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反义词是什么

2024-05-06

自由的反义词是什么(通用14篇)

篇1:自由的反义词是什么

与自由一词含义相近的词语有:解放、自在等。

1、解放 [ jiě fàng ] 指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如:解放生产力。

2、自在 [ zì zài ] 自由,不受拘束。如:逍遥自在。

篇2:自由的反义词是什么

与自由一词含义相近的词语有:解放、自在等。

1、解放 [ jiě fàng ] 指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如:解放生产力。

2、自在 [ zì zài ] 自由,不受拘束。如:逍遥自在。

篇3:自由的反义词是什么

初捧雷米·里埃菲尔的《传媒是什么》,以为作者又是像以往学者一样,对传媒的一些概念进行阐释,光看书名,这确实像是一本关于传播学概念科普的书籍,待仔细阅读之后,我发现雷米·里埃菲尔是个聪明的人,他用一种看似轻松的口吻谈论着关于传媒界一些前沿和新鲜的理念。媒介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拥有什么样的权力,媒介市场是如何转型,传媒是怎样作为大众文化的载体?在雷米·里埃菲尔这里,似乎都有的新的回答,书名看似寻常,读起来却不轻松。

一、新语境下形成的传媒新理念

全书似乎关于传媒问题的论述都是围绕传媒权力这个中心议题展开叙述的,作者显然不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传媒所具有的传播效果对于受众产生的线性和垂直的影响。因此在全书之初,作者就提出了一种重构传媒权力的方式,提出重置语境化的问题。在新语境下,作者产生了一些关于大众传媒的疑问,首先,大众传媒而今是否依然存在?显然,作者不是关注于这个层面上的存在,不是关注于传媒物质性的存在,而是将目光放到大众传媒这个层面上进行思量,这是一个观念的转变。一档电视节目可以满足诸多受众的需求的时代一去不返了,新闻受众呈现分化,专业性媒介的增多和卖方市场的分化使得以往观念下的电视生产模式迫切需要转型。其次各种各样话语身份出现,传媒媒体主宰公众话语,引领公众的舆论导向,与公众创立的共谋关系的功效开始逐渐削弱,新闻也尽可能根据受众的需求进行发声。

由受众转向于生产消费者的定位,无疑是当今时代的一种传媒发展趋势。暂且不论传媒在上层建筑层面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传媒内部运作方式的悄然变化,媒介融合、第四媒介、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粉丝经济等新兴词汇的变化,自媒体用户的增多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最初传媒业制定的规则。我们不能说,今天的传媒时代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我们也不能判断信息的增多是有利于人类沟通还是让我们湮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但至少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否定的,那就是永远保持着对这个领域的关注,跟上传媒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当然要求我们不能总是在一个语境下去关注传媒的变化,去理解新闻产业的发展,我们要随着时局和环境的演变,把传媒当做一个限制而且自由的整体。

二、政治论域下的传媒发展新转向

传媒作为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它为统治者服务的本质从来没有变过,特别是当下的传媒产业越来越需要技术和资金来维持的时候。政治论域下的传媒活动自然在若干方面少不了受到引导、威胁、暗示以及限制,但是,新闻又以其本身所代表的客体性不断与政治发生冲突,对于这种冲突,雷米·里埃菲尔似乎有自己的看法,他把视角转向了传媒本体,认为传媒是国际冲突的当事方,这个简单理解起来就是战争成为传媒最丰富的事实来源,这些战争和冲突往往决定着新闻产业的生产和运作,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媒介被操纵,对于这一点,雷米·里埃菲尔以越战为例,明确指出了战争赋予传媒介入历史的能力,传媒不但是作为拍摄事态的记者,而且是作为参战人员介入,对比越战和科索沃战争,作者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即传媒在战争中不断拓展其作用。传媒作为战争的附庸、宣传的工具到如今冲突的主角,并在冲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变化不是浅层次的。

传媒在政治生活方面的影响力,雷米·里埃菲尔简单表述为三方面的影响,即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构型,传媒对政治实践和选举的影响以及代议制民主。作者以法国的政治制度民主化进程为例,这种全新的政治构型同样也是强调了传媒不再是简单的传播技术而是一种有效地社会斡旋手段,并且是有传媒参与并发挥重要影响的一种政治结构,在这一点上,学者们达成了共识。传媒对政治实践和选举的影响,虽然在美国本土的传播学研究中早已经论述过了传媒作为宣传工具的重要性,雷米·里埃菲尔在此基础上似乎更加详细阐述了这些影响的表现,以及新时期下这种影响带来的某些趋势,范式性的变化已经成为主流,政治娱乐化,竞选部署化,政治人物工作程式化,基于传媒带来的这些变化,作者自然地谈到了政治生活的专业化和超级媒介化改变了政治家的生涯。

篇4:你要的自由是什么

这个近似小品的片段,可以上“春晚”。生活中,不会有太多那样感觉良好的司机,跑出租,混口饭吃,扯什么自由;必定有那样一些乘客,而且可能更任性。有这样一个乘客,打的回家,车上与司机产生争执,直至大打出手,惊动了110。事情的起因是,乘客有些醉意醺醺,上车后就责令司机放点音乐给他听听,而那个时段,司机每天坚持收听一档长篇小说连播节目,不愿调台。

的士司机,本人尽可以以苦为乐,譬如北京的哥的姐,在家是兢兢业业勤务员,车上耍起嘴皮子像新闻发言人,又像小品演员。事实上,他们天天在路上,风里来雨里去,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够苦够累够烦神的。一天夜半時分打车,司机是一位中年的姐,不禁一愣,我们便有了以下的对话:夜班一般都是男同志,你怎么会……?白天要照顾孩子上学、吃饭。晚上不担心安全吗?不去远路;晚上也好走些,刚刚学会开车,白天好多路段都不敢进去。原来干什么?厂里,效益不好了,自己出来苦点钱,自由。自由吗?大处自由,出不出车,自己说了算;小处不自由,路好不好走,不听我的。开车最烦的是什么?一开始要熟悉线路,背地图就背了个把月,那时早上起来,脑子里全是地名在打架;最头疼的是上厕所,有时客人在车上,车子也不能随便停……

对话,断断续续。忽然发现,在此之前,出门采访就打车的我,其实是不真正了解出租车司机的,只知道他们有的会宰客,有的会拒载,也知道一些活闹鬼会跟他们寻衅滋事。哪知道来自异乡的他们对城市线路的熟悉,还靠死记硬背?那时,还没有导航、百度。哪想到他们路上吃饭、上厕所,有着好多的不便。所以,的士司机可能比小车司机、公交车司机自由,只是某种意义上说,只是相对而言。这世界从来就没有百分百的、绝对的自由。

我的一个同龄人,是个吃货,也是玩家。当年一气之下从老家的机关科室下海,也是为了追寻一段自由支配的生活。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餐饮业,从上海到南京,从星级酒店到职工食堂,什么都干过。有一天听她自我总结从业心得,职工食堂有个内部餐厅,盈利点也就在这里,怎么吸引单位的同事不断前来就餐?她有她的一套:哪位客人是左撇子,哪位不喝酒,哪位不抽烟,哪位只喜欢白开水,哪位怕辣……只要来吃过一次饭,她都能观察并记住某个细节,下次就会主动地提供个性化服务。

我的一位前同事,在媒体干过七八年,没有什么归属感。她是个“美衣控”,一直想开家服装店,当时最大的理想冲动是,做个小老板,不用打卡,不要受人管制,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辞职之后才真正发现,生活的自由,首先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从此,她大踏步进入行色匆匆的人流之中,常常大包小包赶飞机、打飞摩。批发市场边上买一份叉烧饭,蹲在路边扒拉几口,也是“家常便饭”。现在,电商势头迅猛,实体店受到冲击,她又同时新开一家主题餐厅,夏季主营龙虾、酸菜鱼,冬季香辣蟹、羊肉火锅,类似电视的季播节目。

篇5:自由的反义词是什么

【拼音】

yáo yuǎn

【释义】

[far;distant;remote;faraway] 辽远;长远

遥远的未来

【近义词】

迢遥、辽远、远处、长远、日后

【反义词】

邻近、附近、眼前、近处

【详细解释】

很远。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一:“念当奉役去,去尔日遥远。”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上戍石鼓山》诗:“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虽是路途遥远,孩儿弓矢可以防身。”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我们也不能等遥远的将来,而是现在就要行动起来。”

【造句】

那一时期仿佛遥远而渺茫。

遥远的海滩显得比海面更低。

在遥远的地方,有一片密林。

海燕从遥远的地方振翼飞来。

二者都同样是遥远和空虚的。

维农的幸福结局在遥远的未来。

噢!遥远的景色就像遥远的未来。

数不清的海鸥在遥远的岩石上栖息。

你的握手跨过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他在想那些日子现在已显得多么遥远。

我们现在已经跨过了这段遥远的距离。

何况当时的印象已经淡薄了,遥远了。

事实上,我是置身在遥远的异国土地上。

我蓦地发现,我离过去的我是多么遥远。

声音越来越低沉、遥远,然后一下子消逝了。

望远镜把许多遥远的星球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学者们冒险到遥远的王国去观察那里的风俗。

更多勃里昂写的三部美国传奇源起遥远的南方。

勒克斯是光对于遥远表面的照明度的量度单位。

你做了些什么使他们把你送到这种遥远的地方?

篇6:实用的什么是自由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自由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什么是自由作文 篇1

从前,有一只美丽的鸟儿,一直生活在鸟笼中。主人为它准备了舒适的环境和丰盛的菜肴,无忧无虑。小鸟觉得,待在鸟笼里是最幸福的。

一天,太阳露出笑脸,一只小鸟在空中自由地飞着。笼中的鸟儿见了,善意地对它说:“你好,朋友,你飞得那么快,那么高,万一摔下来可怎么办呀!不如和我一样待在鸟笼时吧,好好享受一番!”外边的小鸟温和地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里面虽好,却没有自由呀!”笼子里的鸟儿说:“在外面,随时都会有危险哪!说不定哪一天你就被猎人打死了,在笼子里可安全多了。”外边的小鸟苦口婆心地说道:“在外面,我想飞到哪就飞到哪,我可以飞过高山,飞过大海,欣赏祖国的美景;我可以和小动物们快乐地玩耍,可以和小花小草聊天,还可以到各地旅游……”笼子里的小鸟听着外面的小鸟的描绘着,听过没见过的东西,一脸茫然。它看着外面的小鸟渐渐飞远,嘴里喃喃地说:“它去自由了!”

这只可怜的小鸟到老也没有明白自由是什么……

什么是自由作文 篇2

自由?什么是自由?为什么要自由?自由啊,用几个常见的例子来说,就是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鱼儿在水中自由遨游,叶子在风中自由摇曳,小草在大地自由生长……自由,就是这么简单,却又那么难以实现。

或许会有人惊讶,自由怎么会难以实现?确实,在某些方面,自由很容易实现。在一些人眼里,无拘无束是自由,开开心心是自由,尽情欢唱是自由,雨中飞奔是自由,就连不写作业,在某些人眼里,也是自由。

我不喜欢拘束,只想自由自在。我喜欢写作,却又讨厌写作。喜欢是因为写作可以让我的内心得到释放,讨厌是因为那固定的格式让我心烦。我不懂考试为什么开头必须运用修辞手法。就像上次,老师让写《幸福是什么》,同学不约而同的写“幸福是花园里的一朵花,让你不经意就采到一朵;幸福是黑暗里的光,照亮你前进的方向;幸福是沙漠里的一滴水,在绝望里给你希望……”大部分都是这些,三步式排比,也用了比喻。这种固定的格式,弄得我心烦。

自由难求,却也不难。自由也是需要有实力的。只要你努力,总有一天,你会得到一堆自由。

什么是自由作文 篇3

从前,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住着小鸟一家。

动物们都觉得小鸟是最自由的,但三只鸟宝宝不这么觉得。因为它们每次想出去玩时,父母都很担心不让它们去,因此三只鸟宝宝很不开心。

有一天早上,三只鸟宝宝趁父母还在睡觉时偷偷地遛出了家。

开始,三只小鸟在湛蓝的天空中玩耍。它们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唱歌跳舞,一会儿展开双翅快乐地飞着小鸟们觉得这就是它们梦寐以求的.自由。

时间过得很快,天色也慢慢暗了下来。本来开心自由的小鸟们一下子害怕得环抱在一起。它们即想爸爸又想妈妈,迫不及待地想回到那温暖的家里,可是它们迷路了,不知道怎样才能回家。小鸟们急得哭了起来。这时,一位陌生的鸟拍了一下它们的肩说:“鸟儿们不要哭了,到我家来吧!”小鸟们以为遇到了好心人就跟着去了但没想到这是雄鹰的家,雄鹰大笑着:“哈哈!小鸟们晚上就在我嘴里过夜吧!”小鸟们惊出冷汗,大声地喊叫着:“救命呀!救命呀!”小鸟的救命声被正在寻找它们的鸟爸爸听见了,勇敢的鸟爸爸急忙飞到雄鹰家,用它那尖尖的嘴啄掉雄鹰的眼睛。雄鹰痛得大叫,就在这时鸟爸爸赶紧带着鸟儿们逃回了家。

鸟妈妈看见鸟儿们平安回家,和颜悦色地说:“宝贝们,现在知道外面有多危险了吧!”小鸟们低着头说:“知道了。”

现在的小鸟们终于知道了自由就是在父母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并享受着。

什么是自由作文 篇4

从前,有一只美丽的鸟住在笼子里。主人为它准备了一个舒适的环境和丰富的菜肴,而且无忧无虑。这只鸟认为呆在笼子里是最幸福的。

一天,太阳在微笑,一只鸟在天空自由飞翔。笼子里的鸟看到了它,友好地对它说:“你好,朋友,你飞得这么快,这么高。如果你摔倒了怎么办?”你为什么不像我一样待在笼子里好好享受呢!”外面的鸟轻轻地说,“谢谢你的好意!然而,虽然里面很好,却没有自由!笼子里的鸟说:“外面,任何时候都有危险!也许有一天你会被猎人杀死。在笼子里会安全得多。”外面的鸟恳切地说,“在外面,我可以飞到我想去的任何地方。我可以飞越高山,飞越大海,欣赏祖国的美丽风景。“我可以和小动物开心地玩耍,和小花小草聊天,到处旅行……”笼子里的鸟听着外面对鸟的描述,听着没见过的东西,看起来很困惑。他看着外面的鸟儿渐渐飞走,低声说道:“他自由了!”

篇7:特殊的反义词是什么

普遍:男生打篮球的现象很普遍。

普通:我们都是普通的人,却各自经历着不普通的事。

篇8: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追求个体自由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个体自由解放以来, 包括杜威、罗素等在内的西方自由主义教育代表人物相继受邀来华讲学, 使得儿童中心、个体自由的思想在教育界盛行, 但发展到后来, 学生流于放任, 教师权威被肆意践踏, 教育质量明显下降, 教育非但没有达到救国的目的, 反而加速了亡国的步伐。进入1930年代, 国难危机客观上要求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共同对抗日本的侵略, 为此这一时期反对1920年代教育领域儿童中心、自由放任的呼声不绝如缕。比较突出的是1933年《大上海教育》第2卷第2-3期刊发的“教育统制专号”, 刊发多篇文章强调教育统制的重要性。而事实上,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于形式上统一全国之后, 也在不断加强对教育领域的统制, 企图通过教育来巩固全国的统一。30年代更是借“国难危机”之名行“加强国内社会舆论和思想控制”之实, 在教育领域厉行统制政策。这让那个时代的教育染上了浓厚的时代色彩和功利色彩, 通过教育培养救国所需的人才, 最终实现民族国家的延续似乎成了1930年代教育领域理所应当负担的全部使命。

但这一时期, 教育领域并没有完全被统制思想所湮没, 还有小部分当时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如胡适、张奚若、潘光旦等赞同教育领域的自由思想。他们认为当前救国还是需要一批有独立思想意志和健全人格的青年, 救国并不是一班没有独立思想的奴才造成的。他们认为“个体自由”有助于培养出独立的人格和有助于每个人才智的充分发挥, 而这是为达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所必须的。虽然他们的主张仍然不乏强烈的现实色彩, 但值得宝贵的一点便是在那个人人提倡统治教育的时刻, 为教育领域注入了一股自由和清新的空气。而潘光旦在30、40年代发表多篇关于自由主义教育的文章, 他认为自由的教育不是“受”的, 也不应当有人“施”。自由的教育是自求的, 教师的职责只在于在青年自求的过程中加以辅导, 使自求于前, 而自得于后。另一方面则须注重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促成健全人格的养成。

其实, 从今天人的视角来看待教育领域对个体自由的重视和独立自主人格的养成, 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教育对于自由问题的重视自古希腊时代就已经萌芽,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自由教育的问题,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教会人们如何谋生, 不是为生活做准备, 而是如何利用闲暇, 来发展自己的理性, 从而造就豁达的胸襟和自由的精神。但在1930年代的中国, 日本逐步加紧侵华的步伐, 国难危机日益加剧, 如何通过教育来定确定一个统一的目标, 从而凝聚人心,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战, 成为当时多数中国人的共同诉求和心声。教育目的自然无法忽视国难危机的现实社会背景, 而仅仅专注于所谓个性的自由和独立发展, 此时的教育目的正在于谋求广大人民思想的解放和整个民族国家的解放。但另一方面, 教育本身又必须坚守一种永恒追寻的教育理想, 这便是教育目的理想性一面。教育活动并不像政治活动、经济活动那样, 是应对当前的, “教育事业是一项具有理想性的事业, 或者说, 一切教育是为了理想、追求理想的教育, 没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教育的使命就是不断地超越现实, 向理想的彼岸靠近”[1], 教育的终极追求便是个体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胡适、张奚若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统制教育盛极的1930年代对于个体自由和思想解放的提倡无疑是宝贵的。

21世纪的今天, 国家正努力朝着现代化的进程迈进, 无论是从个性和独立自主人格对个体思想解放和创新精神激发所产生的作用, 还是从它对整个民族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来说, 我们都应该重视这种人格的培养, 而教育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教育活动过程中, 一方面, 把学生看做是具有能动生命力和独特个性的鲜活个体, 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 “始终坚持以个人的人格完整、身心健康为基础”[2], 另一方面, “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 顺应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 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 扬长避短, 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使教育过程能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提高自我”[3]。同时, 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人格, 不迷信和依赖于权威和教师, 敢于怀疑, 善于反思。

参考文献

[1]季爱民:《教育的理想及价值追求》, 教育探索, 2005年第3期。

[2]高鹏, 杨兆山:《教育:以建构人的意义世界为旨归》, 教育学报, 2013年第9卷第4期, 第8页。

篇9:什么是自由?

这书畅销了一阵,可是没过多少年,伽先生自己也不遵守自己定出的法则了,“自由”得丢掉了原先的政治身份。那么,“自由”究竟还是不是应该有“语法”或规范呢?据说伽君此后又有新作,颇有新见,惜乎为中国读者所不知了。

这次,葛兆光先生为文推介陈寅恪先生诗作,取题《最是文人不自由》。此语取自陈诗,葛先生加以阐释。(见《读书》一九九三年第五期)其后,吕澎先生有所补充,写来《最是文人有自由》一稿。(《读书》一九九三年第八期)两文发表以后,从我们这里的来稿看,引起了一股小小的热潮。我们等待了三几个月,从来稿中选出若干篇,编在本期《说<读书>》栏中,以便读者参酌众说,有一自由选择之余地。来稿并未发完,今后当有续作,只是发表形式也许稍有不同。

编刊物要讲“导向”。说到“自由”,怎么去导向呢?自然,编辑也生活在社会中,对自由问题也会有看法。但如果依自己一厢情愿的观念导向,说不定又会出现一部新的“自由的文法”。高明如当年的伽博士者尚且未能胜,任此事,况乎我辈!

篇10:飞快的反义词是什么

飞快的近义词

飞快的近义词包括:快速、快捷、敏捷、飞速等词汇,这些词与“飞快”一样都可以用来表示速度快,动作又敏捷的意思。

篇11:惊慌的反义词是什么

与惊慌一词含义相近的词语有:惊恐、惶恐、慌张、张惶、惊惧、错愕、惊悸、惊愕、慌乱、惊惶、着急、恐慌等。

1、惊恐 [ jīng kǒng ] 惊慌恐惧。如:惊恐失色。

2、惶恐 [ huáng kǒng ] 惊慌害怕。如:惶恐不安。

3、慌张 [ huāng zhāng ]?心里不沉着,动作忙乱。如:神色慌张。

篇12:幸福的反义词是什么?

用幸福造句例子:

一、鸟儿有一个温馨的家,鱼儿有一个幸福的家,花儿有一个美丽的家,我有一个温暖的家……,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家。

二、成长路上,有快乐,有幸福;有苦涩,有艰辛。成长告诉我,我不再是那个淘气的孩子,我长大了;成长告诉我珍惜光阴;成长告诉我珍惜友谊;成长告诉我和家人心连着心。

三、学会爱人,学会懂得爱情,学会做一个幸福的人――这就是要学会尊重自己,就是要学会人类的美德。马卡连柯

四、阳光,是温暖,是光明,是幸福。如果说有哪一种爱能和它媲美,不用说那一定是母爱,它是我心中的阳光。

五、科学给青年以营养,给老人以慰藉;她让幸福的生活锦上添花,她在你不幸的时刻保护着你。罗蒙诺索夫

六、也许幸福是一缕久违的阳光;也许幸福是一个定义;也许幸福是一根棒棒糖;也许……

七、愉快只是幸福的伴随现象,愉快如果不伴随以劳动,那麽它不仅会迅速地失去价值,而且也会迅速地使人们的心灵堕落下来。乌申斯基

八、学校是纯洁的圣地,学校是幸福的花园,学校是真正的天堂哈哈。

九、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十、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

十一、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积极地生活态度,是一份好心情,是温暖的关爱,是真诚的赞美,是快乐的分享,是无私的奉献。

十二、微笑像一块香甜的蛋糕,给你幸福和美好;微笑像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给你温暖和闲逸;微笑像一盏明亮的台灯,给你舒适和光明;微笑像和你有说有笑的好朋友,给你自由和快乐。

十三、我们为孩子的美丽和幸福感到极大的欢乐,这欢乐使我们的心灵博大到躯壳难以容纳的程度。爱默生

十四、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者都不承认现实中有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十五、八月,了情流殇,余心牵绊。那隐匿在街角的幸福,轻轻的拂过脚边,继而,消失不见。

十六、无论多豪华的婚礼都不代表幸福婚姻,两个人终生相处和睦与否和筵开几席、多少首饰全无关联。

十七、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心灵的幸福,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

十八、拥有真诚,实际上就是拥有幸福;拥有真诚,也就是拥有了坦荡的人生!

十九、当心中填满了幸福,不由自主在脸上漾开了笑意,身边的一切都会被这感染。当一张阴云密布的脸碰到这张快乐自信的脸时,它一定会被这美丽吸引,不禁咧开嘴,回报以微笑。

二十、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丽的心情;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你迷人的笑容!

二十一、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布着芳香的气息,带来了生活的欢乐和幸福。杜鹃隐藏在芒果树的枝头,用它那圆润、甜蜜、动人心弦的鸣啭来唤醒人们的希望。成群的画眉象迎亲队似的蹲在玛胡树的枝头。楝树、花梨树和醋栗树都仿佛被自身的芬芳熏醉了。何利走到芒果园里,看见芒果花开得象满天繁星一样。

二十二、实笃爱情能够、也应该有间歇;可是母亲的欢乐却不会衰退,反倒会随着孩子的需要而与日俱增,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发展。它既是一种激情,也是一项需要;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项义务;既是一种必需,也是一种幸福。

二十三、我爱烟花,因为她美丽,因为它珍贵,因为它罕见,因为它是充满幸福欢乐的,因为它是无与伦比的,更因为它是美好懂得奉献的。

二十四、时间是世界上的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二十五、既然母爱不可思议,拥有者更是一个幸运儿了。像那个儿子一样,因为有了母爱,而幸福。不管再贫寒,你我也总是一个幸福的人。这篇见证母爱的文章,也让我想坠落一次,坠落在柔碎的泪眼中,坠落在母爱的天堂里。

二十六、缘份使我们走在一起,理解宽容信任与真诚让我们彼此相爱,划向幸福的港湾。爱的一笔一画是用你我的真诚勾勒!

二十七、春天在每棵树的枝头发了一个牙,春天在每朵花里写了一首歌,春天在每个人的脸上写满了幸福,感受春天的拥抱,感受春天的那绿色的生命,激动的泪慢慢的掠过脸庞。描写春天的好段精选。

二十八、在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是初三,那一年,也只有那一年,我才懂得了什么叫母亲,什么叫母爱,什么叫幸福。

二十九、流星雨是我见过,一种最美丽的雨。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如果你只看了流星雨一眼,你会感觉这个短暂的生命给你带来很多项法;思念忧伤温馨愉快幸福。让你的内心在无法平静下来!

篇13:自由的反义词是什么

4月, 爱施德、话机世界、蜗牛移动等多家虚拟运营商纷纷发布其通信业务套餐, 一时间, 电信业务套餐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其中, 爱施德在4月22日发布了“C2B自由定制”套餐 (又称:U.友套餐) , 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那么, “自由套餐”的推出, 将掀起价格战还是带来传统通信资费创新?它是电信运营商套餐的颠覆还是延伸?就此, 《通信世界》记者专访了原中国联通集团客户部产品处处长、现爱施德移动转售业务负责人吕保平。

自由套餐:用户需求驱动

“自由定制套餐颠覆了原有B2C模式, 开创C2B自由定制新时代。”吕保平介绍, 该套餐核心理念是将套餐“定制权”交还用户, 让用户随需自定义。而这正是爱施德U.友品牌“为自由而赞”的理念体现。“自由定制”套餐用户将拥有:自由定制、自由使用、自由分享、自由转赠四大特权。

那么, 爱施德设计该项自由套餐的出发点是什么?

基于此前在中国联通电信套餐业务设计制订上的多年经验, 吕保平分析称, 目前用户对通信资费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一类用户继续希望资费进一步降低, 属于价格敏感型用户;另一类用户则非常关系自身权益, 渴望明明白白消费, 对价格并不是很敏感。此外, 一些用户更关注基于套餐的其他附属价值。

很早之前用户对电信运营商套餐价格很敏感, 如今随着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激烈竞争, 通信业务价格已经很低, 小幅度变化对用户影响不大。如此一来, 越来越多的价格敏感型用户转向第二、三类。

因此, 用户希望电信运营商能够推出自由组合的套餐, 具备“无套餐”、“无月费”、可共享、流量月底不清零等特点, 实现其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在此趋势下, 一些电信运营商已经在尝试, 如中国移动的4G流量允许多用户共享。但是, 由于计费系统等方面原因, 电信运营商尚没有推出更加“彻底自由”的方式。

“这些用户的需求, 驱动着我们研究更加创新的资费套餐。”吕保平表示, U.友套餐的最终方案是在多个方案中精选的, 套餐设计团队连日调研、讨论, 终于找到了这个最大程度“还权”于消费者的方案。

此外, 要实现这样的自由套餐, 企业需要具备足够强大的后台计费系统。因为如果每个用户都有专有套餐, 就需要传统IT支撑系统做巨大变革。

“在设计这个套餐的时候, 我们都知道实现难度很大, 但正是由于难度大, 我们如果做到, 将给自己的虚拟运营业务带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王保平表示, 爱施德知难而进, 投入巨大精力实现了这样的IT支撑系统, 为自由套餐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私人定制:放权大于让利

在自由套餐刚推出时, 有网友认为其会把虚拟运营商拉进“价格战”。对此, 王保平指出, 同一些虚拟运营商主打低价牌不同的是, 爱施德虚拟运营进场不会执迷于价格战, 而会关注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通过套餐设计和服务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实现差异化经营。

“自由套餐的推出绝对不是为了打价格战, 以低廉价格抢夺市场并不适合我们。我们从资费本身进行创新, 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这是我们自由套餐的发展思路和定位。”王保平表示, 放权大于让利, 自由套餐做到真正的“还权与民”, 通过C2B的模式让用户体验自由的价值。

据悉, 让用户自己做主, 提供私人定制的服务或产品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趋势, 通信行业也将顺应这样的发展潮流, 此前业界已有C2B模式的手机终端, 现在爱施德正式推出C2B模式的通信业务套餐。

“很多人以为自由套餐是‘搭积木’, 我们认为它是制作食物的‘面粉’, 用户直接领到手里自己决定要‘馒头’还是‘面包’, 要大块还是小块。”王保平表示。

据悉, 该套餐主要是与中国联通合作的移动通信业务转售, 流量、短信、语音的转赠或分享也仅限于170 U.友用户之间, 与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号码或者其他虚拟运营商之间进行转赠或分享还无法实现。

“目前我们在推动虚拟运营商和基础运营商之间实现这样的自由套餐, 不过由于商务模式、计费系统等方面的挑战, 可能还需较长时间发展。”

谈及盈利问题, 王保平表示初期爱施德并未过多地考虑盈利问题, 并透露虚拟运营商与基础运营商新一轮的批发价格谈判正在启动, 批发价有望动态调整。

“未来我们还可能进一步完善家庭套餐模式, 一张主卡和多张副卡绑定, 套餐资费更优惠, 通话、流量等业务可以实现共享。此外我们还将从营销、产品的角度体现‘自由’理念。”王保平介绍, 对于超出套餐部分的消费, 爱施德也将推出优惠的资费, 不过用户如果想获得更加实惠的业务, 建议一次性订购更大数值的业务包, “越多越优惠”。

针对自由组合套餐给电信运营商带来的影响, 王保平指出, 这将是电信运营商套餐的一种延伸而非颠覆, “未来发展好不好, 让市场来检验”。

中国移动4G资费共享功能

篇14:什么是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有不同流派,而我认为,罗尔斯(John Rawls)所代表的左翼自由主义传统提供的正义社会图像,值得我们认真对待。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传统将自由和平等作为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公正的社会制度。我相信,人们对自由平等可以有不同诠释;但我不相信,公然反对自由平等的理论和制度,可以有道德正当性,并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回溯历史,从法国大革命揭橥自由平等开始,人类从无到有,一步一脚印在不同国度建立起自由人的平等政治。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中国人的能力,更没有理由说中国人不配活在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为确证我的观点,让我们先重温一下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

每套政治理论,无论多么复杂,背后必然预设某种对人和社会的基本看法。自由主义最根本的理念,是将人理解为自由人,具有平等的道德地位,并愿意在一起进行公平的社会合作,从而确保每个公民享有充分的自由和足够的社会资源,去好好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这是自由主义的出发点。这个理念看似平平无奇,背后却反映自由主义独特的政治理想。

首先,自由主义认为政治和道德密不可分。政治生活的最高目的,不是权术斗争,不是区分敌我,不是人压迫人,而是根据正义原则建立一个道德社群,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实现人的根本利益,并使得政治权力的行使具有正当性。因此,自由主义肯定人的理性能力和道德能力,并相信人能凭借这些能力建立一个公正社会。诚然,怎样的制度才能满足正义的要求,可以有不同意见,要点是我们必须将“道德的观点”放在制度评价的第一位置,这也是罗尔斯所说的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之义。一个国家,无论多么有效率和多么强大,如果它建基在不公正的制度上,便不值得我们追求。

第二,自由主义是以个体为本的政治哲学。自由主义先将人理解为独立自主,拥有反思意识和价值意识,并有自己人生计划的个体,然后从个体的视角,追问怎样的政治秩序才能合理地保障和促进人的根本利益。对理想政治的构想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是以个体的正当权益为出发点,因为每个个体,都有独特且无可替代的生命,都渴望主宰自己的生活,并期待活得有尊严有意义。所以,洛克的《契约论》,强调个人先于国家,国家存在的理由,是能更好地保障自然权利;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和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同样将个人权利放在最高位置;而罗尔斯和德沃金等当代自由主义者,更大力反对以极大化整体利益为目标的效益主义,主张个人权利优先。这是一脉相承的自由主义传统。

这不表示,自由主义看不到人有不同的社会属性;这亦不表示,自由主义不知道人打出生始,已活在国家之中;这更不表示,自由主义对个体权利的重视,是基于自利主义。自由主义承认集体生活的重要(否则它不会如此强调社会作为一个公平的合作体系),也承认社群生活是人的基本需要(否则它不会重视结社自由和信仰自由),更承认公民之间必须有基本的道德责任(否则它不会主张社会正义和财富再分配)。自由主义毋宁是坚持这样的信念:个体具有独立的道德地位,并不先验地从属于某个集体,并对这个集体有某种不可卸除且无可置疑的道德和政治义务。所有社会政治关系的建立,必须要从个体的观点看,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正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说,“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如何使这些限制自由的制度具有正当性,是自由人最关心的事,因为所有政治秩序皆非出于自然,而是人为的产物。自由主义强调以个体为本,是一种道德立场,而不是在知识论或形而上学意义上接受某种原子论(atomism)式的观点。

第三,既然自由主义将人理解为可作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自主个体,那么它一定要容许和尊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自由。自由的重要,不仅在于人有选择的能力,也由于人的多元性。人不是机器模型,千篇一律,而是各有个性喜好,各有对生命的感受和追求,各有安顿人生的方式。如果国家不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强行将人同一化,那是违反人性,是对个人尊严的最大践踏。一个自由多元的社会,不仅对个人福祉有好处,也对社会文明的发展有好处。这一点,密尔在《论自由》中早有详细讨论,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当然,容许人有选择自由,并不保证个体每次都能做出正确选择。在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有可能做出不理性或对自己对他人有害的决定。但这种担忧,不能成为家长制和专制主义合理化的理由。合理的做法是国家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及培养公民自小学会独立思考,了解自我,并懂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人只能在犯错中成长。不容许人犯错的社会,不是一个好社会。同样道理,容许人有选择的自由,并不保证社会有不同性质且足够多的有价值的生活方式供人们选择。过度专制和过度商品化的社会,都不利于培养出异质活泼和不同领域各安其位的社会文化。因此,自由主义反对经济市场的自由放任,同样反对文化市场的自由放任──倘若这些政策最终导致文化霸权和危及文化多元。

第四,自由主义坚持人人平等。所谓平等,是指就每个公民作为独立自主的自由人这一身份而言,每个人具有平等的道德地位。道德平等不是天赋或自明的东西。在真实世界中,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事物,是人人同一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一定是道德上相关的。更何况在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超越他人,从与他人的差异中肯定自己,更是大部分人生命的常态。因此,自由主义视平等为一种道德理想,实际上要求我们从这样一种视角看政治:在决定社会的基本政治原则时,我们应该放下彼此的种种差异,接受大家是平等的理性道德人,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找出大家能合理接受的合作方式。赋予我们平等地位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愿意这样做,因为我们有这样的道德能力,可以秉持一个普遍性的观点,穿过世间种种不平等,看到人与人之间共享的道德人格,认知和体会到平等相待的可贵。

我常常觉得,做一个真正的平等主义者,相当艰难,因为它要求我们必须从两种角度看自身:它首先要求我们将自己放在第三者客观的位置,认知到从普遍性的观点看,我们每个人都是道德主体,没有人在价值上优越于其他人。它接着要求我们回到第一者的角度,将第三者的客观认知内化进一己主观的生命,视平等为值得追求之事,从而使我们在道德思考和日常生活中,有足够的动机去尊重和实践平等原则。这样的身份转换和身份融合,其间的难度,很多自由主义者也未必意识到。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花那么大力气处理他所称的稳定性问题,究其根源,也是在尝试论证,至少在他所构想的正义社会中,德福契合是可能的,即从第一者的观点看,服从平等主义的要求是理性和可欲的。只有完成这种正当与“好”的契合,平等主义才有可能植根于我们的生命,并孕育出相应的政治文化。

但读者要留意,对道德平等的坚持,并不意味在资源分配上必须采取平均分配的立场。它涵蕴的毋宁是这样一种要求:“在决定社会合作的基本原则时,每个自由人都享有平等的地位,拥有同样的发言权。最后商议出来的原则,必须是所有人合理同意的结果。”这等于说,平等具有优先性,任何不平等的资源分配,必须要有合理的道德论证支持。这是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的核心所在。他那非常有名的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的设计,目的正是要创造出一个公平的契约环境,然后看看自由平等的合作者,会商议出一套怎样的正义原则。为什么是公平的呢?因为在原初状态中,立约者被一层厚厚的无知之幕遮去所有的个人资料,包括他们先天的自然能力和后天的社会环境,从而确保每个立约者处于平等的地位。我们知道,这不是一个真实的契约,而是思想实验,目的是反映自由主义对自由平等和公平社会合作的理解。罗尔斯的契约论精彩之处,在于背后的平等正义观:关乎整个国家基本制度的政治原则,不是由任何权威和精英决定,而是由所有公民共同决定。在决定过程中,每个公民的权益都受到重视,没有人会因为能力财富和阶级权力的不平等而受到歧视。这体现了民主自治的理想。

那么,自由主义会主张怎样的社会制度安排?政治方面,罗尔斯主张公民享有一系列平等的基本自由,包括言论和思想自由、信仰和良心自由、人身安全和拥有个人财产的自由等,也包括集会结社的自由,选举和被选举的自由,以至广泛参与各种政治活动的自由。这些自由会被写进宪法,赋予最高地位,从而保证个人权利的优先性。罗尔斯亦赞成立宪代议民主制,并通过各种制度确保政治平等得到真正实践。社会及经济方面,罗尔斯提出两条原则。第一条是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主张通过教育及各种社会培训,尽可能使出生在不同家庭环境的人,享有公平的竞争机会,促进社会流动。第二条是差异原则,主张经济的不平等分配,只有在对社会中最弱势的人最为有利时才可接受。这条原则体现了一种互惠精神:每个公民都应从社会合作中获益,并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社会发展的目标,不应是只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其他人却要承担发展的代价。具体措施,可包括由政府为公民提供各种社会福利保障,例如医疗、教育、房屋、失业援助、老弱伤残津贴及退休保障等;政府亦应在经济领域,实行累进税、遗产税及其他措施,防止财富过度集中,减低贫富悬殊,尽量令每个公民从出生始,便享有发展个人能力和实践人生理想的机会。自由主义反对财富分配完全由市场决定,因为市场竞争中很多导致不平等的因素是不公正的。这里所说的不公正,不仅是指贪污和种种违法行为,更包括社会出身和个人天赋能力所带来的起点不平等。

基于上述讨论,现在让我回应一些对自由主义的批评。

一、那些批评自由主义不重视社会正义,不重视平等的说法并不合理。事实上,自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以来,自由主义已累积大量有关平等和社会正义的讨论。罗尔斯对平等的理解,甚至较马克思和很多左派更为激进,因为他认为从道德的观点看,一个人的先天能力和后天出身都是不应得的,任何不平等分配都必须考虑最弱势者的利益。而在制度安排上,他更认为我们不应该满足于福利国家的模式,因为福利社会仍然容忍相当大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如果我们不将左翼自由主义(liberalism)和放任自由主义(libertarianism)做出区分,然后以为弗里德曼、哈耶克和诺齐克等主张的小政府大市场,便是自由主义的全部,那实在是最大的理论误解。自由主义既反对国家全能,也反对市场万能,它真正的道德关怀是: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可以让平等自主的个体公平地活在一起,过上丰富而有尊严的人生。至于实际的制度应该如何设计才能实现这个理想,则需要具体讨论。

二、有人批评自由主义预设了价值虚无主义,亦难以成立。自由主义是一套完整的政治道德理论,对自由平等有很深的承担,并视民主、宪政、宽容、人权等为普世价值,更相信凭着人的共同理性能力能够建立公正理想的社会,因此不可能是一套“主观”和“虚无”的政治伦理。

三、或者有人说,自由主义强调国家中立,放弃讨论善的问题,不可能为个人的安身立命提供基础,因此不值得追求。无疑,自由主义不会像儒家或基督教那样,提供一套完整及涵盖人生所有领域的价值和信仰体系,并要求所有人都接受。这与自由主义对人及幸福生活的看法有关。自由主义认为人有足够的理性能力对价值问题进行自由探索,同时相信活得幸福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理性主体能够自由选择和认可他的人生计划。因此,自由主义最关心的,是建立一个公正的制度,保证每个公民有自由和资源去过自己认为值得过的生活,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罗尔斯所谈的“正当优先于善”,是说每个公民的价值追求都不能逾越正义原则定下的规范,而正义原则的基础,则奠基于自由平等的公平合作这一理想。但这并不是说自由主义不重视善。恰恰相反,正因为自由主义坚信每个人都有一己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而这些追求对每一个体皆无比重要,所以才主张要尊重个人自主及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再者,自由主义绝非对人毫无要求。自由主义期望公民对平等有所执著,对异于一己的信念有所宽容,对正义有恒久的追求,对弱者有真切的关怀,并能够过上独立自主而又有个性的美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自由主义者,绝对不见得较做一个保守主义者或者激进主义者来得容易。自由主义包容多元,而在多元的底层,是对个人的尊重和对自由平等的坚持,这些坚持构成公民的共同信念,并成为和谐社会的厚实基础。

据说在今天的中国,不少人认为自由主义早已丧失它的道德吸引力和政治正当性,甚至成了“保守”、“反动”、“落伍”的代名词。这教人不解。从上面勾勒出来的政治图像来看,如果自由主义在今天的中国不值得追求,那么在政治权威的正当性基础、个人权利的保障、平等的实践以及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等根本问题上,非自由主义理论可以提出怎样一套道德上更为可取的正义观?这是所有政治理论均须回答的问题。而在进入辩论之前,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由主义是什么和不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值得我们追求。

上一篇:招标复议申请下一篇:血站无偿献血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