如游客所说;2011年3月24日三亚多名浙江游客因为乘坐景区内的电瓶车事宜与女导游发生争执,进而殴打女导游,致使其牙齿脱落、多处受伤。”导游被打事件频频发生,而基本上每次的结局就是“一切都是导游的错,吊销导游证永不录用”。媒体的大事渲染报道之后,当事导游员总会在媒体场合公开道歉。

自从所谓种种导游内幕曝光之后,人们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导游。虽然很多书和文章中分析了导游吃回扣事出有因:这与导游是无工资、无保险、无保障的“三无人员”密不可分。然而读者与游客们虽然知道了导游的艰辛但同时也知道了“内幕”,在他们出行的过程中总会想到导游又该收回扣了。这样“骗子”、“导购”、“妓女”、“吃青春饭”等等名称都安在了导游头上。游客总会站在自己利益的立场上,想着不上导游的当。原本就有了隔阂的导游与游客之间又怎样获得一段愉快的旅游经历?

在国外导游是一个令人羡慕、尊敬的职业,是一种人们表现自我的方式。只有具备一定学历的人才具有这样的资格。欧美发达国家的导游员大部分是自由者,普遍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养老、医疗待遇。较为完备的社会福利制度也为包括导游在内的自由自由职业者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所以国外从事导游职业的人的生存状况相比与中国来说要好得多。对于他们的负面评价,对于导游职业的关注远远没有中国这样强烈。

面对各界媒体对导游形形色色的评价;面对权力话语中失语的境地;面对游客心中的坑蒙拐骗的形象,导游们自己录制了一首歌曲,希望发出自己微弱的声音。让人们了解这样的一群人,看到他们为游客付出的努力:

“迎着朝阳,望着星空。我们的脚印遍迹着城巷。收起疲惫,让我们微笑。每一次经历都让我们更坚强。穿越着古今,声音在城市回荡。指引着人们走进历史的长廊。梦回在前朝,一转眼就到今朝。道不尽五千年华夏的荣耀。我们是导游,城市的窗口。一双脚印遍及着京城。我们是导游,文化的火炬,唱尽中华最灿烂的文明。我们是导游,不轻易放弃。迎着风昂首毅力向前。我们是朋友,大家一起走。相亲相爱是一家人。我也会、你也会、他也会、完成这骄傲的历程。”

四、电子导游仪的兴起—传统语境的丧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种新的导游出现了—电子导游仪。电子导游仪就是运用现代的技术和手段创造出来的代替原始人工讲解的各种讲解设备。我们常见的有采用数码技术供游客自由选听的“数码按键播放机”,利用视频及网络技术将重要文物做成视频图像和配上解说供参观者观赏的“触摸式视频讲解系统”,在固定景点上使用的、而且最方便管理的投币方式的“电子导游机”。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导游的功能越来越智能化,身份识别、掉队提醒、掉队告警、发车提醒和自动点名等功能也陆续得到发展。

在欧美等国家电子导游仪已经普遍使用,这些年来在我国电子导游仪也得到了快速传播和使用。比起传统的人工导游电子导游储存了大量的信息,会用多种语言,而且减少了传统的支付、配用、组团等环节,小巧玲珑携带方便非常利于游客使用。电子导游仪具备人工导游员所具有的功能同时也具备很多人工导游员所没有的能力,这样人工导游员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就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按照民俗学语境理论的分析,电子导游仪是以声音形式固化的文本。它是导游员人缺席,声音的延续。它缺少了导游人的在场,缺少了与游客之间的互动,减少了人们之间沟通交流的乐趣。它们的出现增加了游客对景区知识的了解但同时会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一点点隔绝和冷漠?

五、结语

导游身份的历史变迁遵循着自然界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古代的向导、改革开放的国家干部、旅游大浪潮中的“骗子”、电子导游仪的转化,哪怕冰冷的机械开始取代了部分热情的人工服务,也不忘导游是旅游业的灵魂人物,感谢他们为社会带来的一抹靓丽色彩。

参考文献

[1]陈蔚德.《我的导游生活》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徐军.《导游女》昆仑文学丛书.昆仑出版社,1986.

[3]北野一志.《一个中国导游的自白》作家出版社,1991.

[4]王柯平.《旅游美学新编》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5]熊剑平等.《导游学:理论·方法·实践》科学出版社,2007.

[6]方海川.《导游原理与务实》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7]邬敬民.《叫我如何不宰你:一个导游的自白》华夏文艺出版社,2006.

[8]刘建平.《导游学研究》湖南地图出版社,2000.

[9]刘建平.《导游理论与实践》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10]曾丽.《我国导游生存现状及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

[11]何宇红.《论我国电子导游的兴起及发展优势》消费导刊,2009.

[12]赵湘军,《导游学原理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3]吕宛清,《旅游导游学》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篇5: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精选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大多为汉唐文物,对于看惯了明清文物的爱好者来说,是一大特色。 比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青铜器、唐代墓葬壁画、历代陶俑、历代陶瓷器、历代建材、汉唐铜镜、金银玉器、历代货币。

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五祀卫鼎。比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

青铜器

已登录注册的有39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汉。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其中最为典型的商周青铜器,许多器物(如多友鼎、师献鼎等)上铸有史料价值很高的铭文。造型较为典型的有先周凤柱受、西周牛尊、它较、战国鸟盖部壶和汉彩绘雁鱼灯等。

唐代墓葬壁画

400多幅,画面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后从陕西关中地区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画面内容有四神、仪卫、建筑、狩猎、生活及唐与四邻的友好来往等。是反映唐代社会的重要形象资料。

历代陶俑

已注册的有多件。藏品时代包括秦、汉、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质地有陶、彩绘陶、釉陶和三彩。艺术形象有文武官员、甲士侍卫、男仆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镇墓兽和马、骆驼等各种动物。

历代陶瓷器

已注册的有5000多件。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汉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窑青瓷等。器物种类包括生活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

历代建材

已注册的有10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两周秦汉,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种类有陶制的瓦、瓦当、砖、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属建筑构件。

竹节熏炉汉唐铜镜

已注册的有800多件。造形多样,图案精美。有些还铸刻着吉祥语句。

金银玉器

包括湮金望银的铜器。已注册的有2000多件。其中如西周玉制礼器、春秋秦公大墓出土的金啄木鸟、西汉皇后玉婆、攀金银竹节铜熏炉和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塞金兽首玛瑙杯、八棱乐位金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赤金走龙等,均属举世罕见的精品。

历代货币

已注册的有10000多件。未清理造册(即不包括在总藏品数之内)的尚有50000多枚和近7000公斤。种类繁多,有西周贝币、战国刀币、秦半两、西汉金、王五株、王莽时的各种货币、唐金银币以及稀有的古代外币。

篇6:精选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女士设计的,在建筑造型上继承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馆内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为陕西古代史陈列,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我们主要参观的是陕西古代史陈列展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3000多件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珍品,按历史顺序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部分。参观完陕西古代史陈列这部分展览大约需要走1.5公里的路程,那么现在请大家作好准备随我一起出发吧!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序言大厅,墙上的巨幅照片展示的是奔腾咆哮的黄河和广阔的黄土高原,这是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黄土高原孕育了中国最早的华夏文化,奔腾咆哮的黄河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及不断进步的动力。大家来看大厅中央的这头巨狮,它最早是立于中国第一位女皇武则天母亲的顺陵前,是一个有庄严气度的走狮的形象,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被成为“东方第一狮”,我国古代石狮及狮子雕刻艺术是由阿富汗传入的,因此这座巨狮不但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合壁的见证。

了解完了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来让我们看看在陕西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是什么样的。现在我们处于史前时期,这一时期的跨度为距今约115万年至公元前21世纪。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蓝田猿人的头骨化石复制品和发现的石器,是1964年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蓝田猿人是目前已知的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所以陕西也是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继蓝田猿人之后,这块于1978年在我省发现的距今约20~18万年的大荔人头骨化石,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完整的早期智人化石。距今约8000~70的老官台文化是我省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这里最著名的就是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因为最早在河南仰韶发现而得名的,仰韶文化最著名的代表要属西安半坡遗址了,这个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在物质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了精神的追求,这是半坡出土的陶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吹奏乐器,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早期文字的萌芽。大家看到的这把石斧能充分反映出半坡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事物的规律性,能够利用简单的工具改造自然。到了距今约5000年前,我们踏入了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晚期,这时的人类进入了父系公社时期,这个时期的陶器以灰陶为主并取代了仰韶时期的彩陶。生活在距今约4700多年前的杰出的父系氏族部落首领黄帝被视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父系社会里私有制的出现,导致了奴隶社会的形成。

我们从原始社会进化到了奴隶社会,这个展厅展示的是陕西古代历史的第二部分——周。这里介绍的周,包括从公元前21世纪形成的周族到周方国和西周王朝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周族是龙山文化后期由生活在泾、渭河流域的若干部落融合而成,以善于农耕而闻名,这里展出的炭化的高粱是在我省长武县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高粱,这是陕西农业悠久历史的证明。考古学家把周族时期的文化遗存称为先周文化。到了公元前16世纪,周族为了躲避一些游牧部落的侵扰,迁移到了扶风、歧山一带建立都城,设立官制,并得到了商王朝的承认,被封为“方国”,其都城就是今天著名的周原。到了公元前11世纪,商王朝灭亡,西周王朝取而代之。众所周知,我国的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而周代是我国青铜时代繁荣兴盛的顶峰。在陕西境内迄今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仅这座博物馆中就收藏了2000多件,在这里展出的不过是其中很小一部分精品,包括有礼乐器,生产、生活用具,也有实战兵器。青铜器在当时是礼器更是权利与等级的象征。大家现在看到的狮胸虎足圆鼎,逝代的一种炊具,用来烹煮肉类,就象现在的锅,但在夏商周三代,铜鼎不仅仅是炊具,更大的意义是作为礼器,在奴隶主贵族祭祀、饮宴等活动中才使用,而且只能用与主人身份级别相符的青铜礼器。在当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这里展出的一套五鼎四簋是属于卿大夫一级的,这些鼎造型庄重,纹饰精美,有些还铸有文字。我国还流传下来了很多与鼎有关的成语,比如说:一言九鼎、三足鼎立、楚王问鼎、鼎鼎大名、钟鸣鼎池等等,足以看出古人对鼎的喜爱和推崇了。来看这件牛尊,它通体作牛形,膘肥体壮,蹄腿柱立,造型别致,纹饰生动,它显示了西周高超的青铜铸造水平。这里还有西周时期使用的贝币、玉器、车马器等,用以说明西周商品交换,制玉和造车手工业及交通的发达。

西周末年,由于周幽王的昏庸导致了西周的灭亡,秦襄公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在今陕西风翔县建立雍城,秦人逐渐在陕西兴起。秦国的社会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这里展出的大量铁农具可以证明。这件金釭是迄今发现我国最早用于连接房屋木构架的金属建筑构件。再来看这个墓的模型,是秦公一号大墓的模型,考古学家推测墓主可能是秦景公。秦国经过几代的发展,不断强大起来,秦穆公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再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用十年的时间灭了其它六国,结束了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专制王朝,他不仅统一了国土,还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大家看到的这个圆形方孔钱就是秦半两,这是秦统一后全国通行的货币,外圆内方的形状使钱币不易磨损又能穿起来便于携带,以后历代的铜钱都仿照秦朝的式样,一直到清末沿袭了2000多年。这件是两诏铜椭量是秦二世胡亥时的量具,为什么要叫两诏呢?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已经规定了这样的量具,到胡亥即位又重新下诏改了这样的量具标准,在它的内壁上镶嵌有两次诏书的内容,是非常珍贵的史料内容。

秦代末年,民不聊生,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在起义中,又有一位人物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就是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他所建立的汉朝从公元前2至公元2,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而我们汉族也是这时正式形成的。汉朝自建立后,经过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汉长安城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汉代除了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之外,在冶铁、纺织、造纸等手工业的规模和技巧上都超过了前代。大家请先来看这件国宝级的文物——皇后玉玺,它是在距刘邦和吕后的长陵一公里处发现的,印文是“皇后之玺”四个字,极可能是吕雉生前所用。这件茂陵出土的华丽的竹节熏炉是汉武帝姐姐阳信长公主的陪葬品。现在大家看到的雁鱼灯可称的上是我国最早的环保灯了,这件灯整体呈鸿雁回首衔鱼形,灯盘圆形,一侧有直柄,可控制灯盘转动,灯罩可左右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的亮度,灯点燃后,烟尘通过雁颈导入盛满清水的雁腹,使烟尘得到了净化,灯就不会冒黑烟了。再来看这些1957年在灞桥出土的西汉纸,别看它是残片可又是一件国宝哟,它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它的发现将我国的造纸时间向前推进了200多年呢。大家都知道,汉长安城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展出的丝绸残片就是在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汉武帝当年开通“丝绸之路”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求西域良马,当找到“天马”后,汉武帝下令铸造的“马蹄金”可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纪念币”了。还有这些在咸阳杨家湾出土的彩绘俑和在汉阳陵出土的裸体陶俑,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比较一下汉代兵马俑和秦代的兵马俑有什么不同。

所谓天下合久必分,在经历了秦、汉时代的大一统,到了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我们可以从在歧山五丈原古战场上发现的铁锅和这件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铁蒺藜上依稀看到古代战争的影子。南北朝时期的关中属于北朝,这一时期先后有前赵、前秦、后秦、大夏等少数民族***在陕西建立,这一时期的陶俑、武士俑数量相当多,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及浓郁的军事气氛。从展厅中间的这几尊佛像可以看出宗教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兴盛,因为人民在这期间饱受战乱之苦,希望能在求神拜佛中得到解脱,长安也是西来佛教和本土文化交流融合的中心。当然在大动荡中,也有民族的大融合。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这张《少数民族姓氏演化表》上看看自己姓氏的族源,现在陕西许多汉姓实际都是由少数民族姓氏演化来的。现在请大家来看这件多面体煤精组印,这是个有意思的艺术珍品,这个印的主人的身份更奇特,他叫独孤信,鲜卑族人,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的明帝(鲜卑族),隋文帝(汉族)和唐高祖的父亲李昞(汉族,唐高祖曾尊他的父亲为世祖,元皇帝),三个女婿分别是三个朝代的皇帝,这样尊贵的老丈人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而这样的事情也只能发生在那个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年代。

天下分久必合,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古代历史的黄金时代。唐代的鼎盛与繁荣我们不仅可以从唐代疆域版图中看出来,还可以从各个文物来反映。展出的这些瓷器说明唐代瓷器制造业非常发达,并远销国外,使中国开始有“瓷器之国”的美誉。再来看这件鸳鸯莲瓣金碗,是属于国宝级的文物,于1970年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的,它运用了多种工艺手段,反映了唐代金银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件五马衔杯银壶也是一件文物珍品。这里展出的这么多的金银制的日常生活用具,也从侧面反映出唐代生活的富庶和国家的富强。这些铜钱是“开元通宝”,它不仅在流通中起货币作用,还可以做为重量和长度的单位,一个开元通宝重一钱,十个就是一两,十个开元通宝排成一排是唐代的一小尺,十二个排起来就是一大尺,“开元通宝”四个字出自欧阳询之手,有些人把这几个字念做“开通元宝”,元宝这个词也是由这里得来的。由于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生活丰富,对外交流频繁,因此隋唐时期的服饰色彩斑斓,样式众多。这一组三彩女俑的衣着非常开放,是受到胡服的影响,当时长安城的妇女以穿胡服为时尚,这体现了大唐王朝的开放性和世界性。唐代的音乐舞蹈和体育活动也丰富多彩,我们可以从这件三彩驼载乐舞俑和打马球图中看出。打马球是当时最时髦的体育活动,相传杨贵妃与唐玄宗都是打马球的高手,这幅壁画出土于乾陵的章怀太子墓,有二十多米长。这幅《客使图》反映的是其他国家的使者出使唐朝的情况,可见唐朝的对外交流也是十分广泛的。这是兽首玛瑙杯,是利用玛瑙的天然纹理加工,呈牛角状,一端雕以牛头,牛头上又雕出两只羚羊角,牛嘴部镶以金帽,取下金帽后,杯中的液体就可以流出,这件文物从造型和工艺上都具有典型的中亚风格。

安史之乱后唐代逐步走向衰败,到朱温胁迫唐昭宗到洛阳,整个中国的重心东移,从宋代以后陕西失去了京都的地位但仍然是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的中心。最后这个展室系统地展出了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的文物精品。这是宋代铜质的象棋子,数量和名称与我们现在的象棋完全相同。从我省甘泉县出土的宋代秧歌画像砖说明,在宋代就有了扭秧歌这样的活动。这件交钞铜版是金代用来印刷纸币的,使用纸币是货币发展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元代在陕西设立中书省,陕西就是由这是开始称省的。大家来看这件铁板幻方,是1957年元代安西王府遗址发现的,上面铸着36个阿拉伯数字,这36个数字排列成方阵,横、竖、对角的6个数字之和是111,古人认为奇妙莫测,所以称幻方,压在房子的地基下,作为辟邪、防灾的物品,这件文物是我国数学上应用阿拉伯数字最早的实物资料。公元1369年,明朝攻占陕西,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这是西安得名的开始。这件万历九年的鱼鳞册,是明代的一份土地丈量记录,这是目前见到的年代最早的鱼鳞册实物。想必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科举制度,可有谁见过真的科举试卷呢?来看这件光绪年间陕西的一份乡试题,清朝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但有特殊情况有额外开恩加试的,叫“恩科”,这份试题上有恩科的字样,是为了庆祝光绪皇帝登基大典而举行的加试。大家再来看这些宋代至明代的陶俑,它们的服饰造型各异,具有各个不同时代的特征。而这边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俑群,是明代秦王朱樉的陪葬品,这个俑群的发现填补了明代陶俑艺术的空白。我们中国以瓷器闻名,宋代至清代是中国瓷器的繁荣时期,八大窑也是这时形成的,我们陕西铜川的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宋代最为兴盛,这件青釉提梁倒流壶是北宋耀州瓷的代表,它的盖子是象征性的,不能打开,提梁为一凤凰,壶嘴上是一对母子狮,壶的四周雕刻的是牡丹花,壶底中心有一孔,灌水时将壶倒持,当水从壶嘴流出时表示水已灌满,再翻过来后壶嘴可正常出水而壶底不漏,它是利用连通器内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制成的,而这个壶的装饰上采用了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的图案也说明它的等级和档次之高。

篇7:清远金鸡岩导游词精选精选

明朝《广东通志》记载:金芝岩深不可测,相传通云梦泽。岩分三洞,一洞有石井,深数十丈,井眼与海眼相通,一洞有三石并立,水滴其上而地竟不沾,其下有穴,穴有石燕。顶有天池,一大一小。晋朝葛稚川(葛洪)隐此炼丹;至六朝时隐士卢孝章(卢度)亦隐于此,行事多神异,世称其有道术。岩内有枕石在,至今邑人目为“卢公卧石”。景区内有一亿多年前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岩洞,因洞内大厅石壁上有酷似金鸡的钟乳浮雕而得名。苏东坡、方信孺、汤显祖、屈大均等历代文人雅士曾在洞内留下题刻和诗文。

金鸡岩山青水秀,祥云飘逸。经历代先贤的发掘和孕育,特别是经过十载重修,如今已成为清远的灵山福地。金鸡岩形成于太古时期,是火山喷发后的喀斯特地貌遗迹。景区内的金芝仙洞已有1680多年人文历史,走过近百米通往岩洞的观光隧道,到达宽阔的岩洞口,只见洞顶有个天然的大天窗,太阳光从数十米高的天窗直射下来,仿佛是一盏大明灯,映照整个岩洞。洞内大厅从地面到顶层高约30米,面积约20___多平方米,可容纳数百人。洞内厅宽径幽,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其中最醒目的当推大厅正中那对栩栩如生的钟乳石狮。厅中仙雾升腾,色若白雪,变幻如云。大厅石壁上的天然金鸡浮雕,头颅高昂,展翅欲飞,金鸡岩因此而得名。

上一篇:莎车五小开展红色战车进校园消防演练下一篇:中学防艾宣传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