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现代诗歌

2024-05-24

感恩现代诗歌(精选8篇)

篇1:感恩现代诗歌

关于感恩的现代诗歌:感恩的心

妈妈,您为了我们

日夜操劳,牵肠挂肚

而不争气的我们

却不懂得您的`用心

妈妈,您爱我们

胜过爱世上的一切

而不争气的我们

也爱您,就像您爱我们一样的爱您

爸爸,您为了我们

日夜奔波,卖力工作

而不争气的我们

却不懂得您的辛苦

爸爸,您重视我们

重视我们的一切一切

而不争气的我们

也重视您,就像您重视我们一样的重视您

妈妈,您就像灯光

无时无刻温暖着我们

爸爸,您就像一堵墙

为我们遮风挡雨

妈妈,爸爸,不争气的我们

感谢您们,感谢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就让风把我们的心意传达给您们......

篇2:感恩现代诗歌

我愿是一尾小鱼,穿梭在您连天的碧波

我愿是一株小草,装点您生机昂然的春色

我愿是一把古琴,弹奏出您一路走来的甜蜜与苦涩

啊,美丽的矿山温暖的家

亲切如慈母的微笑,缠绵似恋人的诉说

您是我春天里葱郁的绿荫,秋天里金黄的收获

夏季里清凉的微风哟,冬日那温暖的篝火

每当想起您,欣欣向荣的矿山

我温暖怡人的家,我的心弦就忍不住拨动

歌声在弦上流淌,柔情在心里堆积

思绪化成一串串美妙的音符

飞上蓝天,飘向大地

去描绘您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从到今天

迎风的旗帜始终飘扬不落

即便有过千沟万壑的险阻

从第一声炮响到今天

坚定的步伐始终铿镪有力

即使有过千辛万苦的跨越

却依然为延续着一代又一代的希望和寄托而努力

忆往昔,创业之初,总是让人感慨万千

简易低矮的工棚、狭窄泥泞的土路,

还有那四处透风的四家一屋

处处反映出80年代矿山人创业的艰辛

父辈是这块土地上第一XXXXXXXX拓者

他们用自己那钢铁一样的脊梁

使古拉本这片荒凉的土地散发出了勃勃的生机

参加工作的我,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

积极投身到矿山大发展快发展的洪流中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真情的回报

我们打过扭亏为盈的攻坚战

我们顶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我们踏出了一条异常艰难的重组之路

矿山一路颠簸、一路披荆斩棘

它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如今的你我身处窗明几净的车间厂房、住宅小区

感受到的是新时代矿山员工生活工作的甜蜜

今天,置身于这浓烈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里

我明白了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矿山儿女为您魂牵梦系

看看我们今天矿山儿女的英姿吧

那拖着沉重的步伐

从千尺井下,走到阳光里的井下工人

脸上是满足的微笑

那迎着隆隆的机鸣

在永不停歇的露天采场

挥汗如雨的装卸工人

嘴角是掩不住的自豪

您知道吗?

在我的心里

您是一棵参天大树

您的根已经扎进我的灵魂

融入我的血液,支撑着我的骨骼

感谢您,我美丽的矿山

千言万语代表不了我对你的感恩

篇3:感恩现代诗歌

十年前, 《现代零部件》杂志在众多编辑们的努力下与广大读者见面;十年后的今天, 她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陪伴中用更加专业的视角和声音展示汽车工业的发展脉络。杂志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浸透着撰稿者的心血, 他们用丰富的行业经验, 用刻苦钻研的精神展示了汽车零部件加工的巧妙方法和行业的发展。《现代零部件》是我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贴心杂志, 她所针对的行业更具体更细致, 是她让我了解了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 了解了汽车的原理、关键汽车零部件的技术以及加工方法, 使我的视野和知识更加开阔与丰富。

我非常喜欢《现代零部件》杂志, 因为该杂志的内容非常实用, 而且编辑风格独特, 其最大特点是强调编辑内容的连贯性, 关注内容的可读性, 挖掘行业的纵深走向, 是沟通汽车行业零件加工的纽带和桥梁。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关注实用技术, 给我们这些科技人员提供了现场服务的第一手资料, 这一点我是非常有体会的。我最早接触的是《金属加工》 (原《机械工人》) 杂志, 那时我还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走入企业的青年, 当我看到杂志中一篇篇市场与实用技术的文章后, 我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我如饥似渴地读着每一篇文章, 将重要的经验记录在笔记本上。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我来说, 对机床结构和加工工艺方面都没有什么经验, 这本杂志正好填补了我这方面的缺陷。随着《现代零部件》的创刊, 我又多了一个工作中的好帮手。几十年来, 《金属加工》和《现代零部件》杂志伴随我成长, 我从杂志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经验, 给我很多借鉴和启发, 为企业解决了现场生产中出现的许多技术问题, 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她们使我快速成长, 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一名工程师, 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其实《现代零部件》杂志从创刊到现在, 笔者与杂志编者一次面都未见过, 只是通过电话或邮件交流, 但是多年来, 我们保持着读编往来, 沟通、理解、信赖和合作, 已经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篇4:感恩节感恩

1怎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介绍西方文化?

2如何结合教材内容因势利导地在教授英语的同时进行育人教育?

3结合当今家庭、社会呈现的新特点,如何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案例描述

1教学内容及准备

本教学内容为河北版Learning English八年级第一学期Unit 3,Lesson 21:Happy Thanks-giv-ing。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全文不到100个单词,讲述在感恩节,Jenny到她爷爷、奶奶家做客,见面互相问候。如果就这样的内容设计成活动课,显然效果不好,达不到预定的目标。于是,在上课前三天,我布置学生上网找有关感恩节的材料,如感恩节的来历、感恩节的活动等等,并且思考自己在感恩节里最想感谢谁,怎么表达自己的谢意,下两节课展示。

2教学过程

“丁零零!”上课铃响后,学生们静静地等候着。(上课前一天,学校通知我上一节接待课,这时教室里坐着二三十位老师。)看得出孩子们有些紧张,为了让他们镇定下来,我微笑着对学生们说:“Today there’s a spe-cial activity.I have invited some respected guests to joinus.Let’s give them a warm welcome.”热烈的掌声,会心的微笑挂在了孩子们的脸上。

像往常一样,首先是课前三分钟演讲。今天的演讲者是英文名为Kitty的小吴同学,她演讲的题目是:Ilove autumn.“I love autumn because my biahday is inautumn.and there are many festivals in autumn.Such asTeaehem’Day,Na-tional Day and Mid-autumn Festivaland so on.”这位学生的语音纯正,其他同学都被她动听的声音感染着。我说:“Thanks very much for Kitty’sbeautiful pronuncia-tion.Just flOW Kitty told us some fes-tivals.Do yOU re-member other festivals that you know?”

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记得的节日。最后,电脑屏幕定格在“Thanksgiving Day”。

然后,我打开课件的首页:“Thanksgiving and GiveThanks”。“Who can tell us the story 0f the first Thanks-giving?”话音刚落,很多小手举了起来,都在跃跃欲试。我环顾了一下,注意到平时很害羞、很腼腆的小莫也在期待着,于是我把机会给了小莫。她大方地走到前面,把一张3.5寸软盘放进电脑里,只见她自如地点击着鼠标,原来她在网上搜索到了有关感恩节来历的图片。看着图片,她娓娓道来……同学们对小莫精彩的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注意到小莫的脸涨红了。

“OK,people in differerent countries celebrate festi-vals in different ways. Do you know how to celebrateThanksgiving Day in Canada or in the United State?”

越来越多的学生要求展现搜索到的有关图片,大家都沉浸在感恩节的节日气氛中。

T:OK, who can tell me what is Thanksgiv-ing for?

(The students answered one by one.)

T:Do we have Thanksgiving Day in China?

Ss:No, we don't.

T:Well, we don't have Thanksgiving Day.Does it mean that we don't need to givethanks?

Ss:Of course not!

我把电脑鼠标轻轻一点,屏幕上出现了这样的提示:

Give Thanks

(1)Please look at the questions and discusswith your friends:

—Who do you want mostly to say "THANKS" to?Why?

—As a student, what can yon do to give yourthanks?

(2)After disccussion, would you like to interviewsomeone?

(3)Let’s make a project of giving thanks.

这是“借题发挥”的环节。我设计任务,让学生讨论和采访,目的在于结合西方的节日,引导学生进行“感恩”的思考。学生们经过热烈的小组讨论后,进行了采访活动。

接下来是讨论如何对我们所爱的人表示感恩,学生们积极发言。最后有几位热爱唱歌的女孩子说,要给所爱的人献上一首歌曲:《感恩的心》。伴随着动听的歌声,优美的画面,孩子们深情地唱着,在她们的感染下,全班同学都加入这个行列。

45分钟很快过去,同学们意犹未尽,好像还有很多感谢的话没有说完。

3教学反思

(1)从整个过程来看,我认为基本达到了设计这堂课的目的。活动课的内容源于课本,又高于了课本。能够整合教材的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课堂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因势利导地在教授英语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

(3)活动课上出现了不少亮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孩子是很聪明的:通过合作,能运用IT技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丰富课堂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篇5:现代诗歌:学会感恩

因为它让我们乘凉

感恩每一只小鸟——

因为它带给了我们活活生机

感恩每一朵花朵——

因为它让大地变的美丽多姿

感恩每一缕阳光——

篇6:感恩的现代诗歌

诗歌一:感恩月夜

夜晚,

宁静如水,

月亮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思念。

繁星的蠢动,

引我进入另一个世界,听它们诉说一切,

茫然若失,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充实,知足!

清风,

拂面而过,

吹动我的心湖荡开层层涟漪。

树叶摇曳着,

一个美丽的约定在刹那凋谢,

掠过红尘的我,

在最后的生命里感谢,

感恩一切!

时间,

敲响了离开的钟声,

我曾努力回拨时间的发条,

太阳的东升西落,

却是像树叶舞秋风般摇曳,

阻挡不了,

流水般的时光却是在未来抹灭。

感谢,

阳光还是那么美好,

彩虹依旧绚丽难以更迭,

夜晚让我珍惜了明天的希望,

风雨让我体会拥有阳光的美丽。

在这有生的岁月,

我唯有感谢!感谢拥有过的一切!

诗歌二:感恩的生活

能过上感恩的生活的人

一定有很多故事

就象暴雨后的彩虹

彩虹是美丽的

所以人们往往会赤裸裸

赤裸裸的感谢上帝

诗歌三:感恩

感恩是风儿的脚步

走到哪便会敲响心中的那串风铃

发出清脆的响声一片

牵动着心田里的梦弦

感恩是系在两个世界的连线

即使你面对的是一座高山

无论前面有多么艰险

依旧可以看见人们永恒的`笑脸

感恩是漫天霓虹中的一丝火焰

并不是细雨湿衣看不见

这繁花似锦却又充斥着冰冷的火焰

给人们的心灵一次次带来温暖

阳光透过树缝射进来

像一把明亮的利剑

把一切污垢斩断

犹如感恩把温暖洒向人间

诗歌四:感恩

有一种能力

叫做感恩

怀念给你温暖的人

然后回报以青春

春不老

与人分享

就是花开的声音

感恩

让我们平易近人

感人

让我们快乐缤纷

我怀着感恩的心

就会遇到

心仪的知音

诗歌五:感恩

雪舞落叶的轻盈

在恋恋的枝头滑落成歌

深一脚浅一脚踩出回家的路

把母亲的叮咛

小心翼翼地装满行囊

你就能读懂父亲目光的深邃

天光共云影明月知清风

唱一曲高山流水

雨禾青葱枫燕翩跹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火焰之上舞蹈过的爱情

在生命的金字塔顶熠熠生辉

尽管蝶舞陶醉了鸟鸣

溪流却百转千回

追随大海的情深意重

岁月铺展晶莹的书页

大地与天空一样的辽阔悠远

风轻云淡注定了红尘永恒的美丽

诗歌六:感恩的心

坐在海滩上

尽情享受海风的惬意

远处没有钓鱼者独坐孤舟的背影

更没有孩子们月光下甜美绯红的脸庞

心绪如此安宁。

我昂起头扬起脸

凝神倾听大海浪花的声音

那么利落

那么清脆

月光与大海相影出快乐的礼赞。

感恩的心

感谢上苍给我灵魂的底片

感谢父母给我生命的跃动

感谢相识非识的人们为我纯净心灵

感谢大海给我快乐的洗礼。

我想

感谢的边际很大

只要你愿意它大

感谢的边际很广

只要你愿意它广。

飒飒的风

漠漠的雨

伴我俯叩人间

细听萧声

高吟生命守护埃涯!

诗歌七:感恩

人生就像旅途

长长短短

远远近近

能在历史的长河中

同一个时代

无论何时

无论对什么人

都记着感恩

爱我者是火

让我信心百倍

赞我者是光

让我不懈努力

害我者是冰

我用热心将它化开

整我者是霜

我不会因此沉沦

谤我者是污泥

提醒我处事谨慎

坑我者是病毒

阴霾过后更加精彩

换一种活法

换一种思维

抛却一切怨恨

心中常怀感恩

诗歌八:感恩

一滴露珠滴在干涸的心田

寸土之下的大地有了春的萌动

它发现那是天使的泪

就让新芽冲破土壤向高空成长

从此心灵有了会开花的树的朝向

一缕阳光洒在潮湿的林间

密叶层下的花蕾有了绽放的初衷

它相信那是上帝之手的指引

就让花瓣在花蕊外尽放

十里的花香是它回馈给阳光曾经片刻的温暖

那些爱的感恩在时间的流沙里

纵使洗涤翻腾

却永存最初的余温

哲理虽智

爱的感恩比她更慧

权力虽雄

爱的感恩比他更伟

感恩是飞入你我手心的雪花

融化的片刻

篇7:感恩教师 感恩老师诗歌

谢谢您,老师 您,是黑夜的启明星。您,是白昼的晴空。您,是骄阳下的清风。您,是雨中的屋檐。您,是大海;您,是山川。是您塑造了我的灵魂。您,是载送卫星的火箭。您,是海上的罗盘针。您,是投入,您,是付出。

您就是我们最敬爱的老师。

您教给我们“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您教给我们“敏儿好学,不耻下问”。

您教给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您教给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教给我们知识,教我们学做人。老师啊,是您用双臂擎起了我们的明天。我要说声“谢谢您!” 我们要说声:“谢谢您,老师!” 当早霜将您的黑发打白 您用它染浓了黑板 当课业多的让您挥汗如雨 您用它灌溉了幼苗 无情的板擦 擦去了您年轻的容颜 雪白的粉笔 勾勒了您的皱纹 辛苦的老师

感谢您一字一句不辞辛苦的教导我们 辛苦的老师

感谢您一点一滴不辞辛苦的为我们奉献 辛苦的老师

感谢您当我们偏离轨道时对我们的矫正 天使感恩上帝

因为上帝赐予它纯洁的心灵 我们感恩老师

篇8:感恩谁:三种感恩观

关键词:感恩,施恩,感恩观

近年来人们基于感恩的缺失, 重点研究了感恩教育的内涵、意义、现状, 以及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及其原因等;对于感恩, 人们研究过感恩的内涵与实质、感恩的价值与意义、感恩的内容与范围、感恩的层次与过程、感恩的动力和原因等, 而对于“感恩谁”这一感恩研究的基本问题没有人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感恩的对象问题似乎是一个没有异议的、不证自明的问题, 而实际上对此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本文对“感恩谁”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不同层次的感恩观。

一、感恩施恩者:狭义的感恩

一般认为, 感恩是受恩者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方便和恩惠由衷认可并试图予以回报的心理, 是施恩者施恩与受恩者感恩的有机统一, 是施恩者与受恩者之间的恩情互动。因为施恩者有恩于受恩者, 所以受恩者对施恩者感恩。感恩施恩者不仅具有内在的合理性, 而且被许多人认可。“对于‘我们要感恩什么?’的问题, 我的回答是一切值得我们感恩的人、事和物。只不过我们要感恩的是自己生活周围的人:那些帮助过我们、关心过我们、鼓舞过我们的人。”[1]中国人多强调狭义的感恩———感恩施恩者。“中国人的感恩存在于私人之间, 是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账, 或者是晚辈对长辈养育之恩的觉悟, 或者是学生对老师的培育之恩, 或者是对施仁政、施德政统治者感恩戴德……它常常定位在施与者与被施与者的关系上, 至于不相干的人是否需要感恩, 则毫不相干, 因此在中国的一些传统思想中便有了‘各人自扫门前雪, 哪管他人瓦上霜’‘大路朝天, 各走一边’的思想。”[2]只感恩施恩者这种感恩观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共识性。

二、受恩者要施恩:广义的感恩

关于感恩是否包括受恩者的施恩问题, 没有人进行过专题的研究, 只是在有关文献中渗透着研究者对感恩与受恩者施恩关系的认识。

有一种观点认为, 感恩应该包括受恩者的施恩。李建兰明确提出感恩包括受恩者的施恩, 她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的解释“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似乎过于简单, “它只是将‘感恩’定格于直接发生关系的施恩者与受恩者之间, 而忽视了对他人, 包括没有施恩于自己的其他人群或是弱势群体的关爱与帮助”。感恩“不仅是回报有恩于自己的对象, 还包括广施恩惠于有需求的第三者, 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等”。[3]

在感恩教育的有关研究文献中, 一些研究者首先界定了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最早对感恩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 她认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4] (本文中的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下面不再赘述) 后来的一些研究者在关于感恩教育的界定中也使用了“施恩”一词。[5]如果说感恩教育的总目标是使人感恩, 而具体目标包括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 那么从总目标与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来看, 感恩是包括受恩者的施恩的。

部分研究者在描述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实施时同样强调了感恩包括受恩者的施恩。例如陶志琼博士认为:“……如何唤起人对感恩的心理需要?所有这些都是感恩教育的内容。”[6]“首先是知恩图报……其次是。当我们能够做到知恩图报时, 还当。”[7]丰根凤在描述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内容时指出要教会青少年知恩、感恩、报恩, 尽管她没有明确指出青少年要学会施恩, 但是在解释报恩时提出了要施恩:“报恩可以在力所能及和必要的时候‘回报’施恩者, 也可以报答、帮助他人和社会公众, 这对施恩者无疑是最大的报答。”[8]李建兰认为感恩教育包括认知层次、情感层次、实践层次, 而实践层次既包括报恩或回报, 又包括施恩, 并把“教育青少年善于施恩”作为感恩教育的环节之一。[9]

如果说不包括受恩者的施恩的感恩观是狭义的感恩观, 那么受恩者既感恩施恩者又施恩于其他人的感恩观就是广义的感恩观。

已有的关于广义的感恩的论述只是强调了要广施恩惠于没有施恩于自己的第三者, 达到整个社会的融洽与和谐, 对于受恩者为什么要施恩或者说受恩者施恩的动力机制问题并没有做出说明, 这是广义感恩观的缺陷和要解决的问题。而西方慈善文化给出了广义感恩的宗教解释。西方的慈善文化主要源自宗教, 基督教的“原罪说”“救赎说”使人相信人生而有罪, 每个人都要用一生的劳作和对他人的博爱为自己赎罪, 以求死后灵魂得到安宁和升入天堂。因此, 西方慈善文化就其根本是深受上帝及其创造物之恩的受恩者对上帝及其创造物的知恩、感恩、报恩, 西方慈善文化也就是感恩文化, 强调每个人既是感恩者又是感恩对象;报恩不限于受恩者对施恩者一对一的酬谢, 更多的是强调我帮你、你帮他、他帮别人的互助精神。由此我们可以判定:在西方文化中受恩者的施恩是感恩的应有之义。

三、感激伤害我们的人:泛义的感恩

感恩是人对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的感激与回报, 对自己有利的因素都是感恩的对象。感恩既是一种人际情感, 又可以是一种非人际情感。因此, 感恩的对象既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人以外的事物。

有一个问题值得讨论, 即我们是否应当感恩伤害我们的人。人际行为复杂多样, 有些行为从动机到效果都是有利于受恩者的, 而有些行为属于动机不良, 甚至是危害他人的, 客观上却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 某教师剥夺一学困生的考试权利, 却使该生因没有参加考试而免遭发生在考场上的意外人身伤害。对于这种动机与客观效果不一致的恩惠是否应该感恩, 有些人持赞成的观点:“感激伤害你的人, 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鞭打你的人, 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感激遗弃你的人, 因为他教导了你该独立;感激绊倒你的人, 因为他强健了你的双腿;感激斥责你的人, 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10]这种观点认为只要给我们带来了客观的受益, 那么无论对方的动机是否善良、对方行为的性质是否错误, 都应该是一种恩惠, 我们都应该感激对方, 因为毕竟我们从中受益了。对于故意伤害我们的人也要感恩, 这种感恩观将感恩的对象范畴无限扩大, 要求我们感恩一切, 我们把这种感恩观称为泛义的感恩观。

感恩伤害我们的人, 这显然是一种客观效果决定论的观点, 笔者并不赞同。因为感恩不仅包括对施恩者的感激还包括回报施恩者, 照此推理的结果就显得荒唐可笑, 例如对于诈骗犯, 我们在与诈骗犯的交往中增长了智慧, 我们不仅要感激他而且要以某种方式来报答他, 如此行事, 我们岂不是是非不明了吗?对于感恩, 笔者认为, 只有他人的内在动机、外在行为及其客观效果一致, 都表现为一种有益于受恩者的恩惠, 我们才感恩。

参考文献

[1][4][6][7]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 2004 (4) .

[2]陈秀兰.感恩的缺失与感恩教育的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9]李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 2009.

[5]梁勤儒, 王燕芳, 陈昌龄, 等.丛飞事件的反思——从学生工作的角度谈高校的感恩教育[J].青年研究, 2006 (2) .

[8]丰根凤.关注学生的感恩教育[J].教学与管理, 2006 (27) .

上一篇:人事档案技术服务协议下一篇:幼儿美术教育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