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施工员培训步骤

2024-05-06

实习施工员培训步骤(通用4篇)

篇1:实习施工员培训步骤

车床实习步骤

1、安全教育;

2、掌握数控仿真软件;

实习情况

3、基于外圆车刀和切槽刀设计零件图;

实习情况

4、完成零件分析、确定加工工艺、确定加工参数(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背吃刀量)、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实习情况

5、编写加工程序并完成仿真加工;

实习情况

6、熟悉数控车床结构及控制面板,掌握对刀过程,完成工件的数控加工; 实习情况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机械工程系

篇2:实习施工员培训步骤

基准站的设置包括:建立项目和坐标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基准站电台频率的选择、GPS RTK工作方式的选择、基准站坐标的输入、基准站工作启动等。建立项目和坐标管理系统管理包括a.建立项目名称、单位选择等。b.坐标系统管理,这其中又包括参考椭球的选择或坐标参数的输入,投影方式和度带选择或建立,大地水准面资料的选择,平面转换参数的输入,高程转换参数的输入等。基准站电台频率的选择,具体讲就是根据对本地区无线电频率的了解,选择一种理想的频率,流动站和基准站必须使用同一个频率。

流动站GPS设置包括:建立项目和坐标系统管理、流动站电台频率的选择、有关坐标的输入、GPS RTK工作方式的选择、流动站RTK工作启动、使用RTK工作、使用RTK流动站测量地形点等。建立项目和坐标系统管理包括建立工作项目的名称、单位的选择及参考基准站坐标系统管理。根据对本地区无线电频率的了解,选择一种理想的频率,流动站和基准站必须使用同一频率。用电子手簿选择GPS工作方式为GPS RTK作业方式。一上设置完成后,可以启动GPS RTK流动站,开始按RTK流动站工作方式进行实时载波相位差分定位。

篇3:实习施工员培训步骤

回顾11期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班的办班历程, 笔者认为要做好社区护士培训工作, 必须制定社区护士培训步骤。只有将每一个步骤落实到位, 才能圆满完成社区护士培训任务。现对培训步骤介绍如下。

1 成立培训领导小组

我校领导对社区护士培训工作高度重视, 认为要想培训任务圆满完成, 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尤为重要。培训领导小组是培训工作的核心、枢纽, 是培训顺利进行的保证。培训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党委书记担任, 副组长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 小组成员由教务科、总务科、财务科、保卫科及附院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培训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教务科副科长担任, 成员由教务科有关人员组成并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培训领导小组成立后, 充分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 在其领导下, 各学科迅速行动, 通力合作, 使11期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圆满完成了每期的培训任务。

2 挑选培训教师

挑选培训教师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基础。要求培训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丰富的专业知识、灵活的社区护理技能和娴熟的教学方法。所选8位培训教师均符合以上要求, 其中主任护师1人, 高级讲师2人, 主管护师1人, 讲师4人。根据培训教师专长, 分别安排其担任社区卫生服务概论、社区护理概论、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特殊人群的保健、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及康复、社区精神卫生及精神障碍者的护理管理、社区紧急救护、临终关怀、社区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课程的主讲, 获得了理想的培训效果。如社区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课程的主讲教师是主任护师, 是我市护理学会会长, 既有现代护理学理念、社区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 又有娴熟的教学方法, 在培训中采用案例、多媒体、实训等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效果好, 所传授的操作技能切合工作岗位, 获得学员好评。

3 明确培训目的, 制订教学计划

培训办公室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培训大纲, 明确培训目的, 制订并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培训前, 办公室组织8位培训教师认真学习培训大纲, 统一思想认识, 将培训任务分解到每位任课教师, 由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并交办公室批准后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办公室领导督查教学计划落实情况。教学督查实施项目为:每次教学的课题、课时、课型、授课日期、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后小结、反馈题、教学体会。将教学督查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使其不断完善随后的培训教学。

4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556名学员均未学过社区护理学, 仅有9人学过全科医学概论。对于这些学员, 采取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关键。

4.1 多媒体教学

社区护理学中的社区卫生服务概论、社区护理概论、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特殊人群的保健、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及康复、社区精神卫生及精神障碍者的护理管理、社区紧急救护、临终关怀、社区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等内容的教学, 由教师制作课件, 采用多媒体教学, 使学员在有限时间掌握了大量知识。

4.2 案例教学

根据教学目的, 组织学员进行案例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 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其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如, 患儿, 8岁, 患先天性近视, 问该患儿的疾病与家族是否有联系。学员通过制作其家系图就可以掌握对家庭遗传性疾病的分析和诊断技能。又如, 在高血压病的社区综合干预教学过程中, 采用高血压病的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观察案例, 使学员认识到社区综合干预可以使病人掌握高血压病相关知识, 提高疾病防范意识,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使血压达到良好的控制水平[1]。

5 设置班主任, 做好学员管理工作

每期培训班都设置了班主任。挑选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善于学习、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培训班班主任。担任班主任的基本条件是:忠于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科学发展观, 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师德高尚, 为人师表, 责任心强;掌握教育基本规律和相关法律法规;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尊重学员。每期培训班的班主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由班主任建立学员学籍, 挑选合适学员任班长, 加强培训点和学员的沟通和互动, 及时解决学员的食宿问题, 完善通讯录, 制作学生证, 每次课前进行学员考勤, 课余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填写学生手册, 培训结束时组织全班合影, 举办师生座谈会, 评选优秀学员及优秀教师等。

实践证明, 要做好社区护士培训工作, 就必须制定社区护士培训步骤, 按步骤将工作落实到位, 才能圆满完成社区护士培训任务。

参考文献

篇4:实习施工员培训步骤

关键词:培训管理实施步骤效果

随着战略人力资源时代的到来,员工培训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培训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朝阳产业,企业在重视培训规模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培训质量[1]。随着企业对培训工作重视程度和成本投入的增加,培训实施步骤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培训机构而言,培训实施步骤研究是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培训是否有效,是衡量培训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

1.培训管理的实施步骤

1.1 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包括需求分析方案的编写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1)需求分析方案编写的目的为了搜寻现有绩效存在的缺陷,以判断现有绩效与理想水平的差距、哪些方面存在差距、哪些人员应为差距负责、是否需要培训、需要在哪些方面培训、需要多少培训,以及哪些人员需要培训。需求分析方案的编写方法包括:①面谈法;②重点团队分析法;③工作任务分析法;④观察法;⑤调查问卷。

(2)在需求分析方案的基础上,还需要构建胜任力模型,它是指能和参照效标有因果关系的深层次特征。

以《办公室人员业务能力提高培训班》的为例:我们采取面谈、调查问卷的调研方式,发现办公室人员除了对会务接待、公文写作、会议摄影等方面的课程有需求外,大部分人员在办公软件应用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如PPT、Photoshop等。另外,部分人员对国学、成功成才等方面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同时项目部对办公室人员进行重点团队分析,提出了办公室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1.2 培训项目设计

培训项目设计是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用人单位对培训对象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

培训项目设计包括培训总体方案设计和培训模块模式设计。

以《办公室人员业务能力提高培训班》为例,在培训总体方案设计中,根据办公室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通过拓展训练建立协作型团队,培训办公室人员会务接待、公文写作技巧、会议摄影等课程。并根据需求弹性选择授课内容,对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

按照培训总体方案设计的目标,我们把培训模式模块设计分为了三个模块:

(1)规定课程模块:《拓展训练课程体系》、《公文写作》、《摄影技巧讲座》。

(2)自选课程模块:《PPT 2007幻灯片制作技巧》、《爱岗敬业、成功成才》、《人文典故与文化素养》、《实用礼仪及形象建设课程体系》、《PHOTOSHOP图像处理技巧》等。

(3)业务交流模块

针对学员日常业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培训期间心得体会以及工作中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与其他学员进行交流。

1.3 培训组织与实施

(1)首先是培训实施前的准备包括:项目组建立、场地环境准备、资料准备、设施准备、助手准备以及培训指南、导向等;

(2)其次是培训学员报到管理:包括登记、住宿和餐饮等;

(3)最后是培训实施过程管理:项目经理、班主任、课程主管、学员管理、培训师管理沟通、多媒体资料的全过程采集、专家指导小组和项目研究。

1.4 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在培训过程中,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检查和评定培训效果的环节[2]。总的来说,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的意义主要有两点:①检测培训目标是否达到;②发现培训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培训效果评估,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柯克帕特里提出的“四层次评估模式”[3]。

(1)一级评估(反应层评估)

一级评估注意的是学员的反应,包括学员对培训项目的设计、教师的教学、教学设施、后勤服务等各自的看法。主要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2)二级评估(学习层评估)

二级评估主要是检查学员的知识和技能,衡量学员对所学知识、原理、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考试成绩评估,结果较为直观。也可采用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请学员和专家根据现场表现情况和讨论记录对培训效果进行打分。

(3)三级评估(行为层评估)

三次评估是衡量学员参加培训后工作表现的变化,记录学员是否掌握了培训内容并运用到工作中。

(4)四级评估(结果层评估)

四级评估是培训评估的最后一环,反映了培训对企业绩效改进的贡献程度。

以《办公室人员业务能力提高培训班》为例,在一、二级评估中,我们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网上评估、培訓总结、在线交流等方法。评估结果显示,学员普遍认为课程设计较好的符合了他们的实际需要,进过培训后,他们在公文写作、办公摄影技巧和软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对我们的培训服务管理具有很高的满意度。

在三、四级培训评估中,我们以电话访谈、现场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与企业领导、参培者进行交流,经过培训后,参培者工作绩效得到提高,公司业绩明显提升。

2.培训管理的效果分析

以《办公室人员业务能力提高培训班》为例,我们进行培训项目的效果及成败分析,可发现:

(1)培训管理的步骤包括四部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项目设计、培训组织与实施和培训评估;

(2)通过培训需求分析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能够详细剖析企业培训对象的能力现状,并且明确了培训对象需要提升的能力,有助于优化培训方案的课程,有目标的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和评估。

(3)在做好需求分析和构建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全面合理地完成总体方案设计和培训模块模式设计,这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基础。

(4)培训组织与实施是将培训管理具体化的过程,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培训人员的价值和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宁,余翔,于宁.做好培训评估 提高培训质量[J]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2]马元梅.柯式评估模式在企业培训评估中的实践[J].中国培训,2008(12).

上一篇:昆明大学下一篇:各项工作上台阶社区盛开文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