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2024-04-24

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共9篇)

篇1: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附件3:永丰县整合财政涉农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整合财政涉农扶贫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整合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的项目、城乡重点项目建设和非贫困村有贫困人口受益的项目,现结合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整合财政涉农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一、项目申报

1.每年2月份前,由村组将本村组一年中需要建设和维修的项目向所在乡镇提出申请。

2.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村组提出的申请进行初步核实、签署意见后于每年的3月15日前报县直项目主管部门。

3.有关县直项目主管部门根据乡镇所报项目情况,按资金用途对应进行筛选项目,按照优先安排用于贫困村脱贫攻坚项目的原则,项目资金总量在300万元以下的,安排到贫困村的项目资金不得少于60%;项目资金总量在300万元以上的,安排到贫困村的项目资金不得少于20%;对于较大项目则需要进行财政评审或者专业设计人员对拟建项目进行设计,向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提出全年项目和金额方案,否则县发改委不予立项。

4.当年项目批复应在4月30日前完成。

二、项目实施

按照《永丰县脱贫攻坚工程项目“绿色通道”实施细则》(永府字〔2017〕30号)文件精神执行。

三、资金拨付

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含整合资金)下达后,县、乡(镇)按照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及时做好具体项目与资金的对接。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切实优化资金拨付流程,加快资金拨付进度。

1.科学分类项目。县财政局要对项目进行科学分类,灵活选择预拨或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等方式,及时拨付扶贫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脱贫攻坚项目资金实行预拨制,即将涉农整合资金提前拨至乡镇,乡镇即可按工程进度要求,分别以项目动工和项目验收为时间节点,分阶段拨付项目资金。项目工程施工、动工后即可申请拨付一定比例的资金(直接开税票,填写请款单,附:会议记录、承包合同、预算清单、施工前和施工中照片);项目完工且经乡(镇)、村及村组理事会验收后可再拨付30-45%(开具所请款额的税票,填写请款单;附:决算清单、验收单、施工前、施工中和完工后照片)。

2.优化拨款程序。县财政局和资金整合部门对合法合规、材料完备(包括:报账请款单;税务发票;中标通知书或发包会议记录;承包合同;项目预(决)算清单;项目完工有乡村两级相关人员签字的验收单;施工前、施工中和完工后照片以及除“绿色通道”规定以外需进行招投标的合同)的拨款申请,原则上即时办理资金拨付手续,不得延压。

3.明确资金拨付报账流程。项目资金统一由支付报账员收集支付资料申请拨付,村级发包项目,拨至乡镇经管站村财乡代管账户,采用村财乡管报账制。通过“一卡通”发放的,直接支付到个人账户。部门或乡镇发包的项目,由承包商(方)按照《永丰县脱贫攻坚工程项目“绿色通道”实施细则》(永府字〔2017〕30号)所规定的相关要求提供资料,资料完善后报项目主管部门(脱贫攻坚相关责任部门)主要领导在发票联上签审核意见、请款单上签支付意见后交资金整合办报账员统一收集,送到县扶贫和移民办以及县财政局主要领导审签、项目资金在30万元以上的需经相关县领导审批,涉农扶贫整合资金领导小组办公室拨付资金。

4.加大扶贫资金结余结转清理盘活力度。对于以前年度有结余结转的专项扶贫资金,按有关规定在2018年6月底前清理盘活完毕,并形成有效支出。上级扶贫资金从下达之日起,原则上在一年内全部形成支出。对在规定时间内未拨付的资金作为存量资金缴入县国库(除质量保证金外)。

5.严格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加强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监督检查,督促加快支出进度,确保所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一但发现有假借扶贫项目名义违规发包、违规拨付、套取、挪用资金等情形,将移送纪检、司法机关追究其责任。

6.乡镇自筹资金、社会资金用于脱贫攻坚项目的参照《永丰县脱贫攻坚工程项目“绿色通道”实施细则》(永府字〔2017〕30号)文件执行。

7.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予报账:未列入项目计划、未按要求进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自建项目除外)、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报账手续及附件不全、资金使用不合规等项目。

四、监督检查

1.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财政监督检查职责,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到整合财政涉农扶贫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和效益分析的全过程。

2.项目主管部门要切实强化项目管理工作,对项目建设质量和工程施工进度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监督项目施工单位按照批准方案实施项目,按批复计划使用项目资金,强化项目实施和项目资金管理。

3.审计部门依法对项目资金分配、使用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4.监察机关对项目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中违规违纪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本办法只适用于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脱贫攻坚领域工程项目。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篇2: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加强全县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认真实施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项目,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咸阳市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彬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陕西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咸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管理的规定及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村、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根据地、边远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财政扶贫资金包括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和省、市、县(区)财政配套资金。

第四条 财政扶贫资金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和管理。扶贫项目主管部门负责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的编制、实施管理、检查验收和费用支出的审核。财政部门负责配套资金的落实,项目资金的收支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 财政扶贫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实施省级管理制度,省以下不能层层切块分配,要严格实施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按项目建设进度核拨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二章 项目计划管理

第六条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批,采取自下而上逐级申报、自上而下逐级审批的分级负责制度。各扶贫开发重点村要依据村级扶贫规划提出项目申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以正式文件向县扶贫办申报扶贫项目,县扶贫办应根据扶贫开发任务、财政扶贫资金控制指标和项目库中选择的项目,编制扶贫项目建议计划,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县扶贫办和财政局联合上报市扶贫办和市财政局。

第七条 县上收到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批复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建设任务下达到项目单位组织实施,并进行公示、按项目实施进度报帐。

第八条 扶贫项目计划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调整。确需变更、调整的,要按管理程序逐级上报。项目建设地点和投资规模变更的按程序报省扶贫办批复,项目建设内容变更的由市扶贫办批复,报省扶贫办备案。

第三章 资金管理与拨付

第九条 县财政局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当年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专户存储所得利息,全额转作扶贫资金,继续用于扶贫。

第十条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报帐管理,必须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资金拨付到实施项目的施工单位。

第十一条 报帐制实行县级管理制度,严禁将项目资金拨付到乡、村。

第十二条 各项扶贫资金必须专项用于已经批复的项目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和滞拨、截留、挤占、挪用。

第十三条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行质量保证制度。拨付资金时要预留质量保证金(不超过项目投资概算中财政扶持资金的10%)。工程竣工使用一年后,未发现非无法抗拒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用款申请,县扶贫办审核后将质量保证金全额拨付给项目实施单位。在此期间,若工程存在非无法抗拒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应将质量保证金转作维修费用,不足部分由原施工单位支付。

第四章 设计预算

第十四条 县上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上报后,县扶贫办、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要及时督促有关扶贫项目实施村联系交通、水利、建设等部门派技术人员现场勘测,按项目计划、设计内容严格编制设计说明书和工程预算。

第十五条 扶贫办要将各项目实施村的工程设计说明书、工程预算与项目计划核对,严格审核。对不符合项目计划的要重新编制。

第五章 工程招标

第十六条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制度。施工队的选择必须坚持原则,施工队应具备一定的施工资质或有扶贫项目上的样板工程。竞标工队的资格由扶贫办审查。

第十七条 工程招标工作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项目实施村发布招标公告,组织竞标工队的报名工作。扶贫办主持招标工作,县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要派员参与招标工作。

第十八条 招标工作结束后,扶贫办要与项目实施村签定扶贫项目实施责任书,项目实施村要与施工单位签定扶贫项目建设合同,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之后,扶贫办给项目实施村和施工单位下达开工通知。

第六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九条 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相关项目管理的要求组织实施,扶贫、财政和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要各司其职,严格把关,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十条 各有关项目实施村接到县扶贫办下达的开工通知后开始开工建设。施工期间,扶贫、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及时质检。对不遵守项目管理制度,私自改变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额度的村,挪用多少,调减多少。

第二十一条 对未经县级业务技术单位设计预算的,未经参加县上扶贫项目公开招标的,或擅自开工建设的,其责任自负,县扶贫办不予认可。

第二十二条 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年审制度。县审计局每年要对全县财政扶贫资金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并重点抽查审计一批扶贫项目资金。县扶贫办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配合工作。

第七章 验收工作

第二十三条 扶贫项目验收工作实行分段验收的办法。在施工的重要环节由扶贫办进行初验,初验合格方能继续施工。

第二十四条 项目竣工后,县上组织有关部门统一验收。验收工作由扶贫办组织,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技术部门参加。项目验收合格的发给验收合格单,并将产权移交有关单位。验收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八章 奖惩措施

第二十五条 奖惩的依据:

(一)各级审计部门在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问题的;

(二)新闻媒体曝光和群众举报经核实的;

(三)执法检查发现重大问题的;

(四)各类扶贫项目检查、验收结论;

(五)扶贫开发工作检查结论。

第二十六条 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扶贫项目实施质量高,扶贫工作检查评价好的乡镇,县上奖励给下全县总指标5%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

第二十七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如数调减下年项目资金计划规模,并视情节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挥霍、浪费、截留、克扣,挤占财政扶贫资金的;

(二)骗取、套取、挪用、贪污财政扶贫资金的;

(三)同一项目多头申报,多头申请资金的;

(四)擅自调整、变更扶贫项目计划的。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彬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3: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改革开放以来,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 河北省先后组织实施了《河北省1994-2000年扶贫攻坚计划》和《河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2001-2010年) 》, 各级党委、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 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贫困地区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扶贫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 受到地理、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按照1, 500元的扶贫标准, 到2010年底还有560万的贫困人口, 按照国家2, 300元的扶贫标准, 贫困人口将会明显增加。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低收入、高物价”特点十分明显, 相对贫困问题非常突出。

2012年河北省又颁布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 到2020年, 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 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 使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有大改变、生活条件有大改善、社会事业有大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生态环境有大改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该《意见》中, 对扶贫资金的管理有了新的指导。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投向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贫困村。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 封闭运行。采取项目直补、项目覆盖、技能培训、移民搬迁、贷款贴息等方式, 使扶贫对象得到直接有效扶持。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扶贫自立社试点, 探索多种担保形式, 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问题。健全扶贫资金监管机制。完善报账制、备案制、公开公示制等各项管理制度, 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2014年河北省安排财政扶贫资金达到5亿元。2015年1月8日, 河北省财政厅厅长高志立在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做的201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指出, 2015年扶贫资金预算为10.8亿元;要求实施精准扶贫, 支持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黑龙港流域、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扶贫开发, 支持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出列。

二、河北省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拨付滞后, 扶贫项目开展受影响。

资金拨付不及时, 主要是因为扶贫资金的申请过程冗杂, 申请批复不及时, 因而资金下放滞后。此外, 部分项目前期准备不足, 或者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缺陷, 配套项目不完善, 导致项目难以实施, 不能及时拨付资金。

2、扶贫项目不规范, 导致扶贫资金浪费。

扶贫项目应当按照省内扶贫政策和扶贫开发规划进行立项,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以使扶贫项目真正起到扶贫脱困, 发展经济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项目立项不够科学, 一些部门和村镇领导产生人人须得一份的思想。有的项目是关系项目和人情项目, 与当地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一个市每年项目多达几百个, 资金多的有十来万, 少的仅有几千元, 资金投放相对零散, 扶贫项目的开发难以形成规模;还有些项目根本无法实施, 影响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发挥, 同时也造成相关部门的监管困难。

3、扶贫资金报账存在缺陷, 资金记账存在问题。

由于扶贫报账是扶贫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批准的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工程建设进度表以及合同等, 提出用款计划并附上有效报账凭据, 按规定程序报请财政部门核准作为报账提款的依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报账难以体现出扶贫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

4、资金管理不严格, 存在截留挪用现象。

近年来, 扶贫资金管理逐年规范, 各项制度逐步健全, 管理措施越来越严格, 但在审计中仍发现有少数部门或乡镇截留挪用扶贫资金。如有些部门或乡镇通过虚列项目支出套取扶贫资金, 用于弥补经费支出或者其他非扶贫项目建设, 有些项目实施单位直接将扶贫资金挪用后弥补项目前期费等。这些情况的存在, 直接导致扶贫资金的流失, 影响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5、扶贫资金监管不到位, 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

资金主管部门只注重报账单位原始单据形式上的合规性、合法性, 忽视扶贫项目管理过程的参与和对票据真实性的审核。项目主管部门监管力量不足, 不能做到随时随地监督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面对扶贫项目数量多, 项目实行时间不一, 资金投放零散等情况, 审计部门难以应对, 存在项目竣工后不审计或漏审计现象。使得扶贫资金缺乏有效健全的监督手段, 项目报账支出与实际业务支出明显不符, 还有些项目根本没有得以实施, 但相关资金却被以虚假报账资料套取后挪作他用等现象时有发生, 使报账支出失去了真实性, 给一些项目实施单位弄虚作假、开具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用于非项目开支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完善扶贫资金使用及管理的对策

1、提高扶贫资金政策认识。

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及相关部门应重视支农扶贫工作, 进一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提高村组织、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的遵纪守法意识, 严格按照《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管好、用好财政扶贫资金, 不得随意更改变换使用项目, 不得截留挪用, 虚报冒领扶贫资金。同时, 要加大力度健全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和各项项目建设管理制度, 使扶贫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步入更加规范的轨道。

2、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与管理, 保障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

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在扶贫资金的安排以及管理和使用上, 各部门应当保持政策法规的一致性, 加强扶贫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检查, 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3、改进和完善扶贫资金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切实做到专人、专账、专户管理;建立公示制度, 公开扶贫资金计划分配和使用情况, 公开项目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报账制, 扶贫资金必须实行封闭运行, 直达项目, 资金的拨付要按规定的程序办理, 及时拨付项目资金, 坚决杜绝使用虚假和不合规票据报账问题。严格实行项目管理, 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检查验收到项目。要严格实行扶贫项目检查验收考核制度, 对扶贫资金的检查验收, 可采取由政府领导、扶贫资金主管部门组织、驻点单位参与的办法, 组成验收专班, 集中力量, 每年对完工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对未达到项目计划要求的项目要责令其限期整改, 以保证扶贫资金真正用于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4、强化扶贫资金的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工作。

审计部门每年要将扶贫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并形成制度。凡发现有转移、挪用、拖欠、挤占扶贫资金的, 必须责成相关部门如数追回, 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一经发现有贪污扶贫资金的, 应及时移交相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强化科学立项和分配资金意识。

严格按照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和“十二五”规划, 科学地研究和申报扶贫项目, 进一步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并加大整村推进投入力度, 重点和有针对性地投入扶贫资金。同时要改变扶贫资金多头管理的现状, 加强扶贫部门之间的协调, 避免重复立项、立项不实、选项不当等情况发生, 使扶贫资金真正地发挥扶贫帮困和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

6、加大扶贫项目和资金的透明度, 让群众广泛参与。

扶贫项目的选择、立项、实施、监督、管理必须坚持群众参与, 接受群众监督。对资金监管情况予以公示, 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同时, 建立项目的专业机构与专家参与机制并在项目区内公示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工程预决算情况的群众监督机制, 防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聂永刚.贵州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13.1.

[2]刘洪英.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 2013.6.

篇4: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关键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措施;探讨

一、前言

在我国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保障贫困农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农村扶贫开发是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而财政资金扶贫的开展,能够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对于优化农村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发展当中,应当能够对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作管理措施进行细致的探讨,从而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为良好的作用。

二、筹资渠道多元化

目前,我国农村扶贫资金主要是有政府的财政拨款提供。很多贫困地区财政收入不足,难以完成国家要求的相应配套资金比例,因而使很多扶贫项目都无法有效的开展和实施。对此,在新时期的发展当中,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以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为筹资导向,以农民为筹资主体,以社会投入、信贷、外资等为筹资补充,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扶贫资金筹措机制。政府部门应当适当的调整自己在扶贫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在公共财政专项资金的框架当中,加入扶贫开发项目,朝着服务型政府的方向转变。对于一些政府部门难以有效控制和管理的事情,可将其下放到市场中,通过市场的作用进行自动调节。对然我国市场机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其缺失最为良好的资源配置机制。因此,良好的市场运作也是贫困地区情况改善的重要条件。

三、动态管理贫困目标

对于贫困目标,在相应的扶贫标准确定后,应当进行动态的管理。通过对下属村镇的建档立卡,明确贫困人员的基数。同时建立县级、乡级、村级贫困人口的扶贫项目账目,要体现出贫困人口的数量,以及扶贫项目资金的立项、验收、使用、审计、结算、拨付、审批、申报等内容。对于相应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应当进行动态化的建立。在扶贫工作机制的优化发展中,这是一项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对于贫困人口,可利用互联网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对贫困和脱贫人员定期进行动态管理。这样,有助于避免一些贫困人员不愿主动脱困,想要继续享受扶贫优惠政策的行为。

四、完善监管机制和审计监督

我国目前有着十分巨大的扶贫机构体系,对于扶贫项目和资金,通常有多个部门进行管理,因此存在着跟踪监测效果不理想、扶贫信息不对称等不良行为,也难以有效的减少和避免扶贫资金的漏出行为。所以,对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作管理,应当建立阳光财政的模式,提高扶贫资金运作管理和使用的公开性、透明性和规范性,同时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理财职能。此外,应当加大扶贫资金的管理监督力度,严格执行专户管理制度。在运作管理过程当中,对于资金定期保障工作应当加以重视,坚决杜绝扶贫资金的挪用、私留、侵占行为。审计监督部门应当进行严格的跟踪监督和审计,规范管理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同时也要进行定期的抽查和审核,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五、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

在当前的社会体制下,很多政府机关为了达到贫困地区的考核要求,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瞒报、虚报现象。在扶贫资金的分配当中,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这就导致了分散使用了有限的扶贫资金,同时也助长了贫困群体要、靠、等的不良心理和懒惰思想。对于这种情况,应当适当的采取激励机制来进行扶贫资金的分配,对于扶贫问责机制的建立,其导向应当以结果为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扶贫的效果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责任感,提高贫困群体的主动参与性。在实际分配扶贫资金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出公平公正性的原则,可拿出一部分资金,根据贫困程度、贫困规模等进行分配。另一部分资金,则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来进行分配。例如,可以对贫困人员逐年减少、扶贫效果和成绩理想的地区增加分配比例,而对于扶贫效果差、贫困人员数量变化不明显的地区,则可以适当减少其分配比例。此外,还应当建立起严格的问责机制,对各地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违规使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一旦发现存在这种不良行为,就应当严肃的追究和处理相关责任人。

六、简化资金传递过程

就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我国扶贫开发系统具有过于繁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庞大的机构。对此,应当适当简化传递层次和传递主体,将项目审批周期缩短,降低制度自身的运作成本。对于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法律、廉政的教育,对于县级、乡级的基层管理人员,应当进行良好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提高其工作执行力、业务技能、自身素质,树立起牢固的扶贫资金高压线理念,从而防止扶贫资金的不当应用。

七、结论

在我国当前社会中,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广大农民群众仍处于十分贫困的生活当中。对此,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就应当对农村进行有效的扶贫工作。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是农村扶贫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因此应当对其运作管理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尽早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悦玲,徐彩华.加强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的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8:144-146.

[2]李汉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5,20:70-72.

[3]王善平,高波.财政扶贫资金公司化运作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11:77-82.

[4]聂永刚.贵州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3,01:108-111.

作者简介:

篇5: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2011年 月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正安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和档案管理工作向各位领导作汇报,跟兄弟县(市)的同志进行学习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化一强”发展战略,按照“调结构、重增收;夯基础、增活力;抓培训、强技能;建机制、规运行;重管理、增效益”的思路和要求,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攻坚克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探索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规范建设,严格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和档案管理三项工作

自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平均每年投入到我县的财政扶贫资金近3000万元,要确保这些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发挥其应有的效益,这与项目选得优劣,资金管得好坏,实施效果如何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紧紧抓住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和档案管理三个关键环节,突出规范化建设,着重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促进项目实施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促进项目效益与资金使用有机结合,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一)建章立制,规范程序

为更好地实施好财政扶贫项目,确保扶贫资金安全,提

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新时期扶贫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在加强扶贫机构建设和出台扶贫开发有关意见、决定的基础上,重点从强化规范、强化责任入手,在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和档案管理方面建立了相关制度。

在项目管理方面。我们先后制定并下发了《正安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正安县财政扶贫资金验收(试行)办法》、《正安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等一系列规定,从项目的前期申报工作、实施检查到项目验收以及项目的整个管理流程都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使项目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

在资金管理方面。我们制定了《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制实施办法》、《关于对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实行责任追究制的规定》、《建立乡镇财政扶贫资金专帐》等相关规定和文件,对财政扶贫资金的报帐、用款、决算、审计等做了具体的规定,使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要求更加明确,程序更加严格,资金管理更加规范。

在档案管理方面,制定出台了《关于正安县财政扶贫资金档案管理的规定》、《关于规范乡镇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定和文件,使财政扶贫项目档案做到了资料完整、整理规范,归档及时。

(二)坚持标准,严格要求

为确保财政扶贫项目效益,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项目管理和档案管理上,我们坚持“严”字当头,不放宽条件、不放松要求、不放过问题,反复强调并始终坚持“五严五不”。一是严格把好政策关,不乱开政策口子;二是严格项目实施

关,不随意调项;三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不挤占、挪用资金;四是严格项目实施质量,不搞半拉子工程;五是严格项目验收,不走过场形式。坚持“五严五不”的要求,既规范了财政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各项要求,又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的效益。

二、创新工作模式,健全新形势下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和档案管理新机制

(一)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用创新方式放大扶贫效益

在财政扶贫项目实施管理上,按照 “乡镇实施、部门指导、县级监督、确保质量”的运作方式,重点做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申报审批管理。近几年来,我们严格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过程走”的要求,在项目的立项审批上,由县、乡、村分级组织编制中长期规划,并在规划前向群众公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组织专家或技术干部进行评估论证,按照“统筹规划、择优扶持,分级审批、公开立项”的原则,在项目选择上“立足四个优先,即:“扶贫效益优先、示范性开发优先、产业化建设优先、群众意愿优先”;在项目库建设上,做到“规范化管理、动态化管理、微机化管理”;在审批立项上,坚持“三个不予”,即“未通过群众讨论的项目不予入库;未入项目库的项目不予评审;未经评审和县扶贫领导小组审批的项目不予申报”。

二是强化组织实施。在项目的组织实施上,主要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做到“两个明确”。即:明

确法人责任和明确目标责任。项目批复下达后,立即成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与法人签订责任状,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推动机制。同时签订合同或协议,细化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奖惩措施等。二是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进度质量。项目启动前做好宣传发动,增强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做到早安排、早实施,确保进度和质量。

三是强化过程监管。为保证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和档案管理制度的落实,我们采取了“四定”制,即实行定人、定责、定任务、定奖惩的“四定”制,明确了扶贫、财政部门各自的责任和任务,真正做到财政扶贫项目有人管理、有人跟踪和有人负责。同时,突出加强重要环节的督查工作,县扶贫、财政、监察、两办督查室等组成常年项目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全县的扶贫项目实施情况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扶贫项目的落实情况,每一次督查都形成专题报告,并将督查结果在全县进行通报并提出整改要求。对于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责成实施单位迅速采取措施,及时整改,抓好落实,按时报告整改情况,使督查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

四是严格验收工作。为规范财政扶贫项目的验收工作,根据《县财政扶贫项目验收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我们在项目验收上采取阶段验收和综合验收相结合的方式,阶段验收主要针对工程类的项目,将实施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要对每一个阶段的进度、质量进行验收,如学校建设项目,我们把其划分为隐蔽工程、主体工程和饰面工程三个阶段,即下完基础后组织验收一次,主体工程完工后抽样检测验收一次,装饰工程结束后验收一次。项目综合验收采用三级验收制,首先是实施单位自查验收,其次是县扶贫领导小组组织县级验收,第三是申请市级验收。项目验收分种植业项目、养殖业项目、工程类项目和培训类项目几大类,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式。验收过程中对项目管理、资金管理、档案资料、实施效益等进行量化考评,实行项目综合等级评定,等级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验收结束后,验收组要及时与实施单位交换意见,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并指出存在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意见。项目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或实施单位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的均不予验收。通过项目验收的,由验收组出具项目验收报告。对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由验收组下整改通知,在接到通知规定的时限内,经整改完善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项目竣工验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由主管单位明确项目权属,将项目移交其进行管护。

(二)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监管,用创新方式保证资金安全

在扶贫资金管理上,我们严格按照《正安县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正安县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的规定,采取“县设专户、乡建专帐,封闭运行,县级报帐、财政决算、专项审计”的模式,在资金运行上严格遵守“三专”的要求,即“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帐核算”,由县财政局开设专户统一存储,县财政局明确专人负责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工作,项目实施统一实行县级

报帐制,乡镇建立完整的项目辅助台帐,同时接受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在资金使用环节,主要坚持“四制”。一是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所有项目的实施均分三个阶段进行公示公告,即实施前、中、后期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情况分别进行公示公告;二是资金实行县级报帐制,资金按进度拨付,对已拨资金进行报帐后方可申请下一期拨款,资金采取“334”的拨付方式,即项目启动拨付30%,中期拨付30%,后期拨付40%,工程类项目按“3331”方式拨付资金,即项目启动拨付30%,中期拨付30%,项目实施完成验收拨付30%,一年后无严重质量问题再拨付10%的质量保证金。三是实行项目责任追究制,项目采取法人负责制,实施前与项目法人签订责任状,明确法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对资金使用有问题的项目将追究法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四是专项资金审计制。项目实施结束后,实施单位作出竣工决算并报财政批准,并提请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确保了全县扶贫资金的使用安全。

(三)强化痕迹管理工作,用创新方式促进项目档案规范

为强化项目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几年来,我们不断完善财政扶贫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制度,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形成了“专人负责,全程收集,县乡一致、一事一档、分类存放,长期备案”的管理模式,使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在建立项目及资金验收档案时,我们严格按“一事一档、分类管理”的要求,一个项目一个

档案专卷,认真编制目录、序号和内容,并分类排列入柜存放。项目档案专卷包括项目资金下达文件、项目建设责任书、实施方案、财务票据、劳务报酬或补助兑现花名册、群众投工投劳记录、竣工决算、工程报账和项目验收申请、验收意见表,同时要收集好项目实施每个阶段的图片、影像资料并刻盘保存,随纸质统一归档,长期保存。通过科学严密的档案管理,使财政扶贫项目监督机制更加科学完善,全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情况一目了然。

通过加强管理,机制创新,我县扶贫资金项目基本做到“申报审批公开、项目实施有序、资金管理严格、档案管理规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尽管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省市的要求和兄弟县市相比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尤其是在项目实施的效益评估方面还缺乏经验,在资金管理的方面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水平,促进全县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6: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泰和县整村推进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重点村:

为进一步加强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扶贫办、财政厅关于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规定以及国家和省有关农村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泰和县整村推进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泰和县整村推进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泰和县扶贫办

泰和县财政局

二00八年六月三十日

主题词:扶贫资金项目 管理办法

通知

抄报: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

共印42份

泰和县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使之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向和重点,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扶贫效果,依据省扶贫办、财政厅关于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规定以及国家和省有关农村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扶贫办作为扶贫工作主管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管理,组织开展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

第三条 各重点村成立项目监事会负责本村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规划、申报,实施、检查验收等具体工作。成员由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组成。

第二章 目标任务和实施原则

第四条 通过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实施,加快贫困村生产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第五条

实施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要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实施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必须尊重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要把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放在首位。

2、效益覆盖的原则。实施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要坚持项目到村组,效益覆盖到户,使广大贫困农户普遍受益。

3、长效性原则。实施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要立足于能使贫困农户长期受益,真正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4、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实施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要动员和组织广大贫困农户积极参与,投工投劳,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贫困面貌。

第三章 建设内容

第六条 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是:产业发展、村道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科技推广等。

第四章

项目编制

第七条 各重点村应根据资金计划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项目申报:村项目规划组依据本村五年规划提出项目计划——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项目计划——项目公示——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向县扶贫办申报。

第八条 县扶贫办收到各重点村申报的项目计划后,应依照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之规定,深入实地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项目的规模、标准、投资概算进行审查。审查

后,会同县财政部门共同编制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报上级扶贫、财政部门批复。

第九条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批复后,县扶贫办应于一月内抄告各重点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各重点村项目规划组应及时就本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安排情况在村政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

第十条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下达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建设地点、内容、规模和标准,如特殊原因确需调整,须履行报批手续。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十一条 各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在县扶贫办统一指导管理下由各村项目实施管理组负责组织实施。科技推广项目由县扶贫办和各重点村共同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各重点村项目实施理事会在接到项目批复后应及时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各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完成后十天内报县扶贫办、县财政局组织验收。在规定的时间内项目未完成的不予验收报账,项目取消,资金由县扶贫办另行安排。因特殊原因未按期完成或未能实施,必须有充足的理由,方可按程序提请项目延期或调整。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完工后报帐制度,项目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帐,项目资金原则上拨付到各项目单位,实行专户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第十五条 项目完成并经验收后,项目单位应及时报账,超过一个月未报账,作自动放弃处理,剩余资金由县扶贫办另行安排。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报账,必须事先书面说明理由方可延期报账,但最多不超过一个月。

第十六条

项目完工验收后,项目单位凭项目报账请款单、项目相关发票、施工合同、工程预决算清单、项目实施前、后对比照片等前来报帐。报账请款单和验收表必须依次由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县扶贫办、县财政局签署意见后方可报账。

第十七条 各项目单位报帐后,应分项目做好财务帐目。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县扶贫办、财政局应加强对各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剩余资金停止拨付,并按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之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凡投资在十万元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工后,应在不影响其正常使用的主体部位表面镶嵌项目永久公示牌以便广大群众监督。公示牌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实施时间、工程规模、技术标准、投资额度、资金来源、责任人。

第二十条 县扶贫办年终对各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并对绩效显著的项目单位和责任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篇7: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在省、市农开办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渑池的农业综合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股室根据河南省《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实施办法》依据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及有关资料,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该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项目情况:

1、南村乡土地治理项目:该项目区涉及南村乡仁村、南村两个行政村。计划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其中发展水浇地4000亩,经济林1000亩。项目总投资484万元,财政投资361万元,群众自筹123万元。项目修建拦水坝1处,埋设PVC管道36.9公里,衬砌渠道0.5公里,建渠系管系建筑物305个。改良土壤4000亩,新开和整修田间道路4公里,道路边及田间栽防护林10000株,发展经济林1000亩(栽玫瑰)。引进新品种7个,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3项,举办科技培训2000人次。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0万公斤,年新增产值240万元,项目区年农民纯收入总额新增15.91万元。

2、果园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该项目位于果园乡展庄村,总投资582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3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95万元,省财政资金109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1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9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148万元。计划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其中发展水浇地3500亩,发展经济林1500亩。项目计划新建小

型水库1座,提水站1处,输变电线路0.6公里,衬砌渠道1.5公里,埋设PVC管道13.9公里,建渠系建筑物238个等;通过深松土壤、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3500亩;新开和整修项目区道路4公里,栽防护林8000株,发展经济林1500亩,其中核桃1000亩,花椒500亩;通过引进新品种10个,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4项,举办科技培训2000人次等措施,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项目全面建成后,项目区年可新增粮食产量52.5万公斤,新增干果17.5万公斤,年新增农业产值30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新增2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额年新增35.7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项目:2010年7月23日,渑池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侵袭,县农开办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了解灾情,一方面指导项目区干群生产自救,另一方面积极向省、市、县、局领导反映灾情。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上级把三门峡唯一一个损毁项目批给渑池县。该项目确定在段村乡实施,涉及上涧、四龙庙、赵沟三个行政村。计划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24万元,三门峡市级财政配套资金4.2万元,渑池县财政配套资金1.8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30万元。计划建截留坝2座,整修混凝土渠道4620米,埋设pvc管道9515米,整修道路2000米。项目建成后,可恢复灌溉面积3000余亩,项目区年新增粮食75万公斤,年新增产值112.5万元,农民纯收入总额年新增70.44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部分财政资金扶持项目选项、可行性论证等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不够准确,预算编制取费标准不合理。一些项目乡镇只重视争取资金,忽视项目管理,有些随意调整计划搞平衡照顾,搞“政绩”工程,造成一些项目达不到设计要求。

2、项目后续管理工作薄弱。有些项目乡镇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对完工项目不及时进行检查验收,致使施工单位单位钻空子项目单位挪用专项资金,项目完工后不作固定资产登记,产权、责任、利益不明晰,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3、由于机构改革不到位,各种关系没有理顺,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建议加快改革步伐,彻底的解决机构棚架问题。农村现在多为老幼人员留守,自筹资金筹集较难,建议降低自筹资金比例。

4、项目实施中占地、毁青、毁树、取土协调难建议尽快出台政策,破解这一难题。项目实施原辅材料暴涨,对项目进度产生巨大影响。建议根据政策和有关法规破解这一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农开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领导和部门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互应尽的职责、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逐步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持项目配套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减少资金的损失浪费。

2、把科技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推广及培训投入,要进一步调整项目投资结构,适当压缩项目数量,增加财政扶贫项目的科技含量,吸引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发展,增强项目的生命力。

资产管理股

篇8: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1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

1.1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制度问题

1.1.1 扶贫资金筹措制度不完善

我国各地方的农村扶贫资金大部分源于中央及地方财政部门的资金注入, 大大弱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扶贫资金筹措中的作用。此种建立于非市场化制度上的农村扶贫资金筹措制度并不完善, 导致资金流通渠道单一, 不但会在资金流通中滋生贪污行为, 而且会降低社会资源在农村地区扶贫事业中的参与度。

1.1.2 扶贫资金使用制度不完善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制度不完善, 就无法将扶贫资金真正用于根除农民的贫困, 其主要表现为两点: (1) 由于农村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 部分农村地区的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到留守的老弱妇幼群体中, 有限的扶贫资金无法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能力, 也无法真正带领农民走出贫困生活; (2) 财政扶贫资金有时会被投放到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背离的生产项目中, 无法持续提升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甚至还会升高农村贫困地区的返贫率。

1.2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问题

1.2.1 扶贫资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方式存在问题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在使用方向及方式上, 主要以各级政府部门的切身利益为中心, 加上行政机构具备官僚主义及本位主义等特色, 必会降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1.2.2 扶贫资金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流通中, 大部分属于事业性的管理经费, 并且农村扶贫资金管理组织机构冗杂, 会耗费事业性的管理经费, 造成农村扶贫政策在执行中拖沓的现象。

1.3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理念问题

1.3.1 外源性扶贫理念问题

农村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在对农民的扶贫工作中, 过度强调农业及土地, 一味听从外源性扶贫理念的指导, 扶贫资金管理理念落后, 无法根除农村地区的贫困。在外源性扶贫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工作, 具备以下两个消极作用: (1) 把有效的扶贫资金投入生产效率不高的农业和土地, 无法实现扶贫的目的, 还会限制农民的自我生产能力; (2) 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 只能改变农民暂时的生活条件, 无法转变其小农经济理念, 无法根除农民的贫困状态。

1.3.2 一元化扶贫绩效考评理念问题

目前我国中央财政拨的扶贫资金, 并未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办法, 中央财政拨给地方的扶贫资金主要受一元化扶贫绩效考评理念的指导, 在考虑各地区贫困人口的数量、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等因素的前提下, 按公式计算出结果, 此种考评方式主要以单一经济指标为依据, 向各地区分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 这会弱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综合运用率。

2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完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制度

2.1.1 完善扶贫资金筹措制度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者不但需了解各级政府的主导性地位, 而且需认识到各级政府根除农村贫困现状的局限性。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者需以建立和完善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一致的扶贫资金社会化筹措制度的形式, 帮助农村贫困户脱离贫困, 并降低返贫率。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者需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式的农村扶贫资金管理平台, 向社会公众公开农村财政扶贫项目从申请立项到持续性拨付的维护全过程, 使其具备一定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以增强社会人士参与农村地区扶贫事业的积极性, 从而为农村贫困地区募集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者还需明确政府主导下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资金两者的配套投放比例, 并全面监管配套扶贫资金的运作过程。

2.1.2 完善扶贫资金使用制度

各级政府需组建一支专业技术强、全面掌握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流程的委员会, 从而有效提升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用决策能力及规范化的管理水平。由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具备一定的公益性, 其管理机构关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公共管理平台的建设, 在管理平台上完成农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申请、审批、公示及运作流程的监管工作, 使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得到全方位、全流程、公开化的管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还需完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中县级专户的管理, 并健全集中报账的制度, 杜绝部分基层干部在掌握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权时的贪腐行为。

2.2 优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

2.2.1 优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激励机制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目标就是帮助农村贫困地区的农户实现减贫、脱贫, 并提高脱贫农户的生产力, 降低其返贫的机率。而优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激励机制, 能帮助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明确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及使用方式, 从而兼顾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的效率及公平性。具体的优化方式为: (1) 按照各地区贫困人口规模及贫困层级, 科学分拨部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 并从均衡性的角度衡量资金管理绩效; (2) 分拨一些农村财政扶贫资金, 投资到具有一定价值的专项扶贫项目中, 并通过此专项扶贫项目投入和产出比, 考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能力。以上绩效考评的方式都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 按照效益优先的法则,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财政扶贫项目规划, 并重点监管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状况, 从而提升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作能力。

2.2.2 完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流通机制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需对内反思行政组织结构中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 以缩减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组织结构的形式, 节约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用于行政管理的成本, 从而增加扶贫资金金额。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机构在完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流通机制的过程中, 要在下放小额财政扶贫资金的投放项目审批权的同时, 不断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支付的执行率。同时,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需将多渠道募集的财政扶贫资金直接归集, 并制定出针对性强、系统化的扶贫政策。另外,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还需把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拨付的财政扶贫资金统一归集于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平台中, 并在此平台上对财政扶贫资金实施统筹规划, 且统一支付, 最终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避免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中发生贪腐现象。

2.3 转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理念

2.3.1 构建内生性的扶贫理念

内生性的扶贫理念就是通过有限的扶贫资金, 拉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事业中, 从而激发贫困地区的农民采取发展生产的形式, 脱离贫困。要构建内生性的扶贫理念, 就要深入挖掘造成农村贫困的根源, 并重新定位目前扶贫政策的运用方向, 将扶贫资金用于农村贫困户的生产力发展, 帮助其建立自我经济的供给机制, 从根本上杜绝脱贫后返贫的现象。

2.3.2 树立综合绩效评估理念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需树立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基础的多元化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评估理念。实行农村财政扶贫政策时, 需将保护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置于首位, 缓解扶贫开发项目带来的农村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并帮助农村依据本地区实际, 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经济事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过程中, 存在诸多管理问题, 不但影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合理使用, 限制我国贫困地区的发展, 而且还让我国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内部滋生贪腐行为, 不利于农村财政扶贫项目的开展。财政扶贫的目的就是通过有限的扶贫资金, 拉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事业中, 从而激发贫困地区的农民采取发展生产的形式, 脱离贫困,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需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 合理使用扶贫资金, 为扶贫项目提供安全的运行环境, 确保农村扶贫项目能顺利开展, 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林翰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4 (29) :89-91.

[2]聂永刚.贵州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3 (1) :282.

[3]刘芳.扶贫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J].审计与理财, 2012 (4) :43.

[4]梁朋.大力整合财政资金协同推进扶贫开发——对广西富川县财政资金整合的调研[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57) :21-26.

篇9: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关键词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资金使用;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32

1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 体制松散

财政扶贫管理体制涉及的部门非常多,有些部门职能不同但权限平级,往往各自为政,出于各自利益考虑而出台各自的政策,没有做到有机统一,从而导致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体制松散。由于各部门分管的区域不同、政策不同,所以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上方法和标准不一,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细节上分散无序。

1.2 制度执行力不足

目前,我国部分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旧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关系国计民生,意义重大,如果任由形式主义作祟,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和平与稳定[1]。同时,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导致使用和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各种业务上的交叉和错乱,这也是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执行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1.3 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滞后性

我国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是由于资金在运营管理上存在漏洞,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该工作往往是在事后进行,但由于信息具有时效性,当发现使用和管理问题时再提出解决方案,往往已经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同时,由于我国目前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重心在于保全资金,所以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投资运营上无法做到实时监控,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带有严重的滞后性。

2 提高工作质量的相关对策

2.1 建立健全相关的财政扶贫制度

目前,我国的财政扶贫制度依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只有不断健全相关的财政扶贫制度,才能发挥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真正作用,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制度本身越来越完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才能越来越合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才能越来越顺利。

2.2 提高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的执行能力

强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征收力度,最重要的便是要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制度的执行能力,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对在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其次,要利用各种招聘渠道广招人才,通过提高在职人员的薪酬福利留住人才;最后,要对所有在职人员,尤其是高层领导人员进行思想教育,确保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制度的执行能够落实到实处。

2.3 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其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因此,要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工作效果,就必须统筹全局,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做到各部门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共同执行好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2]。

2.4 建立健全资金使用和管理监督机制

首先,要加强政府监督力度,对于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做到执法必严。其次,要强化社会监督作用,力求做到全民参与,共同监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只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监督,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才能更有成效。最后,要做好内部监督工作,由于内部监督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使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2.5 完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信息共享制度

实现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信息共享,就意味著实现了整个财政扶贫系统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流向也就清晰明了,有效的避免了资金流向不明、贪污腐败的情况。此外,实现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共享,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同一地区内财政扶贫标准的一致性,维护了社会公平和公民的基本权益。

3 结语

只有在有充足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作为经济支持的前提下,财政扶贫制度才能谈得上实行、发展和完善,财政扶贫制度一旦缺少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只能是一个理想化的空壳而没有任何实际的社会作用。因此,重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健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完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监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升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一定可以有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张燕.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3):157-159.

[2]苏泽民,鲁平.关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2011(9):55.

上一篇:墙地面面砖施工工艺下一篇:外购电器质量改进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