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中的经典故事

2024-04-15

荷马史诗中的经典故事(精选8篇)

篇1:荷马史诗中的经典故事

第一部分中的阿伽门农和阿喀琉斯都是热血与勇敢的化身。为了亲人与正义,他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还有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耳,虽然他在整本书中是一个次要且负面的人物,可是他的那种爱国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与此同时,天神们也恢复了本来的面目,开始了凡人般的斗争,真可谓是无稽之谈,我们不能不能不说这是对神的一种大胆的讽刺。第二部分中的主人奥德修斯既坚忍不拔,也有勇有谋,给我的触动也最大。历经千辛万苦之后,他上了岸没有盲目地证明自我的身份,而是不辞辛苦,从别人口中得知真相。可见,他是十分谨慎和理智的。

信念能够改变一切:为了夺回海伦,希腊人不惜牺牲无数人的生命;为了与家人团聚,奥德修斯再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种种磨难后,依旧不改当初……

就让那些信念永存心间的人们,一齐携手相成功的道路上奔跑吧!

篇2:荷马史诗中的经典故事

放在中国美人可没那么好的待遇。红颜祸水,烽火戏诸侯,一骑红尘妃子笑等等,岂不弱爆了,还广招骂名,每一个都死的很难看。

民族性格使然吧?真是相去深远。

以美人嫁老头,即使一时有冲动,多半时候却沉重透不过气来,中国男人似乎非的压女人几头,才显得出男人气概。在中国,美跟权势富贵家族荣辱比起来更像个工具,而且中国的美人注定是要么薄命要么不长久,似乎美是不现实的,非丑了不踏实?

篇3:荷马史诗中的经典故事

关键词:荷马史诗,女性观

《荷马史诗》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 在文学史上有责举重若轻的地位, 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 《伊利亚特》反映的是特洛伊战争, 《奥德赛》是《伊利亚特》的续篇, 反映的是征战特洛伊的英雄俄底修斯在战后回国的种种境遇, 两部史诗都是在描写与特洛伊战争有关的人物和事件。某种程度上说, 《荷马史诗》是英雄的史诗, 男性是史诗的主角, 但是男性作为一个主导者, 其行为和性格具有极强的目的性, 角色的定位也往往单一, 不外乎是主宰者、征服者和保护者的形象。而其中所描写的女性则风格各异, 她们所扮演的角色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其中有生儿育女的母亲、有天真无邪的少女、有被赋予人性特点的女神、有从事劳作的女奴乃至物品一样被纯粹欣赏的美女等, 从这些不同的女性形象中, 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一种定位。

一、海伦:无辜的“红颜祸水”

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曾记载了这样一段传说:斯巴达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 生下来长得其丑无比, 为了让她变得漂亮, 她的乳母就每天把她带到海伦的神殿去朝拜, 后来她变成了“斯巴达妇女中最美丽的”, 并成为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且先不说这个传说的真伪, 至少可以肯定的是, 自古希腊, 海伦就被认为是美丽的化身被人们所供奉。海伦作为最美女人的形象奠定于《荷马史诗》, 特洛伊战争的缘由, 神话中传为三个女神争抢金苹果:阿喀琉斯的父亲珀琉斯同海中仙女忒提斯结婚, 宴请了所有天神, 惟独忘记了邀请不和女神, 后者为了报复, 便在席间抛下一个金苹果, 说要献给最美的女人, 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芙洛狄特都来争抢, 宙斯让她们找到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为了拿到金苹果, 都对帕里斯做出承诺, 赫拉许他权势和财富, 雅典娜许他战无不胜, 阿芙洛狄特则许他送给他世上最美的女人海伦, 最后阿芙洛狄特得到了金苹果, 并协助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美女海伦, 从而引发了长达十年的战争。

《荷马史诗》中对这一神话故事并没有提及, 史诗叙述的是这段故事结束时, 但无论是神话还是史诗, 都对海伦的美貌做了肯定。在《伊利亚特》第三章里, 在帕里斯和墨涅拉俄斯进行决斗前的休战期间, 海伦被宙斯使者伊利斯叫到特洛伊的城墙上, 引得特洛伊的长老们窃窃私语:“就是为了她, 这个漂亮绝伦的女人, 特洛伊和阿开奥斯人干戈相向, 忍受磨难而毫无怨言, 她就像永生的女神。”海伦的美貌作为自然的恩赐, 于她并没有什么过错, 战争的引发也非她的本意, 但是海伦却对自己的美貌深感不安和自责, 她对赫克托耳这样说道:“亲爱的兄长, 我是一个无耻之徒, 是大家的祸根, 我多么希望母亲生我的时候, 一股邪恶之风把我吹入荒山野岭, 或者卷入波涛汹涌的大海, 那么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了。”海伦意识到自己的美使两个国家兵戈相见, 美于是变成了一种罪, 但是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美貌只是引发特洛伊战争的直接原因, 并不是深层原因。海伦这一形象除了蕴含美貌之外, 还是一种财富, 一种资本的象征, 又由于她与爱神阿芙洛狄特息息相关, 所以又有一层爱的意义, 正因为她的美凌驾于所有女人之上, 哪个男人得到了她就意味着一种男性虚弱的满足, 海伦的美是男人最想要征服的战利品, 也是男性尊严的体现, 在这里, 海伦这个美人, 她的意义仅仅体现在“美”上, 她对她自己的命运并没有掌控的能力, 与其说是一个人, 她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供人把玩欣赏甚至占有, 是一个争夺的对象。这体现出在远古的史诗时代, 女人处于无权的地位, 城邦和国家都是由男人来支配, 国家兴亡本不应该由女人负责, 在古代男权时代, 即使是如海伦这般完美的女人, 依然难逃被男性支配的命运, 沦为空虚的偶像, 被欣赏的对象, 成为成全男人一己私欲的牺牲品。

二、潘奈洛佩:被缚的“纺织者”

潘奈洛佩是《荷马史诗》中描写的一个优秀女性形象, 她是忠贞贤淑的道德楷模, 在丈夫俄底修斯离家的二十年间, 她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成人, 料理整个家庭, 她坚信丈夫很快就会回来, 面对求婚者的纠缠, 她沉着冷静, 富有智慧, 假装答应求婚者把一匹布织完就决定自己的婚事, 但是她白天织布, 晚上就把布匹拆掉, 她又是一个勇敢的女性, 听说求婚者设计陷害自己的儿子的时候, 勇敢的来到求婚者面前, 怒声斥责他们伤天害理。她具备了一切女性应具有的美德, 很多时候甚至比男人还表现的智慧无畏, 她在丈夫眼中应是贤妻, 在儿子眼中应是良母, 在旁人眼中应是忠贞典范。

然而, 事实上纵使潘奈洛佩对家庭丈夫儿子忠心耿耿, 父子二人依然视她为外人, 俄底修斯在外漂泊二十年, 其间还和仙女在一起了七八年, 然而回到家却怀疑妻子是否不忠, 他对自己的妻子表现出极其的不信任, 他宁愿相信家中的奴仆, 向他人展示具有标志自己身份意义的疤痕, 告诉他们自己整个的复仇计划, 而不愿透露给为了他肝肠寸断的妻子, 处处对妻子设防撒谎。而他们的儿子帖雷马科则比自己的父亲表现的更加无情, 在他眼中, 母亲不过是一个管家婆, 不应有发言权更不应该有参与决定的权利, 潘奈洛佩贵为皇后, 但当她同乐师讲话时, 帖雷马科粗暴的打断了母亲的话, 对她说:“你还是回到你自己的房间里做你的事去吧, 回到你的织机和纺梭那边, 命令女奴们干她们的活;讲话是男人的事, 首先是我的事, 因为我是这家的主人。”在男权社会中, 女性完全从社会政治生活中排挤出去, 没有发言权也没有参与决断的权利, 在一个家庭中, 丈夫是一家之主, 是顶梁柱, 是决策的制定者, 当一个家庭失去了丈夫的时候, 儿子就来充当这个角色, 母亲在家庭中往往仅处于一种被动的默默付出的位置, 她们的思想和行动力被男权主义所束缚住, 在男人眼中, 女性往往是无能的, 是依附者的形象, 但当一个女性得以有一个空间来施展能力的时候, 男性往往感到自己领导地位被撼动, 会产生一种不安的焦虑感, 潘奈洛佩在丈夫离家的几十年间, 把家庭的方方面面料理的井井有条, 显示出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让丈夫和儿子对其产生了某种恐惧的恨意, 所以才会试图用男性的男权来压制潘奈洛佩, 以求得某种平衡。

三、《荷马史诗》中的女性观

在《荷马史诗》的开端, 就是阿喀琉斯的愤怒, 而这愤怒的起因是为了争夺一个女俘, 她的丈夫被阿喀琉斯战败, 而她是作为勇士的战利品被阿喀琉斯所占有, 在史诗中, 女性在战争中的地位, 即是犒劳战胜者的奖品, 她们没有权利来选择自己的命运, 更多的是被当成一种商品, 其身价甚至生命可以被她们的所有者任意买卖, 可直接用牛估算她们的物质价值, 在荷马时代, 经济已经有所发展, 私有财产所有成为可能, 战争掠夺也给英雄们壮大个人资产提供了机会, 在战争频繁的年代, 女性日益依靠男性, 社会功能性减弱, 社会地位降低, 成为英雄们资产的一部分, 可以用来掠夺和买卖, 在这种社会形态下, 女性注定是没有支配权的, 实质只是男人争夺的“物”。

在荷马时代, 家庭虽是专偶制, 却是低级形式的, 男性在家庭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对妻子有着绝对的管制权, 他们可以在外恣意妄为, 却不允许妻子有半点不贞, 忠诚成为了男性对女性的首要要求, 海伦因与帕里斯出走成为“祸水”;试图反抗命运的克鲁泰奈斯特拉谋杀亲夫, 终不能得到舆论宽恕;出走的俄底修斯回家之后就开始怀疑妻子潘奈洛佩的忠贞。忠诚成为了一个妻子的最大的道德要求, 却不对男人起到任何约束作用。

荷马时代的社会中, 男人可以谈论政治, 保卫家园, 是决策的制定者和操控者, 而女人是不允许涉足这些领域的, 在《伊利亚特》中, 赫克托耳就这样对妻子安德罗马克说:“回去吧!好好料理家务, 好好看管织机和纱杆。打仗的事由男人来管, 每一个生长在伊里昂的男人管, 尤其是我。”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 以及女性相对比较低的社会地位, 对于这样的一种命令, 女性通常只能服从。

从史诗中, 虽然处处可见女性的屈从地位, 但是其中也有表现出男性对女性的隐形尊崇, 男性争夺女性,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女性与生俱来的不同于男性的美的追崇, 大自然在女性身上注入了更多的美的因子, 海伦之所以能被两个国家不惜花费十年时间, 兵戈相见, 付出巨大代价来争夺, 除了男性自身的征服欲外, 还因为海伦身上所具备的倾国倾城的美貌, 她是美丽的化身, 拥有自然所赐予的最美好的体态, 谁拥有了她, 就相当于把美留在了这个国家。史诗中除了称颂女性的美貌之外, 在描写潘奈洛佩的时候, 侧面体现出女性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她们在家专管纺织和家务, 为在外的丈夫稳定后方, 必要的时候也会做出英明的决策, 显示她们的智慧和勇气, 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事务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女性以其特有的母性特征, 化解矛盾, 在剑拔弩张的战争年月施以温情和慰藉, 史诗中勇敢的阿喀琉斯失去盔甲后怒不可遏又失魂落魄, 强大的英雄也会如柔弱的婴孩, 等待着母亲的救援。充满智慧的俄底修斯, 在外逃亡时, 危难之际也要依靠女性的帮助, 女性之于男性, 有着重要的存在意义。

荷马时期的社会, 处在一个男女关系的转型时期, 父权制已经产生, 男性享受着主导权, 而另一方面, 母权制的影响并未消失, 女性由于承担着生育繁衍的重要使命, 其地位依然决定着男性对其的母性崇拜, 虽然母权制逐渐被父权制取代但对于女性的崇拜沉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 母权社会积淀下来的女性意识在史诗中依然保有痕迹。

四、小结

通过对《荷马史诗》中两位具有典型性女性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荷马时代对女性的双重定位, 一方面她们是男性的从属者, 甚至是男性的私有财产, 她们对自身的命运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支配权, 而另一方面, 由于女性自身的特质, 男性对于女性又存在着隐性的崇拜, 女性在男性社会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发挥着女性特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于玲燕.从“荷马史诗”看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J].群文天地, 2011 (9) .

[2]魏茹菡.浅析“荷马史诗”女性观的双层结构[J].海南大学学报, 2005 (2) .

[3]李权华.“被缚”的女人[J].云梦学刊, 2002 (11) .

[4]聂珍钊.外国文学史[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荷马史诗》中的神人相见

我们将神人直接相见限定为:神不通过化身与人交流。经粗略统计,在《伊利亚特》中,神人直接相见的次数为18次,约占其中全部神人相见次数的42.9%;在《奥德赛》中,神人直接相见的次数为10次,约占这里全部神人相见次数的33.3%,也就是说神与人相见,越到后来越是多以化身的形式出现的。

那么神为什么以化身出现呢?在《伊利亚特》第十三卷中,宙斯为满足忒提斯和她倔强的儿子阿基琉斯的心愿,暂时让特洛亚人和赫克托尔获胜,以增强阿基琉斯的光荣声誉,而波寒冬则对宙斯深感气愤,痛惜阿尔戈斯人被特洛亚人打垮,偷偷从海中升起,前来激励他们。“这两位神源于同一血统,同父所生,只是宙斯比他年长,也比他聪慧,由此他不敢公开襄助阿尔戈斯人,而是化作凡人,暗暗鼓励他们。”可见,波塞冬由于畏惧宙斯,所以采用化身凡人的形式,来暗中帮助自己想帮助的一方。

在《伊利亚特》第二十卷中,借赫拉之口也说明了神为什么多以化身出现于人类面前。阿波罗化身普里阿摩斯之子吕卡昂,怂恿埃涅阿斯向阿基琉斯挑战,赫拉召集众神商讨对策,担心有哪位神明在战斗中同阿基琉斯对抗,因为“神明原形显现很可怕”。因此,在《伊利亚特》中,阿波罗护住被狄奥墨得斯刺伤的埃涅阿斯,当狄奥墨得斯想杀死埃涅阿斯,剥夺他的头盔和铠甲,第四次向埃涅阿斯扑去时,阿波罗便发出可畏的吼声,警告狄奥墨得斯:“别希望你的精神像天神,永生的神明和地上行走的凡人在种族上不相同。”狄奥墨得斯则稍许后退,避免阿波罗的强烈忿怒。阿波罗警告帕特罗克洛斯别想摧毁特洛亚城,帕特罗克洛斯则不得不后退一大段距离。阿波罗又裹在一团浓雾里,向帕特罗克洛斯的宽肩和后背拍击了一掌,打得他丢盔弃甲,武器损毁,身受重伤。尽管彩虹神伊里斯作为宙斯的使者来见普里阿摩斯国王,指引他向阿基琉斯赎回儿子赫克托尔的遗体,怀着好意,不预兆祸害,声音温和,“国王却发抖”。在《奥德赛》中,“雅典娜从高高的屋顶手持她那面致命的神盾,顿然使求婚人心生恐惧。”求婚人在堂上四处逃窜。当奥德修斯等将与求婚人的亲属鼓动的伊塔卡人血战时,雅典娜大声呼喊,要求双方停战,人群听到女神的声音,惊惶不已,“他们转身奔向城市,渴望能逃命。”可见,神明以原形显现,确实使人恐惧。

在《奥德赛》中,当奥德修斯在费埃克斯人那里受到款待时,阿尔基诺奥斯国王回忆了美好的往昔:“往日神明总是以原形显现于我们,每当我们向他们奉献丰盛的百牲祭,他们和我们同坐共饮,与我们无区分。即使我们单独与他们相遇于途中,他们也不把形隐,因我辈与他们很亲近,如同库克洛普斯族类和野蛮的众巨灵。”然而,神与人是一个渐行渐远的世界,赫尔墨斯完成引导普里阿摩斯国王到达阿基琉斯厅堂前的任务后,就要回去,不能进入阿基琉斯的视线,因为“一个永生的天神公开接受凡人的款待,会犯众怒”。从神向人类隐身,到天神不可公开接受凡人款待戒条的确立,神与人各自的世界逐渐明晰。

在《奥德赛》中,阿伽门农的魂灵向阿基琉斯的魂灵诉说阿基琉斯死后,他的母亲忒提斯及其他不死的海中神女们前来看望死去的阿基琉斯,海上响起巨大的呼号,“全体阿尔戈斯人听了立即心颤惊。他们本会顿时站起身奔回空心船,”依然表明神明原形显现时的可怕。然而,墨涅拉奥斯返乡时,不仅亲自见到埃伊多特娅女神,而且还得到她的帮助,尽管墨涅拉奥斯感叹:“一个凡人要制服神明很困难。”埃伊多特娅还是指点给他抓住老海神普罗透斯的方法,并且抓住了老海神。不过,说真话的老海神普罗透斯及其女儿埃伊多特娅女神不是奥林波斯的主神。在《伊利亚特》中,阿波罗化身普里阿摩斯之子吕卡昂,怂恿埃涅阿斯向阿基琉斯挑战,用的是这样的措辞:“都说是宙斯的女儿阿佛罗狄忒生了你,阿基琉斯却是地位低下的神女所生,她们的父亲一个是宙斯,一个只是海中老朽。”宙斯在斥责被狄奥墨得斯刺伤的阿瑞斯时说:“如果你是别的天神所生的儿子,你这样捣乱,早就比天神的儿子们低一等。”可见,神是分等级的,以奥林波斯诸神为核心,越靠近核心的神,等级越高。阿基琉斯在杀死阿斯特罗帕奥斯时夸耀地说:“即使是河神所生,想对抗全能的克罗诺斯之子也决非容易。你说你属水流宽阔的河神家族,我却荣耀地归属强大的宙斯世系。……宙斯比所有的湍湍奔流的河神强大,宙斯的子孙也同样强过河神的后裔。”史诗中不止一处表明,宙斯在所有的神中地位最高。

阿基琉斯在派帕特罗克洛斯代替自己出战前,把一只从来没用过的双耳杯用硫磺擦抹、清水冲洗后,洁净双手,斟酒祭奠,在古希腊人看来,硫磺来自宙斯,因而被视为神圣的清洁物。当雅典娜向寻仇的伊塔卡人显现,呼吁奥德修斯与他们停战,奥德修斯向敌人猛扑过去,“这时克罗诺斯之子抛下硫磺霹雳,”表明宙斯尽管身为主神,却依然保持着自然神的特征。

因此,《荷马史诗》中的神人相见,多采用化身的形式,其主要原因是神与人的世界日渐分离,神明的原形尤其是宙斯,多有自然神的特征,所以神与人相见时,不得不多采用与人类似的化身形式。

篇5: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希腊民族的一部瑰丽的史诗。我读了之后,却有着自己的一点见解,也许这些见解与壮丽的史诗实在是沾不上边,也许是我断章取义,仅仅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言者无罪。

远射神阿波罗神听到祭司克律塞斯的祈祷后,大为盛怒,降给阿开奥斯人以瘟疫。可见,神也有人性,他们会愤怒,也会眉开眼笑,只是他们神通广大,可以带给人们痛苦和快乐,可以送来阵阵和风,他享有人们虔诚的信仰,并护佑着信徒,维护着他们的利益。

阿伽门农为了平息远射神阿波罗的愤怒,忍痛将深爱的克律塞伊丝交出来,可见对于当权者来说,权力与地位远比爱人重要,女性只是附属品。阿伽门农又从阿基琉斯手中夺走了他的战利品——布里塞伊斯,使得两人的仇恨更深,于是人们创造了红颜祸水这个说法,认为妹喜亡夏,妲己灭商,是美丽的女人葬送了君王的江山。

众神也像人世一样,有着地位高低之分。闪电神宙斯是众神之父,白臂神赫拉是众神之母,是宙斯的发妻,她总是疑心重重,认为宙斯的一举一动难逃她的眼睛,可是她非但控制不了宙斯,反而使她在宙斯心中的地位下降。这分明就是那些封建大家族中,正房夫人的普遍心思,想把丈夫牢牢抓在手中,于是她嫉妒并总是怀疑她的丈夫与其她女人有染,这非但不能提高她在丈夫心中的地位,反而使她被丈夫厌烦。

神匠赫菲斯托奉劝他的母亲赫拉主动地讨宙斯的欢心,得到宙斯的谅解。他的劝言使赫拉眉开眼笑。在现实中,女性总是处在弱势的地位,尽管赫拉有着不弱的实力,但在她的丈夫宙斯面前她也得小心翼翼的讨他的欢心,因为她的权利是宙斯所赐予,离开了宙斯,她将一无所有,按现在的话来说,赫拉没有掌握经济的所有权。所以她尽管怀疑,也只能不了了之,并仍然全力支持宙斯的决定。

宙斯答应阿忒斯使阿基琉斯重获荣誉,为一己之私,使计欺骗了众神,要阿开奥斯人和特洛亚人进行拼搏和鏖战,让双方都承受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他的私心使千万生灵罹难,只为了让阿基琉斯获得战争的机会,让阿开奥斯人记起他的战功和价值,这就是所谓的“一将功成万骨枯”。

西方有众神,有天父宙斯和天母赫拉,有阿波罗阿塞冬,有雅典娜维纳斯,东方有仙佛,有玉帝王母,有女娲鸿钧,有接引准提。他们的形象都是分别根据西方人和东方人的相貌特点所创造出来的虚拟形象,神界和人界一样,都有着地位高下之分;神的家庭情况与人一样,有父母妻儿;神与人一样,有着愤怒和开心等各种情绪。传闻中,神创造了人;现实中,人创造了神。

篇6:荷马史诗读书笔记

伊利亚特述说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大将阿基里斯之间的冲突,以此为焦点,详细叙述了在特洛伊战争中十年发生的故事。

阿伽门农抢走阿基里斯的女奴,于是阿基里斯当众立誓不再参加作战,希腊联军因此节节败退,阿伽门农只好遣人请求阿基里斯参战,但是阿基里斯不为所动;阿基里斯好友帕特罗克洛斯被赫克托尔所杀,阿基里斯为了替好友报仇,改变初衷重返战场,他战无不胜,亲手杀死赫克托尔,因此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只身与阿基里斯交涉,希望能用重金赎回赫克托尔的死体。

奥德赛描写伊塔卡岛国王奥德修斯攻克特洛伊后返回家乡,却在途中漂泊了十年的故事。

自从奥德修斯献出木马奇计,使得希腊联军得以攻破特洛伊城,他却因此刺瞎了海神之子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的眼睛,故得罪海神波赛冬,返乡途中历经劫难,其妻潘尼乐普(Penelope)一直耐心等待丈夫的归来,但是备受求婚者的困扰,最后奥德修斯得到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帮助,返乡击杀众多求婚者,夫妻得以团圆

两部史诗都主要描述英雄的故事,但是风格上仍有所差异。伊利亚特描写特洛伊战争中的两军的激烈厮杀,奥德赛描写英雄作为普通人的感情。荷马史诗深动刻画众多英雄形象,阿伽门农傲慢无礼,阿基里斯恃才自傲,赫克托尔爱国护民,奥德修斯聪颖睿智,潘尼乐普贞洁不二等等。

虽然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各有千秋,但是它们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没有互相孤立,而是互相衬托。伊利亚特的焦点是阿基里斯的故事经历,但是它的结局直到奥德赛中才有交代。奥德赛的主角是奥德修斯,可是他的英雄形象在伊利亚特中已经有了鲜明的形象,并且暗中埋下了伏笔。此外,奥德赛中交代许多在伊利亚特中已经出现的重要人物的结局,因此奥德赛就是全部荷马史诗的共同结局。

篇7:荷马史诗读书笔记

我们似乎都钟爱悲剧,因为它总能带给我们内心带来悸动,又或许是我们悲悯的天性使然,总会有一些人经由此走进我们的内心,我们无法排斥。《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展现了自由主义时代的自由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继此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其次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荷马史诗》早已被尊为了“希腊的圣经”。既然已是圣经,便自然能够更为人所接受。

我不知道是否会有人像我一样总是对那已逝去的古希腊王国有着如此强烈的向往之情,可能我更向往的是那份情结,那些悲壮的,自由的,甘于付出,敢于冒险的一切都令我着迷。一段历史若只是有欲望使然或许它永远都无法让人感动,但你若从中窥见了那点点滴滴情感所缀连的小细节,便会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了。而古希腊最能吸引人的除了它的悲剧色彩之外,还有它的文明发展,它对英雄有着百分之百的尊重,对文学创作的高度支持。历史的发展需要纪实,但同时也需要想象,每一个时期的人们都需要有神话或者一些信仰来慰藉心灵,古希腊神话做到了前者,《荷马史诗》完成了后者,正是由于二者的碰撞与磨合才让希腊王国对我们有着如此深刻的吸引力。

于空闲时,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于时光的静谧里,于茶香的温润中,细细阅读这本书,让那些战场上的厮杀,家园里的温情在你脑海中慢慢驰骋吧,它总会让你有所收获,也许心灵上的感悟,也许是内心深处的触动。不管怎样,用心去阅读一本书时,至少在那一刻,你的心灵是纯净的。

篇8:荷马史诗中的经典故事

一.主题意义

《荷马史诗》是诗人荷马整理民间艺人传诵诗歌的编集, 主要反映特罗伊战争的英雄人物。在表面看来, 该作品就是一部史书, 而帕里斯应严格区别于史书中记载的模式化人物, 在他身上隐含着许多人性的意义。在裁决金苹果归属问题时, 帕里斯选择了美貌的妻子, 而不是国君或者英雄, 这说明帕里斯没有隐藏自己骨子里“好色”的本性;在率领船队到达斯巴达后, 帕里斯见到美丽的海伦, 便使用魔法将其拐走, 没有考虑到这种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种为所欲为的自由人性, 都是人类欲望的隐喻表现。

荷马编纂这部作品, 构建帕里斯这个任务的目的是反映史实, 但其意蕴应该更倾向于展示人性, 给后人以启示。帕里斯所展现出的追求心中所求, 不计后果, 宁死不屈, 与现实分庭抗礼的精神将全诗升华到了现代人不可企及的高度。虽然帕里斯貌似没有理性和道德观念, 但他身上装载着一种超越生命给定性的活力, 给人的心灵一种强烈的撞击感。他把幸福放在眼前, 看到就争取, 透露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并不断奋斗, 即使阿喀琉斯有神灵相助, 但依靠人类的智慧和力量, 同样能打败强大的敌人。帕里斯的私奔和战斗是为了在掌握自身命运的抗争, 是迎来美好前景的追求, 这就是隐藏在帕里斯形象下的本质含义。而在《神曲》中, 帕里斯的形象是建立在刻画社会现实的基础之上的。但丁把他当做一个反面人物加以批判, 是为了深刻批判教皇当权的社会现实。虽然作品中没有对帕里斯的大量细节描写, 但同样有其承载的现实意义。从作品本身来看, 《神曲》既有对黑暗现实的揭露, 也有对美好现实的憧憬。帕里斯的形象对揭露现实的作用不再赘述, 他是作为作者游历地狱的一个过程出现的, 寓意是人生的一次苦难经历, 而作者也正是通过这次游历, 人生才达到了完美境界。《神曲》中帕里斯的寄意正在于此:我们必须接受苦难的洗礼, 才能不断进步, 达到完美境界。这同样和西方社会中的宗教信仰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作者情感

在《荷马史诗》中, 对帕里斯的描述以褒为主, 褒贬并存。首先, 他是特洛伊深得亲人和人民心爱的王子:在比武场击败了所有对手;成为王子之后, 主动请缨去希腊接回自己的姑母;在战场上, 帕里斯用自己神奇的箭术射死了阿喀琉斯, 为特洛伊解决了一个劲敌。在这些描写中, 帕里斯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强壮有力, 具有希腊神话中英雄的完美气质。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帕里斯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 帕里斯又是一个不顾祖国和人民安危而一意孤行的年轻人:帕里斯在斯巴达见到丈夫外出的海伦之后, 陷入情网, 忘掉使命, 将宫殿掳掠一空, 并拐走海伦, 这件事成为了特罗伊战争的导火索, 为特洛伊带来了巨大灾难。在某种程度上讲, 帕里斯成为王子后在欲望中迷失了自我。在《神曲》地狱篇中, 诗人对帕里斯表现出批判和同情。在地狱里, 帕里斯为寒风所鞭打, 飘荡不停, 呼号痛哭苦。出现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在于《荷马史诗》是荷马整理流传在民间的歌谣而作, 是民间艺人对历史尽量追求真实的描写, 诗人可以根据民间的判断诉诸情感——帕里斯形体俊美, 作战勇敢, 所以成为赞美的对象。凡人有神灵的属性, 神灵也会有人类的缺陷, 所以《荷马史诗》中同样有着对帕里斯人性缺陷的批判。至于《神曲》中对帕里斯的批判, 则是由其创作背景决定的, 是但丁心中充满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流浪的痛苦的表现。《神曲》写成于14世纪初, 当时教皇权力极大, 生活奢华, 和史诗中的帕里斯极像。所以, 但丁把帕里斯当做教皇和僧侣的象征加以批判, 这也和当时文艺复兴的潮流相吻合。批判教皇和贵族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 是城市市民阶层自我觉醒的体现。另一方面, 但丁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 他渴望祖国统一, 反对分裂和纷争, 即使在他游览地狱的过程中, 也在和鬼魂讨论意大利的政治形势和国家兴亡问题。在《荷马史诗》中, 帕里斯拐走海伦诱发特罗伊战争, 最终特洛伊城被阿伽门农率领的联军毁于一旦, 这在某种程度上证明帕里斯就是毁灭特洛伊的罪魁祸首, 是葬送国家命运的凶手。这种情况与但丁的爱国主义思想相违背, 所以帕里斯又被其称为灭国者。在但丁看来, 帕里斯就像现实中危害国家的官员一样, 把国家一步步推向灭亡, 既然自己无法扭转局势, 那么也要在文学作品中对其进行鞭挞, 这也是古今中外知识分子表达心中愤懑的必然方式。

三.爱情观

分析两部作品, 它们的爱情观几乎完全相反。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篇中, 帕里斯为了阿弗洛蒂特许下的“美貌的妻子”的条件, 将金苹果送给了她;在斯巴达, 因为和海伦一见钟情, 忘记任务, 把战火引向了家乡;在阿伽门农率领的联军到达特洛伊城时, 帕里斯仍旧决定抵抗, 不交出海伦。这一切表明, 在《伊利亚特》中, 帕里斯为了爱情把一切都置于不顾, 虽然说是很鲁莽和不负责任, 但是其追求爱情的果敢和勇气确实扣人心弦, 带有令人倾佩的成分。相反, 在《神曲》中, 追求爱情带来的全是惩罚, 得到的是挖苦和讽刺:“其中第一个就是那位统治多国人民的女皇。她是如此糜烂荒淫, 甚至她的法律也定得投其所好, 以免世人唾骂她的秽行。”她就是塞米拉密斯, 掌管苏丹统辖的国度, 却背叛了对丈夫的爱情。“你看, 那是海伦, 为了她, 多少悲惨的岁月流逝过去;你再看伟大的阿喀琉斯, 为了她, 一直战斗到死。你看, 那是帕里斯, 还有特里斯丹”;“老师向我指点一千多个阴魂, 一一列出他们的姓氏, 正是爱情使他们离开了人世。由于我听到我的老师说出这些古代贵妇和骑士的姓名, 怜悯之情顿时抓住我的心灵。”导致爱情遭受不同待遇的原因还是由时代背景决定的, 充满浪漫神话传说的希腊与社会动荡黑暗的意大利相比, 无疑更适合爱情的发展。

四.艺术表现

《伊利亚特》是宗教主义的反映, 而《神曲》是社会的真实再现。两者产生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 也就有着不同的文学创作氛围。在荷马时代, 希腊社会处于由氏族公社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 史诗刻画的人物大部分既洋溢着氏族英雄的气概又显现着早起奴隶主的意识, 兼具两个社会形态的特点, 这就使得描写帕里斯的内容呈现一种新奇、宏观的特点。另外, 古希腊神话故事颇多, 故事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想象, 把它们纳入到具有独特表现力的诗歌当中, 使得文章对帕里斯的叙述增加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如赫克托耳请求母亲的一幕。与《伊利耶特》不同, 《神曲》诞生时正是意大利国内动乱之际, 党派斗争、黑死病蔓延等问题困扰着当时的意大利社会。但丁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 诗歌表现的多为现实社会生活, 所以《神曲》中对帕里斯的描写极具批判色彩, 是批判现实的力作。如诗歌中对地狱第二层的描述:“我来到连光线也变得暗哑的地方, 那里传来阵阵轰隆浪涛声, 仿佛大海在暴风雨中, 吹打这大海的正是那逆向的顶头风。”黑暗的光线是意大利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映, 而暴风雨则象征着国家在教会统治下的风雨飘摇。至于“顶头风”, 就是当时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就像之前分析的, 最大的批判还是寄予在帕里斯身上, 那是整部作品的中心之一。

五.形象描绘

在《荷马史诗》中, 帕里斯是普利阿莫斯和赫卡帕的儿子, 裁决了赫拉、雅典娜、阿弗洛蒂特谁是最美的女人, 与神祇有着“金苹果之约”的风流男子, 可以得到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可以说, 在《荷马史诗》中, 帕里斯首先是一位有着显赫身世的王子, 享受了一切人世间的美好事物。相反, 在《神曲》中, 他却是出现在地狱的第二层, 是作为地狱受罪人的形象出现的。在地狱第二层, “色欲场中的灵魂, 在狂风中飘荡”, “这里的地面更小, 痛苦较大, 更使人哀伤”, “这里坐着一个咬牙切齿的可怕的米诺斯, 他审查进来的灵魂, 判裁他们的罪名, 遣送到受刑的地点”。帕里斯就是在这个“没有光的地方”, 接受狂风的吹虐, 不断撞到悬崖上, 发出阵阵刺人心扉的哀鸣。一个是特洛伊的美丽王子, 一个是地狱里的荒淫罪人, 帕里斯形象在两部作品中是相互对立的存在。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 两部作品中对帕里斯的描述还有所用语言和所选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也是诗人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宗教背景具体决定的。总之, 表面和表达上的差异是显性的现象, 值得我们学习, 但隐藏在作品内部的时代内涵和人生寓意更是值得我们努力发掘的财富。分析比较人物形象, 需从表层入手, 从深层掌握, 挖掘隐藏在不同形象意义后的根本意蕴。

摘要:在西方文学作品《荷马史诗》和《神曲》中, 帕里斯的形象均有出现, 但两者在主题意义、思想情感、形象描绘、写作目的、倾向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是由两者不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不同的创作风格造成的, 并从中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创作倾向。我们要正确理解这种差异, 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出发, 分析诗人对生命和人生命运的探索, 挖掘隐藏在两种不同文化后的深层意蕴, 从而对我们的文学评论活动、文学创作活动和生活以指导。

关键词:帕里斯,荷马史诗,神曲,宗教

参考文献

[1]但丁:《神曲》, 黄文捷译, 译文出版社, 2005-05.

[2]荷马:《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罗念生, 王焕生译, 2003.

[3]陈惇:《西方文学史》,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4]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5]朱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荷马史诗中的经典故事】相关文章:

荷马史诗心得感悟04-28

荷马史诗相关论文题目05-07

荷马史诗的历史地位04-27

荷马史诗读后感范文06-11

荷马史诗和诗经的比较04-29

荷马史诗读后感字左右04-21

致荷马初一作文04-21

上一篇:关于母爱记叙文作文600字下一篇:关于开展《走向海洋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的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