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

2024-05-14

日行一善(精选8篇)

篇1:日行一善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使我校师生充分体验到向善行善的欢乐,帮助广大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今天我们利用升旗仪式进行“日行一善”活动启动仪式,在本学期将开展“日行一善,和-谐唐中”学雷锋活动。

善良是人的本性,行善是中华民族历来倡导的传统美德。作为普通中学生的你们,身边就有许多善行可为。

你们可以做的好人好事范围很广,既可以在家里孝敬父母,也可以在学校关心同学,尊敬老师。随手捡起一片垃圾、顺手关掉开着的水龙头;不让脚印留草坪、不让剩饭脏餐桌;维护教师宿舍的.安静整洁,保持升旗集会时的肃穆庄严。这许许多多,就是善行的具体表现。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行动,就有力量改变社会风气。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氛围,一个班级的努力可以改变一个学校的风气,一个学校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风尚。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心身边的事、关爱身边的人,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用真诚奉献社会、用行动传承文明、用善行温暖人生!

篇2:日行一善

四年级

一、班会目的:

凡是一切真、善、美德意识和行为,以及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识和行为,都属于“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内容。倡议全体同学在家里闲时,可以多跟父母交心聊天、为劳累了一天的父母捶捶背、洗洗脚等,使学生养成勤动手、多交流,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美德习惯。培养学生尊老爱幼,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

二、班会过程:

(一)引入主题。

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而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了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把大地母亲银装素裹。

(二)教师讲解日行一善的含义。

日行一善就是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善就是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恶就是做对个人道德家庭社会乃至对国家不利的事。日行一善让我们心中怀有善念。我们践行“每日必做,日行一孝”。

(三)理解“日行一善”。

日行一善的意思是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她的出处是:古代有位葛繁日行一善,后来官职太守职务,有人请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说:“比如这里有条板凳,到了碍人走路,就弯腰把她扶正放好,即是一善。”日行一善,就是培养和引导我们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日行一善就是培养和教育我们语言文明,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会理解别人、安慰别人、鼓励别人。日行一善就是培养和教育我们向善、行善、从善的心理品质,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心等。日行一善就是培养和教育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日行一善是一个从想要善、言善、写善到行善、思善、扬善,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升华的过程。

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日行一善呢?就是捡起地面上的一片纸,只是弯下腰那么简单。如果在上车遇到老弱病残、孕妇,给谈么让座也是在做善事这样的善行故事很多很多,同学们日行一善你今天做到了吗?请听我们的善行故事。

(四)理解“日行一孝”。

1、听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不要以为这是幼稚园的儿歌,嘻嘻哈哈唱一唱乐一乐即可,不要以为长大了,道理懂得很多,这歌显得太浅显,甚至肤浅。谁不清楚,能够表达出的父爱母爱不是这么如儿歌般的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呢?但随着日子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童年纯真的声音飘得很远了,明年将要毕业,也许翅膀硬了,要飞了,可我们咋就在生活中忽略了这种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东西呢?──那就是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对父母的孝敬,让我们今天捡拾起一颗孝心,给我们的父母。

2、追溯历史和看漫画

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我们应继承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我们要大力提倡的优秀品质。古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当中难免有些迂腐的地方,但孝子的一些言行能够让我们有所启示和感动。故事很多,我们不说,只请同学们看一幅漫画:

启示:画上两只乌鸦,一个老人。乌鸦有种行为叫乌鸦反哺,老乌鸦可以在年老体弱时等小乌鸦找食物回来给它吃。乌鸦尚且如此,何况人?!人是高级动物,是生活在文明社会里的文明人,是受过教育的,有思想感情的人,就更应该有孝顺的举动。父母曾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哺育、养大了我们,难道我们就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五)践行“日行一善,日行一孝”,讲小故事。

1、学生讲善行小故事

2、归纳总结:我们如何做到日行一善,日行一孝呢?

关心自己、友爱同学;我为班级做点事;身边的小事人人做;关爱弱者;捡起地上的一片纸;

帮同学做点事„„

三、教读《日行一善拍手歌》

四、教师总结。

篇3:日行一善 让班级充满爱

班集体是实施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基地。鼓励每个学生每天坚持做好事,使他们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道德意识,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培养学生尊老爱幼、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在班级中设置日行一善体验教育,要充分与学生的生活链接,用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的方式去组织开展活动。这样,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有立足之本,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作用。如何在班集体中开设日行一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几年的探索,使我积累了一些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寻找善源,将善故事化

英国作家萨克莱曾说:“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因此,我们在践行日行一善活动前,要先给学生寻找到善源,播撒下善的种子。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因此用故事的形式、具体的实例来讲解善行的重要性,事半功倍。

1.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善源。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的丰富的人生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有许多关于“善”的故事,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这些故事中有讲谦逊礼让的,有讲孝敬师长的,有讲助人为乐的……它们对学生有极强的感染力,于是我采用故事会、观看情景剧等多种形式,用这些故事来帮助学生找到善源,播下“善”的种子。

2. 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善源。

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善”的影子,缺少的只是一双善于发现善的眼睛。见义勇为是善,拾金不昧是善,助人为乐是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同样是善……善无处不在。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讲讲你发现的身边的善事、善人,从而加深对善的体会。

二、角色体验,将善责任化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富裕,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班级公共卫生的保持需要老师时刻提醒;对于公共财物的爱护不屑一顾;对于同学间的小矛盾,不能互相谦让;对于集体的事,不能主动去做……于是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岗位轮换制和岗位竞选制,让每个孩子懂得付出爱。

1. 岗位轮换制,让每个孩子懂得付出爱。

设置一些角色,把队室、红领巾广播站、橱窗、小主人信箱、红领巾示范监督岗等各项工作,通过定期轮换、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让日行一善活动充分体现在这些角色中,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些角色体验中,懂得为集体做事,为他人服务。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崇敬心理,让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体验一种有责任的生活。

2. 岗位竞选制,让每个孩子积极付出爱。

开发各个民主岗位,除中队小队干部、课代表、小组长之外,还开发了多个管理项目。把墙壁、地面、电灯、门窗、电视、图书角、队角、宣传栏……每个角落都交给孩子管理体验,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真正实现班中人人是主人,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同时,自己在管理别人时的想法及做法都有亲身体验,天长日久,由这种责任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成为了一种相伴一生的习惯。

三、活动体验,将善规则化

学生生活在有规则的社会里,学校生活更是有其规则,但很多学生的规则意识却很淡泊。一个不守规则的人,即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将来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于是我以班集体为依托,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将日行一善活动具体化,以此进一步拓展引申,使日行一善渗透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1. 要求学生背诵《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记日行一善准则(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比如我给学生定了以下内容:(1)关心自己、友爱同学;(2)我为班级做点事;(3)身边的小事人人做;(4)关爱弱者;(5)捡起地上的一片纸;(6)帮助同学做事。还编了《日行一善拍手歌》:小学生爱行善,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还要做个好市民,日行一善,从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做起,日行一善,从讲究卫生、文明说话做起,日行一善,从保护动物、节约资源做起,日行一善,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学生能耳熟能详、烂熟于心。并组织背诵比赛,评比结果。

2.《善行录》提高学生做善事的积极性,每个小组准备一本《善行录》,将小组中涌现的善行及时记录下来,对表现突出、特别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表扬,颁发“行善奖”和“爱心章”,发挥榜样的作用,以鼓励更多的同学,使班级成员形成人人争做善行的良好风气,养成“日行一善”的好习惯。

3. 把日行一善活动拓展于公共场所。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爱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为孤寡老人献爱心”等活动,每当活动结束,我会充分利用队会时间,对活动的目的与日行一善要求进行对比,并将善行记录在《善行录》里,及时表扬,使学生脱离开学校小圈子,把自己融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从小要求自己不仅在家、在校是个好孩子、好学生,更应该是社会上具有优良品质的人。

“日行一善”就是要学习雷锋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热心帮助身边的同学,伸出互助的双手。在家能孝敬父母,体谅父母的辛劳,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能尊敬老师,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学会用行动和成绩来回报老师。日行一善活动使学生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善”,在细节中感受“勿以小善而不为”,促进少年儿童良好行为的养成,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

摘要:日行一善就是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让班级每个成员在每天好人好事的实践中,逐渐形成敦厚、善良、正直的品德,并逐渐形成可以影响一生的人格素养,使班级充满爱。那么如何在班级中开设日行一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寻找善源,将善故事化;角色体验,将善责任化;活动体验,将善规则化。让孩子们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善”,在细节中感受“勿以小善而不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关键词:日行一善,善源,体验,人格

参考文献

[1]谢金士,连榴英.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八项修炼[M].中国工业出版社,2010,(2).

[2]王咏春.在少先队文化中灌输朴素情感的行与思[J].辅导员,2012,(1).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4:日行一善德润幼苗

一、寻善知源让善的土壤孕育希望

“日行一善”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倡导的,旨在教育和引导师生回归善的本质,启迪美好的心灵,从“日行一善”到“日日行善”,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为进一步加强师生对传统文化中“善”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引导师生开展了“寻善知源”系列活动,将“善行教育”的理念植入师生心田。

一是特色培训植理念。为引导全体师生深刻理解“善的内涵”,不断汲取中外文化经典中的精粹,学校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在教师、家长和学生中开展“善的文化”特色培训活动,举办系列专题报告,使家长和教师深受启发,明白要用耐心和爱心对孩子进行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让深奥的“善”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为孩子营造善的大环境。

二是主题教育蕴内涵。学校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伦理道德人手,选取“感恩、亲师、仁爱、守法、诚信、责任”作为六大分类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少先大队利用主题班队会、主题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形式,组织开展“日行一善”格言书签大赛、“崇善知礼”演讲比赛、“感动校园十大世纪善行小天使”评选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收集善言善行、讲述善行故事,感受善的魅力,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到善就蕴藏在日常生活当中,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向善的天使、文明的传播者。

三是善行文化润心田。要营造善的良好环境,需要注重从细节做起,于细微处下工夫,让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传播善的文化,激发学生向善的追求。学校教学楼设计善行长廊,运用生动有趣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引导学生们追寻善的起源,了解善言、善行;各班以“善习”、“善言”、“善行”为主题,以学生的主题绘画和书法作品、精彩善行格言、感人的善行故事为载体,让学生懂得做人行事的基本准则;校园“三轻”温馨提示语一“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拿放文具轻轻”,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言行。

二、崇善思行让善的种子生根发芽

为了让善的种子发芽,让爱的行为生根,我们充分发挥师生的榜样引领和示范作用,形成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互动模式。

一是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善行的榜样。我们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通过人性化管理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使命感。办公楼中温馨的师德文化凝练高雅的师德氛围;办公室中全新的办公条件在无言中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的关爱,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装饰一新的师德长廊设置了教师风采台,展示全体教师的精神风貌和师爱格言,激励教师时时处处以自己的善言、善行影响和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他们的互助和友爱之心。

二是让每名孩子成为向善的天使。我们以“善在校园”、“善在家庭”、“善在社区”为三大活动版块,积极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技能,养成“日行一善”的习惯,形成与人为善的品质。师生通过“教育善行日志”、“日行一善”成长手册,记录自己的习善之举。同时,通过看、读、体验将感悟记录下来,师生共同成长,创造与学生沟通的新载体。

三是让每个人成为善行的传递者。为将关怀带给每一个学生,学校坚持开展“童星闪耀,阳光关爱”工程和“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全校75名教职工与班级中的问题学生结成长期的爱心对子,实现一对一的帮扶,定期开展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直至爱心学生毕业为止。在“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中,全体教师挨门挨户走访每个学生,将关爱带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很多家长和社区居民也纷纷加入到我们的“善行活动”中来,成为校外义务辅导员。

三、弘善践行让善的幼苗茁壮成长

好的教育形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做到有的放矢。在“善行教育”活动中,我们具体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与经典诵读相结合。学校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主体阅读模式,引导全体师生开展读书活动,师生共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经典中汲取善的文化和内涵,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图书室六万多册图书实行开放式、超市式管理,为师生流动阅读提供方便。定期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小明星”等评选活动,以班级为主体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定期评比表彰“诵读小博士”和“好习惯小明星”。

二是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为引导学生把善行变成习惯,学校积极开展“善行岗申报活动”,以中队为单位组建善行岗,充分发挥队员的智慧:自我定岗——队员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岗位;自我命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为岗位起名字,如“孝心岗”、“日行一善小天使岗”;志愿建岗——自愿组合,形成团队,拟定岗位目标、训练内容等;创新守岗—创新岗位模式,努力履行岗位责任,达到相应目标;定期验岗——以少先大队为单位,对队员在活动中的成长给予及时的总结、评价和表彰。

三是与阳光评价相结合。班级设立“日行一善小天使”排行榜,学校设立“善行小天使”榜样台,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和家长评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评比、表彰。将现代化手段应用到阳光评价之中,激励学生自主养成。如制作学生“日行一善”视频成长档案,为教师、家长、小组对学生科学评价提供生动的依据。学校电脑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拍摄的“校园日行一善聚集”短片,定期利用集会、班队会等在校园内播放,让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扬善树行让善的绿树开花结果

要实现教育效能最大化,就必须在延伸教育功能上下工夫。学校以少先队活动为主阵地,积极为师生搭建活动舞台,将活动向家庭和社区延伸,扩大活动的辐射面。

一是壮大品牌团队。学校成立了世纪爱心品牌团队和社区“日行一善”品牌团队。以“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为目的,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将“日行一善”活动推向社会,带动社会良好风气的好转。在家庭活动中,主要引导学生开展感恩系列活动,为父母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递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在社区活动中,各班成立“爱心服务小分队”,与社区的孤寡老人结成爱心对子,每周定期上门开展爱心服务。学生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满足,提升了自我。

二是延伸教育半径。学校不断拓展并充分利用好各类德育活动基地,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发现善心、寻找善言、实践善行,先后带领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场和环卫处,让学生和环卫工人一同工作,开展“一日体验活动”。真实的体验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深刻体验到环卫工人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更加懂得爱护环境,并积极维护社区和校园环境,成为家庭和社区中的“绿色小天使”,让善的行为从校园走向了社会。

三是提升教育内涵。学生行善于社会,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社会各界纷纷写来表扬信。善行实践逐渐成为一种理念培植在学生的头脑中,感恩、为善之乐也悄悄扎根在学生的情感体验里。

篇5:日行一善活动心得

不要觉得做到日行一善很难,也许你会想:每天都要做一件好事,真麻烦,我肯定做不来的!那么,请你和我一起思考:今天,我们帮别人传递一个小小的东西;明天,我们可以给其他人让个座;后天,我们捡起地上的垃圾??这难道不算行善么?其实,很多善事,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做的。

在“日行一善”的活动中,我找到了快乐,我的心也开始丰富起来,也让我觉得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已不再是我一个人了。我的世界好像突然变大了,我体会到: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是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当我在路上看到有人摔倒时,我会情不自禁的把他扶起来,当我看到地上有垃圾时,我会毫不犹豫的捡起来,当我乘车的时候我会二话不说的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当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总会听到周围的人不约而同的说:“你真棒!”,感受到别人投来的赞许目光。

我喜欢日行一善,因为这会给我带来快乐。当别人笑着对你说一声“谢谢”时;当别人回过头来帮你一把时;当别人同样真心诚意的对待你时??日行一善,不为别人的报酬,而是为了自己的心灵更够得到更好的滋润。相信你总是能见到经常面带笑容的人,他们为什么

微笑,这在你日行一善之后就会明白。相反,在别人帮助你时,你也应当给予他一些回报,从一个简单的微笑或是一句“谢谢”中,你和对方都能体会到日行一善的快乐。

篇6:日行一善活动总结

景一:生命在校园

在星辰实验学校向善日到来之际,星辰实验学校的师生纷纷行动起来,吹响学习雷锋的号角。同学们利用夕会课学唱雷锋歌曲、讲雷锋故事、传扬铭记雷锋精神。高年级的同学带着雷锋故事,帮助低年级的同学整理清洗桌椅。红领巾志愿者带着星辰实验学校孩子们亲手做的爱心卡片,带着向上向善之心走进新市民,向他们伸出了友爱之手。少先队员还把自己的爱心献给残疾儿童,献给老人,献给弱者。绿丝带小队还为新天地增添了一份新绿。

景二:生命在家庭

天下的妈妈都是最伟大的。为了让孩子感受母爱的伟大,三八妇女节期间,星辰实验学校所有班级还开展了“我为妈妈献祝福”活动。孩子们为妈妈洗脚,为妈妈亲手制作卡片,与妈妈互换角色,护蛋行动领悟妈妈养育之恩。每一位同学积极行动起来,转变自己的言行,真正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景三:生命在社会

在爱心义卖会上,小摊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一支支彩色的蜡笔、一件件漂亮的工艺品、一个个可爱的绒毛玩具一一被兜售出去,洋溢在每个小摊主脸上的是得到劳动成果的满足和幸福的表情。在这买卖之间,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义卖会真正的含义。因为义卖会,让同学们不仅仅体验到一份奉献的快乐,而且还从快乐中尝到了劳动的辛酸,更在辛酸中收获了幸福的喜悦。让大家把一切转化为爱心,以善的名义奉献出去。

历时一个月的向善节,星辰实验学校师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向善活动,播下了一颗颗向善种,栽下了一颗颗向善树,涌现了一个个向善小明星,爱心小天使,向善教师,向善班级。殷春艳副校长宣读了表彰决定,一个个受表彰的同学露出了向善向上的笑容!

篇7:日行一善作文

在三年级上半年的时候,我一向座九路公共汽车回家。有一天我上了车以后,我找了一个座位坐了下来,过了一会,一位老奶奶上了车,她走到我的座位旁边,抓住扶手,我心想:这位老奶奶这么老了,却还座公共汽车,并且还站着,我应当把座位让给老奶奶。我站起来扶住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坐吧。”老奶奶坐下说:“多谢你小朋友,你真是个好孩子。”我听了心里暖暖的,顿时感到了“好言一句三春暖”。

回了家,我和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也夸我真是好孩子。我的体会是: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小时候多做好事,长大了做更多的好事。

篇8:扬州匆匆两日行

扬州火车站附近的景观设计得很美。我坐26路到古运河,一路上眼睛都舍不得离开窗外的景色。沿街的店铺都是古城飞檐的造型;路两边不是我们随处可见的香樟,而是高高大大的银杏树,伸展着宽广的臂膀,用满枝的金色扇子掬着苍穹。

一座慢条斯理、平和安详的城市——我对扬州的第一印象。

我在古运河边下了车,一下车就看见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沧桑而又充满新生命力的运河里冬泳。我突然想起十年前的夏天,北京颐和园南门外的那条不足五米宽的小河,每天都有好多大人小孩老人在里面游泳,远远看去就像上海城隍庙那小池塘里满满扎扎的金鱼。想到这我突然也觉得好笑,说不清怎么会有这样大的思想跨度,直接从扬州跨去了北京,然后直直拐到了上海。

不过运河真的很美, 无论是站在她身边看,还是站在解放桥上看。

第二天早上我为去富春茶社喝早茶还是去共和春吃包子头痛时,看到了地图上的东关街。东关街是我此行的一个计划,时间紧迫,又与那两个地方相距较远,所以决定去东关街边逛边觅食。我从巷子东首进,巷口是古城墙的废墟,有很多老人在晨练,还看到一位老人挥舞着两根两米长的竹竿玩空竹!

进了巷子后我就开始怀疑是不是走错了,两边都是朴实到落满了风尘的房屋,墙上写着大大的“拆”,我突然又开始怀念起北京的老巷子来,虽然如此我还是很带劲地去触摸古扬州的痕迹。巷子里还有一些老店铺,粮油店、五金店、理发铺、杂货铺,我觉得我在穿越妈妈的年代。看到了一家卖古画的,进去浏览了一圈,发现几幅郑板桥的字画,将信将疑地感慨了一会撤出来,瞧见对门就是一家卖早点的,兴奋劲比看见郑板桥的字画大多了,因为这吃的是绝对真实的。

店门口人挺多, 大家都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翻滚的油条和炉壁上炕着的烧饼;店里也是很古老的摆设,小方桌、长条凳。我要了一块搽酥烧饼、一块糍粑、一碗豆浆。老板拿了只大碗,给我舀了满满一碗豆浆,等烧饼的一会工夫上面已结了薄薄的膜。到底是老店,豆浆也纯正,平时大街上买的豆浆都是掺了奶精的,很甜。烧饼很瓷实,一口咬下去,里面居然很柔韧,而且饱满,不像平时吃的烧饼,要么很薄,要么里面是空的。吃了半块我都差不多饱了。糍粑也送过来,炸得金黄的很好看,但表面看不到油,一口咬下去却又是别有洞天了:里面的糯米蒸得很软,而且里面作料放得很全,油而不腻,这样比起来,以前吃的那些儿只能叫做米饼而非糍粑了。吃完算账, 只要两块四,又让我吃惊不小——早饭已经好久没有吃这么饱了!

走了一半,豁然开朗,前面就是改造过的东关街了, 虽然带有明显的人工痕迹,但古城的风韵还是保留得挺好的。前半段一般都是民宅,改造后的则大多成了店铺, 也有些历史景点, 比如中国第一园———个园、银号、大清盐号等等。还有一个细节很好。当放眼望向巷尾时,真会有种穿越时空的幻觉; 不像南京的夫子庙,低头是历史,一抬头,满眼的高楼大厦立马就把人打回现实。正逛着,猛然看到了“谢馥春”,兴奋异常。店里东西不多,鸭蛋粉也没想象得好,有点粗,细腻的那种要75块 ,好贵 ! 店里还可以现场做面霜 , 要不是时间来不及, 真想让美女店主也帮我做一份。说到此我不得不提一下,说实话,扬州的美女比我想象得要少,相反倒是帅哥挺多, 我在想是不是慕了扬州美女的名集中过来的,呵呵。不过谢馥春里的这位确实是位美人儿,肤若凝脂,面如桃花,就是眉黛颜色稍嫌深了些;总是浅浅地笑着,充满了灵秀气。美女面前也不好意思空手而去,便挑了只紫色的檀香味的香囊,也蛮好的。

上一篇:汽车展览市场调查报告下一篇:数学中考热点试题评析(四)方案设计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