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音乐家的励志故事

2024-05-12

有关音乐家的励志故事(精选8篇)

篇1:有关音乐家的励志故事

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JohanSebastianBach)于1685年3月31日出生在德国,在10岁时父母就双双去世,只好到外地他大哥克里斯多夫处居住。克里斯多夫曾向管风琴大师学琴,并拥有一本大师的手抄本乐谱,他把乐谱锁在书房一个带格子门的柜子里,十分保密。小巴赫具有强烈的求知愿望,这本乐谱对他来说无疑是一大宝藏。于是,在一个明月之夜,小巴赫偷偷溜进哥哥的书房,用小手伸进格子门橱里把乐谱卷起拿出来,借着月光抄写。六个月后,竟然抄完了一整大厚本乐谱。不幸的是,当其哥哥发现后,竟粗暴的把谱子没收了。巴赫并没有因此怨恨哥哥,他在悼念哥哥的讣文中满怀感情的叙述了这一“天真无邪的欺骗行为”。

外出求学

在巴赫成长的年代,贫穷落后的德国,交通和乐谱印刷尚不发达,要想向著名的大师们学习,除了抄录他们珍贵的乐谱手抄本,就只有亲自拜访他们,聆听他们的教诲。这对于家境贫寒的巴赫来说,注定要踏上一段段艰辛的求学之旅。

15岁时,巴赫离开了哥哥,徒步300公里前往吕内堡学习。在吕内堡圣米歇尔教堂学习期间,他结识并熟悉了该城的管风琴大师伯姆和他的音乐;巴赫还多次徒步一整天前往汉堡聆听赖因肯的演奏,还有一次徒步两天前往策勒聆听那里法国风格的宫廷乐队的演奏。

在一次从汉堡回到吕内堡的途中,他没有了路费,饥饿难耐地坐在路边一个小饭馆旁歇脚。突然饭馆窗户里扔出两个鱼头,巴赫连忙过去捡起来想以此充饥。没想到鱼头里藏著两个金币,原先这是好心人对他的施舍。巴赫感激万分。这下他不仅仅填饱了肚子,还凑足了下次去汉堡的路费。

17,巴赫已经担任阿恩施塔特新教堂管风琴师一职,他向教堂当局请假去吕贝克聆听著名德国作曲家布克斯特胡德的管风琴作品演奏会。在那里他被布克斯特胡德的音乐迷住了,待了四个月才回到。为此他受到了教会当局的训斥。

管风琴之王

巴赫可称得上是“管风琴之王”。管风琴是巴赫一生的主要创作工具,也是最能体现他演奏艺术的乐器。巴赫生前作为一个管风琴演奏家的名气远超过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声望。巴赫首创了五指并用的管风琴演奏技巧(此前的音乐家很少用拇指触键),并高度发展了运用踏板的技巧。

17底,巴赫访问了卡塞尔城,为弗里德里希亲王演奏了管风琴,引起了轰动。时隔多年后,有人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他的脚在踏板上飞行,仿佛是长了翅膀一样,使得声音像暴风雨中的雷鸣闪电一样在回响。亲王脱下手指上的戒指赠给了他。试想,如果巴赫熟练的脚也得到这样的赠与,那么亲王又将以何物去奖励他呢?”

一位著名音乐家在巴赫逝世后这样评价他:“就像希腊只有一个荷马,罗马只有一个维吉尔,德国也只有一个巴赫。无论是在作曲艺术或管风琴和羽管键琴的演奏上,全欧洲迄今还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将来也不会有人能超过他。”

巴赫的另一样绝技是即兴演奏。他的儿子之后回忆说,父亲经常即兴弹奏不可名状的美妙旋律,一连几个小时都不停,没有一首谱写下来的曲子能够与之相媲美。17,巴赫前往吕贝克访问了97岁高龄的管风琴大师赖因肯,并根据他的主题即兴演奏了幻想曲《在巴比伦河畔》,一连两个小时,才思化作美妙的音符汩汩流淌出来。赖因肯惊叹道:“我原以为这门(即兴演奏)艺术已经死去,此刻我看到它在你身上还活着。”

据说巴赫还喜欢到郊外乡村简陋的小教堂弹奏。有一次,一位久闻巴赫大名但并不相识的乡村风琴师听过巴赫用简陋的管风琴弹出了惊人美妙的音乐时,他对眼前这位非凡的陌生人说:“您如果不是伟大的巴赫,就是一位来自天堂的天使。只有他有这样的技艺!”

入土难安

1750年7月31日,巴赫入葬于莱比锡圣约翰教堂墓地的南墙下,没有墓碑或任何纪念物。因此,他的准确墓址很快就被人遗忘了。

近一个世纪后,人们才又记起了这位音乐大师。1850年成立的巴赫学会为了弥补前人忽视大师的罪过,决定在1885年即巴赫诞辰2之际重修巴赫的陵墓。然而,世事沧桑,风物全非,墓地已是荒烟蔓草,巴赫墓址已不可寻。无奈,莱比锡市政委员会只好在墓地南墙钉了一块铭牌,上面刻着: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750年7月31日葬于此处”

又过了9年,教堂墓地翻修,推倒南墙,挖掘地基,这才有了一个寻找巴赫遗骨的机会。但是1750年下葬在此的有1000多人,寻找巴赫遗骨无异于大海捞针。幸好查点纪录才明白,这1000多人中,只有12人是用橡木棺材盛殓的,而巴赫就是其中之一。

1894年的一天掘出了三副橡木棺材,其中一副有一成年男性骨骼,身材不高,头部很大,额头略平,下巴厚重,眼窝深陷。经与巴赫肖像比较,又经科学的检验,认定这就是巴赫的遗骨。随后,遗骨被装入一口厚重的石棺,安置于圣约翰教堂的祭坛下。石棺上简洁而庄重的刻着: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

又过了半个多世纪,由于二战战火的破坏,巴赫的棺材又于1950年迁往圣托马斯教堂。就这样,巴赫在他死后200年才真正入土为安。他虽没有像亨德尔那样享受国葬,极尽哀荣(亨德尔葬于历代国王圣贤下葬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可谓“生得伟大,死得光荣”),却也没有像贫病交加死去的维瓦尔第那样,被草草埋在乱葬冢,让后人永远无法寻觅。巴赫的一生可谓生得踏实,死得平凡,但他却在平凡的生和死中铸就了一种超越生死界限的伟大。

篇2:有关音乐家的励志故事

作者:兹丹涅克.斯维拉克

普舍梅克·巴施蒂希去世了。他的名字若被说出来,恐怕没有几个人听过。斯特拉施尼采火葬场里,前来告别的,只有稀稀拉拉几位死者生前的工友。幸亏巴施蒂希的五个孩子赫然端坐于第一排,才使得告别大厅不至于显得那么冷清。

三年前,我对死者郑重承诺,只要他一日在世,我便会守口如瓶。然而不承想,我信守的承诺这么快就被解除了。

我跟巴施蒂希相遇,纯属偶然。

那是1965年春日的一个傍晚,我去西里西亚大街的淋浴房洗澡。那时候我还没有自己的公寓,所以每星期至少有一次要去那个地方洗浴,耗资仅一克朗。我刚刚脱下外套,一个五十岁开外的男人身穿雨衣闯了进来。

这显然是一位老主顾,因为他用不着张口,淋浴房的老板娘便立即请求我让这位先生先洗,并且说他很快就完事,不会耽误我的时间。淋浴房老板娘的这种处事方式令我不悦。尤其是那位男子,没等我答应,便穿着雨衣径自进了淋浴房。这着实让我恼怒。然而我注意到,淋浴房的老板娘一直冲我不停地眨眼睛,表情夸张。她还把我拉到一边,一脸宽容的微笑,像是在面对某个孩童的愚蠢行为。她对我解释说,没有必要在意,因为进淋浴房的那位先生是个行为诡异的人。

的确如此。不消一会儿工夫,浴室门砰地打开,那个男人走了出来,湿淋淋的头发打成绺,水从雨衣上往下滴落。他疾步走出门,往东拐去,身后留下一路水渍。

他就是普舍梅克·巴施蒂希。在那一刻,我还一头雾水,但直觉告诉我,这个半路冒出来的怪人,肯定能成为周日随笔栏目绝好的题材。我马上套上衣服,冲出门紧随他而去。

街上已暮色四起,但一路深深浅浅的湿脚印明确地给我引路。与众不同的是,巴施蒂希健步如飞,有时几乎在小跑,好像要奔赴一个重要的约会,或者急着赶火车。突然,他身子一闪,消失在苏佩塔尔酒吧里。我以几秒的时差紧跟上他,于是我看见他穿堂而过,走到了酒吧的尽头,停下脚步,朝酒吧里的客人四下打量一番,随即又回到酒吧的吧台前。

吧台里的女招待,仿佛知道他会返回来似的,已经为他倒好了一杯雅卡玛如斯酒。巴施蒂希并没有跟她搭话,而是端起酒杯慢慢呷了一口。当女招待去后面的房间给其他客人送葡萄酒时,巴施蒂希起身离开了酒吧。我当即提醒女招待,说那个人还没有付账呢。可我发现,我的提醒纯属多余,因为女招待表情漠然地甩出一句话:“我知道,您犯不着操心。”

我赶紧夺门而出,继续跟踪巴施蒂希。我三步并作两步,因为我已经领教过他的疾步如飞。可是巴施蒂希却驻足在咖啡馆门前,点燃了一根烟,我差一点撞到他的身上。我佯装往街对面跑去。

我目送他步履悠闲地朝葡萄园街的酒吧走去,在十字路口往左转,不紧不慢地踏进街心公园。他这种闲庭信步式的速度,给我的跟踪增加了难度,让我难以做到从容不迫,不显山不露水。况且,此时的公园里空无一人,我不得已在公园的长凳上坐了下来。巴施蒂希走到喷泉边,停下脚步,踩灭了烟头,然后他环顾四周,出人意料地纵身一跃,越过了喷泉前的围栏。

他从喷涌的泉流下昂首穿过,没等我从惊愕中回过神来,他已经大步流星地朝市中心方向走去。他迈出的步伐如此敏捷,为了不让他从我的视线里丢失,我只得一路小跑。到了地窖酒吧的入口处,我意识到,如果我马不停蹄地紧随而入的话,难免会被他识破。于是我悄悄把酒吧的门推开一半,探头往里张望。酒吧的柜台前没有他的身影。地上的湿脚印消失在分隔酒吧大厅和舞池的帷幔之下。

我刚在吧台前的高脚凳上坐下来,背对客人,巴施蒂希湿漉漉地回来了,直接坐到我旁边的座椅上。侍者不发一语,为他倒上一杯雅卡玛如斯酒。当巴施蒂希举起酒杯,放到唇边的一瞬间,他瞥见了坐在一旁的我,随即把头扭过去。

“对不起,”停顿片刻后,我开口,“我不想给您留下窥视癖的印象,我是一名记者,您的行为让我非常感兴趣。”巴施蒂希并不理睬我,只是转动了几下身下的凳子。我试图说服他,说记者的职业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让我显得无礼,因为我们时常会干涉别人的隐私。他依然一声不吭。于是我思忖,过度的纠缠和步步紧逼,可能会适得其反,将事情搞砸。

我决定用酒来赌一把,凭借酒精的力量来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等巴施蒂希杯中的酒见底后,我便试探他能否跟我一起再来一杯雅卡玛如斯酒。他欣然同意。我的话题便从酒扯开去,称赞雅卡玛如斯酒的口味如何非同一般。他仅苦笑了一下。现在,当我揭开了巴施蒂希的身世之谜时,我才知道,当初自己的举止多么幼稚,其实他早就一眼看穿了我的雕虫小技。

午夜过后,当我瞥见芳香烈酒的酒瓶都会作呕的时候,巴施蒂希对我动了恻隐之心。“很遗憾,先生,您是报刊的记者。”他说,“即便您是一名警察,我也没有理由对您隐瞒什么,因为我从来不做任何违法的事情,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晾晒在法律面前,我同样也无愧于自己的良知。唯独您将关于我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这行不通。”

在巴施蒂希的遗物中,或许还能找到那一张地窖酒吧的酒水单。那天,我在酒水菜单背面立了一份声明:巴施蒂希对我陈述的一切,我仅留给自己,藏在心底,唯有待他辞世之后方可公之于世。

那天,他把身上那件早已干了的雨衣脱下来,开始给我讲述。

“先生,我是一个鳏夫,是小城区家居装潢合作社的一名职员,我竭尽所能让膝下五个孩子生活得像模像样。每天,我要送长女奥尔伽去学舞蹈,送小儿子雅罗谢克去幼儿园。下班回到家里,我要打扫屋子、洗衣服、煮饭,还要监督孩子们做功课,看他们的字是否写得端正,我要给他们讲解代数,考他们英语、俄语和德语单词,给他们剪指甲、洗碗,讲童话故事和缝缝补补。您说尝试一下再婚?我已经没有了再婚的奢望。您听说有哪一个女人愿意在脖子上套上五个孩子的枷锁?在这种无穷无尽的生活轮回里,每个星期,我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晚上,就好似松鼠跳出飞转的轮盘那样,逃出来喝一杯雅卡玛如斯酒,在轮盘快要停止转动前再跑回去。先生,今天这个夜晚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淋浴、喷泉,您如何解释呢?”我力图让他的叙述简短一些。

“我会把一切都慢慢说给您听,先生。”巴施蒂希说,“我选择的这一个晚上是不固定的,前提必须是那天不下雨。”

“为什么必须是这样的前提呢?”我急切地发问,因为他慢条斯理的叙述把我的好奇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

“先生,我的良知不允许我,”他继续往下讲,“把钱花在买一杯酒上。一想到灌进喉咙里的那些液体,可以给克薇塔买连袜裤,或者给雅罗谢克添置一双溜冰鞋,那么,即便最美味的酒,经我的舌头品出来,也是苦涩的。有一天晚上,我正在黑鸟巢酒吧小坐,这时走进来一位浑身湿透的客人。酒吧里的酒徒们看到他的模样,发出一片惊呼:外面的雨那么大!那些准备结账离去的客人,便又坐下去,招呼侍者再来一杯,省得出门被浇成个落汤鸡。这件事启发了我。我计算了一下,对酒吧老板来说,免费给我提供一杯烈酒是十分划算的交易,因为我在酒吧一出现——您肯定也注意到了,我专门去那些没有窗户的酒吧——身穿湿淋淋雨衣的我,给人再真实不过的印象,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酒水的消费量顷刻得到提升。”

“这个想法确实很好,”我说,“但本质上您是在欺骗公众,旨在谋取利益。您不害怕吗?”唉,巴施蒂希,我今天依然记得他当时的神情,我的这番质问让他激愤得满脸通红。的确,我的话触及了他最敏感的神经。

“我没有欺骗任何人,先生。”他说,“不止一次,有人看着我湿透了的外套发问:‘外面在下雨吗?’对这个问题,先生,我始终这样回答:‘不,我刚才淋浴了。’我说的可是事实,我也承认,人们一般不会相信我来酒吧之前刚刚淋浴过,但这不关我的事。我仔细通读了《刑法》,先生,法典里没有哪一条提到,如果天没有下雨,人就不能穿雨衣!”

这就是普舍梅克·巴施蒂希。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勤俭持家的男人,同时是一个具有创意的人。

由于夜间洒水车司机的疏忽大意,让布拉格失去了一位个性独特的人物,也让这座城市缺少了一种神奇和诗意的不确定性。

有关感动的励志故事:有些错,要用一生的努力去弥补

作者:刘同

有些爱就是错了一次之后,便希望用一生的努力去弥补。

大三的夏天,爸爸带着我和妈妈一起去了大连旅行。

依稀的印象中,我只见过我三岁时和他们共同旅行的照片,后来我读书了,他们的工作也忙了起来,三个人一起外出的机会几乎为零。

我们住在大连海边的一所旅馆里,环境一般,但想到是全家一起旅行,还有即将要去的景点,心里还是蛮激动的。

只是没有想到,我爸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一个人去海边溜达,也不带我和我妈。我和我妈只能自己行动,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了当时大连最繁华的大商场。下了手扶电梯,全是各种热闹的专卖店。进入第一家专卖店,我妈拿起一件99元的T恤,皱了一下眉头,然后对售货员说:“能不能便宜一点,30块我就买。”售货员似笑非笑地看着她说:“大姐,我们这里不砍价,如果你要买便宜的,可以去批发市场。”说完之后,瞟了瞟我。我立刻拖着我妈离开这家专卖店,然后低声告诉她:“妈,专卖店是不能讲价的。你可不要再讲价了,太丢脸了。”

然后我们又进了第二家专卖店,我妈又给我爸看中了一件T恤,还是99元,然后她对售货员说:“100块我买三件,卖不卖?”

可想而知当时的局面有多么尴尬,出来之后我很严肃地对她说:“如果你再进专卖店砍价,我就不和你一块儿逛了。”

没有想到,到了第三家,我妈依旧这么做了。我的脸突然就垮下来,转身就把她抛在了交错的人流之中。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人真多,我妈身高不到一米六,我一转身,她就看不见我了。她没有手机,不知道旅馆的地址,连坐公交车也是跟着我坐的。她将近二十年没有出过我们生活的城市,她的脑子里没有专卖店的概念。她曾被外公外婆当掌上明珠对待着,每个月给她补贴最多的生活费,每次回老家,外公都会派车去接她。只因她遇见了我爸,开始学习持家,一切都买最划算的,再也不会浪费,再也不会问外公外婆要生活费。只因为在专卖店谈了价钱,就被她大三的儿子甩在了陌生城市的闹市区。

那天,我心情不好四处逛,直到晚上十点才回到旅馆,我爸问妈妈去哪了,我说不知道。妈妈是十点半回来的,我爸问她去哪了,她什么都没说,也没有责备我,好像白天发生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一样。过了好多年,当我参加了工作,看着旧照片,突然想起我们一起去大连的这件事,我问我妈,那一次大连的旅行,为什么爸爸每天都在海边一个人独处?我妈告诉我,那是爸爸从医生涯中第一次出现失误,造成了医疗事故。医院怕爸爸想不开,给爸爸放了一次假,希望妈妈和我能陪着他散散心。对于我爸那种好强的人而言,那无疑是他人生当中最大的一次否定。在大连的日子里,我妈不敢劝他,也不敢告诉我,妈妈每天都怕爸爸突然想不开万一在海边出了事怎么办。

拿着旧照片,听着妈妈的叙述,然后突然想到那一次我把妈妈扔在大连的繁华闹市区,我的心就像被刀子狠狠地戳了一下。当时妈妈的心情已经糟糕到无依无靠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而唯一值得依赖的儿子却把她甩在了一个陌生城市的心脏,通向肢体的微细血管无数,她根本就找不到回旅馆的路。

胸口戳的那一刀,拔出来必死,不拔出来也有止不住的血哗哗地流。我看着我妈,她仍在回忆爸爸当时的心情,似乎对我把她甩在闹市区的事情完全遗忘了。

我欲言又止,心里憋得难受。我装作很无所谓的样子问她:“那天晚上你怎么回旅馆的啊?”她想了想,很云淡风轻地说:“忘记了,反正转了几趟车就回去了。”

我笑着说:“你真厉害。”心里却特别想对我妈说一万句抱歉。看着她似乎完全不记得我伤害过她的样子,这句抱歉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我和妈妈的关系很好,可是关系再好的人,总有一些心底的话说不出口。之后,我开始变得喜欢陪我妈逛街,她也很开心,而我也不管自己的信用卡里究竟还有多少额度,只要她看中的衣服,我都会立刻让店员包起来,然后告诉她:“我赚钱很容易的,简直是一小时赚一千块那种节奏。”其实每次给她买完东西,我都要辛苦地还好几个月的信用卡。而我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去弥补大三的时候对她造成的伤害。

她说过:“我不希望每次提到‘妈妈的味道’几个字时,你永远想起的都是带着洗衣粉味儿的泡饭。”

其实我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一样,我不希望她每次走近专卖店的时候,想起的都是我把她抛下的尴尬。

越是亲近的人,越是有些话说不出口。也许我们都知道,很多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再大的伤害都不能阻止我们现在的感情如何的亲密,只是,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的话,你总是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弥补过去时光里造成的伤害——无论对方现在是否还需要。

有关感动的励志故事:孝心没有休止符

作者:张松

当全身充满汗水,可能无心产生泪水了

面对桌上的大鱼大肉,她没有犹豫,挑起一块肥肉,吞了下去。这一年多时间里,她几乎每天要吃肥肉。她是一个长相清秀的少女,喜欢飘逸的长裙。可是,她不得不将漂亮的裙子藏到箱底,因为她要“增肥救母”。

她是家里的独女,要不是几年前的一次变故,14岁的她会被父母宠着长大。可是,,母亲检查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善良的母亲选择独自承受病魔带来的灾难,怕拖累父亲,毅然跟父亲决裂。从此她跟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病情加重,医生建议尽快做骨髓移植。几年来,她目睹母亲受病痛的折磨带来的巨大痛苦。她唯一的愿望是让母亲康复,只要能帮母亲减轻一点痛苦,即使做出再大的牺牲,她也心甘情愿。她找到医生,要求捐骨髓。母亲不同意,手术有风险。毕竟她才14岁,人生的花季才开始。她苦苦哀求,声泪俱下,医生揪心,母亲痛心。母亲这才同意。经过检查,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只是两人的体重不同。做这样的手术,体重一样,效果会更好。

母亲体重120斤,她不足100斤。要增肥,只有多吃,尤其是肥肉。她不喜欢油腻食品,一直不吃肥肉。要让体重增上去,是何等艰难。一边是受病痛折磨的母亲,一边是与生俱来的对肥肉的厌恶。她没有选择,义无反顾,走上了增肥的路。

她的体重不过百,像一个衣架子。假如增加20斤,意味着手臂粗壮,腰生赘肉,再也不能穿紧身的连衣裙。对她来说,增肥的道路并不平坦,尤其是对一个爱美的女孩来说。她给自己订了一个菜谱,以肥肉、油炸食品主打,尽量少运动。她每天一早起床,至少吃而二两面。以前她很少吃早饭,即使吃也就一盒牛奶,两个包子。因为早上吃得多,到了中午竟然不感觉饿。看到中午的饭菜没有一点胃口,但她还要逼着自己吃下去,肥肉太油腻,她和着饭,一口口往下吞。刚将碗里的肉全部吃掉后,胃就难受,又吐了出来。她又去打了一份饭菜,特意让食堂的师傅多加肥肉。餐厅里的同学盯着她,她不好意思,躲在角落里,几乎是狼吞虎咽,一碗饭下肚。肚子胀得难受,她用手捂着肚子,休息好一阵子才回到教室。到了晚上,她不仅要吃两碗饭,晚上还吃方便面加餐。

学校早上有晨跑,她怕运动后,体重会下降,要么装病,借故不去;即使去了,她也只跑几步,然后装着大口大口地喘气,老师以为她身体不舒服,教她一旁休息。在体育课上,她故伎重演。同学说她像饭桶,没有谁像她那样吃饭,长得像猪一样。她也伤感过,但她很快释怀,因为妈妈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别的女孩长胖也许羞于见人,可她长胖却很高兴。她每天少则四餐,还吃高能量的零食,尤其是油炸土豆,将肚子塞得满满的,上学待在学校,休假宅在家里,几乎不运动。一学期下来,她长了十斤。春节前后,正是长胖的好时机,她要为最后的十斤而努力。在春节的餐桌上,东坡肘子、红烧肉、回锅肉,她来者不拒,吃了肉,还要吃两碗干饭。一个春节下来,她的体重增加了好几斤。

到了热天,她翻出了去年的连衣裙,已经穿不进去了。连衣裙是母亲买的,亲戚和同学都说好看。如今,穿在身上,像紧身衣,再也不能穿出去了。她喜欢的明星是魏晨,喜欢那种阳光健康清瘦的形象,但她觉得,相比于母亲,这些都不重要。

篇3:有关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论述

一、音乐美学的所属范畴

(一) 崇高美范畴。从语义学和伦理学理解, 崇高一词分“高大”与“高尚”之解。据前者文献资料查阅可知, 古人对“美”和“大”的内在联系研究颇深, 他们认为崇高美以“大”为外在形态, 就崇高的形态而言, 其宏伟壮观极富威慑力;而就审美特征的表现形式, 其具有庞大的结构, 剧烈的矛盾冲突, 以及大量的不协和因素。故而, 与优美相比崇高美的威力较为特殊, 能拓宽人类的精神境界, 鼓舞人类的毅力意志, 使其更为高尚。但鉴于各种音乐作品不同的具体内容, 其对崇高美的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 辽阔的海洋、奇妙的山峦等, 音乐应重点关注壮美、宽广及磅礴的气势, 或清晰、或紧张、或惊险, 不断进行变化。此类代表性作品有《北方森林》、《大海》、《大峡谷组曲》等, 都能使人感受到崇高美。

(二) 优美的范畴。优美是音乐的主要构成部分, 多指变现形态及描述, 例如, 馨心淡雅、空灵震神、清柔如水等。优美源自和谐, 比如, 田园牧歌式、团聚等的美。以我国古代古琴巨作《溪山琴况》来说, 徐上瀛提出的二十四况, 如宏、坚、速、细、健、溜、轻、迟、重、圆、润、恬等, 均是在描绘音乐的优美范畴。由此可见, 无论如何时期人类对于音乐的审美, 都可以说是对优美的审美, 故优美是音乐审美最主要和重要的范畴之一。其代表作作品较多, 包括《高山流水》、《我爱你, 中国》、《空山鸟语》等。

(三) 喜剧美范畴。所谓喜剧美即喜剧性, 其主要有幽默诙谐、滑稽讽刺等表现形态, 而喜剧美的审美范畴, 则是指音乐作品的精神品质, 能够使人们在享受的过程中得到启示。比如《抢亲》、《跳蚤之歌》、《茶馆小调》等作品, 在让人们感受到音乐喜剧美的同时, 也在讽刺奚落现实的社会生活现象。另外, 部分音乐作品并非通过模拟具象来体现喜剧美, 而是直接借助其幽默风趣的风格, 令人们受到启示, 感受到音乐的喜剧美, 比如《小放驴》、《双咬鹅》等。在音乐美学中音乐的喜剧美这种精神品质, 是无法被取代的, 能够满足人们积极乐观、激情昂扬的审美需求。

(四) 悲剧美范畴。所谓悲剧美及悲剧性, 其不同于日常所指的悲惨悲伤的人事, 而是一种客观存在, 本质上等同于崇高, 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根据不同“音乐悲”的性状, 有悲凉、壮、切、愤等之分。代表作包括极富审美价值的《亲爱的小孩》、《天空之城》、《父亲》等。此外, 纯乐器的音乐作品, 能从音调音色、旋律节奏等方面对“悲”的性状进行形象地模仿。

二、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

(一) 美学特征及本质。对于美学本质的定义众说纷纭, 很难得到统一。但美感均源自社会实践, 可以说, 其本质即人类欲望及感官的社会性。而美感的诞生发展、特征等各方面, 也正是取决于这种本质。所谓“美”的东西, 于人类而言均是具有实际意义和用处的东西。如果说功用是理想认识, 那么, 认识美则要凭借直感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 美感属于个人直觉性, 是人类在直观具体审美事物感受中, 通过理性分析得出的结果。这种审美经验体现在各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另外, 美感除去社会与个人的功能性、直觉性, 也包括情感性。

(二) 艺术价值及功能。音乐美学属于艺术的范畴, 而艺术具有补偿、净化、教育以及娱乐的功能。艺术可凭借虚幻补充、唤起现实, 弥补人类局限性的生活经验, 也能示范人类精神世界压抑、烦闷等情绪。同时, 其对人类审美价值取向及创造能力, 具有培养激发的功能, 另外, 艺术是闲时的填充, 能让人类产生娱乐体验, 达到愉悦身心的作用。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分析, 音乐美学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各方各面的问题, 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解答, 首先应了解音乐美学的范畴, 即崇高优美和喜、悲剧之美, 了解这些范畴的独特审美特质, 同时更要关注美学和艺术的特征本质及价值功能, 并严格遵循其发展规律, 才能促进音乐美学学科获得长足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进步, 人们审美水平逐渐提高, 也对音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进着音乐美学学科的诞生与发展。但针对音乐美学发展的基本问题, 还需不断加大其研究宽度及广度, 为此, 本文就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做如下论述。

关键词:音乐美学,基本问题,审美艺术

参考文献

[1]畅言.浅谈音乐美学基本问题[J].音乐大观, 2014, (5) :152-152.

篇4:有关《西站的故事》

问题,“古都风貌”是不是这样就给夺回来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此举无非是一次制造“假冒伪劣”古建筑的过程,跟古玩书画中的赝品如出一辙。人们常说,历史的生命在于真实,即使我们现在能够重现明、清时代的“古都风貌”,也毫无意义,因为它是“假”的。“在建筑艺术创作方面,它却是一个侏儒”。其实,此种情形,又何止仅仅只限于建筑?!

那么,我们为什么拿不出或不坚持我们时代的作品?我想,无非是我们缺乏自信,心理虚弱。这虚弱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力量过于强大,一是我们自身的原创力的匮乏。

由这篇文章又联想到近来零零碎碎读到的有关纪念梁思成先生的文章,想到他对新北京的构画,为保护古城墙而四处奔波、四处吁求的情景,想到他在疯狂地“向古城墙要砖”的年月里,不得不挎起相机作近乎绝望的最后挣扎的身影。我们不得不坦率地承认,北京的西站与北京的古城墙这两段相映并不成趣的遭遇,构成了我们的某种历史,甚至某种传统。

篇5:有关几米的励志故事

毕业,服兵役,然后到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几米突然极想画插图,没有人教,就自己随手涂鸦。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先给《皇冠》杂志画插图,后给报纸和更多的杂志画插图。虽然当时几米画得并不是最好的,但他非常勤奋,效率又高,一步步坚持下来,渐成个人小气候。他说:“画图就像弹钢琴一样,每天弹,终究可以弹出个样子来。”

当“弹出个样子”后,几米又困惑了:“等到我三十几岁的时候,上班遇到很大压力,对公司有很多抱怨。当时也在想,画插图真的可以变成我工作的主要收入吗?”

人生的困惑只能由自己来解答,只是几米的解答过程更显得残酷,更比问题本身开阔深邃。

有一天,几米醒来,感到右腿剧烈疼痛,不以为意,继续工作。3个月后,一次他差点昏倒在路上,急忙到医院挂了急诊。医生称,在他的脊椎里发现了癌。晴天霹雳,崩溃的几米连求生意志都几乎丧失干净。做了几个月的化疗,他自作主张,逃离出医院。

整整3年,几米如脆弱的蜗牛,一直躲在狭小的房间里,戴着口罩,自怨自艾。生活和治病失去保障,经编辑朋友提议,他重新掂起画笔,虽然慢得一个礼拜才能画出一张,但画着画着,绝望的内心就生出了热,生出了力,梦想复活,希望翘首。

几米以往的画风随性快乐,患癌后,变得孤独安静,甚至茫然不知未来,但恰恰是这种画风的作品让他成名蹿红,一时洛阳纸贵。但画家本人呢?他并没有将癌击败,“我是一个恐惧死亡,被疾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在几米安静纯真的画面上,谁能够读出画家内心的恐惧和重压呢?

篇6:有关感恩父母的励志故事

脑海里装载着陈旧的回忆,虽然已模糊,但心动的感觉依然存在。直至看了那激动人心的讲座,久违的亲情如洪水一般向我扑来。

还依稀记得,母亲弯着腰,握着我幼嫩的小手,一步一步地教我走着,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但她依然耐心的教我走往后的每一步,留下一串串脚印。还清晰地记得,父亲拖着一身疲惫回来,却依然笑眯眯的抱起小胖妹的我,把我放到他坚实的肩膀上,双手有力地抓紧我,载着我奔跑。还记得……太多的记忆,随着电视中的音乐响起也随之涌出。

记忆啊,你们出来吧!

那些已泛黄的记忆一次又一次地展现于我的脑海中。无数次父亲坚硬的后背,无数次母亲工作的手,无数次在他们怀里的幸福……不知不觉间,泪水早已湿润了我的双眼,滋润着干枯的心灵。

电视上响亮地说:“父母对我们尽心尽责,不辞劳苦,牺牲一生的时间养育我们。而我们呢?对他们说谢谢了吗?对他们说爱了吗?……”后面的话我再也听不进去了,因为心灵再一次被前面的话再一次震撼。回想人生的十几年,我竟一句说谢谢说爱的话语也没有。我只是一个自私的小孩,我只会随心所欲地向父母索取无私的爱,却从不会懂得回赠他们。想起他们的笑容,想起他们的怀抱,我知道他们一直在包容我的自私,我的任性,我的一切。这让我更无地自容,无法原谅自己的自私与贪婪;无法原谅在过去的十几年光阴里,我只懂得接受;无法原谅只懂得躲在他们的羽翼之下,却从不懂得感恩。

电视上的一段话拉回了我的思绪。他说:“同学们,羞愧吗?知道错了吗?想改了吗?说一声谢谢不过过分,说一句我爱你不羞愧。更何况,这是你的父母呢?真诚地仰天说一声谢谢,说一句我爱你!赶快,说吧,孩子们。想着父母对你的付出,对你的牺牲,真诚地说吧!”

看着电视上泪流满脸的同学们,他们都紧握着身旁的父母,仰天响亮地喊道:爸爸,妈妈,谢谢您们,我爱您们!“声音久久不停,不断回荡在广场上,回荡在每位父母的心中,永远难忘。

望着这感人的画面,我多么渴望立即飞到父母面前,用力地喊,尽情地喊给他们听,我爱他们。

父母,是伟大无私的代词,是温馨幸福的名词,是我们孩子的天。无比重要的父母亲,曾经我竟然埋怨,竟然嫌弃他们,有道理吗?怀着感恩的心重新走近他们,其实,我们不必做惊天动地的事,不必做闻名伟人,我们只需给予他们一句关心的话,一个体贴的举动,一张优秀的成绩单,他们就会快乐。他们不是我们孩子般的自私,他们的快乐就如此简单。

而我们呢,面对父母时,我们不觉得惭愧吗?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多理解他们呢?为什么我们不与他们多沟通呢?为什么我们不能体贴他们呢?……父母是我们的独一无二,为了他们,我们应该做好自己,做好学习,那么,他们就会笑了,孩子般的笑容只为同样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绽放。

我衷心感谢,上天赐予我无私的父母。

我衷心感谢,父母赐予我宝贵的生命。

篇7:有关创意的成功励志故事

19,世界500强之一——德国汉高公司以硼酸盐为主要原料,在世界上首次发明了自作用洗衣粉,大大减轻了家庭主妇的劳动强度,“宝莹”品牌由此诞生。此后,汉高公司陆续研发出不同功效的宝莹洗衣粉,使得公司在洗涤剂市场稳稳地分到了一杯羹。1994年,宝莹品牌推出了一款“半创新”型产品——颗状洗衣粉。这款产品之所以被称为“半创新”型,其实大有原因。原来,此前宝莹推出的一款粉状洗衣粉卖得很不好,所以汉高公司想出了换汤不换药的办法,即在不改变洗涤效果的基础上,用颗料状代替粉状,让洗衣粉改头换面。

产品很快就生产出来了,宝莹品牌的营销主管赫伯特却为一个问题头疼不已:要怎样让消费者接受这个老产品呢?

一天中午,赫伯特待在家里苦苦思索营销方案。突然,他听到隔壁传来一阵阵笑声。可没过几秒钟,这可爱的笑声又瞬间变成了哭闹声。

赫伯特听得出来,这是邻居不足两周岁的女孩蕾莎发出的笑声和哭声。他探头一看,果然,蕾莎的母亲舒曼正逗女儿玩呢。

舒曼此刻正叉着一个肉丸在引诱蕾莎:“来吧,蕾莎,这是可口的肉丸。”正当蕾莎咯咯笑着想接过肉丸时,舒曼却立刻改口:“这可是水果,不是肉丸哦!”蕾莎一听这话,又是跺脚,又是哭闹。见此情景,舒曼又立即改了口:“这是肉丸,宝贝!”

说来也奇怪,蕾莎一听到肉丸就立即破涕为笑,然后屁颠屁颠地跑向母亲。可当舒曼一说手上的东西是水果时,她就又哭又闹。赫伯特看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蕾莎平常很喜欢吃肉丸,却很讨厌水果,所以舒曼来回切换食物品名时,她也跟着切换表情。

蕾莎的萌样惹得赫伯特也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不过他同时也感到很纳闷:“为什么同一种食物,给蕾莎不同的定义,她就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呢?”赫伯特的妻子回答:“很简单,她的年龄还小,辨不清食物的种类,所以母亲引导她什么,她就认为是什么。”听完妻子的话,赫伯特若有所思。突然,他兴奋地大叫起来:“看来,我也应该引导消费者重新认识老产品!

赫伯特当即就赶去公司,召集属下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在会议上,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要宣传称颗粒状洗衣粉是新一代洗衣粉。“这不是在欺诈消费者吗?”会上有人提出异议。

赫伯特解释说:“不,这不是欺诈,而是引导。一个人的大脑常常把人、事物和事件按品质分级。我们认为一件事情好还是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把它划归到哪个等级或档次。比如,我们如果把街头表演归类到艺术,就容易接受它;相反,我们如果把它归类到乞讨的方式,就容易厌恶它。同样,如果我们将颗粒状的宝莹洗衣粉归类到新一代产品,那么它就在无形中把其它产品降格为过时的一代产品,一下子就脱颖而出了。”

听完赫伯特的这一番话,大家也都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汉高公司随后就打出了强悍的广告词:宝莹推出新一代洗衣粉,颗粒状就是新一代的标志!您选择颗粒就是选择新一代,不选择颗粒就是放弃新一代!

赫伯特的策略果然见效。经此升级后,宝莹大颗粒洗衣粉受到了大批追赶潮流的消费者的关注,销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其实,对待老产品最好的办法就是像疏导洪水一样去“疏导”它。是的,“疏导”,就是企业给消费者一个消费产品的全新理由,不过,这个理由必须是其它同类产品所不具备的。例如宝莹颗粒洗衣粉,它就是依靠“新一代”这个全新的概念来引导消费者的习惯,从而塑造出自己的品牌形象。

2.创意冰酒吧

毕业于美国知名大学的约翰逊,一直从事律师职业。因为喜爱调酒,他对经营酒吧有着浓厚的兴趣。初,他决定放弃律师职业,转行经营酒吧。

曼哈顿的酒吧比比皆是,约翰逊没有经验加之他的酒吧也没什么特色,客源很少,约翰逊为此很着急。一天,朋友洛克来到酒吧,邀请他去一家庄园游玩,心情烦躁的约翰逊也想趁此散散心,便欣然同意。

庄园里风景优美,绿意盎然,游园之后,客人们接受主人的邀请进入地下酒窖,品尝珍贵的葡萄酒。酒窖装饰典雅,酒架上的葡萄酒琳琅满目。酒窖里那种原始的清凉里混着甜丝丝的味道,不同于空调的清冷,让客人们感到既惬意又凉爽。

约翰逊无奈地说:“如果我的酒吧也像酒窖一样凉爽,成为避暑酒吧,那该多好呀。”洛克耸耸肩说:“难不成你准备把酒吧开到北极去,那里到处是冰天雪地,不过,即使你去开酒吧,又有谁会光临呢?”洛克善意的嘲笑,在无意中点醒了约翰逊。是呀,不可能把酒吧开到北极去,但是,北极的冰块却可以运到纽约来,这样不就可以开一家冰酒吧了吗?约翰逊把自己的创意讲给了洛克,洛克虽然觉得有点天方夜谭,但还是极力支持他。

这个创意虽好,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去北极采冰块不现实,不仅路途遥远,运输也是问题,还有酒吧的改造,如何才能让冰块永久不融化是个难题。约翰逊到处咨询这一创意的可行性,几天下来依然没有结果。

正当约翰逊准备放弃时,洛克为他带来了好消息。洛克联系到加拿大的一家制冰公司,他们是专业为冰雕制冰的,制冰公司答应为约翰逊提供冰块,并负责运输。约翰逊大喜,立即订购了90吨冰块到曼哈顿。同时,酒吧的改造也开始进行,约翰逊请来专家设计制冷装备,以确保冰块不融化。

约翰逊决定酒吧内的所有设施全部由冰块打造,他请来冰雕大师,雕刻酒吧里的用具,包括吧台、桌椅、甚至盛放酒水和饮料的杯子。为了营造梦幻般的美感,约翰逊采用镁光灯照明。酒吧室内温度控制在5度左右,如果客人不耐寒,酒吧里备有衣服和帽子,以便客人在欢乐中抵御寒冷。

207月10日,冰酒吧正式营业,在忐忑不安中,约翰逊迎来了首批客人。走进冰酒吧,一缕清凉扑面而来,冰桌椅上,是晶莹剔透的冰酒杯,杯中的葡萄酒、鸡尾酒等各种饮品色彩斑斓,入口醇香凉爽。同时,独特的建筑装饰和设计,给冰酒吧增添了童话般的氛围。客人们纷纷表示,冰酒吧让他们体验了不同寻常的享受。

篇8:有关音乐雅俗问题的几点思考

有关雅俗的探讨, 也不仅仅局限在音乐这一学科, 整个艺术领域对这一陈旧且又新兴的问题有着广泛的关注。说其陈旧, 是因为这一问题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其本质就是社会历史在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而认其新兴, 则是因为这一问题的发展过程是伴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推进的, 其内涵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中赋予的新的涵义。所以, 综合看来, 雅俗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 音乐的雅俗问题, 不单单涉及音乐美学领域的若干问题, 还触及到音乐史学, 音乐社会学方面的相关视域。一般认为, 作为观念形态的雅俗是由音声引发的。也就是说, 雅俗观念贯穿了整个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其内涵也伴随之不断演进。我们很难用孤立的眼光去剖析音乐中的雅俗概念。美国音乐教育实践哲学家埃里奥特明确提出“音乐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每一种音乐文化都是对特定环境的一种特定适应。谢嘉幸教授也从语境和文化的角度阐述了音乐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实践论观点。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本文拟从语境这一概念入手, 具体探讨“雅与俗”在不同历史阶段音乐文化语境中的意义以及两者的依存关系, 从而揭示中国传统音乐思想的文化变迁。

一、有关“雅与俗”概念的界定

一般认为, 雅俗观念由音声引发。《诗经》原本都是乐歌, 诵之在声, 而歌之在音, 其体分“风”“雅”“颂”, “都是由音乐的不同而得名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由孔子所编。他根据周朝政府收集的三千多首诗歌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首, 及至孔子, 去其重……取三百五篇。”) 自己又在旅行中亲自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校对, (子曰:吾自卫反鲁, 然后乐正, 《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 于公元前484年, 编成了一部包含305首歌辞的精选歌辞集。《诗经》中的歌曲共分三类, 即《风》《雅》《颂》。《风》包括了从周初到春秋中期的十五国的民歌;《雅》是贵族文人在学习了民间歌曲之后, 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作品;《颂》是天子在祭奠自己的祖先时所用的乐歌。在这三类中, 《风》是《诗经》里的精华, 因为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民的生活面貌, 有着一定的现实性, 内容广泛。第二类的《雅》, 其作品创作者的阶级属性 (贵族文人) 决定了其创作的局限性, 是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根本目的的。但其中也不乏揭露社会现实的好作品。第三类的《颂》, 内容多是歌颂统治者丰功伟业的颂扬诗歌, 也可以从中看出当时的精神面貌。后来各个时期统治者所特别重视强调的“雅乐”, 可以说, 主要从这时期中的《雅》《颂》的传统发展而来。而“风”通于“俗”。处境而谓风, 积习以成俗。从音乐的角度而言, “风”即俗乐。俗乐, 即世俗化的音乐, 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 俗乐是指包含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音乐以及夷俗之乐。所谓“雅俗之争”, 也就是指雅乐与俗乐的消长过程。本文正基于此, 具体探讨“雅俗”二者的生息发展。

二、雅俗消长的几个阶段

正雅黜俗, 却乐从“新声”。

春秋战国时期,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可谓是重大的社会变革期。这一时期, 伴随着私有土地的出现, 新兴的地主阶级不断兴起。阶级力量转移的背后酝酿了整个社会的政治变革。春秋时期, 奴隶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 封建制逐步形成。政治上的动荡, 使得学术文化下移, 从而引起了学术思想上的“百家争鸣”。这同时也反映出这一阶段思想的解放与文化的发展。

这一时期, 学术思想上的解放也带动了音乐领域的繁荣。民间音乐文化开始崛起, 各地区、各民族人民音乐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也推动着音乐艺术的向前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音乐文化较之于前的最大变化在于, 相对于过去的乐在宫廷, 现在是乐在民间;相对于过去行乐在礼, 现在是行乐在情;相对于过去乐从雅声, 现在是乐从“新声” (即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音乐甚至包括夷俗之乐) 。

西周初期的礼乐制度伴随着王权的衰落而呈现“礼崩乐坏”之势。音乐已不再如往昔一般作为祭祀典礼中礼乐活动的附属品, 而是逐渐摆脱王权意识的束缚, 成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可见, 音乐的审美性不断外现。音乐活动的不断丰富, 逐渐成为社会各阶层成员世俗生活的重要内容, 这都体现出这一时期音乐的世俗化倾向。

音乐世俗化倾向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新声”音乐对宫廷雅乐所造成的猛烈冲击。这些民间世俗音乐不仅在民间广为流行, 在宫廷音乐活动中也蔚然成风。魏文侯就直言不讳地承认“吾端冕而听古乐, 则唯恐卧;郑卫之音, 则不知倦”。足以见得, 民间世俗音乐的新鲜生命力与广泛影响。

战国时期, 儒、墨、道三家都各自发表了有关在音乐方面的言论。其中, 当数儒家的音乐思想自成体系。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不仅是教育家, 哲学家, 他在音乐方面也有着很高的造诣。孔子有着相当丰富的音乐知识与实践理论, 这都为他的音乐思想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他的音乐思想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他积极的肯定音乐的社会作用, 承认音乐对人修养的提升意义, 但却消极的否定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新声音乐的发展。他将郑声与佞人相等同, 认为“郑声淫, 佞人殆” (《论语·卫灵公》) , 主张“放郑声, 远佞人” (《论语·卫灵公》) 。正因如此, 他主张“乐正”, 即恢复雅乐的正统地位, 并且一直致力于此 (《论语·子罕》, “子曰:吾自卫反鲁, 然后乐正, 《雅》《颂》各得其所。”) 。他始终坚持“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论语·阳货》) 。这些思想的形成都与他的阶级属性有直接关联。因为他代表着没落贵族阶级的利益, 因此他的思想有着不可避免的阶级局限性。

上一篇:毛泽东诗词选三下一篇:2023年中考复习时事政治专题一科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