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晚景五绝,望海楼晚景五绝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的意思,望海楼晚景五绝

2024-05-24

望海楼晚景五绝,望海楼晚景五绝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的意思,望海楼晚景五绝(精选4篇)

篇1:望海楼晚景五绝,望海楼晚景五绝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的意思,望海楼晚景五绝

《望海楼晚景五言绝句》翻译赏析

《望海楼晚景五言绝句》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喧笑语中。

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

【前言】

《望海楼晚景五言绝句》这组诗共五首,作于公元1072年(北宋熙宁五年),当时苏轼被派往杭州担任州试的监试。院试余暇,苏轼得以到凤凰山上的望海楼闲坐,写下这五首诗,分别咏江潮、雨电、秋风、雅客、江景,各具情韵。其中第二首(“横风吹雨入楼斜”)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的语文试题中。此诗开头写风雨入楼,气势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热闹,转眼间却是雨阑云散,海阔天青,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表现出一种壮美之景。

【注释】

⑴望海楼:又名望潮楼,在杭州凤凰山上,是杭州的名迹。

⑵指顾:即指点顾盼之间,形容其快。犹如说须臾、一会儿。这两句写海潮来势凶猛。

⑶时:时时。掣:拉,拽。紫金蛇:形容闪电的形状和色彩。.

⑷西兴:即西陵,在杭州对岸萧山区境内,相传为越国范蠡屯兵之处。

【翻译】

海上波涛初来时像一条白线,转眼在望海楼前就变成雪堆一样了。如今潮水翻涌向上你也要再上层楼,再来观看白浪形成的银山,看它二十回也不嫌多。大风吹打雨水斜着飘进望海楼,壮丽的景观应该用华美的辞句来夸赞。风雨过后潮水平静江海碧澄,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青山断开的地方有层层的塔,隔条江水想要回应对岸人家的呼唤。傍晚,江上的秋风吹得很急切,为的是把钟鼓的声音传到西兴。夜晚,谁家在望海楼下点燃炉香,玉笙哀怨的的.乐曲在刚刚有凉意的时候响起。有位客人面对秋风在扇子上题诗,祭拜明月让人无法看见你的晚妆。沙河上的船灯将山照红,歌声鼓声在笑语中喧响。问一问少年的心思在哪里,只见他方巾斜在一旁以致头发散乱。

【鉴赏】

这组诗共五首,作于公元1072年(北宋熙宁五年),当时苏轼被派往杭州担任州试的监试。院试余暇,苏轼得以到凤凰山上的望海楼闲坐,写下这五首诗,分别咏江潮、雨电、秋风、雅客、江景,各具情韵。其中第二首(“横风吹雨入楼斜”)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的语文试题中。此诗开头写风雨入楼,气势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热闹,转眼间却是雨阑云散,海阔天青,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表现出一种壮美之景。

篇2:望海楼晚景五绝,望海楼晚景五绝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的意思,望海楼晚景五绝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朝代:体裁:七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篇3:望海楼晚景五绝,望海楼晚景五绝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的意思,望海楼晚景五绝

和孔密州五绝 堂后白牡丹

作者:苏轼朝代: 城西千叶岂不好,笑舞春风醉脸丹。

何似后堂冰玉洁,游蜂非意不相干。

(孔颇有声伎,而客无见者。

篇4: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苏轼的意思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静静的江岸上绿竹潇潇,在青翠嫩绿的竹叶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竹外桃花,红绿相映,淡淡一笔,将那花竹交错、红绿掩映的“桃花报春”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桃花报春,春天来临,而桃花才三两枝又说明季节实为早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王士祯在《渔阳诗话》卷中说:“坡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非但风韵之妙,盖河豚食蒿芦则肥,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 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望海楼晚景五绝,望海楼晚景五绝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的意思,望海楼晚景五绝】相关文章: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04-11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赏析05-30

惠崇春江晚景 的古诗04-09

晚景作文400字04-11

惠崇春江晚景体会04-15

青衣江晚景作文500字04-17

惠崇春江晚景诗赏析04-22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04-28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06-05

《春江晚景》红桥绝句阅读附答案05-26

上一篇:彼岸花的个性签名下一篇:老师给小学毕业留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