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中小学生托管调查报告

2024-04-16

西安中小学生托管调查报告(共9篇)

篇1:西安中小学生托管调查报告

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家长对小学生上学之外的时间安排选择了托管。近年来呈现托管人数逐年上升、托管机构越来越多之势。据初步了解,全区小学生托管面在10%以上,个别学校学生托管面达到30%以上,六年级学生托管面超过60%。托管机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的需求,解决了学生无人看管的问题,但在管理和运行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和区政协的高度重视。按照区政协20xx年工作安排,区政协提案和委员联络工作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驻区教文体局民主监督小组在区教文体局和其它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支持下,于20xx年6月至7月在全区开展了教育托管情况的调研。调研采取到学校和托管机构现场视察、召开家长和教师座谈会、职能部门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共视察学校5所、托管机构8个、召开座谈会3次、收集问卷1500余份。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教育托管的基本情况

1、托管机构情况

经初步摸底,石鼓区共有30家托管机构,托管人数约 26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6%。其中:托管机构场地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的有 17 个 ,人数达到100人以上的机构有7个 ;教育部门为主发放许可证的11家,工商部门为主发放营业执照的1家,无证经营的18家。承办主体具体分三类,一类是由已审批的教育培训机构兼办,大多有专门场地和规范的管理,属于在培训之外延伸的服务。如市教育局批的鼎尚教育、博文教育、景晨教育、尚书堂教育,区教文体局批的明睿教育、苑园培训、小星星培训、美红培训等。二类是闲置人员租用学校周边居民房开办,以临时照看、接送学生、提供食宿为主。如夏加儿、程旭托管、卓成教育等。三类是退休教师利用自有房屋开展的校外托管服务,以课程辅导为主,兼顾照看学生与提供食宿。如下横街小学附近家属楼、都司街小学内的无名托管等。

2、托管服务类型

校外托管机构根据被托管学生的需求,形成了多种托管形式,主要有四类:全托、午托、晚托和寒暑假托。全托指服务机构提供早、中、晚三餐,学习辅导和生活照料等服务的托管类型。午托指中午托管学生,提供午餐、午休及中午接送学生等服务的托管类型。晚托指学生下午放学后到晚上的时间托管学生,主要是下午接孩子并提供晚餐和学业辅导。寒暑假托指寒暑假托管学生,主要是辅导学习等服务托管类型。

二、托管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1、托管产生的背景

第一,家长与学生上学、放学、放假时间不同步。导致小孩无人接送而送去托管。这种情况占托管学生的25 %左右。

第二,部分学生家离校较远。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择校生的存在,部分学生家离校较远,家长因上下学耽误时间和安全的考虑而不得不将小孩送到托管机构照看。这种情况占托管学生的30 %左右。

第三,进城务工人员增多。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增多,家长因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不固定而无法照看小孩,更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这种情况占托管学生的30 %左右。

第四,留守儿童的增多。父母外出打工,家中只有老人照看孩子。而老人缺少必要的教育知识、家里也无学习氛围,家长因此也将小孩送至托管机构。这种情况占托管学生的15%左右。

2、托管产生的积极意义

从家长和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对托管的评价是正面的。主要好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温习好功课,提高了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改变小学生在家里做作业时一心几用、拖拖拉拉的毛病。给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留出了时间;

3、学生学习成绩普遍都有提高,学生自信心增强;

4、解决家长对接送孩子和辅导学习的压力;

5、解决家长对孩子放学、放假后吃饭和安全的后顾之忧。

三、存在的问题

1、机构定性难。托管机构兼有教育性与社会服务性的双重性质,不仅涉及到教育、工商部门的管理,还涉及到物价、安全、消防、食品监管等等方面的管理。但是,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还没有出台针对托管机构监管的法律、法规或是相关政策,各职能部门“有心无力”。究竟如何定性、由哪个部门为主管理难以确定。

2、无证经营多。当前,已办理营业执照和培训证一般是开办时间早、规模较大的教育培训机构。其它大部分小型托管、家庭托管均未办理相关证照。其“无证经营”的主要原因一是“办证无门”。《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的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但目前有关工商登记方面的具体内容,仍未出台。由于没有具体的依据,目前在登记实践中,工商部门未将教育培训纳入登记范畴。教育部门认为托管以家政服务为主,不在自己的权限范围,不能发证。食药、消防部门自然不将其纳入监管范围。

3、安全隐患大。由于监管不到位,服务对象又是未成年人,因而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⑴ 食品安全隐患。一是一些托管机构人员未经培训,不考虑或根本不懂学生营养搭配,饭菜保证不了学生营养需要和食材来源的安全。二是缺少必要的防疫消毒设备,存在食品中毒风险。三是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存在传染病风险。

⑵消防安全。一些托管机构场地简陋,既未办证,也缺乏消防意识,消防设备匮乏,消防设施严重不达标,没有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事故,逃生困难。

⑶人身安全。托管机构场地狭窄,学生又多又好动,喜欢追打吵闹,一旦管理疏忽,容易发生意外碰撞,造成受伤。另外托管机构和人员素质不合格、缺乏监管,托管人员也可能给学生孩子身心伤害。

4、服务质量忧。一些有些托管中心聘请的`人员并不具备教师资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变动频繁,教错现象时有发生,教学方法也有欠缺,对学生缺乏有力监管督促,学生之间抄写作业现象也时有发生,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5、收费无标准。由于缺乏物价部门的监管,大多数托管机构自定服务内容,收费标准不一,收费从每学期1000元——4000元不等。

6、法律维权难。托管机构接收学生没有合同明确双方责任义务,收费无正式收据。一旦出现纠纷学生家长无法维权。

四、对规范校外托管机构管理的建议

1、明确审批程序。鉴于托管机构有市场需求,不可能完全取缔,只能加强管理,不断规范,让它更好地为家长、学生服务,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服务平台。建议政府研究出台相关规定,明确监管职责、加强管理。由教育和工商部门牵头,公安消防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物价部门等共同完成审批工作。具体做法可由托管机构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各部门根据相关要求审核相关资质,签字认可。凡是以教育培训为主业的托管机构由教育部门审核许可后再由工商部门发放营业执照;凡是专门从事学生接送、食宿的托管机构由工商部门发放营业执照。

2、落实监管责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各部门各负其责。教育、工商、公安消防、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及街道和社区,根据各自职能各负其责,共同做好托管机构的监管。督促其明晰职责,规范管理,服务到位,确保安全。

3、加大管理力度。对托管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并制定日常监管制度。各职能部门加大对托管中心的监管力度,对审批合格的托管中心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检查、监督,重点是消防、食品卫生、托管人员队伍的检查。对家长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家长向主管部门投诉,反映托管中的不规范行为,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随时取缔。对无证非法经营的托管中心加大清理力度,发现一处关闭一处。

4、拓宽有偿托管渠道。按照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重新修订和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严禁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有偿托管,有偿补课现象在学校得到了有效遏制。此消彼长,社会托管风生水起,同时极少数在职教师课外业余时间也在悄悄补课和托管学生。但是,托管机构和个人托管在师资、设备、场地以及对教学大纲的理解远不及公办学校,是否可以探讨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放开学校和在职教师有偿托管,变“地下”托管为“阳光”托管;是否可以利用社区资源优势,探讨社区举办托管机构的可行性。

五、具体工作意见

鉴于当前情况,建议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落实以下有关事项:

1、对辖区内托管机构摸底造册。在9月份开学后对全区学生托管机构作一次全面的摸底检查和登记造册, 摸清底子。

2、分门别类进行处理。对托管机构符合开办条件的办理相关证照,不符合开办条件的坚决关闭。

3、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管理制度,明确各自职责。

4、加强监管。防止托管方面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2:西安中小学生托管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省中小学生托管机构目前的发展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托管行业标准和规范托管行业发展提供统计支撑,省统计局组织省属11支调查队(户县、耀州区、陇县、临渭区、华阴市、蒲城县、宝塔区、略阳县、西乡县、绥德县、洛南县)在各自辖区内开展了学生托管机构发展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在11支省属调查队所在地进行,随机抽取了33个学生托管机构开展了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回收率达到100%。调查内容主要是围绕托管机构基本情况、机构资质情况和资质生源情况等问题。调查发现,透过火热的托管机构市场,目前的托管行业还存在着不少急需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调查的托管机构基本情况

1、调查显示,开办5年以上的老托管机构有12家,占比36.4%。开办1—3年的托管机构有12家,占比36.4%。1年以内新开办的托管机构只有5家,占比15.2%。

2、托管机构的分布都比较集中,大部分都分布在学校附近。在调查的托管机构中,22家被调查机构附近,都同时还有5家以上的同类托管机构。有2—3家和3—5家的各只占到15.2%。

3、吃、住、学是大部分托管机构选择的服务内容。调查显示,服务内容包含就餐、住宿和辅导功课的托管机构有21家,占比63.6%,其余5家只有辅导功课业务,4家在辅导功课的同时还提供简单的就餐服务。

4、托管学生的活动场所大部分为租赁。调查显示,有偿租赁取得营业场所的托管机构有28家,占比84.8%。只有5家托管机构是自有房屋。在调查的所有托管机构中,29家都位于居民住宅小区,这也是跟托管生源的年龄有密切关系。托管场所修建时间五年以内和五年以上的各占一半。

5、托管机构营业面积都比较大。调查显示,22家托管机构的营业面积都在100平米以上,这样就能保证托管学生活动空间充足。

6、小学生为托管机构主要生源。调查显示,72.7%的托管机构学生来源为小学生,只有24.2%的托管机构学生除了小学生还包括初中生。从入托学生数量来看,中等规模的托管机构最为常见。调查显示,入托学生数量在21—40人的托管机构占比为42.4%。40人以上和10—20人的占比为24%和18.2%。10人以下的小规模托管机构只5家,占比为15.2%。

三、目前托管机构行业存在的问题

1、无照经营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调查显示,占66.7%的托管机构是没有营业执照的。在调查过程中,托管机构营业者普遍反映没有营业执照的原因一是不知道去哪里办,二是也没有执法监督部门来要求办理。有8家托管机构开办近一年来,没有相关部门进行过一次执法检查。同时,托管学生家长也基本不询问是否办理的营业执照。

2、食品卫生情况令人堪忧。调查显示,近四成的托管机构没有取得卫生许可证,只有半数机构的从业人员都具备健康证明,甚至还有3家托管机构居然全部工作人员都没有健康证明。而这些托管机构大部分还从事托管学生的餐饮业务。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被调查机构的厨房都属于家庭作坊式,没有专业的消毒设备,也没有专门的食品采购和留样制度,这就很难保证入托学生饮食的安全卫生。

3、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调查显示,托管机构辅导功课的老师都具有教师从业资格证的只有11家,仅占三成。全部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也有5家。虽然调查显示托管机构从业人员教育水平较高,28家托管机构的从业人员都在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但是仅靠学历而不是职业资格来保证辅导功课的教学质量难免令人担忧。

四、托管机构的行业前景预测

调查显示,托管机构的收费标准保持在较高水平。14家托管机构收费标准在每月人均300—500元内,10家收费标准在每月人均500元以上。在调查的时候,机构从业者也表示,收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托管学生伙食的好坏,而不是功课辅导的多少。在本次调查过程中,79%的调查问卷填报人为托管机构的开办人,这样就保证了调查问卷中所填报的问题答案有较高的真实性。调查显示,几乎近9成的被调查者均认为托管机构的行业前景一般,但是还是能维持小幅度盈利的。

五、对规范学生托管机构的几点建议

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为了确保中小学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积极引导监督校外学生托管机构规范化运营,预防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建议如下:

1、明确监管主体,严格执行审批登记制度。政府要明确管理主体,由政府牵头,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把托管机构的管理纳入政府部门日常监管范畴,确保各部门能密切协调、配合,制定详细完善的中小学生托管机构管理办法和审批登记制度,制定行业标准,提高行业进入门槛。

2、强化安全管理。围绕饮食安全、住宿安全、设施安全、消防安全、接送安全、疾病防控、人员资质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有切实指导意义的管理标准。严格执行检查制度,坚决取缔无资质、脏乱差的黑托管机构。

3、做好定期培训和资质检查工作。相关部门应该对机构从业者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和不定期检查,确保从业人员具备相关教学资格。同时做好规范经营、健全制度、科学管理、专业教学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提升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和机构整体托管水平。

篇3:西安中小学生托管调查报告

关键词:大学生,纸质报刊,习惯,取向,需求

尽管纸质报刊凭借其内容深刻、购买方便、接触容易、成本低廉等优势, 在网络与新媒介蒸蒸日上的今天, 依然占有不可撼动的一席之地, 但是数字媒介带来的冲击使包括纸质报刊媒体在内的传统媒体不得不思考出路。“大众传媒小众化”, 受众市场的细分化是其中一条必然的出路。大学生作为一个具备较高知识的知性群体, 对于各类信息有较高的求知欲, 大学生及其相关群体——“准大学生”与“后大学生”, 尽管还不是媒介的主体接收对象, 但无疑是媒介的高接触者, 而且是未来的媒介主体受众。另外, 大学时代的阅读习惯往往能产生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对于媒体来说, 谁能把握住大学生受众市场, 谁就能保证自己将来的发展。欲了解传统纸质报刊未来的生命张力, 首先要把握大学生对纸质报刊的阅读情况。

选择西安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是因为西安地区有五十余所高校, 在校大学生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西安地区却没有一份大型的针对大学生受众的正式商业报刊, 甚至没有一份入选“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的报刊。这究竟是巨大的受众市场资源的浪费, 还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悲哀?本项调查主要针对西安地区在校本科大学生, 宏观把握其对纸质报刊的阅读情况, 以此分析纸质媒介在西安大学生市场的潜力, 为媒体对大学生读者市场的开发提供参考性意见, 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西安高等院校关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一、调查情况说明

本次调查历时6个月, 分前、中、后三期进行, 是课题小组四人在学业与考试之外,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整理、调查、统计、分析、报告等工作。调查以纸问卷的方式为主进行, 面向陕西师范大学 (雁塔、长安两校区) 、西安交通大学 (本部) 、西北工业大学 (南校区) 、长安大学 (渭水校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长安校区) 、西京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发放, 基本覆盖西安市各大方向 (高校较集中的雁塔、长安、碑林区较多) , 一、二、三类本科, 公办与民办高校。调查对象涉及文史类、理工类、社科类、经管类、体艺类及其他类专业。共发放纸质问卷1800份, 收回1583份, 有效1286份;网络问卷200份, 收回8份, 有效8份。在共计1294份有效问卷中, 男生填写662份, 女生填写632份。

在调查问卷之外, 我们还选择了较近的一些调查对象进行反馈访谈, 验证问卷的可信度, 同时又对问卷上未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有了一定认识、了解。

在数据的统计过程中, 我们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现结果, 保证选项的总和为100%。单选题每道选项的比例=选项的选择人数/本题的有效答题人数;多选题每道选项的比例=选项被选择数/所有选项被选择数的总和。

二、调查结果汇报与分析

(一) 阅读与购买习惯方面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 报刊在西安大学生中的受欢迎范围广泛, 在128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 84.14%的人非常或是有点喜欢阅读报刊。而其又以满足爱好休闲为最广泛目的, 其次是为了关注新闻时事、掌握各方面的讯息。约60.43%的大学生每周阅读报刊的时间不超过3.5小时 (平均每天半小时) , 近九成的大学生每月在报刊上的花费不超过10元, 占其课余时间与生活费的很小比重。在针对陕西师范大学大一学生所做的预调查中, 有近35%的人上大学之后花费在阅读报刊上的时间与金钱反而比高中时少了。而在购买习惯方面, 不管是否有固定的阅读种类, 逾3/4的大学生都不再经常购买纸质报刊。

(二) 阅读取向方面

在读报方式上, “上网”超过“零售点购买”与“图书馆借阅”的形式, 成为最多人经常选择的方式, 手机报 (短信形式) 随后, 位列第四大途径。其他途径诸如邮政订阅、公共报刊栏阅读、消费场所的免费供读等, 并不多见。由此可见, 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 网络与手机媒介凭借其高端性、便利性、海量信息量、互动性等优势, 吸引走大多数的大学生读者, 使得大学生纸媒市场面临着较大的冲击。但是据访谈得知, 大多数大学生虽然以网络作为获取信息、阅读报刊的首要途径, 但是他们在上网的时候很少专门去寻找报刊的门户网站, 而多是在QQ等的新闻弹出窗口, 或者是在微博中得知某些消息信息。如果不再通过搜索引擎对消息进行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大学生通过网络所获知的信息的广度与深度与阅读纸质报刊相比差很多。

另外, 逾1/5的受访大学生会有意识地利用大学图书馆的优势去借阅报刊。这样, 高校可以在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尤其是纸质媒介素养的教育, 纸质报刊也可以借助大学图书馆, 以捐赠、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销。

1. 阅读内容取向

由上图可以看出, 西安大学生在阅读报刊时关注的内容类别依次是:时事政治类、生活娱乐类、文学影视类、时尚旅行类、人物访谈类、体育健康类、经济金融类、学术科研类、考研考证类、其他类 (军事、艺术、心理学等方面) 。

2. 西安大学生最喜欢看的纸质报刊

依据调查问卷的填写, 结合我们在大学附近的报刊销售点了解到的情况, 我们得知, 下列报刊在西安大学生中最为热销:《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环球时报》、《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看天下》等。此外, 许多男生偏好《篮球先锋报》、《电脑报》、《航空知识》等与体育、电脑、军事有关的报刊;许多女生喜欢《瑞丽》、《女友》、《米娜》、《萌芽》、《最小说》等贴近时尚娱乐与青春文学性的报刊。同是纸质媒介, 杂志比报纸更受西安大学生的喜爱。

另外, 西安地区的本地纸媒, 如《华商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 虽略有提及, 但是所占比重极小。而本题答案中出现了《大河报》、《兰州日报》、《洛阳晚报》等非陕西籍的地方区域性纸媒。我们应该认识到, 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 也有其复杂性。不仅是学科专业背景的杂多, 还有生源地的多样, 外地生源极多的情况下, 媒介想要以“地理”或者“心理”接近本地大学生读者, 还是很难的。然而反过来想, 如果我们能够方便传达给大学生他们所关注的地方 (家乡) 的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能轻易地把握住心理上的“接近性”。

3. 影响西安大学生选择或评价一份报刊的因素

影响西安大学生选择自己评价一份报刊的因素按其广泛性与重要性依次是:信息取向、时效性、信息量、知名度、文字风格、价格、装帧设计、印刷质量、其他等。

决定一份报纸是否畅销的因素有很多, 但却并不是所有报纸都能兼顾得到的。“媒介即讯息”, 媒介的功能最终归结于信息的传播上, 征服受众最有利武器还是好的内容。信息取向、信息量、文字风格与时效性等都是内容因素。如何在内容的设置投受众所好?由图示比例可知:首先必须要满足目标受众的信息取向;其次尽可能提供丰富的信息量;再次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 即对受众而言的新鲜性;最后要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字风格, 因为文字始终是报刊传播信息的第一重要符号。

另外, 知名度是大学生选择报刊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上整理“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发现, 获此殊荣的时政财经类报刊与文化综合类报刊, 大都在大学生中备受欢迎。“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的知名度是一种多年赞誉的积累, 每份报刊都有一定的历史, 它们在现今的纸质媒体格局中占据着难以动摇的地位。要推出一份纸质分众窄媒, 依托于这些品牌报社进行推广与发行, 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还有另外一种知名度的构建, 是如《最小说》、《独唱团》、《仙度瑞拉》等文学杂志这样, 由时下知名的青年作家或者畅销小说家推出, 以其粉丝读者为基本支持力量发行。然而这类报刊往往能一时轰动, 却难以收获长远稳定的赞誉。

报刊的印刷质量与装帧设计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大学生对报刊装帧的审美要求是:简洁而不刻板, 灵动而不花哨。编辑大学生报刊要特别注意协调文字与图片、内容与广告等的比例。

4. 校园刊物

校园刊物对在校大学生来说, 应该是最具“地理接近性”的刊物。对于校园刊物, 我们设置了一道填空题, 请调查对象写出个人觉得最好的校园刊物。这道题的答复率很低, 仅有18%左右, 还有一部分人回答“没有关注过”、“没有好的”等等, 结合访谈可知, 西安的高校刊物存在极大的认可危机。

(三) 关于西安地区大学生报刊的需求问题

统计结果显示, 在所调查西安大学生中, 65.70%的人认为西安需要一份大型的针对大学生的报刊, 25.30%的人认为可有可无, 9.00%的人认为不需要。

对于认为需要的西安大学生来说, 这份报刊最佳的周期是月刊, 最受期待的价格为2.5—3.5元, 45.88%的人非常或比较愿意为这份报刊服务。此外, 一般大学生需要, 而从周边的纸质报刊中最不易获得的信息是学术科研类信息。但是据《报署2009年陕西省报刊年检汇总表1》显示, 西安地区有近200家合法注册的报刊为学报学刊, 信息主要涉及学术科研类。可见, 不是此类信息匮乏, 而是此类报刊的营销传播途径不对。

而认为不需要或者可有可无的同学所持的理由主要有:

1. 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同, 一份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报刊很难兼顾;

2. 市场上已经有很多质量很好的报刊, 适合大学生阅读;

3. 大学生大多花费许多的时间用于网络, 而没有过多时间读报;

4. 现在用手机和电脑上网查找各类消息与信息很方便;

5. 学生自己办报没有文化大背景, 办出来也是一份“假报纸”, 且西安高校没有特色;

6. 纸质媒体时效性较差, 生产周期长;

7. 成本高, 价值低;

……

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 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购买意愿。数据结果所得, 65%的人认为西安地区需要一份大型的针对大学生的纸质报刊, 仅9%的人认为不需要。由此可见, 在西安地区, 以大学生为目标受众的区域性纸质报刊有强烈的市场需求性。如果有这样一份报刊, 西安大学生对其价格期待不高, 一般认为不要超过5元。但对其刊期要求也并不短, 月刊就得到广泛认定。

对西安大学生需求定位可以看到, 他们需要而从周边媒体中最不易获得的信息是学术科研类, 其次为考研考证类。在如今纸质报刊媒介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之际, 这也许就是大学生受众市场的最易突破的机遇。

三、结论与思考

(一) 大学生纸质报刊市场的格局分析

大学生的纸质报刊阅读环境主要包括市场发行的有偿报刊与校内流通的无偿的校报校刊。而西安高校的校报校刊获得的接触率与赞誉度极低, 其所承担的传播功能的刻板性决定了其信息传播难以广泛以及征服大学生。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是“高端深刻+低端娱乐”, 而娱乐的“低端”并非是“低俗”, 它是相对于深刻性新闻而言。不论是社会思考还是娱乐休闲, 大学生都已经或正在形成一种“有品质”的阅读追求。而受经济因素的制约, 大学生通常是在中低价位中选择高端产品。在此范畴之内的纸质报刊, 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南方周末》、《读者》、《青年文摘》等具有一定历史与高知名度的报刊品牌占据绝大部分市场, 针对大学生为受众的报刊如《大学生》、《校园》等虽占有一定市场占有率, 但却远远不能与之相比。

(二) 网络媒介冲击下报刊的尝试

哈罗德·亚当斯·英尼斯说过:“一种传播媒介的长期使用, 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被传播的知识的特性, 并且认为, 它的普及性影响终将创造一种文明, 在这种文明中, 生活及其变动性将变得非常难以维持, 一种新媒介的优势终将成为导致一种新文明诞生的力量。”[1]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无一不是技术革命的产物。以网络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来, “数字时代”来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0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 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亿, 手机网民规模更达2.77亿。而几乎每一个大学生, 都是“网民”。

网络越来越高的普及率, 尤其伴随着门户网站的兴起与完善, 夺走了传统媒体的大量受众。传统媒体在惊慌之余寻求着如何与作为竞争对手的数字媒介达到双赢的收获, 于是媒介融合就成了一条必须之路。许多报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报刊形式、电子媒介的数字报刊 (即电子报刊) , 也成了这些网站运营的一个主要内容。

此外, 纸质报纸还寻求在自身媒介形式不变的情况之下的创新之路。2010年被称作“纸媒的3D元年”, 比利时报纸《最后一点钟报》于2010年3月9日推出了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份3D报纸, 2010年4月16日湖北《十堰晚报》就推出了中国首份3D报纸。所谓3D报刊, 就是运用3D技术将平面图象立体化, 戴上特殊的红蓝眼镜之后就能看到栩栩如生的图象。迄今为止推出的3D报刊都取得了极大成功, 但是关于其前景如何则是众说纷纭。

(三) 对创办西安地区大学生报刊的建议

“媒体处处是博弈,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2]纸媒的博弈对手, 除了纸媒, 尤其是具有重叠覆盖率的纸媒, 还有新兴的数字媒介。当今时代, 媒介发展追求市场细分化 (主要包括区域细分与受众细分) , 即“大众传播小众化”, 要在西安地区创办一份针对大学生的报刊, 必须要有各方面的权衡与考量。但是最重要的建设必须着落于报刊内容构建与发行营销机制两大方面。

1. 内容是王道“填空”与“选择”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内容是媒介的生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在现有媒体环境中寻求出路, 就必须做好“填空”与“选择”。所谓填空就是要寻求媒介信息覆盖中的薄弱之处, 从此处下手, 填补缝隙。但是“缝隙”之所以薄弱, 便是因为对它们的需求并不强烈, 这些方面信息可以作为报刊内容特色, 却不能成为主体内容, 这样就需要做好“选择”, 从需求高同时也覆盖多的信息类别中选择对报刊定位有价值的信息, 权衡与“填空”信息的多少、轻重等方面的比例。对于创办西安大学生报刊来说, 学术科研与考研考证、校际活动、大型比赛、就业指导等方面信息以及全国各地重要新闻, 就是“填空”的方向, 但是这些只能作为报刊的特色栏目, 却不能作为主体内容。

另外, 大学生阅读追求是“高端深刻+低端娱乐”, 即既要有社会意义上的深度思考和学业相关的诸多实用信息, 又要有迎合年轻人心理的时尚与娱乐资讯, 而且无论是高端追求还是低端需要, 大学生都希望获得最有品质的信息。麦克卢汉指出“报纸延伸了人类想的功能”[3], 可见办好报刊, 必须要在各类信息上挖掘“想”的深度。

2. 整合发行营销机制

西安大学生报刊的发行, 可以寻求两条依托之路:一、依托当地有实力的报社或者报业集团;二、依托聚拢着大量大学生的网络平台。可以采取现有纸媒的运作方式, 在发行纸质报刊的同时运营网站, 电子报刊比纸质报刊晚一期发行。也可以反其道而行, 直接建立专门的网站, 只发行电子报刊, 待此报刊形成气候之后, 再发行纸质版。

在营销渠道方面, 我们建议:

(1) 先要在各高校做好宣传, 同时要在校内报刊零售点建立发行销售网;

(2) 与各高校网站建立相互链接, 在达到宣传的同时方便了解高校动态;

(3) 将一定数目的过期报刊捐赠给高校图书馆, 提高报刊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4) 为大学生提供在报刊工作的机会, 吸收大学生意见的同时获得关注;

(5) 主办或者承办一些校际的活动。

参考文献

[1]赵保全, 王青.媒介形态变化与文学的嬗变——论文学的困境和出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孙光海, 陈立生.传媒博弈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10.

篇4:西安中小学生托管调查报告

关键词:西安市;大学生;环境态度

中图分类号:R16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201-01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在享受越来越便利的生活的同时,生存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需要重视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环境态度是个体对环境问题的一般态度,主要是指“个体对与环境有关的活动、问题所持有的信念、情感、行为意图的综合”(Shultz,Shriver,Tabanico,&Khazia,2004,P31)。Stern和Dietz(1994)的价值观基础理论是关于环境态度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有三种不同的价值目标,分别是自我、他人、生物。对这几种价值目标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分别是利己取向、利他取向、生物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导致三种不同的环境态度:自我中心、他人中心、生物中心。我们这次调查所采用的大学生环境态度量表(刘瑞利,2010)是依据这个价值观基础理论来建立的,量表分三个维度:自我中心、他人中心、生物中心。

本次调查使用大学生环境态度量表来测量陕西师师范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的学生的环境态度,目的在于对西安市大学生的环境态度做一个初步了解。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的4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450份问卷,共回收446份,回收率99.1%,其中有效问卷392份,剔除极端值(按1%和99%来剔除)后剩余384,有效率86.1%。其中男生184人,女生202人,大一187人,大二124人,大三23人,大四22人,研究生21人,其他年级8人。本次调查采用的是刘瑞利编制的“大学生环境态度问卷”为调查工具,采用的是likert5点评分的设置。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处理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环境态度量表总体得分情况。

在自我中心、他人中心、生物中心三个维度的得分以及总问卷的平均得分和标准差分别是:2.4,4.4,4.42,3.74和0.7,0.48,0.51,0.56。

(二)环境态度的性别差异和民族差异。

男生在他人中心、生物中心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和在总问卷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但是男生和女生的得分不存在性别差异。非少数民族的学生和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大学生环境态度量表的三个维度以及总分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环境态度的年级差异。

表2 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环境态度方差分析表

注:*p<0.05

分析可知,被试在他人中心和生物中心以及总问卷上的得分在不同年级间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被试在自我中心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环境态度的差异。

有关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环境态度量表的得分情况如表8所示。属于独生子女的学生在他人中心维度和生物中心维度上的得分要高于属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的得分,这两个维度的得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属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在自我中心维度上的得分要高于属于独生子女的学生的得分,且得分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3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环境态度差异

注:*p<0.05

四、讨论与分析

虽然测出的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环境态度得分的差异显著,但是大三和大四的样本量不足30人,属于小样本,并不能很好地代表这两所高校的大三大四学生的环境态度。得分的差异也许是因为样本数目少而导致的。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有差异,说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关心环境问题时,考虑的基础会有所不同。基于个人因素的考虑(比如担心环境污染会影响自己的生活),非独生子女的环境态度要比独生子女积极,非独生子女更可能会想到为环境问题而做出环保行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总的环境态度的积极程度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环境态度的构成却是不一样的。这也许是由于他们的家庭环境不一样导致的,独生子女的家庭的关注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不同于非独生子女家庭。

从问卷得分来看,这两所高校的学生的整体的环境态度属于较积极的环境态度,在自我中心维度上的得分却显示的是较消极的环境态度,可能是由于教育或生活中受到保护环境宣传的影响,使得其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少有能真正付诸行动的时间和习惯。

五、结论

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的学生的总环境态度属于积极的环境态度,在自我中心维度上显示基于个人因素的考虑的环境态度表现为较消极的环境态度。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在总问卷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他人中心和生物中心两个维度上都有显著差异,在总问卷得分上也有显著差异,在自我中心维度上无显著差异。这两所高校的学生不同性别在各个维度和总问卷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参考文献:

[1]Schultz, P.W., Shriver, C., Tabanico , J.J., & Khazian , A .M . (2004). Implicit connections with nature. Jour 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 24 , 31-42.

[2]Stern, P .C., &Dietz, T.(1994).The value basis of environment al concer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 50 , 65-84

[3]刘瑞利.大学生环境态度问卷编制及特点分析,2010

[4]李新秀.国外环境态度研究述评.心理科学. 2010,33(6):1448-1450

篇5:小学生托管中心调查问卷(模版)

1.您早晚接送孩子的方式大多是什么?()A.父母接送 B.祖父母接送 C.孩子自己上学 D.其他(请列出)_______________

2.您中午接送孩子的方式大多是什么?()

A.父母接送 B.祖父母接送 C.托管 D.其他(请列出)_______________

3.您接送孩子的交通工具?()A.汽车 B.电动车或自行车 C.公交车 D.步行

4.您孩子中午放学后的去处?()A.留在学校 B.托管中心 C.家里 D.父母工作单位

5.您是否想过或送过孩子去托管中心?()

A.已经托管 B.没有托管,也不需要托管 C.目前没有托管但有托管的想法

6.您对托管中心到学校距离的接受范围?()

A.不出校门 B步行5分钟内 C.步行5~10分钟 D.步行10分钟以上

7.您送孩子去托管中心最先考虑的是哪方面?(可多选)()A.安全保障 B.费用 C.卫生情况 D.食品质量 E.午睡条件 F.距校距离 G.师资 H.硬件设施 I.其他(请列出)_______________

8.您希望托管中心提供以下哪些服务?(可多选)()A.孩子午餐 B.家长午餐 C.孩子晚餐 D.午睡床位 E.作业辅导 F.外语辅导 G.语数一对一补习

H.美术培训或自由绘画场所 I.书法培训或自由书写场所 J.乐器培训与陪练(请列出具体乐器名称)_______________ K.乐高机器人搭建指导 L小主持人培训 M.课外阅读图书室 N.室内外游戏场地 O.其他(请列出)__________________

9.您关于托管中心的建议:

篇6:西安百名大学生交友调查

于谈恋爱

2012年12月03日07:44 西安新闻网微博评论

在经过了视早恋如豺狼虎豹的中学时代,如今,步入象牙塔的大学生们纷纷走进了恋爱的“围城”之中。临近期末和招聘季,不少学生这厢抱怨工作难找,那厢却花钱如水,其中,花在“另一半”身上的恋爱费用更是让人惊叹。

就大学生恋爱成本这一话题,本报校园记者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等高校进行了调查。金钱支出:

约占生活费的30%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大学中谈恋爱的学生比例较高,学生情侣恋爱花销主要集中在吃饭、看电影或互赠礼物等方面。绝大部分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900元~1200元之间,其中用于恋爱的消费多为300元~500元,约占生活费的30%。

根据记者对100名同学的调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恋爱中的男生花费要高于女生;恋爱中的同学每月花费要明显高于单身的同学。

精力投入:

时间成本让人却步

爱情除了金钱成本,还需要有更多精力的投入。石永波同学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笃实新闻网主席,现已大四的他仍然单身。对于恋爱中“被剩”,石永波总结他的生活几乎被策划活动、采访、撰稿、总结、开会这几个关键词填满了。而另据调查,在校报、校广播台、校电视台等校园媒体负责人中,单身的占70%,一单到底的占43%,而“没时间、没精力”成为主要原因。

样本调查:

谈恋爱丰俭由人

人物一:肃肃(男)

学校:长安大学大二

恋爱成本:每月200元+双休日

这个可爱憨厚的男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恋爱方式。“因为我们的家境都比较一般,所以我们都是比较刻意去节俭一些。”肃肃说。肃肃的大学在北郊,女朋友则在东郊求学。一开始肃肃每周都往东郊跑,“来回车费8块,我们都喜欢买菜自己做饭,所以也花不了多少钱。一个月下来大概也就100元左右吧。但是我们经常通话,话费贵了点,可能也要花上100元。”肃肃憨憨地笑着。

人物二:王同学(女)

学校:陕西师范大学大一

恋爱成本:AA制

“我是大一开始谈恋爱的,平时我们都AA制。”王同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如今90后大学生在恋爱上大呼要求“经济独立”,而且出人意料地是要求AA制的更多时候是女生提出来的。“我们都还是学生,也没什么钱,没必要装大款。而且我们学生之间的AA制并没有别人想得那样锱铢必较,更多情况下是如果吃饭你掏了钱,那看电影时就不要跟我抢着付账了,双方之间还是互相体谅的。”

人物三:张同学(男)

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恋爱成本:不恋族,成本为零

“谈恋爱多累啊,身边人因为谈恋爱又吵又闹又哭又笑的,而且每到月底就穷得揭不开锅了,恋爱成本就算再低也低不过单身贵族,压根就不需要恋爱成本。”

对这种想法,张同学解释说:“其实我觉得学生还是以学习为主比较好,而且我们谈恋爱时花的钱基本上都是父母的钱,父母为了我们上学已经投入了那么多,如果还因为恋爱再多花他们的钱,会觉得很不安。还是等到工作以后有了收入再说吧。”

专家观点:

恋爱要有度

有些高校甚至专门开设“大学生婚恋观”这类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对于恋爱成本高,大学生要不要谈恋爱高校要不要打压或者倡导恋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同学认为,在一些文理特色鲜明的院校,男女生比例失衡使得校园恋爱可遇不可求。在茫茫人海能找到互相欣赏、惺惺相惜的人,只要两个人开心、幸福,花费点时间、金钱,都是值得的。即使校园爱情大都以“分手”告终,但他们换来了经验,“高校不谈恋爱,毕业后的恋爱就很现实了,很容易被剩下。”但也有同学认为,只有少数同学的爱情花费来自于奖学金、助学金或兼职劳动报酬,但大部分大学生的花费还是靠家里的。没有任何经济基础,花父母的钱为自己买浪漫,“太不厚道”。

西安石油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郑老师认为,“恋爱要有度”。适度的“浪漫”是可以的,爱情本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情,不必为了“浪漫”而浪漫,过度地追求与自己生活不相符的高成本爱情,就会加重自己与家庭的负担,让浪漫的校园爱情变质。只有理性的恋爱观,才能让爱情保鲜。

恋爱钱花在哪儿

恋爱是人生美好的经历,众所周知,大学除了是学习的场所外也是学生恋爱的天堂,高中时不好意思谈恋爱,大学不谈恋爱都不好意思。但是在谈恋爱期间,不可避免会浪费很多金钱、时间和精力。本报校园记者调查发现,约会聚餐、互赠礼物、通信和交通费位于大学生恋爱成本前三位。

外出就餐

烧钱指数:★★★★★

对于学生情侣来说,外出就餐已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西安交通大学的郑毅同学与女朋友已相恋一年,当时追女朋友时他煞费苦心,几次浪漫的约会让他的钱包顿时瘪了不少。有一次在上岛咖啡约会,一餐饭就花去了260元。确定男女朋友关系后,他几乎每天都会给女朋友买些小食品,这些开支一般在20元之间,可是一个月下来就至少600元。

作家三毛曾说,只有落实到穿衣、吃饭等具体事情上,爱情才称得上真正的爱情。西安石油大学大四学生小马的男朋友是西安理工大学大三一名学生,两人周末才能见一次。吃饭、游玩花费大约200元,有一次去逛景点,花掉了他一个月的生活费。

赠送礼物

烧钱指数:★★★★☆

“大节、小节,天天过;大礼,小礼,不能停。”对于情侣来说,生日、周年纪念日、情人节等是必须要送礼物表示的。西安石油大学2009级学生小白曾与男友提过自己的手机总是死机、反应慢,于是在小白23岁生日的时候,男友送给她一个价格不菲的新手机作为生日惊喜。“我在他生日的时候送他100元的情侣吊坠,还花了一周时间亲手织了一条围巾,用了一个月时间叠了一罐心形折纸作为送给他的情人节礼物。”西安交通大学的章琰与男友相恋一年,换季时,她会给男朋友买衣服,一般每件120元左右,她曾买过3件。

通信费与交通费

烧钱指数:★★★☆☆

通信费与交通费是异地情侣最苦恼的问题,为此,西安石油大学2009级学生小白很为她男朋友心疼。大她一届的男朋友毕业后就去陕北工作了:“每月交话费的时候才感觉自己废话那么多。”

自从去年在人人网上偶遇中学初恋后,陕西师大中文系的杨妙就开始变得忙碌起来:学习化妆、研究着装搭配,还经常念叨着要去哈尔滨看望她的男朋友。“为了不影响学习,我每晚10点一边走在回寝室的路上,一边拨通他的电话……很幸福!”杨妙笑着说。

篇7:西安中小学生托管调查报告

同学:

你好!为了解西安市在校大学生对于考取驾照的看法和意愿,此次我们对西安市多个高校在读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在此,非常感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并配合我们做此项调查,请完成以下问题,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号上打√。

1.你的性别:A 男B 女

2.现在就读于哪所大学?

3.你所攻读的专业:

4.所在年级:

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 大四E 研究生或以上

5.你现在的月平均生活费是:

A 600以下B 600—1000C 1000—1500D 1500以上

6.你是否有目的地去学习或了解一些驾车交通常识?

A 是B 否

7.对考驾照的程序清楚吗?

A 完全不知道B 知道一些C 比较了解D 很清楚

8.你会不会在大学期间去考驾照?

A 会(跳过12)B 不会(跳过9--11)

9.如果要考的话是因为哪些因素?

A 专业需要B 个人爱好C 想学一门技能

D 考到证的话找工作时有竞争优势E 其他

10.选驾校时你会考虑哪些因素?(最多可选三个)

A 学费B 车子质量C 场地D 过关率E 教学质量 F 朋友推荐G 学校离居住地的远近

11.你认为学车考驾照应该:

A 努力学,凭自己能力考B 差不多学一下,能拿到证就行

C 只要交钱,不用学也能拿到证最好D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12.如果不打算考,为什么?

A 直接买证B 工作以后再说C 没必要D 其他

13.家人或朋友有没有鼓励过你去考驾照?

A 有B 没有

14.你认为考到驾照以后是否一定要拥有一辆车?

A 是B 否

我们的调查到此结束,感谢你的参与,愿你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调查日期:

篇8:西安留学生文化认同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当前世界的主要冲突主要集中在经济竞争和文化冲突上,其中文化冲突包括了历史文化冲突以及宗教文化冲突。我国正处于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与周边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冲突,因此加强文化的交流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文化的传播,提高西方国家对我国当代经济发展面貌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利用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拓展文化包容度和友好度,促进我国国际关系的缓和,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便利。

西安市留学生数量众多,由2001年的1214人发展为2015年底的11227人。包括了进修、本科、硕博的学位层次,主要是汉语言、中医、旅游、公路桥梁工程、地质勘探和石油化工等多个专业。这些留学生的到来,为中外文化交流打开了一扇窗口。让不同的文化习俗在同一片天空下一起徜徉。当然,文化的交流不可能完美无瑕,一定会有一些微小的不畅。但是这些“瑕疵”却是我们了解西安市外国留学生对我国文化认同度的良好端口。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际化的战略正在逐步实施,其中留学生作为中外文明交流的使者,不仅肩负着学习知识,发展自我的责任,同时还承担着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窗口的重任。同时,我国正处于战略崛起的关键时期,增加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认同,可以有效的实施我国文化、经济“走出去的战略”,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此外,留学生的存在也能增加中国对西方世界的吸引力,有效促进投资和旅游经济的发展。西安市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代表,可以说是见证中华历史兴衰的“活化石”。六朝古都的存在,让西安市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面纱。同时秦陵兵马俑、西安古城墙等宏伟遗迹的存在,也代表着中华民族几千来来薪火相承的民族意志。所以,西安市的留学生相比于其他城市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传统中国文化的特点,在三秦大地上,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中华文明,增加对文化的认知程度。基于上述背景,笔者对西安市留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并结合日常工作中与留学生交流,分析出当前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以及了解程度,借以分析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传播中的具体进展。

二、研究现状

“认同”一词本来在中文中有固定的释义,但是“文化认同”中的“认同”却源自英文中的“Identity”和“Identification”。上世纪90年代,文化认同研究在我国兴起,由于中外留学生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不少城市开始针对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进行调查和分析。

福建省文化宣传部(1994年)编撰了《侨务志》,对东南亚侨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行调查研究,其中资料收集方式、文化调查内容以及样本中年龄分类和地区分类等研究方法成为后期文化认同研究调查的样本和模范。本文也应用了类似的调查方式,对西安市不同国籍留学生进行了分类调研,体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留学生文化认同差异。

张荣寰(2008年)对文化一词重新提出定义,他认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文化与文明不能划等号,文化指社会群众人格以及社会状态的反应,文化的存在为社会中观念形态、精神意识、生活方式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研究依据。

王晓华(2015年),在《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度调査报告》一文中,从留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中国问题等方面,对留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和调查,在调查结果中给出了留学生关注的重点、对中国问题的认知、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等数据,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问题

本次调查研究时间主要是从2014年年底到2016年年初,通过对西安交大、陕西师大、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等学校的外国留学生随机派发问卷,收集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问卷的梳理,接受问卷调查的留学生主要国家分布和人数如下:美国27人、英国12人、法国9人、俄罗斯17人、加拿大6人以及其他欧洲国家14人;日本24人、韩国19人;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26人;西亚国家8人、印度6人、巴基斯坦3人;非洲国家共44人。

通过对这些留学生文化认同度的调研,笔者发现,当前调研的主要形式依旧是调查问卷和访谈结合,很少有单位和个人通过网络数据的方式组织调研。此外,调查的发起者以学校和学生社团为主体,基本上占调查总数的75%以上。当然还包括留学机构、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因此,当前对留学生文化认同度调研的总体情况是调研发起者集中、数据分析能力一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采取长时间跟踪问卷访谈的方式对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度变化进行了记录,弥补具体问卷数量的不足。

本次研究与调研的主要调研问题包括了三个层次。

1、基本问题:来中国的时间;在中国交到的朋友数量及朋友国籍比例;中文使用频率。

2、对西安市印象:

西安市地域面积了解程度;西安市历史地位了解程度;西安市文化经常到访范围;西安市经济发展情况;西安市人民对待外籍人士态度等。

3、对中华文化了解很认同度:

是否理解中文真正含义;是否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当前文化发展现状的预期;是否流畅使用中文交流方式;以及是否有意愿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留学生留华意愿等。此外,还对衣着、饮食等文化内容进行了选项调查。

通过对以上三个主题的问卷填写和长时间的交流分析,笔者充分了解西安市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认同态度、对中国人民的基本认知以及对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作用的理解。这对于我国加强与提升文化传播力度有着较大的帮助。

(二)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对于第一个主题,西安市的留学生大多来华时间不超过5年,大部分在2-3年。而且对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处的情况也较为理想。通过学校的努力,大部分留学生都能拥有3-5个中国朋友。而且西安市民对外国留学生的帮助和交流也显得较为热情,没有种族歧视。他们表示,这种开放的留学生交流态度是他们提高对中国文化好感以及认同度的基础。对于第二个主题,这些留学生大多表示,由于学业和组织上的困难,难以对西安市区以外的地区进行走访,因此他们大多都去过西安市经典的景区和历史文化场馆,但是对西安三环以外区域了解较少。并且他们大多表示,西安城市治安情况良好,社会稳定程度较高,基本上没有遇到盗窃等犯罪行为的危害,这也是他们提升对中国感观的重要因素。对于第三个主题,这是本次调研的核心问题,通过问卷调查难以了解留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文化认同度,因此,笔者结合问卷中的问题对接受调研的留学生展开了交流。发现美国加的留学生(美国、加拿大)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认同程度较低,欧洲国家留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接受程度居中,而非洲国家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较高,但真实理解较差,日韩留学生理解较深但认同度较低。造成这种原因可能是因为地域文化与国家竞争作用。

(三)调查结论

第一、当前西安市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文化宣传程度和宣传方式较为落后,国际影响力较差。

第二、西安市群众对国际文化和外籍人士态度友善,但个人行为方式保有较为浓厚的本地特色,难以因时而变。

第三、西安市作为中国文化名城,但是留学生教学过程中文化渗入程度较低,也在侧面上减少了提高留学生文化认同的机会。

四、结束语

通过历时一年的问卷调研和交流分析,笔者与西安市的留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通过日复一日的文化影响,笔者在潜移默化中也带动了这些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认同度提升。可见,交流与沟通才是化解文化壁垒的最有效的方式。在此笔者认为,只有通过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才能吸引更多的留学学习和认同中华文化,才能增加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才能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李琰,马静.塔吉克斯坦《亚洲之声》传播的中国形象[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2]王亮,严宝钢.中亚留学生眼中的西安城市形象调查研究[J].今传媒,2016(05).

篇9:西安中小学生托管调查报告

【关键词】职业倾向;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就业

乔治.肖伯纳有过这样一段名言:“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時,就亲自创造了它”。职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职业既不像家庭那样成为我们出生后固有的独特的社会结构,也不像货架上的商品,可以供我们随意挑选。它更像一位朋友或一位合作伙伴一样,既存在,又不一定在眼前;与其结识不乏机缘,但更需要自我的设计和自我的奋斗。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为自己职业发展着想,大学生们有必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和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也即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给自我人生定位。自我定位,规划人生,就是明确自己“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会做什么?”、“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等问题,这在职业规划理论中称为“5W”法,这样使理想可操作化,从而为进入社会提供明确的方向。

为此,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对部分(1000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活动,收回有效问卷879份。以期本次调查为我们的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应有的帮助。

本次调查主要目地:一是充分了解我校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二是为了较好的了解新生的就业意向;三是能给毕业生将来的就业策划提供借鉴。

一、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考生们不再太多的依赖父母,而是自己选择填报的。自己选择填报的占81%,父母做主的占8%,没有明确志向,随意填报的占10%,人云亦云随大流填报的1%。

苏州吴江的一个富家子弟,一刀砍断自己的四根手指。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抗议家长让他“继承家业”,这个事情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东西:一方面是教育的失败;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子女意志的强加。

两代人之间观念的转变,衬托出年轻人在选择专业、就业、未来等问题上表现得更加自我和多元,而年轻人最令人羡慕的地方就在于朝气蓬勃和观念永新。现在,“就业——择业——创业”已经成了青年普遍遵循的职业模式,他们对待就业的心态和行动将会越来越轻松合理。

二、选择单位和职业时考虑的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符合个人兴趣爱好72%、待遇66%、是否能发挥个人的特长43%这几方面成为学生选择单位和职业时考虑的几个首要因素。对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比较了解,才能在毕业后选择职业时首先会考虑这些主观因素。其次考虑的因素有:工作和专业是否对口、就业地点是否在大城市。这部分学生认为要学以致用,这是对的,但比较理想化。在目前看来,由于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和市场需求同步进行,故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需求往往对接不上;而且,大学(四年)三年也不可能完美地做到系统地、完善地、详细地掌握某个科学知识,更何况书本上的知识难免会有老化的部分;再加上用人单位更强调个人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专业不对口也可被录用。所以说,大学毕业后专业不对口是普遍的,仅仅对口也不一定录用你。能否融入社会,主要看悟性和综合素质,一味的强调专业对口,往往会失去就业的机会。基于这一点,我们更应该加强对新生的职业教育,让他们认清形态,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正确地对待将来的就业。此外,学生考虑就业地点是否在大城市,这部分学生向往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认为这些城市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一般情况下,这些城市的人才都呈超饱和状态,并且不能解决外地生源毕业生的户口问题,我们希望通过以后的工作让这部分学生能较为长远地考虑就业问题,比较理智和冷静地选择单位和职业。

现在关于大学生就业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因为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依然不平衡,造成大学生追捧大城市而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和落后地区;一种说法是现在很多大学生就业已经很理性了,就业地区也多元化了,并不是说只愿意去大城市。

其实,不光是对大学生,对一般的人来说,大城市的生活条件好、收入高。职业发展机会大的地方,大家都愿意去。大城市这样的优势是谁也不能否定的客观存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也讲所谓“天南海北,服从分配”(指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现在还是这些大城市最有吸引力。当然70%至80%的毕业生都意图在“天南海北”的大城市里就业,是不理性的。现在有不少人正在逐渐变得理性,但也不是说不去大城市就叫“理性”,假如他有竞争能力,他学成海归了,那他还要到北京、到上海去,理性的关键是考虑自己的竞争力,考虑在哪里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所以应该说在现在就业竞争压力之下,很多人变得相对“现实”了。

三、希望在哪类型的单位就业

对于这个问题,我校学生大多还是会选择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政府机关等。广大在校生对面向基层就业表现出了一定的顾虑,通过了解这些顾虑主要体现在:

被调查者认为到基层工作资少、待遇低、条件比较艰苦;会失去大城市可能有的一些机会;前途不明朗、担心政策有变化,进去容易出来难;体制、思想相对落后,而且关系网复杂,难以发挥自身力、发展空间小。还有小部分同学认为部分基层单位用工不规范,没有保障等等。

因为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有这样的顾虑也不足为奇,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基层就业正逐步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强化服务意识,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例如:2010年从医从教计划10月份开始启动。我中心争取到报名资格后,及时发布信息和通知。但由于个别院系和辅导员老师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今年报名数量大大少于去年,有些过了报名截止日期还打电话来我中心询问从医从教计划的相关报名方式、时间等。

所以,我们适时应充分利用校内的网站、宣传栏、橱窗、群等各种渠道对学生到基层就业进行政策宣传,使其了解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义和国家的优惠政策,转变对基层就业的认识;了解基层对人才的需要,认识到基层岗位是青年学生锻炼成才、建功立业的沃土,从而增加毕业生投身基层,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拿文科生和理科生作对比发现:

从社会角度来说,首要原因是社会对文科毕业生总体需求不足,“僧多粥少”;一方面,有些文科类工作岗位技术切入点较低而且上手较快,使得一些理工学生有机会“入侵”部分本属于文科毕业生的“领地”。相反,理工类岗位相对技术壁垒较多,文科生很少有机会进入;其次,由于女性大学生的生理特征限制,致使女性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深受歧视,而在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女性占了绝大多数,只是就业工作的问题更加凸显;再次,社会对部分文科专业尤其是政治、历史、哲学等专业人士不到位,最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尤其是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只是很多毕业生将眼光盯在了“收入较好退休有保障”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也缩小了大学生就业的范围和市场。

改善这种状况要:

(1)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2)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合理化的招生计划和进行科学的专业设置,采用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培养模式。

(3)社会走出文科专业歧视误区,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双赢战略。

(4)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文科就业中性别歧视现状亟待改善。

四、关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有同学在问卷中提出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应届毕业生就业应注意什么?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原来的文凭决定论过渡到能力决定论,任何的客观因素已不能成为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内在的主观潜能往往决定毕业生今后的职业前途。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不是只有中国才有,这是目前全球性的问题,法国2006年初由政府为鼓励用人企业雇佣大学生而产生的“首次雇佣合同”法令,遭到全法大学生的强烈抗议。所以高校教师应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形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难的现实,及时调整就业过程中的不良心态,尽早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正确就业观。

还有学生提出,作为大学生应该关于如何規划大学生活的问题。

其实,只要做好职业规划,每个大学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的道路,激发专属自己的动力来源。

从可操作的角度,职业规划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知己、知彼、行动。而且这三个方面是交叉在一起的。知己的方面包括有:对自己兴趣的准确把握,对自己职业性格的清楚评定,对自己生涯理想(价值观)的澄清。知彼的方面包括有: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圈定、匹配自己的岗位锚定、获取岗位的资源盘点。最后在行动的方面:就是以行动实践去实现真正的知己与知彼,并且以知己知彼为前提有方向的行动。

其实简单的说就是回答:如何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等等这些知己的探索;有哪些职业可供我们选择与分析;有什么样的资源盘点方面可用;如何制订一个有效的职业行动计划等问题。

五、总结

大学生要从大一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职业能力,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能力素质训练。

从高校来说,就业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解决好就业工作与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结构,以及培养人才的规格问题:要注意核心优势、能力、风格。培养做事的感觉,参与社会活动。应该把就业指导教育贯穿在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教育以及法律、法规教育上;同时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求职择业体会、感受、经验介绍;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到校做报告,使毕业生树立“大众化就业”的理念,才能增强与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我院学生取得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

[2]张素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年12月第一版

上一篇:大白鹅的奇幻漂流改写作文下一篇:《赛德克 巴莱》: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