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 ——《咏 柳 》

2024-04-20

贺知章 ——《咏 柳 》(共14篇)

篇1:贺知章 ——《咏 柳 》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①咏:歌颂、赞美。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该诗描写的是垂柳。——咏柳的诗意

②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妆成: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咏柳的诗意

③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咏柳的诗意

④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咏柳的诗意

⑤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似:好像,如同。——咏柳的诗意

《咏柳》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篇2:贺知章 ——《咏 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着名诗句《咏柳》。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毫无疑问,杨柳的美,美在它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人们常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但在这首诗中,作者别出心裁,翻转过来,以美人喻树,通过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诗句的首句以碧玉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展示柳条轻柔披拂的特征,突出它的轻柔美。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讴歌了春的有无限创造力。

贺知章用质朴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整首诗通俗而高雅,平淡中见神奇。

篇3:贺知章 ——《咏 柳 》

一、流动在厚实的积累里

古诗教学, 积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 在积累中感悟语言, 在积累中充实底蕴。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 刘敏威老师正是将积累当做第一教学要务引导着学生扎实训练、厚实积淀。

首先, 刘老师根据这首诗的特点, 非常准确地抓住比喻 (四句中有三句比喻) 这一切入点, 一下子就串起了整首诗的理解, 也为学生背诵积累这首诗一下子理清了思路。然后, 刘老师在《咏柳》这首诗的基础上, 又引入一些与“柳”有关的经典名句, 让学生朗读感悟积累, 使这堂课的积累变得厚实起来。最后, 刘老师又引导学生以《咏柳》为起点写开去, 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柳, 这其实是对整堂教学的一个融会贯通, 是积累、运用、巩固的一个过程。

二、流动在悦耳的声音中

古诗, 是语言的贵族, 隽永、凝练, 回眸间常有顿悟, 在给我们带来无限回味的同时, 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距离感。要让这些带着历史尘埃的古诗在课堂上鲜活起来, 温热起来, 就必须去唤醒它, 去激活它, 用声音去唤醒它, 用优美的吟诵去激活它。叶嘉莹教授就说过, “吟诵是诗歌活泼的声音。不会吟诵, 诗歌的生命是僵硬的”。

刘敏威老师深谙此理, 所以, 在她的这堂课中, “读”始终贯穿其中。一是“读出节奏, 有板有眼”, 在教学的开始,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注意停顿, 读出诗的节奏来。二是“读出感情, 声情并茂”, 在抓住比喻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在紧扣“妆”“裁”两个拟人字眼体会诗句语言的灵妙中, 引导着学生读出感情, 读出诗情。三是“平长仄短, 抑扬顿挫”, 用吟诵的方式, 读出格律诗的音韵美、节律美, 领悟古诗的乐感。

可以说, 这堂课的古诗朗读, 步步有序, 层层递进, 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生动地再现了古诗的韵律节奏美, 再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美, 以其声、情、意一起感染着学生, 从而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使语言如出己之口, 文字如出己之心, 达到“不讲之讲”的功效。

三、流动在经典的文化内

一首经典的古诗, 它穿越时光的隧道流传, 又不断吸收一路的新思想, 慢慢地, 在它的周围, 就会构筑成一种意象, 形成一种文化。就“柳”而言,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的确已形成多元的“柳文化”。刘老师的这堂《咏柳》教学, 就充分挖掘了这片“柳林”, 让它根植在学生的心田。

看刘老师的教学, 她从这首贺知章的诵春之柳“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开始, 引入了同样诵春的“柳”之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再拓宽展开到送别之柳,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再到思乡之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巫山巫峡长, 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 故人怀故乡”;再到怀人之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再到感时之柳,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样, 用《咏柳》一诗为基点铺开, 就为学生建构起了一片文化的“柳林”, 让学生徜徉其中, 得到熏陶, 受到感染。

篇4:贺知章的柳树

一棵唐朝的柳树,栽插在世人心中,那随风飘荡的柳枝,莫不是历史的钟摆。时光流逝,柳枝常绿,就像脍炙人口的唐代绝句,被春风反复吟咏。柳枝顺时,历史显露出繁荣和安详;柳枝乱时,江南塞北都是金戈铁马、刀光剑影。这是一棵会思考的柳树,是诗人不曾拈断的胡须,它历经千年的凄风苦雨,仍把美丽的春天赞颂。

这是一棵碧玉妆成的柳树,是家乡湖边翘首而望的亲人。那万条垂下的嫩绿丝绦,是不断招摇的手臂,是在抒写绵绵的思念和深深的担忧。可惜只有湖水能够读懂它的手势,君不见,映在湖中的柳,与波浪一起颤动。冬去春来,又到春耕时节,农人在田里播种希望,播种那可以果腹的粮食,而柳树只恨自己无脚,不能助一臂之力,只有尽忠尽责地看好家门。令柳树自愧不已的是,它只是一棵成不了材的老树,如果真是全身碧玉,换些钱财,则可助穷苦百姓衣食无忧。

这是一棵能诗善饮的柳树,诗香了白云,酒醉了光阴。二月春风吹遍大好河山,只为柳树裁好一身细叶的新衣。最好的酒是家乡镜湖的水,“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最好的诗是回乡那一刻的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酒足饭饱摇头吟颂的那一刻,千万别责怪这些孩子,他们是茁壮成长的新柳,是镜湖水养育出来的淳朴新韵。他们能够识得千里而归的春燕,却已忘记深处朝堂的游子,怪只怪光阴这个魔术师,将曾经的翩翩少年变作了发花鬓白的老翁。

千年前的狂人已化成尘土,倒是一棵柳树在绝句中传承。虽然酒香早已散去,随着那辉煌的王朝一去不返,但柳树还在欢笑,并且一改贫贱的姿势。生在唐朝的柳树,因其精细的腰肢而成不了入主后宫的丰腴贵妃,只能以村姑的身份默默无闻,但也免去了勒颈断魂的悲情。生在唐朝的柳树,即使被劈成烧锅做饭的柴火,也要比做成刀枪剑戟的木柄幸福万分。生在唐朝的柳树,留不住匆匆光阴,却可以千百次唤来温暖的春风,让抖落尘埃的山河再发新绿,让千百年后的人间充满温馨。

篇5:贺知章 ——《咏 柳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诗咏柳的意思诗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篇6:贺知章 ——《咏 柳 》

万条垂下绿丝绦4。

不知细叶谁裁5出,

二月春风似6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篇7:贺知章 ——《咏 柳 》

送贺知章入道

作者:姚鹄朝代:唐体裁:七律 若非尧运及垂衣,肯许巢由脱俗机。太液始同黄鹤下,

仙乡已驾白云归。还披旧褐辞金殿,却捧玄珠向翠微。

篇8:贺知章的诗

1、《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奉和御制春台望》

青阳布王道,玄览陶真性。

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

缭绕八川浮,迢i双阙映。

晓色遍昭阳,晴云卷建章。

华滋的丹青树,颢气氤氲金玉堂。

尚有灵蛇下~,还征瑞宝入陈仓。

3、《答朝士》

l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4、《董孝子黯复仇》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5、《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旗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

饔人藉实,乐正理丝桐。

6、《采莲曲》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7、《回乡偶书二首》

之一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之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8、《寿和》

惟以明发,有怀载殷。

乐盈而反,礼顺其。

立清以献,荐欲是亲。

于穆不已,裒对斯臻。

9、《顺和》

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

黄祗俨如在,泰折俟咸亨。

10、《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11、《肃和》

黄祗是祗,我其夙夜。

夤畏诚洁,匪遑宁舍。

礼以琮玉,荐厥茅藉。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12、《太和》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享神配极。

13、《题袁氏别业》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14、《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

的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15、《相和歌辞・采莲曲》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16、《晓发》

江皋闻曙钟,轻だ砘古|。

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17、《雍和》

夙夜宥密,不敢宁宴。

五齐既陈,八音在县。

粢盛以洁,房俎斯荐。

惟德惟馨,尚兹克遍。

18、《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

西学垂玄览,东堂发圣谟。

天光烛武殿,时宰集鸿都。

枯朽沾皇泽,Q飞舞帝梧。

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

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

篇9:贺知章的诗词

1.《咏柳》

年代: 唐 作者: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回乡偶书》

年代: 唐 作者: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题袁氏别业》

年代: 唐 作者: 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4.《望人家桃李花》

年代: 唐 作者: 贺知章

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

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5.《晓发》

年代: 唐 作者: 贺知章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6.《太和》

年代: 唐 作者: 贺知章

肃我成命,于昭黄祗。

裘冕而祀,陟降在斯。

五音克备,八变聿施。

缉熙肆靖,厥心匪离。

7.《采莲曲》

年代: 唐 作者: 贺知章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 贺知章《回乡偶书》原文及翻译

★ 《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唐诗贺知章

★ 假如诗歌

★ 经典古代诗歌

★ 想你,想你,想你诗歌

篇10:贺知章的诗歌全集

1、《采莲曲》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2、《答朝士》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3、《董孝子黯复仇》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4、《断句》

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5、《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

西学垂玄览,东堂发圣谟。

天光烛武殿,时宰集鸿都。

枯朽沾皇泽,翾飞舞帝梧。

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

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

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

6、《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旂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

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7、《奉和御制春台望》

青阳布王道,玄览陶真性。

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

缭绕八川浮,岧峣双阙映。

晓色遍昭阳,晴云卷建章。

华滋的皪丹青树,颢气氤氲金玉堂。

尚有灵蛇下鄜畤,还征瑞宝入陈仓。

8、《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9、《寿和》

惟以明发,有怀载殷。

乐盈而反,礼顺其禋。

立清以献,荐欲是亲。

于穆不已,裒对斯臻。

10、《顺和》

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

篇11:回乡偶书 贺知章

《回乡偶书・其一》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其二》

作者: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解】

①《回乡偶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致仕还乡时所作。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

②老大:年纪大了。

③乡音:家乡的口音。

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⑤衰(cuī):减少,疏落。

⑥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lù),方圆三百余里。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翻译】

《回乡偶书・其一》

作者:贺知章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

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回乡偶书・其二》

作者:贺知章

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

回家后才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

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漾着清波。

《回乡偶书・其一》评析: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回乡偶书・其二》评析: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像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篇12:贺知章描写春雨的诗句

望人家桃李花

贺知章

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

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作者简介

元年(695)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 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萧山)人,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的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贺知章的`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与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其间,写下《回乡偶书》2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孩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现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与应制诗。文有《龙瑞宫记》、《会稽洞记》各1卷。今存《龙瑞宫记》摩崖,留存于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为难得之古代题刻。《新唐书》、《旧唐书》有传。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篇13:贺知章《回乡偶书》赏析

少小离家老大回⑵,乡音无改鬓毛衰⑶。

儿童相见不相识⑷,笑问客从何处来⑸。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⑹。

惟有门前镜湖水⑺,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

其一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其二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篇14:贺知章的诗谷雨诗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2、《肃和》

黄祗是祗,我其夙夜。

夤畏诚洁,匪遑宁舍。

礼以琮玉,荐厥茅藉。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3、《太和》

肃我成命,于昭黄祗。

裘冕而祀,陟降在斯。

五音克备,八变聿施。

缉熙肆靖,厥心匪离。

4、《太和》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贺知章 ——《咏 柳 》】相关文章:

贺知章《咏柳》唐诗鉴赏04-21

贺知章《咏柳》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04-08

贺知章咏柳的具体诗意04-17

贺知章《回乡》的改写05-03

晓发,晓发贺知章,晓发的意思,晓发赏析04-22

上一篇:简介食品安全问题下一篇:市场战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