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祖国妈妈一起成长

2024-05-02

我同祖国妈妈一起成长(精选2篇)

篇1:我同祖国妈妈一起成长

上海的城隍庙不仅上海人熟知,外地人、外国人知道的也不少,因为现在的城隍庙成了上海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是来自五湖四海宾客游玩观赏的好去处。

我家居住在城隍庙不是很远的徽宁路,属于同一个南市区。记得我第一次去城隍庙大概五岁,乡下老家来了奶奶与姑姑,父母亲陪他们一同去。记得那天父母叫了两辆三轮车,就是旧上海称为黄包车,区别在于一个是人拉车一个是人骑车。上海人说是城隍庙往往与周边商店联系在一起的,这里的商店都是江南园林建筑,商店很多,商品也相当丰富,用的、穿的、还有吃的,迎来四方客,人气自然兴旺。那天父母陪着亲戚进出于许多店铺,买了布料毛线等商品。之后我们还进庙烧香,庙里人相对要少多了,也许不是祭拜的日子。殿堂里的菩萨高大端庄,和尚们一旁默默念着经,殿堂显得很安静。那天我很开心,我吃了南翔小笼馒头、苏州豆腐干等小吃,还有城隍庙别致的屋檐长廊,好看的假山庙亭等,这都是我好长一段时间里与小伙伴聊天中自豪的话语内容。

我自己去城隍庙已是上学了,那时是文化大革命也开始了,红卫兵霸占城隍庙,和尚被赶出庙里,菩萨是迷信是四旧被破除了,庙里老百姓自然也进不去。我们那时读不读书不重要,也没有人管,四处游玩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城隍庙曾是我心中美好的地方,我自然想到要去的地方。那时城隍庙显得冷清凄凉,茶馆关了,说书人唱戏人没了踪迹,与烧香拜佛商品消失了,商品匮乏过客也少,以前挤满游人的丰富小吃店,现在食客稀少,多了是外地来的逃难人,他们穿着破烂,手里还着碗守在小吃处,吃食客剩下的食物。那时其实大家肚子里都没有什么油水,像我们这些长身子孩子常有饥饿感,两大碗米饭下肚不会觉得饱。逃难人多,都有争先恐后之举,没等食客吃完已把手伸过来了,弄得顾客恼火骂人、或着无奈生气。听说这些荒逃难者都来自安徽,那里在闹灾荒。然而城隍庙能有吸引我的地方还是有的,如九曲桥、屋檐长廊、还有石板路、弹格路的细长弄堂,我们可以穿过来躲过去的玩。商品虽然匮乏,但也有我们喜欢的东西,像刀、剑、枪和那时流行的红樱枪,都是我们男孩们想要得到玩具。我们那时没有钱去买,但我们会自己用木头学着做,为了做的逼真,经常是今天回去明天再来看细致,寻找做的不够逼真之处。然后在一起学着那时电影里的打打杀杀,又时还会有伙伴皮破肉伤,招来父母的打骂。

自文革结束后,我很久没有去城隍庙了。因为高考的恢复、知识得到重视,震撼千百万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虽然参加高考获得进大学的人数概率不高,但求知欲望在年轻人心里点燃了、燃烧了。像我们这样学生时期在文革中度过的年轻人虽已工作,但是上(此_资_料_转_贴_于_学_习_网]hTtp://

篇2:我同孩子一起成长

儿子1986年出生,当时电台还没有为小朋友设置的睡前故事节目。每天晚上儿子入睡前,我和爱人就轮流给他讲《安徒生童话》和《十万个为什么》。那时我们上班很累,路途又远,还要很早起床送孩子上幼儿园,但我们就是再困再累也会把故事讲得津津有味。当孩子上到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们渐渐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孩子提出的问题。

我和爱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可如何才能提高自己呢?我们冥思苦想,最后决定,和孩子一起学习,同孩子一起成长。那时候我家只有12平方米的住房,晚上孩子在写字台上写作业,我和爱人就每人一个小板凳趴在床沿上学,孩子看语文书,我们就看他的数学书;孩子看数学书,我们就学他的语文书。如果老师留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我就写《我的儿子》,爱人则写《我的妻子》……我们用角色轮换的方法制定题目,既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又增进了亲人间的情感交流,更重要的是几年下来我真的和孩子一起成长了。当孩子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在报纸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而孩子更是在此之前就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

后来儿子上了大学,学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如今走上社会,干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也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小企业工人,成为一个可以用文字表达自己情感的人,写作是我同孩子一起成长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一个兴趣,更是我在迷茫中找到自己人生坐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今,坐在宽敞明亮的房间,看着案头几十篇印有自己名字的作品,还有收录的一摞电台播放自己作品的磁带,真是感慨万千。

上一篇:阿胶集团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枣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