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者的十二字真言

2024-04-14

新闻工作者的十二字真言(通用2篇)

篇1:新闻工作者的十二字真言

佛家有八字真言,可以净化信徒的心灵,赐予信徒无穷无尽的力量。在培训班上,温文尔雅的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王开忠用“能吃苦、多学习、不自满、重修身”这十二个字概括了通讯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简单朴实的十二个字也使全体学员深受启发并豁然开朗,这十二个字就像赐给学员的十二字真言,牢记心中,定能终身受用!

第一,能吃苦。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平静的大海出不了优秀的水手。在我们施工单位,新闻素材大部分都在施工一线,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有精彩的故事,越是有感人的事迹。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或者通讯员,必须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多跑基层,深入基层,由我们的双手去描写施工生产中那些新奇、感动或是发人深思的故事,决不能闭门造车、坐而论道,任何时候都要明白在办公室是抓不住新闻的。《中国铁道建筑报》主编朱海燕先后11次上青藏高原,在高原缺氧、天寒地冻的环境中,他仍每天坚持写稿上万字,为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写下了众多不朽的新闻作品。全国政协委员、《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罗开富有这样一句话:“记者是苦出来的,历练方成大器。”是啊,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他如何沿着红军的足迹,徒步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路。肝炎的折磨,断腿的打击都不能让他屈服。最终,凭借坚强的毅力他完成了这项壮举。

第二,多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作为一名通讯员,应该勤奋学习,涉猎广泛,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行业知识、文学知识,只有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

但凡在新闻写作上取得成就者,必有勤奋好学之人。课堂上,年近六旬的王开忠局长思路清晰,讲课慢条斯理,旁征博引,如果没有丰富的积累和渊博的学识,如何能把如此朴实的道理讲得动情而生动。罗开富总编不管到哪,都会抓紧一切时间阅读报纸、书籍,把学习当成生活的必修课。第三,不自满。

自满,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基层通讯员在前进道路上最大的敌人,也是最难跨越的一道门槛。记者或通讯员的职责就是迅速捕捉新闻,如果一时满足,必然会在思想上产生松懈,那就很容易让身边那些新奇、生动的新闻点悄悄的溜走,我们不能沾沾自喜于一功之得或是一孔之见。任何成绩都只是前进道路上的一小步。唯一一名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新闻最高奖的罗开富总编,在课堂上说自己的文字能力不强,甚至还不如在座的很多学员,可见他对自己要求之严格。

另外,我们不能太容易满足稿件的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于任何一篇稿件,我们都该认真修改,从主题道标题,从结构到语句,字斟句酌,只有经过反复锤炼的稿件才能经过读者的考验。

第四,重修身。

《礼记·大学》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可见,自古就把加强自身修养看做是安家立业,治理国家的前提。曾子更是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从事新闻工作,就更加需要高尚的品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就不会有对真理和正义的不懈追求,就不会有力量去战胜众多艰难困苦、挫折辛酸。李佩山老师用自己的汗水、热泪和鲜血采写了《忠诚的人生》、《生命的火焰》等一大批长篇通讯,再现了一个个普通人物的忠诚人生,他是追寻英雄足迹的英雄。“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要想写好文,必先做好人;要想做好人,必须勤修身。

如果没有李佩山老师高尚的人品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我们的英雄也许将被埋没,我们的社会也许将会失去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罗开富、才铁军、朱海燕,但凡在新闻战线取得成就之人,无不对自身道德修养、对真理、对正义有执着的追求。简单的文字,朴实的道理,却需要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用一生的时间去追求、去实践。新闻写作是一个持续作战的过程,只有坚忍不拔、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光明的顶点。

篇2:新闻工作者的十二字真言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曾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国在世界上最可骄傲之术。中国的饮食文化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市井文化,其代表是家常菜和小吃;二是文人文化,其代表是《随圆食单》;三是商贾文化,其代表是旧京八大楼;四是官府和宫廷文化,其代表是谭家菜和宫廷菜。这四个层次与地域性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了种类菜系。目前的中国饮食市场,地域性特点逐步淡化,这有利于饮食文化的交流和创新,但影响了文化的延续。创造时尚,促进中国饮食文化深化发展的要义是形成精品文化,使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感到饮食是一门文化。我们常常提起的烹调四要素,即原料、调料、刀工、火候,仅是从生产者角度提出的基本要求。饮食作为文化性消费是一个全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分解,分解后的每一个要素在质量上都应该是同等的。在文化内涵上应该是一致的,在相关关系上应该是协调的。为此,下面试提出饮食12字,以求教于方家。观色、品香、尝味、赏形这四个字作为基本要求,已经是尽人皆知了。但这远远不能涵盖饮食文化的全部内容和全过程享受。前些年又有专家提出了滋和养两个字。滋,是指食物的口感,实际上,这个字的重要远远超出一般的理解。爽、滑、嫩、脆,都是口感。还有口感的复合性要求,这就要在配菜时研究。养,是指食物的营养,其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药膳和各种养生菜谱的市场化发展就是明证。第七个字是声,这一方面是指菜品的声音,菜要热,有的要发声,如铁板烧、油炸锅巴以至火锅的沸水声,同时还包括食物在嘴里咀嚼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感觉如清脆、糅糯等。另一方面是指环境的声音,该闹要闹,该静要静,背景音乐适当与否,服务小姐插话的时机和语气,等等。第八个字是名,一是连锁经营;二是名字号、名厨师、名菜品的一致性;三是要形成品牌宴席,以文化内涵、标准操作、规范服务和精制包装相结合,如有的企业推出“大江南北宴”,形成市场形象和规模生产;四是菜单设计,讲求独特的风格。最终还是要名实结合名实相符。第九个字是器,一是器皿的文化性,二是器具的方便性,三是器械的专用性。目前,这三个方面的过度与不足同时存在,文化性不如日餐,方便性和专用性不如西餐。第十个字是境,直接是指环境,一是干净,二是宁静,三是尊敬;进一步是指境界,洁静精微,小桥流水人家,“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都是一种境界。灯红酒绿,金碧辉煌,也是一种境界。第十一个字是服,即服务,服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服务的文化性却不易把握。有文化的服务是锦上添花,少文化的服务却败人食兴。在西方文化中,最高等级的服务员是风度翩翩的老服务员,这与我们追求小姐漂亮、服装眩目恰恰相反成反比。第十二字是续,即售后服务或后续服务。这在饮食经营中似乎是新题目,实际上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如海外的中餐馆普遍流行餐后送吉利饼,主动打包;有的企业对客人赠贺年卡,熟悉常客的爱好等等。既是饮食经营的延伸,也是饮食文化的延伸,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朋友气氛或温馨的家庭气氛。色、香、味、形、滋、养、声、名、器、境、服、续十二字,既是市场需求的综合表现,也是饮食文化的全面要求,同样,构成了对中国饮食业的总体挑战。技高达于艺,欲极达于境,供给的艺术与需求的境界的结合,将是中国饮食文化辉煌的前景。来源:长沙美食网

上一篇:助理市场营销师下一篇:大药房医疗保险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