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工作方式

2024-04-19

康复医学工作方式(精选9篇)

篇1:康复医学工作方式

中医学的核心价值取向【1】

【关键词】 和;中医学;核心价值;取向

中医学在建构和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的影响,其理论体系和价值追求,无不彰显出中华文化特有的智慧和哲学精髓。

其中对“和”的价值追求和取向,就是突出反映。

关于这一点,在古代中医学代表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详尽阐述。

其中《素问・逆调论》有关“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论述,就从一个层面反映了这一思想,道出了中医学“和”的核心价值取向。

1 “和”的语言学词义及中医学内涵

“和”在语言学的词义颇为丰富,其中《说文》认为“和,相应也”,意为相适应,相顺应;《广雅》认为“和,谐也”,即融洽意。

《老子》认为“和,音声相和”,指声音相应和谐;引申为和睦,如《荀子・王制》“百姓和”。

可以看出,“和”的原始本义主要是相顺应,融洽,和谐,和睦;指事物各个方面谐调共处、融汇一体。

这是万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是传统文化中崇尚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等认识的特征性思想。

2 对“胃不和则卧不安”含义的另类解读

《素问・逆调论》“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从中我们知道,胃气以下行为和,若胃气不和,逆行时就会出现“息有音”、“不得卧”等病症。

再观“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提出,只是“卧不安”诸多证型中的一类,《内经》点出此语可以理解是给我们一个启示,治疗“卧不安”不能仅仅考虑心、肝、肾等常见脏器,而应全面考虑各脏腑间的关系。

因为人体脏腑是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功能上各有所司,实则互相联系影响,各脏腑间的协调才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治疗疾病关键在于找出人体“失和”原因,恢复脏腑之间“和”的状态。

原文至少蕴含了以下意思:一是引起卧不安的原因很多,胃不和也会出现;同时运用省略文笔,暗蕴其他脏腑不和也可出现此类病症之意。

试想,若“胆不和”、“肠不和”等时能得安卧吗?二是提醒人们,治病必求其本,不能惯性思维。

尽管“息有声”、“不得卧”病不外肺、肾二脏,但引起的原因各有不同,当因“胃不和”而引发时,则应调理胃气,使胃气循常道而行;因其他不和而引发时则当另论。

只有这样才能使五脏六腑各安其位而和谐安宁。

3 “和”是中医学的核心价值取向

“和”的特殊含义与我们民族的信守和理念相一致,被中医学引入后,渗透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层面。

成为中医学的立学之本和核心价值取向。

我们知道中医学是关于人体健康的医学,无论是养生预防,还是人的生理病理,乃至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都始终为了人体健康来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都始终围绕着中医的健康标准“和”来进行医疗实践的。

脏腑协调、形神顺应是人体健康的保证:人体只有保持脏腑组织之间的协调和顺统一,才能使人体机能活动正常;只有形体与神的顺应协调,才能使人体的精神活动正常。

这是人体健康的二个基本要素。

关系失和是疾病产生的根源:人不能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逆时而动;或脏腑协调失序,就会引起机体疾病的发生。

即所谓“违其气则病”。

失和是疾病产生的根源。

治病求本,以和为度:疾病治疗必究引发之根源,也就是引起人体失和的原因,以及病变的机理,以重新恢复人体“和”的健康状态为目的。

作为中医的价值取向,对“和”的追求是从人的整体来把握的,运用摄生、中药、针灸等多种治疗手段和方法,去除“失和”原因,调治“失和”病机,使机体重新复“和”而治愈疾病。

“和”的价值取向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巩固和丰富:自《黄帝内经》初步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之始,就牢固确立了“和”的核心价值,这既有中国文化因素的影响,更主要是“和”的涵义和人类对生命健康追求的目标完全一致。

自此以降,在其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家根据各自的实践和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和”的核心价值理论,进一步确立了其目标取向。

在论病时首重阴阳失和, 也常用“不和”来描述人体失去平衡协调时的情况,如“表解里未和”、“胃气不和”等。

纵观仲景全书,对和法的推崇和对人体“和”的状态的追求在他的辨证论治过程中随处可见。

孙思邈是一个注重“治未病”养生保健的医家。

认为人体若要健康,就必须确保阴阳的平和;而阴阳的平和,取决于脏腑间的协调。

金元四大家以寒凉、攻下、补土、养阴著称医林。

无论是刘完素“火热论”,治疗主张“亢则害,承乃制”;还是张子和“攻邪论”, 提出驱邪以恢复人体协调状态;抑或是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无不是在对《内经》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各有侧重地提出崭新的理论,究其根本,无不体现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和”的推崇和追求。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到:“天地阴阳之道,本贵和平,则气令调而万物生”。

现代岳美中在治疗脾胃病时,法崇东垣而不拘泥,认为东垣重升脾略降胃,重内伤阳气,偏于补阳,略于补脾胃之阴血;所以在治疗中更注重平衡阴阳,调理脾胃和因势利导,更注重治疗中的“和”。

凡此等等,无不反映出中医学对和的推崇和追求。

4 结语

综上所论,我们可以说,整个中医学就是一部围绕人体“和”与否的医学。

从如何养生维和,机体脏腑谐调;到功能失调,失和致病;从如何分析疾病性状,寻觅失和根源;到制定理、法、方、药纠偏复和;无不反映出中医学“和”的思想以及对“和”的取向。

也就是说,“和”是遍布中医学理论、实践所有层面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正因为此而成为中医学的核心价值取向。

现今,在我们积极寻求中医发展方向和路径之际,重新审视中医学,进一步明确其核心价值“和”,确立其取向地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临床医疗实践和研究,也必将为深化中医学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为人类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篇2:康复医学工作方式

【摘要】 中医立足于中医学自身的思维规律,探讨了中医学未来的发展与思路,指出中医学发展必须在保持传统思维特色的基础上,改革现有中医思维方式,建立现代中医思维方式。

【关键词】 中医医学 思维 发展

1现在中医思维

篇3:康复医学工作方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四年级学生共160人, 所有研究对象均参加了为期1周的人文医学教育, 并最终考核合格。

1.2 调查方法

采用研究中心自行设计的问卷, 以无记名方式, 由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组织研究对象自填, 问卷统一发放并当场收回, 同时请相关教师回避。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8.0软件处理, 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 假设检验水平为α=0.01。

2 结果

(1) 医学实习生对临床实习前进行人文医学教育的态度在专业 (χ2=0.597, P>0.05) 和性别 (χ2=0.000, P>0.05) 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认为人文医学教育非常重要的医学实习生有134人 (其中临床107人, 影像27人;男生62人, 女生72人) , 2者均占总人数的134/160 (83.8%) 。具体见表1。

(2) 医学实习生对临床实习前进行人文医学教育的方式的接收程度在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χ2=3.259, P>0.05) , 40.5%的男生希望通过讲座的形式掌握人文医学知识, 而女生则更愿意通过案例学习 (39.5%) 和讲座 (31.4%) 来获取相关知识。具体见表2。

(3) 医学实习生对临床实习前进行人文医学教育的方式的接收程度在专业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χ2=1.510, P>0.05) , 2个专业的学生总体上都倾向于以讲座和案例学习的方式进行人文医学知识的学习。具体见表3。

3 讨论

人文首先是一种思想, 一种观念, 也是一种制度, 一种法律[2], 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3], 人文医学则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与各项医学诊疗实践密切相关。

在调查的160名医学实习生中, 有83.8%的医学实习生认为临床实习前进行人文医学教育非常重要, 因为医学离不开人文, 医师缺少不了人文素养[4], 不同专业 (χ2=0.597, P>0.05) 和性别 (χ2=0.000, P>0.05) 的医学实习生对人文医学教育重要性的理解无显著性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医学实习生在校期间主要接收医学基础知识和医学临床知识的教育, 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较少, 除思想政治课、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为必修课外, 其余均为选修课[5]。

对于进行人文医学教育所采取的方式, 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的医学实习生的认识均无显著性差异, 总体上学生都倾向于以讲座和案例学习的方式学习人文医学知识。这也可能是由于医学相对其他学科内容比较枯燥, 对于刚结束理论学习的医学生而言, 大多数不愿意再埋头读书。其中讲座学习的方式可以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 同时可以对其原有的知识构建体系“舒经通络”, 另外通过和教师面对面的交流, 医学生可以参考教师独特的思维方式, 以提高学习效率。案例学习就是以描述的方式重现以往发生的事件以及对事件做出的决策、解决办法和得到的结果。对医学实习生来说, 这样就打破了“读死书”的传统医学学习模式, 以情景化的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 同时医学实习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医学案例, 主动学习,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 人文医学教育对医学实习生非常重要, 教学医院应尽可能采取以讲座和案例学习为主, 分组讨论、专题学习网站和入科教育为辅的综合教育模式, 做好医学实习生开展临床实习前的人文医学教育, 从而为医学实习生圆满完成整个实习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的 探讨医学实习生人文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培训方式, 以更好地为开展人文医学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四年级学生共160人 (其中男生74人, 女生86人) , 采用讲座、分组讨论、专题学习网站、案例学习和入科教育等方式, 对纳入的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周的人文医学教育。结果 83.8%的被调查者认为临床实习前进行人文医学教育非常重要, 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医学实习生对人文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方式的理解无显著性差异 (均P>0.05) 。结论 人文医学教育对医学实习生非常重要, 教学医院应尽可能开展以讲座和案例学习为主的人文医学教育。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培训,人文医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希波克拉底著, 赵洪钧, 武鹏, 译.希波克拉底文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2]张大庆, 陈琦.中国医学人文教育——历史、现状与前景[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3]Yates J, James D.The value of the UK Clinical Aptitude Test inpredict-ing pre-clinical performance:a prospectivecohort study at NottinghamMedical School[J].BMC Medical Education, 2010 (10) :55.

[4]赖永洪, 黄庆晖, 李莲娜, 等.医师人文医学技能培训的实践[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9, 30 (6) :13~15, 26.

篇4:老人康复治疗训练方式的研究

关键词:康复治疗;XBOX;物理治疗;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20-02

一、概述

在2010年10月份的时候,微软公司新推出的体感设备有着出色的人体跟踪功能和人体姿态评估功能。它实现了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跟手势等人体行为与计算机更为自然的交互,所以称它为新一代自然人机交互技术的典范。之后微软为了更好的发掘这项技术的发展潜力,紧接着就推出了XBOX for Windows SDK开发工具包。通过对XBOX的开发,现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应用这项技术,比如可以应用在体感游戏方面、可以应用在电子数据库方面、医学等各个方面。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提出了在 XBOX感应器的基础上识别骨骼的方法[1]。 XBOX是微软最新推出的Xbox360的游戏外设,在这篇文章中,是利用XBOX的信息采集设备,对被识别人体的深度图像跟后天的人体骨骼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为了识别和融合科学的骨骼识别功能,一个综合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进行有效的识别方法是人体测量。总的来说,骨骼的识别系统是通过XBOX前端的摄像机骨骼跟踪功来采集人体静态的骨骼信息;另外,腿的轮廓描述三维运动行走特性和关节角度的机构。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当中,检测目标和跟踪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人体的目标的探测和跟踪的热点目前的研究最热的方向之一,它深入且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篇文章中,在XBOX硬件平台上,对人类目标检测和识别,对目标人的运动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将实现对人体的跟踪的目的。本篇文章對病患康复训练这个系统的探索与设计的关键是利用XBOX感应器对人体骨骼的深度检测技术。就现在的医学领域来说老人的疾病,像脑瘫、脑溢血等疾病后遗症的康复问题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的,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开发出一套可以同时满足病患康复训练的要求又可以应用在不同场合的康复训练系统。[1,2]??

二、康复治疗的几种方式

(一)基本情况。

脑是人体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人体的脑部发生一点意外或者受到外来因素的伤寒,所带来的危害比其他疾病更严重。在现在的生活中,老人的脑部很容易发生病变,比如:脑溢血,老年痴呆等老年疾病,而75%的病人会多多少少留下的后遗症。如今,患有脑伤不仅仅是通过疾病,有时也可能是因为交通意外或者其他意外。最多的就是交通意外,在该意外中总数的26%受到的外伤为脑外伤。绝大多数的脑外伤病人都存在功能性运动障碍。

研究表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患者的基本运动和自立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最好的办法就是康复指导训练。不过这种治疗的时间长,枯燥,患者的心理承受可能性也在这些方面与这种厌倦了。然后传统的治疗方法费用高,在大部分都是患者的治疗费用而放了治疗。

病患康复训练就是为了恢复患者的身体的机能或全部功能最大限度的回复。传统的训练过程中,医务人员进行了1对1突破,而且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接受能力。本文通过XBOX[4]设备采集教练的标准的恢复训练动作。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动作给患者做出适合他们病情的训练教程。只要有电脑、XBOX感应器,3维显示设备:病人可以选择在医院或者家里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进行训练。[3]??

(二)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

跟康复机器人是机器人的初始理念。主要包含上肢和下肢的恢复性训练。结合康复机器人、康复治疗技术和机器人技术这三个技术,主要的用途地解决患者四肢的运动能力。康复机器人、康复治疗的理论是根据神经可塑性原理,重复训练病人的肢体,可以使病人的大脑可塑性适用于运动功能。通过功能渐近性来帮助病人重新掌握运动能力,用中国古话说叫“积跬步,以行千里”。[4,5]??

当下康复机器人这项技术所涉及的手臂的康复训练和机器人,大约分为以下几种功能:康复步行、康复手部、康复踝部和康复颈部等功能。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卧床行走训练,康复患者的站立能力和改善步态模式,防止最低血压状况的发生,改善心血管调节能力,但是不需要悬吊系统,心肺活动,促进尽快回复,刺激萎缩的肌肉细胞生长,固定标准的步态动作[7]。第二阶段是运用站步行减量训练和标准化步态训练; 模拟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走路动作;运动训练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通过患肢四肢力量的比较,进行康复训练的周期性报告;界面尽量真实,以提高患者训练兴趣。康复第三阶段是步态分析。使用无线位置传感器技术,确定病人走路状态不正常的原因跟程度;观察患者恢复的情况,医生可通过观察病人的病情制定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康复第四阶段是主动康复训练,通过观察人体在虚拟现实训练中的反馈;测试患者的四肢和躯干的关节活动程度和运动能力。

在古时候的医学书籍中,康复分三种:疾病的治愈和精神的康复和正气。中医提出对残疾者、慢性病、老年病等功能性疾病进行功能的康复治疗。这点与西医的治疗想法不谋而合。中医康复尤其强调整体、辩证、功能的康复的概念。中医康复治疗的康复训练的代表性是以下的情况名列前茅。冬季亚运会上一年夏天的季节变化影响,导致人体的阴阳平衡,就会影响气血的流通或内脏被损坏,人体就会软弱无力。坚持进行恢复性训练,护理时根据大自然的情况进行康复恢复训练。例如:夏天的时候,病房进行良好的通风,用冷色系的灯照明,已达到凉爽夏季这样人体会觉得这样很舒服。预防感冒和身上的保温,可以通过部署的照明和窗帘的缝隙。春天阳气上升、康复必须在室外进行。炎热的夏天的最好是人正在树荫下或室内活动,以避免丰富的汗水,已达到保护身体的目的。

三、XBOX康复治疗的方式

微软公司的态度变化,令开发者意欲高涨。2011年向微软举行的“想象杯”进入决赛,并Apptenders资助计划小组发明的XBOX项目排在了首位。这是一项利用XBOX远程物理疗法的系统,它捕捉孩子们动作,从而准确无误的击球。把每天完成游戏的情况反馈给医生,医生也可以通过电脑监控患者的康复情况。利用XBOX SDK这一技术进行手术时要求有严格的无菌环境、严格限制手术的数量和装备。这一技术还研发出了语音识别功能[9],可以使医生快速地查看结果和其他化验信息。方便医生进行手术进而降低了很多手术中不必要的风险。

在儿童的发育期间自闭症是儿童疾病最严重的儿童疾病之一,患有自闭症的症状是很明显的。自闭症是社会交流能力和语言发育的一种障碍,出奇的做法是主要症状。根据现在的医学水平,不仅查不出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药物。XBOX可以捕捉的孩子们的动作,将信息反馈到后台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病情分析。患有此病的孩子在他们2 ~ 7岁的时候是治疗和恢复训练最佳时期。

参考文献:

[1]孙秀伟,阎丽,李彦锋.虚拟现实技术(vR)在医疗中的应用展望.医疗保健器具.2007,5.17一 20

[2]丁晨,王君泽,瞿畅等,Kinect体感交互技术在医疗康复领域的应用.2013.40~43.

[3]马赞,王毅军,高小榕等.基于脑一机接口技术的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平台.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7,26(3):373 一 378 [13] 林平光,叶宁国,阎丽.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认知康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复领域的国际研究综述.医疗保健器具,2007,5:13 一 14.

[4]曲丹.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63-66.

[5]仇明.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社区居家养老系统[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63-66.

篇5: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方式

摘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单位有机结合培养复合型的医学检验人才是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发展的创新思路。近几年来,独立的医学检验企业迅速发展,促进了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同时科研理论和技术的快速进步,对医学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产学研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是新形势下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医学检验;产学研结合;医学检验公司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先进仪器和技术的采用,医学检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由于其自身的不足,如起步晚、创新能力低、技术整合能力差等,严重限制了其发展[1]。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培养复合型的医学检验人才,是新形势下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2]。产学研结合在医学人才培养中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教育模式,是指企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过程或活动。其内涵可以概括为: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学生实验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3]。

一、医学检验教育的现状

1. 教学方面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传统的教育中,大多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便是实验教学中,也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根据事先选定的实验内容,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只需按照要求去做,不必思考实验的真正目的,很少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再加上现代化仪器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仪器的自动化和试剂的商品化,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就更少了,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甚至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并且自身学科间缺乏沟通,对理论综合运用能力低。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一般都是被动的接受,缺乏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意识。

2. 科研方面

医学检验专业由于学科起步晚,学科的科研氛围相对薄弱,整体科研水平相对较低,医学检验人员对科研价值认识不足。多学科间缺乏交叉综合,一些科研方法及技术不能融入课堂及实验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缺乏对科研领域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认识,及自身科技检索水平不高的限制,检验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对当今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认识不足,自主设计科研性、综合性实验的能力较低。检验医学生进入临床操作阶段,在工作中多是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重复性的工作,学生在检验过程中动手不动脑现象严重,导致科研素质相对偏低。

3. 企业方面

现代化的检验技术在促进医院医学检验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另一个产业,即医学检验公司的发展。医学检验公司,就是独立医学实验室,产生

于医疗服务的专业化分工,将原本属于医院检验科、病理科的诊断业务外包集中检验,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浙江等地大幅降低临床检验价格(估计20%左右),促使大量医院将诊断业务外包,独立实验室行业快速发展。开始的新医改鼓励居民基层就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将其不具有检验能力的项目外包,助推独立实验室行业快速增长,近几年增速达40%。目前国内有50多家独立实验室,如迪安医学检验中心、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高新达安医学检验中心等,由于医疗水平及观念差异,不同地区发展差异较大,行业正处于全国范围的网络建设阶段。卫生部统计的国内独立实验室行业创收仅占整个临床检验规模的1.4%,相比成熟国家的30%有很大差距,因此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发展空间巨大。现在中国医学检验界进入了规模化阶段,需要形成强大的实力集团,这就需要包括高等院校、检验中心、有实力的检验科,以及厂家、科研单位共同参与进来,以尽快完成产业整合。只有学校、科研单位、企业三方形成一种真正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提升我们国家医学检验的水平。

二、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探讨

1. 更新思想观念,发展医学检验的产学研结合教育

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大胆的对理论知识实验过程提出质疑,自己根据兴趣设计实验。同时要改变对科研单位、企业公司的看法,不能只将思维固定在医院,忽视对企业、科研单位实习、科研的重要性。让产学研结合教育变成一种观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

2. 实施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教育

有研究显示学校是核心因素,是产学研结合培养复合人才最大的影响因素,这就包括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配套的课程体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等[4]。因此应首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课程设置的目标,把文化科学知识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知识、能力、素质三大功能协调融合[5]。搞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打破传统课程结构,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力求构建以学生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形成全新的产业促专业,专业带产业的产学研结合科学体系。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保障[6]。

3. 加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促进医学检验的发展

篇6:康复医学工作方式

1改革之见

1.1五段教学法

本校对实践技能中的基本操作技能采用经典的五阶段教学法,即准备→教师示教→学生模仿→练习→总结。学生规模为30人以下。

(1)准备阶段:教师首先介绍此次实验课所要学习的操作方法及其应用;展示本次实验所需的工具及其用途,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示范阶段:教师首先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完整示范整个操作过程,然后将操作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步骤,边示范边解释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

(3)学生模仿阶段:随机指定几名学生或某些学生自愿模仿教师的操作,学生在模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规范地操作,待学生操作结束后,首先肯定其在尝试中的成绩,然后指出其在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并解释,教师再次完整规范地示范操作过程。

(4)练习与总结阶段: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实验过程的操作练习。学生在操作过程相互观摩,相互指正。教师巡回观察结果,待学生操作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逐个评价,肯定其成绩,指出不足。操作情况作为技能操作的平时成绩进行记录。最后与学生共同讨论本次实验的成果。

1.2讲学练同步法

微生物学各论内容,如病原性球菌、肠道杆菌等内容采取讲学练同步教学法,收到很好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使理论、实验融为一体,教师讲授的同时学生直接观察实物标本并进行操作,学生动手时间充足,保证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结果的时间。讲学练同步教学避免了理论实验分离、实验课重复理论知识、学生动手时间少、时间仓促结果观察不仔细、一些学生放弃结果观察等诸多弊端。

1.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属于综合能力培养方法,是师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课程组结合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的实际,制订项目教学方案,学生规模为30人以下,每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此教学法一般要求:制订项目任务→确定学习时间→制订该项目教学目标→指出学生学习的相关知识→制订完成项目的工作计划→组织项目实施→评估反馈。

1.4实际操作法

对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如细菌革兰染色、细菌接种技术、培养基制备等,由教师演示操作步骤,讲授注意事项,学生利用实习实训时间反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不足,耐心解答,并进行阶段性考核。

1.5案例教学法

由于微生物学检验,尤其是细菌学各论及检验的内容多而杂,并且每种细菌形态特点、生化反应、生长特性等既有相同和相似之处,还有不同及特殊之处,虽然理解容易,但却不容易记忆,而且枯燥无味。引入临床微生物学病例分析,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患者及病例,课堂讨论以病例为中心,教师预设几个问题,给学生以悬念,再将学生每4~6人分为小组,展开讨论,进行分析,可使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各论内容变得生动,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为培养临床微生物检验人才夯实了基础。

1.6问题讨论法

细菌学各论及检验的实验课常常需要做许多鉴定试验,如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血清学试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6人)进行实验,讨论分析实验现象,记录结果,每组1名同学将结果和结论写在黑板上,发现错误,可随时进行更正。教师评价各组结果时,对该组的同学进行提问。讨论情况与参与程度记入平时成绩。

1.7临床见习法

临床见习是《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同时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教学安排的过程中,计划12学时的时间,按照教学进程,分3次让学生利用3个上午的时间在医院微生物室集中进行临床见习,感受岗位氛围和工作环境,了解工作程序。

2意义

2.1避免了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讲授理论,实验课上将实验内容讲的面面俱到,实验用品放在学生面前,学生只需在教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得出结果,容易养成不预习,不思考的习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2弥补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脱节

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采取灵活编排,并非按照常规以2~3个学时为教学单位安排课程,而是将课程安排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全部在实验室进行,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可先讲理论,再做实验,或先做实验,再归纳理论,也可边讲理论边做实验,也可利用一个上午到医院微生物检验室临床见习。

2.3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表扬、鼓励,同时能力得到大家的肯定与赞赏,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使之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2.4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革新后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理论,实验技能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熟悉了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流程,同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带着问题,耳、口、眼、手、心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2.5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篇7:康复医学工作方式

摘要:象是中国古典哲学的范畴,中国古代特有的思维方式直接导致了象的产生,并且,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逻辑概念。直接根源于中国古典哲学的中医学继承了这一特征,其各个组成部分无不以象为内容,是一个唯象理论体系。在现代科学的前沿,以象为内容的理论体系非但不落后,而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意义。

关键词:象物质直觉感悟中医学

象是中国古典文明的灵魂,作为中国四大国宝的京剧、书画、武术和中医无不讲求意象,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成更是以象为内容的。唯即第一性。在中医学中,象具第一要义,是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一、象的`含义

象属于中国古典哲学的范畴。《易传・系辞上传》中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又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说明古人看到世界万物的微妙变化,感到难以言传或无从言说,故立象以达意,这就是象产生的缘由。《系辞上传》又将形与象对举,象与器对举,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说明象与形的区别。虽然二者都是可感知的,但象是视觉对象,形同时又是触觉对象。而王夫之解释《正蒙》中“神为不测”时说:“不测者,有其象,无其形,非可以比类广引而拟之。”(《张子正蒙注・神化》)在这里,象已超越于一定的形之外,己脱离客观的事物,成为超越视觉的意识中的象。对象的最高理解当数老子,《老子》云:“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韩非子・解老》对老子的象解释说:“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见功处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是说所谓象在客观世界中有其根源,但决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不是指具体的事物,没有具体的形态,却代表某一类事物的共性,这一共性并非是形态结构的共性,而是运动变化的共性。它是事物的运动、联系、变化被人的头脑加工过后形成的整体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象不是一般所讲的形象的象,形象之象是完全客观的物体的外部特征,而这里的象则是一种超越于具体物质形态之上的对事物的内涵、相互联系、特别是运动变化有充分理解之后所产生的对事物的一种综合把握。其中即有客观的成份,又有主观的成份,是一种主观融化客观后形成的综合的感受。

二、中国古典的思维方式直接导至了象的产生

中医完全体现了中国古人特有的,不同于西方的思维方式。中国古人对事物的观察不在于对个体的形态、结构的描画及分析,而注重对事物整体的、动态的把握,形成一种整体的感受,即整体观。正如汉字的形成,有别于欧洲的纯粹以字母符号和发音来表达思想,中国人用一种象形的图案来表述思想。这种象形文字的产生有力地说明了中国人是多么善于在整体上把握事物之象。加之,古人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在思维过程中并未将主体与客体分开,从未将客体作为对象看待,是一种非对象性的思维方式。这种非对象

篇8:医学生压力源与应对方式分析

压力 ( Stress) , 也称为应激, 是人的内心冲突以及与其相伴随的情绪体验。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背景、社会生存环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压力状况。处于社会转型的当代大学生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包括就业、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问题需权衡, 容易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的现象, 而医学生则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针对医学生能否将所学医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自身生活中, 帮助自己适应、缓解压力这一问题, 对河北某高校213名医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开展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被调查医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不健康状况, 心理压力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

二、医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源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医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是因大学的不同时期而异的, 随年级发展各种压力有一定的差异。

1、专业学习压力

与以往研究一致: 在诸多压力源中, 专业学习压力是医学生所面临的最大压力源[1]。由于特殊的学科特点, 与其他学科类型的大学生相比, 医学生学习压力较大, 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学习专业知识。所学科目繁多、知识记忆量大等都是医学生不得不克服的问题。医学生个人对自身的高要求、同学间的竞争以及父母的殷切期待无疑不加重了其学业负担。

2、就业压力

医学生面临的压力源除专业学习压力外, 其次即为就业压力[2]。如何获得好的就业机会已成为在校医学生最关注的问题。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 毕业生数量远远多于岗位需求, 导致医学毕业生的压力在不断增加。就学科特点而言, 医学生的就业渠道相对较窄, 有较强的专业针对; 高等医院的就业门槛高、就业机会少; 同行间竞争激烈等都是医学生高压力的来源。另外, 当今严峻的医疗卫生环境也对医学生心理产生了消极影响, 使其对自己未来的从业前景产生质疑, 潜移默化地加重了心理压力。

3、经济压力

目前, 上大学所支付的费用正逐渐增加, 因此对于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家庭来说, 需承受的经济压力也在增大。医学院校相对其他普通高校而言, 学费较高, 家庭的经济拮据自然会给学生带来一个很大的压力。尽管目前很多高校都施行经济补贴等政策以资助贫困生, 但制度体系相对不完善, 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漏洞, 很多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依然缺乏可靠的经济保障, 使其无法全身心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

三、压力源的应对方式

压力作为一个过程会对主题形成不同的结果, 可不同程度地增强或降低主体的健康水平。然而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大多数医学生而言, 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远多于积极影响。作为医学生, 其心理健康的状态可直接影响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态度, 抑或影响到将来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态度。因此, 大学生能够科学对待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压力事件显得格外重要。个体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因人而异, 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 从而起到调节心理平衡、保护精神健康的作用。

1、研究得出, 医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更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 包括退避、压抑与自责。针对学业与就业压力, 学生本人应多角度了解本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专业知识结构, 从学期初始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重视, 从新生入学伊始即提供相关咨询, 通过报刊、网络、自媒体等方式宣传就业政策, 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 鼓励学生立足基层, 从基层做起, 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相统一; 经过多年锻炼与学习的毕业生也应善于抓住机遇, 积极应对, 求得合适的工作职位。

2、由于医学特殊的学科特点, 医学生课堂更应注重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积累实践经验, 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 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提升择业竞力[3];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外活动, 丰富课余生活, 培养社会交往、社会适应等能力;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形成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 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使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中适当地放松自己, 劳逸结合调节疲劳心理, 从而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

3、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呈多元化的趋势, 也就是说不同的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是有差异的, 找人倾诉和认知调节是主要的应对方法[4]。大学生心理已日趋成熟, 能够科学地看待问题, 因此在学生日常的教育实践中, 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发现其心理需求, 提供合理的应对策略。另外注意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医学生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4、建立完善的资金补助体系, 为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的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是各医学院校领导需要关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部分资金支持,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压力适应能力, 使其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压力。

总而言之,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潮流下, 社会不断转型, 医学模式也随之改变, 对心理影响的关注度正逐渐提升[5]。因此, 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并在激烈的社会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重视医学生的心理压力现状并帮助其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1]刘琳琳, 郭艳.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10:20-21.

[2]侯慧, 程雅璐, 姜峰.医学生压力及压力源相关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8 (9) :52-71.

[3]刘恭辉, 赵海艳, 赵亮.医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7 (9) :52-82.

[4]周少贤.当代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及其应对策略[J]心理研究, 2009, 2 (1) :90-94.

篇9:论中医学的发展思维方式

【关键词】 中医医学 思维 发展

【中图分类号】 R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688-01

1现在中医思维

现在中医与西医所走的道路是一样的,都在朝着现代化的道路前进。但中医药学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走按照自身发展规律的道路。

1.1中医教育根据目前中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设想如下。第一点,完善知识结构,科学设置课程。遵从中医学理论体系,改变现有知识结构,科学设置中医课程。中医学体系是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者相互交融的体系,其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中医学文化、哲学思想和医疗技能。第二点,调整中西医课程在医学教育中的比重。中医院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方式和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应以中医课程为主,把中医知识结构中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其余可安排为选修课,这样学生的思维翻跟头可能更加深入化。第三点,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积极开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或讲座,中医教师授课除了传授中医的基础知识外, 还应将中医的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根源、认识论、方法论等理论特色贯穿于始终。第四点,加强中医经典著作学习。第五点,提高学生中医临床实践技能。

1.2科研方面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思维方式进行科学研究。无论是中医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大多采用现代医学的实验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现代医学思维方式,主要从微观角度寻找中医理论的客观依据,验证中医理论的正确性。最终导致中医研究西医化,研究成果西医化,不能真正应用于中医临床.其次,应着重采用具中医特色的临床实践研究,通过临床实践的验证,不断地校正相关的理论和认识思路。中医实践思维应贯穿于中医科学研究的始终。中医学自古就重视人体实验, 临床医学是中医学的核心, 理论升华来源于临床, 新药开发来源于临床, 所以人体实验应当是未来中医研究的重要手段。再次,从哲学方法角度对中医理论进行研究。中医学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其影响包含着许多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整体观为其主线。它不同于西方医学,不具备西方还原论的基础,因此不适合用还原法对其进行研究,只能考虑运用中医自身的方法来研究,这就离不开对中医方法论的研究。现代的人们大多致力于中医生命现象的研究,如组织、结构、细胞、分子、基因等微观物质结构,却忽略了中医思想方法的研究。

2革新中医思维

2.1建立现代中医系统一思维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现代的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甚至有人提出现代的医学模式应当是生物-自然-社会-心理的医学模式。医学的性质已不再仅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而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种科学。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必须转变原有的医学思维方式。中医学现代化是中医发展的趋势,如何使中医学既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又不背离中医学自身的轨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继承、发扬自身优势和特色基础上,勇于创新,建立现代中医系统论思维。

2.2发展系统分析方法把整体研究与分解研究统一起来,全面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医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方向。现代系统论的系统分析方法实现了这种发展。中医学由于其自身思维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更应建立中医系统分析方法。所谓系统分析,是把研究对象作为系统,按照系统观点,立足于整体,在不分解整体的前提下,对系统的环境、结构、功能及其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关系进行分析,全面揭示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找到有效地调节整体和整体内各部分的机制和规律。它的特点是:不分解系统整体,保持系统整体的完整性;对系统整体及其各部分的属性、功能、特征、关系等进行分析,认清细节;获得的是透视式的全面认识,整体是完整的,细节是清楚的。

3实践中发展中医

从中医学的发展史来看,其理论的每一次发展与飞跃,都是以临床实践的需要为动力而引发的。历代医著都是医理和临床紧密结合的产物,中医学的理论大家也必然是临床大师。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学科也没有截然的学科界限,它们之间的联系很难割裂开来,中医理论源于临床,临床实践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依据。

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实践教学是医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在中医教育中显得尤为突出,中医学作为一门经验医学,是几千年中华民族与疾病抗争的经验总结,我们今天学习和继承这一传统医学,就是要遵循中医实践思维的特点。实践教学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而设定的教学环节。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因此,研究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中医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除了课堂上学好理论课之外,还应走进中医临床,及早接触中医的诊疗过程。

上一篇:《姐姐妹妹站起来》下一篇:尊严如山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