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第17个记者节活动方案

2024-05-20

庆祝新中国第17个记者节活动方案(精选7篇)

篇1:庆祝新中国第17个记者节活动方案

庆祝新中国第17个记者节活动方案

今年11月8日是新中国第17个记者节。为了充分展示我市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激发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好地推动我市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根据“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简洁”的原则,市记协决定组织新闻界开展四项活动,庆祝今年的记者节。今年的记者节庆祝活动由厦门日报社承办。

系列活动如下:

一、11月8日(周日)上午九点在厦门市艺术中心美术馆一楼召开厦门市新闻界庆祝新中国第17个记者节表彰大会暨“好记者读好书”品书鉴赏会。

二、组织庆祝记者节专题系列宣传,充分展示我市新闻事业取得的成就与新闻队伍的风采。

三、拍摄记者节专题片。

四、举办厦门市新闻界庆祝记者节棋牌等体育比赛:

(一)拔河比赛:11月8日表彰大会结束后举行。

(二)80分扑克“百人大赛”:10月31日上午9点于厦门日报社19楼举行。

(三)围棋比赛:11月5日(暂定)

以上比赛通知及规则附后。

届时,厦门传媒网将推出记者节专题,集纳相关图文、视频报道,敬请关注!

篇2:庆祝新中国第17个记者节活动方案

今年以来,苏州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和中央、省驻苏新闻机构,认真履行新闻舆论工作“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把握正确导向,讴歌时代精神,讲好苏州故事,传播苏州声音。用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报道,生动展现出苏州市深化改革、创新创业、转型升级、民生建设的精彩章回和时代风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年对苏州新闻战线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苏州日报报业集团面对挑战,负重奋进,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引力播”新闻App客户端正式上线,打破电视、广播、网络单兵作战模式,资讯全天候滚动更新,随时随地在线互动交流,逐步发展成为主流媒体的一种新形态。“家在苏州”App入选“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20佳”。

在“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中,苏州日报时政部首席记者胡毓菁等5名优秀新闻工作者,讲述了深入基层一线的采访经历和真实感受,分享了新闻事件背后的感人故事,体现了对新闻理想的坚守,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在表彰活动中,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了第十八届“苏州新闻奖”、市第十五届“新闻传播理论作品奖”、“苏州重大报道特别奖”、市新闻战线度“走转改”活动优秀项目,并授予28位同志“苏州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作为苏州日报采编团队的优秀代表,苏州日报时政部首席记者钱怡、驻昆山首席记者朱新国荣获“苏州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苏州日报策划推出的《重温光辉历程,汲取前进力量——庆祝建党95周年苏报大型新闻行动》《苏州“供给侧改革”》系列报道获“苏州重大报道特别奖”,《庆祝建党95周年苏报大型新闻行动》《圆桌瞰苏州》《苏报记者“走转改”特别报道 触摸实体经济新脉动》系列报道获“走转改”活动优秀项目。为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向前辈和楷模学习,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还向苏州市一批从事新闻工作满30年的新闻工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盛蕾希望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居安思危,开拓创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把握正确导向,强化政治定力,唱响时代主旋律;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媒姓党,做到四个“牢牢坚持”;做好正面宣传,引领正确导向;做强主题宣传,讲好苏州故事;大力宣传阐释中央、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宣传报道各类先进典型,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勇于创新发展,谋求精准发力,巩固宣传主阵地;注重发展增量与优化存量整体布局,注重媒体融合与资源整合齐头并进,注重报道创新与流程创新同步推进,注重内容优势和技术支撑双轮驱动;要坚持不忘初心,善于深处着力,掌握传播主导权;坚信“危”“机”并存,从提升核心竞争力出发;坚定发展自信,在竞争中弯道超车;坚持不忘初心,在困境中奋力前进。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务实创新的举措全面推进苏州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全市新闻工作者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

篇3:庆祝新中国第17个记者节活动方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出席并讲话。她指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时代呼唤高素养的教师队伍,迫切需要教师教育的深化改革。开幕式上,中共芜湖市委书记宋国权、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为大会致辞;芜湖一中化学教师杨勇与安徽师范大学学生柏安璇分别作为教师与学生代表发言。开幕式结束后,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朱家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项贤明等专家学者做论坛主题演讲;葛振江做了题为“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论坛主题报告。

7日下午,会议进入专题研讨阶段。专题研讨的两个议题,分别为“师范教育体系改革与教师培养质量保障”与“师资合理选拔与优化配置,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完善与提升”。

篇4:庆祝新中国第17个记者节活动方案

孟宪来现场发表“世界地球日”活动致辞。他说,今天我们隆重举行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主题宣传活动,旨在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宣传土地、矿产、海洋等国土资源国情,展示我国对地球科学技术和资源发现方面的最新成就,促进公众对国土资源国情国策的认识,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让转变发展方式落实在行动上,让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理念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孟宪来提出,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保护地球,这不仅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然而,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工业不断发展,人类给予地球的负载越来越沉重。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不足,开采利用难度很大,资源分配与生产力不匹配,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人均资源少,一方面资源利用率低,破坏和浪费严重,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开始越来越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导致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发展观的偏误:不少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规模和速度,不顾资源与环境的压力,结果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孟宪来强调,科学的发展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只有坚持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他倡议,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杨文志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以世界地球日为活动载体,举办群众性科普活动的重要意义。

活动仪式上,主席台领导向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少先队员赠送《漫话低碳生活》、《核事故公众防护》、《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等知识科普丛书。展览路第一小学少先队员代表上台宣读“珍惜地球,转变发展方式”倡议书。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地质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北京玉渊潭公园等单位,结合工作特色和公众兴趣,在活动现场设置了主题展览,介绍我国资源概况、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以及宝玉石标本等有关实践及最新成果、最新找矿成果,普及有关地球科学知识。

从今年起,国土资源部决定“地球日”活动延长至1周,今年将4月16~22日确定为“第42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中国地质学会各级组织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要求,配合和支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围绕地热开发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服务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珍惜地质遗迹发展地质文化、参与全球“亿万绿色行动大募集”行动、少年儿童科普等系列活动,做好具体策划和筹备工作。同时,各省级地质学会、专业委员会(研究分会、工作委员会)充分 利用自身优势,围绕活动主题,注重结合我国云南盈江地震与日本地震等当前地学热点问题,采取通俗易懂、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活动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三个一”的科普活动,即一场专题展览,一场科普报告会,一个青少年互动活动。

篇5:第17个记者节活动简报

好啦,一大波活动热图正在向你袭来,准备好了吗?首先是小记者们在省科技馆探索的精彩瞬间:

动手体验,团队合作一起探索科技的奥秘,我们都是小小科学家。

小记者们上午在科技馆进行了丰富的科学探索体验,中午饱餐一顿下午来到了济南动物园。

马上就要和动物们见面了,孩子们个个都兴高采烈,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熊和熊孩子们,哈哈~小记者们顾不上护栏还湿漉漉的都以整齐统一的姿势趴在护栏上和黑熊打招呼。

天气冷了,大熊猫、角马、大象、老虎、长颈鹿、犀牛、斑马等动物也都转移到了室内场馆。小记者们隔着玻璃和动物们打招呼~

篇6:第17个中国记者节活动策划方案

活动内容:1、校园新闻图片展(新闻作品征集活动)

2、“资深记者校园行”专题讲座

3、“大学生记者节”报道活动

4、校园传媒论坛

活动流程:11月5日―12日征集校园新闻作品,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大学生记者节”报道活动比赛。

11月15日“大学生记者节”开幕式

11月17日 邀请《成都晚报》资深摄影记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

11月20日 校园传媒论坛

11月25日 “大学生记者节”闭幕式暨颁奖仪式

活动要求:1、征集新闻作品(文字、图片)

(1)作品内容:跟校园生活贴近,师生关注度较高的新闻热点;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我校师生学习、生活为题材的各类访谈等。

(2)作品要求:具体形式不限,如消息、通讯、评论、事件新闻、人物专访、图片新闻等。注意:图片与文字均可。要求真实,原创,避免空谈,体现新闻的实效性,有力地反映出校园动态和社会万象。

参赛文字和图片作品均制作成电子版,有纸质的文字稿和图片更佳。文字作品(每人限投3份)可以附上相关内容的图片,图片作品(每人限投5张,选择1-2张展出)必须附上创作来源、表达意义等简要的文字说明。参赛作品务必注明作者姓名、专业班级、联系方式。

电子图片投递:邮箱xx联系人:xx

电子文稿投递:邮箱xx 联系人:黄xx

纸质的文字和图片请于11月9日―19日,每天下午17:00-18:00点递交到一食堂门口的新闻作品征集点。

(3)入围参赛的新闻作品将于11月15日在艺体中心前展出,欢迎各院系、社团的文学、新闻和摄影爱好者前来参观指导,现场投票。活动结束后,我们将根据学生投票和专业老师评审情况评选出此次新闻作品比赛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在记者节闭幕式上颁发相应的证书、奖品、奖金。获奖作品还将在第32期校报上专版刊出。

2、征集记者节报道活动成员

(1)活动内容:报名参加活动的成员将组成报道团队,以此次“大学生记者节”为主题,展开文字、图片和视频的相关报道。报道团队自主策划、采写、组稿、拍摄、排版、制作,最后形成文字、图片的专题纸质报道和新闻视频。各报道小组的成果将在记者节闭幕式上展出,由专业老师评选出优胜团队,颁发相应的证书、奖品。优胜团队的作品将直接被采用为此次“大学生记者节”的专题报道,在第32期校报上全版刊出。

(2)活动要求:喜欢新闻采写、拍摄、摄像的同学均可报名参赛,体验学生记者工作,锻炼新闻实践能力。

(3)报名方式:(短信或电话报名)文字采写和图片拍摄报名联系人:xx新闻摄像报名联系人:xx

篇7:庆祝新中国第17个记者节活动方案

为迎接我国第17个记者节,庆祝新闻人的重要节日,新闻与传播学院特举办大学生原创新闻作品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组织单位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

二、参赛对象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

三、时间安排

作品征集时间:XX年9月30日~XX年11月1日

四、参赛方式

参赛人按要求将作品发送至电子信箱:xx

五、作品要求

所有参赛作品必须反映近年来人民群众生活及社会发展现实,内容健康向上,不得违背法律、法规,要尊重人民群众生活风俗。作品为作者原创,不得抄袭。

参赛作品分为四大类,每位同学提交的作品在两类以内。

1.新闻通讯

每位参赛者限提交1篇原创作品,要求参赛者独立完成新闻采访与写作,篇幅在3000字以内。如果附有照片,要求照片为高清原图,限2幅以内。

2.新闻调查

每位参赛者限提交1篇原创作品,要求选手深入现场调查,主题思想明确,所涉问题具体,叙事客观公正,篇幅在5000字以内。不限联合署名。如果附有照片,要求照片为高清原图,限2幅以内。

3.新闻评论

每位参赛者限提交1篇独立完成的原创作品,要求就某一新闻事件切入,立论公正,观点明确,论据翔实,明辨是非。篇幅在XX~2500字之间。

4.新闻摄影

每位参赛者限提交一组自己就某一事件独立拍摄的照片(5~8张),要求照片为高清原图,每组照片用文本注释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结果(也可以逐张进行注释)。

每篇作品后需写明作者姓名、专业、年级及联系方式。参赛作品均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提交,统一发送至电子信箱xx

六、评审及奖项

所有参赛作品由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进行评审。

本次新闻作品大赛每类作品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共设一等奖12名、二等奖24名、三等奖48名,另设优秀奖若干名。学院将在11月记者节举行颁奖仪式,向作品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及奖品。

联系人:杜xx

xx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上一篇:汽车4s店客户回访制度下一篇:教育心得-高一入学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