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地震余震序列研究

2024-04-16

姚安地震余震序列研究(共3篇)

篇1:姚安地震余震序列研究

宁洱6.4级地震余震序列尾波QC值研究

基于Aki和Chouet的地方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思茅台记录到的20云南宁洱6.4地震余震的.数字化波形观测资料,测量了震源区尾波Qc(f)值.当中心频率为1.5 Hz时,宁洱地区的尾波Qc值在51~147之间,平均值为79,尾波的振幅衰减率βc(f)在0.014~0.039之间,平均值为0.028;测量得到该地区尾波Qc值与频率f的关系为Qc(f)=53f0.88;尾波波源因子与震级成正比关系,满足关系lg/A0=1.51ML-0.94;测量结果显示宁洱地震余震序列的尾波值Qc较低,表明宁洱震源区属于构造运动较为活跃区.

作 者:李琼 秦嘉政 钱晓东 LI Qiong QIN Jia-zheng QIAN Xiao-dong 作者单位:李琼,LI Qiong(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固体地球物理系,昆明,650091)

秦嘉政,钱晓东,QIN Jia-zheng,QIAN Xiao-dong(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

刊 名:地震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年,卷(期):30(4)分类号:P315.7关键词:尾波Qc值 余震序列 振幅衰减率 云南宁洱

篇2:姚安地震余震序列研究

用汶川8.0级地震及余震序列探讨陕西数字地震台网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定位稳定性问题

选取了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主震及5月份发生在陕西省M≥2.5级、四川省M≥4.0级余震共60个,利用“十五”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处理的地震定位结果与四川台网定位结果比较,并参照陕西数字地震台网“九五”与“十五”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对所选取30个地震定位结果的对比情况,对陕西数字地震台网“十五”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定位稳定性问题进行探讨.

作 者:王平狄秀玲 李少睿 Wang Ping Di Xiuling Li Shaorui  作者单位:陕西省地震局,陕西,西安,710068 刊 名:灾害学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年,卷(期):2008 23(z1) 分类号:P315.63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   定位结果稳定性   震级   残差   陕西数字地震台网  

篇3:余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余震——《唐山大地震》 余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
23 秒,32 年。如同一场宿命的轮回。从李元妮撕心裂肺的“老天爷,你个王八蛋”到方登在电脑无法抑制的尖叫;从唐山母 亲几不可闻的“救弟弟”到汶川母亲痛彻心扉的“锯吧”。这是一个,没有正确选项的选择题,一场绵延 32 年的余震。关于爱,关于宽恕,关于救赎……

About:地震 唐山大地震,对于 90 后来说,已经是一个很遥远的故事,久远到只能依靠文字和影像 来寻找一些淡薄的回忆。二十多年前,钱钢在他的报告文学里描述过这样一对孤儿兄妹:五六岁的小孩子,哥哥 脖子上挂着缝纫机,妹妹紧紧攥着菜板,在地震废墟旁像小狗一样看护着家里所有剩余财产,神色木然。蜻蜓飞过,鱼儿跃动,蓝光压城。地动山摇的 23 秒,摧毁了一城人的梦。如果说,对于唐山的印象已不甚鲜明。那么 2005 年的江西九江和 2008 年的四川汶川,这两场地震在距离我们如此之近的地方发生。那样强烈的震感,这般切肤的疼痛,或许能让 我们在刻满唐山 24 万罹难同胞密密麻麻名字的纪念碑前获得更多的感触。没有真正经历过地震的人,大概永远也无法想象地震的惨烈。即使只是电影营造的氛围,也依旧让人胆寒。震后的泥土尘埃里,遍天堆砌着破絮一般 的灰云。大地断断续续地颤抖,建筑林立的城市突然开阔起来,变成一片疮痍的平原。连地平线都不再存在,只剩下一片混沌的没头没尾的瓦砾。被地震撕裂的每一条地缝里填满了惊 恐绝望。这一刻的唐山,是安静的。地底隆隆的咆哮,人们惊魂未定的绝望哭号,被废墟掩埋的痛苦呻吟。纷杂扰乱的环境 音中,城市静默。天降大雨,狭裹着飞尘故事,击打在小女孩的脸上,绽开一朵朵泥花。

About:抉择 “我是唐山人。我是从拉尸体的车上醒过来的。我爸爸就躺在我旁边。” 在闭塞的年代,父亲是货车司机的方家,总显得与其他是人家格格不入。影片的开头,大群的蜻蜓从铁道上飞过。方登、方达站在父亲卡车的副驾驶座上,无数 蜻蜓从面前掠过,方达的一句“太多了,都不想逮咯”昭示着一场大灾的来临。怀抱着稀奇的电风扇,在大街上肆意地奔跑,有一种奇异的优越感。跟着摆头的电扇来回移动的双胞胎,窝在床上给爸爸画手表的姐弟俩。地震前的平静里,一只给了弟弟的西红柿微妙地暗示着其后心碎如渣的结局。23 秒,那样漫长的夜。被丈夫推开的元妮在巨大地缝面前,看着趴在窗户上的女儿隐没在尘埃里。从此母女俩 都注定被关紧在这扇小窗里。

两个孩子,一个压在这头,一个压在那头。

四周是死一样的寂静。“两个都得救呀。”元妮的哭号穿透层层的石板透到废墟之下。“再不说话,两个都没了。” 在似乎无限冗长的沉寂之后,母亲终于开了口。那声音像是一股脱离了母亲的身体自行其是的气流,在空气中犀利地横冲直撞,将一切 拦截它的东西割裂成碎片。那样柔弱的,旁人几乎靠着揣度猜测出来的声音,可是方登却准确无误地听到了每一个 音节之间的细微停顿。那石破天惊的一句话是: “救弟弟……” 命运让她成为了最残忍的人。夹裹着灰泥的大雨倾盆而下。在泥土色的大雨里,被误以为窒息而死的方登,从死人堆里,从父亲身边站了起来。七八岁的小姑娘,被迫面临了一场巨大的生离死别。从死人堆里站出来的她,茫然间只记得母亲最后喊的是“救弟弟”。

About:殊途 七十年代,对于中国意味着一个终结和变革。1976 年恰恰是最重要的节点。一月份,周总理逝世;三月份,吉林落下一场陨石雨。耄耋之年的毛主席在病床上感叹 “吉有吉兆,凶有凶兆”。九月份,整个唐山已经被平静笼罩。露天电影搭建在废墟之上,上演振奋的歌舞影像,台下孩子们表情木讷。面对着生死,唐山人已经近于麻木般冷静。9 月 9 日,伟人陨落。整整一个时代涣散了。唐山百里之外的军营里,礼堂内外一片白晃晃的低垂脖颈。劫后余生的小登安静地在军 营宿舍里注视着一切。丰南县,小达拖着还不习惯的断臂奔离奶奶身边,扬起的尘土中,满 目疮痍。在不断变换的蒙太奇影像里,小登和小达一起成长着。1988 年 9 月,小达放弃了高考顶着未知的命运南下。十年祭奠,元妮往火堆里扔着钱 纸,唠叨着家中的新住址。老宅上盖起了百货大楼。漆黑的夜里,满城的祭祀火光。同样 19 岁,小登考取了杭州医学院。黑布鞋,格子衬衫,麻花辫,手里提着装面盆和 热水瓶的网兜。聪明、个性、倔强,表面安静,内心暴烈而丰富。十年祭奠的那个夜晚,她梦见灰白的小巷里,一个年轻男人,骑着一辆擦得锃亮的自行 车。穿过冗长的漆黑,带着欢声笑语和清脆铃音。男人的前座上坐着一个瘦小的男孩子,后 座上坐着年轻的女人。女人偏着身子,怀里搂着一台电扇。一家三口从她面前掠过,消失在 巷道尽头的黑暗里。那是榔头砸下来的钝痛,瞬间丧失行动能力,蜷缩得像被逼仄的水泥板挤压。同在杭州,姐姐在医学院成为天之骄子,弟弟在西湖边蹬三轮车。他们在生存的拐角互不相识。又是十年过去,方达终于在南下的浪潮中成为成功者,带来漂亮的高学历媳妇和更好的 生活条件。而王登经历了养母去世,未

未婚生子,离家出走,最终远嫁加拿大,隐没在众人的 视线里。

他们在不可预知中上升沉没。

About:同归 “他是我弟弟,他能活着,多好啊。” 多年后,方登终于能发自内心地说出这样的话。从大雨里醒来的那一刻,怨恨便已经在内心中形成。小演员张子枫在日记里说: “当被塞进狭窄的石头缝里,我忘记了自己,只是一心想让 妈妈救我,我还活着,可是妈妈说救弟弟,那一瞬间,我傻了,丢掉了手里一直攥紧的石头,轻轻地闭上了眼睛。戏拍完了,可还是想不通妈妈为什么救弟弟,不救我,我也是你的孩子。” 被养父养母领回家的方登,不哭不闹不任性,一点点大就有着让人心惊的“认命”的架 势。她即使在躁动的青春期也死命地压抑着的怨恨沉郁,成为她生命中的黑洞,让她的生命 走得更为艰辛。童年被遗弃的遭遇,让她的成长显得更为曲折。比如她从不向养母撒娇,相对同养父更 为亲近。在发现怀孕之后,宁愿退学分手也要自己把孩子生下来。多年后她又决然嫁给比自 己大上 16 岁的外籍男子。她说: “我不是不记得,是忘不掉。” 童年的记忆每时每刻都在侵蚀她的神经。加拿大,温哥华。休闲打扮,浇灌着庭院的方登,接到了老公带来的噩耗。想要跨越心灵上的那道坎,需要命运的重重助力。2008 年,给了她助力的,是另一场灾难。不曾想要遇到谁,也不曾想过回到哪里。但是一切终将发生。在方登坐在电脑前,看到那些地震之后的残骸照片之后。多年的心病终于彻底释放,她 在电脑前的一声尖叫,正式宣告着重逢的来临。他们的命运终将和解。废墟之下,时光之上,亲情没有末日。


上一篇:良心的发现话题作文下一篇:预备党员转正表态发言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