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春天美丽的古诗

2024-05-03

关于形容春天美丽的古诗(共14篇)

篇1:关于形容春天美丽的古诗

形容春天夜色的古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宴桃李园序

唐·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闪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曲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苑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人初见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偏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赿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夜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杆南斗斜。

今日偏知春气暖,虫声渐透绿纱窗。

春夜

宋·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临安春雨妆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领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五代·南唐·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春夜即事

《红楼梦》·贾宝玉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

枕上清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篇2:关于形容春天美丽的古诗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舟》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3、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袁枚《春风》

4、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

——蒋锡震《梅花》

5、连夜深山雨,春风应未多。

——恽格《晓起》

6、紫恨红愁千万种,春风吹入此中来。

——沈固《折花仕女》

7、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于谦《除夜宿太原寒甚》

8、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

——徐贲《雨后慰池上芙蓉》

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10、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

11、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

12、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杨万里《兰花》

13、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杨万里《腊前月季》

14、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5、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白居易《春秋》

16、总向高楼吹舞袖,秋风还不及春风。

——王建《未央风》

17、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杨巨源《和练袖才杨柳》

18、春风知别苦,不谴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19、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宋 王禹称

20、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21、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方岳《春思》

22、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

——李商隐《春风》

23、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春思》

24、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

——温庭筠《嘲春风》

2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2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2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篇3:徜徉在古诗的美丽殿堂

一、在吟诵想象中感受美

1.感情吟诵。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一、二、四句的“光”、“霜”、“乡”押韵,但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在古诗教学中,我会采取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让学生在吟诵中体味诗歌的音律美。

读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读正确——读熟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如在指导《绝句》朗读时,我先要求学生读正确,然后要求学生一句三顿,读出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学生读出节奏的情况下,共同讨论,确定诗的重音,读到“天”和“船”时,字音适当拖长,读出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2.想象入境。古诗言近旨远,诗人往往把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体验融入作品中,或歌咏自然,赞美河山;或揭露时弊,讽谏朝政;或感叹身世,托物言志……所以古诗中构成的一个个意境真是各有不同:有《望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壮美,有《暮江吟》江南水乡的秀美,有《蚕妇》、《江上渔者》的悲剧美,有《小儿垂钓》的喜剧美……德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可见,想象是审美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古诗教学中,可在学生弄懂诗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努力追寻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境界。

(1)通过简洁的图画,展开想象翅膀,感受诗的意境美。如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轻声朗读诗句,我用简笔画再现情境,用粉笔勾勒彩云、山、水、小船,学生一边读,我一边画,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古诗的美好意境。

(2)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拓展想象空间,领会诗的意境美。如教学古诗《小池》,我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初夏小池美景图”:一股清澈的细流由泉眼流出,细流与泉眼之间眷恋绵绵。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似非常喜欢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使学生领会诗中静谧柔美、温馨恬静的意境美。

(3)运用信息技术,调动感觉器官,领悟诗的意境美。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给学生播放瀑布一泻千里的录音以渲染气氛,再让学生想象瀑布飞流直下时磅礴的气势,从而撞击了学生的心灵,与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产生强烈的共鸣,心情与意境融为了一体,让学生领悟瀑布独特的美。

二、在品词析句中鉴赏美

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练含蓄。有的古诗中一句话或一个字,就表达一种或几种意思,甚至一个场面。教学中要紧扣句中字词,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语言的精练性,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如北宋诗人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曾反复斟酌,先后改了十来个字,最后选定为“绿”。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试着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反复朗读比较,最后让学生体会到这“绿”字用得十分精当,给我们描述了江南绿草茸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使语言产生了美感。

三、在绘画写作中创造美

1.古诗配画。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以图配文,可帮助学生把美的感受上升到美的认识。《暮江吟》这首古诗词句优美,浅显易懂。在学生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中美景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画出夕阳、江面、露珠、新月,初步感知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然后根据诗句的意思,涂上相应的色彩,再现“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画面。三、四句诗,让学生大胆想象,将露珠、新月融为一幅图,再配上绿草、深蓝的夜空……绿、黑、蓝等颜色的大胆使用,勾勒出深秋时节夜晚的幽深意境。

2.想象作文。如教学古诗《江雪》,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通过想象,扩写《江雪》,让学生用自己的笔进行创造性描绘。有位学生这样写道:“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大地披上银装。在风雪中,鸟儿都不敢再飞了,它们躲在‘家里,过起冬来。每条小径上,都找不到人的踪影。江面上只有一只孤零零的小船,上面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渔翁,只见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皱纹……”

篇4:春天的形容词

叶子步入春天时,带着两把刷子,一把刷上颜色,一把刷上新生。亮堂堂的世界一下子从四面八方钻出来,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挠痒着春天。

花是春天的迟到者,春天过了一大截子,花才冒出枝头,那种羞涩和胆怯含着芬芳,吸吮着春光出场,一出场,春天就变了色彩。

杏花、桃花、梨花、苹果花,开出了春的阶梯美,花里带出时光,无所顾忌的花蕊像一个个时间的针芒,在挑破花蕾时,挑破了春天。

与大地一脉相承的春天,从嫩芽起步,开出一个璀璨的百花园,那里面有着似水流年的账本,飘荡着一年四季之初的温馨。

细 腻

春草长在水上,细细长长地浮在水波上,涟漪着一缕缕春梦,那种细嫩如初生婴儿的头发,洋溢着乳香见风就长。

含蓄细腻的春草蜷伏在地下,用软软的被子包裹着,收到春天的信息后,突兀起自己的姿势,努力站起来,沐浴着朗润的阳光,见阳光就疯长。

绿色的舞蹈,从春草的脚丫开始,凡脚丫所到之处,春草就生长在那里。踏青為春草踏出了道路,草越踏长势越浓密。

草原上踏足的密度,什么场次的绿地都不敢与之相比;草原上春草的长势,无论哪块草场都为之汗颜。

阡 陌

在春天的花园里,可以临摹任何一样景物。临摹春天的画笔,访问春天的脚步,描写春天的文字一起上阵。

春字辈的景物此起彼伏,春山春水、春麦春树、春云春燕上下翻飞,目不暇接地在春天大观园里亮相。

春蚕织就的茧子,阡陌交通,把桑叶的纹路转化为丝绸,那个个茧子蕴含着春梦,把春天里的色彩和声音化为一团团锦绣。

阅读春天,最先上眼的是色光;心走春天,最难捕捉的是梦呓。春天走在镜子里的时候,它的影像却走在郊野。同等的距离,把春天黄金分割了。

一山一水,检阅着风光;一树叶一树花,戏谑着春风。春景画不出,却可以入梦境。梦境里的春天,可以透过神经中枢,看到五彩缤纷的阡陌图,那里面有着春天的钟爱。

若子摘自《陇南日报》

编辑点评

这篇意境悠远、语言优美的散文,撷取了春的三个特点进行细致描绘:春之灿烂,始于春叶,盛于春花;春之细腻,是春草的随风舞蹈;春之阡陌,是光色缭乱,美不胜收的春景图。

在写作形式上,亦有独到之处,每节主题独立也有机统一,堪为学习、模仿之典范。

篇5:形容雪美丽的诗句古诗

形容雪美丽的诗句古诗【1】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并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此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并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并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形容雪美丽的诗句古诗【2】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春雪》诗,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期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形容雪美丽的诗句古诗【3】

终南望余雪

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一。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此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并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期,“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山》诗里是这样写终南山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se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非常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并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面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篇6:形容春天美丽的四字词语

2、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3、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4、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5、桃李争辉: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用以形容春色美丽。

6、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7、莺歌燕语:黄鹂歌唱,燕子呢喃。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8、暮云春树:傍晚的云,春天的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9、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10、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11、触手生春: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12、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13、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14、春色满园:春日的景色充满家园。形容生机勃勃、繁荣兴旺的气象。

15、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16、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17、半晴半阴: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18、春蚕自缚:缚:缠束,捆绑。像春天的蚕作茧那样,自己把自己缠束起来。

19、春意阑珊: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

20、鸟语花香:鸟鸣叫,花喷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21、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22、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23、万象回春:万象: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都出现了生机。形容春天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的景象。。

24、枯木逢春: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25、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

26、着手成春: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27、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28、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29、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现在常用来比喻有利于工作或学习的大好形势。

篇7:有关于春天的古诗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春 日

宋·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早春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大理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1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15春兴

唐·武元衡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2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3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4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6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7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8春游湖

宋·徐俯

篇8:关于春天的古诗五言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篇9:关于春天的词语和古诗

关于春天的词语:

春风拂面、春暖花开、柳绿花红、泉水叮咚、百花齐放、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百鸟争鸣、春回大地、鸟语花香、春光明媚、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春色满园、春寒料峭、繁花似锦、春风送暖、满面春风、绿草如茵、春色撩人、风和日丽、欣欣向荣

关于春天的古诗: 1.春晓(孟浩然)

篇10:关于春天的古诗和画

千里莺啼绿映江,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篇11:关于春天的古诗五言绝句

荡荡江南春, 溢溢游子情。

秀色谗可嚼, 暖风诱人醉。

桃花羞红脸, 新竹碧珠翠。

青苔聚芳草, 野田黄花碎。

篇12:关于春天的古诗10首

作者:孟郊 年代: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篇13:三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唐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唐人春日送别诗甚多,以个人经验而言,再没有比“君向潇湘我向秦”更动人的了。这一句看似陈述的诗,好像写出了两个人生命轨迹偶尔交织又分离的过程,又无端有一种天长地阔的空间感。写到这儿有点写不下去,发现很难把个人的体验传达出来。比如我还想说“十一真”是个含蓄内敛的好韵……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最近重读了很多唐诗(严肃脸,这是工作,不是享受),觉得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诗人,譬如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王维、孟浩然诸位,是真的水平很高,难以超越。白居易、元稹,也不坏,但真的就是唐代的老干部,格调差一个档次。许浑、韦应物,也好,但确实无法“诸体兼善”。换句话说,历史的筛选固然会弄出不少沧海遗珠的悲剧,但大牛、小牛和普通人的差距,历史好像并没筛错……

王维留给大家的印象恐怕非常小清新,然而,这首诗多么霸气。送人也不怎么伤心。想念你,就让弥漫在江上的一片春色送你回家。

淮中晚泊犊头

唐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篇14:古诗中关于描写春天的句子

1.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3.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秦观《画堂春·春情》

4.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5.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6.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晏殊《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7.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8.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9.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李白《上之回》

10.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陈与义《春寒》

11. 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12.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晚春》

13.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14.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15.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16. 飞雪带春风,裴**绕空。——刘方平《春雪》

17.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18.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19.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21.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22.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3.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

24.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雨晴》

25.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26.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27.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28.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29.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30.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31.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32.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33.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34.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鹤《春宫怨》

35.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36.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7.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38.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韦庄《古离别》

39.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40.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1.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42.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涂《春夕》

43.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王维《春中田园作》

4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5.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46.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7.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

48.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49.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50.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51.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月夜》

52.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53.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54.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55.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56.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辛弃疾《定**·暮春漫兴》

57.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58.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59.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60.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61.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62.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曾允元《点绛唇·一夜东风》

63.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64.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65.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张九龄《归燕诗》

66.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67.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68.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69.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70.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71.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72.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

73.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74.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75.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白居易《春题湖上》

76.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77.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78.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79. 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凌廷堪《点绛唇·春眺》

上一篇:抢书记作文400字下一篇:2016小学副校长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