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大学的短信祝贺词

2024-04-12

升大学的短信祝贺词(精选6篇)

篇1:升大学的短信祝贺词

学生考上大学短信祝贺词

大学是人生中重要的起点,也是重要的转折点。大学让我们开拓视野,也让我们增长见识。送同学考上大学的祝贺词怎么说,看看下面的范文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1.书山高峻顽强自有通天路,学海遥深勤奋能寻探宝门。

2.社会是一部书,让我们刻苦地去攻读,理会它的深意,再去续写它的新篇。

3.三年一瞬间,就这样欢歌纵笑,就这样相识相聚,甚至都来不及好好地话别,马上就要各奔东西。

4.入学喜报饱浸学子千滴汗,开宴鹿鸣荡漾恩师万缕情。

5.日子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衷心祝愿他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6.七月如隔夜的雨,洗净陈年的沧桑,历练新的朝气,精华曾经浮气,扬起全新志气,重现全新空气,新学期新景气,用全心的力气,拼出不一样的新天地。大学即将开始,愿大家勇往直前。

7.磐石洗净铅华,留下浑圆璞玉,小草百般挫折,绽放绚丽花朵,七月黑暗拼搏,冲向大学生活,暑假即将结束,梦想重新起航,愿成功的你在大学再创辉煌,成就的你在前方再创功名,美好圆满的昨天再展新的明天。

8.你一定想不到当我得知你考上大学的那一刻是多么的兴奋,你的刻苦努力得到了回报,你是你们全家人的骄傲和自豪,真诚地祝贺你!

9.你理想中的那所大学给你发了录取通知书,真诚地祝贺你!最终实现了你的奋斗目标。在接下来这段日子里,让自己彻底放开心轻松一下吧!

10.那些不分昼夜刻苦学习的.日子过去了,那几天紧张激动的考试也过去了,得知你心中那所理想的学校录取你了,这简直是改变你命运的一件大好事!

11.面对通过刻苦的学习,考取自己理想的学校,有些人顺利跨过,而更多人则望辰莫及。然而,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圆了自己学业之梦,特向你表示祝贺!

12.当金钟鸣响,当朝霞放光,当五彩照耀,当礼炮轰鸣,当祝贺溢耳,当消息到来,当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请带上我的祝福,愿: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13.大学课堂一学生迟到,老师愤怒:你都瞧瞧几点了,学生:点;老师:我是问你什么时候;学生:收盘时;老师:赶紧出去;学生:套牢了,出不去!

14.恭贺你即将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你是那雏鹰最后展开了雄翅,翱翔于蓝天,你是那花朵最后绽放了花瓣,散发出香味,你是那果树最后结出了果实,在秋天收获!祝你新的大学生活,有新的目标,新的成果!

15.上联:鲤鱼跳龙门,一朝金榜题名。下联:小鸭变天鹅,展开全新篇章。横批:大学新生活!祝你新的开始,有新的动力,活出激情,让新的生活五彩斑斓!

16.用拼搏去开拓,用坚持去追求,用知识去竞争,用激情去飞翔,用青春寻梦,用微笑去应对未来;愿大学是你杨帆的起点,祝早日到达成功彼岸!

17.,上大学不辛苦,辛苦也不怕,学好强国家,社会需要你,发奋学好它,新的大学生活开始了,祝你一帆风顺。

18.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饺子也有大学问,营养搭配要完善,少放肥肉多放菜,控制脂肪拌好馅,饺子皮里加粗粮,不变美味保康健!

19.六月捷报频频传,金榜题名成绩显。各大院校来招生,各种宣传都出现。凝神定气莫慌张,仔细选择报志愿。爱好兴趣第一件,不要跟风名校填。愿你继续深造增学识,光明大道勇向前!

20.考场归来心欢畅,胸有成竹笑容漾。捷报频传喜讯到,成绩突出上金榜。父母亲人皆高兴,街坊邻里美名扬。祝贺声声身边傍,学府深造创辉煌!

21.榜上有名乐陶陶,理想学府去深造;喜欢的专业要报考,学习知识抓的牢;前途光明有大道,心情愉快开心笑,录取通知早收到,再接再厉传捷报。

22.结合考情准确估分,头脑清醒切勿迟钝;院校考量多方纳谏,结合自身考虑全面;兴趣擅长综合考虑,专业选择加倍慎重!待到九月金榜题名,祝君成功前程似锦!

23.学成荣登光荣榜,又近一步离梦想,填写志愿思虑全,市场需要个人特长,不能单单执一端,贡献国家成就自我。祝福前途光明无限。

24.金榜题名艳阳照,一人成功全家笑。谨慎斟酌志愿报,关注兴趣和爱好。办学特色了解到,著名学府朝你笑。实现梦想乐淘淘,开心快乐在今朝。继续拼搏志向高,祖国未来好英豪。

25.三年前的今天,无知懵懂的我们步入高中殿堂,三年后的今天,即将走向社会的我们,手举耀眼的高考成绩单,亲爱的大学,你准备好迎接我们的到来了吗?

26.考场归来心芬芳,万千喜气聚身旁。六月捷报似飞花,身影翩翩到你家。合家欢笑同庆贺,亲朋好友为你乐。满怀斗志梦飞扬,学识深造路宽敞。一片锦绣好前程,再接再厉好人生。

27.六月征战硝烟散,七月激情云雾现。全国高校不胜数,谨慎细磋填志愿。专业可是我最爱,光图名校误前途。学习深造是关键,将来毕业才华绽。祝友名校专业都兼顾,录取通知早收到。

篇2:升大学的短信祝贺词

新金秋迎来新学校,新学校迎来新面孔,新面孔迎来新友情,新友情带来新生活!愿你在新学期中,不断进步,不断超越,不断成功!

今天是你进入大学的第一天,你人生也迈出了重要一步。想要在若干年后不抱怨自己的境遇,就要从这一时刻起奋斗不息。

新的起点,意味着你将展开人生又一阶段的绘画,用这属于你的天蓝色时间,画下一个可以任你未来遨游的天空!展翅飞行!励志祝福短信

金风送爽,丹桂吐香,暑假帷幕已落下,新的学期又走来;松弛的神经又绷紧,闹钟清晨奏鸣曲;努力的身影又重现,教室的寂静被打乱;父母的期盼耳边响,求学之路多艰辛。又是一年开学日,愿你勇敢撑起勤奋的风帆,早日抵达知识的彼岸!

是雄鹰,就要展翅翱翔于天空;是潜龙,就要龙腾飞跃于苍穹。朋友,是骄子,就要拼搏进取于青春,大学了,加油!

在小孩眼里,我们是大人;在大人眼里,我们是小孩;带着稚气,带着迷惑,带着自信,带着理想上路吧!享受大学,加油!

天下之大普为学生!愿开学之际祝你在新的.学期,脚踏实地勤好学,足履大道出人才!

新金秋迎来新学校,新学校迎来新面孔,新面孔迎来新友情,新友情带来新生活!愿你在新的学期中,不断进步,不断超越,不断成功!

秋风清爽,天气怡人。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让我们抖擞精神,奋发图强,创造属于自己的天空吧!

青春从不服输,青春洋溢热情,青春充满斗志,青春充满希望,青春就是快乐,恰逢大学开学之时,愿你我的青春,永远鲜艳灿烂!

用奋斗智慧的山河,托起开学的旭日东升;用博爱善良的季风,吹皱开学的一池浮萍;用雄心毅力的奔流,掀起开学的波浪翻腾。亲爱的同学,祝你用以枚枚创新的钥匙,将一次次成功开启。

篇3:升大学的短信祝贺词

关键词:中职升本师范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对策

一、引言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文件精神可见,国家已把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作为一项人才培养的战略任务,也把职业教育事业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同时,全面加快了发展职业教育的进程,贯通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各种渠道,不断完善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人才资源库。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会贯通的渠道之一,成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质性的推动和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职升本师范生也将成为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可见,针对中职升本师范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具有现实的价值意义,为掌握该群体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理论依据及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广西师范大学2013级中职升本师范生228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学校图书馆及中国知网查阅相关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文献资料,分类整理,提取有效数据。

2.问卷调查法:针对中职升本师范生群体学习现状设计调查问卷,向228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100%,整理、统计,分析问卷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动机的概述

学习动机又称学习动力,是指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包括内动力和外动力。作为大学生,学习是首要任务,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动机是激励和维系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最基本的源动力,也是学生习得和巩固各方面知识及技能的关键所在,可见激发和保持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学习需求、学习兴趣、价值取向、个人态度、意志水平及外界因素。

(二)中职升本师范生就读大学的动机

关于中职升本师范生上大学的动机调查结果如下: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190人,83%;增强竞争实力,找份好工作141人,占62%;报答父母66人,占29%;满足自己的兴趣与爱好52人,占23%;为继续深造打基础78人,占34%;其他19人,占8%。上述结果可见,广西师范大学首届中职生本师范生对于自身就读大学的目标比较明确,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1)家庭因素的影响。当前的中职学生群体大部分为农村贫困的孩子,为了更好地跳出“农门”、光宗耀祖和报答亲恩,选择了继续深造。(2)中职学校教育背景及个人认知因素。认识到自身的文化及学历水平还比较欠缺,需要进一步提升,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提高竞争力。

(三)中职升本师范生学习现状

1.大学生涯规划现状。中职升本师范生对自身的大学生涯规划调查结果,具体如下:有84人,占37%;有,但不详细125人,占55%;没有22人,占10%。上述结果可知,中职生本师范生对于自身的大学生涯规划比较不明确。原因可能是:(1)对于“大学”的概念认识不足。表现在对于大学是学习、生活及素质能力拓展不明确。(2)目标定位不明确,刚刚步入大学,还没有完全了解和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对于自身的发展方向不明朗。(3)学生自身缺乏统筹规划的能力及有效的教育及引导。

2.学习的目的。中职升本师范生对于大学学习的目的调查结果如下:提升人际交往能力105人,占46%;深入学习专业知识100人,占43%;提高身心素质89人,占39%;拓展多学科的知识44人,占19%。研究结果表明,中职升本师范生群体对于学习的目标较为明确,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并且想通过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想通过学习拓展自己的能力并取得相应的提升,为此,我们也知道该群体学生对于学习的意愿是比较强烈的。

3.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当前影响中职升本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学习基础差,听不懂169人, 占74%;不喜欢所学专业71人,占31%;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41人,占18%;学生干部工作繁重36人,占16%;社团活动频繁32人,占14%。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1)学习基础差归结于几点:首先,初中学习成绩比较差才选择了就读中职学校;其次,中职学校教育重视操作实践技能,对于理论知识要求不高;再次,中职学习管理相对普通高中松懈,同时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学习环节。(2)广西中职生本人才模式2013年启动了四个试点高校,对于中职升本招生的专业按照与中职学校开设的对口专业或相近专业原则录取,故出现有部分学生专业不对口,造成不喜欢所学专业的现象。(3)由于中职升本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同时对于大学的教育学习方式方法不甚了解,所以难以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4)学生干部和社团活动是当前大学生第二课堂,是提升和拓展综合素质的主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4.对自身学习现状满意程度。关于自身学习现状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现如下:很满意1人,占0.4%;满意79人,占35%;不满意152人,占67%;无所谓1人,占0.4%。结果表明,当前大部分中职升本师范生对于自身的学习状态是不满意的。可能原因是:(1)学习目标设定过高,实际与自身设立的学习目标相差甚远,导致对学习现状不满意;(2)自身文化基础较差,学习比较吃力,难以跟上教学进度;(3)大学的学习生活与其自身理想中的相悖甚远;(4)自学、独立思考等能力较弱,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5)由于中职学校或者家庭因素养成的长期松懈的生活和学习方式。(6)缺乏坚强的意志力、毅力,自律、自强和自立能力不足。

(四)对策与建议

1.构建中职生本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职升本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应做到:(1)领导高度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深入调研,掌握动态。(2)成立人才培养办公室及领导小组,组建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根据学生群体实际制定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据了解,目前广西中职升本的四所试点高校当中,仅有广西师范大学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制定了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3)整合“学校—社会”资源,推广 “校—企”“、校—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2.强化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为了引导新生更快、更好地了解大学和融入大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同高校、不同院系及不同专业会的入学教育内容具有差异,实施方式也是形式多样。中职升本师范生群体与普通教育学生群体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针对中职升本师范生更应注重入学教育的实效性。执行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在完成常规的教育内容以外还应结合该群体的实际增设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内容,让他们更通俗的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更好地了解、适应和融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当中。比如,广西师范大学在针对中职升本师范生的入学教育环节增设了《博雅课堂·大学文化讲座系列讲座》,讲座针对性设计包括大学文化解读、科研、学习、做人、做事及专业介绍等内容,让中职升本师范生系统的了解大学的“物”和“事”,对于自身的发展有了初步定位,有效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学生工作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引导积极成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应充分了解中职升本师范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通过周日例会、主题班会、辩论赛、团日活动和素质拓展等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班级的团结力、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树立学生成长成才的信心和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养成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耻下问及勇于创新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以学习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第二课堂的学习锻炼,拓展自身素质,全面提高综合能力。

篇4:升大学的短信祝贺词

体制完善, 制度健全, 保障有力, 整合资源

学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由学校领导统筹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系分别成立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 主抓本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系建立系级心理辅导站, 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搭建平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健全, 包括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制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教师管理系列制度、学生心理干部管理系列制度等, 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现有学生21654人, 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专职教师6人, 师生比为1∶3609, 其中4人具有心理学硕士学位;兼职教师10人, 专、兼职教师均具备心理咨询师资质;专职辅导员116人, 师生比为1∶186, 其中39人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学校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 截至2015年3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类厅级以上项目结项14项, 公开发表论文21篇, 其中获厅级奖项目11项。学校有境外培训、校外培训和校内培训三种师资培训, 并始终坚持辅导员每月业务培训制度, 邀请校外的专家来院讲学, 举办校内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班。2013年以来, 已有70多名学生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

学校按照每年生均10元以上的标准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购置专业图书资料800多册, 配置了完整的办公设备以及音乐放松椅、心理沙盘、智能互动宣泄仪和心理测评系统等设备, 使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教学规范, 强化咨询, 服务专业, 干预及时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对全校大一学生开设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并将课程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 采用慕课和面授课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教务处严格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课教师, 组织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检查, 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此外, 学校还利用网络微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 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咨询, 给学生提供多途径、全时段、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合理安排专、兼职咨询教师服务时间, 建立心理咨询完整记录及咨询档案, 严格做好保密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 并根据情况进行重点回访和追踪。同时设立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 安排专人值班, 及时响应学生求助。目前, 中心年均咨询个案超过400人次, 团体辅导近500人次, 满足了学生的心理咨询需求。

学校坚持多项心理普查与干预制度, 为新生测评心理, 并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入学教育期邀请心理专家作报告, 在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分期做心理问题排查, 对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学生, 及时疏导和干预;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重点关注、跟踪回访, 设立院、系、班、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建立横向覆盖、纵向联动的教育预防和干预机制。各级机制上下联动、反应快速, 近年有5名具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和多名有严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得到及时干预, 避免了严重心理事件的发生。

两大社团, 两个品牌, 三块阵地, 四个深入

抓社团。心桥心理健康协会和心理工作委员会, 是学校成立的两个学生社团。心桥协会由热心于该项活动的优秀学生组成, 心理工作委员会由优秀的班级心理委员组成。两个社团非常活跃, 每月的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报告 (书面) 制度和主题班会制度, 发挥了积极作用。

抓品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品牌主要有两个:一是每学期举办的“心理健康周”主题活动。截至2015年4月, 学校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大学生心理健康周活动;二是每学期举办的“读书月”活动, 旨在鼓励学生读好书、巧读书。这两个品牌活动时间长、受众广、内容丰富, 包含有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征文、心理漫画比赛、心理运动会、心理专题沙龙、心理电影赏析、专家室外现场心理咨询和趣味读书、经典对白、专家报告等。这些活动为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抓阵地。一是在各班教室开辟心理健康园地;二是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三是开通QQ群、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 充分发挥不同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

学校从建校起, 就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学生以班为单位, 在辅导员和一名大二学生的组织辅导下, 每天参加半个小时的校园卫生清扫活动。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思想教育课, 也是增进学生人际交往、强化班级团队氛围、实施室外团体辅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特别是在网络社交、在线交流风行的时代, 更加彰显出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许多毕业多年的学生给母校写信, 恳请母校务必坚持开设劳动教育课, 他们认为这是升达最有意义的课程之一。

“四深入”的教育制度。一是深入课堂。学校明文规定, 每学期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各级行政人员深入课堂的次数, 并且列入学期人事考核。二是深入学生宿舍。长期坚持全体辅导员跟班住宿制度和全体教师、团学人员和科以上干部每周深入学生宿舍制度。深入学生宿舍时间不得少于半小时, 并写出书面报告, 写明所发现和解决的问题。三是深入食堂。学校每天都安排辅导员和学生骨干到各食堂值班, 掌握学生就餐情况。四是深入学生社团和学生活动现场。学校为每个学生社团都安排有指导教师, 学生的各项活动都要求辅导员和指导老师参加。“四深入”制度让各级领导和广大老师能更好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 更快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校友辅导队伍是该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系每年都邀请多名校友来校对学生进行适应大学生活、专业学习、考研考证以及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辅导。仅2015学年就已邀请15名校友来学校作了8场辅导报告。校友们现身说法, 解答了学生们在个人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

篇5:升大学的短信祝贺词

一、苏州大学阳澄湖校区基本概况

苏州大学阳澄湖校区前身为1954年2月创办的上海铁路管理局职工学校, 1962年8月更名为苏州铁路司机学校, 1983年10月更名为苏州铁路机械学校, 长期隶属于铁道部管理。2004年4月, 学校成建制由铁道部上海铁路局划转江苏省教育厅管理, 同年5月, 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 学校改称为苏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07年8月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合并, 成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2012年2月, 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并入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阳澄湖校区由此成立。校区占地面积近900亩, 规划总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 近8000人办学规模。办学50余年, 学校先后为铁路运输生产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近三万名人才, 为全国铁路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校现有教职工340人, 副高级及以上职称66人, 专任教师196人, “双师”素质教师占85%。专任教师196人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为62人, 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31.63%。在职称结构上,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职称以上52人, 占26.53%, 中级职称109人, 占55.61%, 初级35人 (其中19人在2012年5月被评为中级) , 占17.85%。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161人, 占全体的82.14%, 其中拥有硕士学位以上的91人, 占青年老师的56.52%。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H.Weihrich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战略管理领域, SWOT模式是管理者在管理中进行客观分析、科学判断的一种有效工具, 其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综合考虑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 进行系统评价, 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高等院校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契机, 但由于诸多原因, 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将SWOT模式应用于学校管理工作中, 是高等院校克服劣势, 发挥优势, 在竞争中取胜, 确定高等院校的正确发展战略, 寻求符合院校发展实际的有效思路, 是高等院校的一条制胜之道。

(一) 优势分析。

1. 学校领导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自并校以来, 学校领导尤为重视校区师资队伍建设。从校区教师实际情况出发, 学校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全方位培养, 如指导老师做好职业规划, 采取如安排进修提高、一对一提高、随堂听课做助教、鼓励攻读博硕士学位等各项措施, 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尽快融入学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团队建设。

2. 拥有一批热爱教育事业且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校区50多年的历史, 孕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热爱教育的教师。他们战斗在教学第一线, 大部分具备“双师型”素质。这些“双师型”教师, 一方面, 精通所授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 熟悉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先进技术理论, 掌握良好的授课技同职业指导能力。另一方面, 他们具备精良、丰富的行业、职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具备较好的顶岗工作的能力, 精通本行业的技能技巧, 善于解决突发性技术问题;并且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职业实践能力转化为生产力并进行生产的能力。如此集“能讲、会做”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的教学, 给学生营造了培养创造力, 提供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 加深并巩固了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毋庸置疑, 这对于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对于所担负的教学任务都竭尽全力完成, 由此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此外, 他们还会花大量时间钻研业务, 不断提高自己。

(二) 劣势因素。

1. 教师对本科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认识不够。

升本转型对苏州大学阳澄湖校区自身来说是一个跨越式发展, 学校从高职院校直接升为“211”综合性大学, 学校的办学目标由当初为高职毕业生到现在的面向未来、更宽更广的范围培养人才, 办学理念也发生了质的转变。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办学理, 有利于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然而, 从目前看, 大多数老师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还停留在高职教育阶段, 并没有发生相应的转变。

2.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缺乏高素质人才。

由于相关历史原因, 造成了校区学历层次跟不上高校建设的要求。同时, 近五年我校引进青年教师过多, 造成职称结构失衡, 给师资队伍建设带来很大困难。截至2010年底, 我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134.3万人, 其中,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从2000年的31.3%提高到57.1%, 而我校区这一比例仅为31.63%, 博士研究生学历目前只有5人, 而具有本科学历的占教职工半数以上, 这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办学条件指标合格评估规定的标准, 还有一定的差距。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 副高级 (副教授) 和中级 (讲师) 职称比重占全部教师的2/3以上, 基本稳定。合并后的前几年, 为了适应高职院的快速发展, 校区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授、副教授所占比例有所上升, 但相关职称的教师比例远达不到全国普通高校的水平, 尤其是教授的比例。此外, 原有稀缺的学科带头人极度缺乏, 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尤为稀缺。

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本科存在差距。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 重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尽管多年来在教学中倡导启发式教学, 但实际课堂上还是固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本科院校应培养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知识型人才, 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激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因此, 对于高职教师而言, 过去的教育理论与经验很难适应今后的教学任务, 教师普遍面临由“讲解”转变为“启发诱导”的任务, 面临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的问题。从专科学校升为本科院校以后, 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如有些教师由于受传统专科教学模式的影响, 不适应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教学, 且部分教师不具备本科教学的水平。

4. 教师科研意识差, 科研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以教学为主, 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 科研时间大量地被教学事务挤占, 加之教师比较习惯于“教”而忽视“研”, 故科研意识淡薄, 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不强。另外, 高职院校科研设施普遍陈旧落后, 经费少而分散, 无力承担较大的有影响力的科研项目。在此背景下, 高职院教师一般没有自己的研究方向, 更没有科研方法和科研经验, 相较于本科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专业素养、科研能力等水平整体偏低。教师对科研的忽视, 阻碍了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 教师群体普遍呈现理论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综合素质较低的现象, 与本科院校要求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极不相称。

(三) 发展机遇分析。

1. 高校改革的内部动力逐步加大。

上世纪末, 高校逐渐成为社会追捧的对象, 高等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了社会公认, 政府也加大了对高校经费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国家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加之实施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这将对学校人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老百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上升,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缴费上学改革顺利实施, 这为高校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 国家正在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在高校中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2. 学校需要不断补充师资力量。

近几年, 苏州大学发展势头强劲, 扩招带来师资力量不足和专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如2008年新建专业轨道交通就面临教师团队建设问题。校区50多年的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为全国铁路企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加强相关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提供了可能。

(四) 面临的威胁分析。

1. 高层次人才竞争加剧。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 谁拥有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导权。高层次人才是高校师资引进的对象, 近几年苏州大学引进了许多高端人才, 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心是培养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 这势必对校区教师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2. 不适应本科教师的评价体系, 评聘职称的尴尬。

随着高校酬金分配制度的改革, 职称的重要性更明显, 尤其是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竞争更激烈。要晋升以上职称, 必须满足在教学工作量、论文、科研项目、学历、英语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相关要求。高职教师除了工作量能超额完成外, 在学历、论文和科研等硬指标方面, 与高校教师根本不能同日而语。这实际上决定了他们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职称的晋升。尽管这对为高职教育作出巨大贡献的他们很不公平, 但又是严酷的现实。

三、升本转后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 就是要学校人事管理部门实现由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转变, 实现由单纯的管理控制向教育资源开发、保障和利用的管理模式的转变。在各项制度建设中, 考虑人的复杂性和能动性, 把人视作管理的主要对象和学校的第一资源。要做到充分尊重、信任教师, 依靠教师办学,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开发人力资源, 最大限度减少内耗, 凝聚人心, 树立学院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氛围, 努力构建一个人文气息浓厚, 教师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关系和谐, 充满活力的温馨校园。在保障社会利益与学院利益的同时, 还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利益, 不仅关注教师物质利益, 还要关注教师的生活和情感方面。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切实解决教师面临的培训进修、职称评定、住房安排、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 使教师们对学院的发展充满信心, 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院的主人翁。

(二) 进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帮助教师重新规划职业生涯。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学院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学院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师资队伍的建设, 也应在学院战略规划的指导下, 按照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要求, 预测未来教师供给与需求情况, 科学制定学院的人力资源规划, 既要使得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更趋合理, 又需要特别重视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 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帮助教师重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最终达到的理想效果是, 学院内无论哪一个位置都能找到合适的继任者, 这个潜在继任者要么已经能够胜任这个岗位, 要么正在为达到这个岗位的要求而接受培训。

(三)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提高师资管理质量。

合并后的学校由于办学性质、办学层次、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差异, 以及教师角色的变化, 必须加快管理制度的调整, 在制度上保证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科研等方面转变教育观念和改革教学方法。假若还停留在原来的思维定势和管理模式上, 则会因环境的改变, 心理上产生“不适应”, 甚至有“抱怨”情绪。角色一旦转变, 就必须根据本科院校的教学规律及时调整自己, 根据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目标, 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 先确定自己所任教学科 (专业) 方向, 然后通过培训或进修提高业务水平, 更新知识结构、教育理念, 及时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和了解最新科研动态, 从而提高专业技能, 为本科生上好每一堂课, 进而不断从思想上进行脱胎换骨的转变。

(四) 优化教师资源, 打造特色师资队伍。

根据教师自身特点, 按照教学、科研、成人教育方面进行适当分流, 促使传统的纯教学型教师向教学科研型转变。对于教学型教师, 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又要有规范的专业技能。对教学、科研型教师, 要求他们教学上有创新, 在科研上有突破, 成为学科建设的带头人, 能够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学名师”。对于一些年龄大, 学历、职称低的老师, 可分配其成人教育学院 (或继续教育学院) 的教学任务, 这样才能使人尽其才。

升本转型后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 如何有效提高这类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 为学校长远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这还需学校领导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与总结,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赵艳, 赵瑜.转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08.4.

[2]李龙波.对并校转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8.3.

[3]朱士中.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 2010.9.

篇6:升大学的短信祝贺词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南针

1.1 大学生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2014年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的第24年, 相关的研究调查报告结果表明, 我国有超过九成的大学生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并认为大学生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努力践行者[1]。研究结果也表明,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主流价值观已经逐渐成为他们人生观、价值观所遵循的追求和准则, 并已深深植根于广大高校学子的心中。虽然这一研究结果比较让人欢欣鼓舞, 但不可否认的是, 大学生思想虽渐趋成熟, 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易受影响。部分大学生信仰不坚定, 在多元文化融合与冲突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 开始怀疑社会主义, 对党产生不信任的心理, 出现信仰危机。大学生思维活跃, 易于吸收新文化、新思想、新理念, 却也极易导致无中心、无本质、无灵魂,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 崇尚功利, 宣扬个人主义, 致使家国意识薄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行为实践表明了正确指导和严格监督, 对整合与重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思路, 可以成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过程中的理论指南、精神坐标。因此, 要对大学生进行持续的、连贯的、系统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1.2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

处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 作为文化的一种, 校园文化具有文化的共同特征, 多元即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文化多元, 融合的过程之中有冲突, 优秀文化之间、优秀文化与糟粕文化之间, 多元文化共现大学校园, 选择多也意味着选择难, 而作为校园文化对象的大学生思想活跃但不成熟,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缺乏辨别能力, 部分大学生意志力不坚定, 面对选择艰难便放弃选择, 对于扑面而来的多元文化不加选择, 不分优劣, 敞开胸怀, 来者不拒。导致部分高校享乐主义盛行、拜金主义当道、个人利益被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 剔除糟粕, 提升品味。

2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2.1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载体

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载体, 校园文化具有育人功能, 能利用其师生共识的、贴近师生生活、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的、独特的办学历史、理念、传统、精神风貌, 依靠其对大学生影响面的普遍性、广泛性, 影响渠道的多样性, 影响方式的渗透性和有效性, 于潜移默化中, 熏陶和感染学生, 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曾指出:“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在师生员工中强化以校训为核心的校园精神。”因此, 高校要进一步探索和寻找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 具体来说, 一方面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日常化, 使其充分融入到学校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以及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另一方面可以将校园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特征并不断更新, 把握好时代脉搏, 使大学生的校史和校情教育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2.2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有力推手

文化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作用于价值观的形成:一是通过文化感召和引导, 使其倡导的价值观被人们理解、认同、接受、践行, 对人的言行产生直接的、正面的导向、规范与约束作用;二是将价值观渗透于一定的文化形态之中, 以间接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校园文化正是借助这两种方式,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文化核心的传播。一方面通过正面的宣传、学习,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传递给学生, 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另一面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的契合点, 根植于校园文化之中,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 做到润物细无声。因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立足并扎根于校园文化, 将校园文化深刻渗透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同时要求学生强化认同和内化校园文化中所显示或者蕴涵的价值观。

2.3 校园文化蕴含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素材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 它的主体为大学生, 理念为育人, 目标为使大学生成长成才, 依托为大学精神, 其重要组成包括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其中,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 包括大学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校史、校训、学风、教风、考风、班风等。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学生, 有利于大学生的高雅气质以及人文精神的良好培养。[4]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通过强有力的、制约性的方式匡正、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模式, 而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 其本身就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素材。大学生可以通过精神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载体, 在价值选择与判断等方面对先进文化产生认同, 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塑精神与品格。

3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

高校校园文化因其对学生影响面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影响渠道的多样性, 影响方式的渗透性以及对学生特有的亲和力, 能够有效承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使命。因此, 为了分发挥其教育载体作用, 要全面加强和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3.1 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全方位、多渠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 紧密结合当前的任务与形势, 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勤勉学习、善于思考, 使其保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感、肩负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如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 其中“创新”所指, 即“日日新, 又日新”, 取不断推陈出新, 永跟时代脚步之意。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 曾在他的著作《帕夫雷什中学》中分析了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学校管理者应通过校园各处丰富的张贴和多样的陈设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觉思考, 努力做到建设好“会说话的墙壁”, 于无形中、无声处滋润学生的心灵。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出现在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官方网站首页以及各行政机构和系部的主页、教学区、生活区宣传栏、电子滚动屏、校园广播、各班级教室。基本上做到了凡是有学生出现的地方, 就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院辅导员组织学生召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会, 各社团开展了同主题的演讲、征文比赛以及暑期社会社会实践活动,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育提供肥沃土壤。

3.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 梳理校园文化

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挥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色各样的校园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培育和努力的践行, 其中校园精神文化实施的更加透彻。校园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特色和灵魂, 受学校历史、传统、地域文化的影响, 由学科特色、办学理念、师生的品格和气质共同培育, 集中反映着一所高校的追求和信念[4]。如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三三三制”的办学理念, 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第一个三为“三心”, 即“关心、爱心、耐心”, 以教师对学生之爱为起点, 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友爱与和谐。第二个三为“三严”, 即“严管、严教、严考”, 以此营造校园公平氛围、砥砺学生追求诚信品质。第三个三为“三特色”, 其一是教学特色:“两证多照”。要求本科毕业生不仅要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又要取得英语、计算机等等级证书, 特别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学生造自立、自强之势;其二是品德特色:“三守”。要求师生都要“守时、守信、守法”, 争做合格公民;其三是“形象特色”, 即师生要有良好的风度仪态, 作文明校园、文明社会的一分子。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梳理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又如, “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升达精神, 是对爱国、友善、敬业 (学业) 、文明的诉求;“勤俭朴实, 自力更生”的升达校训, 亦是国富家强、社会繁荣、民族兴盛之途;“对朋友要尽心、交以直待以诚、尽我力作公益、社会隆乐大同”的升达治家格言阐释了个体如何严于律己、服务他人, 为社会、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因此, 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和“领袖”地位, 并能在其指导下领悟和深化校园精神, 凝练和提升校园文化, 贯彻落实其重要教育载体作用势在必行。

3.3 以校园文化为资源, 开发两课校本课程

校园文化是学校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是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并能深刻影响高校学生的自身道德修养和价值准则的形成, 因此, 将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并利用其这一作用培育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而从以前较为推崇的价值观教育模式来看, 这一教育模式太过着重于从理论和道德的角度进行说教和传输, 因此,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 忽视了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 无法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低效。因此, 需要创新教育模式以适应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 增强受教育者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其大意是说, 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融合了受教育者经验的材料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接受, 经受教育者吸收、改造、重组, 内化于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中。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对于身在其中的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 因此, 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 挖掘其中的教育要素, 开发校本课程, 发挥其“活的文化”作用, 帮助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和践行者。

参考文献

[1]2014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EB/OL].[2014-05-26].http://www.moe.edu.cn.

[2]王红.高校校园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9) .

[3]毛若, 毛晓红.高校校训文化传播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 (12) .

[4]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载体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6) .

上一篇:给“手拉手”伙伴马宁的一封信600字作文下一篇: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