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素材:中国女排的自信力量

2024-05-23

高考素材:中国女排的自信力量(精选6篇)

篇1:高考素材:中国女排的自信力量

一刹那间

”呀!这破密码,怎么这么难解开呀!“ 星期六,我不小心忘记了自己新设置的手机密码,还没来得及告诉妈妈,这下惨了,只能看运气了,看能不能猜对密码。

回到家,爸爸试了无数次,我和妈妈也试了许多次,合计375次,可还是没解开。

没办法,我们只能去电信市场了。我们一问,哇,开锁50元!天呀!这么多钱,能买多少零食呀?唉,我只能硬着头皮交了钱,不一会,手机修好了。呀,这……这……不好,我的qq,几十张照片,录音和录像都没有了。

看来,今后做事不能再粗心大意了。一刹那间没记住密码,害的我们试了357次,交了50元。那不如抓住那一刹那间记住密码。今后,我可不能再粗心了,大家可不要向我学习哦!

篇2:高考素材:中国女排的自信力量

一、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1) 缺乏明确目标。具备充足自信的学生往往可以制订出比较合理的、可行的学习或者生活目标, 而在高中学习的过程当中, 设置一个比较明确且可行的目标能够显著地提升自信心。通常情况下, 自信心比较弱的学生会存在如下表现:一方面, 学习目标存在明显的不明确性, 在上课的时候往往容易走神, 作业完成效果也不好, 不愿意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对学习目标也没有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 这些学生即便制订了学习目标, 其目标也会明显地缺乏合理性和稳定性, 对于现实能力以及潜在能力认知不足。

(2) 情绪低沉, 不乐观。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往往情绪低落, 认为外在环境无法满足内心的愿望而感到沮丧, 或是感到事情不受自己的掌控, 对遇到的问题无能为力, 认为自己毫无存在的价值, 实现梦想以及满足期望的路上不停地受到挫折, 因此感到泄气, 加速了自卑感的形成。

(3) 毅力不足。毅力和精力相互结合, 形成坚持性的品质、拥有坚强毅力的学生并不会因失败而感到气馁, 反而能够再接再厉。学习的毅力需要锻炼和不停的磨砺才能够形成, 它和自信心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老师需要适当地设置让学生锻炼意志的情境, 对于一些毅力比较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进行鼓励和指导, 使其增强信心, 提升毅力。

(4) 理想不够远大。通常情况下, 自信心充足的学生拥有非常远大的理想, 并不会因现有成绩感到满足。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相辅相成, 对学生来说最主要的实现理想的方式就是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来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造成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的因素

(1) 自身性格。很多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出现自卑情绪, 而且这一类学生都相对比较敏感一些, 不自觉地就会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 认为自己比他人要差, 对于外界的刺激也常常感到畏惧, 自卑心理很容易就会滋生。

(2) 客观环境。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情绪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有的学生平时成绩相对来说不是非常理想, 可能会受到来自家长或老师的批评和责骂。另外一些不良遭遇也可能会导致学生们的自信心下降, 形成自卑。

三、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1) 提升班主任的职业素质。作为班主任, 必须首先健全自己的人格, 保证高度的乐观积极性以及自信心, 同时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 借助一些比较有效且比较合理的方式来处理工作, 拥有高度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适当的活动能力, 还要拥有优秀的品质以及人格, 善于进行人际交往。班主任只有首先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才能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2) 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学生自发形成的组织就是一种团队组织, 而团队活动也是学生们主要的阵地, 因此辅导老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主题活动来展开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宣传, 强化对学生心理的正面引导作用。

(3) 加强心理老师处理问题的多样性。作为学校的心理老师, 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积极且主动地对高中生们进行心理建设, 通过集体心理辅导、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教育、适当的心理剧、活动课等方式, 切实提升学生们的自信意识。特别是一些普通的高中, 由于师资力量不及重点高中, 在学校当中的心理保健更加重要。

(4) 充分结合学校以及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相关资料显示, 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上, 家庭教育要比学校教育更加重要, 所以要充分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就要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入手。

总结来看,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和其他学科保持高度的同步, 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和基础性的教育目标形成高度的配合, 这不管是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是丰富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甚至于民族整体素质提升以及社会繁荣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摘要:对于健康这一概念, 不同人们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 但可以达成共识的是, 健康不但包括生理上的健全, 还包括心理以及社会能力、道德等方面的健全, 不管哪一方面出现了缺失, 都可能导致人们无法与社会变化相适应。目前广大高中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将就此展开探究。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张有志.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策略探微[J].科学咨询, 2013, (35) .

篇3:高考素材:中国女排的自信力量

传教士马国贤在《供奉清廷十有三年记》中记载,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每天喝茶所用的水,是派人从荷花叶子上收集来的露珠。洪秀全的“三联桌围”云锦每一平方厘米就要用22根金线,整整用了8斤金线。慈禧太后的金丝织宝珠锦褥上镶了12604粒珍珠、300多块宝石和白玉,极尽奢侈之能事。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一两个世界的撞击》中不由感叹道:“一位亚洲君主的奢侈肯定会在感观上,进而在东方迷信的百姓心目中产生强烈的印象。”

奢侈乃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不需要教化和启蒙,有钱人都会自发地或自觉自愿地把奢侈付诸行动。5000年文明形成了中庸文化和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气质,强调内在精神修为的中国人并不缺乏对奢侈品的独特理解。奢侈品品牌要求细节的精雕细刻,更多也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以其独特的品位为人们带来极致的内心感悟,而不仅仅是昂贵。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奢侈品品牌总是和欧洲印象联系在一起,亚洲的奢侈品品牌现在还不可想象。”古绮(GuccQ总裁明尼科·迪梭在香港举办的“名牌——亚洲魅力”论坛上说。

是的,中国现在有本土奢侈品品牌吗?那些活着的是蜻蜒点水抑或昙花一现吗?在星光四射的金字塔尖的真空地带,难道中国人后天就一定“缺氧”么?有没有后来者和不速之客?它们能否耐得住寂寞?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的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它们的未来又将是怎样一种景象?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拿着放大镜开始了艰难的寻找。

“虽然在戛纳电影节等西方大型活动中可以看见章子怡等女演员身着传统的紧身无袖丝绸旗袍,但她们在家是不会这么穿的,她们很可能会选择迪奥或者夏奈儿。”时尚杂志《Wow》的新加坡出版商康艾德如此描述中国本土奢侈品的尴尬。

“中国本土文化目前还不是强势文化,这种弱势的文化和人们对奢侈品固有的狭隘认知,在西学东渐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下,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之路注定艰难。”一位著名营销策划人向本刊记者坦言。

即使如此,我们惊喜地发现,有这样一些本土奢侈品品牌,正在开始这样的尝试;也有这样一群营销经理人,不甘寂寞,蹒跚长路,踯躇前行。

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开始了向世界发出“唇语”,但同时也面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本土奢侈品品牌需要强化中国化和本土化的鲜明印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在国内却鲜有人认可并接受这种本土特色和文化传统。中国人在奢侈品上真的就这样丧失了文化自信力吗?

从1840年到现在,160多年过去了。战火与烽烟,动荡与贫穷,正在远离中国人的视线。是时候了,中国人有必要花些时间重温曾经丢失的文化记忆,传承由来已久的文化基因。那些我们曾经遗忘、忽略抑或珍视的文化自信力,正是唤醒中国本土奢侈品的关键力量。

追寻和探求中国本土奢侈品的过去和现在,多少有些令人伤感。《新营销》期待可以传达关于本土奢侈品品牌未来的那种令人神往的气氛。是的,这种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展望恰恰映衬出对现实的不满。

《新营销》期待“MADE IN CHINA”有朝一日能够赋予本土奢侈品更多的奢侈文化内涵和品牌溢价。

我们相信:中国本土奢侈品固有的文化基点,是其走向世界的起点。而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力和独特声音,则将赋予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以生命力。

篇4:自信的力量

他是年龄最大的仍坚守在教学一线的中科院院士。

他曾就读于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是“血统”最纯的“南开人”。

他极力倡导爱国主义教育,建议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灵魂,是科教界呼吁爱国主义最殷切、最执著者之一。

他还是老院士中体质最好,教龄最长的大学教授。

南大的院士楼尚未建成,申先生仍住在校园内的平房里。十几平方米的书房,只留出走道的地方,其余空间全被书刊挤占,但码放规整,罗列有序。书房里的三样东西,使我印象深刻,一是右面墙上方挂有一幅主人16英寸的彩色照片;二是书柜里有大部头的文学和历史著作;最后是在他的书桌旁边,有三张只有旧礼堂或老剧场才有的那种连体座椅,椅子的油漆已完全剥落,原木的本色让人顿感它和主人一样的真实亲切。

申先生刚在上海接受了宝钢教育基金会为高校优秀教师颁发的特别奖。此行有一个让他兴奋不已的收获是,与70年前的小学同桌同学王正尧先生聚首上海。申先生说:“我是特意去看他的,我们彼此喊着对方的名字,激动地笑出眼泪。”

谈到青少年时的学习生活,他说毫无新鲜特别之处,“年轻时是玩着过来的,学习成绩一般,英语不好,差不多每学期都要补考。每临大考前,别人都抱着书本温习功课,我却在一边读小说或打球。当时特别爱好体育,是有名的球迷,棒球打得特别好,直到大学毕业我始终是校队出色的棒球手。今天能有付好身板儿,可能就得益于年轻时的体育锻炼。直到高二才知道应该用功读书了,只用一个暑假就把英语补上去了。”

“我不希望别人效仿,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学有所成的方式也迥然各异,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

“我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自己和自己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同时又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在南大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加了我对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自信心。只要投入工作就能进入忘我的兴奋状态。”

“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模式,我是不敢苟同的,不是题海战术,就是死记硬背,何苦弄得这么可怕呢?有人将高中绕弯儿的化学试题拿到大学来,连讲师教授也看不懂。升学率只是衡量教育结果的一个方面,培养出有才华有自信,属于我们自己的人才,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所在。”

说着,申先生背诵起他铭记终生的“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允公是要求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一心为公;允能是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创业和服务本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日新月异要求南开人有创新意识,不但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能创造新事物,不但能够跟上世界新潮流,而且应走在新潮流的前列。

1996年申先生以80高龄开始学习电子计算机多媒体编程技术,用三年时间编制完成了一部教科书软件《化学元素周期系》,用以解决无机化学教学中长期的困难——化学记述材料的繁琐枯燥。它是全国第一张光盘化学教材,已获教育部优秀教学软件一等奖。

申先生不仅“南开校训”记得清楚,对前辈恩师更是没齿难忘。

“我能考进大学首先要感激我高中时数学老师张信宏先生。在我高中即将毕业时,一直资助我上学的哥哥失业了,我不得不辍学去北京税务局当收发员。因为心里难过,不辞而别。谁知这下可急坏了张老师,他四处打听我的下落,见到我后,不容分说立刻叫我去辞职,并告诉我‘经济上有困难,我会替你想办法’。就这样他每月给我20块银元,让我念完高中,接着复习准备考大学。我考取免费生后,因食宿费要自行解决,张老师就继续资助我。

张信宏先生每次见到我都要叮嘱一句话:‘要有自信,你会成功的。’

为了报答老师的厚爱,我更发奋读书,终于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每年获奖学金300元,我自己用不了,就拿出一部分帮助家里生活。

可惜好景不常,半年后,也就是1937年的7月29日,日本飞机轰炸南开大学,申泮文美好的大学生活与南开校园一样,被毁于一旦。

从此申先生被命运推向磨难的征途。他拼搏奋争,踽踽前行。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也没有放弃可贵的自信。

同年8月底,他以流亡学生的身份逃离沦陷的天津,投奔南开大学在南京的办事处。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在南京他投笔从戎,参加了国民党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军官教导队。(当时国民党军队中急需防化人才)接受两个月的紧急战斗训练,便被派到上海前线,参加上海保卫战。11月中旬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对上海形成包抄合围之势,导致上海的国民党30万大军全线溃退,因溃退无序造成混乱,而损失惨重。申泮文绕道徐州、郑州、武汉来到长沙,想继续报到复学。

因在饥寒交迫中跋山涉水,到达长沙后,他双腿不幸感染了无名肿毒,高烧不退,卧床不起……

几经波折,在黄钰生先生的提携力助下,申泮文终于又重新回到熟悉的课堂。但是,他必须要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完成三年的学分,还要勤工俭学支付生活开销,其紧张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1940年夏天,以优异成绩获得里学学士后,他没像其他同学那样准备出国深造,而是抱着实业报国向梦想,从报纸上看到我国在甘肃玉门发现了石油并将大力开发时,不顾朋友的劝阻,日夜兼程赶到玉门油田……

直到抗战胜利后,他才在黄钰生的举荐下,任南大化学系教员。

申泮文先生永远也忘不了1956年去北京会见留洋归来的老同学的青景。当时大批的海外学子被新中国召唤,他们放弃了国外优裕丰厚的生活待遇,不顾一切,风风火火地赶回来。回到祖国后就直接到中央有关部门申请工作,暂时分不到工作,就在北京等,把京城好一点的旅馆客栈全住满了。连空气都被兴奋和自信烤得灼热炙人……

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范列,也是我极力倡导爱国主义教育的初衷。

篇5:自信就是力量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自信就是力量。

一个拥有自信的孩子,必能努力向目标迈进,追求自我实现;一个有自尊的孩子,必能成长进步,适应环境。这样的孩子前途将是一片灿烂!作为家长的我们怎么让孩子增强自信,获得成就人生的良好性格呢?

第一招:给孩子一份真诚的赞美

孩子的自尊是在他人一次又一次的另眼看待和重视中建立起来的。在全家一起吃饭时,每个人都分享其他家庭成员的成功和快乐,使这一时刻成为愉快的聚会;经常将卡片或画片贴到门上或放在桌子上,以表示相互的爱。每个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对象,都应得到重视,经常得到他人的关怀和爱,使孩子有荣誉感,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第二招:拥有自己的账户,让孩子当当家

拥有自己的账户,并学会管理,会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带孩子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第三招: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

广交朋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成功。语言是交友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语言能力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欢乐,微笑是友善的信号,会得到别人的喜欢,赢得别人与自己主动交往,使自己不断产生信心和力量。在与他人交谈时,适当、真诚地赞美别人的优点,会使别人感到高兴,别人也会投桃报李,夸赞你的闪光点,使你有如沐春风之感,信心大增,如果同时在生活上、学习上主动帮助同学,进而帮助其他人,则不仅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感、赞扬和帮助,也使自己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自信心不仅得到了调动,而且可以得到社会性的升华。

第四招:用爱心激励

我国有一名跳水运动员在参加一次重要的大赛时,前五跳发挥出色,只要正常发挥,他就能拿到金牌。这时,教练对他说:“只要你拿了冠军,就奖励给你一套别墅。”结果,运动员的最后一跳大失水准。而另一位运动员当时腿部受伤,在最后一跳前,教练对他说:“你妈妈已做好了馅饼,正等你回去吃呢!”正是这句温馨的话语,让他战胜了伤痛,完成了最后冲刺,夺得了金牌。当你想让孩子达成大目标时,拿大奖品诱惑会使他产生“目的颤抖”。用温情抚触孩子的心灵,孩子会变得沉着而自信,反而容易成功。

第五招:学会做家务,培养更为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买菜、做饭,可以使孩子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从而花钱懂得节俭,不提无理要求,更重要的是,由于有了做菜的手艺,孩子成了活动的中心之一,同学、朋友争相邀请,扩大了朋友的交际圈,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进一步完善了孩子的性格,使之成为真正受欢迎的人。

第六招: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怕失败,自觉磨炼

信心不足的孩子应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一定要注意克服怯懦、优柔寡断等不良意志品质,培养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特别要鼓起勇气,大胆参加各项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立即纠正。不怕失败,失败了从头再来。坚持经受集体活动的锻炼和经受失败的磨炼,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丰富人生阅历,增添成就感,提高耐挫力,激发和巩固自信心。

如果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可能他的确在某方面有短处。我们不妨把孩子领回最初的起点,让他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才能,孩子很快发现,自己原来是很有能力的。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便是自信心的萌芽。自信不是相信自己强,而是相信自己会变强。

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我们在生活中自信地讲了话,自信地做了事,我们的自信就能真正确立起来。面对社会环境,我们每一个自信的表情、自信的手势、自信的言语都能在心中培养起我们的自信。

有了自信,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力量。

篇6:梁守槃——总设计师的自信和力量

我国第一种地地导弹总设计师:通过反设计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

50年前,当钱学森受命筹建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院时,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担任教授会主任的梁守槃被点名调到北京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为最初的十个研究室之一的发动机室主任,开始了他为祖国航天事业献身效力的历程。

梁守槃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专业,1938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一年后取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40年回国,尽管在贵定航空发动机厂谋得一个设计课长之职,但他主持设计的飞机发动机不能获得批准试制,无法实现他的“航空报国”的梦想。不想16年后,在新中国“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他却在新兴的航天领域找到了“报国”的用武之地。在国防部五院创建初期,没有资料、没有设备,只有30多位科技专家和156名刚毕业分配来的大学生,在钱学森的倡导下,梁守槃担任班主任,组织授课,进行培训,把大学毕业生们领进航天的大门,掌握火箭、导弹的基础知识,并自己动手,设计建造第一座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后来,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的导弹发动机就是在这座试车台上进行试车,证明了试车台性能良好。

1957年,我国通过谈判争取苏联援助P-2近程地地导弹,1958年5月接收相应的资料。1959年3月梁守槃被任命为这个仿制型号的总设计师,负责仿制P-2导弹的技术抓总和技术指挥工作。他认为,仿制必须严格按图纸一丝不苟,但不能不动脑筋地全盘照搬,否则不仅学不到技术,而且还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他提出采取“反设计”的办法,按照已知的技术指标进行设计计算,然后将自己设计的结果与导弹实物相比较,以此检验设计是否符合实际要求。如果有误差有欠缺,就进行改进,最后达到实际效果。这样在完成仿制任务后,就可以独立自主进行设计了。

梁守槃总是相信中国自己的科技人员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同苏联专家的合作中坚持自己符合实际的技术见解。在研制导弹上的环形气瓶中,苏联专家提出只有进口他们国家生产的钢材才合格。梁守槃从分析工艺资料中发现,我国已可以经过回火工序得到热轧钢,中国热轧钢加工的环形气瓶完全符合要求,因此完全不用进口。在反设计中,梁守槃根据动态平衡分析,提出不需要原来那么大的尾翼,建议用调节控制系统的传动比实现动态稳定的办法,达到气动外形稳定的要求。苏联专家最后也点头同意设计用这个方法,取得了好的效果。

1960年,当P-2导弹仿制完成并决定对拆装的苏制导弹进行试验发射时,在苏联专家撤走前发生了采用何种推进剂的争论。苏联专家认为,中国的液氧含可燃物质太多,使用中有爆炸的危险,应使用苏联生产的氧化剂,但苏联又迟迟不供应给我们。梁守槃憋着一口气,不信中国生产的液氧就不行。他经过查找资料,一遍一遍计算和分析比较后,认为中国生产的液氧完全符合指标要求。他十分自信地指出:“说中国的液氧不行,是有人对原资料理解有误,把杂质的气态容积当作了液态容积,因而出了1000倍的差别。况且,十几吨液氧中的杂质,是不可能集中到一点同时氧化的。”梁守槃确信中国自己的液氧可以用,不会出问题。这个意见得到钱学森等的支持。果然,在这一年的8月12日苏联专家撤走后,梁守槃的意见被采纳,一个月后使用国产液氧作氧化剂的苏制P-2导弹发射成功。两个月后,1960年11月5日,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仿制的第一枚1059地地导弹从酒泉发射基地升起,发射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聂荣臻元帅在祝捷会上兴奋地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梁守槃和广大科技人员、工人一起用自己的自信和努力,为中国导弹的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第一个自行设计岸舰导弹总设计师:开辟反舰导弹自主创新的道路

我国地地导弹转入独立研制后,梁守槃作为总体设计部主任,对自行设计的新型号提出了增大弹体直径、延长发动机验证试车时间、修建全弹试车台等意见,以便考验导弹整体结构性能和各系统的相互协调情况,经过一些波折和反复,接受采纳了这些意见。在钱学森的主持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下,经过失败和改进,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新型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取得成功。后来,梁守槃还主持和承担了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的研究课题,提出了可以不设计新的大型离心泵而用几个离心式涡轮泵并联的设想、可贮存液体火箭发动机试制双层金属容器的设想,在许多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和成果,为航天技术的继续提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5年4月,梁守槃被任命为海鹰2号岸舰导弹总设计师,率领科技人员走出了一条中国自己发展反舰导弹的路子。他主张,完成上游1号仿制后不必再搞仿制了,而应挖掘潜力,自行设计第一种岸舰导弹。设计中,梁守槃提出采取三项重大技术措施:一是将原来的悬挂式箱体改为承力式箱体,并将弹翼固定在箱体上,这样可以减轻结构重量,增加推进剂箱容积;二是由于加大了弹体刚度,弹身长度可以增加,从而加大射程;三是凡是可以沿用已有的引进设计,一律不改。经过科技人员和工人的共同努力,从开始方案论证、改造生产车间到发射第一枚岸舰导弹,只用了两年半时间,就达到了原定计划的要求。

1966年12月,由其他单位研制的同类型号海鹰1号岸舰导弹进行打靶试验,发现末制导雷达损坏而失败。梁守槃在参加总结会中经过分析认为,问题不在导弹本体上,而是出在发射环节上。后来他主持研制的海鹰2号导弹与海鹰1号共进靶场试验,梁守槃围着发射架转了几圈,然后回到住处进行计算和分析,认为导弹发射离轨时,因为原来的发射架过长,头部向上翘起,尾部下沉,导弹受到导向梁的牵引产生俯仰运动,使弹上雷达在弹内剧烈跳动,撞在壳体上面损毁。这样导弹发射出去后,自然不能跟踪目标沿预定直线飞行了。于是他提出用钢锯把导弹架的导轨锯去1.2米,有人不相信这么简单的办法就能解决问题。梁守槃说:试一下不就行了吗?结果是这样做了之后,居然发射成功了。后来,海鹰2号导弹也用这个锯短后的发射架发射,连续几发都成功了。人们赞叹真神,还真有一些传奇色彩。梁守槃说,那时我们的一些技术人员习惯按照仿制的办法,照本宣科地搞设计,加上缺乏工程经验,出问题、走弯路也在所难免。但我们必须有自信和创新的精神。他认为引进固然是好事,但引进不是目的,而是要在引进的基础上,把先进的技术与我们自己的东西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在梁守槃的主持下,广大科技人员和工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不仅解决了导弹产生俯仰运动导致振动损坏的问题,而且还攻克了末制导雷达天线回调角过小导致导弹提前入水的难关,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反舰导弹。我国的飞航导弹研制从此踏上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第一位海防型号导弹武器系统

总设计师:推动飞航导弹技术迈上新的台阶

1982年3月,梁守槃被任命为海防型号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担负起整个飞航导弹的技术责任。在研制工作中,他与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分析计算,试验验证,力求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起草修改工作程序,按预定方案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有效的成果。

早在1962年,钱学森、梁守槃就提出用冲压发动机作为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动力装置,1970年经批准开始自行研制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梁守槃受命主持研制工作,他顶住压力和困难,几经挫折,实现了导弹超音速掠海飞行,研制成功第一种超音速低空飞行的反舰导弹。这种命名为C101的新型号在巴黎博览会上被誉为“最令人惊讶的超音速反舰导弹”。

我国的反舰导弹除从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到冲压发动机外,还发展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但由于“文革”的影响,研制进展很慢。梁守槃不迷信引进外国产品和资料,他总是相信自己的力量。他认为我国的技术是可以过关的,不必花费更多的钱去买外国的东西,况且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在C101导弹研制成功后,他又集中精力领导独立发展命名为C801的固体战术反舰导弹。这种导弹的研制成功,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梁守槃主持和组织研制成功了亚音速、超音速、小型固体三个系列的岸舰、舰舰、空舰多种海防导弹,这些导弹在参加多次国际防务展览中受到好评。1984年国庆节阅兵式上,当C801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时,外国记者见到这种导弹不禁惊呼:中国“飞鱼”!它被称为相当于法国著名的“飞鱼”导弹而迅速为世界瞩目,国外专家惊叹中国在海防导弹研制中取得了长足进步。

上一篇:孟母三迁文言文阅读下一篇:三年级数学《花边有多长》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