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漫画作文

2024-05-14

六年级上册漫画作文(精选11篇)

篇1:六年级上册漫画作文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里面讲的是:一天,小红与小刚在放学的路上,他俩边走边谈笑风生,到十字路口时,小红与小刚发现了一个旁边满是易拉罐、果皮、包装纸的垃圾桶,而桶内却干干净净,小红便与小刚商量起来,小红说:“小刚,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保护环境要靠大家,你说是吧?”

小刚想了一会儿,说:“好吧,让我想个办法!”他眼珠一转,脑筋一动,大叫:“有办法了!”

话音刚落,小刚放下书包,打开,从里面抽出一张纸和一支笔,便趴在纸上写起字来,不怕脏不怕累地用手把垃圾围在同一个地方,把垃圾一个个地送回了家,就在这时,一旁的小刚也把字写好了,将纸贴在垃圾桶上,上面写着“文明——只差一步”小红竖起大拇指,说:“小刚,你真聪明,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小刚谦虚地说:“没什么,如果没有你,我也不会完成的这么快!”

看完这幅漫画,让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做呢?我想:现在的人为了减轻麻烦和节省时间,有的人把垃圾随手扔在大街上……难道他们这么做就没有设身处地的替人着想吗!我想对不文明的人说:“你们这么破坏环境,难道觉得很好玩吗?”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当我去南大超市时,发现一个男人拿着一袋垃圾袋,明明可以放到垃圾桶,却偏偏丢在旁边,这让我十分气愤,不过这世界上也有正能量比如环卫工人。

环卫工人的力量太单薄了。保护环境还得靠大家,在此我呼吁:请大家爱护环境,不要破坏环境,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篇2:六年级上册漫画作文

这一群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正准备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走着走着,忽然就发生了意外。在鸭群中最后的一个鸭子由于没有注意,不小心倒进了下水道。只见小鸭子在下水道里拼命地挣扎,拼命地挥动着翅膀,正用尽全身的力气向鸭妈妈发出求救信号。尽管小鸭子拼命地挣扎,紧紧地抓住了下水道的一块石头,同时要拼命地往上爬,但还是没有办法,小鸭子的努力最终变成了徒劳,因为这实在太难了,小鸭子根本没有办法爬上地面,这样危急的情况,小鸭子随时都可能被急水冲走,随时都会与鸭妈妈骨肉分离。

这可急坏了鸭妈妈,鸭妈妈一边安慰小鸭子,一边在脑海里想着办法,鸭妈妈先是对着下水道的小鸭子叫了几声,好像在说:“宝贝别急,你要坚持住,妈妈这就会找办法来救你。”只见鸭妈妈先是安抚了其他的小鸭子,然后到处寻找路边的交警,不远处的一个交警突然出现在了鸭妈妈的视线里,鸭妈妈便感觉到看见了救命稻草,飞扑似地跑到了交警身边,然后轻轻地一用嘴巴叼交警的脚,交警见了,虽然不懂鸭子的话,但他却知道鸭子一定是有什么事情需要他来帮忙。所以,交警就跟着鸭妈妈一起来到了下水道。

到了下水道,交警看见正在悬浮在生死悬崖边的小鸭子,心里也感到一阵焦急,但交警却很冷静,他迅速地找来了一枝长长的捞鱼器,把小鸭子捞了上来,得救后的小鸭子紧紧地抱住了鸭妈妈。通过交警的帮助,这危险的一幕才得以化解。

篇3:《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简析

一、跳出“教材”教“教材”

翻开全新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处处体现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个个生活场景,一个个鲜活的话题,无不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再是简单的道德知识灌输,而是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社会、把握自我,并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教材中的部分事例和画面内容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事例要么是过于成人化,学生不感兴趣;要么是讲外省、外县、外乡的事,对学生没有亲和力。一些画面没时间、地点、真实姓名,或者不够全面,给学生造成一种“虚”的感觉,真实感不强。由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灵活多样地来处理教材。例如,《我家住在新农村》一课的插图画面,它展示的是浙江新农村和城市的画面,对学生来说没有亲近感。教学时,可以用自己家乡农村的画面替代。又如,我在教学《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通过师生对家乡的文化习俗进行搜集、整理,开展“新平大不同”知识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把学习当成了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

二、注重“情感”和“体验”

新课程赋予《品德与社会》的内涵就是要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培养他们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在教学中,如果脱离了学生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体验,教育就成为苍白的说教。真实的生活体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拥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就拥有了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心灵交流的平台。如教学《谁是最值得敬佩的人》时,可进行职业体验游戏。教师出示写有各种职业称谓的卡片,让学生随意抽取。20年后,如果你从事这个职业,你喜欢这个职业吗?为什么?有谁喜欢这个职业?假如你从事这个职业,你会怎么做?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哪些人的辛勤劳动?假如缺少了他们当中任何一个行业的劳动,我们的生活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长期以来,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只注重知识的达成和传授,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教学内容添加一些情感色彩,增添一些人文因素,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主动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三、注意知识点的挖掘和延伸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有着非常强的社会性。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它的的综合性非常强,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的要素是综合的,涉及到的社会领域是复杂的、交叉的。在教学每一课时,为了达到丰富学生的生活知识,让学生过美好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有必要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挖掘和延伸。例如,在教学《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对北京四合院的了解不能仅凭书上的内容,知道四合院的建筑与北京的历史、地理环境有关。结合北京举办奥运会,可以利用“走进北京四合院的情趣”视频,让学生边看边讨论、交流其中的内涵,可以让学生畅想住在北京四合院想做的事,补充外国人如何评价北京的四合院的资料。在教学《发展中的城市》时,可利用新闻报道“城市中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引入,使学生有展望未来新城市的欲望,指导他们出金点子规划家乡,大胆畅想20年后的新城市。

篇4:六年级上册《习作3》教学品评

师:(出示一名学生的周记《炒土豆丝》片段:开始切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可怎么也学不来。妈妈切的土豆厚度不到半厘米,而我呢,切的最薄的也有2厘米。真是看着简单做着难呀!经过十分钟的努力,终于将土豆切好了。)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

生:开始能学着妈妈的样子切,很聪明,只是妈妈怎样切的我们没看到,可以补写出来。

生:他能用数字——“半厘米”“2厘米”来写,只是他是炒土豆丝,两厘米多厚呀!一个完整的土豆,一般只是十厘米大小,几刀下去不就完了?用得着十分钟吗?

生:读到现在也不知他切的是土豆丝,还是土豆片。

生:“真是看着简单做着难呀!”他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大家帮帮他,把切土豆的动作写具体。

生:我觉得要将动作写具体,要一步一步慢慢地回忆。

生:实在想不起来回家再做一次,边做边记录,不一定全记下来,做完了再回忆、写完整。(板书:回忆体验记录)

【点评】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写作契机。看似一个简单的评价,为下面写好动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亲自观察,体验动作

师:现在,咱们一起亲自感受如何写好动作。拿出你们带来的大蒜头,揉揉,捏捏,闻闻,它像什么呢?

生:它像个白色的小南瓜,上面还有个长长的小辫儿。

师:真会观察,注意到颜色,还看到了小辫儿。教师手里的这颗蒜头的小辫儿像什么?

生:直直的,像小姑娘的冲天辫,大约有两厘米长。

师:看得真仔细,比喻用得也恰当!怎样剥,猜猜看,能用到哪些动作?(板书:捏、掐、撕、拍、拽、捶、咬、掰、抠)

师:下面大家一起剥大蒜,注意动作和感受。(学生剥蒜)能说说你是如何剥大蒜的吗?

生:我用力掰没掰开,用牙齿咬,太辣了。我又用力拽中间的小辫儿,居然把它拽开了一个口子,再一掰就掰开了。

生:我是这样剥大蒜瓣儿的:先用食指挠几下,没把外皮挠掉,我用牙轻轻咬开一个小口,再用手剥,就撕开了它的外皮,露出白嫩嫩的皮肤,滑滑的,嫩嫩的,白白的,就像个小宝宝。

师:你不仅会剥大蒜,还边剥边观察,边想象,真了不起!能把自己刚才剥大蒜的过程写下来吗?

三、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1.生写剥蒜头,交流

师: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读你认为最漂亮的几句或一段?

生:看看它的头顶,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绿绿的芽,弯弯的,像舞动的小草,美极了。底部是一条条的蒜须子,黄黄的,硬硬的,摸起来一点也不舒服。我用指甲顺着蒜瓣的缝隙使劲地向外拉,想揪出一个来,可它们死活不愿分开,不知是兄弟情深,还是故意和我作对。

生:我拿起一个蒜瓣,它仿佛热了,早就想让我帮它脱外衣似的,我只是轻轻地一掀,它就脱去了外衣,露出白白的皮肤,滑滑的,嫩嫩的,可爱极了,像个可爱的小宝宝裹着一层纱衣。忍不住闻一闻,好香呀,真舍不得放进嘴里……

【点评】让孩子自己剥大蒜,亲自体验剥大蒜的过程,自然水到渠成,写起来便会得心用手。其实,每做完一件事,学生们都是在积累一种经验,习作也是一样。

2.写后修改

师:现在拿出你们的周记,用刚才学习写动作的方法,把你做菜的动作放电影,修改自己的习作。看谁的菜肴味道美,谁的菜肴我们一读就会做,就想吃!(生改习作)

师:谁愿意让我们分享你修改的快乐?

生:我先把锅烧热后倒油,谁知刚倒下去的油“啪啪”地叫起来,那些小油滴们到处乱蹦,好像一大群顽皮的孩子在玩蹦蹦床,一会儿蹦到东,一会儿跳到西,好不热闹。我赶紧把切好的千张倒进去,响声立刻小了许多,只有几个还在顽皮地小声偷笑。

生: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只鸡蛋小心地在碗边敲起来,可鸡蛋好像和我作对似的,就是不开口。我稍微用力敲几下,好不容易才出现一个小洞,我用手一掰,蛋清和蛋黄就滑人碗中。淮知不小心,鸡蛋壳竟然掉了进去,它就像一只小船在河里划行。

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是抓住动作这个细节来修改文章的,炒菜会了,打球、洗衣、骑车……是不是都会了?放慢速度,好好体验,成就一篇精彩的习作!

【点评】这节课教师对学生“点化”了习作方法,并“引导”实践运用,这才是学生最需要的,印象深刻,影响也深远。

篇5:六年级上册漫画作文

作文让人头疼,漫画作文更让人头疼,单幅漫画就更让人头疼了。就那么一张图片,就那么点内容,就那么几个字,怎么写出几百字的作文啊?头疼了吧? 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掌握写漫画作文的要点。

1、仔细观察画面,具体描写画面。

2、合理想象人物在说什么做什么?

3、适当增加合理的情节。

这里还有一个小窍门,漫画的标题以及漫画里出现的文字非常重要,一定要密切关注!

我们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为例,来说说如何写好单幅漫画作文。

画面很简单,一个人在砍树,嘴里叼着烟,一只啄木鸟用嘴啄这个人的后脑壳。画面里还配有文字: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要求是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

如果你擅长编故事,那最好不过,如果不擅长编故事,你只好把画面写详细,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具体如何写呢?

这幅漫画显然是抨击滥砍滥伐以及类似的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所以你除了具体描绘漫画的内容外,重点要放在保护资源,珍惜资源的重要性,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类似漫画里这种行为的害处。谈谈自己对保护资源珍惜资源的理解,并适当提出自己的建议,你也可以提出倡议鼓励人们珍惜资源。你更可以就此说开去,谈谈其它破坏资源的现象,说说如何保护这些资源等等。

如果你想编个故事,也很简单,但一定要注意,故事情节可以随意,但主题一定要落在保护资源珍惜资源上。

篇6:六年级上册漫画作文

可总是有一部分人,他们却往往明知故犯地肆意破坏前人千辛万苦培养起来的山林,不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绿色家园。这种人的头脑就像长了虫子的木头。

我们语文书的一幅漫画生动形象地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的财产,不为子孙后代着想的人。在一个晨光绚丽、万物苏醒的早晨。树林里的鸟儿们唱起了歌,各种各样的野花也随着鸟儿的歌声翩翩起舞。为了净化空气,树爷爷辛辛苦苦的上完了夜班。

在一个大森林里,一个人嘴里叼着一根烟,残忍的举起大斧头拼命的破坏、砍伐树木。大树也在哭泣,而那个人的肩膀上停留着一只啄木鸟,啄木鸟看了看那一个人的脑袋非常生气的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许多虫子。”

是啊!如今脑袋里长有许多虫子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口上喊着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往往只是挂在嘴上,而实际上每天都在破坏环境,没有真正的保护环境。

我奉劝那些脑袋里长有虫子的人快点醒醒吧!也希望有真正的啄木鸟来给这些“病人”治病。我在一本漫画书上看过这样一则漫画:在一个大森林里,一个人嘴里叼着一根烟,拿着一把锋利的斧头砍伐一棵棵大树,而大树也在哭泣,那个人肩膀上停了一只啄木鸟,啄木鸟看了看那个人的脑袋,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不知这副漫画的含义大家看懂没有,那个人脑袋的确有“虫”,不过此虫非彼虫,这个“虫”指的是那个人破坏生态平衡的心虫,怪不不得啄木鸟说他“脑袋有虫”,不过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世界上,这类“脑袋有虫”的人数不胜数,可啄木鸟却是寥寥无几。

平时,不少同学的草稿纸只划了几笔就扔进了垃圾桶,要知道,这些纸可是 一棵棵树木啊;洗手时,水开得挺大,这还不说,洗完手,也不关水就走了,任 凭水哗哗的流淌,要知道在干旱地区水是多么宝贵啊;平时,随手将垃圾扔在地上,既影响环境又影响美观......要知道,如今我们这个地球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可是那些“脑袋有虫”的人却丝毫没有醒悟,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环 境:滥砍滥伐、毁坏植被;为了图方便将污水排入江河,不知有多少河流因此无 法饮用,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已经便得浑浊不堪;昔日的天府之国——成都的 美好风景已无复存在,土地正向沙漠化进军;大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几乎处处 是酸雨......在如此触目惊心的事情前,人类似乎没有觉醒,而人们脑袋里那条 贪婪的虫子越来越大,人们已经被欲望迷住了双眼。自从涉及了人类的足迹,动物们便再也无安宁之日,昔日温顺自在的藏羚羊为了躲避人类的追捕已经疲惫不堪了;昔日称霸海洋的鲸以濒临灭绝......不知有多少生物在人类脑子那贪婪的虫子手下灭绝,从此在历史的长河上消亡.如今我们必须保护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因为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而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灭掉我们脑子里那条贪婪的虫子,同学们,请你们照亮

从啄木鸟漫画想到的

金钱创造了贪婪,磨灭了人们心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良知;对财富的过度迷恋同样也萌发了自私的幼芽。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啄木鸟站在一个伐木人的肩上,疑惑的看着他伐一颗参天大树,似乎发出了疑问:“这头里一定有虫”。这幅漫画从啄木鸟的角度揭露了人类对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漠视。同样也告诫,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我们对大自然的每一点伤害,终究也会以另一种方式降临在我们的头上。其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与漫画中的光头李类似的人我们常常会见到。他们表面上打扮得漂漂亮亮、光鲜得体,脑子里却钻满了“小虫”,其中最常见的一个非“破坏环境”虫莫属。在学校走廊上、操场里、小径旁、花园中,我们常常都能见到揉成一团的纸团。有些纸上甚至没有写过一个字,却被人丢弃,被无数只脚无情地践踏。一个完好的本子,被人撕裂后,塞满了排水道。这些都是一些不懂得节约的同学的杰作,他们写错字以后不用钢笔擦擦掉重写,而是很干脆地撕下整页纸,这样反复几次后,一个完好的本子自然就所剩无几了。

路经校园后花园的我也曾发现,有个同学竟然将食品包装袋随手丢入了清澈的湖水中,水面上橡皮筋、网状物、食品袋等更是随处可见。此情此景,不由使我想起了《海洋•死亡》这本书上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鲜血染红的天空,成群成片的各种鱼的尸体铺满水面„„想到这一切,一阵心痛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我决定过去给他们补上一回环保课,可未等我开口,自知理亏的小同学们就一哄而散了。

这仅仅是一幅好笑的漫画吗?不,它在警告我们:人类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伤害自己。让我们加入到热爱地球,关爱自然的行列中来吧。让我们手挽手为地球铸起一道绿色环保大堤。请手下留情

我是一个漫画迷,每当看到精彩的漫画作品时,总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可今天我看到一幅“砍树”的漫画时,却怎么也笑不出声来。

图上画的是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长着一棵棵枝叶繁茂的树木。在一棵大树旁,一个人头戴压舌帽,嘴里叼着烟,手里拿着一把斧头,左看看,右看看,好像发现了什么目标,大模大样地走近一棵大树,二话没说,朝右掌心吐了口唾沫,抡起利斧,对准大树的底部,用力砍去。一边砍,一边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只可怜那生长了近百年的老树,没过多久,就发出“嘎吱”一声巨响,轰然倒地。

一只啄木鸟看到这情景,啪”的一声落在那个人的肩膀上,愤怒地看着他的木头脑袋,那神情似乎是说:你的头脑里才有虫呢!看了这幅漫画,我的心异常沉重。“这段木头里有虫”这是个多么好的借口啊!这哪里是在保护树木?分明在滥砍树木,糟蹋资源,破坏环境。这是何等的罪过啊!在我们的现实中,类似这种没有理性的、掠夺性使用资源的事件太多太多了。比如,有人为了找到某种药材破坏了整片的草地;有人为了挖几块石头,开发矿山,却把整座山都翻了个遍,破坏了森林植被不说,还污染了河水,损毁了农田,糟蹋庄稼„„当我们看到那一棵棵树木被砍伐,一片片森林在消亡,一块块土地被践踏,一条条河流被污5 染,一种种物种在渐渐消失,看到我们赖以生存的有限资源遭到无情的破坏,全球的气候因此变得异常,各种灾害应运而生,我们的内心怎能平静?难道我们一定要等到地球毁灭了才懂得珍惜吗?

人类啊,请手下留情!救救那些被破坏的森林!救救那些被污染的河流!救救地球!救救自己!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唤!

由一则漫画想开去

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世间万物便从沉睡中醒来。鸟儿开始放声歌唱,蝴蝶开始展现自己优美的舞姿。早晨,总是这样的和谐、美好。

“嘟、嘟、嘟”一辆卡车的声音打破了森林的和谐。鸟儿们匆匆离去,蝴蝶也不再飞舞。车上跳下来一个人,只见他身穿蓝色工作服,头戴一顶鸭舌帽。嘴里叼着香烟,肩上扛着一柄利斧,向森林里走来。他走到一棵大树前,高挽起袖子,抡起了他那散发着银光的斧头,身体向前一倾,使劲向树干劈去。大树当场就因为“失血过多”而倒地身亡了。随后,树木在他的利斧下一个接一个的倒下,那“轰轰”的声音,不正是树木在临死前的痛苦的呻吟吗?可不管树木有多疼,那伐木工也不会知道。那伐木工悠然自得的笑着,依然在砍伐树木。随着森林的消失,动物们开始争先恐后地逃走了,它们好似也在诉说着:我们的家!这时,一只啄木鸟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它飞到伐木工的肩上,狠狠地啄6 了一下伐木工的脑袋,并发出一声愤怒的鸟鸣:这木头里一定有虫••••••

这是语文书上的一幅漫画,讽刺了那些乱砍树木的人们的丑恶行为,提醒人们要好好爱护森林资源,不让“贪婪”、“自私”、“无知”这几只大虫在我们脑中成长。可它们却异常狡猾,总趁人们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麻痹人们的思想。一旦被麻痹,人就真的成了“有虫的木头”。

这是只“贪婪”之虫。“贪婪”之虫是由人们的贪婪心滋生的。人们太过贪婪金钱,不惜任何代价将树木化作金钱,揣入自己的腰包。自己的腰包是鼓了,可树木却急剧减少了;同时,这也是只“自私之虫”。它使人们不顾后果,只图个人利益,而不管他人的感受如何;这还是只“无知之虫”。它使人们不顾森林资源如何减少,也一如既往地乱砍乱伐,使得世界的树木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下降!人们正是中了这几只大虫的诡计,它使人们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灭顶之灾。从这方面看来,人类显得多么的无知啊!虽然人们在树木得到中了不少好处,但却不想将来该怎么办。这便使人们走向了“竭泽而渔”。

森林为我们吸收了二氧化碳,呼出了我们人类所需的氧气,我们怎能恩将仇报,把树木置于死地呢?这未免也太残忍了吧?大自然是公平的,可人类还不知足,依旧砍伐树木。这迫使大自然使用自然灾害来威胁人们。人们总是抱怨大自然不公平,可是人7 们有想过大自然为什么要惩罚自己吗?我想没有,因为人们只顾自己的利益!假若人类与树互换,人类承受被砍伐的滋味,那时人们又会怎么想呢?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根据调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现在,全球森林面积从1990年的39.6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亿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由于人口迅速增长,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放牧,使得森林毁灭,草原破坏,连绿色的植被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世界上没有森林,陆地上的生物将减少90%,将有250万个生物物种灭绝。当森林全部消失时,人类再来后悔莫及,那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浪费生活中每一份资源,不让“贪婪”、“自私”、“无知”这三只阴险可恶的大虫侵蚀了我们的思想。醒醒吧!贪婪,自私,无知的人们!让树木再次从大地上拔地而起,让绿色充满世界,充满人间吧!

读漫画有感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一片浓密的森林里,一天清晨,一个男人口叼着香烟,手提斧头来到了树林里,显然,他是一个伐木者。只见他挥舞着斧头,不断地自言自语道:“这段木头里有定有虫。”在他的肩头,站着一只啄木鸟,它将那弯8 弯的尖尖的长嘴对着伐木者那树干般的脑袋,同时也在愤怒地想: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这是周月泉先生画的一幅漫画,看了它,你可能不禁会觉得古怪,荒唐甚至可笑:人会让啄木鸟治病吗?为什么人说树长虫,鸟却道人脑长虫?天下真有如此荒唐,可笑之事吗?

可是细细一想,啄木鸟说的也未必有错。在这个伐木者的心中“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他只道树长虫,便可以此为由,肆意砍伐的树,毫不为后果而着想,担忧。其实,真正的病人不是树木,而是他自己,“随意毁坏环境”的绝症已在他的心中,脑中越长越深,现在竟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他甚至比那段有虫的木头更为糟糕!而一个生患不治之症的人却道旁人身上有虫,还硬要给它“治病”,岂能不叫啄木鸟笑话,愤怒?!

自古以来,人类都被认为是一种聪明的高级动物,面对不同的问题,我们都有着不同的解决办法。比如说,面对黑暗,我们可以点灯;没有灯,我们可以点蜡烛;没有蜡烛,我们可以坐在那里,静静的等待着黑暗地离去,可是,面对木材紧缺,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为人类的生活生存及整个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比方说,树木可以调节气候,使空气不受污染;树木能保持水土资源不流失,从而起到减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发9 生的次数;树木可以为动物提供生活的保障,使鸟类有家,素食动物有食;树木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起始:钻木取火,造纸术等,那一样都离不开树木;因此,树木是人类赖以生存而必不可缺的重要资源。

也许有人会想:我可没砍树,所以我爱护了自然资源,可是,大家问过自己:你用过多少双一次性木筷吗?你浪费过多少张纸吗?这些可都是树木的“化身”啊!一张纸,一根木筷看似微不足道,可十双过后的百双,以至千双万双呢?这可就远远超过一棵树啦!

篇7:六年级上册漫画作文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嘟嘟嘟!”一辆大卡车沿着曲折的山路爬上了一座浓雾弥漫的小山,向山窝村落缓缓驰去。

刚到村口,便碰到了一个不速之客――光头李。光头李在整个小山村里“名气十足

为生,受人唾弃已久了。此时,他正准备向车上的人乞讨呢!听到说话声,车“吱”地司机探出头打量着光头李,问:“小伙子,请你帮个忙,到时候报酬可不会少„„”听到钱字,光头李整个人都软了,转眼就爬上了副驾的位置。

到达目的地后,光头李直奔小树林。他穿着崭新的工作服,头戴着一顶鸭舌帽般的大眼睛,仔细盯着树木。摸了摸口袋,抽出一根香烟,悠闲地抽了起来。卡车树木50元的伐木任务让他异常兴奋,算起来的确很诱人。他边想边从身后的工具一把利斧,像模像样地试了试刀锋,“唰唰”地砍了起来,动作是如此熟练,有力子在树身上留下了条条刻痕,发出低沉的“咚咚”声。听着这“悦耳”的声音,光越来越灿烂了。突然,一阵翅膀的“扑哧”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一只啄木鸟停在身上。啄木鸟盯住了光头李头上的不毛之地,发出了一声低沉的呼唤:“这段木头虫„„”

这是一幅漫画中的故事情节。看完了这幅漫画,我却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木虫„„”的话语引起了我的深思。人的脑袋里难道真会有虫?不,这个虫只是一种是贪婪虫、是无知虫、是自私虫„„金钱创造了贪婪,磨灭了人们心中珍惜资源、良知;对财富的过度迷恋同样也萌发了自私的幼芽。这幅漫画从啄木鸟的角度揭露 护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漠视。同样也告诫人们,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自然环境,然的每一点伤害,终究也会以另一种方式降临在我们的头上。其实,生活中发现,与漫画中的光头李类似的人我们常常会见到。他们表面上打扮得漂漂亮亮、脑子里却钻满了“小虫”,其中最常见的一个非“破坏环境”虫莫属。

在学校走廊上、操场里、小径旁、花园中,我们常常都能见到揉成一团的纸上甚至没有写过一个字,却被人丢弃,被无数只脚无情地践踏。一个完好的本子,被塞满了排水道。这些都是一些不懂得节约的同学的杰作,他们写错字以后不用钢笔而是很干脆地撕下整页纸,这样反复几次后,一个完好的本子自然就所剩无几了。路经校园后花园的我也曾发现,有个同学竟然将食品包装袋随手丢入了清澈水面上橡皮筋、网状物、食品袋等更是随处可见。此情此景,不由使我想起了《海这本书上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鲜血染红的天空,成群成片的各种鱼的尸体铺满水这一切,一阵心痛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我决定过去给他们补上一回环保课,可未自知理亏的小同学们就一哄而散了。

篇8:六年级上册漫画作文

1. 比较反思, 形成技能

教材上从例题到习题, 方程的形式改变了, 但是解方程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 都是利用等式的性质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这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解方程并不是简单的计算, 其过程要比计算复杂, 往往需要将方程进行转化、变形, 最后才是进行计算。因此, 解方程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在进行系统学习时, 通过自主反思感悟转化的思想, 在比较中体会转化的方法, 并形成思想方法的积累。

【教学实践】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后, 教学解方程。

(1) 进行比较, 启发转化

师:2x-22=64与2x=64有何不同?它复杂在什么地方?

生:多出了减22。

(学生一般观察到的是多了22, 而不是多了-22, 教师可在板书中用色笔突出这一点)

师:能把左边的-22直接去掉吗?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2) 引导转化, 强化方法。

(1) 说出跟形如ax=b的方程相比, 下面的方程有何不同, 然后完成填空。

(2) 你能不能把下面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并说一说是怎么转化的。

(3) 总结反思, 形成技能。

让学生思考如何能很快地转化, 引导学生总结出先比较再转化。

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有人将其分为“工具性理解”与“关系性理解”。前者指“只管公式, 不管理由”, 后者指“不仅知道要做什么, 而且知道理由”。在方程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分析等量关系上, 这样就会大大缩短解方程的教学时间, 把解方程当作“非重点”来处理, 弱化为解决问题教学时的“衍生品”。对此, 我们可以在初次教学解稍复杂的方程时, 偏重于让学生进行“工具性理解”。因为这时学生还没有积累相当的感性经验, 不可能充分体会其中的转化思想并将付诸实践。而在单元复习时, 学生有了相当的经验, 有足够的能进行比较归纳的素材, 这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 就容易帮助学生将一般的解题方法提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 并自觉地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 从而实现“关系性理解”。此时, 可以出示适当的变式, 以促进学生异中求同, 突显转化的思想,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教学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学生在题目的引导下逐渐习惯解方程的书写形式, 容易获得成功感。部分数学教师有一种误解, 认为“工具性理解”应该避免。实际上, 英国数学教育家斯根普调查发现, “工具性理解”与“关系性理解”在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中都非常普遍, 而且各有各的用场。但是斯根普也强调, “工具性理解”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 还是应该尽可能地获得“关系性理解”。

2. 提炼思想, 积累经验

学生在获得“工具性理解”的同时, 已经积累了“关系性理解”所需的感性经验, 这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反思, 将技能提炼上升为思想方法。例如, 在《整理与复习》的单元教学中这样的比较就显得必不可少。

【教学实践】

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在比较其相同点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转化的基本思想。

学生解方程:

师:这两题解方程的倒数第二步, 即3.4x=6.8和4x=24有什么相同点?

生:最后都转化为简单的方程。

师:能具体说说这两题各是怎么转化的吗?

生:第1题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两边同减相同的一个数。

生:有时也可同加、同乘或同除以相同的一个数。

生:第2题是先计算5x-x。

师:是的, 能先算的可以先算, 也就是先把未知数进行整理、合并。

篇9: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自测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5分)

jing mi

ning juzhen zhibao qianxiang ying

()

()

()

()

()

二、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3分)

耳畔(pan ban)

食不下咽(yan y6n ye)

藐视(miao mao)

魁梧(wu wu)

瘦削(xiao xue)

归宿(su shu)

三、抄写下面一段话,要注意字迹工整、行款整齐以及标点符号的位置。(3分)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完全正确的一组在括号里打“√”,有错别字的请在下面画“—”,并依次改正在括号里。(4分)

意味深长兴高彩烈司空见惯宠然大物()

寝不安席张冠李带心惊肉跳世外桃园()

天涯海角滔滔不绝悬崖峭壁波涛起伏()

濒来入梦碧空如洗顶天立地同心胁力()

五、联系下面句子,用“阻”字组四个词,再选词填空。(3.5分)阻()

()

()

()

1.詹天佑不顾帝国主义的(),亲自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2.惰性是我们前进的()。

3.小红太任性了,妈妈无论怎么说,也()不了她出去。

六、按要求答题。(5分)

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

2.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

(填关联词)

3.冬天到了,所有的树木都落光了叶子。(修改病句)

4.按照不同的意思造句。

(1)温和(表示气候)__________

(2)温和(表示态度)__________

七、根据“日积月累”和课文内容填空。(8分)

1.拯救地球_____。

2.落红不是____,化作____。

3.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____,我_________。

4.不是花中____,此花____。

5.李铁经常说话不算话,我们可以用一句名言教育他: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在第15课中反复出现,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____之情,他们热爱大地,就像____。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和运用

一、阅读《詹天佑》,回答问题。(2+3.5+2+2+4分)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细密周密严密)计算。詹天佑经常(鼓励鼓舞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词语。

2.给最后一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3.找出文中的两组近义词。

()——()

()——()

4.用“—”画出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想法。

5.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

我们从詹天佑的说、做、想中体会到他是一个_____的人。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2+2+2+3+3分)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die)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tan)痪(huan)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xian)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剌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shu)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yuan)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nue)狂,他把痛楚作为契(qi)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否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以手掩面:_____

契机:_____

2.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①表示注释,②表示语意转换,③表示声音延长或中断。请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选择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中。

(1)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2)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3.你对“生之喜忧”这个题目的理解:____

4.在短文中找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的句子,选一句摘抄下来。________

5.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______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写下来。_____

第三部分习作

根据下面的提示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40分)

在小学生活、学习中,你一定遇到过各种选择:面对困难时,你是迎难而上,还是退缩、逃避?面对失败、挫折,你是选择坚强,还是痛苦?面对诱惑,你又是怎么选择呢?……请以“选择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如:勇气、逃避、诚实、坚强、善良……

(2)事情要写具体,能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

篇10:六年级上册漫画作文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编辑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利用电脑美术中的各种造型手段(包括手绘或者剪贴等),实现对自己形象的全新设计。这里的电脑美术手段是指对现有的各种适用的美术软件的应用,同时将以前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造型、设计的综合实践中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漫画艺术的魅力,知道漫画艺术根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能力目标:把自己的照片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变形,与其他图片进行拼贴,组合成一幅有趣的画面。

情感目标:认识电脑绘画创作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增进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教学重点:学习漫画人物的变形方法,能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一个基本的脸部形状。

教学难点:利用电脑软件进行人物变形,并进行拼贴。

课前准备:各种人物变形的漫画,每个同学自己的照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 片段,学生欣赏,感受漫画的魅力。

2.交流:

说说你所知道的印象较深的漫画。

3.揭示漫画的概念:漫画是卡通的一种,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

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它还是一种艺术的夸张,夸张与变形突出了人的个性特点。

4.揭示课题

漫画种类有很多,今天我要学习的是肖像漫画。

板书课题: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二、讲授新知。

(一)比较与发现

教师: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肖像漫画。

1.出示比尔﹒盖兹的照片和漫画作比较:

问:“这是谁?”(学生介绍)

“有何区别?”(鼻子大、头发乱、身体小)

2.出示罗丹、凡高、毕加索的肖像漫画。

(因为夸张了某一特征,所以整个比例变了,就是变形了)

小结: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法。

(二)欣赏感悟

1.学生欣赏其它漫画肖像。(如:成龙、陈佩斯等)

交流感受。

结论:肖像漫画是强调人物形象特征,甚至加上动作、表情来夸张表现。

2.展示教师漫画

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利用photoshop中滤镜扭曲的功能进行变形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利用自己的照片尝试各种功能的不同效果。

问:“这是谁?”“老师是怎么画出来的?”

(三)探究技法

1.出示步骤:

(1)脸型(出示各种脸型的变化)有〇△□等。

(2)五官,画在形状的中间。

(3)头发

2.表情

出示:喜、怒、哀、惊等漫画肖像

问:“影响表情的因素有哪些?”(五官的变化)

所选表情也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四)教师示范,先利用自己的照片进行变形,然后找合适的图案利用拼贴模糊的效过,创造出新的图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创作要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电脑图象处理软件,认识电脑滤镜的独特魅力。

三、实践创作。

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个人设计一幅肖像漫画。

四、作品展评。

评价要点:幽默夸张,突出个性,表现手法多样。

1.小组自评

2.学生全体评

3.教师小结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完成创作。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讨论、理解,深化认识,大胆实践,解决问题,完成课堂创作实践。

三、作品展览和评述。

1.学生活动:浏览上传的学生作品。

你觉得哪张同学作品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3. 教师点评。

4. 修改、评优。

设计意图:展示、交流、学习、提高,增进友谊,促进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评价能力。

四、课后拓展。

请学生课后和同学或家人继续浏览作品,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得失,交流创作漫画肖像的体会。

篇11:六年级上册漫画作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幽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漫画的主要特点、功用及种类,学习人物肖像漫画的意义及创作方法。

2.让学生在人物肖像漫画的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概括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漫画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教学重点

人物肖像漫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

形象特征的概括与夸张。

教学准备

教师教具:漫画作品、、纸、笔等。

学生学具:纸、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朋友,但在见之前老师给这两位朋友略作了下容状,看看同学是否能认出他们(出示冯小刚、周润发的漫画形象)生回答,师:同学们可真历害,一眼就认出了他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漫画像,同学们看到了都很开心,漫画总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喜欢漫画吗?(生:喜欢)漫画是具有强烈幽默性的绘画,漫画在中国其实并不久,不到百年的历史,在清末明初以漫画报刊的形式出现。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名人肖像漫画。

2、同学们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漫画?(播放漫画的制作过程)师:除了上面提到的,漫画还具有评议功能、审美功能、和传播功能。师:现在老师请出一位看看同学们是否能认出他?(潘长江)哪位同学能说说他是干什么的的呢?(生:潘长江他是一位著名的小品演员经常给我们带来欢乐)师:同学们在看看相片和漫画哪里的变化最大?(生:回答)

3、师:名人不仅仅是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大众所熟知的公众人物,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名人。接下来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想想。如果让你画一幅人物漫画作品。你会想画谁呢?(你的爸爸、妈妈、同学、在座的的各位老师)你想怎么画呢?又是怎么样进行夸张和变形的呢?下面小组进行讨论。

4、动手实践。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精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设计也新颖独特。有句话说得好:“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有没有信心让大家一眼就认出你画的是谁?生:有。开始动笔。(巡视指导绘画步骤绘画突出的同学可以适当让其加上装饰环境)

三、评价交流

1、师:同学们是不是已画好,哇!好紧张呀,你们都画的是谁呢?学生出示作品展示评价,评价内容以绘画的构图、线条的运用及创作的表现手法夸张与变形进行评价。(请学生猜画的是哪位名人的漫画,在由创作者讲述夸张了哪里?是如何夸张的)

四、拓展延伸

上一篇:普工辞职信下一篇:我爱我的智慧校园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