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学校长的感谢信

2024-05-25

致大学校长的感谢信(精选6篇)

篇1:致大学校长的感谢信

学生致大学校长的感谢信

尊敬的校长:

您好!我是医学院20XX护本二班的unjs,请原谅我对您的再次打扰!上次由于想换专业的事,我很冒昧地给您写过一份申请信,我原本以为这份申请信会石沉大海,也就没怎么在意,

学生致大学校长的感谢信

。没想到几天后校教务处的`李老师打电话给我,说是换专业一事,叫我过去一趟。我当时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主校教务处,找到李老师,李老师就对我讲:“同学,你写的这封申请信校长看了,他很同情你的想法,所以亲自嘱咐教务处办好此事!但省教育厅有严格的规定,专接本的学生不得转换专业,所以你看这事学校是无能为力。”接着,李老师便找出些相关文件让我看,并且还特地联系了省教育厅的孙主任咨询此事,最后孙主任说专接本的学生确实换不了专业,我的心才彻底淡定下来,

虽然没有换成专业,我心中有点遗憾,但通过此事,我是深深感受到了校长和学校的关怀与温暖 !校长您在百忙之中还惦记着我的事,您的关爱犹如冬天里的红日,给予我春天般的温暖 !我怀着一颗感恩的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会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充实自己,为河北工程大学添光彩!

“立德立志,善学善行”,河北工程大学以她的博爱和进取精神激励着每一位工程学子!

在此,我衷心的祝愿校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也希望河北工程大学在您的带领下稳步、快速向前发展!也祝愿我们河北工程大学明天更美好!

此致

敬礼!

篇2:致大学校长的感谢信

您好!

我是山东大学中心校区20xx届本科毕业生,今年9月份已经来到美国开始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活。我谨代表个人及每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山大人对山大学生餐厅表示由衷的感谢!

来到美国以后,一方面感受新鲜的美国学习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更加怀念在山东大学度过的`四年,尤其是山大的餐厅,来到美国学习,每天担心最多的却是吃饭问题,平时课程繁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的学生餐厅吃美式快餐,想要吃一顿地地道道的家乡饭必须买齐各种材料调料自己下厨,既耽误时间又很难做出怀念的味道,因此远在海外的我格外想念山东大学学生餐厅的饭,尤其是我们常去的一层餐厅,早晨的鸡蛋饼、美味的刀削面、香气扑鼻的把子肉配上米饭,还有最常吃的地三鲜。四年中在校期间我几乎每一顿饭都是在学生餐厅吃得,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品种多样,物美价廉。感谢四年来山东大学学生餐厅带给我的美好回忆。希望学生餐厅发展的越来越好!

篇3:致大学校长的感谢信

东英吉利亚大学校长埃克顿教授(Prof Edward Acton)警告说,在国际留学生市场中,英国所占的份额在急剧下降。

埃克顿教授在伦敦举行的“改善海外学生体验”(Improv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 Experience)研讨会上表示,高等教育界必须改善政府的“散漫做法”。他说,“突出英国欢迎海外学生这一点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

另外,代表多家重点高校的罗素集团总裁皮亚特(Dr Wendy Piatt)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英国政府指出对移民实施更严格的规定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四月份生效的新签证规定,来英国就读的学生会面对更严格的关于去留、以及工作能力的问题,另外在检测英语能力方面也有更严格的规定。

篇4:致《烹调知识》的感谢信

编者的话:

看了“山西面食培训中心”的来信及两位学员的学后感言,颇多感慨。中心对本刊的感谢,只不过是该培训中心的谦让溢美之词。实际上,本刊仅仅起到了一个传媒中介的广告作用,谈不到什么功劳和成绩,而真正付出辛劳的,恰恰是“山西面食培训中心”。据我们的观察和了解该中心起码有三大特点:

一、讲诚信。广告无虚言,说到做到。这既是维护本刊声誉之举,亦是保证该中心常盛不衰的明智之策。这在全国倡导构建诚信社会的氛围中尤显重要。

二、有实力。教学者多为国家级大师、名师,他们教学上细心、诚心、耐心,认真负责。以授业为宗旨,以教会为目的,毫无敷衍塞责之嫌。

三、传艺与育人并举。既传厨艺也育厨德。正如金明仁学员所言:“厨德是立厨之本”“学艺先做人”。只有传艺、育人并举,才能培养出德高艺强的接班人。

我们希望所有广告客户都能像“山西面食培训中心”那样,讲诚信,蓄实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致《烹调知识》的感谢信

《烹调知识》及杜力总编:

大家好!

我“山西面食培训中心”自在贵刊刊登广告以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经常有人来电询问面食培训的有关事项,或直接登门报名参加培训。我们也不负众望,为了维护贵刊的声誉,除了按广告上的承诺精心搞好教学工作之外,我们还从生活、思想各方面关心和培育每一位学员,帮助他们树起创(立)业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切身感到学有所值。近期,我们组织即将毕业的面食班同学进行总结,有两位同学的体会颇使我们感动。一位是即将赴日创业的辽宁省葫芦岛市58岁的高龄学员金明仁,一位是将步入社会打拼的内蒙古学员艾茂年,他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通过学习的不同感受,特向你们推荐,希望能够公开发表以兹鼓励。

我们写这封信的目的,一来感谢你们对我们“山西面食培训中心”长期以来的关爱和支持;二来也是向你们道喜,因为这也是我们为弘扬山西面食文化,为中国烹饪争光添彩的共同成果。

祝愿《烹调知识》越办越好!

我们的合作时久弥坚!

山西面食培训中心

2005年7月20日

妈妈的目光

——在山西面食培训中心学习有感

在远离家乡的地方,

我仍能感到妈妈注视的目光。

怀揣那份沉甸甸的学费,

我能理解您殷切的希望后面,

还藏有几分不得而知的迷惘。

因此,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您没有说出的那些话语,

会一遍遍在我心中回响。

但您也许还不知道,

父亲的劳累,母亲的无奈,

总是我眼前挥之不去的景象。

堂堂男儿,不能为家分忧,

与酒囊饭袋有什么两样!

不能创造价值的生命,

岂不是白来世上一趟。

既然选择了现在的道路,

那么,所有的痛苦,

我都会默默地承当。

道路坎坷,我有青春的热血,

困难重重,理想给我奋进的力量。

“学本领,要自强”,

就是梦里我都这样思想。

寂寞中我在锻造起飞的翅膀,

妈妈的微笑,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请您相信,学成归来的我,

将完全是一种崭新的形象。

那时我会郑重承诺:

结束了,爸爸的劳累,妈妈的忧伤。

在今后的岁月里,

为二老遮风蔽雨,担艰赴难的——

有我这坚强的臂膀!

内蒙古学员:艾茂年

起飞,靠一双坚强的翅膀

——在山西面食培训中心学习有感

我是即将毕业的老学员,我叫金明仁,来自美丽的海滨城市——葫芦岛市,真是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我的母校——山西面食培训中心,这里有我的师长,有朝夕相处的同学,有难以割舍的情怀。

记得刚入校时,的确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了这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真正使我感到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名校,校风严谨,管理到位,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闻名全国的面点大师和名师,在世界和国内面食大赛上多次获奖。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员已经遍布全球,桃李天下,真是进门学技艺,出门是人才。

中国现代文学泰斗老舍先生对山西面食作了精辟的描述,真可谓“驼峰熊掌岂堪夸,拨鱼猫耳朵实且华。”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是面食的故乡;晋山晋水,晋风晋韵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三晋面食文化;一面一格,一面百味为山西面食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山西面食绝于天下。

从建校至今,我是年龄最大的学员,今年已经58岁了,但我并没有感到年龄是界限,虽然常说人过40不学艺,但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在告诉我们,一切都得靠努力去改变,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印度最著名的诗人泰戈尔在他70岁的时候才开始学画,两年后办成了自己的个人画展,画作被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收藏,这不是很好的例子吗?

学校每周一都要给学员开一次总结会,对学员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总结和交流,与学生真诚对话,更重要的是对学员进行厨德教育,培养学员良好的市场意识。

厨德是立厨之本,德有多高,艺有多强,学艺先做人,人品是最重要的。

厨行是勤行、苦行,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技艺不会得到迅速的提高。在实操的前两周,是最困难的阶段,尤其是刀削面和拉面,自己的身体反应最大,得过体能关,就像老师说的那样,练习每一个品种的手法,都要换一次骨,每天练习完,腰酸背痛、手肿,花在买膏药上的钱也不少。为了闯过这一关,我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练习学过的科目。温故知新,笨鸟先飞,只有经过反复的锤炼,才能打下坚实的基本功。我想能够支撑自己坚持下来的还是不服输的精神。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精神不倒,就会坚持,直到最后。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里是我第二次创业的起点,山高人为峰,想飞翔就要锤练坚强的翅膀,工多艺熟,熟能生巧,只要平时踏实去做,调整好心态就会有好的结果。

在面食培训中心,老师们真是毫无保留手把手地传授他们的技艺,他们耐心细致地讲,每一个动作细节都不放过,不仅让学员学会做,更让我们掌握一些关键环节和技巧。在传授技艺的同时,老师还经常给我们传授面食在市场中的运用和注意事项,培养市场意识和运营能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我们只有乐观地面对困难,学好技能,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珍惜自己的时间,珍惜老师们的爱,用自己的水平说话,弘扬山西面食的传统特色,为广大的食客服务。

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愿与年轻的学员经常切磋技艺,共同提高,不辜负老师对大家的期望。

不久我将东渡日本,在异国从事山西面食的经营和推广工作,让日本的老百姓品尝到来自中国面食故乡的美味佳肴。独特的传统面食工艺,会让全球更多的华人来认识山西面食;山西面食培训中心不仅是面食专业人员的培训基地,更是连接你我他的友谊之桥。

愿我的母校培养出更多的面食精英,桃李全球。

最后送给年轻的学员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只要梦不死,一切皆有可能。

篇5:致校长的感谢信

尊敬的曾校长:

您好!

泉州师院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教育专业在贵校的教育实习活动,如今离别的脚步越来越近,其实从握手相逢到挥手告别,仅仅短暂的五十六天。五十六天,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一瞬,但是对于我们,它是千金难买的宝贵光阴。“伯劳东去燕西飞”,此时此刻,深深的离情在激烈地冲击着我们的心扉。我们无法表达内心的激动,只能一千遍一万遍地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实习期间,您对我们处处关怀,无微不至;您统筹兼顾,运筹帷幄,使我们实习顺利。您用汗水浇灌了贵校的辉煌,您用智慧设计了贵校的未来。班主任对我们也是无话不说,倾注了满腔的热情;情真意切传经验,一言一语值千金。指导老师们如坐春风的教学,他们循循善诱的教风,都离不开贵校教学理念的先进,管理模式的创新,教学活动的丰富。

在您的精心照料下,在您的安排下,我们实习队队员分别担任了贵校一至六年级的实习英语教师和实习班主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实习之初,我们都对能否胜任实习工作感到不安,但在我们的班主任指导老师和科任指导老师认真负责的指导下,我们对实习信心十足,同时,我们从老师们身上学习到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所带的班级也积极配合我们的实习工作,表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这一切使我们的实习工作开展得很顺利。

为期三天的示范课观摩更是让我们受益颇丰。当我们协助英语教研组开展“英语合唱比赛”、“英语说故事比赛”、“英语贺卡比赛”与“英语创意手抄报比赛赛”等英语节活动时,您给予了我们全力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井然有序,使各项活动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全体实习生再次向您与指导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您,您们辛苦了!

在实习结束之际,我们再一次感谢贵校领导和老师们为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提供的一切帮助和指导!

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我们衷心祝愿贵校的教育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此致 敬礼!

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2010级英语专业泉州实验小学实习队

篇6:致校长的感谢信

您好!

不觉间,大陆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回来后一直想给您写信感谢,可是因为忙,都未能成笔,实在失礼、失敬。

这次到台湾参观了几所大学和中研院,非常有意义。看到了许多学者与学子们兢兢业业做学问,为中华民族儿女的优秀品质而高兴。我体会,求真知,是天涯海角学子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也只有真知,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与心胸。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使大陆与台湾获得更多的共识?我现在以为:惟有获得更多的真知。所谓偏见与误解,其实都是在不了解情况下的主观臆测,从这个意义上去考量,加强互访与交流,进行各不相同的思想商榷与辩论,才是正道明途。所以,非常感谢您为这次大陆作家访台所做的努力,付出的辛劳——我代表何主席建明先生,向您道一声:衷心感谢!

这次访台时间太短了。但我对台湾的印象很美好。台湾已经初具一个文明社会的模型,很值得大陆学习,包括管理模式与公民教育。我从导游与司机身上,看到了敬业与严守规范,当然,还有很多细节,使我由此可以窥探到台湾的法规建设与公民教育,等等。我虽然知之不多,但印象是蛮深刻的。

大陆近30年来变化很大,无论是西北西南,还是内陆,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的精神也发生了变化,这是政治文明程度提高的结果。我期待您也能到大陆走走,虽然制度不尽相同,但“以人为本”的思想正在从上到下地贯彻。我以为这种思想是普世的,大同的,是中山先生也一直努力的,相信这是我们今后交流可以更深入的思想前提。

回来就忙开了,但想起台湾,已经有了故交之感,亲切非常,内心充满喜悦,希望有机会再去拜访您,去探望台湾的风和雨。

敬致

军礼!

王久辛

上一篇:推进机构改革讲话下一篇: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语文(小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