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唯美的小说句子有哪些

2024-04-12

非主流唯美的小说句子有哪些(精选8篇)

篇1:非主流唯美的小说句子有哪些

1、我在卑微的国度里,开出一朵娇艳的花。

2、明明脆弱不堪、却强装坚强无比。

3、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4、我以为我够坚强、却输的绝望…

5、我朦胧的双眼也不再有所谓的眷恋。

6、那些说着地老天荒的誓言,到底是有多坚定。

7、在你的心里,我,只是一个过客,可有可无!

8、我想我可以习惯一个人生活,在记忆里面擦去你的承诺。

9、想念一个人有时也许会面带微笑,但你的心却会流泪。

10、虚荣感清清楚楚刻在你们脸上,噬笑你们自甘讽刺的骄傲。

11、我的生命如同蜡烛的泪,流失了就不再回来。

12、我也不想装糊涂,只好假装自己很幸福。

13、怀念,曾经那一抹肆无忌惮的笑容

14、我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

15、我们旳爱,现走进跑调旳阶段。

16、你在我的身边我却不可以爱你,只可以那样的看着你,你永远不知道我会那样的在乎你。

17、快乐可以有人分享。而痛苦却没有声音。

18、擦肩而过,谁为谁而留恋。

19、爱情,多么伤人的一个字眼。

20、无论你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已经不是我的唯一。

21、原来我什么都没有备份,包括回忆。

22、因为永恒不变的,只有改变,因为最不意外的,只有意外。

23、旋转木马是这世上最残酷的游戏,彼此追赶,却永远隔着可悲的间隔。

24、也许爱就是用那些甜言蜜语来欺骗对方吧。

25、如果这就是这样,不如放手,何必伤害。

26、如果有一天你告诉我你不爱我了,那我会告诉你,我从来没爱过你

27、其实,你伪装自己只是不想让自己受到伤害!

28、在雨落的尘埃之间,寻求可能残留的夏天

29、请允许我陪伴你整个季节,那是最后的挽留。

30、一片叶子,不经意地绿在柔软的时光枝头,开出天荒地老的森林。

31、没人会懂我的梦当再多困难执着着变的不同即使未来的路布满荆棘,就算难过流泪我也依旧的走下去。

32、终究是我太愚昧。一个人的坚持,狠累。

33、梦境与现实的交接,只是再一次重复我的伤。

34、哆啦A梦在我家、小心半夜我来你家

35、也许你一直在我的心里,从来没走过

36、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爱情。

37、真相,往往比阳光更刺眼。

38、你已离开我得世界,但是我却还在默默得想。

39、甜蜜过后永远只留下了浓浓的幽怨。

40、伤口慢慢愈合,再被爱包覆。

篇2:非主流唯美的小说句子有哪些

1、日日夜夜的思念。始终是属于你的时间 我们抓不住,幸福划过的`痕迹。俄们如此 我为你流下的眼泪,痛彻心扉谁来安慰。

2、别把迩自己看的太高贵,在俄心里迩什么都不是。

3、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放在手掌,永恒瞬间收藏。

4、年轮的磨损中,沉淀了悲喜,却浮上了一层唤不回的感伤 拼了命忘记,到最后才发现事与愿违。

5、看着我,你在说谎,看着你,却无法伪装。

6、有的时候,会很想很想你,我以前的最爱,我只能在这里告诉你。

7、即使说抱歉,也换不回我们的曾经。

8、其实每一条都通往阳光的大道,都充满坎坷。

9、沉默放手,希望别再看见你的笑。

10、爱是荒废的灵魂遇到幸福的邂逅。

11、渴望一份温暖可以从心底荡漾开来。

12、只是一天离开了你,你就狼狈得像是一个只需要我安慰的孩子 至始至终,彼此还是有隔阂,相爱,这词让莪无法理解,。

13、爱了那么多次,始终还是不如意。

14、和寂寞对话,只是不愿意相信你已经离开 即使是被捧在手心,却还是不确定心里有没有你。

15、绕了这么大圈,依旧什么都没有。

篇3:非主流唯美的小说句子有哪些

茅盾最早把《百合花》的风格概括为“清新、俊逸”, 被认为是最适合于茹志鹃的创作, 也最能代表茹志鹃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总体风格。这种风格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日常生活的革命抒写

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小说是在战争文化规范下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歌颂革命战争, 并通过战争来普及现代革命历史和中共党史”[1], 通过对革命战争的描写来普及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识是这类小说鲜明的政治目的。这样一种创作的出发点就决定了作家在描写过程中把重心放在对战争、战役的表现上, 比如像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它代表了战争小说在当时的一种典范写作, 这部小说取材于1947年3月到9月在陕北战场发生的延安保卫战, 小说重点描写了一系列的战役, 通过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表现了各种不同类型战争的特点。这是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最常见的一种写法, 描写大规模的战役, 展现你死我活的战争场面, 从而达到用革命历史知识来教育群众这样一个政治目的。

茹志鹃的小说也反映革命历史, 但她却避开了这些重大历史题材和对战争场面的正面描绘, 只是通过对后方生活的描写, 间接地映衬出前方战斗的激烈。比如小说一开始就写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把文工团的同志都分配到各个战斗连队去帮助工作, 这个情节就体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随后在包扎所描写了那些从前线下来的伤员的情况, “满身泥泞, 极度疲乏, 担架都是刚从泥里挖出来的”, 从这些伤员的身上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前方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任务极艰巨, 形势极严峻的战斗。总之, 《百合花》中没有一处写到战争, 但通过这种侧面描写, 仍然让读者感受到硝烟弥漫、金戈铁马的战争氛围。

茹志鹃选取战争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 一小朵浪花, 以小见大, 反映时代生活。选取横断面是短篇小说常有的写法, 所谓横断面就是人生中的一个片段, 通过对横断面的描写反映广阔的社会现象, 把握生活的本质。对于中国当代作家而言, 表现生活的“整体”和“本质”, 是文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百合花》选取了战争生活中的一段“家务事, 儿女情”, 这就是发生在前沿阵地包扎所里借被子的故事, 作家通过这样一个日常生活片段, 铺设渲染, 精雕细刻, 展现了革命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谊。茹志鹃所追求的是能在一个较短的篇幅里, 通过一个普通人物的遭遇, 一个简单、平易的事件, 使人看到整个时代脉搏的跳动, 反映出整个国家社会的命运。尽管我们说这篇小说对革命历史采取的是一种不同于主流的叙事方式, 但在革命主题的表达上它并未超出时代的规约。

英雄人物的世俗情怀

茹志鹃笔下的主人公不是当时流行的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而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十七年时期流行的英雄观是一种高大全式的完美形象, 从出身来说, 必是苦大仇深, 比如《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 从小父母早亡, 是姐姐把他抚养成人, 但最后少剑波的姐姐被土匪“用刺刀剖开肚子, 肝肠坠地”, 连耳朵也被割掉了。《红岩》中的江姐, 她的丈夫被敌人杀害, 头颅挂在城楼上示众……正是这些家仇国恨才更加激发了英雄人物的革命意志。

茹志鹃对英雄人物的理解显然不同于这种流行的模式, 在她看来, 英雄只有在战斗中才是英雄, 在平常生活中应该与普通人一样, 他们也会脸红, 也会有女孩忸怩的姿态, 所谈论的也只不过是些家常话。在这种英雄观的主导下茹志鹃就没有重点展现小通讯员的英雄行为, 只是写了他作为普通人身上平常的一面。

小通讯员没有其他英雄人物那样苦大仇深的经历, 而且在生活中他就是一个普通人, 他和女文工团员在路上总要保持丈把远的距离;半路休息时女文工团员挨着他坐, 他就像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脸涨得像个关公。女文工团员问他娶媳妇没有, 他飞红了脸, 更加忸怩起来, 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通过这些描写, 展现了小通讯员性格中憨厚、腼腆、淳朴的一面, 表现了英雄人物的世俗情怀。王愿坚《党费》中的黄新, 作为一个女同志, 丈夫常年在外革命, 她不但没有在工作中拖丈夫的后腿, 而且自己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联络员。山上的同志被敌人围困没有盐吃, 她把腌好的咸菜送到山上, 自己的女儿也因为没盐吃面黄肌瘦, 想偷吃一根咸菜, 黄新没有答应, 她以一个共产党员高度的党性超越了亲情母性, 《党费》所表现的主题就是党性对世俗情感的超越, 而在《百合花》中这种世俗情怀不是被用来超越的, 而是作品所要重点展现的, “‘表现主体’形象不仅没有因此受伤害, 被贬低, 反而有‘人情味’更加高大。”[2]茹志鹃对小通讯员形象的塑造, 突破了当时对英雄人物塑造的流行模式, 坚持自己的美学风格不受当时流行的创作思潮所左右, 这正是茹志鹃的可贵之处。

细节展现内心

细节是通过对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的生动描绘, 准确传神的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使读者“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茹志鹃就是一位特别善于运用细节的作家, 茅盾曾经评价《百合花》中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 安排得这样的自然和巧妙, 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 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的脑子里, 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 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 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3]

文中对小通讯员形象的展现用到两个细节, 一个是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菊花, 这个细节表现了小通讯员天真纯洁、热爱生活、朝气蓬勃的性格特征。其次还有关于两个馒头的描写, 在小通讯员返回前线的时候, “他从自己的挎包里掏了一阵, 摸出两个馒头, 朝我扬了扬, 顺手放在路边的石头上, 说‘给你开饭了’, 说完就脚不点地走了。”这段描写非常传神地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性格特点, 它体现了小通讯员对同志的爱护和关心, 但同时他因为害羞, 又不直接给那个女文工团员, 而是把馒头放在路边的石头上, 可以说这一细节是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小通讯员既关心女文工团员又很腼腆的性格特点。

小说中的百合花被子前后总共出现了三次, 都是围绕新媳妇这个人物, 通过借被、铺被、献被这一系列的描写, 层次分明, 步步深入地表现了新媳妇这一人物的内心变化, 真切、动人地展现了这个普通农家少妇纯洁而高尚的美好心灵。

在这些细节描写中, 枪筒里的树枝和馒头是为了表现小通讯员, 写百合花被子是为了表现新媳妇, 那么, 对小通讯员衣服上破洞的描写, 则是巧妙地把这两个人物连在了一起。破洞在小说中前后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在他们去新媳妇家借被子时, 小通讯员抱被子时衣服被挂了一个破洞, 新媳妇要给他缝上, 他不肯, 这一细节, 既表现了小通讯员腼腆、憨厚的性格, 又极自然地表现出了新媳妇对子弟兵的关切。第二次是在小通讯员返回前线时, 破洞在风中飘动, 这个细节为下文新媳妇在包扎所认出小通讯员埋下了伏笔。第三次在包扎所, 这里不直接说明重伤员就是小通讯员, 而通过描写破洞来暗示这个重伤员就是新媳妇要找的“同志弟”。第四次是缝破洞, 这个场景使新媳妇和小通讯员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再次表现了军民之间的血肉深情。总之, 《百合花》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它大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摘要:《百合花》是当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 它在十七年文坛上的意义在于它突破了那个时代的文学禁区, 代表了一种非主流的革命历史小说的美学形态。这种美学风格由日常生活的革命抒写、英雄人物的世俗情怀、生动细腻的典型细节三个方面构成。

关键词:《百合花》,政治意识形态,美学风格

参考文献

[1]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55.[1]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55.

[2]木弓.新中国文学中的短篇经典——关于茹志鹃的《百合花》[J].北京文学, 2009, 4.[2]木弓.新中国文学中的短篇经典——关于茹志鹃的《百合花》[J].北京文学, 2009, 4.

篇4:茅盾小说的非主流倾向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非主流倾向;艺术特色;茅盾

茅盾在《文学与人生》中指出由于时代精神的缘故,不同国家而处于同一时代的作家大体“有共同一致的倾向”,正确地揭示文学创作是主客观因素统一发挥作用的过程,强调了作家的思想和美学理想对创作的作用,这些观点对文学来说也有重要贡献。对茅盾小说时代性的认识仅仅局限在其小说的思想内容上是有偏颇的,其小说时代性的特色同样见诸于艺术表现上。从时代性追求来捕捉和体现时代的精神,从而使其小说的时代性特征在内容与形式上求得了融合。因此,茅盾小说的时代性绝不仅仅局限在思想内容方面,它同样体现于精彩的艺术表现之中,对此我们应该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一、小说创作的非主流倾向

现当代文学研究界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认为茅盾本人的小说创作与主流创作方法是一致的,甚至认为茅盾是主流创作方法的奠基者,茅盾小说是主流创作方法的主要体现者。然而,通过分析研究,笔者发现,茅盾小说的创作方法与后来的主流创作方法有诸多重大差异,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要了解茅盾小说创作方法的特点,弄清它和后来的主流创作方法的异同以及它的美学渊源,非常必要。人们产生茅盾是主流创作方法代表的印象并非毫无根据。与解放前非解放区的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相比,茅盾小说与主流创作方法的要求最为接近。它与主流创作方法确有诸多一致之处:它往往以重大社会政治事件为背景,在写人时突出其阶级性。《子夜》以后的作品对社会现实与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与中国共产党的官方表述基本一致,特别是他创作《子夜》时,从社会科学命题出发的做法,使得有些学者把他视为“主题先行论”的始作俑者。然而,笔者近年来经重新研究茅盾小说,发现它与主流创作方法有着明显区别,而且他本人早期和后期的创作方法既有其一贯性,又有其差异性。茅盾小说的创作方法与主流创作方法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其创作宗旨或创作目的以求真为前提,包括真实地表达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客观地剖析社会现实,在此基础上要求文学对社会人生发生一定作用。许多人由于茅盾曾表示创作《子夜》是为表达自己对30年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看法,由于茅盾小说的题材往往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便把它当作“文学为政治服务” 的典型[4]。我以为这是一个误解,至少是对茅盾小说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入。重视作品的社会效果与主流创作方法倡导的把文学当作宣传政治、政策的工具,这两者并不能画等号。作者的表白也不能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依据,一是因作者的表白往往受特定社会形势的影响,受具体语境的制约,二是因作品的客观意义与作者的主观意图常常不一致。而且,茅盾小说中的优秀之作并不只是《子夜》、《春蚕》和《林家铺子》,单凭它们并不能概括茅盾所有小说创作的特点。诚然,茅盾是“社会剖析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子夜》及其以后的小说更是他进行社会剖析的典范作品。但是,茅盾小说创作的开端——《蚀》三部曲,却不是以社会剖析见长,而是以表现其生命体验为主的。即使是他后来的创作,虽然走向了自觉的社会剖析,但作为有良好文学修养与优秀艺术家素质的作家,茅盾并未放弃对个体生命体验的表现与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探讨与追寻。他早年提倡的“为人生”,既有“为社会”的涵义,也有“为个体生命”的内蕴。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中他曾说过:“左拉因为要做小说,才去经验人生;托尔斯泰则是经验了人生以后才来做小说。”“我爱左拉,我亦爱托尔斯泰”,“可是到我自己来试作小说的时候,我却更近于托尔斯泰了[1]。”在进行小说创作之前,茅盾在理论文章中曾大力提倡过自然主义,试图为中国现代小说输入科学研究和精细真实描写的精神。而在创作其处女作《蚀》三部曲时,他却难以坚持冷静理性的科学研究态度,而倾力表现其人生体验了。在《虹》以后的创作中,茅盾小说注重社会剖析的特点日益明显而至定型,这时,左拉、巴尔扎克的科学研究或社会历史分析精神与列夫·托尔斯泰的探索人生意义的精神已经融为一体了。以前的研究者一般只注意到茅盾小说社会剖析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人生探索的一面,有人还以政治倾向为标准,以社会性和时代性为尺度,把茅盾前期的《蚀》及短篇小说看作不成熟乃至失败之作。

二、小说的艺术特色

茅盾是讲究小说结构艺术的大师,他的小说呈现一种蛛网状的复式结构,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就呈现出了蛛网状的复式结构,以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宏大而严谨的结构,在中国的长篇小说的艺术结构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它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结构的成熟。《子夜》前的长篇小说,无论是《倪焕之》还是其他,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形态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子夜》的另一个贡献是塑造了民族资本家的形象。通过一系列民族资产阶级形象的塑造,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思考了中国的前途。在题材的选择上,注重其时代性和重大性,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子夜》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反映出整个大时代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在帝国主义侵略下,30年代经济大崩溃中的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生死搏斗;农民的爆动、中小城镇商业的凋残、市民阶层的破产;知识分子的苦闷与毫无出路;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与爱国抗日运动的最初发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为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茅盾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历史的客观条件、客观环境造成了人的特点,所以,茅盾总是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突现人物性格及其发展,特别注重人物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地位的变化,例:吴荪甫的基本特征是似强实弱、外强中干,他所处的社会环境:①与官僚资本家赵伯韬的关系;②与工人的关系;③与农民的关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特殊的时代,吴荪甫的性格有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一方面是自身具有浓厚的封建性,造成他处于孤立的位置;另一方面中在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搏斗中,感到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无力,这种软弱性投影在他的心灵、性格上吴荪甫的悲剧命运说明了:在帝国主义的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豹子头林冲》、《林家铺子》、《春蚕》、《残冬》、《大鼻子的故事》和《霜叶红似二月花》这些小说,以观察深刻、画面广阔、叙事结构宏大见长,以准确、生动和丰富的艺术手段,展现了中国社会20~40年代曲折而复杂的历史长卷。[2]如《林家铺子》共有七个章节,其中数第四章与第七章写得最为出色。第四章是情节发展的高潮,作者设身处地地呼喊出林老板的痛苦:“不毁才是作怪:党老爷敲诈他,钱庄压逼他,同业又中伤他,而又要吃倒账,凭谁也受不了这样重重的磨折罢?而究竟为了什么他应该活受罪呀!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下这小小的铺子,从没敢浪费;他,做生意多么巴结;他,没有害过人,没有起过歹心;就是他的祖上,也没害过人,做过坏事呀!然而他直如此命苦!”这种呼喊让我们想到其与老舍《茶馆》中主人公也经历过的境遇如出一辙。第七章写的是铺子门口的吵闹和市党部前的混乱情景。林家铺子破产后,铺子前围满了前来讨债的人,喧声鼎沸,一片嘈杂。“朱三阿太扭着瘪嘴唇和警察争论,微颤颤地在人堆里挤”,而且“额上的青筋就有小指头儿那么粗”;张寡妇则“抱着五岁的孩子在那里哀求另一个警察放她进去”。她们都是希望能够进入铺子,趁早拿几样还值钱的东西来减少自己的损失。然而她们却不能在恒源庄共同来分配底货,甚至连争执的资格都没有,只能被警察挡在门外。桥头的陈老七还算是比较“幸运”的,能够挤进铺子现场观看分配底货的过程。朱三阿太和张寡妇等弱者只能使出农村所擅长的“哭嚎”,哭声震天,如丧考妣。朱三阿太等这些可以称得上是铺子的股民,讨债不成,只能把最后的希望于“天天大叫保护穷人”的党部,这就好像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有人号召,就纷纷响应。然而,他们却不知自身在警察眼中是被视为“不识好歹的贱狗”,警察怎么可能会去理睬他们的冤情,在枪械的威胁之下只能如作兽散。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张寡妇,一阵混乱之中,她失去了自己怀中尚处襁褓的孩子。衣襟上的几滴鲜血让她从希望的幻影中清醒过来,出于母性的自然感情,她的精神开始崩溃,并且为孩儿的丧命而发疯。“啊哟!我的宝贝!我的心肝!强盗杀人了,玉皇大帝救命呀!”号啕之声令人心碎并不禁为之流下同情的泪水。小市镇的混乱局面以及小百姓在这场倒闭中悲惨遭遇的情形也就清清楚楚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将其与《子夜》作个简单的对照,后者较为突出的艺术手法是心理描写,而在《林家铺子》中,最精彩的则是行为描写,如写林老板在重压围攻下委曲求全时,他“颤着声音说,努力忍住了滚到眼眶边的眼泪”。[3]可以说,林老板与吴荪甫都是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典型形象。如果把林老板和吴荪甫放在一起,可以发现,两者在性格上有着明显差异:吴荪甫对事业的追求充满着信心和冒险精神,而林老板却只想千方百计守住店,虽精明能干但胆小怕事,他的行动显示出他的软弱。

小说在行文中多处使用了暗示和象征的手法:从林老板和客人的谈话中暗含着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两面夹攻的时代背景;从寿生的话中可见地主和高利贷者剥削、大鱼吃小鱼的吞并和竞争局面;从结尾“远在上海,日本军的重炮正在发狂地轰毁那边繁盛的市里”中可见战局的严重。纷繁复杂的矛盾都集中在林家铺子一再挣扎终于破产的过程中,枝蔓虽多但经纬分明。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这篇小说的另外一个特色所在。例如林老板和寿生跟人承诺“三节清账”,这是当地的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即商家在端午、中秋、旧历的年关这三个节日清理的各项账目。用风俗展示地方风情,丰富了故事内容,也使作品更自然真切。

茅盾在其非主流创作方面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在小说的艺术特色方面的贡献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参考文献:

[1]王嘉良.茅盾小说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2]丁亚平.一个批评家的心路历程[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3]刘焕林.茅盾短篇小说欣赏[Z].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4]刘焕林.茅盾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3.

篇5:非主流唯美句子

27.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看你丫自己壹个人慢慢变老。

28. 曾经也有一个笑脸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还是如雾般消散,而那个笑脸,就成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那河流的声音,就成为我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

29. 男人永远不会懂女人,因为他们只知道享受下半身的安逸。

30. 对不起,长不出你想要的样子。

31. 等待,不是为了你能回来,而是找个借口,不离开。

32. ≈那可能不是你のмμ的地,但路过の风景不会辜负你。

33. 女人吻男人是一种幸福,男人吻女人是一种口福。

34. 一个地方暗自诉说悲伤,你听到了吗。

35. 故事中的王子,而我只是你生命里一个匆匆的过客。

36. 你讲我坏话时能不能别添油加醋,以为炒菜啊。

37. 有些人从第壹眼开始就注定,那是用来怀念做记忆的。

38.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39.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40. 一种游戏,一种规则。玩得起,继续;玩不起,出局。

41.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42. 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躺下。

43. 我讨厌我等了半天你的消息,结果就一句“哦”,你当我是讲故事还是讲笑话的?

44. 除了爱你我想不出能使我继续活着的理由...

45. 婚姻的杀手有时不是外遇,而是时间、

46. 涐想蓄起苌fā,诫呿yān酒,学哙wēi笶啝宽傛,涐崾甪蕞ぬの模样,等待耒莱の咃。

47. 长大后之所以这么努力、只是因为小时候吹过的牛逼!

48. 有些事,明知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明知路没 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

49. 我是个哑巴,说话只是伪装[lizhigushi.com]。

篇6:非主流唯美句子

问君归否,牵你衣袖,天际流云随风幽。醉倚斜阳,桃花盛放,依稀看到你惆怅。

风习袅袅,盈水展千华,飞檐亭角清铃响。犹记当初,你回眸莞尔,一笑倾城百日香。

相思累,一行闲愁谁来解;无情剑,难断是非心悲切;付流水,无计留人花与蝶;千古轮回,谁在红尘笑?此生笑傲风月瘦如刀,催人老!来世与君暮暮又朝朝,多逍遥!

一个人身边的位置只有那麽多,你能给的也只有那麽多,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进来,就有一些人不得不离开。

古来问情之何意,离别苦欢乐趣;携手游来今方忆,提笔犹把浮生记

梦湿空阶,频敲云子惊残漏。一杯浊酒,难看红尘透。

情意浓爱意浓怎知红丝错千重路同归不同欢亦忧乐亦忧踏雪寻梅方始休回首天尽头

我将举世荣华换一纸书,阅尽后但含笑临风不回顾。我洒千斛明珠铺这一路,梦醒时,都归入尘与土。

无人处暗弹相思泪。

不爱的爱情,永远不会变坏。 所以,我们调情,我们暧昧,却永远不要相爱。

我宁可我们不曾相濡以沫,我但愿我们从来就相望于江湖。

相见的恨晚,相爱的太慢,进退让我两难。

宁愿像个孩子, 不肯看太多的事, 听太多的不是, 单纯一辈子。

尘归尘,土归土,随风飘,雨中舞,纵然修的同床渡,到头来终归黄土。

乱絮东风暗约人,流光晓露碧重茵,梨花蝶梦杳难分。瘦影谁怜新绿柳,销魂怎怨落红春,香泥和泪到黄昏。

悟浮生随静!这水不能动,鱼动。

双脚踏翻尘世浪,一肩担尽古今愁。双脚踏翻尘世浪,一肩担尽古今愁。

红烛共谁剪影,交杯尽,缠绵饮,此世此生,但付君心。

心微动奈何情已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有幸相知,无幸相守,苍海明月,天长地久。

转动时间的轨迹,绽放着荼蘼;思念纠结成长发,梳平你的牵挂爱你是用生命浇灌的花……

没有人能够唱得像那些处于地狱最深处的人那样纯洁。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我真的喜欢你,闭上眼,以为我能忘记,但流下的眼泪,却没有骗到自己。

饭淡茶水凉,灯灭催魂亡,画眉鸟,成一双,比眉伴天荒。

曾经一思泪断肠,无语处,问何望。千寻烟波,相逢最渺茫。芦管晓吹夜不禁,月空照,孤影长。年来得此苦与伤,欲相弃,心如霜。相思难尽,日日萦我窗。天共水色飘雾时,朝霞在,梦中央。

陌上花开定归期含笑惊醒已三更

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 ,我左手过目不忘的的萤火,右手里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

那些说给树听的话,嵌在树的年轮里,随流年一点一点长成参天的回忆。。

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抄…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渺渺时空,茫茫人海,与君相遇,幸甚幸甚!

但知前世今生石上刻,佳缘若梦又有几人得。

我知道,每条路都好难走。我知道,我的那条路就注定了要坎坷。我知道,我不可以去强求任何人。

相携芳笺只一看,高山流水向此生。紫蝶飞羽青云去,扬扬乱化云纷纷。无言相对道何事,别来恐泪万里春。秋欲香残若摇曳,借知何人问。喜见寒水外,点点渔火。

多情自古伤别离。恨总在,夕阳弄余晖。几缕嫣红笑意,已令我,无处寻觅,留得心碎。今宵明月皓皎千里。长影外,不见孤鸿,挥袖跃然归。

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

梧桐月下影成碎,风零乱,莺纷飞。笑容一点,年年惹人醉。今宵魂梦长安夜,人不见,唯空泪。

白鬓皱纹浓,手握竹杖长,雀嘶啼,北风荒,只剩眉线连长。

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飞花飘絮,霓裳翩翩舞,几多情愫心飞扬。广袖流云,琴曲指尖凝,清水芙蕖脱尘嚣。

最肯忘却千般虚名,求一世清闲我欲问尘中客,浮生能有几年?最愿将那万种风情,皆遥寄江月共看那长流水,送流年

我身不能动,心动

潇潇扬花落满肩,落满肩,笛声寒窗影残。烟波桨声里,何处是。江南。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谁执笔但记情成卷,只空忆此去经年。

你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夜阑窗外声,烛影照梦魂,知我懂我只一人。

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黑色的画笔,涂染其中,只有想要掩盖悲伤,却欲盖弥彰的现实。

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风卷春散,冬雪飘瑶慢。一度相思待不到,心事比梦还乱。浊酒一杯向月,梧叶漫地流寒。烛影摇曳处,清泪划破玉栏。优美的句子

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后的沉寂。

记忆想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丹青卷,铁扇昼白,望红尘,韶华如笋,夜色似我。

灯花伤,落地成灰一行行,归处,青山莽莽云雾徜徉。影成双,可惜两地各尽觞,独将此身此心俱埋葬。

篇7:非主流唯美句子

2、那些誓言,早在你离开之后,变成一堆废话。

3、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4、我的世界不允许你的消失,不管结局是否完美。

5、你不过是仗着我喜欢你。

6、你总是不说话不理我。让我身在其中。方知其痛。痛不欲生。

7、祈求天地放过一双恋人,怕发生的永远别发生。

8、女人,总是因为男人而不停的改变,流泪,折磨自己。

9、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10、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

11、你的眼睛下雨了,淋湿我所有的骄傲。

12、其实我明白,我只是不想面对现在怯弱的自己而已。

13、偶尔忆起你说爱我时笨拙的认真。恍若隔世。逝旧梦。

14、谁捡走了我的玻璃鞋,寻找遗失的玻璃鞋。

15、为什么幸福总是擦肩而过,偶尔想你的时候,就让回忆来陪我。

16、你是我猜不到的不知所措,我是你想不到的无关痛痒。

17、请不要假装对我好,我很傻,会当真的。

18、那些最终会让你陷进去的,一开始总是美好。

19、承诺常常很像蝴蝶,美丽的飞盘旋然后不见。

20、我喜欢冬天,因为白昼短暂而黑夜漫长,这样会有更多的时间来逃避。

21、那些无所谓的爱情请离我远点不要妨碍我的青春放光芒。

22、莫名其妙嘚悲哀,到底是莪太多愁善感,还是现实太无奈。

23、年轻时我们放弃,以为那只是一段感情,后来才知道,那其实是一生。

24、脸上的快乐别人看得到,心里的痛又有谁能感觉到。

25、记忆零落的恨,像被刀子划过叻的鱼鳞,囿些还畱在身体仩,囿些是掉在叻水里叻,讲水一搅,囿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

篇8:茅盾小说的非主流倾向与艺术特色

一、小说创作的非主流倾向

现当代文学研究界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 认为茅盾本人的小说创作与主流创作方法是一致的, 甚至认为茅盾是主流创作方法的奠基者, 茅盾小说是主流创作方法的主要体现者。然而, 通过分析研究, 笔者发现, 茅盾小说的创作方法与后来的主流创作方法有诸多重大差异, 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要了解茅盾小说创作方法的特点, 弄清它和后来的主流创作方法的异同以及它的美学渊源, 非常必要。人们产生茅盾是主流创作方法代表的印象并非毫无根据。与解放前非解放区的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相比, 茅盾小说与主流创作方法的要求最为接近。它与主流创作方法确有诸多一致之处:它往往以重大社会政治事件为背景, 在写人时突出其阶级性。《子夜》以后的作品对社会现实与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与中国共产党的官方表述基本一致, 特别是他创作《子夜》时, 从社会科学命题出发的做法, 使得有些学者把他视为“主题先行论”的始作俑者。然而, 笔者近年来经重新研究茅盾小说, 发现它与主流创作方法有着明显区别, 而且他本人早期和后期的创作方法既有其一贯性, 又有其差异性。茅盾小说的创作方法与主流创作方法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其创作宗旨或创作目的以求真为前提, 包括真实地表达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客观地剖析社会现实, 在此基础上要求文学对社会人生发生一定作用。许多人由于茅盾曾表示创作《子夜》是为表达自己对30年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看法, 由于茅盾小说的题材往往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 便把它当作“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典型[4]。我以为这是一个误解, 至少是对茅盾小说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入。重视作品的社会效果与主流创作方法倡导的把文学当作宣传政治、政策的工具, 这两者并不能画等号。作者的表白也不能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依据, 一是因作者的表白往往受特定社会形势的影响, 受具体语境的制约, 二是因作品的客观意义与作者的主观意图常常不一致。而且, 茅盾小说中的优秀之作并不只是《子夜》、《春蚕》和《林家铺子》, 单凭它们并不能概括茅盾所有小说创作的特点。诚然, 茅盾是“社会剖析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子夜》及其以后的小说更是他进行社会剖析的典范作品。但是, 茅盾小说创作的开端———《蚀》三部曲, 却不是以社会剖析见长, 而是以表现其生命体验为主的。即使是他后来的创作, 虽然走向了自觉的社会剖析, 但作为有良好文学修养与优秀艺术家素质的作家, 茅盾并未放弃对个体生命体验的表现与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探讨与追寻。他早年提倡的“为人生”, 既有“为社会”的涵义, 也有“为个体生命”的内蕴。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中他曾说过:“左拉因为要做小说, 才去经验人生;托尔斯泰则是经验了人生以后才来做小说。”“我爱左拉, 我亦爱托尔斯泰”, “可是到我自己来试作小说的时候, 我却更近于托尔斯泰了[1]。”在进行小说创作之前, 茅盾在理论文章中曾大力提倡过自然主义, 试图为中国现代小说输入科学研究和精细真实描写的精神。而在创作其处女作《蚀》三部曲时, 他却难以坚持冷静理性的科学研究态度, 而倾力表现其人生体验了。在《虹》以后的创作中, 茅盾小说注重社会剖析的特点日益明显而至定型, 这时, 左拉、巴尔扎克的科学研究或社会历史分析精神与列夫·托尔斯泰的探索人生意义的精神已经融为一体了。以前的研究者一般只注意到茅盾小说社会剖析的一面, 而忽视了其人生探索的一面, 有人还以政治倾向为标准, 以社会性和时代性为尺度, 把茅盾前期的《蚀》及短篇小说看作不成熟乃至失败之作。

二、小说的艺术特色

茅盾是讲究小说结构艺术的大师, 他的小说呈现一种蛛网状的复式结构,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就呈现出了蛛网状的复式结构, 以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 宏大而严谨的结构, 在中国的长篇小说的艺术结构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它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结构的成熟。《子夜》前的长篇小说, 无论是《倪焕之》还是其他, 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形态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子夜》的另一个贡献是塑造了民族资本家的形象。通过一系列民族资产阶级形象的塑造, 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思考了中国的前途。在题材的选择上, 注重其时代性和重大性, 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子夜》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 反映出整个大时代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在帝国主义侵略下, 30年代经济大崩溃中的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生死搏斗;农民的爆动、中小城镇商业的凋残、市民阶层的破产;知识分子的苦闷与毫无出路;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与爱国抗日运动的最初发动。人物形象塑造上, 表现为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茅盾认为,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是历史的客观条件、客观环境造成了人的特点, 所以, 茅盾总是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突现人物性格及其发展, 特别注重人物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地位的变化, 例:吴荪甫的基本特征是似强实弱、外强中干, 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1) 与官僚资本家赵伯韬的关系; (2) 与工人的关系; (3) 与农民的关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特殊的时代, 吴荪甫的性格有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一方面是自身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造成他处于孤立的位置;另一方面中在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搏斗中, 感到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无力, 这种软弱性投影在他的心灵、性格上吴荪甫的悲剧命运说明了:在帝国主义的统治下, 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豹子头林冲》、《林家铺子》、《春蚕》、《残冬》、《大鼻子的故事》和《霜叶红似二月花》这些小说, 以观察深刻、画面广阔、叙事结构宏大见长, 以准确、生动和丰富的艺术手段, 展现了中国社会20~40年代曲折而复杂的历史长卷。[2]如《林家铺子》共有七个章节, 其中数第四章与第七章写得最为出色。第四章是情节发展的高潮, 作者设身处地地呼喊出林老板的痛苦:“不毁才是作怪:党老爷敲诈他, 钱庄压逼他, 同业又中伤他, 而又要吃倒账, 凭谁也受不了这样重重的磨折罢?而究竟为了什么他应该活受罪呀!他, 从父亲手里继承下这小小的铺子, 从没敢浪费;他, 做生意多么巴结;他, 没有害过人, 没有起过歹心;就是他的祖上, 也没害过人, 做过坏事呀!然而他直如此命苦!”这种呼喊让我们想到其与老舍《茶馆》中主人公也经历过的境遇如出一辙。第七章写的是铺子门口的吵闹和市党部前的混乱情景。林家铺子破产后, 铺子前围满了前来讨债的人, 喧声鼎沸, 一片嘈杂。“朱三阿太扭着瘪嘴唇和警察争论, 微颤颤地在人堆里挤”, 而且“额上的青筋就有小指头儿那么粗”;张寡妇则“抱着五岁的孩子在那里哀求另一个警察放她进去”。她们都是希望能够进入铺子, 趁早拿几样还值钱的东西来减少自己的损失。然而她们却不能在恒源庄共同来分配底货, 甚至连争执的资格都没有, 只能被警察挡在门外。桥头的陈老七还算是比较“幸运”的, 能够挤进铺子现场观看分配底货的过程。朱三阿太和张寡妇等弱者只能使出农村所擅长的“哭嚎”, 哭声震天, 如丧考妣。朱三阿太等这些可以称得上是铺子的股民, 讨债不成, 只能把最后的希望于“天天大叫保护穷人”的党部, 这就好像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一有人号召, 就纷纷响应。然而, 他们却不知自身在警察眼中是被视为“不识好歹的贱狗”, 警察怎么可能会去理睬他们的冤情, 在枪械的威胁之下只能如作兽散。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张寡妇, 一阵混乱之中, 她失去了自己怀中尚处襁褓的孩子。衣襟上的几滴鲜血让她从希望的幻影中清醒过来, 出于母性的自然感情, 她的精神开始崩溃, 并且为孩儿的丧命而发疯。“啊哟!我的宝贝!我的心肝!强盗杀人了, 玉皇大帝救命呀!”号啕之声令人心碎并不禁为之流下同情的泪水。小市镇的混乱局面以及小百姓在这场倒闭中悲惨遭遇的情形也就清清楚楚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将其与《子夜》作个简单的对照, 后者较为突出的艺术手法是心理描写, 而在《林家铺子》中, 最精彩的则是行为描写, 如写林老板在重压围攻下委曲求全时, 他“颤着声音说, 努力忍住了滚到眼眶边的眼泪”。[3]可以说, 林老板与吴荪甫都是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典型形象。如果把林老板和吴荪甫放在一起, 可以发现, 两者在性格上有着明显差异:吴荪甫对事业的追求充满着信心和冒险精神, 而林老板却只想千方百计守住店, 虽精明能干但胆小怕事, 他的行动显示出他的软弱。

小说在行文中多处使用了暗示和象征的手法:从林老板和客人的谈话中暗含着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两面夹攻的时代背景;从寿生的话中可见地主和高利贷者剥削、大鱼吃小鱼的吞并和竞争局面;从结尾“远在上海, 日本军的重炮正在发狂地轰毁那边繁盛的市里”中可见战局的严重。纷繁复杂的矛盾都集中在林家铺子一再挣扎终于破产的过程中, 枝蔓虽多但经纬分明。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这篇小说的另外一个特色所在。例如林老板和寿生跟人承诺“三节清账”, 这是当地的一个不成文的习惯, 即商家在端午、中秋、旧历的年关这三个节日清理的各项账目。用风俗展示地方风情, 丰富了故事内容, 也使作品更自然真切。

茅盾在其非主流创作方面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 在小说的艺术特色方面的贡献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摘要:小说创作是茅盾先生最主要的文艺建树, 他的小说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历史性, 他开始创作就注意大规模地反映中国社会, 敢于正面触及并展开重大社会政治矛盾, 他的作品纵横开阖、吞吐宇宙, 具有极大的社会容量, 明显地具有史说的性质, 主要表现在他的非主流倾向与艺术特色方面。

关键词:非主流倾向,艺术特色,茅盾

参考文献

[1]王嘉良.茅盾小说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9.

[2]丁亚平.一个批评家的心路历程[M].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

[3]刘焕林.茅盾短篇小说欣赏[Z].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0.

上一篇: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导游词下一篇:高中英语外研社必修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