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2024-05-18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共14篇)

篇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篇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马作的卢飞快,

梦回吹角连营。 弓如霹雳弦惊。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了却君王天下事,

五十弦翻塞外声, 赢得生前身后名。

沙场秋点兵。 可怜白发生!

教学设计

篇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一、变教师设计导入语为学生自行设计有效的导入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快速进入情境

【举例】

甲生的导入语: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是词的故乡。我们为有如此厚重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唐诗因为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而博大精深,宋词因为有了苏轼、陆游、李清照而流光溢彩。历史的车轮滚到宋朝,辛弃疾的诞生,也为中国古代文学添上了精彩的一笔。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乙生的导入语:上学期我们学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了解了作者辛弃疾这个人物。他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但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江西上饶带湖赋闲家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是作者在此时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这首词在风格上与《西江月》不同,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注意体会。

【思考】

我们一般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导入语,虽然课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并不买账,收效甚微。换一种思路,让学生自行去设计与诗词协调的导入语,却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探究心理,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架设了桥梁。

二、变教师课堂提问为学生预习作业问题列举,充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可以根据平时学习古诗词的一般方法来布置相关预习作业,学习效果更为明显。

平时学习古诗词的一般方法:一是读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题目意思,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二是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三是有感情地诵读,领悟特点,体会感情。

【举例】

1.学生搜集的背景资料: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但抗金计划后来全部落空。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2.自由读上下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回:醒。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八百里:指牛。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翻:演奏。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作:像。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了(liǎo)却:了结,完成。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身后:死后。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5)可怜白发生。

可怜:可惜。

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3.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却已年老体迈,壮志难酬的悲愤。

【思考】

根据学习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教学中放开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释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同伴的交流、回答中受到启发,得到进步。

三、变自由朗读为背诵比赛,快速提高背诵的速度和水平

【背诵比赛实录】

1.比赛时间:语文课上。

2.比赛形式:个人背诵。(每个小组抽一名代表参与)

3.比赛办法

(1)背诵范围:本诗。

(2)比赛环节:抽签决定上场顺序。

(3)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1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背诵熟练完整。注意:背错一字扣2分,背错作者或朝代各扣5分。(80分)

2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姿态得体大方,服装整洁、得体。(10分)

3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10分)

【思考】

通过背诵比赛,学生之间相互竞争,从而提高背诵的速度和水平。

四、变教师引导推敲品味为教给学生具体答题步骤,以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是语言的艺术,一个字、一个句子运用得好,可以给整篇诗起到提神运气的作用,使人真切地进入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波动。在诗歌赏析中,要重视炼字炼句,能够判断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举例】

1.炼字炼句的提问方式

1这首诗中某个字(句),你认为用得好不好?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3品味作品某字(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2.解答炼字炼句题的一般方法步骤

1解释本字或翻译本句诗。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结合手法答出本字或本句所达到的艺术效果。3答出本字或本句在全诗表情达意(内容、主题、情感)方面的作用。

3.具体例子

1赏析“壮”字。“壮”这个字是本词的“文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壮”字本雄壮之意,这里的“壮”还有“悲壮”的含义。最后一句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作者化“雄壮”为“悲壮”,由理想回到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有抗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却只能在沉醉后的梦里驰骋沙场,心中有壮志未酬的悲情。

2赏析“可怜白发生”。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相照应,都是描写现实,又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壮志未酬而年纪已老的悲情。

4.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提问方式

1这首诗某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刻画××形象?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这一修辞手法的?

5.答题步骤

1点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运用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3结合语境,从意境、形象、情感和主题等角度分析具体作用。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词中所起的作用。

6.具体例子

1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是写战前的充分准备。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虽未开战,已表达出了胸有成竹、战无不胜的信心,进一步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官兵斗志昂扬。

2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是说马飞快如的卢,弓弦惊如霹雳。“马作的卢飞快”运用典故,“的卢”是古代著名的快马,相传一跃三丈,这里用来比喻战马都像的卢那样飞速奔驰。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战斗场面的激烈,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英勇无比的英雄形象,表达了必胜的决心。

【思考】

目前中考注重古诗词的鉴赏考查,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在考试中占分值逐渐增大,考查面越来越广,因此教给学生具体的答题步骤,让学生有据可循,有话可说。

实践证明,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少教多学”理念,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这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同时,教师也获得一个较好的提升,课堂成为师生共学、共成长的一个平台。

摘要:少教多学是一个理念,一种策略,一种思想。教师的“少教”,是重视教材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元性等,以此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多学”则是从知识的广度入手,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学什么,要有所为而学,带着目标去学,这是需要教师培养的,也是少教多学的关键。阐述了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进行的有效实践。

篇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一、接着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解题:“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

2、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其词有四篇收入到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八年级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年级上)《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九年级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陈同甫是一个什么人?

陈同甫,即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1193年考取进士第一名。生平主张抗金最力。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二、反复诵读,理解词的内容

、扫清文字障碍,读出节奏。

①读准字音

的卢

霹雳

②试画出句中停顿。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集体朗读全词

2、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读懂大意。

①请同学们读注释

②挑灯

八百里

五十弦

的卢

霹雳

③集体朗读全词

3、理清感情脉络,读出感情。

①这首词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本词的思想感情呢?

“壮”。

这首词是一首寄赠之作,辛弃疾处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读出作者热切希望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

②教师朗读全词

③集体朗读全词。

4、这首词里有的句子已广为流传,成为千古名句。试把它们找出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三、把握主旨

这首词抒写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想要力挽狂澜,热切希望恢复祖国山河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他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

四、拓展延伸

两首词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虞美人》是婉约派的代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豪放派的代表。两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李煜的“愁”,是一个亡国之君独有的哀愁,刻骨铭心;辛弃疾的“愁”,是一个臣子无法实现的理想。

作为读者的我们,大多还不知道“愁”的滋味,可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壮志不言愁”,将来遇到“愁”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一种人生呢?

李煜,“天资聪颖”,写绝命词,选择死亡。

辛弃疾“可怜白发生”,一直在努力,但壮志难酬,无可奈何!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理想有追求,不抛弃,不放弃,努力实现,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五、作业

篇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沙场秋点兵――豪迈场面(志士热情)

可怜白发生――冷酷现实(朝廷冷漠)

八、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学生正确掌握了本词的思想内容,对词人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及时了解并熟悉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原有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但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调整。

总结一下,本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篇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参选优质课

教 学 设 计

虞城县站集镇三中1

卢喜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词句的意境 2.细细欣赏,理解词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领学生回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师生齐声背诵后,直接导入课题。(板书词题)二.析题

1.分辨词牌和题目

2.问题:读词题,你发现了什么?

a.词是辛弃疾写给陈同甫的。(明确辛、陈二人志同道合的关系)

b.这是一首壮词。(设疑:何为壮词?)三.初步感知——朗读

1.出示要求。生读。师及时点评纠正。(易错点:“的卢”的“的”为四声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节奏)2.配乐师生共同诵读 四.品味“壮词”,想象画面。

思考:在朗读中,你觉得那一句最能带给你雄壮、豪放的感受?为什么?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

生自由回答,师点评。

预设:1.“八百里”句的对偶,炼字“分、翻”,极力宣染了军营生活的热闹。

深入引导:将士们为何要喝酒吃肉,奏乐歌唱?

2.“马作的卢”句的比喻,炼字“快、惊”,用典极力渲染战斗场面的激烈。

3.“了却”句的豪情壮志。

4.“梦回吹角连营”:满天的厮杀声。5.“沙场秋点兵”:“秋”字的肃杀感。

小结: 这首词无论从题材、语言风格还是表达的感情都堪称壮词呀!辛弃疾不愧是豪放派大家呀!再次诵读。五.交流探究,领悟“可怜”

小组讨论:“可怜”一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出示本首词的背景材料和《永遇乐》深入探讨、及时板书:梦 可怜

延伸:在南宋,“可怜”的还有谁呢? 六.赏析“醉”

同桌交流:作者为什么要“饮醉”?(板书醉)

闲居的作者为什么忧心?

出示《题临安邸》,(词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七.提升主题。

雄壮?——>悲壮!八.课堂总结:

可悲江河碎,可恨君臣昏,可怜英雄梦……华发早生的辛弃疾,以他的这首豪放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今天我国的钓鱼岛、南海诸岛时刻受到邻国的觊觎。同学们虽不必纵马疆场,但一定要牢记:为中华民族之复兴而读书!板书设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梦——可怜

悲壮 教学反思:

篇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一、辛弃疾词中的悲壮基调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词中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对偏安一隅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面对江山画图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构成他词中悲壮的基调。 辛弃疾以炽热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使词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词的艺术容量和抒情容量在他手中达到了新有高度。[1]辛词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他慷慨激昂、忧国忧民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在中国历史上,辛弃疾是个失意的英雄,但失意的英雄依然是英雄。他心系家国、怀抱天下,坚决主张抗金,却受到主和派打击,屡遭贬谪而壮志难酬、空老林泉。辛弃疾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境遇和感受。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悲壮激昂,发奋扬厉,充满着英雄主义色彩。词人终其一生,壮志未酬而壮心不已。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得英雄的壮志雄心化作鬓边白发,这雄壮中隐含的悲和泪,梦回吹角连营的理想境界与现实中报国无门的强烈对比所形成的巨大落差,就是那篇末的“可怜白发生”之叹!

二、《破阵子》中壮志难酬的英雄悲歌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醉里挑灯看剑”的落魄英雄。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看”“八百里”的豪气和“五十弦”悲切塞外之声,烘托出“沙场秋点兵”的豪迈气概。“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烘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争的胜利。“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抒写了作者矢志抗金、收复中原的抱负,这是作者的理想,却只能在梦中了却。梦代替不了现实,一句浩叹“可怜白发生”,与失意英雄的形象遥相呼应,一反梦境中的昂扬意气而显出凝重深沉,由梦境反回现实,情绪一落千丈。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化雄壮为悲壮,豪壮中蕴涵着深沉的悲慨。这是一支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

志在收复失地的理想和坚定的主战立场与南宋当时的社会现实产生矛盾,使辛弃疾饱受打击、排挤、罢贬之苦。在他平生志愿遭到无情压制而不能实现的时候,自然流露出很强的悲剧意识。伟大的作品大多伴随着作者悲剧性的人生遭遇,辛弃疾自然不能例外。他的创作,是在传统文化的哺育和熏陶下完成的,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所处的悲剧时代。《破阵子》全词充满金石之音、风云之气。词以作者当年起义抗金的生活为基础,描绘整军校阅、沙场驰骋的战斗画面,气势雄浑,情辞慷慨,前九句写得何等雄伟、壮阔、美好!但结拍“可怜白发生”一句,却将美好希望击得粉碎,毁灭无遗。雄豪与悲婉并存,寓悲婉于雄豪,雄豪涵盖悲婉,雄豪化为悲凉。[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写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倾诉壮志难酬、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引出报国无门,岁月蹉跎的感叹。

三、挑灯看剑、借酒浇愁的壮士悲情

《破阵子》抒发了英雄扼腕的抑郁难平。词人有远见卓识却不能引起朝廷的关注,恢复中原的理想不能实现,又饱受打击、排挤、罢贬之苦。词人的爱国之心与命运际遇,无论是社会原因,还是个人原因,都是悲剧性的。这不只是悲剧英雄的痛苦和无奈,更是时代与国家的悲哀!

《破阵子》全词前面九句一气贯注,酣畅淋漓,直到结句才转笔换意,痛苦的现实与理想的梦境相互映照,给人以悲壮之美。由于主和派的打压,他的爱国理想、恢复志向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只有把它付之于醉梦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谓他一生的追求,但清醒时却只能导致白发丛生。词人感到失落和绝望,于是寄怀于酒,求得以麻醉来镇痛,借酒来浇愁。“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人在醉中念念不忘的仍是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个人的远大理想难以实现,时光流逝、两鬓渐斑,英雄已经迟暮,“可怜白发生”的沉痛与无奈。这是悲剧英雄壮志难酬的英雄泪与英雄恨。

辛弃疾闲居无事,便借酒消愁。本想一醉万事休。可是作者喝醉了酒,却更添愁绪。一心想着收复失地,他挑亮了灯,欣赏他的宝剑,思考着如何派上用场,发挥宝剑的作用。在睡梦里,又回到八百里军营,军中响起号角声,雄浑悲壮。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沙场,准备出征。马作的卢、弓如霹雳,战争的胜利,既为君王了却天下事,又为自己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词人梦寐以求的壮举,却只能发生在梦中。在投降派把持的朝政里,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感叹冷酷的现实:可怜白发生。借酒解愁,却无可奈何愁白了头。

词人的壮志未酬而一事无成。“可怜白发生”,写出了词人复杂的心情。词人终年忧黎元、天天盼北伐而最终落空的惆怅和对腐败懦弱的南宋王朝和阻挠北伐的主和派的愤恨之情交织,反映了词人不忘杀敌报国、决心恢复祖国河山、建立功名的壮志;同时也抒发了功业无成、老之将至的惆怅与悲愤。

一切能永存的艺术作品,是用时代的本质铸成的,艺术不是独自一人进行创作,他在创作中反映同时代人的心情,整整一代人的痛苦、热情和梦想。《破阵子》中雄豪与悲婉并存,写出了词人复杂的体验与感受,也写出了同时代人的共同的理想、痛苦和无奈。

四、失意英雄的爱国之心与罢贬之苦

辛弃疾四十多岁就被排挤出官场,在家闲居。他屡受打击,救国报复不能实现。但辛弃疾没有放弃,他仍克服重重困难,为恢复大计奔走呐喊。辛弃疾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不与当朝妥协派合作的孤危地位,“三仕三已”的仕途生涯,既铸就了他傲岸不屈的个性,更打造了他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词风。一位英雄词人的主体风貌也就在这坎坷的经历中横空出世。

辛弃疾不为世所容而屡遭罢黜,但他的恢复失地之志始终不改,这与当时社会现实的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他的经历是坎坷不平的,谋略是超群绝伦的,词人沉雄悲壮的词境,正源自他所走过的坎坷波折的悲剧人生和壮志难酬的抑郁苦闷。在这种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矛盾斗争中,一代志士的赋闲家居,不合当局时宜的摇旗呐喊,中怀郁怒而发为悲凉,实际上概括了辛弃疾这个“一世之豪”的悲剧性结局。这是整整一代爱国者为之愤慨不已的悲剧。

摘要:辛弃疾《破阵子》中体现出的爱国思想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落寞,倾诉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英雄失意的悲愤情怀。

关键词:豪放词,失意英雄,慷慨悲歌

参考文献

[1]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34.

篇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沙场秋点兵——豪迈场面(志士热情)

篇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题】

11.下列属于辛弃疾词作的是( )(1分)

A.《天净沙·秋》

B.《诉衷情》

C.《青玉案·元夕》

D.《天净沙·秋思》

12.从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早年的梦想是“【 】,【 】”(用文中语句回答),而现实是“白发生”,两者形成强烈对比,由此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1.(1分)C

12.了却君王天下事(1分)

赢得生前身后名(1分)

篇1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回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 场秋 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破阵子》是他的名篇之一。从题目看是寄给好友陈亮 , 抒发抗金壮志的。陈亮,字同甫,著名的爱人,和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投降派的打击 迫害。1,陈亮到带湖访问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畅谈,共抒北伐壮志。之后,两人又作词唱和。本篇即作于带湖之会以后,自抒壮怀激烈与之共勉.

本篇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虚实结合方法,来驰骋壮志,抒写愤。词人将自己 的爱国之 心,忠君愤懑,都熔铸在这篇神采飞扬而又慷慨悲壮、沉郁顿挫的词章里。 这首词题为“壮词”,壮就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这两句紧扣“壮”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此时词人罢职闲居,但目睹国事则忧心如焚,胸中块垒,惟有以酒浇之。醉酒之时,词人还拨亮灯火,深情地端祥着心爱的宝剑。“挑灯”“看剑”是写动作和神态。灯的红光,剑的寒光想相互交融,透射着一种特有的壮烈气氛。从这钟壮烈气氛中,可以看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挑灯”“看剑”的举,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而透过这,词人又仿佛回到了那令他日夜梦萦的战场和那难以忘 怀的 岁月。在迷离仿佛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 召唤战士出征杀敌的号角响成一片。“梦回吹角连营”渲染了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意思是:部下的官兵分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战歌。“八百里”,牛的代称。《世说新语汰侈》载:王恺有一头爱牛,名“八百里交”。后人即用“八百里”指牛。“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总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以边塞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战歌。这两句进一步渲染军中的战斗气氛,部队给养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响雄壮的战歌,以鼓舞斗志。我们分明看到威武如山的军营里,斧戟从立,直指苍穹;旌旗翻飞,哗哗作响;将士们铠甲发亮,一个个雄姿英发。这场面是何等壮观、热烈!“沙场秋点兵”,它使人感到这支士气高昂的队伍的赫赫军威。到了秋高马肥,正是用兵杀敌的好时节,战场上正检阅军队,准备长驱出征。只用五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再现了词人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形象,笔酣墨饱地 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收束有力。

下片紧承上片的词薏来抒写,把激情推向高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战马,手持狠有力量的弓箭,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的卢”,良马名。据《世说新语》载,刘备在襄阳遇难,的卢载他一月三丈,脱离险境。后来用“的卢”形容善战的良马。“霹雳”,比喻响声如雷。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让我们好象看到的卢快马在飞驰电掣般前进,强弓劲矢在霹雳般震 响。一幅风尘蔽日、金鼓匝地的战斗情景便跃然纸上,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历历如在目前。这是壮词壮景的进一步烘托,是壮词壮意的进一步生发。

“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这首“壮词”,气势恢弘,慷慨激昂。从结构上看,构思奇特,结构奇变。它打破一般填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写法。除首尾两句写现实外,中间全写梦境,过片不变。梦境写得雄壮,现实写得悲凉;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篇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一、学习这首词所表达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二、培养学生领悟宋词优美的语言及深邃的意境。

教学设想:

一、这是一首著名的宋词,作者系豪放派词人,词的意境广阔、深远,要求学生想像词中那战火纷飞的场面,从而进一步了解词的主旨。

二、本词用字简炼,短短的62个字,给我们勾画了一场塞外战争图,故本词不宜作太多字面上的解释,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词意。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想像能力的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战争场面,用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然后再展示“醉里挑灯看剑”图,请一学生描述画面内容。画里的这位老者他在沉思什么?他在追忆什么?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共同学习这首《破阵子》,来了解和认识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

二、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位置。

2、学生读。(小组读、个人读,要读出豪情壮志。有点评)

四、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一)上阕: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

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二)下阕:

1、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五、拓展思维练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1、假如你是词中的将军,请你把驰骋沙场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描绘出来。 (小组讨论后描述)

2、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 (小组讨论后表演)

六、课后作业:

把《破阵子》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篇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设计思想】

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有将相之才而未展其用,将一腔忠愤寄之于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是他的一首传世名篇。

何谓“壮词”?教材中注释为“雄壮的词”。的确,宝剑、军营、军乐、阅兵、战马、弓弦,是多么雄壮的画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何等豪壮的情感!但词人所抒发的情感果真是雄壮的吗?不!前九句词人驰骋想象,犹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翱翔天际,结句却陡然跌落尘埃,回到冷酷的现实,只能叹一声——“可怜白发生”,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感!一个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蹉跎一生,报国无门,只能“醉里挑灯看剑”,这是怎样的人生悲剧!

读这首词若仅读出“雄壮”是远远不够的,“壮”中含“悲”,以“壮”写“悲”才是这首词的精髓。而要真正读懂辛弃疾,就要了解他的生平,因此需要补充一些辛弃疾的生平史料,以帮助学生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抓住关键词,充分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知人论世,涵泳品味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壮举”导入

辛弃疾是什么人?(学生可能会答:南宋词人)

引导:他还是位武艺高强、侠肝义胆的英雄。补充材料:

公元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受北方起义军首领耿京的委派,从山东济南赴建康(今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联络共同抗金之事。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他听说叛徒张安国杀害耿京,投降金朝,起义军已溃散,便立即率领50名骑兵,深夜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军营中,生擒张安国,策马飞奔,星夜渡江,直到建康,将叛徒交南宋朝廷处置。

设疑:就是这样一个能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宛如探囊取物的英雄,南渡之后的人生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壮词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指名朗读。

注意多音字在词中的读音,并说明理由。

如:挑tiǎo灯的dí卢

指导读“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节奏。

3.齐读。

三、品读“壮”境

1.“壮”词是怎样的词?

书本注释里有:壮词即雄壮的词。

2.从哪儿读出了“雄壮”?

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词中“雄壮”的场景、画面。

启发学生动用各种感觉器官品析词句,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嗅其味。适时指导朗读,“品”与“读”相结合。

如:读着“梦回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什么?如果把“连营”换成“众营”,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八百里分麾下炙”,“炙”的字形,下面是一把火,上面是一片肉的样子,可见这个字的本意是什么?调动一下你的嗅觉,有什么感受?

“弓如霹雳弦惊”,能将箭射出声如霹雳的战士该是怎样的形象?

“沙场秋点兵”,秋天的沙场是怎样的?

3.这些都是词人此时眼前真实的情景吗?

4.词人为什么“看”剑?而不是“握”剑、“舞”剑、“挥”剑?

补充材料:

辛弃疾南渡后,并未受到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真正的重用。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但每任时间都不长,使他无法在职任上有大的作为,任职地点也离抗金前线越来越远。

他曾写下著名的《美芹十论》及《九议》等奏章,向朝廷全面陈述自己抗敌救国的大策,但都未被采纳。

他被政敌以“聚敛”等罪名多次诬陷,终在1181年(42岁)被弹劾落职。闲居在江西上饶,此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他一生经历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可惜他们中竟无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为。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辛弃疾“看剑”时的心情。

明确:无奈、痛苦、落寞、悲愤等。

5.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结句“可怜白发生”读出陡然下跌之感。学生散读、个别读、齐读。

四、感悟“悲壮”

1.此时你还觉得整首词都是“雄壮”的吗?引导学生体悟出“悲壮”。

2.出示《鹧鸪天》,学生自由朗读。引导读出两首词在内容、情感的相通之处,再次感悟词人“壮”中有“悲”的情感。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埔?,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可惜少年英雄江湖老,从“壮岁旌旗拥万夫”到只能“醉里挑灯看剑”,从写下“万字平戎策”到只能换得“东家种树书”。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一腔悲愤,吐之于词,虽远隔数百年,我们仍然能感受到这一份悲壮。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破阵子》。

五、理解身后“名”

1.辛弃疾想“赢得生前身后名”,是希望在历史上留个怎样的名?他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名?

由于历史的错位,他那本应紧握宝剑、杀敌立功的手,转而握起了纤纤羊毫,本该用以安邦定国的将相之才,转而在词坛上叱咤风云。国家不幸诗家幸,中国文学史上从此多了一位伟大的词人,他为中国词坛贡献了620多首经典词作。人们对他的词有很多赞誉。出示材料:

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四库全书总目·稼轩词提要》

他使豪放词别为一宗,正式成派,被誉为豪放之宗;他使词一洗纤柔、浓艳之风,而多了些须眉之气、豪放之风。

2.一个“看试手,补天裂”的英雄,只能蹉跎老去。南宋宁宗有北伐之意,重新启用64岁的辛弃疾,但不久他又遭诬陷重回江西铅山,北伐很快以失败告终。1207年农历九月初十,68岁的辛弃疾在铅山含恨去世,“临终前大呼杀贼数声”(《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

800多年里,无数人在怀念着这位旷世奇才。网上有一个专为纪念他而设的网站,就叫: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纪念馆。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认为“醉里挑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奈、悲壮。出示部分网友留言:

(1)辛公不朽。今天是您八百年祭,上炷香,愿您在天国不再愁苦。

(2)热茶一壶,献与生不逢时者。用英雄来形容他决不过分,他一生落寞,不是无能天真,只是生不逢时。愿君来生降于治世,蒸茶煮酒,落花围棋。

3.学生撰写一句或一段留言。交流留言。

4.出示教师清明节在该网站上的留言。

怀稼轩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

曾记否,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匹马渡江初。

叹此生,千古忠肝义胆,报国欲死无战场。

追往事,今不见。

我共君,醉明月。

说剑,论诗,醉舞,狂歌。

用我红巾翠袖,为君?h去英雄泪。

君醉里重揩西望眼,道:

篇1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山东省无棣县实验中学赵瑞敏 (251900)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遭当权者忌恨,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好友陈亮(字同甫)到带湖拜访辛弃疾,他们促膝畅谈,共商抗金北伐大计。分手后又相互赠和,言志抒怀。《破阵子》便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以抒壮怀的词。词中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是现实醉态的写照。辛弃疾遭贬闲居,胸中郁闷,唯有借酒消愁,不觉酩酊大醉。然而酒醉之后也不忘收复大业,于是,拨亮灯光,深情的注视曾经伴他驰骋杀场的宝剑.“挑灯”意为将油灯拨亮,用词十分精当,既点明“看剑”的时间是夜晚,又极其细致的勾勒出词人仔细端详宝剑的神态,从而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杀敌报国的迫切愿望。开篇一句虽是“醉态”描写,但醉意朦胧中抽剑在手,蕴含杀机,为全篇定下了雄浑的基调。

从“梦回吹角连营”到“赢得生前身后名”描写的是梦境。“梦回”二字点明此事。梦境中又回到了当年的军营生活,耳边传荡着阵阵响亮的号角。词人21岁时曾组织2000人马参加农民领袖耿京的抗金义军,不断袭击金兵后方,声势浩大。失败后率万人渡淮,奔赴南宋.南渡近三十年,词人梦寐以求就是能重新指挥千万雄师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是写战前的充分准备。“八百里”指牛名,“五十弦”指军中的各种乐器。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出兵开战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充足的给养保证了将士们旺盛的士气,雄壮的塞外之音鼓舞了将士们必胜的斗志。虽未开战,但词人已表达出了胸有成竹、战无不胜的.信心.

“沙场秋点兵”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仅仅五个字,就把雄壮威武的阵容描绘的栩栩如生。那一面面飘飞的战旗,一阵阵点兵出征的号角,一队队冲锋陷阵的人马,一把把寒光闪亮的刀枪,所有这一切构成一幅庄严、肃杀的画面,显示了将士们无坚不摧的决心。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它如特写镜头,使我们好像看到了的卢马在战场上风驰电掣般飞奔,义军与敌人展开激战,开弓放箭之声如霹雳轰响。“的卢”为良马名,后来常指英勇善战的良马。“弓”“马”代指武艺高强、杀敌报国的义军将士。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生动的描绘了战斗场面的激烈,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英勇无比的英雄形象,是词人早年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描写大功告成后的喜悦,抒发英雄的理想.这两句的意思是生前要报效祖国、收复中原,死后要留下建功立业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忠君报国的理想,使词的感情上升到了极点。

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词的感情突然从高亢跌落下来,转为低沉。词人的理想是收复中原,现实却是当权者偏安江南。词人只能一声悲愤的长叹,尽吐壮志难酬的感慨。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相照应,都是描写现实,又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更有利的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首词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艺术成就极高。其一,构思层层递进。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梦境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动的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领略到作者运笔自如而又章法严谨的特色。其二,结构奇特巧妙。双调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篇1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英雄是什么,高洁是什么,是醉卧赤壁,高吟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旷达;是梦回连营,醉里挑灯看剑的寂寞无言;是仰天大笑,大笑岂是蓬蒿的`铮铮傲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寒风凛冽,哈哈――,那帮老学究,还是不行呀,唉,纸上谈兵,又有何用,一句话,敌人就走了吗,不然要我们何用(军人)?老陈(书生陈亮)能遇见他,倒也是相见恨晚呀!哎,话说回来,我那老兄弟已经好久没出鞘了。一位身穿布袍的醉鬼登场了,他手持一盏青铜古灯,步伐稳重但却有着一丝摇晃,吱吱――一柄长剑缓慢的从剑鞘中拔出,剑光应在他那双明目上,手指夹着剑身来回的摩挲着,心却早已回到兵营,号角声冲破那九霄天,各个排列紧密军帐中有着士兵鱼贯而出,一人手持长剑指向北方,下面百万大军齐声大喊,把那冷寂的夜风,都给吹散了。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火光冲天,肉香万里,全军上下欢笑着,调侃着。将士们个个手捧酒坛喝着,最后都醉了,只剩下酒坛横在地上,酒缓缓流出。

翌日,琵琶的声音在塞外随秋风翻转着,骆驼草在沙漠上滚动着,将士们都在兵场上笔直地站着,将军站在点将台上,正做着战前鼓舞,下面静的只剩下风声,呼吸声和泪掉落在沙上的声音,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只是未到伤心处呀!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军马身穿铠甲,昂首嘶鸣着,眼中有着无比的火燃烧着,战马飞驰在战场上,它与将士们共同浴血,消灭着一个个敌人,嗖――千万声发出,铺天盖地的箭雨射出,好似把太阳都给遮住了,朵朵血花绽放着。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辛弃疾为卫国大帅,赏黄金万两,分田地万亩,免死金牌一枚接旨,钦此!辛帅,恭喜恭喜呀!

早朝时,各位文武官员前来贺喜,嘴上回应着,心中却想着,难道学得文武艺,卖命帝王家是我向往的吗?不呀,闲云野鹤,才的逍遥。望着鬓边白发,心中感慨万千,忽然,心中大喜。

一年后,大元帅辞官的消息轰动全国。

上一篇:关于高校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探讨范文下一篇:傣族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