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

2024-04-24

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共6篇)

篇1: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三篇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一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城市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的经济模式下,不仅需要大规模的外资进入,同时也需要本地的创业群体,依托本地的资源大力发展经济,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来促进地区的发展。当然,优化营商环境的效果是显著的,不过,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短板”,还在影响着企业家们投资的信心、创新的热心、做实业的专心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恒心。因此,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的便利性有待加强。

企业投资项目申报要有一定浮动标准。如,江苏省地区总部企业申报分上半年和下半年进行,xx软件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8月23日,当时并不符合20xx年地区总部申报要求,但20xx年的申报标准为当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企业,导致该公司20xx年也没能参加申报。企业建议能否把申报期延长,能够让类似他们这种下半年成立的企业,在第二年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当年标准的也能参加申报。

二是营商软环境还比较欠缺。

现有的招商激励政策不够灵活,优势不明显。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扶持政策,但有些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三是招商人才还比较匮乏。

懂项目、懂经济、懂政策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在重大项目跟踪对接上显得力不从心,影响了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另外招商人员的行动迟缓,投入的精力不大,服务意识不强。

二、下一步对策建议

一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

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依法简化项目落地流程。利用网络平台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建立“雨花外资企业”工作群,由专人负责、提供政策解答、发布市场资讯、网上业务培训,真正做到24小时在线服务。

二是出台相关激励政策。

根据我区稳外贸、稳外资措施和《XX区扶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10条政策》、《XX区应对疫情影响推动稳定发展30条服务措施》的要求,拟由区政府、区内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型企业、银行等三方合作,设立“南京市XX区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出口退税资金池”,支持有潜力的外贸综合服务类企业为我区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服务,确保我区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

三是优化净化服务环境。

要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公开涉企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编制发布办事指南,为企业办事提供明确指引。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办责任、限时办结。实现企业与政府的互动交流、合作对话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基础,政府要大力推动各种公正透明的政商互动平台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四是创新优化招商方式。

整合招商网络、资源信息、项目信息共享等三大服务平台,避免各责任单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各自为战,浪费资源;加强项目载体政策支持,制定对楼宇(园区)引进外资的奖励办法;推出招商人员激励政策,采取市场化招商、全员招商,制定招商人员奖励办法。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二

近年来,高新园区按照县委县政府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围绕“到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力争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加快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数字智造、通用航空等主导产业集聚,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狠抓招商选资,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园区整合后,形成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的园区体系,园区的功能定位如下:第一功能区为南岩和梅澄区块,定位高端智造,主导产业为高端装备制造;第二功能区为城北台地区块,定位科创服务,主要集聚发展信息技术、科创服务型企业;第三功能区为大明市区块,定位为开放合作区块(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主导科技创新型产业、生物医药及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承接;第四功能区为城东(xxx

城市控规外区域)区块,定位生态型、复合型、智慧型特色活力城区,依托技师学院大市聚校区,推动产城融合、产教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第五功能区为儒岙区块,定位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和胶囊特色园区。

一、当前主要做法

1.强化空间保障

一是加快空间规划。

启动编制新一轮空间发展规划和xxx等重要区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梅渚“未来社区”等专项规划,进一步谋划“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平台,着重研究新形势下园区如何优化功能布局,充分挖掘增量空间,更新利用存量空间。二是挖潜土地资源。通过外拓空间,内挖潜力,对园区土地空间资源进行了再规划、再挖潜。结合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和永久农田核实整改补足工作,按照近、中、远期建设时序,梳理出近期可利用工业用地约8803亩,中期约6576亩,远期约4133亩。三是加强数字化建设。已基本完成可利用土地的梳理摸排,建立了详细的土地台账,完成了包含农转征收、土地出让等内容的“一张图”图纸制作等数字化前期基础性工作,委托专业机构启动园区土地资源全域数字化管理平台搭建。

2.坚持工业项目全流程管理

一是强化前期管理。

项目方先行开展地质勘探、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相关前期准备;同时相关部门全过程提前介入,协助企业2个月内完成方案、项目赋码、水保、节能等模拟审批,弱化审批事项,减少报批时间和成本。二是深化“全程代办”。推行分管领导牵办、审批科长盯办、专职代办员全程代办制度,建立专业代办队伍,从项目对接、签约、审批、建设、竣工等全流程介入,代为对接设计、勘探、环保等中介机构,确保项目审批快捷高效。同时,建立代办项目进度通报、调查督办等制度,倒逼代办提质加速,确保项目拿地后1个月内完成审批开工建设。建立“组团式”问题解决机制,组建服务专班,针对项目审批与建设中碰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组织专班进行集中会商。三是上线数字管理系统。2021年8月23日,工业项目全流程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实现项目运行状况一舱可见、层层联动、协同推进,最大程度提升工业用地效益。

3.深化驻企服务

深化驻企服务员制度,落实“片长+管家”式驻企服务,组织249名驻企服务员到规上企业驻扎帮扶,切实当好“店小二”,以“绣花功夫”精准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今年已搜集、解决企业困难365项,落实率100%。为62家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217万元,减免电费约8万元。同时,积极为45家企业联系人才招聘服务,为8家企业对接科技创新工作。开展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利用研究,摸排空闲厂房,通过园区统一对外发布招租信息,帮助需要的企业牵线搭桥。针对企业资金流短缺问题,为企业联系银行融资业务。开铭制冷在驻企服务员的帮助下获得农商银行授信500万元,成功逆势崛起,产值增长15%。

二、存在的问题

1.空间规划难以统一。当前,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配置、保护与保障等目标与园区的实际发展需求难以统一,在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及开发时序上也和园区规划有一些冲突,导致园区在项目用地上存在调规难、报批慢、落地难等问题。

2.能耗审批有所限制。目前能耗“双控”政策,绍兴全市纳入高耗能项目缓批限批区域,高耗能包括八大行业(具体包括传统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近几年来,新昌企业涉及纺织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较多,这些企业涉及的项目都难以通过审批,可能影响新昌涉及配套大企业的产业链。另外,涉及八大行业企业(双控之前已审批)设备增加,设备贴息主管部门经信局要求园区变更审批设备增加部分,但能源主管部门发改局建议不再变更审批。

3.企业外迁较为突出。当前,受土地、交通、招商政策、能耗等影响,我县企业外迁现象突出,比如xxx;一些化工企业受环保、能耗等产业政策制约,必须搬迁至外地。14家上市公司除了远信和新柴外,其它12家都有县外生产基地,上市公司在县内的产值占所有地区产值比重仅35%左右。

4.乡镇街道服务有待加强。园区产业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的政策处理工作由属地乡镇负责实施,总体上乡镇(街道)对园区项目建设支持力度较大,能够精准完成园区项目涉及的政策处理工作,但对个别疑难问题(特别是零星坟墓迁移及零星土地征收)处置仍存在知难而退的心理,服务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街道)社会事务管理工作量较大,且特别是近期人员变动较为频繁,由于工作衔接问题,客观上影响政策处理项目进度,服务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对策建议

1.加强空间规划沟通。一是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充分对接园区规划及发展需求,使园区规划实施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尽可能保障园区利用土地纳入城镇开发边界集中建设区,保障园区土地需求;二是三区三线优化时要充分考虑园区发展有足够的扩展空间,确保园区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能将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地、永久性基本农田、高标农田、粮食功能区等调出园区范围;三是加大土地农转征收指标、林转指标保障,为园区内产业项目、经营性项目、政府投资项目、民生项目等落地和建设进度提供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

2.完善能耗审批制度。限批缓批为八大行业,涉及八大行业的禁止审批,企业涉及八大行业以外的,原则能耗在1000吨标准煤以下的可以审批;根据x市发改能通〔2021〕23号,有条件规划建设屋顶光伏的项目,可配套建设光伏发电设施,鼓励建设单位利用厂房屋顶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光伏发电折算能耗可以抵扣项目新增能耗,该方案暂未明确细则。

3.加快完善综合配套。一是加快小微产业园建设,加大厂房供给,为优质的中小企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二是加快园区全域治理,淘汰一批效益低、产能落后的企业,腾出地块供给优质企业;三是强化产业链延伸,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不断集聚发展上下游及配套产业,推动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从而让企业能够放心地留在新昌。

4.树立主体服务意识。属地镇街要落实属地责任,与园区加强联系和沟通,全力做好政策处理、房屋拆迁、安全生产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为产业项目的落地和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三

一、存在的问题

1.观念的问题。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转变“官本位、权本位”思想,需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服务员理念。一是“强化招商意识”和“树立有意识招商”。营造招商引资浓厚氛围,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围绕区位和产业特色精准招商。二是摆正“取”“舍”。要树立科学招商、理性招商观念,既要敞开大门,扩大开放,大力引进符合我县产业发展方向的大企业、大项目,也要克服“招商饥饿症”,坚持走绿色招商、理性招商之路,坚决将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项目拒之门外。

2.“放管服”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应加强上下级部门协同、衔接和配套,消除政策冲突矛盾,进一步优化部门之间的协同制衡机制,减少因机构间的职能交叉与重叠带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工作建议

1.完善招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级领导联系重大招商项目制度,项目责任单位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切实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向项目联系县级领导汇报,促进项目早注册、早开工、早投产,顺利落户汉源。

2.持续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坚持开展“进千企”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解决一批急迫问题,建立长效沟通协调机制,增强服务招商企业能力,确保企业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得好,提振投资者信心,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打开新局面。

3.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对能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好项目、优项目、大项目在用地政策、环评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保障,减少审批环节,着力打造程序最简、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服务流程,为企业投资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学习力度,以招商引资相关政策、行业发展相关办法、各种商务礼仪为主要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学习台账,着力提高投资服务队伍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干事创业的饱满热情。

篇2: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减轻企业营商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在2012年减免56项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着力减免涉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一条 为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对全市企业免征使用流动人员调配费。(市人力资源局、财政局、物价局和各镇街负责)

第二条 除有特殊规定的企业外,堤围防护费按省规定的费率下限1‰计征,外贸企业按0.7‰的优惠费率计征,从事批发、零售的商业企业按0.5‰计征,维持我市对有关企业的其他优惠政策。(市水务局、财政局、物价局、地税局负责)

第三条 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中,维持我市对有关企业的优惠政策。(市残联负责)

第四条 加大生态林认建认养等工作的动员力度,进一步增强企业参与绿化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对企业免征绿化费。(市林业局、财政局、物价局和各镇街负责)

第五条 免征林权证工本费、林权勘测费、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费。(市林业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六条 免征国内植物检疫费、农机监理费。(市农业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七条 免征海岸电台无线电报电话费、油污水化验费、河道采砂管理费。(东莞海事局,市水务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八条 对企业发生的卫生监测费、委托性防疫服务费,市有关单位按现行收费标准90%收取。综合性酒店等企业同时从事餐饮服务和经营性公共场所服务的,卫生部门和食药监部门在办理相关卫生许可证时,互认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物价局和各镇街负责)

第九条 严格执行省财政厅、物价局《转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粤财综〔2012〕262号)相关规定,继续对小型和微型企业停征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工本费、劳动合同文本费、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工本费、货物原产地证明书费、ATA单证册收费、土地登记费。(市交通运输局、人力资源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贸促会、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条 免征矿产资源勘查登记费、采矿登记费。(市国土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一条 免征企业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市工商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二条 免征因公护照费(含加急费)、户口簿工本费、户口迁移证、准迁证工本费。(市外事局、公安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三条 取消税务发票工本费、ATA单证册调整费、货物行李物品保管费、《往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通行证》工本费、《往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通行证》签注费、海关监管手续费。(市外事局、财政局、物价局、国税局、地税局、驻莞各海关负责)

第十四条 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12〕3882号)相关规定,降低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市人力资源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五条 简化出入境检验检疫费收费方式。将货物检验检疫费中的品质检验、动物临床检疫、植物现场检疫、动植物产品检疫、食品及食品加工设备卫生检验、卫生检疫(不收费)合并为货物检验检疫费一项,取消累计收费。同时取消以下规定:

1、同批货物检验检疫费超过5000元,超过部分按80%计收;

2、边境口岸每批次价值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的小额边境贸易检验检疫收费,按70%计收;每批次价值在人民币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小额边境贸易检验检疫收费,按50%计收。(东莞出入境检验检验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六条 降低货物检验检疫费收费标准。

1、货物检验检疫费由原来的分别按货物总值1.5‰、1.2‰分别计收,降为按货物总值的0.8‰一次性收取;其中,介质土、植物油由按货物总值的0.67‰降为0.3‰收取;小批量食品由按货物总值的4‰降为0.8‰收取。

2、边境口岸每批次价值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的边境小额贸易、对台小额贸易货物检验检疫费收费标准,统一降为按每批次30元收取。

3、仅实施卫生检疫的,不收费。(东莞出入境检验检验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七条 资源类商品,即《出入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中第二十六章(矿沙、矿渣和矿灰)的所有商品和液化天然气(商品编码2711110000)、气态天然气(商品编码2711210000)、石油原油(商品编码2709000000)的货物检验检疫费,由从价计征改为从量定额收取。其中第二十六章(矿沙、矿渣和矿灰)的所有商品按每吨0.6元收取;液化天然气(商品编码2711110000)、气态天然气(商品编码2711210000)和石油原油(商品编码2709000000)按每吨0.08元收取。(东莞出入境检验检验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八条 继续对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的出口农产品减免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其中,对出口活畜、活禽、水生动物全额免收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对其他出口农产品减半收取出入境检验检疫费(东莞出入境检验检验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九条 暂停对进出口危险品、有毒有害货物加倍收取出入境检验检疫费,有效期至2015年7月31日止。(东莞出入境检验检验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二十条 我市对市内企业生产的食品、重要工业产品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测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不向企业收取。对强制抽检的产品,市有关单位根据企业要求免费提供检测报告。(市质监局、财政局负责)

第二十一条 行政机关依法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需要抽取样品的,一般应当付费;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需要由被检查企业无偿提供的,抽取的样品不得超过规定的数量。法定检验检测机构对同一批次产品按规定作出的检验、检测结论或鉴定结果,有关行政机关在符合检测标准的前提下予以接纳确认。(东莞出入境检验检验局,市质监局、农业局、经信局、工商局负责)

二、着力减免涉企的中介服务收费

第二十二条 停止向企业收取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报送单结汇联)、进口付汇单(进口报送单付汇联)、出口报送单退税联打印费。(驻莞各海关、市物价局负责)

第二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交易服务费按现行收费标准50%收取。(市国土局、物价局负责)

第二十四条 环境影响咨询服务费、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交易服务费、城市规划信息技术服务费、招标代理服务费,均按不高于现行收费标准80%收取。(市环保局、住建局、规划局、物价局负责)

第二十五条 建筑工程施工图技术审查中介服务费、防雷设施检测费、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质量检测费,均按现行收费标准90%收取。(市住建局、气象局、物价局负责)

第二十六条 东莞市三家公证处向企业收取的各类公证收费、采购中心收取的招标书工本费,均按现行收费标准80%执行;市住建局施工合同公证收费封顶10万元,有偿取得的二手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公证收费封顶5万元。(市司法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二十七条 企业计量校准、特种设备委托性检验检测收费按现行标准的80%收取。(市质监局、物价局负责)

第二十八条 会计师事务所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审计服务,以计时收费为主,计件收费为辅。凡收费标准规定有浮动幅度的,均按原计费标准下限执行,即计时收费下浮40%,计件收费下浮30%。(市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二十九条 税务师事务所对中小微企业提供涉税鉴证服务且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在省有关部门未出台新规定前,凡收费标准规定有浮动幅度的,一律按原计费标准下限执行,即计件收费下浮30%,计时收费下浮40%。(市国税局、地税局、物价局负责)

三、着力规范涉企的镇(街)、村(社区)协议收费

第三十条 将镇(街)、村(社区)向“三来一补”企业收取的“外汇留成”统一为“‘三来一补’企业来料加工工缴款”,将向企业收取的“综合服务费”统一为“协作服务款”,将向企业收取的“土地管理费”统一为“土地使用补偿款”。双方已按原有收费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合同的,由镇(街)、村(社区)与企业根据实际协商解决。除国家、省定收费和以上三类协议收费外,各镇(街)、村(社区)不得再向企业收取证明费、盖章费、管理费、服务费等各种其他费用。(各镇街,市物价局、财政局、法制局、农资办、地税局负责)

第三十一条 对“三来一补”企业来料加工工缴款、协作服务款,各镇(街)应按照“不新增企业负担”的原则制定最高收费标准,可在此基础下浮收费,不得突破;土地使用补偿款按合同双方协议的标准收取。(各镇街,市物价局、财政局、法制局、农资办、地税局负责)

第三十二条 各镇(街)、村(社区)对2013年1月1日起新落户本地的企业,不应再收取以上三类协议收费,经与镇(街)、村(社区)协商一致的企业,直接承接原有土地或厂房的企业,以及故意变更名称或法人但实际控制人不变的企业除外。(各镇街,市物价局、财政局、法制局、农资办负责)

第三十三条 积极推进“一费制”,镇(街)、村(社区)原附着在土地出让、厂房出租之上的合作收益,可以根据实际并入土地出让金、租金等解决。(各镇街,市物价局、财政局、法制局、农资办负责)

第三十四条 镇(街)收费可由“一个窗口收费处”收取,也可以推行银行代收;村级收费由各村(社区)指定窗口收取,使用全镇(街)统一的票据。(各镇街,市物价局、财政局、法制局、农资办、地税局负责)

第三十五条 各镇(街)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规范涉企协议收费的方案,于2013年1月30日前报市物价局汇总,由市物价局会市财政局审核并报市政府审定后执行。(各镇街,市物价局、财政局、法制局、农资办负责)

四、着力强化企业减负的保障措施

第三十六条 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的全面放开、自由交易,取消地域垄断,鼓励集中交易、进场竞价、供需对接。(市经信局、供销社、监察局负责)

第三十七条 企业员工的宿舍用电按居民生活用电标准计价,相关企业可向供电部门提出申请,供电部门应主动告知并协助企业及时做好用电分表计量工作。(东莞供电局负责)

第三十八条 围绕建设“好政府、大社会”的总体目标,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压减工作,大力推进审批事项的“减、简、优、并、转”,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不再审批。(市转变政府职能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

第三十九条 缩短部分行政审批的时限,切实降低企业在时间等方面的隐性成本。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推广网上办事,提高工作效率等措施,环评文件(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审批分别从原来法定的60天、30天、15天缩短为20个工作日、15个工作日、7个工作日,重点项目缩短为5工作日(不含公示时间);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从原来20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市重点项目缩短到3个工作日;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节能登记表备案的办理时限分别控制在15天、7天和5天内;交通影响分析报告的审批从原来5天缩短到3天;日照分析报告的审批从原来5天缩短到3天。(市发改局、水务局、环保局、规划局、市地税局负责)

第四十条 各镇街、各部门要对照本意见及近几年涉企收费清理的有关规定,全面认真开展清理工作。对于超越法律、行政法规收费规定自设执业资质、资格、业务标准和收费项目标准,或指(限)定当事人接受垄断性中介机构强制服务并收费的,一律予以取消。(各镇街,市有关职能部门负责)

第四十一条 社会团体依法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的收费纳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社会团体按照自愿有偿原则提供的服务收费依政府定价目录和市场化竞争状况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市物价局、财政局、民政局负责)

第四十二条 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得擅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不得将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项转移至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或社会团体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从与其业务相关的企业、中介机构、社会团体、非企业组织获得费用或分成收入。(市有关职能部门负责)

第四十三条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得利用行政权力、管理职能或垄断地位,强制企业参加协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和接受不必要的培训、学术研讨、技术考核、资格评审、质量(计量)认证等并收取费用。(市有关职能部门负责)

第四十四条 继续严格实行涉企检查备案制度,凡确有工作需要进行的检查,应经市减负办统筹和备案。涉及环境保护、节能降耗、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税收及计划生育等必须的检查,实行“履职不收费”的原则。(市减负办、监察局、有关职能部门负责)

第四十五条 市物价、财政部门要切实抓好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督检查,从制度和源头上严格规范涉企收费行为,依法查处违规收费行为,确保各级收费执收主体不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延长收费年限、随意变动执收主体和改变资金管理方式,严防涉企收费负担转嫁、反弹,巩固治理成果。(市物价局、财政局负责)

第四十六条 市减负办、纠风办要加大企业减负工作的监督力度,建立和完善长效、协同监管机制,确保惠企政策落实到位。积极开展企业负担情况调研,认真受理企业反映的不合理负担的投诉,严肃查处各类增加企业负担和侵害企业合法权益违纪违规行为。(市减负办、纠风办、效能办、监察局负责)

第四十七条 工商等各市场监管职能部门要切实提升服务意识,结合当前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市监察局、效能办要结合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明察暗访活动,重点查处一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影响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件,并公开曝光,切实端正政风。(市工商局、监察局、效能办和市有关职能部门负责)

第四十八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所需相关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对此次专项清理收费所涉及的经费保障问题,市、镇(街)财政部门应按照公共财政、分级负担、平稳过渡、规范管理的原则,研究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妥善安排有关部门和单位预算,确保其相关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市财政局、各镇街负责)

第四十九条 各镇街、各部门应结合实际,依法调整收费项目标准,及时变更或重新核发收费许可证,防止发生“以证代文”、“以证批费”等违规行为,尽快更新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并向社会公示。同时,要抓好政务公开,明确办事指引,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多角度、多方面、多环节提示并推介各种可以减省企业成本的措施或渠道,引导、帮助企业更有效地用好相关减负政策,提高综合竞争力。(市有关职能部门负责)

第五十条 本意见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其中第二至十一条、第二十三至二十九条收费减免期限为两年。国家和省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篇3:优化河北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

一、河北营商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一) 河北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1.经济开放度相对较低。河北省2015年GDP在31省区排行榜中排名第七, 全省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地级市来看, 唐山、石家庄、沧州的GDP总量排名前三, 唐山、廊坊、石家庄人均GDP位列前三, 此外邢台的人均GDP最低。从经济总量来看, 河北省排名较为靠前, 但是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且河北省的外向经济不活跃, 对外贸的依存度较低。河北省经济开放度较低的原因之一, 是在产业转移和承接的过程中, 部分生产要素快过进入河北一些非沿海地市, 河北的经济没有通过自主发展的方法实现产业升级。

2.生态环境问题不乐观。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河北省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河北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除去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地形限制等外在因素外, 还有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结构性污染问题、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与北京、天津的生态环境相对比, 河北省在清洁能源有效利用、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水平提升方面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雾霾天气十分严重, 多次居于全国城市空气污染榜首, 在工业产值提升的同时引发的环境问题, 对于吸引外资、优化企业生产结构是极为不利的。

3.城市消费水平一般。河北省大部分城市的居民消费水平要低于平均水平, 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的居民消费水平排在全省各市前列。由相关分析可以看到, 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始终位于河北省的前列, 但是居民消费水平并不高, 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所以说省会城市石家庄在拉动城市消费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

4.自主创新能力较低。河北省目前已基本建立科研院、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相协调的学科体系, 人才资源较为丰富, 为河北省进一步依托人才与技术进行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但是河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较低, 与沿海发达省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河北省企业的竞争力较弱, 与企业的创新能力较低有着一定的关系;此外企业的创新意识普遍不强, 经营发展偏向于保守, 对于自主创新的主观意愿不强。

5.政策扶持和人才供给相对不足。对于企业来说, 政府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政策扶持, 对于企业的效率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行政审批事项较多、办理时限较长, 这为企业进行审批核准带来很大的障碍。另外人才供给不足, 企业就不能建立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缺乏内生人才培养机制。河北省对于外来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一方面河北与北京、天津相邻, 在资源、环境、制度、社保等方面与京津有较大差距, 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自然不高;另一方面, 河北省缺乏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自身难以持续培养能够满足多种需求的中高级人才。

(二) 河北营商环境建设所面临的机遇

1.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为河北省商业发展带来新突破。京津冀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给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独特优势。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科技教育力量较强的地区, 产业基础较为雄厚, 资源储备丰富, 而且河北省以优越的地理优势, 内环京津建立了便捷的交通网络, 具备足够数量的发达的物流集散和交通枢纽, 整体消费水平较高, 市场容量占全国的10%以上。

2.国家支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国家支持发展高科技、新能源、环保、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对于河北企业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许多政策和实际上的支持。国家从该政策法规上鼓励企业进军新兴产业, 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在企业实践上给予了很多的指导。

3.“互联网+”下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引领河北经济再起飞。在“互联网+”的大潮下,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 使得经济社会的各领域都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为营商环境的转型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推动信息与经济高度融合, 开发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并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河北营商环境的策略

(一) 营造开放互通的区域环境

“环京津”“环渤海”“京津冀一体化”重大发展战略都是将河北省囊括在内的, 河北省营商环境的优化, 应该充分利用地区优势, 在重大战略基础上制定发展战略, 提升河北省商业的开放程度。河北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经济开放度较低, 这对于河北省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深入拓展是非常不利的。沧州的黄骅港可以作为河北省发展外向经济的重点突破口, 以黄骅港为中心, 围绕它的四个城市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可以依托黄骅港的交通优势, 形成“一个中心, 四个基点”的发展模式, 以港口带动腹地商业发展。

(二) 建设优质绿色的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营商环境的优化自然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优化, 只有努力构建生态文明,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才能实现营商环境的不断升级和优化。营商环境的优化需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和大气污染的防治和治理,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移, 以及创新驱动商业发展都需要优质的生态环境做贡献。

1.优化产业布局。唐山、邯郸、承德、张家口四市均有钢铁产业分布, 对于河北省的产业布局调整, 应该以钢铁行业为切入点, 深入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河北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应该将重点放在化解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上, 以升级工业技术、提升工业质量为目标, 顺利完成产业转移工作。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 尝试以市场换取先进技术, 创造条件吸引外来先进技术在河北落地, 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2.完善综合生态治理机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服务性是实现生态与营商环境良性互动的基本保证。在生态环境不乐观的状况下, 营商会受直接经济损失、机会成本、生态治理投入的制约, 使得经济效益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建立生态治理机制就是要统筹财政收入、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人口分布, 来确定具体的生态补偿机制, 确定相应的生态补偿标准、建立补偿监测机制, 让相关责任方在明确权责的基础上, 通过奖惩机制来实现较少生态破坏, 提高生态保护的效果, 营造一个优质、生态、绿色的营商环境。

(三) 营造便捷高效的融资环境

1.落实支持性金融政策。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企业发展, 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依旧是一个重点问题。不断完善企业信贷考核体系, 对企业的风险能力进行正确评估, 尤其对小企业进行积极的扶持和鼓励, 建立针对小企业而设置的风险补偿基金, 对金融机构发放小企业贷款补助。

2.完善企业业务服务。适当扩大企业贷款规模, 有效提高贷款审批的效率, 完善修正财产抵押制度和办法, 减轻企业贷款抵押负担, 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到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中来, 严格小额贷款公司行为的规范化, 降低借贷过程中产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

3.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联合中央、地方财政、企业的力量, 建设多层次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通过专门机构对信用担保行为进行审核、执行、监督, 使得融资行为更加合理、安全、有效, 并不断开发新型金融产品, 促进投资融资活动的多元化和分散化。

(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技术、产品、制度、市场、管理创新, 强化创新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作用, 只有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坚持创新在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以优质创新型企业引领一般企业进行行业革新, 才能不断提升河北省整体的商业创新程度。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技术, 只有技术过硬、水平一流, 才能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不断实现企业的自我突破。

(五) 建设以人为本的人才环境

人才是促发展的关键因素, 吸引了足够的高素质人才, 才能为河北省商业发展不断提供新思路, 注入新的力量。吸引人才应该着眼于多方面, 例如生活环境、知识环境、工作环境都是人才在进行选择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 河北省应该稳步推进人才安居工作, 将人才吸引到河北省并将人才留在河北省, 为优质人才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 让他们在个人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 乐于将自己的知识技能贡献给所在企业。

优化河北营商环境, 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努力, 从多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和探究。河北省营商环境的优化, 不仅要从省情出发, 在具体实行时更要结合各市的实际情况, 进行实际的分析和比较, 以经济现实为参考, 结合其他省份的成功经验, 不断为优化河北省的营商环境做努力, 普遍提升河北省内城市整体竞争力, 发挥品牌效应。各主体积极响应省委号召, 创造“宁静经营”的营商环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地区的区域界限已经被打破。在地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 一个地区要靠什么来吸引投资者, 为地区的经济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单纯依靠宏观政策扶持或者优惠倾斜不足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营商环境是增强地区经济活力, 击败其他竞争对手的重要砝码。在环球时报社主办的“2014中国区域发展与投资论坛暨中国最佳营商环境评选”上, 唐山与成都、青岛、长沙等一起荣膺“中国最佳营商环境十大城市”称号。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改进营商环境的策略, 分析研究河北省营商环境, 对提升省域内城市的整体竞争力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营商环境,城市竞争力,比较优势,不足,策略

参考文献

[1]施卫华.改善国际营商环境加快广东转型升级[J].广东经济, 2012 (09) .

[2]宫艳玮.经济新常态对民营经济影响暨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J].济宁学院院报, 2016 (01) .

[3]季评.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发展动力[N].济南日报, 2014-03-27.

[4]康桂芬, 宋国学, 祁文辉, 赵文丁.提升京津冀经济圈竞争力的突破口:产业合作——基于河北视角的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0 (01) .

篇4: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

价费环境是经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价费环境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湖北省荆门市物价局一直致力于优化价费环境,在优化价格环境中面临的问题,亟须多部门合力解决。

一、优化价费环境的主要做法

(一)全力稳物价

主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六项措施稳控物价。一是以价格监测掌握价格动态。每月对18类514种商品价格进行监测分析,上报月度、季度、半年度价格形势分析报告,为稳控物价当参谋。二是以平价菜店稳定市场菜价。在全市共建平价蔬菜直销店51家,平抑市场菜价。今年1—6月鲜菜价格下降2.9%,低于全省2.7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11。三是以联席会议缓解波动压力。牵头召开13部门参加的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审议出台《利用价格调节基金支持养猪业发展的方案》,商议动用100万元价格调节基金扶持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四是以“回头望”巩固稳控成果。去年,为平抑蔬菜、居住、衣着类价格领涨我市CPI,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建材市场价格专项检查、大型零售商向供应商收费行为检查和集贸市场摊位费检查,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年我们又组织开展了类似的专项检查,搞好“回头望”,巩固稳控成果。五是以网格化管理完善监管体系。按照“网定格、格定人、人定责”的要求,形成由市、区两级物价人员担任网格员的市场价格监管网格。六是以信息宣传引导预期。上半年“荆价网”共发价格政策信息500余条,回复价格咨询23条,办理价格投诉24条,日访问量达600人次,累计访问量达295万人次,成为我市部门单位和全省物价同访问量最大的网站之一。

(二)着力推改革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价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12类51项商品和服务价格;接住管好省级下放荆门市级的6类18项价格管理权限;下放县市22类31项价格管理权限;深化环境资源和医药价格改革;健全价格调控体系,完善价格监管体制机制。

(三)努力惠政策

主动争取省局对安能(屈家岭)生物质发电项目、华能荆门热电、水利工程供水、城市天然气配气等价格政策支持。协调市水务局、供电公司提出汉江引水工程建设项目抽水电费及水资源优惠政策。及时出台我市环境监测服务收费标准,认真落实城镇居民用水、用电阶梯价格制度。更新荆门城区及县市城区基准地价,审定漳河新区集体土地地上附着物补偿参考标准,开展政府拆迁地面附着物价格认证工作,积极服务项目和园区建设。

(四)竭力降负担

向重点企业和在建项目发放近4000册《涉企收费明白册》、《建设项目缴费指南》和200余份涉企收费调查表,深入了解企业价费负担情况。监督相关单位落实国家、省取消或降低的46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三年内免征小微企业13项收费的政策,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1000多万元。督导市直10个部门35个项目实行零收费,上半年免收金额331.7万元。对我市现行中介服务收费政策进行全面清理,建立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台帐,拟定取消14项、降低26项和“零收费”36项。

(五)举力强监管

严格开展涉农、涉企、涉民专项检查,重点查处企业意见大、群众反映多、影响投资和创业环境的行政事业收费和水、电、油、气等垄断行业价格。对中心城区近3000家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标价行为拉网巡查、督促规范。协调解决困扰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多年的水电转供价格矛盾。扩大价格举报平台宣传,在商场、车站、集贸市场、学校、医院等张贴12358宣传画500余张;提高价格举报案件办结效率,上半年我市12358受理各类价格咨询138件、投诉31件,价格咨询和举报办结率均达100%,实现12358价格举报平台的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

(六)聚力搞服务

扎实开展农产品成本调查,认真做好价格形势和大宗工业用品价格走势分析,撰写多篇分析报告专报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实行50种食品价格“周周比”、20种农资价格“半月比”、20种药品价格“月月比”;向全市922家规模以上企业通过“点对点”方式提供价格信息服务;以“农信通”为平台向全市农民提供农资和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投资5亿元的福登地毯包联项目5月18日顺利奠基;在去年全力参与招商专班引资18.15亿元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大力度招商引资;为原种场社区承诺办理的8件实事已完成7件。

二、当前涉企价格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通过收费年审、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和深入企业调查情况看,涉企收费行为逐步规范,企业负担明显降低,特别是招商引资企业(园区企业)发展环境要好于普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要好于中小企业,但是也有少数地方存在加重企业负担的问题。

(一)企业缴费总体负担仍不轻松

市中心城区负担偏重,行政审批零收费范围小、涉及面窄,实际优惠幅度并不大。荆门市所辖的钟祥市除实施行政审批零收费,对8项涉企中介服务也实行了零收费,并且对进入园区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所有收费均实行零收费,钟祥市开发区的力拓阀业公司立项到投产运营,整个手续办下来只交了4万元的费用,而地处中心城区掇刀区同等规模的叶威粮油公司一在建项目办理相关手续,却要交费近百万元。

(二)中介机构乱收费问题相对比较突出

一是中介机构不脱钩或脱钩不彻底。比如某咨询中心戴事业单位的帽子,收中介机构的票子,每年收费100多万元。二是行政单位利用管理职能设置前置条件,为中介性收费提供便利,建委、国土、质监、环保等涉企服务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此类问题。三是社会中介服务收费标准偏高,中介机构随意要价难以把握。某制造企业负责人反映,他们一在建项目概算投资5000万元,聘请监理时,某监理企业告诉按国家规定应收基本监理费120.8万元,最后,与监理企业谈定收取5万元,收费额不到国家规定的5%,他们认为还有降低的空间。四是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某食品加工企业反映,房产部门的白蚁防治单位根本没有到企业进行项目白蚁防治,只是让工作人员开具一张白蚁防治费发票直接收费了事。endprint

(三)垄断行业强制或变相强制指定安装

建设项目实施供电、消防设施的安装,必须使用供电、消防部门指定的产品和单位,否则验收就不合格;房地产开发按照规定建设地下防空设施,其防化装置的安装必须经人防部门认定的公司安装,全省只有四家,且价格高、无差别,每组达到50多万(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安装一组)。

(四)摊派、捐赠和强收会费问题仍然存在

某区制造企业反映,社区巡防大队收治安巡防费1.06万元,向市红十字会捐赠10万元,某区商会收会费5000元,工会收会费3000元,质量协会收会费3000元,商标协会收会费2000元。某特种经营运输企业反映道路运输协会要求按每车交会费100元,该企业要交1万多元。

(五)少数政府性基金征收不规范

某开发企业反映墙改管理部门和散装水泥管理部门收取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按规定工程竣工后应进行清算,实行多退少补,但实际上基本是只收未清算。主要原因是这些管理部门既负责收缴,又负责验收,建设项目很难达到可以清退的标准。

(六)针对企业的乱收费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大背景下,涉企收费明显规范,但仍存在提高收费标准、自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不执行收费优惠政策等问题。

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一是建立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建议由政务中心牵头,财政、物价部门配合,对现行涉企收费项目、标准进行全面清理,规范涉企应收费项目,制定出我市涉企收费清单。各收费单位凭清单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向企业收费,凡未纳入清单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向企业收费。

二是建议取消、降低和零收费一批涉企中介服务收费。参照外地做法,以政府或部门名义,取消或降低一批涉企中介服务收费。

三是进一步规范垄断行业行为。对垄断行业服务收费实行明码标价,提高收费透明度,对不明码标价、随意加价、变相涨价和乱收费的单位,依法严肃查处。推进建设项目供电、消防等设施安装的市场化改革,破除垄断壁垒。

四是加速中介机构脱钩改制。加速推进各行政管理部门与中介机构改制脱轨,让中介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促进市场公平、公正竞争。

五是规范协会和政府性基金管理。卫计委、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红十字会,各种商会、协会和社区的捐赠、摊派和会费管理,防止变相强制找企业收费;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政府性基金进行全面清理,该取消的坚决取消。

六是进一步扩大行政审批零收费范围。财政、物价部门对行政审批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清理,搞好沟通协调,进一步扩大行政审批“零收费”范围,真正实现“四最四零”。

七是建立涉企收费监管长效机制。纪检、审计、财政、物价、政务中心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加强对涉企收费的监管,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篇5:优化我区营商环境的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招商队伍建设,加强服务业务培训。我区应定期组织各级招商干部进行课程培训,集中学习业务,逐步培养招商工作所需要的良好政治素质和过硬的业务水平,熟悉产业政策,掌握公关技巧,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学习交流。区政府组织招商干部赴发达地区、先进县市考察调研,学习经验,转换思想,创新招商;三是加强服务意识。针对创业者的不同特点和创业的不同阶段,引入先进的创业培训理念和企业孵化模式,提供多维度的双创服务指导,不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需求,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招商的氛围。

二、加大治乱减负力度,加强惠民、惠企政策宣传。加大力度清理整治涉企乱收费的现象,推进涉企收费制度的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快研究出台保护企业权益、完善非税管理等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为减轻企业负担、保护企业权益提供法制保障。同时,加强惠民政策宣传,让更多企业、群众知晓政策,享受政策福利,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继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强化政策落实。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拓宽涉企服务“绿色通道”,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继续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创造新的区域竞争优势。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政策措施落实的步伐,让企业真正有办事便捷感、政策获得感和财产安全感。

篇6: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锻造一支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

1.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环境是生产力、吸引力、创造力更是竞争力,要进一步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破除一切影响发展环境的障碍,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实现新的突破。要充分认识到优良的发展环境本身就是当地的资源,要保护、聚集、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努力为资本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为投资兴业提供“低成本运作、高利润汇报”的良好环境,以环境优势催生发展的良好平台。

2.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明确要求,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强化实干意识,弘扬担当精神,全力锻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要涵养一心为公的正气,深刻理解权责对等,始终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精力用在推动工作上,把心思动在事业发展上,把功夫下在攻坚克难上,以积极的作为推动地方发展;永葆干事创业的锐气,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敢于破旧立新,在创新中抢抓机遇,在拼搏中闯出路子,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服务地方发展;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于直面当前安康地区的发展难题,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积极推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新发展;夯实善打硬仗的底气,能力和水平是底气和根基,广大领导干部要下大力气苦练内功,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自觉加强学习,不断积蓄力量锻炼意志,在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时刻豁得出、平常时候看得出。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持续打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发展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必须要突出重点,聚焦难点,狠抓落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1.以优服务提效率为重点,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一是狠抓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审批效率。推动项目审批全面提速增效,内部环节进一步压减整合,推进建设项目审批综合受理以及不再审批、零审批等改革。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争取实现办理事项 “只跑一次”和“零跑腿”的要求,做好“一窗受理”、数据共享和材料精简等工作,对跨部门审批事项,实行“全链条”审批改革,实现相关事项的链条式审批服务。进一步做好事项梳理和流程再造工作,以政务平台向基层延伸为契机,加快建立市县镇三级联动模式,全面提升网上政务标准化、规范化。二是狠抓精准服务,实现满意度再提升。大力推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的代办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一切手续由从简从快代办,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三是狠抓教育管理,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坚持教育为先,定期组织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牢固树立“服务员”意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坚持管理从严,加强巡查检查的力度和密度,对违规违纪行为坚持“零容忍”。坚持正向激励,继续开展“党员示范岗”、“服务标兵”、“星级党员”等评选活动,倡树典型,弘扬正能量。

2.以加强诚信建设为重点,打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着力打造诚信政府、诚信企业和诚信社会。一是加强公民的诚信教育,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诚信美德教育,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和企业、个人的信誉度,做诚信之人、办诚信之企、兴诚信之举。二是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开展创建文明机关、诚信文明市场、消费诚信维权和群众诚信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积极整治信用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要探索建立失信责任追究制,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为企业服务的承诺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承诺的,就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四是努力完善以政府信用为关键、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制度,规范市场交往中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完善市场规则,加强舆论监督,健全企业退出机制,构建完善的企业诚信体系。3.以转变社会风气为重点,打造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全市上下要以新民风建设为主要抓手,以优良民风引领社会文明进步,逐步转变社会风气。聚焦突出问题,重点加强对公职人员、农村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违规行为。综合运用各种治理手段整治陈规陋习,有效遏制不良风气。以“党建+”系统思维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契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坚持问题导向、群众主体、典型引领、上下联动的原则,着力打造“党建+新民风”社会治理模式,着力增强全市人民对新民风建设的思想认同和行动遵循,为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优良民风保障。实现全市城乡社会风气显著好转、道德素养显著提升、法纪意识显著增强,民风民俗更加文明、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社会大局更加稳定,促进社会道德环境公众满意度、市民生活幸福感、投资环境满意度明显提升。

4.以促进企业发展为重点,打造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着力政策清理。按照“谁起草、谁负责、谁清理”原则,对行政审批、项目收费等不利于优化发展环境、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及时清理、修订、完善、规范,废止一切不符合发展要求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扫清制约发展的障碍。二是抓好政策落实。深刻领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用足用好中央和省各项政策措施,用活市委、政府各项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宣传推介各项优惠政策,增强政策的透明度,提升政策执行力,确保落实到位。加大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优惠政策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努力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三是实行政策创新。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创造性运用优惠政策资源,在上争资金、招商引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加大政策创新力度,突出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借鉴先进地区好经验好做法,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出台更灵活、更宽松、更开放的优惠政策措施,给予各类投资企业最大限度扶持,提高政策的“含金量”和吸引力,打造政策洼地效应。

5.以打击违法行为为重点,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一是全面落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挥铁拳,施重典,始终保持 “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大力整治企业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周边的阻碍项目施工、强买强卖、强装强卸、强揽工程、断水断电、堵门堵路等破坏项目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对敲诈勒索、蓄意滋事、恶意伤害企业经营者和外来投资者等“黑恶”势力要依法从重从严从快打击,切实保护企业和项目业主、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对涉及区级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案件,要进行严肃处理,达到“打掉一批、查处一批、震慑一批”的良好效果。二是转变执法理念,各级执法部门要明确执法最终目标是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执法部门要靠前作为,以帮助纠正、教育为主,严厉制止乱罚款行为,实行执法部门联合执法,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减少到企业检查的次数,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三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积极引导群众依法行事,特别是在群众维权、履行合约等方面,司法部门要及时出现在群众需要的地方,给予积极的配合指导。

6.以倡导全民推介为重点,打造高度外向的开放环境 一是大胆“走出去”,号召全民推介,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借助网络,向全市群众发起号召,利用一切机遇宣传安康的环境、安康的特色、安康品牌,让每一名群众都成为安康对外的“宣传员”、“推销员”,把安康推向全国、全世界,同时鼓励安康的企业、人才走出安康,从各地学习取经。二是积极“引进来”,面向全国全世界范围引进各类技术、产业、企业、项目、人才,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促进各类发展要素的聚集。三是注重吸引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落实吸引外地人才来安康创业、本籍人才回乡创业的激励政策,完善人才选拔任用、评价、培养、流动、激励和保障机制,研究制定“用待遇留住人、用培训提高人、用事业吸引人”的政策规定,重点打造一支会创业、能发展的企业家队伍,打造一支善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打造一支爱创造、能带动群众致富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形成优化发展环境的有效合力。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继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纪检监察机关督导检查、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单位主动抓,确保发展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要严格落实优化发展环境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分解责任,力求目标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并严格考核、严肃追究,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2.强化联动,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克服部门主义、本位主义、地方主要,坚持凡是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的事情就自觉执行、主动落实,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凡是涉及多个部门单位的事情,都要主动协调、密切配合,确保政令畅通;凡是可能触及部门利益的现象,要增强全局观、整体观与长远观,相互配合支持工作,助推优化工作的实施。经济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努力为经济发展搞好服务。执法执纪部门既要查处企业的不法行为,又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其它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一切为发展放行,为发展让路。要在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长效机制建设上再动脑筋、再下功夫,努力在优化环境更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上一篇:黑龙江省购药医保报销须知下一篇:初一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梦中探险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