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作文500字

2024-04-11

考作文500字(精选7篇)

篇1:考作文500字

每逢老师提问,总会有一个人,在座位上瑟瑟发抖。

如临大考

清晨,躁动不安的心早已醒来。得知老师小考的消息,我一整晚都没有好好睡,总担心回答不上。去学校的时候还被狗追――因为一直在想小考,不经意间到了狗狗总部(一些流浪狗总在这里),希望碰不上它们,我在心中祈祷着,但已经晚了,我已深入敌方总部,而且还被一只狗发现最后一路狂奔到学校。

如行平地

学校终于到了,我快步向教室走去,一进门就看到同桌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的书包放在桌上,书包的拉链只拉到一半,透过半孔看到他的书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起,看来他对这次小考已有十分的把握,他把腿翘在桌子上一副骄傲自大的样子。

忐忑不安

上课铃响了,老师一步一步走到讲台前,用严肃的目光凝视着大家,看来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这次小考为口头提问,回答不上来的,哼哼,留校察看。老师的语气比以前更加恐怖,第一个孙,咳咳咳,宝坤。唉,终究逃不过。造句,疑问句。我心里暗暗自喜:太好了,这是我最擅长的。我准确流利地说了一遍,光荣地坐下,而我旁边的人一个个神情紧张。最后一个,古舒远。他站了起来,本以为自己逃过一劫,呵呵!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如果我们的知识丰富,就不会害怕考试,看来只有好好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是最好的选择。

篇2:考作文500字

李芳家是一个很贫穷的家庭,李芳家原来也过得还可以,但他爸爸在三个月前去世了,因为他爸爸在三个月前去上班的路上出了车祸,就这样他家里没了爸爸,妈妈又没工作,每天去捡废品卖钱,可是不幸的事又发生了——李芳的妈妈生病了,这样李芳家又更穷了!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芳也不轻易放弃学习,她每天叫隔壁的邻居教她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因为她的邻居是一个初三的姐姐。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芳这个聪明的孩子把所有的功课都自己学完了,就在今天毕业考的日子,李芳决定来考试,她拜托隔壁的姐姐照顾妈妈。

“叮铃铃——”考试的钟声响了,李芳赶到了,大家看到她惊讶极了,好像有一百个——“不”!一千个问题想问她,可是考试已经开始了。李芳抓紧时间答题,然后检查再检查,足足检查了五遍!“铃铃铃”考试时间到,收试卷了,大家争先恐后地过来询问李芳情况,可是李芳顾不了这么多,赶紧又继续复习,准备第二个考试、第三个、第四个……李芳毫无阻碍地做完了所有试卷!

篇3:清末“切音字”传播实效考

关键词:切音字,传播,实效,史论

“切音字运动”是汉字改革事业的伟大起点, 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语文现代化进程, 在历时二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中“, 切音字”广泛传播, 成绩斐然“, 明效大验, 彰彰可据”;其发展“塞之仍流, 禁之仍行, 于艰难穷困之中, 具有自然扩充之力”[1]120。一时间遍布街头巷尾, 大有风靡全国之势, 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深刻奠定了随后一个世纪的文字拼音化历程。总体来看“, 切音字运动”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前十年 (1902 年以前) 主要是方案创制者的自我宣传, 后十年主要是地方政府官绅的创办学堂, 在二者的共同努力下“, 切音字”的传播取得了不小成绩。本文立足倡导者与支持者传习“切音字”史实基础上, 深入考察“切音字”的传播实效。

一、倡导者的热切呼号

为了“切音字”的推行, 倡导者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努力, 一是在民间大力宣传与讲授, 让民众在意识上接受这一新鲜事物而愿意投身其中;二是争取官方认可与颁行, 获得合法的社会地位与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 他们具体工作是, 制定并不断完善方案、寻求高效教学方法、借助报刊积极打造舆论、努力上书进谏朝廷。代表人物是卢赣章、沈学、蔡锡勇、王炳耀、田廷俊、陈虬、刘孟扬、马体乾等。这些人所走的基本属于下层路线, 主要致力于个人宣传与讲授, 同时翘首企盼政府的认可与支持。其间影响最大的当属卢赣章, 他所做的努力及其受到的境遇简直就是这一派运动者的缩影。

卢赣章经过十余年努力, 于1892 年出版《一目了然初阶》, 随即开始在鼓浪屿乌埭角和厦门六十四崎脚开设课堂, 广收学徒。卢赣章还曾游走于厦门各码头传授“, 有从而问字者, 不惜焦唇弊舌以诱之”, 据说颇受认可, 风靡一时。为了进一步的推行, 于1893 年出版《一目了然初阶》的节本《新字初阶》, 该书为“切音字”推广作出了重大贡献。卢赣章“又恐推行不广, 一刊再刊。毕生汗血之资, 倾而不顾。”为了引起社会注意, 1895 年7 月开始, 卢赣章在《万国公报》陆续发表《变通推源说》、《变通推源第二章———切音字可胜汉文》、《三续变通推原说》、《中国切音新字说》、《中国切音新字》等文章, 大力宣传切音字救国救民的社会价值。1898 年, 维新运动倡导除旧纳新, 卢戆章的切音字作为新鲜事物, 得到清工部虞衡司林辂存的赏识与举荐, 请求全国颁行, 然而维新百日失败, 此事无果而终。鉴于国内传播艰难, 为了寻求机遇, 卢戆章于1899 年应邀去台湾主持总督府学务课, 逗留三年于事无补, 重归故里。

《一目了然初阶》中的拼音方案字母形体怪异, 难于推广, 1905年, 卢赣章将原方案改为汉字笔画式, 改名《中国切音新字》, 这个新方案包括25 个声母、102 个韵母, 主要拼写官话, 同时可以拼写方音。拼切方式采用双拼制, 韵母大写居中, 声母分列四角以别声调。卢赣章依照数年前的诏谕, 将其再次进呈北京。学部与外务部相互推诿, 不予理会, 卢赣章为此苦等一年。译学馆审查指出该方案的音系、写法、拼法等三点谬误, 对其加以否定, 认为它“自难用为定本通行各省”。至此, 卢赣章方知朝廷道路走不通, 开始全心致力于民间推行。于是, 返乡途经上海时, 将《中国切音新字》略加修补, 改名《中国字母北京切音教科书》, 连同《中国字母北京切音合订》一起出版, 书中规定了一套标点符号, 提出了实施教学的具体办法。

另一个影响较大的是沈学。其代表作《盛世元音》原用英文写成, 随后将其理论部分译成中文, 在1896 年的《申报》、《时务报》陆续发表。成书之后, 沈学努力传讲, 曾在“一林春”茶楼“挟技以待来者而授焉”, 不为名利, 心诚意切, 然而终难进展。其切音方案采用十八个弓形、弦形简易符号, 兼表声母和韵母, 区别在于笔画的大小;拼切对象是吴音。他对自己的方案很自信, 曾在报纸上刊登广告, 悬赏征求“更胜善法”;曾经借助梁启超等人的推介而名噪一时, 后来随着维新运动的失败, 逐渐失去依靠, 最终困厄街头。沈学最主要的贡献不是方案, 而在于他的理论阐释与舆论宣传。

卢赣章等人热切呼号, 然而始终反响寥寥, 影响范围极为有限。创制新的文字体系这样重大的语言规划工作, 仅凭个人之力显然是蚍蜉撼树, 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 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从规划学角度来审视“, 切音字运动”想要发展, 政府必须致力于两方面工作, 一是学术地位的认定, 给予其有效的法律保障;二是本体学理规划, 针对其进行深入的科学研讨。说到底, 成败的关键在于政府。清政府起初本是不以为然, 既而敷衍了事, 后来不予理睬。既不明确认可, 也未强烈反对, 态度之模棱两可为“切音字运动”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空间, 同时也为其传播与推广形成了诸多阻力。政府没有语言规划的主观意愿, 学者自发的热情却是如火冲天, 这样, 部分地方政府官绅成为沟通上下之媒介。

二、政府官绅的推波助澜

“切音字运动”想要实现其富国强民的宏图伟业, “必须借官长颁行天下通用之”“, 非借海内诸巨公之力不能也”。也许, 社会分配给方案制定者的任务应是唯求其理论之完善与体系之科学, 至于推行重任实在不该勉为其难, 因此, 部分政府官绅自觉担当了此项历史重任, 他们借助自身的社会地位与影响, 主要致力于两件事, 一是向朝廷举荐, 二是兴办“切音字”学堂。

真正借助官绅势力得以广泛推行的典型代表是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和劳乃宣的《合声简字》, 倚仗官员或者曾经官员的身份, 他们一开始便选择了上层路线, 其主要成绩也正得益于此。尽管王照也曾私下开设学堂, 但是他的情形与卢赣章等人有所不同, 那是迫于自己的戴罪之身。他自始便得到了官方的支持, 早在方案制定之时, 翰林院编修严修就曾给予其诚恳告诫, “闻君创作拼音字, 深恐获罪, 盖借此御定《音韵阐微》为根据, 以保险乎?”王照因此充满自信, 兴奋地发表感慨, “有是哉, 今而后有所禀承, 不虑人訾为杜撰。”[2]5成书之后, 严修还曾下令家丁传习。

1902 年, 为了缓解国内矛盾, 清政府打算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变法, 派时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教育, 日本学者建议他采用日本假名来普及中国教育, 吴汝纶大受启发。其间, 他在日本见到了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 大为赞赏, 决意借此推行国民教育。回国后, 吴汝纶责令门人学习《官话合声字母》, 并写信给张百熙“, 日本学校, 必有国语读本, 吾若效之, 则简笔字不可不仿办矣”。“劝其颁行于小学, 以利普及教育。”1903 年, 张百熙等人奏定《学堂章程》, 倡导“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 在师范以及小学堂加入“官话”学习。同年, 何凤华等人上书袁世凯, 请求奏明颁行官话字母, 主张统一语言、言文一致、借字母推广蒙学, 袁世凯对此表示支持, 自此直至1908 年下台始终支持推行官话字母。1904 年, 袁世凯“饬保定蒙养、半日学堂、并驻保定各军营试办”官话字母教学。同年, 王金绶上书袁世凯, 奏请推行官话字母“, 请实力推行, 勿任延宕”, 袁世凯批示“查取原书等件, 咨送京师总理学务处核定, 奏请颁行”。1905年, 严以盛创办两期“官话拼音学堂”, 自认传习效果良好, 上书袁世凯, 请求所属一体照办, 袁世凯同样深表认同。

鉴于官话字母因方言问题在南方发展之不便, 劳乃宣在1905年致信王照“, 新字之不得创行, 实因京朝及学部嫉君之故, 我设法助君运动之, 必能有效”。征得王照同意之后, 结合南方方音, 增改原定方案, 积极从事传习。随即, 在两江总督周馥等人批准下, 于南京开设“简字半日学堂”师范班, 这一举措大大促进了官话字母的社会影响与传播范围。

1905 年, 清政府派遣端方等五位大臣出国考察宪政, 1906 年归国之后, 端方命令江宁四十所小学和高等小学学习简字。同年, 袁世凯致信直隶提学司, 要求在天津设立学堂, 学习简字;四川提学司批准刘照藜在成都设立“简字师范学堂”。1907 年, 征得地方政府的同意, 北京官话字母学堂毕业生刘振华在热河开办“官话字母学堂”、“官话字母师范班”;在重庆成立“简字官话学堂”。1908 年, 端方在江宁简字学堂、高等小学堂开学典礼上致词, 继续大力传扬“切音字”教学。这样, 政府官绅的大力宣传与实践, 给整个“切音字运动”带来极大鼓舞, 为“切音字”的社会推行作出了重大贡献。

综合来看, 王照、劳乃宣的“切音字”得以成功推行, 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一、前期运动者的理论探讨与社会实践, 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二、充分借鉴前期方案的得失, 有效缓解了长期以来的学理论争。三、劳乃宣本是深谙学理的音韵学名家, 有效保证了其方案的相对科学性。四、拼写官话加上劳乃宣方言方案的补充, 方普结合, 解决了国语方言派系的长期矛盾。五、汉字笔画式方案的选择, 既符合效法日本假名的国际潮流, 又安抚了国粹主义者的反对情绪。六、自身官员的身份地位及其官场好友的大力扶持。七、维新图变、考察宪政的时代政治背景。八、推行地域始自北京、南京这两大政治经济文化要地, 其现实影响颇为重要。王照、劳乃宣可谓尽占天时地利人和, 也正因如此, 他们将“切音字运动”推至巅峰, “切音字”在他们的努力下, 实现了大范围的实际传播, 对后世乃至整个文字改革运动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保定省城官话拼音教育会.陈请资政院颁行官话简字说帖.清末文字改革文集[C].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8.

篇4:“县”字词义考释

摘 要:“县”字当今的词义通常指最基本的“行政区划单位”。古汉语中的“县”假借为“寰”,通“悬”,通常用作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县”字逐渐被引申并确定为一种“行政区划单位”,这一含义的确定历经了三个阶段。对“县”进行考释不仅可以了解“县”字的语义演变,而且可以揭示其背后隐含的国家体制、国家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县” 词义 发展变迁

在政治、文化背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一些汉字的词义也相应地发生嬗变,逐渐成为目前我们所熟悉的较为固定的含义。对“县”字词义的变化过程进行梳理,不仅可以厘清其词义的源头、变化原因、变化历程,也可以从看似细微实则深刻的词义变化中,揭示国家政治制度的改变。要想厘清“县”字词义的变化过程,首先需要了解它的本义。

“县”字的本义有两个:一个作动词,通“悬”,读“xuán”;另一个作名词,通“寰”,读“xiàn”。

“县”即“悬”的本字,动词,在金文中作、,它是由一个(木,木桩)+(系,悬吊的绳索)+(首,人头)组成,从象形角度看像木桩上系挂着一颗人头。所以“县”字造字的本义是“古代官府将被处决的死刑犯的头颅悬挂在城门前的木桩上,用以示警戒恶”。 《国语·晋语》:“骊姬请使申,处曲沃以速县。”在篆文中,“县”作,省略了金文中的(木),是“头发下垂的头”,是“系”,用绳子捆绑,因此,的意思在于突出悬挂的头颅。隶书中的误将篆文中垂下的头发写成(木)后,“县”字的“吊挂”义就逐渐消失了。为了表示类似的意思,篆文在“县”下加“心”另作“悬”,表示“吊着令人担心”。《说文解字》解释道:“縣,繫也。从系,持。”林义光《文源》:“县,从木,从系,持首。”朱珔《假借义证》:“此即悬挂本字也。”这一词义在运用中也被引申出许多其他词义,其具体用法如下:

①系挂

(1)县,系也。从系,持县。(《说文》)

(2)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诗·魏风·伐檀》)

其他还有“县令”(“高悬的命令”,即“高名”“虚名”),这与以后的用法也不同,后世用以指称官位,“县车”(“悬挂缰绳,停放车子不用”,比喻退隐不再出仕。此外,“县车”还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

②维系;拴系;系联

(3)夏屋宫驾,县联房植。(《淮南子·本经》)

“县联”,指“椽子和屋檐木相接之处”。

(4)庶人县封,葬不为雨址。(《礼记·王制》)

(5)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禁藏》)

③揭示;颁立

(6)夫县法以诱民,使之陷阱,孰积於此。(《汉书·食货志》)

“县法”,古代指“公布法令”。公布的法令都悬挂在楼下,以便让民众都能看到,因此“县法”的意思是“颁布法令”。

④称量;衡量

(7)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荀子·强国》)

县石:称石头的重量。

县轻重:权衡利弊。

⑤古称悬挂的乐器

(8)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周礼·小胥》

这里的“乐县”指的是“钟磬”之类的乐器,类似的还有“县垂”“县兴”以及“县磬”等。

⑥秤锤

(9)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礼记·经解》)

这里的“衡县”指秤锤。

⑦远,悬殊,距离

(10)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史记·高祖本纪》)

(11)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庄子·大宗师》

(12)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荀子·天论》)

类似用法还有“县隔”(相隔很远或相差很大,通“悬隔”),“县久”(时间长),“县远”(距离远,悬殊)。

⑧悬赏,赏赐

(13)此人暴虐吾国相,王县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史记·刺客列传》)

⑨祭名

(14)其祠礼:毛,太宰之具,县以吉玉(《山海经·中山经》)

前文提到,随着隶书中将写成后,“县”所包含的“悬挂”义就逐渐消失了。它所引申出来的词义如:“系、揭示、颁布、称量、衡量、指代乐器、秤锤”等也逐渐地消失了,代替“县”表示这些词义的是“悬”字。

其次,“县”通“寰”,为名词,意思是“广大的地域”。“县”字现今词义“一种国家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就是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地引申、变化而来的。其词义的变化过程如下。

《集韵·霰韵》:“寰,王者畿内也。通作县。”《玉篇·宀部》:“寰,王者封畿内县也。”在这里,“寰”或者“县”的意思是指“首都所在之地且包含周围千里以内”,意思等同于“王畿”。《礼记·王制》:“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关于“县内”,儒家学派的解释是:“以四海之内为九州,其一为畿内,天子所治。”清代顾炎武《日知录》:“王畿谓之县,五鄙亦谓之县。”此处的“县”指代“天下”,由此产生的一些称谓与现今意思有所不同。如“县官”是“天子”的别称;“县主”是皇族女子的封号。到了汉代,“县主”变成“县公主”。“县”类似词义的记载也见于范宁《集解》和陆德明《经典释文》等。这一时期的“县”代表的是天子所在的中心城邑的周边地区,仅仅是天子所在地与其他人所居地的区分,并不是一级行政单位。

春秋前期,“县”所指范围扩大,不再代表“王畿”,而是国都以外地区的泛称,是“县鄙之县”,并开始有了贬义的色彩。

《左传》昭公十九年,郑子产说郑国将沦落为“晋之县鄙,何国之为?”意思是“郑国将要被晋国所灭,继而沦为晋国的县鄙之地”。

昭公二十年,晏子对齐景公说“县鄙之人,入从其政”是不合宗法礼制的。

这里的“县”是对“王畿”以外地区的一种贱称。虽然此时的“县”已经开始作为第二层次的地区,但依然是单纯的“某个地域”,不是一级行政单位。

春秋后期,“县”的含义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演变为国都郊外的一种区划,即“国都以外的居民点”,大致与“邑”相当,是“县邑之县”。这一时期既有国君直属地性质的“县”,也有私人性质的“县”。私人性质的“县”是国君赐予“县官”的,由“县官”世袭管理,在形式上基本上相当于小的“封地”,是这些“县官”的“采邑”。而国君直属的“县”由国君任命他人管理,管理并不世袭。

如《左传》哀公十七年,楚子之言:“彭仲爽,申浮也,文王以为令尹,实县申、息。”派令尹对“县”进行管理,使“县”开始出现可数的“行政单位”的词义。

战国时期“县”字作为“行政区划单位”的词义才最终被确定下来。这个时候“县”结束了“封地”的含义,原因其一,县大夫由天子任命,且必须到该县上任,进行亲力亲为的管理,在遇到地方无法处理的案件时,县大夫须上报中央定夺,所以此时的县大夫基本上相当于后世的官僚。其二,“县”开始有了相对固定的范围,如晋国的县有确定的规模——方百里。

秦灭六国后,“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至此“县”的词义才被确立为“一种国家地方行政区划单位”。虽然在之后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县”的行政级别一直在变化,但它作为“一种行政单位”的词义却不曾改变。此外,“县”还被作为“姓氏”,读作“xuán”。但其具体渊源不详,据说春秋战国时期源于山东怀庆府。

概括来说,“县”字词义发生了如下演变:“县”作为动词,从开始的“将死刑犯的头颅挂在城门示警戒恶”,引申为“吊、挂、悬,甚至乐器和秤锤等”,直到最后被其他的字代替;“县”作为名词,从开始的“王畿”演变引申为“国都以外地区的泛称”,再到“国都以外的居民点,即县邑之县”,最后确定为现今含义“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县”字词义的发展演变不仅体现了汉字发展的多样性,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力。通过对“县”进行考释,我们认识到“县”字的演化过程,了解了我国行政单位的演变以及国家体制、国家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

(本课题由宁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课题名称为“韦伯官僚制视野下的县级政府结构近代化”。)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4][春秋]左丘明撰,刘利等译注.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刘影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

篇5:月考反思作文500字

我默默的坐在椅子上,反思,想一想课堂上,我有没有认真的记笔记?没有,笔记我只是在书上画画,什么也不写。我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记老师讲的重点、难点,子曰:“温故而知新,”记的笔记不只是记记就可以了,而是要经常温习笔记,这样在可以记得牢固。在学完一课时,我还要主动的预习下一课的知识内容,这样老师讲的知识我们就可以提前掌握了,课堂上老师再一点拔,我们就可以掌握的更熟练了。

这次的月考,我的主要失误就是语文阅读问答题失了分,所以我平常要多看一些好文章,并进行批注,老师说过阅读题有80%的答案都在文章里,只有把这篇文章理解透了,答题才不会有失误;数学上,这一次的整张考卷上面的题都是老师讲过的知识,这一次我粗心大意,把2当成了有理数,下一次,我一定记住老师教给我的课外知识,这样我的知识才可以比别人高出一些。正如老师说的,你每一天多学0。1,一个月你就可以多学到30个0.1。

我相信,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一定会考的比这一次好,一次跌倒不算什么,站起来向前继续走,直到目的地!我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就是保住第二,力争第一!加油!我是最棒的!

月考反思作文500字五:第一次月考的反思

篇6:考完毕业模拟考后的作文500字

“叮叮叮……”一阵响亮的铃声响过之后,我们就结束了毕业模拟考试。

大家都匆匆地往教室里跑。一进入教室就觉得跟往常不一样——教室里不同的人脸上挂着不同的表情,有的人面带微笑,有的人一脸沮丧,还有的人不屑一顾,好像已经没有任何希望的模样。我安静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拿出了考试的试卷忙着和大家对答案。我越对就越失望了,心想:这次准考不了高分了。我脸上的表情变得失落,很后悔我写了一个错误的答案,别以为只有我才有这样的表情,同学们也似乎不太高兴,我甚至听到了一个同学在大声的抱怨。这时,大家都差不多到齐了教室,班上也变得热闹起来,大家都在忙着弄清楚答案,都在滔滔不绝地开始议论纷纷。有几个同学还在黑板上画图,研究正确答案。我一看黑板上的答案,心里便放松了一点,心中暗暗窃喜:哈哈,我竟然对了。

随后,大家似乎把答案对完了,就开始使劲地玩,有的人在玩气球,时不时还传来一声气球爆炸的声音;有的人在专心地做着老师交给我们的任务;还有的人在教室里起哄……顿时,班上就乱成一锅粥,“热闹非凡”。而我还在苦恼着试卷的错题,心中不断地抱怨着。

篇7:描写月考作文500字

升入中学以后,英语升到了主科,又增加了政史地生四门副科,在考试时,一下子就要考七门课,真是让我头晕目眩啊!

几天前,我就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整天都是复习,复习的我脑子都快炸了。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老师把厚厚一打发给了我们,天啊!这要写多少张啊,(我惊讶的合不拢嘴),发下来卷子以后,用我的“火眼金睛”扫视了一遍卷子。还好还好,没有什么难题,我一直提着的心终于掉了下来。

我大笔一挥,立刻就解决掉了好几道题,这么简单,就想难倒我盛泽西,我一路横扫千军,就如同秦王扫六合一般,轻松的就拿下了好几道大题。正当我得意之时,一个与我针锋相对的大将出现了,他就是“赵国的大将”廉颇“。一列列复杂的公式扰乱了我的脑子,看来,我要使用计策来对付你了。我先在纸上画了一个图,然后把公式写上,按平常所学到的知识,一步步的往下解,最终,他漏出了破绽,让我成功的攻取了另一座”城池“。

虽然考完了语文数学,但月考**仍然没有结束。下午,我们又考了英语和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英语虽然题量多,其实很简单,但四门外科却难倒了我,不过,我还是很有信心拿到95左右的。

上一篇:德州膨润土防水毯产品应用特性下一篇:安全考试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