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礼贤下士

2024-04-23

信陵君礼贤下士(共3篇)

篇1:信陵君礼贤下士

信陵君礼贤下士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翻译】

公子听说赵国有个名叫毛公的处士隐藏在赌徒当中,有个叫薛公的隐藏在卖酒的人家。公子想见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却躲藏起来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俩躲藏的地方,就私下/暗中前往和这两个人交往,相处得很融洽。平原君听说这件事,便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的人才,现在我听说他竟和赌徒、卖酒的胡乱交往,公子不过是个行为随意的人罢了。”平原君的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便辞别了平原君的夫人,准备离开赵国,说:“当初我听说平原君很贤明,所以背弃了魏王来援救赵国,以满足平原君的心愿。看来平原君交往朋友,只是气魄很大(装门面)的举动罢了,不是真正地寻求贤士。我在大梁的时候,就经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来到了赵国,唯恐见不到他们。以我这样的人和他们交往,尚且担心他们不愿理我,现在平原君却认为和他们交往是羞耻的。像平原君这样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啊!”于是整理行李,准备离开赵国。夫人又把(公子的这番话)全部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便摘去帽子前去谢罪,坚决挽留公子,天下的贤士也都纷纷来到公子的门下。公子门下的宾客大大超过了平原君。

魏国的太子留在赵国做人质十年没有回来了,秦王听说他在赵国,就日以继夜地攻打讨伐魏国。魏王非常担心,派使节去邀请公子回来。公子惧怕他们会发怒降罪,就告诫自己身边的人们:“如果有胆敢和魏王的使节相串通联系的人,就处死。”家人幕僚们只得全都背反魏国,不敢劝公子回去了。毛公和薛公两个人前往陛见公子,说:“公子你之所以对赵国很重要,是因为你在各国诸侯之间非常有名,不是只有魏国而已。现在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告急而公子不能体谅,让秦国打败而使先王所在的宗庙都不复存在了,公子该当以什么面目立足于天下呢?”话没说完,公子立刻脸色变了,驾赶着车马回去救援魏国了。

魏王见到公子,两人不禁相对落泪,魏王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便正式担任了上将军这个统帅军队的最高职务。魏安釐王三十年(前247),公子派使臣把自己担任上将军职务一事通报给各个诸侯国。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进而乘胜追击直到函谷关,把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关。当时,公子的声威震动天下,各诸侯国来的宾客都进献兵法,公子把它们合在一起签上自己的名字,所以世上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担忧公子将进一步威胁秦国,就使用了万斤黄金到魏行贿,寻找晋鄙原来的那些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进谗言说:“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现在担任魏国大将,诸侯国的将领都归他指挥,诸侯们只知道魏国有个魏公子,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公子也要乘这个时机决定称王。诸侯们害怕公子的权势声威,正打算共同出面拥立他为王呢。”秦国又多次实行反间,利用在秦国的魏国间谍,假装不知情地请他们向公子祝贺问是否已经立为魏王了。魏王天天听到这些毁谤公子的话,不能不信以为真,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

篇2:信陵君礼贤下士

lǐ xián xià shì

【成语释义】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成语出处】

《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感情色彩】

褒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彬彬有礼 以礼待人

【近义词】

居高临下 盛气凌人

成语例句

我今天看见了一位礼贤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绝少的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

相关成语

积毁销骨 好吃懒做 浩然之气 排除万难 宵旰图治 曾经沧海 公事公办 不择手段 幸灾乐祸

英语释义

be courteous to the wise and condescending to scholars; be considerate and kind to men of talent; honour worthy men of letters

网络英语释义

篇3:礼贤下士玄德公

一是“低身交朋友”。刘备一生中两个最知心的朋友,就是关羽和张飞。谁都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玄孙。父亲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刘备自己当时虽然没有做官,但也胸怀大志,梦想“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再看关羽和张飞,可就不怎么样了,按说,刘备与关、张二人,无论出身、志向还是学识、性格,都有很大的差距,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刘备遇到他俩却一见钟情。并焚香盟誓,结为兄弟。

你把别人看高,别人才会把你看高;你把别人看低,别人也会把你看低,自恃优越而眼睛向上的人,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也难成就一番事业。

二是“低头拜贤才”。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已经成为历代求贤的经典。论年龄,刘备比诸葛亮要大好几岁;论身份,刘备是“司隶校尉、领豫州牧”,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级;论势力,刘备已经有了自己的队伍和地盘,而且还有关羽、张飞相助。

而诸葛亮呢?只是一个读过几天书的农民,猫在山旮旯里,躬耕垅上,悄无声息,然而,刘备三顾茅庐二人见面时,诸葛亮却仰卧于草堂几榻之上,让刘备站在阶下干等,将及一时,仍不起来,关羽着急,张飞发怒,又立一个时辰,直到刘备浑身倦困、强支不辞时,诸葛亮才慢悠悠地伸个懒腰,并口中念念有词:“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而刘备却一点怨言都没有,赶紧弯腰曲背,虚心求教。

一般的领导者,是很难低头请求别人指教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走上领导岗位,就标志着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都高人一截,像诸葛亮这样难见,他们早就拂袖而去了。

三是“低眉待来宾”。这在刘备“礼遇张松”的故事中表现最为明显。一开始,张松想把西川的地图献给曹操,但到了许都曹营之后,曹操一见张松其貌不扬,就没有好感,再加上出言狂妄,更令曹操生气,于是叫人一顿棒打,把张松赶出了许都,没办法,张松只得转赴荆州,与曹操的态度相反,张松离荆州还很远的时候,刘备就派赵子龙前去迎接,到了界首馆驿,关羽又在那里恭候,等来到荆州城下,只见刘备领着文官武将,亲自出城相迎,这使得张松受宠若惊,感激涕零,此后,刘备又一连几目,宴饮张松,而且只谈友情,不谈其它,直到张松提出告别,也无任何要求,这使张松深受感动,泪别长亭之际,终于把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正因为有了这张地图,刘备才占得了进军天府的先机。

有一些人,见了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愿意颔首低眉,而见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马上就变了一副模样,或者摆架子,或者不耐烦,结果失去了很多的朋友,也失去了很多的机会。

上一篇:广宇学校兴趣小组展示主持词下一篇:政府办公室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整改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