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元帅课件

2024-04-26

布衣元帅课件(共6篇)

篇1:布衣元帅课件

教学目标:

1、讲读三个小故事,理解内容,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思想品质。

2、能复述故事内容。

3、能领悟课文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讲读三个小故事,能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中心。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一)、出示生字新词,齐读。

(二)、说说课文记叙了徐向前元帅哪几个故事?用1句话慨括。

二、讲授新课。

(一)讲读“一块地毯”。

1、读通顺故事。

2、默读,找出有点难以理解的句子。

“这……”秘书很不情愿。

句子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欲言又止)

他本来想说什么?

请联系上下文把秘书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下来。

交流。

追问:开始不情愿的秘书,为什么当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门招待所?

是徐帅的什么感动了他?

3、朗读训练。徐帅的话:平静但坚决;指名读,分角色读。

4、练习复述,自由准备,指名复述。

(二)讲读“看门老人”

1、默读。划出写新娘想法的句子,比较新娘想法前后有什么不同,想法变化说明了什么?

自学思考——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2、研读句子。

出示:做梦也没想到徐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读后理解:

“这样”指怎么样?

“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仅仅制生活上朴素吗?圈出描写元帅神态的词。

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或”她怎么也想到……竟然……“说一句话。

3、课文写徐帅,为什么要化那么多笔墨写新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侧面反映朴实无华)

(三)、讲读“路是人走出来的”

1、自由朗读课文。

2、质疑。参考:“铺路”上的引号是什么意思?用课文中的句子解释“铺路”。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惊叹号?

怎样理解“审问”?

3、朗读训练

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课堂作业

作业本第4题

板书

朴实无华

布衣元帅

平易近人

严格要求子女

篇2:布衣元帅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2.掌握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重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1.揭示课题,审题质疑。

(1)读了课题,有什么要问的?(布衣元帅指谁?为什么是“布衣”元帅?课文写了哪些事?

(2)引导:“布衣”是不是单指通常意义上穿布做的衣服?

请在阅读时找出课文理解的依据。

2.初读自学。(小黑板揭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划出新词。

(2)划出解释“布衣”含义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3)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

3.检查学生对课文熟悉情况。

(1)“布衣元帅”指谁?随机简介徐帅。

(2)你怎么理解“布衣”这个词的意思?(此间涉及中心理解,只要求找到课文依据,说出大致意思。要点:①指徐帅平时穿“蓝布旧衣”;②指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③指一生做“人民的公仆”。)

(3)课文哪些情节使你感动?(展开议论,三个小故事都应涉及,通过议论,交流课文内容。)

(4)凭借标题,说出三则小故事主要内容;完成作业本第5题。(基础好的班级也可以先独立归纳,再交流。)

4.自学字词井检查。

(1)拼读生字,同桌互查生字认读。

(2)小黑板揭示练习要求。

①查下列带点宇,把意思旁注在书上。

功高盖世战功赫赫喃喃自语告诫

②根据意思写词语。

朴素、踏实,不浮夸。( 朴实无华)

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居功自傲)

左看看,右看看。(左顾右盼)

描写、刻画。(写照)

(3)课堂交流。

①读生字和词语,正音:埋怨mán 告辞cí 身着zhuó蓝布旧衣。

②解释带点字及整个词语的意思;检查落实第②题带点字的意思。

③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随机引导联系句子加以理解。

④总结。怎样理解词语。学到了什么。

5.作业。

(1)读课文10分钟。

(2)根据自己的实际,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作业本1、2两题。

第二课时

时 间:

教学流程:

1.指导阅读“一块地毯”。

(1)自由读课文后,述说故事主要内容。

(2)揭示句子:“这……”秘书很不情愿。”

①句子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欲言又止。)

他本来想说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意思把秘书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出来。

②动笔后交流。(要点:秘书的想法——元帅家铺地毯并不过分;招待所也不缺地毯。)

(3)开始不情愿的秘书,为什么当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门招待所?(徐帅的解释感动了他。)

指导朗读徐帅的话。平静但坚决。速度略慢。“穷”、“都应该”、“建设上”读得稍重些。

(4)分角色朗读徐帅和秘书的对话。(从朗读中体会徐帅送地毯的原因——想到的是国家。)

2.指导阅读“看门老人”。

(1)默读,标出写新娘想法的句子,比较新娘想法前后有什么不同,想法的变化说明什么。

自学思考一小组议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理解程度。

(2)小黑板揭示句子:

做梦也没想到徐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读句后理解:

①“这样”指怎么样?(讨论。要点:穿蓝布旧衣;住小胡同,大门脱落了油漆;会给他们开门;门口没有哨兵……)

②“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仅仅指生活上朴素吗?圈出描写徐帅神态的词。(和蔼,慈祥,亲切,体会平易近人,待人朴实无华。)

(3)说话。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或“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说一句话。(展开讨论,注意纠正递进的语病。)

篇3:徐向前:“布衣元帅”的简朴生活

为了儿子能读书,破了一次例

徐鲁溪是徐向前元帅的二女儿,是徐家唯一没有当过兵的人。她非常认同把父亲叫做“布衣元帅”。

徐鲁溪找出那张她最喜欢的照片。照片上的徐帅身着便装,戴着眼镜,一脸慈祥,老人面部的老年斑清晰可见,而与之相映衬的正是衣领上的那个同样清晰可见的补丁……后来,徐鲁溪的弟弟徐小岩告诉我们说:“这块补丁是爸爸自己缝的。”

像所有的家庭一样,徐向前对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要求也非常严格。上小学时,徐帅的儿子徐小岩是在八一小学,同学里大部分都是部队的干部子女。每到星期天,一些家长就会派车到学校门口接孩子,而徐小岩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1966年,徐小岩从北京四中毕业后,正赶上“文化大革命”爆发,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让他失去了升学的机会。

“九一三”事件后,军中的一些人才想起了被人遗忘的老帅徐向前,也想起了在岛上守了4年的海军士兵徐小岩。一位海军首长到帅府探望时,顺便问了问徐向前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要求。徐向前沉默片刻说:“小岩已经学到高三了,最好能让他再上个学。”

1972年,徐小岩作为第二批工农兵学员被海军推荐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一向寡言少语的徐向前,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为了儿子能读书,破了一次例。

隐忍正直,不说违心的话

曾有人评价说,徐向前是党内受委屈最大的人,说的主要是西路军的历史问题。在家里,徐向前从来不谈党内的事情。一些重要文件,他都自己拿着,连秘书都不让拿。而对于红四方面军的历史、西路军的历史,他更是讳莫如深。他把许多事情都深深地埋在了心里,有些事情,就是连妻子黄杰都不讲。

徐小岩一脸遗憾地说:“他从来没有给我讲过,后来我妈妈也说,你要多了解一些你父亲的事嘛。我当时就后悔了,这可真是一个遗憾。像他们这代人,真是有一肚子话没处讲的,要给我讲讲,起码我还能整理一下,还原一些事情的真相,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呀!”近几年,徐小岩一直在收集整理西路军的史料,从中了解父亲一生中重要的几个历史阶段的真实情况。

在评价父亲的时候,姐弟俩不约而同地表示说:他很正直。徐鲁溪说:“那时已经临近‘文化大革命’了,个人崇拜风已经开始刮了。有一次,在家里吃午饭的时候,妈妈就说起来,主席那个英明,主席那个伟大。我爸爸就慢悠悠地说了句,也是大家的功劳啊。后来我心想,这话要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都能拿出来批判的。”徐小岩也感叹:“在政治上你不可能把所有的真话都讲出来,但可以不说话,不说违心的话,做到这一点也不是很容易的。老头子不会阿谀奉承,在这一点上,他是言行一致的。”

自己织的毛衣一穿就是30年

徐鲁溪觉得父亲的这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与他的出身和经历有关:“父亲出身穷苦家庭,所以他习惯简单。参加革命后,先在鄂豫皖创建根据地,接下来就是长征、西征、抗日,他简朴惯了,这可能是父亲一生的风格和特点。”徐鲁溪认为,子女们认可“布衣元帅”这个评价,不单单指他简朴的生活习惯,还因为他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坚持共产主义的信仰,从不动摇,朴素而执着。

许多人都知道徐向前手巧,战争年代他曾自己缝补衣服,还自己动手织了件毛背心,而且一穿就是30年,最后成了徐家压箱底的宝物。他去世后,这件毛背心才捐给了博物馆。

徐鲁溪笑着回忆道:“1950年刚解放不久,在青岛,爸爸把手枪的轮廓画在木板上,再锯下来,用烧红的铁条穿个孔当扳机,再用扑克牌卷个望远镜,我和弟弟徐小岩就是用这样装备来玩打仗的。”在家里,徐向前的另一个宝物就是他的小工具箱。平常家里物件有个什么小问题、小毛病,徐向前都会搬出他的工具箱,亲自动手修理。

子女们对他的这种爱好也是心知肚明。每次出国考察回来,带给他的礼物大都是一些国外出产的扳子、小刀之类的精美小工具,这时候的徐向前往往是最开心的。

看似木讷却很有情趣

生活中的徐向前少言寡语,看似木讷,但却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他爱养动物。长征时,年轻的徐向前骑马挎枪,威风凛凛,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马背上还有一只猴子。这只猴子在长征中陪他走了很久,也给战士们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徐向前喜欢听和唱粤剧、河北梆子、晋剧,与粤剧名家红线女和晋剧须生果子红是朋友。自己还会弹扬琴、拉二胡,对摄影艺术也很在行,不仅自己拍摄照片,而且自己还动手布置暗房,配显影液、定影液,很多早期珍贵的照片,都是他自己拍摄、放大、洗印的。

喜欢动手的徐向前表达爱情的方式也与众不同。许多年前,朋友送给他两根竹木拐棍。看到竹木拐棍比较光滑,手持和着地都有些不便,他便找到一些胶条,在家中一点一点缠好,又在两根竹木拐棍底下安上一个橡胶头,使其不易打滑。一根留做自用,另一根作为礼物送给了妻子黄杰。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徐向前去世后,拐棍依然和黄杰形影不离。

作为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领导人,徐向前除了在正式场合外,一般都身穿便服。我们在大量的史料照片中,也很少看到他身着帅服的影像。

有一年,黄杰过生日,细心的徐向前问她:“过生日了,你要什么礼物呀?”黄杰想了想说:“我也不要别的了,就是你当元帅以后,我从来没看见过你穿元帅服什么样,你就穿上让我看一眼就行了。”对这个出人意料的要求,徐向前答应得很痛快,他麻利地穿上元帅服,站在老伴面前,模特般地展示了一番……从此以后,那件象征着他一生荣誉的元帅服就再也没有穿过了,一直静静地压在徐家的樟木箱里。他说:“我老了,穿军装有损军人的形象啊!”

“唉,这次走就回不来了……”

1990年6月27日,因肺结核病复发,徐向前再次离开了家,离开了住了28年的柳荫街,住进医院。

临行前,他怅然道:“唉,这次走就回不来了……”

“好像是老人的直觉,他有预感。”徐小岩只要一想起当时的情景,父亲的这句话便清晰地在他的耳边萦绕。

在医院里,徐向前对妻子黄杰和儿女们讲了他的三条遗言:“我死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你们要永远跟着党走,贯彻党的路线,言行一致,说到做到。”6月29日,老战友李先念到医院看望他,徐向前再一次郑重地向李先念重复了这三条遗言。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在离开家三个月后,与世长辞。徐小岩向前来吊唁的江泽民总书记转述了父亲的遗嘱,江泽民总书记没有说话。随后,江泽民总书记让军委办公厅主任李际均向徐向前亲属转达了他的指示说:“徐帅是你们的父亲,但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所以我们还是要送他一下。”于是,“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改为到八宝山“送别”。

徐向前去世后,解放军总政治部给家属发了8000多元抚恤金。这是徐向前留下的最后一笔财产了,黄杰一分钱都没动,全部给了秘书郭春福,因为郭春福的孩子得了白血病。

(据《新华网》)

篇4:《布衣元帅》

教材说明

〔解题〕

《布衣元帅》是写徐向前元帅生前事迹的记叙文。文章通过3个小故事赞扬徐向前元帅不居功自傲,廉洁自律、朴实无华的革命者本色。

徐向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党、国家、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我国著名的“十大元帅”之一。1901年11月8日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他处处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始终保持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党、国家和人民无私地奉献毕生的精力。1990年9月24日病逝。

本文用一个偏正词组作标题,中心词是“元帅”。“布衣”,指用布做的衣服,在古代,平民穿布衣,所以,又用布衣代指平民,即普通百姓。“布衣元帅”,像普通百姓一样的元帅。这个标题概括了文章内容,赞扬了主人公的美德。

〔结构分析〕

本文结构比较特殊。先用一个自然段作导语,由3个故事构成了文章的主体,每个故事各立标题。从大的结构看,应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徐向前元帅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这是本文的“导语”。

第二部分(3个小故事),写徐向前元帅保持朴实无华的3个小故事。这是本文的“主体”。

第一个故事,“一块地毯”。写徐向前让秘书把自己家里配发的地毯送到三座门招待所,表现徐向前元帅不讲求待遇,处处想着国家利益的克己奉公的优秀品质。

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写一个干部带妻子来访,把徐向前元帅误作看门老人,表现徐向前元帅不居功自傲、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优秀作风。

第三个故事,“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写徐向前元帅教育子女不要依靠父母,要自立做人,表现徐向前元帅不搞特殊化、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

〔语意理解〕

“徐向前元帅革命一生,功高盖世,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办公室墙上,他亲笔书写的‘人民的公仆’5个大字的横幅,就是他一生品质的写照。”

这两句新闻导语性质开篇的话,概括了徐向前元帅一生的业绩与优秀的品质。第1句是一个转折复句,先概述“功高盖世”,再一转笔锋,赞扬他“朴实无华”的本色。“功高盖世”,盛赞功劳居世人之上。“居功自傲”,认为某件事情的成功是由于自己的力量,产生骄傲自大情绪。“朴实无华”,朴素踏实而无华丽的炫耀。“本色”,物体原来的颜色,本文指原本的品质。第2句是个单句,指出徐向前以“人民的公仆”为座右铭,并身体力行,最终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公仆”。“公仆”,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横幅”,横的字画、标语。徐向前自书横幅“人民的公仆”,表明他用“人民的公仆”来提醒自己保持革命者本色,坚持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是徐向前“一生品质的写照”,是说“人民的公仆”正描绘出徐向前的言行与品质,也就是徐向前做到了人民公仆的要求。

“买块新地毯要花好多钱呢。”“现在国家还很穷,每元钱都应该用到建设上!”

这是徐向前教育、动员秘书把地毯交给三座门招待所的两句话,是徐向前见到家中铺上地毯后“不高兴”的原因。第1句说明买地毯很贵,买地毯要花许多钱,因而不该买地毯铺。第2句进一步指出国家穷,要节约开支,把有限的钱用在国家建设上。这是讲要处理好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把国家建设放在第一位。这是《一块地毯》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元帅不追求物质享受,时刻关心国家利益的品质。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一方面。

“做梦也没想到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这是新娘子自言自语的话,也是她内心活动的揭示。前文提到新娘子心目中元帅的形象:很威风,车马盈门,卫兵不少。这是她按过去元帅的形象猜想出来的。一是盛气凌人(很威风),二是宾客及办事人员繁多(车马盈门),三是戒备森严(卫兵不少)。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两次错误判断,误以为徐向前是“看门老人”。当她确认这个布衣老人正是元帅后,才会惊诧不已。“比普通人还普通”是不正常的,这种感慨是对徐向前的颂扬,这句话是“看门老人”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元帅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不搞特殊化的品质。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二方面。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徐帅常常告诫自己的子女,不要靠爸妈去‘铺路’。”

这两句话是讲徐向前元帅教育子女如何做人。这是一个科学的教育方法。徐帅反对为子女“铺路”的做法,他主张“路是自己走出来”,即靠自己的才智和辛勤努力,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两句是并列关系,先肯定,再否定,否定是为强化肯定。这两句话是“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严格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不仅自身“朴实无华”,也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让“朴实无华”的好品质代代相传。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三方面。

〔写作特点〕

篇5:布衣元帅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感情和心理变化。

2、体会功劳盖世、朴实无华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审问”、“铺路”词语中引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分析课文的能力。

2、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学习徐向前元帅自律、朴实无华、甘为人民公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是如何利用具体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特点的。

教学难点:通过徐帅与秘书、女儿的对话及新娘情感变化等体会其高尚品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题质疑,启发学生思考。

在学生平时经验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元帅的认识。“同学们,你印象中的元帅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会说:“威风凛凛。”有的学生会说:“骑着马,挎着刀的。”还有的学生说:“住豪华的房子。”等等一些既生动又理性的感觉。然后引出“布衣”再让学生理解。一会高官,一会百姓,学生会很自然地产生疑问,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提问,接着针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大家一起研究学习。学生边自读边标注,接着汇报读懂的,师生共同探讨不懂的问题。这种教学设计,由题入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二)、疏理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感知,关于课文内容的主要问题就是:“为什么称徐向前元帅为布衣元帅?”哪些事例能说明。

1、探索中解决问题。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

在教学时,我先叫学生默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知到书中概括评价徐向前元帅是功高盖世、不居功自傲、朴实无华、人民的公仆的人,从而初步感知到其称为布衣元帅的原因!

然后通过分析学习三个具体事例:一块地毯、看门老人、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字里行间对徐向前衣着、行为、态度等等描写的意义,再通过秘书、新娘和女儿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描写的分析,突出徐向前的朴实形象,从而让学生内在地理解到其成为布衣元帅的具体原因。

2、交流中感悟真谛。

一个人的思想加上一个人的思想一定大于两个人的思想。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家进行交流,这个时候,学生之间会互相弥补自己所认识不到的问题,解释不清晰的问题,同时教师也会相机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知识,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培养、情感升华都将事半功倍。如:徐向前是什么样的元帅?孩子在读到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语句中,会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学生会通过文中直接的描写词语感受其品质;有的学生会从字里行间体会其品质,还有的学生会在别人身上影射感悟其品质,这样只有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才能得到更多的认识,体会到作者的真谛!

3、朗读中品味情感。

(三)、回扣主题,拓宽学生视野

当学生明晰徐向前元帅的优秀品质后,教师引导学生板书式总结,从而明确称为布衣元帅的外在和内在原因。接着教师配乐简介徐向前元帅一生中重要的经历,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徐向前的敬仰之情。当音乐达到高潮之时,教师用激昂的语言引导学生齐读课文的导语部分,回扣主题,从而让徐向前的光辉形象定格在孩子的脑海里,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

一、质疑导入,初步树立元帅的形象。

1、同学们和我写一起写元帅这个词,板书:元帅

你印象中的元帅是怎样的?

2、板书:布衣

布衣是什么意思?

3、看到这些,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元帅品质。

1、(大家提的问题可真有价值,是啊)这个布衣元帅是谁?为什么他被称为“布衣元帅” ?这节课老师和你们就一起来学习。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一看文中是怎样高度概括评价主人公的呢。

2、同学们功高盖世是什么意思啊?

3、朴实无华怎样理解呢?

4、同学们这就是徐向前元帅,(出示图片)照片后,在战场上是一位英勇奋战、战功赫赫、足智多谋的元帅,解放后不再打仗,在生活、工作中他又是怎样一个人?从而被人们称为布衣元帅呢?

三、精读课文,品位感悟元帅品质

1、课文用了三个小故事向我们解答了这一系列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一个故事〈〈一块地毯〉〉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这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元帅是一个怎样的人,边读边标注。

2、能和大家概括地说说这件事吗?

3、是啊,新买的地毯没铺上几天就被徐向前送给了招待所。就是这块地毯从铺到家中到搬走不同的人心理有着不同的变化,谁能说一说,都有谁?他们都有什么心理变化?

4、(追问)为什么?

5、其他人呢?

6、是啊,徐帅处处为国家着想,可身边的人都能这样理解他吗?秘书怎么想的?

7、徐向前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了身边的工作人员,下面同桌之间分角色试着读一读这些对话部分。

谁愿意读秘书的话,谁愿意读元帅的话,谁愿意读独白。读完引导学生评价!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好,徐向前这种朴素的本色,就是他做人的本色!那我们称这样的元帅是什么样的元帅?

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

1、第一个故事里我们已经感受到工作中徐帅的高尚品质,那么生活中的`元帅又是什么样的呢?谁能给大家读读第二个故事?

2、谁能说一说,徐向前是一位什么样的元帅?

3、就是这样的形象,所以新娘把他误认为是…….

4、这其中有元帅自身朴实的原因,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5、那新娘的想象是什么样的呢?

师:谁愿意读读这部分。

是啊新娘没有想到徐帅住的是小胡同、穿的是布衣,还亲切地和他们交流,所以一直到拜访结束。她还…..

生:喃喃自语:做梦也没想到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师:现在再看徐帅,这位身着布衣的徐帅,现在,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元帅?

生:平易近人的元帅,和蔼可亲的元帅,可亲可敬的元帅、朴实无华的元帅、布衣的元帅。

师:这样的一位元帅对待自己至亲至爱的女儿时,是怎样的呢?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第三个故事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1、平易近人的徐帅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子女的呢?请同学们轻读第三个故事

2、能概括地说一说是通过哪件事感受到对子女要求严格的?

3、那谁能把当时的情节给大家读一读?

4、这组对话是在什么情形之中而说的呢?

5、在这段里,哪个词语有特别之处?

6、那你能说说加上双引号有什么意义吗?

7这个审问不是对敌人的审问,而是严肃地寻问。那这种审问到什么时候才结束

8、其中反复一词说明什么?

9、这个铺路也用了双引号了。你能说说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吗?

师:其实徐帅也是用心良苦啊!他最想叫孩子们记住的是:

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10、徐帅作为一位父亲严中带爱,如大山一样厚重,同学们再试着读一读对话部分,体会这种情感。

谁愿意和老师配合读读这段?叫其他同学领悟这位严格的父亲。

师: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元帅?

(一位严格要求子女的元帅,一个严中带爱的元帅,一位良苦用心的元帅!)

四、板书总结、首尾呼应

师小结:同学们,之所以称徐向前是布衣元帅是因为他本身衣着朴素;而更重要的是:处处为国家着想,、平易近人、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善待他人。

是的,他的这些朴实无华的行为更为布衣之本色,所以我们尊称他为布衣元帅

师:徐帅的一生是征战的一生,他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他处处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始终保持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党、国家、人民无私的奉献了毕生的精力。面对这样一位元帅,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呢?让我们再满怀深情的齐读第一自然段,来表达我们对这位了不起的元帅的敬佩之情!

师:同学们,徐帅如今已去世多年,但他的品质、他的精神,会在我们身上延伸,

篇6:布衣元帅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2、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重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审题质疑。

(1)读了课题,有什么要问的?(布衣元帅指谁?为什么是“布衣”元帅?课文写了哪些事?

(2)引导:“布衣”是不是单指通常意义上穿布做的衣服? 请在阅读时找出课文理解的依据。

2、初读自学。(课件揭示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划出新词。

(2)划出解释“布衣”含义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3)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

3、检查学生对课文熟悉情况。

(1)“布衣元帅”指谁?随机简介徐帅。

(2)你怎么理解“布衣”这个词的意思?(此间涉及中心理解,只要求找到课文依据,说出大致意思。要点:①指徐帅平时穿“蓝布旧衣”;②指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③指一生做“人民的公仆”。)

(3)课文哪些情节使你感动?(展开议论,三个小故事都应涉及,通过议论,交流课文内容。)

(4)凭借标题,说出三则小故事主要内容;完成作业本第5题。(基础好的班级也可以先独立归纳,再交流。)

4、自学字词并检查。

(1)拼读生字,同桌互查生字认读。

1/5

(2)课件揭示练习要求。

①查找下列词语,把意思旁注在书上。功高盖世 战功赫赫 喃喃自语 告诫 ②根据意思写词语。

朴素、踏实,不浮夸。(朴实无华)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居功自傲)左看看,右看看。(左顾右盼)描写、刻画。(写照)(3)课堂交流。

①读生字和词语,正音:埋怨mán 告辞cí 身着zhuó蓝布旧衣。②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随机引导联系句子加以理解。③总结:怎样理解词语。学到了什么。

5、作业。

根据自己的实际,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重难点: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教具:课件

1、指导阅读“一块地毯”。

(1)自由读课文后,述说故事主要内容。(2)揭示句子:“这……”秘书很不情愿。” ①句子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欲言又止。)

他本来想说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意思把秘书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出来。②动笔后交流。(要点:秘书的想法——元帅家铺地毯并不过分;招待所也不缺地毯。)

2/5

(3)开始不情愿的秘书,为什么当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门招待所?(徐帅的解释感动了他。)

指导朗读徐帅的话。平静但坚决。速度略慢。“穷”、“都应该”、“建设上”读得稍重些。

(4)分角色朗读徐帅和秘书的对话。(从朗读中体会徐帅送地毯的原因——想到的是国家。)

2、指导阅读“看门老人”。

(1)默读,标出写新娘想法的句子,比较新娘想法前后有什么不同,想法的变化说明什么。

自学思考 小组议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理解程度。(2)小黑板揭示句子:

做梦也没想到徐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读句后理解:

①“这样”指怎么样?(讨论。要点:穿蓝布旧衣;住小胡同,大门脱落了油漆;会给他们开门;门口没有哨兵……)

②“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仅仅指生活上朴素吗?圈出描写徐帅神态的词。(和蔼,慈祥,亲切,体会平易近人,待人朴实无华。)

(3)说话。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或“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说一句话。(展开讨论,注意纠正递进的语病。)

(4)朗读课文。读出新娘想法变化的感情层次:激动 几乎惊叫 喃喃自语。

自由读 体会 指名选读,评价引导一齐读。

(5)课文是写徐帅的,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新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侧面反映徐帅朴实无华。)

3、指导阅读“路是人走出来的”。

(1)这则故事的标题和前面学的两则有什么不同?(引用徐帅的话作标题。)划出课文原句,读第1节。

(1)理解句子。

①“铺路”上的引号是什么意思?(表示特定的称谓。)

3/5

②用课文中的句子解释“铺路”的意思。(靠着爸爸的名声要房子;搞不正当的活动为个人谋取好处。)

③“告诫”的近义词有哪些?(教育、教训、警告、劝告……)这些近义词能不能替换“告诫”?为什么?(引导体会用词的优劣。可以替代,但不及“告诫”既有警告,又有劝导的意思,表达徐帅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更准确。)

④“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用惊叹号?(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去闯。加惊叹号,强调其严肃性,语重心长。)

试读这句话。

(3)在换房问题上徐帅又一次告诫子女。分角色朗读饭桌上的对话。(指导点拨徐帅的口气应是认真、严肃的。)

(4)明明是一次谈话,为什么用“审问”这个词?(体会引号作用:严肃查问的特定说法,反映徐帅严格要求子女。)

4、质疑。

5、作业,选择一题。

(1)用“……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句式写两句话。

(2)给第3个故事的直接对话补上人物的神情、动作(提示语位置应有变化),表达徐帅对子女的严格和厚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课文中心。

2、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完成作业。重难点: 领悟课文中心。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教具:课件

1、回顾课文内容,探究人物品质。

读了三则小故事,你觉得徐帅是怎样一个人?(鼓励联系课文,多角度演说。如不图享受,事事想到国家,生活朴素,平易近人,对子女严格要求等。)

2、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中心。(1)默读,思考每句话的意思。

4/5

(2)读第1句。这句话讲了哪两层意思?

说说“功高盖世”和“朴实无华”的意思。对比着写强调什么?(始终保持革命者的本色——本来面貌。)

(3)第2句话写什么?

怎么理解“人民的公仆”就是他一生品质写照这句话?(他用这句话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时时、事事做人民的公仆。)

(4)这一节与三个小故事反映徐帅的品质有什么联系?(是全文的总起。概括了徐帅的品质:一生朴实无华,做人民的公仆。)

(5)读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习题6。交流,议论为什么排除选项(1)(2)。选项(1)不是本课内容的中心;选项(2)只概括了第1则小故事反映的品质,不全面。

(6)再审题。联系第1自然段,说明为什么称徐帅是“布衣元帅”?“布衣”这个词和中心有什么联系?(含蓄点出中心)

(7)小结,领悟课文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解主要内容。设想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要赞扬什么。除这个方法外,有时还可以注意文章有没有点出中心的句子。注意审查题目。

3、选择一个故事,详细复述。

(1)提示要求。详细复述可以理解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因此要保留情节。准备的时候记住情节要点,按要点讲,不要背课文,可以根据需要对句序、句式作调整。讲的时候态度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语言连贯、流畅。

(2)准备 指名引路(评价)一四人小组交流。

4、作业。听写词语。

上一篇:旅游项目设计(总体策划)的文本框架下一篇:致联想乡镇合作伙伴的一封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