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案说法作业

2024-04-28

举案说法作业(精选12篇)

篇1:举案说法作业

1.甲、乙二人为亲兄弟,丙为其父亲,甲平时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经常向丙要钱并不时出口训斥。一日,甲在外喝酒回家,向并伸手要钱,丙无钱,甲便拿起身边的木棍向其父亲头部打去,丙转身就跑,甲在后边追边嚷道:“不给钱我非打死你不可”,乙见状在门口将甲绊倒,并夺过甲手中的木棍向甲打去。将法医鉴定,甲死亡,丙重伤。

问:甲、乙二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2.陈某因故意伤害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服刑期间,由于有立功表现而被假释。假释考验期满之日,几个朋友邀陈某到一饭店摆宴庆贺他获得新生,陈某喝酒较多。饭后,陈某驾车回家,途中撞倒一人,陈某下车一看人伤的不轻,并将该人转移到比较偏僻的地方,驾车逃离现场,后被查获。被撞人经鉴定死亡。问:陈某是否构成犯罪?应如何处置?说明理由

3.、甲在下班途中遭乙抢劫,甲奋起反抗,此时,甲发现自己身后有一人丙,甲以为丙是乙的帮凶,便下意识向丙打去。丙实际是一名便衣警察前来行使职权。经法医鉴定,丙被打成重伤。

问:甲是否构成犯罪,说明理由

4.甲,1985年3月25日出生,由于家庭贫困就早早退学,整天游手好闲,1999年3月25日,甲手头缺钱便想起抢劫的事情,当天在路边抢劫一路人200元。后警方没有破案,甲心想这也是生财的好办法,2000年一年中实施多次盗窃行为,共盗窃2万余元。2001年3月26日在实施抢劫的过程中将被害人杀死,后甲被逮捕。问:甲构成哪些犯罪,应作如何处罚?是否可以被判处死刑?说明理由

5.某幼儿班聘请某甲担任幼儿班教师。某日上午9时左右,幼儿班课间休息时,某甲离校打电话,几个幼儿在教室里的火炉旁烤火。其中某乙(5岁)和某丙(4岁)因争夺位置而打斗。某乙用石块将某丙头部打破,而某丙则把某乙按在火炉上,某乙被烫伤。为此,某丙花去医药费5000元,某乙花去医药费5000元。

问:对于幼儿某乙和某丙所遭受的人身损害应该由谁承担赔偿责任,说明理由。

6.王某与拜某于1997年10月登记结婚,婚后夫妻感情较好。2002年6月,王某到外地出差,途中因交通事故被撞伤,经治疗生活仍不能自理,神志不清。2004年元旦以后,王某的母亲发现儿媳拜某经常早出晚归,不照顾王某也不管家务,遂以拜某有外遇、夫妻感情破裂为由,代理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与拜某离婚。拜某同意离婚。

请问:王某的母亲能都代王某提出离婚,说明理由。

7.农民王某打算将自己所有的两头黄牛出售。经与肉联厂约定,由肉联厂将牛宰杀后,按净得牛肉每斤4.5元的价格进行结算,除牛头、牛下水归肉联厂外,再由王某付宰杀费50元。在宰杀过程中,肉联厂屠宰工人在其中一头牛的下水中发现牛黄70克。肉联厂将这些牛黄出售后,得款3500元。王某得知此事后,认为牛黄归自己所有。于是双方不得不对簿公堂

请问;该孳息应归谁所有,说明理由

8.被告张某与第三人陈某是夫妻关系,第三人长期在外地工作,且不常回家。被告的祖遗房屋被拆迁,被告拿到拆迁款后又追加一些钱购得市区某地70平方米的房屋一套。两年后,被告找到某中介公司要求出售该房。原告李某某欲买房,也在该中介公司登记。经中介撮合,双方以10万元价格成交。之后,中介公司要求被告出具相关手续,被告即到某街道办事处开出了“其丈夫已经死亡,自己未再婚”的证明。后中介公司带双方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了房屋转让登 记手续,原告领取了房屋产权证。原告随后对该房屋进行了装修并入住至今。后第三人发现该房屋被卖,即找到房屋管理部门,称其妻隐瞒事实,谎称自己死亡,要求撤销原告的房屋产权证。房屋管理部门根据第三人的请求和出具的相关证据,撤销了原告的产权证,并通知原告恢复了被告的产权证。现原告以张某为被告、以陈某为第三人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其房屋买卖合同有效,保护他的合法权益。请问:该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说明理由。

篇2:举案说法作业

(文科类)

课程名称: 以案说法 专业班级: 20数字出版(1)

学生学号: 2002151123 学生姓名:林金铭

所属院部: 人文学院 教师姓名: 陈协平

2020——2021学年 第 二 学期

一、案情简介

自1957年至今,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务印书馆)连续出版《新华字典》通行版本至第11版。2010-20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在字典类图书市场的平均占有率超过50%。截至201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全球发行量超过5.67亿册,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吉尼斯世界纪录及“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吉尼斯世界纪录等多项荣誉。商务印书馆诉称华语教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语出版社)生产、销售“新华字典”辞书的行为侵害了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未注册驰名商标,且华语出版社使用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第11版)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的行为已构成不正当竞争,请求法院判令其立即停止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一审法院认为,“新华字典”具有特定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和长期唯一的提供主体以及客观的市场格局,保持着产品和品牌混合属性的商品名称,已经在相关消费者中形成了稳定的认知联系,具有指示商品来源的意义和作用,具备商标的显著特征。“新华字典”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被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已经获得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可以认定“新华字典”为未注册驰名商标。华语出版社在字典上使用“新华字典”构成复制他人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侵权行为。《新华字典》(第11版)使用的装潢所体现的文字、图案、色彩及其排列组合具有识别和区分商品来源的作用,具备特有性。华语出版社在辞典商品上使用相近似的装潢设计,足以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误认,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一审法院遂判决华语出版社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并赔偿商务印书馆经济损失300万元及合理支出27万余元。

二、案例分析

本案是涉及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典型案例,涉及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利益平衡等复杂问题。本案确立了对“新华字典”这类兼具产品和品牌混合属性的商品名称是否具备商标显著特征的裁判标准。

(一)《新华字典》是否具有商标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新华字典》是进一步确定其能否作为未注册驰名商标进行保护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它对此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庭审后,法院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新华字典》的意义

1.由于历史原因,“新华”一词的中文标识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阶段性,《新华字典》也不例外。词典诞生之初,无论是词典内容的编纂,还是词典名称的获得,都具有浓厚的政府色彩和民族意志。然而,从1957年起,商务印书馆一直是《新华字典》独家出版和出版的主体。辞书量已超过5亿册,在多次修订编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者作用,对《新华字典》内容的修订和质量保证起到了重要作用。

2.从使用证据的角度看,商业印刷企业使用《新华字典》作为商标具有主观意义和客观使用行为。而且,“新华字典”的标识被商务印书馆广泛而长久地使用,使消费者认识到了与商务印书馆的对应关系,并始终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和维护。

此外,一审判决还引用再审案件,进一步证明书名可以与图书内容分离,可以根据出版者的出版行为来确定货源,具有独立属性和保护价值。

(二)《新华字典》是否属于字典商品的通用名称

本案中,华文出版社辩称《新华字典》是一个传统的字典商号,当然它不具有显著特征,因此不应给予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并提交了几位公证人证明其主张,包括部分第三方出版社出版的《新华字典》系列字典和购书单,以及现有的以《新华字典》为名的电子词典。

法院认为,常规通用名一般由全国相关公众的共同理解来判断,专业工具书、词典所列的商品名可以作为参考。因此,《新华字典》是否属于辞书商品的俗名,应该以全国相关公众的共识来判断。华文出版社的证据只能证明,截至目前,字典市场已有约30家出版社出版了含有《新华字典》的字典,但无法证明上述字典的销售范围、数量、期限等相关数据。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50%的市场份额相比,仍然是个小数目。因此,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作为《新华字典》的独家出版者,是全国消费者认知习惯中最权威、最可靠的,形成了一买就买的消费习惯,其他主体出版《新华字典》不能使消费者割裂《新华字典》与商务印书馆的关系。

同时,一审法院援引再审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在民审字(2011)第55号民事判决书中认为,“由于特定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长期独特的供应商和客观的市场格局,保持产品与品牌混合属性的商品名称仍具有标明商品来源的意义,不能认定为通用名称”。在这种情况下,《新华字典》由商务印书馆作为唯一主体提供了60年。在市场中形成了稳定的市场格局,在相关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稳定的认知联系。”《新华字典》属于产品与品牌混合属性的商品名称,在市场上具有标明货源的意义和功能。它具有鲜明的商标特征,能够识别货源。

(三)《新华字典》是否构成未注册驰名商标并予以保护

一审法院从相关公众对《新华字典》的认知、使用《新华字典》的期限和销量、宣传《新华字典》的期限、范围和地域范围三个方面认定《新华字典》为未注册驰名商标,结合商务印书馆提供的证据。

篇3:举案说法乘人之危的合同无效

【案例】农民刘永福2009年新盖了5间住房, 因质量差, 在当年秋季的一场大雨中, 房屋突然倒塌, 把6岁的儿子砸成重伤。当时刘永福因为盖房子已经把几年来的积蓄全部花光。为了及时给儿子治病, 刘永福不得不向别人借钱。本村农民刘万良见刘永福救子心切, 急于用钱, 于是就答应借给他5 000元, 但利息要高出银行5倍。刘永福为了尽快给儿子治病, 只好答应了刘万良的条件, 并且写下借据。经过医院抢救, 刘永福的儿子脱离了危险, 但刘永福却已经负债累累。第二年, 刘万良要刘永福还钱, 刘永福因无力返还, 要求延期1年, 但是刘万良不同意, 并且告到了法院。法院经审查后认为:在这起借贷关系中, 利息远远超过了国家的有关规定, 属于高利贷性质, 因而是非法的, 法律不予保护。法院严肃指出了刘万良的错误, 并对双方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 最后调解达成了协议, 刘永福延期1年, 按国家法律允许的利率, 分4次将本息还给刘万良。

【案例分析】本案中, 刘永福借高利贷的行为就是一种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因为刘永福是在儿子被砸伤急需用钱的情况下向刘万良借钱的, 显然处于不利的地位。刘万良正是利用刘永福的这种急切心理, 取得了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取得的利益。对刘永福来说, 接受条件并不是完全自愿, 而是出于无奈。另外, 借款利息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借款利率数倍, 属于高利贷性质, 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可见, 刘万良的行为是一种乘人之危, 对别人实行剥削的损人利已的行为。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 一方乘人之危, 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所以, 法院对本案的处理是正确的。

(通联: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律师协会750004)

篇4:以案说法:雇佣还是帮工

2013年4月20日,农民莫某因为要建新房屋,与邻村的钱某、孙某等4人订立口头协议,其主要内容是:钱某、孙某等4人在建房过程中当“小工”,听从莫某和“大工”的安排;工作期间由莫某提供一日三餐和房屋居住。之后,莫某为钱某、孙某等4人提供了一间原来作为仓库的房屋居住。5月7日傍晚,由于天气有雨,钱某、孙某等4人居住的房屋出现漏雨的情况,看着淅淅沥沥没有停意的小雨,他们想如果不修好房屋当晚就无法睡觉了,而当时天气已晚他们也不想再麻烦莫某想办法,4人遂决定自己动手修理房屋。

钱某等人居住的房屋屋顶是石棉瓦覆盖的,4人在院子里发现了几片石棉瓦,于是自行决定由钱某、孙某到房顶上换石棉瓦,其他二人在下面接应。没想到的是,钱某刚上去,屋顶的石棉瓦就断裂了,钱某从屋顶摔了下来,导致头部受伤,流血不止。闻讯赶来的莫某与孙某等人及时将钱某送到了医院。

经过医生诊断:钱某系急性颅脑外伤,右腿骨折,共住院36天,花医疗费13000余元,其中莫某支付了5000元。出院后,钱某被鉴定为十级伤残,要求莫某承担赔偿责任。而莫某认为钱某本人应当负主要责任,自己并没有要求钱某修理房屋且摔伤与他自己不注意也有一定关系,自己支付5000元已经承担了责任,不该再承担责任了。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钱某将莫某诉讼到法院,要求被告莫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6500元。法院开庭审理后主持双方进行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莫某一次性支付原告钱某5200元。

【说法】

本案是一起由人身损害引起的赔偿纠纷,其中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原告钱某与被告莫某之间的法律关系。而要正确认定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之间存在一个雇佣合同关系,被告莫某是雇佣人,而原告钱某是受雇人。在这个雇佣合同关系中,约定了雇佣人有为受雇人提供房屋居住的义务,那么,义务人提供的房屋就应当符合最基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要求。提供居住的房屋能防风、防雨、安全等应当属于最基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要求之列这是不应有异议的。而雇佣人为受雇人提供居住的房屋在下小雨的情况下即开始漏雨,很显然是所提供的房屋不符合最基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要求,这也不应当有异议。在雇佣人为受雇人提供房屋不符合基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要求的情况下,雇佣人自然就产生一个对受雇人居住的房屋进行修理或者是调换的义务,受雇人则没有对房屋的修理义务。

其次是受雇人钱某实施的修理房屋的义务,在法律上说,他是在为雇佣人或者说帮助雇佣人履行义务,且履行这一义务是无偿的,这是法律上完全可以被界定为帮工的法律关系,即符合帮工人自愿、无偿地为被帮工人提供劳务或者为被帮工人完成某项工作成果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条关于“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的规定,本案原告钱某的人身损害应由被帮工人莫某赔偿。虽然被告莫某抗辩说自己并没有要求原告修理房屋,但也不能认定莫某有“明确拒绝帮工”的表现,且从当时的具体情况看,不可能拒绝修理房屋的帮工或者说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本案认定原告是在实施帮工行为中受到伤害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而,本案法院调解由被告赔偿原告损失是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的,是正确的。

篇5:举案说法作业

口播:聚焦法治热点,探求法律精神,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您走进今天的《盘州法苑》节目。现如今,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一个严峻而普遍的社会问题。据悉,中国约有二到三成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妇女、儿童和老人是主要的受害者;有近10%的青少年罪犯从小生活在家庭暴力之中,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的故意杀人案件中,就有近10%的案件起因涉及家庭暴力。面对家暴,是继续选择忍气吞声默默忍受,还是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呢?

解说: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

解说+字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暴力范畴。“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暴力,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精神侵害行为也纳入家庭暴力范畴。

解说:《反家庭暴力法》首次建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口播:近日,盘县法院人民法庭第二审判团队就受理了一起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并依法裁定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解说:真实案例--女子常遭丈夫家暴 法院发人身安全保护令

赵女士与李某系夫妻。婚后,赵女士过得并不幸福,经常遭到丈夫李某的殴打恐吓,甚至家人也遭到威胁。一天李某还用刀把赵女士杀伤,吓得不轻的她只好报警,寻求警方的帮助。警察也对李某下发了《家庭暴力告诫书》予以警告,但他仍不知悔改。今年5月,走投无路的赵女士向盘县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作出支持裁定:裁定禁止李某对赵女士实施家庭暴力,禁止李某骚扰、跟踪赵女士及其近亲属,并于当天向赵女士、李某、当地派出所及村委会送达了裁定书。

口播:看到这里,相信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它的法律适用范围有哪些?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主要意义何在等等。下面,我们来教你如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解说: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一种民事强制措施,是人民法院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确保婚姻案件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而作出的民事裁定。

【同期声】法官: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当事人因人身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经人民法院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由人民法院裁定一定期限内禁止被申请人实施一定行为、或者责令被申请人做出一定行为的民事强制措施。禁止被申请人实施一定行为包括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责令被申请人做出一定行为包括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等。

解说+字幕: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解说:当事人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的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暴力行为有: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经常性谩骂、恐吓等身体、精神侵害。有上述暴力行为的意思表示,并且实施上述家庭暴力行为可能性较大的,属于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

解说+字幕:如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同期声】法官: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由申请人向申请人或被申请人居住地、家庭暴力发生地基层人民法院以书面方式提出,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若当事人是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因受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的,可由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委会、村委会、救助管理机构代为申请。申请不需缴纳诉讼费,也无需提供担保。

解说+字幕:作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需要什么条件?

【同期: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申请人的条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裁定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

一、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

三、有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

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裁定驳回申请人的申请。裁定应当在受理申请后72小时内提出,情况紧急的,应当在受理申请后24小时内作出。】 解说+字幕:裁定作出后,被申请人如果对裁定有异议,是否有相应的救济途径?

解说:人身安全保护令作出后,被申请人对裁定有异议的,可以在五日内申请复议一次,但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解说+字幕:人身安全保护令有效期多久?被申请人违反人身保护令怎么办?

解说:人身安全保护令自做出决定之日起,不超过6个月。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若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15日以下拘留。

口播:“保护令”的淡出,保护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确保了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

解说:“保护令”是申请人的“护身符”。在形形色色的离婚案中,难以承受的家庭暴力已成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的要因,而鼓起勇气到法院离婚后又往往因“同在屋檐下”而难免受到对方报复。而有了可申请人身司法保护的权利,便使得平日被丈夫当作情绪宣泄工具的受害人有了依法维护自身人权不受侵害的“护身符”。

解说:“保护令”是被申请人的“紧箍咒”。“人身保护裁定书”送达被申请人时即生效,表明受害人从此就是人民法院依法明确保护的对象,这种保护是以法制强制力为后盾的“特别保护”。被申请人倘若“旧病复发”,法院既可依法处以经济上的罚款,又可采用司法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对被申请人而言,它是一道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紧箍咒”。

解说:“保护令”还是确保案件顺利审执的法宝。它不仅可威慑被申请人在诉讼中尊重申请人的人身权利,防止暴力下的不测事件发生,也可将事后惩罚施暴者转变为事先保护受害人,从而开辟了国家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防治的新途径。因此,“人身保护令”之举值得提倡。

解说:同时,凸显对弱势群体特殊保护。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建立了强制报告制度。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解说: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后,除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外,还要送达公安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组织协助执行。由于家庭暴力发生的场所、时间的特殊性,由公安基层派出所、基层组织监督执行更有利于受害人的保护。

口播: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家庭生活中地位平等,家庭暴力不但影响受害方的身心健康,影响社会稳定,也直接对法治的权威形成挑战。裁定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一方实施一定的行为,旨在保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篇6:以案说法总结

工商管理学院人力1301刘俊

对于大多数非法学专业学生来说,法律似乎比较遥远,但是我们错了。法律与我们的息息相关,每天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与法律有关的东西。法律不仅仅存在于法庭上,它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不会平静,我们的许多权益也不会实现。生活在这个法制社会,如果我们不懂得足够的法律知识,我们可能会丧失很多合法权益或者做出一些违法行为。

法律是神圣的,小时候曾经想象过成为一名律师,流利的引述法律条款。也许正因为这一点,对法律还是挺感兴趣的,所以选了《以案说法》这门通识课。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法律是人类社会维持正常秩序的最低准则,但真正去了解了才明白并不是这样的。法律不仅仅是严肃的,更是温情的,惩罚犯罪,维护权利。每个人的正常生活的维持都离不开法律的保护。但法律并不一定是完美的,还是有不足的,它在一步步发展中。就像老师说的宪政,宪法的适用性问题,政府正在尝试,法律在向着更好的保障人民权利的方向发展。

这一个学期的学习,老师以案例为依托,嵌入法律知识的讲解让我觉得收获很多,看似纷杂的案情总会有这样判决的理由;即使是世纪大案辛普森杀妻案也一样。法律给大多数人的感觉似乎是枯燥的,我以前也这样认为过,但是现在不这样看了。陈老师,安排的小组案例导入,经典电影欣赏,法庭重现等活动充分调动了我们的热情和兴趣,组员一起为小组努力,搜集资料,制作PPT,讨论等加深了组员之间的了解,我们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了新朋友,这一点是很多通识课所达不到的。

篇7:《以案说法》课程小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 童茜

在大二下这一紧张的学期里,陈军老师的以案说法是最让人轻松喜欢又意义丰富的课了。上学期陈军老师的《法学通论》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两个星期里整个班的凝聚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家一改以前零散的样子,纷纷为案例演讲做出自己的贡献,有表演自己喜欢的角色的,有负责道具、讲解、主持的,简直是那个学期的高潮。因此这个学期又慕名选了陈军老师的《以案说法》。到了课堂上发现,《以案说法》在《法学通论》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丰富了大家的法制观念,将我们原以为似乎是象牙塔法学引入到一个个现实发实例中,让我们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了法学的魅力。

为了培养同学们对法律的兴趣加深大家对法律的认知,老师还在课堂上给我们放了两部电影,并且邀请了师兄师姐们给我们做经验交流会。听了师兄师姐们的讲话,看了看《法学典型案例分析》,吃惊于课本上的案例有不少就是我们同龄人写的,尽管尚显稚嫩,但在老师的指导下不输严谨和自己的想法。老师也着重给我们讲了写论文的要求,从格式到内容,方方面面,确实受益匪浅。

为了增进大家的存在感,课堂内容引入了案例导入的环节,我们小组抽到的是关于“网络犯罪”的案例。我们在组长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大家一个群里,组长吼一嗓子分了工,大家很快变动手操办了,搜集材料整理资料就制成我们组的PPT。课堂上主持人演讲,还有评委们选出最佳的小组,令人开心的是我们组的两个小伙伴都得了奖!印象最深刻的是同学们全程以组为单位参与活动,在医疗知识问答赛环节各组轮流答题,同学们情绪都是紧张又兴奋。

篇8:《以案说法》课堂总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王懂播

一、关于课堂内容

陈军老师的《以案说法》课堂,上课内容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案例导入,接下来是陈军老师以教材为主进行案例式的教学,接下来是请你发言。

关于案例导入。陈军老师在开学之初,就给我们分好了组,并且给每个小组安排了任务。每次上课,都会有一个小组做案例导入。这样给每个小组都分配了任务,接下来就是由各个小组的组长具体负责,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我认为,这样的一种教学形式有很多好处。首先,它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内容,使我们不用担心对上课没有兴趣;其次,这种方式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个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保证了课堂质量;再者,这种方式能够增加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够帮助老师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工作;最后,这种案例导入的教学方式,能够使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主动去关注社会问题,真正关心社会,当然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总之,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经历,我认为这种方式可以也应当作为课堂内容的一部分。

当然了,按理案例导入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学方式改革的一种尝试和创新,然而,不管怎么改,老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以案说法》作为对西方案例教学方式的一种借鉴,应该保留自己的特色。每节课,陈军老师都会给我们介绍一个案例,并以此案例为基点,详细分析其中的法理。有时候还会涉及到中西方之间在法律和观念文化等等诸多方面的比较。从曾经震动中国司法界的齐玉苓案,到甚至在全球引起巨大争议的辛普森杀妻案;从刘涌案到中州血案,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陈军老师不仅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每个案子背后的故事,还给我们讲述了其中蕴含的法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陈军老师的这种案例教学方式,不断地引导我们去探索不同法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伦理观念和思维方式,教会我们要用比较法的方法去学习法学知识,更要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去具体地分析社会问题。

至于“请你发言”这样一个似乎有点突兀的部分,我认为,这是由案例教学方式的目的和特点所决定的,在课堂上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说它突兀,是因为前面已经有了“案例导入”环节。而我之所以说它重要,是我通过一个学期的案例学习切身体会到的。案例教学方式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大家去独立地思考,引导大家用法律和理性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大家的参与是课堂内容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案例之后的讨论,其目的和作用绝不同于“案例导入”。案例导入是为了让大家去关注社会问题,并且培养大家团队和作的思维和能利,因为在这个-1-

环节,老师没有参与,全部都是由每个小组自己完成。而在老师的教学内容环节,这部分内容是大家很少接触的,大家对老师要讲述的也是知之甚少。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学到很多东西。而在课堂末尾,大家在老师讲述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用自己语言对问题进行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把自己对案件以及其中蕴含的法理讲出来。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才说,这样的一种方式,对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关于两部电影

为了培养同学们对法律的兴趣,加深大家对法律的认知,也为了更好地上好《以案说法》这门课,陈军老师在这个学期给我们安排了两部法律电影——《秋菊打官司》和《十二奴汉》。

关于《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是张艺谋导演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作品。作品中,善良质朴的农家妇女秋菊因为村长打伤了自己的丈夫并且不愿意道歉,就去乡里,县里,市里上访,在这些方法都无效之后,秋菊又选择了去法院打官司。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要讨要一个说法。然而,到最后两家和好之后,秋菊却得知村长被拘留了。电影情节没有一点悬念,也不是跌宕起伏,然而却发人深省。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农家妇女的善良质朴,还有法治在中国施行的状况。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无奈。可以说,这部电影极好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使身处这种时代背景下得每个人去认真思考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之间的关系。

关于《十二奴汉》。这部电影可以说用不长的时间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人们的法律认知和法律感情。在电影中,围绕着少年的罪名是否成立,刚开始的时候,十二位陪审员中只有一位认为是无罪。本以为这唯一的一位会被大多数人说服,或者至少迫于多人的压力选择放弃。然而,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他不但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还一个个的说服其他人。影片之中,十二位陪审员多次展开激烈的交锋,直到最后就是否有罪达成了一致意见。可以说,影片所反映的正好体现了西方法治社会下的人们的法律感情和法律思维方式。他们虽然也想要达到实质争议,不过更重视法律程序;他们重视逻辑推理,但绝不是不妄加猜测,而是把自己的推理建立在客观的证据基础之上;他们尊重法律,但同时也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价值,不会随便冤枉任何一个好人。

可以说,陈军老师所选择的这两部电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一部反映了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和困境,体现了中国人民大众的善良质朴和思想封闭;另一部则向我们展示了美国社会对法律的尊重和对程序的重视,向我们传达了另一个社会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社会的思考。

三、关于“法官说法”和经验交流会

法律只有得以运用才具有生命,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和作用。而“法官说法”则是对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法学院的学习使得我们能够学到很多理论上的知识,然而,我们对法律事务则很少有机会接触。出于这个考虑,陈军老师引入了“法官说法”这样一个内容,请从事法律实务的法官来给大家讲课,向大家介绍法律是怎样得以具体的适用。通过这样一种形式的教学,我相信,大家不仅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增加对法律的兴趣,还能更清晰地认识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这对还处在象牙塔之中的我们来说,是一个更好的认识社会的好机会,而这对我们日后的职业选择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法官说法,陈军老师还请之前选修这门课的一些优秀同学做经验交流。我认为,这无论对那些同学还是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通过这样一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我认为,我们可以学到别人的优秀的经验,使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我相信,这对于正处于学习期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机会。

四、论文写作

作为一门通识选修课,能够更好的学习怎么样写好一篇论文,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件意外的收获。虽然之前也有过一些尝试,不过,总是很不规范。在《以案说法》课堂上,陈军老师以十分认真负责的态度教我们如何写出一篇好的论文。经过这次论文写作,我认为自己学到了以下三点:

第一、关于论文的内容。要写好一篇好的论文,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题目,当然选择题目要结合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实际;然后要去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资料,因为只有充分借鉴别人的优秀成果才能呢感谢出一篇好的论文。

第二、关于论文的格式。一篇好的论文不仅要内容好,还要符合格式。这个格式在不同的场合可能要求不同,因此,我们要认真把握。

第三、关于态度。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在大学期间培养端正的态度,对任何事情都要充分重视,切不可得过且过。在写论文的时候更是如此,无论是最初的选题,还是最后的修改,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很认真,态度都要端正。

第五、一点想法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为在《以案说法》的课堂上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不仅是法学理论知识,还有对法律实务的了解;不仅有学习方面的,还有社会实践上的;不仅认识了陈军老师,还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可以说,这个学期的学习很充实。

不过,在学习中,我认为也有些问题,希望能引起老师的重视。第一,关于案例导入。虽然大家都很积极,但是老师给了同学们太大的空间,导致案例导入的质量不是很高。因此,我建议陈老师可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在这部分给大家多一些指导。第二,案例教学应该让进肯呢过多的同学参与到其中,而不是只有少数一部分同学。不过,事实是只有很少的人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我认为,这既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也是因为大家缺少良性沟通和好的互动。第三,案例教学固然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理应给同学们自由活动的空间,但是,我认为,课堂教学还是应该以老师为主,而不是给同学太多的时间。

篇9:《以案说法》学期心得

法教育整顿警示资料汇编》,从中我看到有些党员干部在个人欲望的驱使下逐步淡漠了法制观念,置党多年的培养教育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做出有悖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原则和宗旨的事情,最终身败名裂,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通过观看这些腐败分子的典型事例,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一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些位高权重,风光一时的高官要员之所以堕落成腐败分子,沦为阶下囚,正是由于他们放松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使他们最终腐化到无可救药的地步;这些腐败分子心存侥幸、不惜触犯党纪国法、肆意放纵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他们走向了人生旅途的不归路。

二是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的观念。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职责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力,尽职尽责,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都是一种贡献,对自己也是一种肯定;反过来,如果滥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那就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的一种亵渎,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犯罪。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权力是谁给的,就应该为谁谋福利。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滥用权力,必将受到人民的惩罚

三是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廉政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有了地位和权力,生活条件改善了,不享受白不享受,拿着公家的钱大肆挥霍,长期的舒适生活,使人形成了惰性,怕吃苦,怕受罪,长期以往很容易用此来做交易,出卖手中的权力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

四是要严格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的规章制度。

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的事实,再次明白无误地昭示世人,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特别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篇10:学习以案说法感受

经过这学期《以案说法》的学习,回想自己当初选修这门课的初衷——在踏入社会之前让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法律知识,以增加自己的法律常识和维权意识,感觉收获颇多。

虽然自己早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但其实在心理上和思想上还是没有真正长大,在抉择面前还是会茫然不知所措,还是依赖着父母为自己做决定或者知道自己做决定,也深深意识到无知的可怕。

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后,我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父母其实已经没有抚养我们的义务了,他们对我们在学习上和物质上的支持是基于他们对我们的爱,而非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我们应该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体恤他们,孝顺他们。同时,监护人也随着自己年龄增长由父母变成了自己。这也就意味着从成年那天起,实际上或许是从现在起,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应该学会认识到自己性格的优缺点,在生活中慢慢积累处理各种事情的经验,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不断学习是成长的必修课。

在没有系统地学习法律的理论知识以前,我错误地以为法律离我还比较远,总想着父母他们那辈人很多也不了解法律,不也平平安安地过了一辈子?看了老师每次课放的案例之后,我才明白,其实法律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不会平静,我们的许多权益也不会实现。而忽视法律的我们一旦和法律案件扯上关系,也许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被告或是原告了。

如果《迟迟发不下来的房产证》一案中的老教师懂法,他就知道在购房前一定要注意商品房营销中心的“四证”——建筑工程许可证,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是否齐全,他就知道只有四证齐全才是正规有效的房产,他就不会在本该安享晚年的时候还为发不下来的房产证而劳神伤财了。

如果《高强女囚之情殇》一案中的肖红知法懂法,她就知道男友陈学军虚开增值税是违法行为,她就知道非法牟取暴利必将陷于囹圄,就应该及时制止这种行为,她也就不会游走在法律边缘,被感情和暴利蒙蔽了双眼,也就不会把本该美好的青春锁在监狱的牢房之中了。如果《还债》一案中车祸遇难者周家武的妻子郭丽了解法律知识,她就会知道财产的处分权是只有财产所有人才能行使的,她就不会私自动用保险公司赔付给自己婆婆的5万块钱用于还账,也就不会被婆婆告上法庭,也就不至于和婆家人反目成仇了。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刻骨的爱》这个案件。《刻骨的爱》一案中,当我看到被害人婉婷的右手臂上刻上了“老公大龙”4个字,左手手臂刻着“忠”字,整个后背则是“人是崔家人,身是大龙身”时,我被震撼了,无法想像这些刻骨的伤害是怎样折磨着这个女孩的。更可恨的是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从那以后,婉婷的日子也坠入了深渊。崔大龙开始对婉婷拳脚相加,出门的时候还用绳子把婉婷捆起来扔在床上,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我越来越无法理解的是刻字不是一次,为什么她就不会选择反抗?也许正如老师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吧。首先,因为她来自于农村,这些封建的贞操观使她不敢去向别人表达和倾诉这种事件,认为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再有,因为婉婷本身从农村来,当她在城市当中发现有一个男性,能够给她提供安全和保护甚至情感的时候,她反而会依附于这个人。更为可恶的是这个犯罪行为人本身用了一系列的胁迫、恐吓的方法让她不敢去抗拒。如果婉婷懂得法律,也许就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当崔大龙一开始伤害自己时就把他告上法庭,让他早点得到法律制裁,那么悲剧也许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她的伤害也许可以少一点。我也深深意识到,虽然在体力上,女人可能比男人要弱很多,但是在心理上,女人应该和男人是平等的,应该选择坚强地面对生活当中突如其来的一些情况。面对来自亲密者的伤害,忍耐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要寻求法律的援助,才能够让自己坚强独立地站起来。

篇11:以案说法课堂小结

1.老师上课内容丰富,讲解生动,十分富有感染力;

2.老师上课注重与同学互动,每组同学都有讲解本组案例和点评别组案例的机会,并能收到老师的点评和肯定;

3.老师上课严格遵守课堂教学纪律,按时上课,风雨无阻。虽然放学偶有拖堂,但是都会真诚地向同学们道歉。我们都明白老师是为了多讲一些道理;

4.老师上课教学内容形式多样,有PPT教学,并且配以视频,间或电影,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的关注;

5.老师上课内容兼顾课本与现实生活,经常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佐助我们理解法学知识,深入浅出,逻辑性强,照顾了我们非法学专业的同学对于法学专业知识的缺失;

6.老师上课节奏十分流畅,思路清晰,富有节奏,从不照本宣科;

7.老师教学态度大方得体,仪表端庄,充满自信,显露大家风采,深的同学喜爱;

8.老师对同学作业要求严格,批改作业仔细认真,并且为了方便管理亲自为几百人的大课堂分了小组,十分敬业;

篇12:以案说法——课堂小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1101班

周逸

第一篇 相识

我想,中南财大的学子,只要一说到通识课,必定都知道以案说法,而我,也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对她的首选印象是:大课堂,好老师,不点名,选课难......对于我这种到了大三一节通识课还没修过的人,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加上班级以前也有同学已经修过,在班级群里面各种推荐,久而久之,选课的时候我就将以案说法认定为首选课了。选课的时候还颇费了一般功夫,四处借师兄师姐的学号来选,权限低又想选上好课的我只能选择这么“无赖”的手段。初选的时候我还真被踢掉了,庆幸自己之前找好了“备胎”,然后大晚上的两三点钟起来一手踢,一手接,中间还漏接了几次。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当时特“命苦”,虽没有翻山越岭,但确实费了不少功夫。但也因为来之不易,所以选上了,便格外珍惜。

第二篇 相知

2013年9月6日,是以案说法的第一节课,在文泰三楼最大的教室,偌大的教室里面坐了至少两百来号人,刚去的时候着实把我吓了一跳。但是很快的,我也找到了属于我的组,属于我们组的位置。一找到我就一屁股垫儿坐下了,坐在了贴着小组名单的桌上,也因此误打误撞的成为了小组长,再然后抽签,拜我常年伴随的“好手气”所赐,案例导入成了第一个,另外,抽到个“2”号,成为了课堂的副班长。缘分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我现在终于领悟了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了。

现在翻翻我的备忘录,查看当天的日程,我发现满满的都是以案说法。有助教、班长的联系方式,有案例导入要注意的事项,有老师提的课堂要求,中间还夹杂着一份我们的小组名单。第一节课后,组长们留下来确认小组名单,抽签决定案例导入和课堂发言顺序,当时折腾到挺晚才回寝室。一路上嘴里不停的咕噜:我怎么抽签又抽到了“1”,我居然抽个签也能当上副班长,案例导入我们组第一个耶,下个星期怎么办!?就这样碎碎念念着,回到寝室,开始给小组建群,发短信联系,总之,开学第一周的第一个周五,原本计划看一部电影,现在满脑子的以案说法回忆。

在老师有条不紊的安排下,我们知道了这学期的课堂安排,知道我们每节课应该学什么、做什么,这是老师有心的结果。

第三篇 相爱

一学期以来,我积极参与并印象深刻的有3件事。第一件是案例导入。因为是第一组登台表演,所以我们没有参照物,没有经验可循,当时为了确定采取什么形式就折腾了好久,还好集众人智慧,我们在一个星期内还是把它给搞定了。分工也分的挺顺利,大二的师弟师妹们思维活跃,想的案例,大三的法学院同学们根据案例写的稿子,我们经济的,都一个班,联系起来比较方便,所以负责上台表演。分工明确,做起事来效率也快,而且在联系上,大家也是有忙必帮,不推脱。难怪说(自创的),“不是一家人,不选一堂课”。

第二件事是经验交流会。也是在那场经验交流会上,我才知道课本后的案例竟然是跟我一样还是学生的人写的,不免瞠目结舌。当时挺佩服他们的,同时也在想,一个学期下来,我能不能也写出那样优秀的文章。其中有个女生说到她修改文章时,老师把她唯一一段是自己思考后写的给删了,我想,对于我们非法学专业的同学来讲,如果真能挖掘出案件事后的社会性思考,那真的很了不起,而老师,要我们交论文,也许更多的是想培养我们写论文的能力,能力也许体现在内容上,但有时也可以是格式上。

第三件事是“我评案例”课堂实践活动。本打算一直做“幕后”的我,最终也借着这平台去露了个脸,当然,更主要的是因为事出突然。班长一找到我,就跟我说,你们组上去演个小品吧。一头雾水的情况下,拿到他给我的案例,才明白原来是叫我们以小品的形式上台展现一个案例,之后再进行一下法律分析。事情总是在弄明白后,我们才发现,原来从头到尾那么简单。所以我们小品准备的也比较顺利,群众演员没有经过“彩排”上场后也没出差错。我相信,这件事印象深刻的应该不止我,还有他们。

第四篇 相恋

一个人的未来,取决于他和什么人一起“混”。这句话听着比较俗,但确实也是那么一回事儿。上过陈军老师的课,都应该深深的体会到微笑的美,不管课堂来了多少人,不管来的人在下面各自干着怎样的事,讲台上的老师,永远都是面带微笑。以至于有时我在下面做其他作业,抬头一瞬间发现老师也望着这边(角度问题加上自恋的想法),我还觉得心虚,赶紧盯着PPT看。

上以案说法课,我没有摘抄笔记的习惯,但老师讲过的案例,提出的思考,让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彭宇案”的发生,虽然让我今后可能在帮扶他人的时候有所谨慎,但是我更不愿像“小月月”事件再次发生;“齐玉岺案”,作为中国公民,尤其是正处于受教育阶段的我们,应该积极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知识改变命运,如果一开始齐玉岺知道了自己的权利受损,说不定现在的她会有不一样的人生;“蒋韬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招聘单位通过各种无关紧要的借口限制求职者,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平等权,现如今,不仅性别、身高拿来当借口,连星座都用的上,某公司的招聘要求上“处女座不要”便引起了公愤......第五篇 离别

以案说法课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有不长不短的十五周,但是课堂内容丰富,老师授课好,教学方式又新颖,怪不得选课的时候大家争儿求之。我没有做到每节课都认真听讲,但基本上做到了每节课都去上课,这是对老师的尊重,更是自己坚持的原则。我虽然是学经济的,但是我觉得掌握一点基本的法学知识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很认同学校的“培养经、管、法全面人才”的教学理念。从最初的法学通论,到现在自己选的通识选修课“信访”和“以案说法”,以及我们经济专业所涉及到的“竞争法学”“法经济学”等,我不断获取到了法律知识,并对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法律案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学好知识的同时,我在头脑中也明晰了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合法,以及什么事违法。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作文:妈妈下一篇:民调工作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