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订购报纸的请示

2024-05-08

关于订购报纸的请示(精选6篇)

篇1:关于订购报纸的请示

一、报纸视觉传播理念概述

1. 产生背景

报纸视觉传播理念的产生于互联网传播的兴起是分不开的。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报业本身的生存空间在被不断压缩, 除此之外, 互联网传播的兴起带给受众的是对于视觉冲击的追求, 受众已经越发喜爱图片对于视觉的冲击, 对于文字的反应却显得乏力。在这一背景下, 报纸为了赢得受众、获得关注, 就必须遵循兴起的视觉传播理念, 从视觉上抓住受众。

2. 视觉传播释义

视觉传播被称为:诉之于视觉的传播活动。但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包括文字的传播, 而仅指利用图像的传播活动。包括组合有文字图像, 以及以文字为素材构成的图像等的传播。视觉传播在技术上与之对应的就是通信技术, 它的发展有赖于通信技术的发展, 更主要的是有赖于图像通信技术的发展。甚至在传统上作为视觉传播重要支柱的印刷技术, 也开始与图像通信形成越来越紧密的关系1。可以说, 这是一种由于通信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传播理念, 而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又反过来影响最基础的印刷媒介, 这就是本文行文的基础。

二、视觉传播理念在版式设计中的体现

1. 留白的恰当采用

一提到视觉传播, 很多人的脑海中就出现了大图片、多图片、多标题的版式设计样式, 诚然, 在近年来确实有一些报纸利用粗标题、大图片来吸引眼球, 然而这种方式在瞬间能够引人关注, 长期接触之后难免会产生视觉疲劳, 因而许多报纸将大量的留白加入到了版面设计当中。

报纸主要是通过文字来传递信息, 然而大量的文字会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 视觉中心也容易被分散。留白的设计不仅能够让读者得到一定观看上的舒缓感受, 也能够调动读者的视觉, 将重点的信息突出出来。这样的版式设计实例有很多, 通常版式设计者会采用标题留白、图片留白、行文留白、图片说明留白等方式来进行版面的谋划。上海的《青年报》, 在2011年7月29日和7月30日两日的头版设计中, 仅放置一张图片在中心 (7月29日图:小悦悦的头像;7月30日图:温总理向甬温线事故遇难者鞠躬) 其余版面几乎全是空白, 引人深思, 而朴实的留白又能体现出大气、凝重的氛围, 同样能够使读者与报人产生内心情愫的互动。新快报2008年5月19日的头版用大幅标题“19日-21日国悼三日”作为版面中心, 配以五条小标题, 两百余字的短消息, 留出了大面积的空白, 在强调当日重要新闻信息的同时, 用大幅的白色勾起了人们的肃穆之情, 引人眼球的效果也并没有减少。除了新闻版面之外, 人文性质的版面为视觉传播留下的余地也更大, 东莞时报2011年6月16日的“锐读天下”封面标题“活的像人样”, 巨大的“人”字支撑起了全版的架构, 留下了大面积的空白, 吊起了读者的胃口, 让其不由自主的想要打开内页, 阅读全文。

2. 风格的简约之美

曾几何时, 报纸以信息传递为主要目的, 因而在版式设计上显得过于“挤”“乱”, 不论是头版还是内页都充满了多个框架, 塞满了各种内容。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我国报界再一次涌动大规模的改版浪潮, 各报都在不断地调整版面, 以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最佳效果。而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 报纸的版面不再是制约版式的枷锁, 那么在处理信息时大可以将内容与插画相结合, 处理的更加艺术化, 此时, 构图的简约之美就呈现了出来。版式风格的简约不仅仅指的是每个版面内容的减少, 也体现在版面整体设计的色彩风格、层次和秩序感上。有的报纸编辑缺乏色彩控制能力, 将杂乱的色彩密布在版面上, 破坏了整体的视觉感受, 带来凌乱的感觉, 而近年来, 报纸版式设计中对于内容和色彩、构图的掌控水平都在不断升级当中。2012年2月10日, 《武汉晨报》新年特刊头版围绕“开往春天的地铁”这一主题做了设计, 在版面上仅采用一幅图片和一篇短文的形式呈现, 图片占据版面的左侧, 而文字呈现在右下角, 排版简单然而错落有致, 精美的充满龙年特色的彩图很有张力, 也极具粘性, 既有视觉冲击, 又有主题展现,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3. 图片的大量使用

当读者阅读时, 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会被报纸的大图片所吸引。而阅读大标题的人还不到一半的数量, 阅读图片说明的只有百分之三十五, 文章的阅读者却仅剩百分之二十五。图片是视觉传播中最重要的一点, 在“读图时代”, 受众更愿意看到精美的、冲击力强图片, 而懒于阅读长篇的文字, 因而, 多用、巧用、巧编图片就成为了报纸版式设计中重要的部分。现代报纸多加大了版面设计中图片的用量, 除去首页不说, 各种新闻图片、栏花图片、图表、表格、插画漫画在报纸中比比皆是, 已经成为了版面设计中最为活泼、跳跃的元素。除此之外, 在新闻的处理上, 采用图片或者组图带动文字的方法, 配以彩印, 增强了版面强势, 很容易的夺得读者眼球, 并且加深新闻信息的意义和传播效果;有的报纸还利用整版、跨版来放置图片新闻专题 (多为“目击”或者“观察”版面) , 从而利用图片撑起整个新闻事件的骨架, 具有较强的欣赏价值和传播价值。

三、结论

不论是一般的平面设计, 还是报纸的版式设计, 在重视视觉传播理念, 在设计上力求推陈出新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 设计是为了达到表达主题和传递信息的目的的, 在设计时既要满足受众对于视觉冲击的需要, 也一定要注意不能仅仅为了视觉效果而抛弃了信息传播的功能, 甚至为了吸引眼球不惜使用视觉暴力, 这些方式都是不妥当的。对于版式设计来说, 我国的报业起步比较晚, 因而还有更加深远的潜力值得我们去思考, 去挖掘。

新一代华服设计研究

——中国国家社交礼仪服饰设计研究

张洁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教师上海200000)

摘要:中国国家礼仪服饰是国家形象的缩影, 是传递悠久深厚的中华文化艺术的重要媒介, 是增强国人祖国归属感和自豪感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国服的历史现状研究, 从文化传承和时尚融合的角度, 研究探讨中国国家社交礼仪服饰设计。

关键词:国家社交礼仪服饰;国服;传承;设计

注:该课题为2012年上海市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项目《新一代华服设计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内容。

一、华服的定义

华服, 即中华服, 是中国多年发展历程中文化、艺术积淀的浓缩产物。本文中所研究的华服特指国服。何为国服?清华大学教授袁杰英认为“国服”是一国之服, 是国家形象的表示, 应该既别致又鲜明、耐看。东华大学教授包铭新认为, 在当代汉语中, “国服”指约定俗成或者由国家规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礼仪象征和标志作用的服饰。笔者认为国服表示着国家的象征和记号, 可以分为礼仪服和日常服。其中礼服可分为节庆礼仪服和国家社交礼仪服。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国家社交礼仪服饰进行研究探讨。

二、国家礼仪服饰的涵义

国家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展示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因此, 一个国家的国服自然成为本国文明的象征之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十分珍视代表着国家形象、民族精神、本国思想文化艺术积淀的国家服装。

人们除了日常生活中穿着国服, 正式场合穿着国服, 更显庄重。因此, 在外交礼仪上, 国服更成为最高礼仪的象征。纵观世界各国, 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 越南有奥黛, 印度有纱丽……这些服装以其浓郁的民族风韵或醒目的国家特点展示着一个国家的魅力。

正式场合的国家礼仪服饰, 是国家形象的象征, 体现国家民族的特点。国家礼仪服饰的整体造型要能展现国民精神风貌。服装的色彩、款式、面料、图案、工艺等细节要能体现本国的思想文化、艺术审美等特征。国家礼仪服饰, 不仅仅是正式外交场合区别于他国的标识, 更是国家凝聚力的象征。

三、中国国家礼仪服饰历史与现状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 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冠服伴随人类历史的变迁而演变, 它承载着中国渊源流长的历史与文化, 蕴含着她所在朝代的人物的精神风貌、审美观、人生观等重要信息, 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纺织服装行业及相关工艺技术的发展。

回顾享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 冠服制度自夏商时期便开始了。到了周代, 被纳入“礼治”的范围, 成为礼仪的一种表现形式。此后各朝各代的服饰各有其特点, 发展至经济文化繁荣的唐代达到了鼎盛。辛亥革命后, 国父孙中山先生设计了中山装, 并将中山装定为礼服, 1912年公布的《服装条例》又选定旗袍为“国服”。到了现代, 2001年上海举行的国际首脑高峰会议 (APEC) 上, 各国领导人身着“中式唐装”集体亮相, 使得唐装在海内外华人中迅速流行开来。大有独占“国服”之名的气势。然而新唐装在迅速流行之后很快又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时至今日, 尽管众多学者与行业人士在研究设计国服, 但为大多数国民所认可的国服仍未出现, 中国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国服。

四、邻国国服的启示

领国日本, 是一个非常重视传统的国家。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民族服装, 也是日本人最引以为傲的文化资产之一。它从诞生之日起, 便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和服起源于中国隋唐时期的官服, 后经过日本人历代改良, 逐步成为适合日本民族的独特服装。和服的种类繁多, 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 千余年来变化万千。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 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 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和服属于平面裁剪, 以直线创造美感, 穿在身上呈直筒形。和服不能体现身体曲线美, 但能使穿着者展示出庄重、典雅的气质。“通气”是和服的重要特点, 适应日本的温暖湿润气候。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 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 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

韩国的韩服, 是高丽人的传统服饰本来没有固定的名称。二战后, 朝鲜半岛分成了朝鲜与韩国两个国家, 其中韩国影响较大, 所以国际上通称为“韩服”。韩服是受汉服和蒙古服饰的影响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传统服装。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美, 尤其是女士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 优雅端庄。韩服的女装由短上衣搭配宽松长裙组成;男装则是马褂子或者“褙子”搭配长裤, 并以细带缚住宽大的裤脚。韩作为白衣民族, 韩服基本色为白色。女性上衣和长裙色彩艳丽, 并刺由精致的锦绣。根据不同季节, 不同身份其着装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韩服还可掩饰体形上的不足, 使体形较矮的人看上去较高, 较瘦的人看上去则较丰满, 增添女性之美。在同样注重文化传承的韩国, 韩服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受到国民的重视。正式场合或者重要节庆日穿着韩服已经上升为一种规范。2005年11月, 在韩国釜山举行的国际首脑高峰会议 (APEC) 上, 韩国给出席会议的领导人制作了韩服。

奥黛是越南的传统民族服装, 是越南的国服。越南人民流行一句话:“哪里看到越南的民族服装, 就像看到家乡的灵魂一样。”越南人民通过穿国服表示对祖国的思念, 为自己的祖国特色服饰而自豪。奥黛通常使用丝绸等软性布料, 上衣是一件长衫, 类似中国旗袍, 胸袖剪裁非常合身, 突显女性玲珑有致的曲线, 而两侧开高叉至腰部, 走路时前后两片裙摆随风飘逸, 下半

参考文献

[1].张宪荣主编;张宪荣, 陈麦, 季华妹, 现代设计辞典[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247.

[1]郭宏兰.报纸版面图片化刍议[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03)

[2]昝晓军, 雷阵雨.报纸的读图“后”时代[J].资治文摘 (管理版) .2010 (07)

篇2:关于报纸工作理念的几点认识

报纸工作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客观现实。但报纸工作又不完全是政治工作。在特定的时期,报纸的政治属性可能是很突出的。但很多时候,报纸只是政治的延伸和补充。报纸具有宣传品(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或其他)和商品两种属性。

新闻的传播是要依靠一定的手段来实现的。印刷品传递新闻需要人力、物力、智力等,人们购买印刷品是要花钱的,花钱购买实现了印刷品的价值。买的人越多,传播的范围越广,新闻的商品价值体现得越充分。电视和广播实际上也是收费的,只不过这种收费有些是间接的,由广告商或其他人来购买。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确立报纸具有两种属性的理念。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思维定式,报纸是宣传品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许多同志的头脑中,报纸或其他传媒是商品的观念并没有真正树立。因为这个观念没有深入人心,潜意识里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传媒业往“事业”上靠,而不情愿往企业上靠。在现阶段,媒体是事业单位没有错,但转轨时期,事业单位正在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说穿了,它最终会完全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的发展模式,正在向现代企业这一更高层次跳跃。走向市场是必然趋势,而且是客观现实。创立以市场为取向的新的机制,企业单位如此,事业单位也如此,谁也无法回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他事业单位因势利导,借东风出海远航了,我们还墨守成规,幻想着固守一块阵地而不放弃,这必然会被历史的洪流所淘汰。观念不变,认为社会主义的传媒是永不凋谢的鲜花,这是很幼稚的想法。

再一点,就是变单向灌输为平等交流的理念。在社会主义国家初创阶段,一些领导人提出“灌输社会主义思想”的做法。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许是必要的。这种“灌输”可以激发群众的热情,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激发”的效果只能是暂时的,它不完全符合事物发展需要的基本规律。

随着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传播手段的多样性,也使“灌输”的方式不灵了,它被交流式、互动式的大众传播模式所取代。过去是编什么就让人读什么,现在就要依据读者的需求来调整办报的思路。市场可以左右报纸工作,报纸也可以引导读者、引导市场。在广告和发行方面,靠行政手段去“压”的办法也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我们不可能强求读者一定读我们的报纸。报业的市场已经趋向于成熟,谁的产品质量好、谁的服务质量好,谁就拥有市场,反之,就会失去读者,失去市场,失去生存的基础。

第三点是,应该形成产业化的理念。目前,报纸的功能不再单纯是报道新闻、传播信息,而是具有传播、娱乐、审美、商品交换等多种功能。

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新闻事业完全是遵循传统的理论发展变化的,新闻从属于政治,在严格的控制、掌握之列。20多年的改革进程,使新闻的商品属性逐步加大,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新闻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是支撑国家财政的重点纳税行业。这种变化表现在从属和依赖于政治的成分在慢慢地减少,自主的市场的比重不断加大。新闻媒体之间围绕创收开展的竞争,已经超出了争夺广告的范围。发行费、广告费已不再是新闻媒体创收的唯一渠道。全国目前有20个以上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十分喜人的重大变化。新闻媒体实现产业化、集团化以后,将成为21世纪中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与基本建设、基础工业、尖端工业一样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3:关于订购报纸的请示

1 科学定位报纸文艺副刊社会功能

科学定位报纸文艺副刊社会功能, 可以帮助在副刊编辑中, 选择和使用有效的编辑方法, 从而保障报纸文艺副刊社会功能的实现。另外, 高度重视报刊读者和市场的拓展、维护, 确保销售量。站在经济视角, 以报刊文艺副刊社会功能为入手点展开报刊的编辑, 从而落实文艺副刊的各项职能。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 推动了报纸文艺副刊社会功能的巨大变革。其一, 报纸文艺副刊首要条件就是具备一定的文艺性, 并能够发挥舆论导向社会功能。基于此, 它的社会功能还可以为对象提供服务[2]。利用文艺副刊自身的舆论导向功能为受众提供服务。对于社会前进中报纸文艺副刊的各项功能, 实际报纸文艺副刊编辑时, 应是建立在文艺副刊的社会功能基础上, 通过编辑手段来落实副刊功能。

2 编辑技巧及编辑意识分析

2.1 重视报纸文艺副刊编辑的各项技巧

一份报纸想要具有较高的销售量, 较大的读者群, 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自身特点。因此, 在实际编辑报纸文艺副刊时, 必须关注报纸特点的确立。编辑技巧的使用还能凸显出文艺副刊的文艺属性, 并且还要加入一定的知识元素和趣味元素。结合实际的报纸受众区域, 以及本区域内人民的文化水平、报纸态度等内容来明确报刊文艺副刊的特点, 从而在编辑中能够形成正确使用编辑技巧的良性循环。

具有较高的文采是文艺副刊的基础, 所以在报纸文艺副刊的编辑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一下以文采为基础。通过对读者文章的选择、欣赏能力和文章的润色程度的了解来提高报纸文艺副刊的文章的文采, 从各个方面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报纸的文艺副刊的文采润色中需要编辑和作者均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 且能够熟练的运用写作技巧和文学功底来进行润色。所以, 文艺副刊的编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要运用各种技巧使文章更加出众, 从而能够吸引更多读者阅读。

2.2 围绕特色提出展开文艺副刊编辑

文艺副刊的编辑,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将报纸文艺副刊宣传作用完全凸显出来。了解时下最热门的题材或话题, 在文艺副刊编辑中有意识的引用。对于较大的传统节日、政治事项或关系到人们实际利益的内容重点编辑, 实现其自身所具备的职能。普通的编辑只能叙述而无法传神, 还需要通过专业的编辑技巧来使各项内容更为生动、有吸引力[3]。比如, 在过年期间, 文艺副刊中可以增设一些春节由来、传统风俗等。借助专业的技巧对这些内容上色, 从而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永久传承, 与此同时也能提高读者对报纸的兴趣, 从而做到受众的维护, 为报纸在市场中的竞争打下基础。

2.3 如何培养文艺副刊编辑意识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阅读, 不难发现, 想要有效的运用编辑技巧、更好的完成编辑工作, 必须要有较高的人员素质、较高的文学素养以及较高的竞争意识等元素来做支撑。优化报刊文艺副刊的质量仅仅依靠文艺副刊编辑自身的高文学素养、宽泛的知识面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具备高度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受众服务观念。以社会中报纸经营的最终目的和报纸的社会功能为切入点, 提高对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的重视来落实报刊文艺副刊的各项职能。想要实现上述内容, 编辑们必须持续补充自身不足, 不断强化文学素养。在平时的工作中, 还要提高对市场意识和服务观念的重视[4]。从现代报纸经营目标以及报纸社会功能入手, 以市场意识及报纸服务意识为重点实现报纸文艺副刊的全部职能。这些都要求现代报纸文艺副刊编辑不断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并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市场意识及服务意识的树立。以意识为基础指导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 实现文艺副刊编辑工作的职能。

参考文献

[1]赖长虹.报纸文艺副刊编辑技巧及意识的探讨[J].中国外资, 2012 (17) :228.

[2]朱宇.工科院校校报文艺副刊编辑技巧初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251-252.

[3]雷晓敏.论20世纪90年代马华报纸文艺副刊与马华“新生代”——以《星洲日报》文艺副刊为中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7) :9-15.

篇4:关于订购报纸的请示

水墨平衡控制

水墨平衡控制是影响印刷质量的关键因素,控制得好,则印出的彩报色彩鲜艳,光泽度好,标题黑实,文字清秀,层次明显,可以用最少量的水和墨印出质量最好的彩报;相反,如果在印刷过程中将水、墨量无限地增大,将带来油墨大范围乳化、报纸潮湿粘手、标题发灰、照片发暗、外观蹭脏难看等。要在实际生产中正确地控制水墨平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正确掌握水量、墨量与印刷的关系

在彩报印刷中,油墨在新闻纸上以渗透干燥为主,因此要达到适度上墨和清洁版面的效果,需要比印刷铜版纸更多的水、墨量。但是新闻纸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多余的油墨在印刷压力作用下会造成网点增大,使暗调网点并级,甚至糊版,严重影响印刷质量。在多色印刷中,油墨的重叠压印还会使色彩灰暗无光。

由于润版液的作用,未被吸收的油墨被乳化,造成掉墨、拖脏,部分浮脏反流到水斗中,污染水箱中的润版液,时间长了在水箱中会出现凝絮状的油墨颗粒,造成供水系统阻塞和版面雾状带脏。多余的水量还会把纸张带湿,使纸张变形,造成在高速运转中断纸。水墨量过大,还会造成 “飞墨”。因此,高水位下的水墨平衡是不可取的。

水量过小时,首先会在印品的空白部分出现墨污,引起脏版。随着印刷时间的延长,油墨会渐渐堵塞非着墨部分,出现“糊版”,位于实地之上的网点区的浅底纹将被油墨堵死。一般要求,在不引起版面起脏的前提下,使用最小的水量,达到水量和墨量的平衡。在操作中用最少量的油墨达到规定的密度范围是对油墨的最有效使用,尤其是新闻纸印刷,水量与墨量均控制在正常饱和值以下且达到平衡状态时,才能有最好的印刷效果。

2.要掌握水少墨厚的原则

水少,是以版面空白部分不粘脏为前提;墨厚,指的是建立在水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墨量。在考虑水量时,还应综合考虑版面图文面积大小及其分布情况、印迹墨层厚度、印刷用纸性质、油墨性能、印版类别、印刷机运转速度、车间温湿度、润版液的pH值以及在油墨中所添加的辅助剂等情况,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改变都会影响最终的效果。

3.正确控制润版液

在实际生产中,胶印的水墨平衡是在动态条件下实现的。经验表明,润版液的表面张力应略大于油墨的表面张力,一般认为润版液的表面张力值约为4.0×10-2~5.0×10-2N/m时,有利于实现水墨平衡。

版面水分的大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墨斗及墨辊上有水珠、加墨时不易搅匀、墨辊上墨层厚且黏度小、纸张印后软绵无力、纸张印后卷曲、收纸不齐、橡皮布拖梢有水影、印刷中前后色差较大等,都说明版面水分过大。

胶印机润版液呈弱酸性,其酸性的强弱对润版液总的润湿性能影响极大,所以润版液的pH值必须严格控制,一般应控制在4.5~5.5之间,电导率在800~1200μS。由于纸张的pH值、浓度、版面墨量大小、油墨的性能等的不同,具体值还应视情况而定。

实际生产中,由于流动性小的油墨内聚力大,在版面上不易铺展,可以适当减小润版液原液用量。对于流动性大的油墨,由于内聚力小,易在版面上铺展,使版面起脏,可以适当加大润版液原液用量。印版图文的载墨量大,实地面积大时润版液原液使用量大。图文载墨量小,实地面积小时润版液原液使用量小。生产中若使用酒精润版液,由于其含有乙醇,能减小润版液的表面张力而改善表面活性,对水墨平衡是有利的。

4.油墨过度乳化影响水墨平衡

胶印利用油水不相溶原理实现油墨转移,完成印刷。因为印刷过程是动态的,理论上的油水不相溶很难实现,实际生产中,在滚筒、水辊、墨辊挤压下,油墨发生乳化不可避免。但油墨过度乳化会给印刷带来一系列问题。

(1)色偏。乳化后的油墨由于含有许多细小液滴,使油墨灰度增加,重叠后出现色调偏移。

(2)网点变形、面积改变。由于乳化后的油墨着色力、饱和度等下降,色彩变浅,如果利用增大墨量来弥补会造成实地密度增大,网点面积增大,有时网点变形、带毛刺、不光洁,严重时出现糊版,层次混浊不清。

(3)墨色暗淡无光。

(4)油墨过度乳化易出现浮脏、花版等工艺故障。

(5)产品干燥速度慢,易出现版面粘脏。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必须了解油墨过度乳化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要根据印刷条件不同,仔细观察,认真判断,调整油墨、纸张、润版液等印刷材料的印刷适性以及控制好与之相适宜的车间温湿度,把握适度的油墨乳化,控制好水墨平衡。

套印质量控制

印刷过程中实现良好而准确的多色套印对于印刷出好的印品非常重要。GB/T17934-3新闻纸的冷固型油墨胶印国家标准中指出: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任意两色之间的套印误差不大于0.15mm,次要图片或与弱色间的套印误差小于0.20mm,精细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不大于0.10mm,目视边缘无露色,图像不虚,清晰度好。

报纸印刷中导致套印不准的因素很多,以罗兰机UNISET75为例,报纸印刷中导致套印不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机器设备传动齿轮间隙大,不能满足滚筒间严格的位置关系。

解决方法:更换齿轮。

(2)胶印机滚筒轴承磨损且震动大,造成滚筒位置变动。

解决方法:更换轴承和滚筒连杆铜套。

(3)拼版、晒版、弯版造成误差。

解决方法:重新拼版、晒版、弯版。

(4)印版滚筒定位销磨损造成轴向套印不准。

解决方法:重新安装、校正定位销位置。

(5)印刷压力过大,滚筒包衬不合适,造成套印不准。

解决方法:调整印刷压力,校正滚筒包衬。

(6)纸张吸水后伸缩变形、纸张湿边(荷叶边)造成套印不准。

解决方法:控制润版液用量,使用橄榄辊,防止纸张扇形扩张,严重时,撤换出现荷叶边的纸张。

彩色报纸套印不准的种类有的是印刷图像出现不规则偏离,有的是印刷图像出现局部偏离,还有的是印刷图像位置出现同一方向有规则的偏离。针对各种不同的问题,应该在生产中区别对待,纸张自身原因、印刷机精度、印刷压力、印前制版过程,包括操作者的技能以及印刷机的设备保养状态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套印准确的因素。我公司罗兰机UNISET60常出现M版滚筒同一滚筒上两张PS版中一张版有规律地出现轴向套准偏差,机台人员为了提高套准精度,利用剪刀修改PS版定位孔位置弥补套印误差,就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后采取的一种解决方法。

彩色报纸外观质量控制

评价一张报纸的质量,首先就是要评价其美学效果。这不仅对墨色、版面、标题密度、图片、套准有要求,而且对报纸的外观也有要求。

(1)报纸版面整洁干净,无压脏、蹭脏、划痕、版边印等脏迹,无破损、皱褶、折角,无明显透印。叼针孔小于5mm,无豁口。

(2)版面平整,无漏印图文。无局部墨色轻重不匀或局部重影,无局部文字发虚,无墨杠或白杠(水辊印)。

(3)版心左右居中,偏移小于2mm的允许误差。天头略大于地脚(1~2mm)。正背版面版心对正,上下和左右误差均小于2mm。

(4)折叠准确整齐,漂移误差一折小于2mm,二折小于4mm,裁切整齐、无毛边。

(5)版面上除规定的色彩控制点(条)及必须的弯版标准线外,不应带有十字线、CMYK版别等拼晒版标记。

印刷设备维护保养

彩报质量对印刷机的维护保养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印刷机维护保养分三级保养制度。这里围绕三级保养制度谈谈机台人员的工作重点。

1.机台日常保养

(1)橡皮布、水辊、墨辊要清洗干净。

(2)印刷前对水箱润版液的pH值、浓度(电导率)、水温进行测量;印后,对水箱、水箱过滤网进行清洗。

(3)印前检查各齿轮箱是否缺油,印刷中检查墙板等是否漏油,印后检查油管、油嘴并及时加油。印刷过程中坚持巡视气泵,清洁电机马达滤网。

(4)印后清理过纸辊、橄榄辊、传送皮带、导纸辊、夹紧辊。防止印刷中出现皱纹、蹭脏、套印不准。

(5)填写交班记录。对前班交代的问题进行跟踪回应,对本班机器运转情况及新问题进行记录。

2.机台周保养

(1)清洗水斗、水盘,检查水辊表面质量,调整水辊压力。

(2)检查切刀、切割条、叼针、折刀、咬刀工作状态,及时调整更换易损件。

(3)清洁折刀滚筒、咬刀滚筒及滚筒防护栏,防止印刷过程中产品粘脏。

(4)复查油泵、油路等润滑系统。

(5)有计划拆下墨辊,检查胶辊轴承,检查墨辊表面质量,调整胶辊压力。

(6)填写原材料更换记录。

3.机台月保养

(1)配合机电维修检查滚筒连杆铜套,保持多色套准精度。

(2)有计划地对橡皮布进行更换,选用2套橡皮布交替使用。

(3)有计划地对水箱供水管道进行清洗。

(4)有计划地对齿轮箱进行清洗,更换润滑油。对滤网、油路系统进行清洗。

篇5:关于订购报纸的请示

我国境内最早带有商业和广告性质的报纸是外商创办的英文刊物《广州纪录与行情报》。而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号的《立义馆告帖》也是一则招生广告。但20世纪初,“广告”一词才由日本传入中国,直到五四运动后,“广告”取代“告白”成为通用的词汇。

中国近代广告的发展离不开报刊的推动,报刊广告也是民国时期广告的主流形式,广告成为报纸的重要收入来源。随着报纸广告的出现,我国近代广告业进入起步阶段。从中华民国成立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两大历史事件之间的25年内,中国经历了各方面的巨大转型,也深刻影响了广告史研究。

二、当前主要研究情况

针对1912年到1937年这一历史时期的广告发展研究,笔者搜集了各类相关文献,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对该时期的广告学研究的先进成果。

1.从单个报纸出发的研究占主流

动荡的历史时期为报纸赢得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影响力巨大的报纸品牌,具体而言,主要是对两份大报和两份知名画报的关注。

对《申报》和《大公报》的关注:

《申报》和《大公报》都是近现代非常重要的大报。大部分相关研究一般按照其发展历程罗列了不同广告和广告策略。大多是列举性的,偏全面呈现而非学术分析。差异在于《大公报》由于数次易主,发展有明显阶段性特征,其周边研究也有着较清晰的时期或类别划分。时期上一般分为英敛之时期、王郅隆时期和新记时期;类别一般为商务类、娱乐类、文教类、社会类等四类。而对《大公报》广告的研究大多将其与整个中国的广告发展联系起来。由于该报的复杂性,很多研究只能从其某一面展开,方向多样,对《申报》的研究则比较单一。

两大画报:

相比新闻类大报,关于画报广告的研究不多,且相当多的学者都选择了《良友》画报和《北洋画报》,均为当时举足轻重的热销画报。由于图画功能的叙事性,众多研究选择以时代背景为切入点,深刻分析画报内容与社会的互动,着重呈现规律性的概括,案例分析较少。市民文化和世俗生活是研究中的重点,对女性地位的解读、风俗民情的变化和当时审美情趣的呈现往往比较丰富,很有历史价值。

2.注重广告与社会生活的互动

1912-1937年是中西文化交融,社会剧烈转型的时期,有关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内容在报纸和广告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当前的研究也重视对这一点的反映。如《申报广告对近代上海消费文化建构的研究》,《大公报的征婚广告与近代社会变迁》,以及《〈良友〉画报洋货广告与上海市民文化变迁》等。除对单一报纸的研究,还有很多学者从其他角度出发反映了报纸广告与社会生活互动。如《消费意象与都市空间:广州报刊广告研究》等从广告社会功能来着眼的文献。尽管大部分分析都比较全面,但均不涉及对广告负面影响的讨论。

3.研究内容涉及各类商品广告

1912年至1937年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时期,整体研究难度大,因此大部分研究了广告类别入手这一小角度,如体育广告、服装广告和烟草广告等,大多为生活用品的广告。不过当前针对广告类别的研究大多是从广告内容和广告对象的差异上区别开的,从形式上进行区分的不多。

三、当前研究的问题

1.研究角度同质化,缺乏创新

首先,研究方向过于集中。本次综述中涉及《申报》的文献超过了20个,部分报纸尽管历史意义鲜明,相关研究却较少。其次,研究的历史时期相仿,笔者无差别的检索了1912年-1937年的全部报刊,而从结果看,以国共十年内战为研究对象的样本非常普遍,其次为关于1912年-1919年的文献,1919-1927年的文献则相对较少。最后,研究方式的同质化,目前大部分研究都是搜集报纸做内容分析,数据虽多,但既缺乏历史的支撑也缺乏专业解读,缺乏深度。

2.缺乏针对广告有效程度的基本研究

商业广告主要作用是推广产品或服务,因此尽管对广告的研究要反映社会变化,但也要广告本身的商业价值也需要重视。而当前针对广告营销效果的研究少之又少,仅在针对部分专门广告类别如烟草广告、服装广告时会有提及,而在这些广告的研究中,作者的主要关注点也总在广告的社会性和文化性。从整体上看,广告的形式和内容是作者研究的起点,对广告商业价值的论述不够充分。

3.重呈现轻分析,历史感和科学性不强

广告是传播学问题,也是经济现象,更与社会历史密切相关。但当前的研究大多仅关注其传播学意义,从学科的全面性上就不甚完善,更不必说理论的深入性。多数研究过分依赖旧报纸和已有数据,缺乏对其他学科资料的涉及,研究相对狭隘。尽管史料丰富,但类别单一,说服力有限。

而不论是学术专著还是期刊、学位论文,都重视呈现而忽视分析。事实固然非常重要,但“把强调研究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的逻辑联系,才能对于当代中国广告的种种具体现象形成准确的把握和判断”(1),而这正是目前的研究中比较欠缺的,使得大多研究结果内里空虚,缺乏历史厚度。

四、研究建议

针对前文归纳出的一些不足,本着完善学科研究的态度,笔者对抗战前的民国广告史研究提出了一些总体上的建议:

首先,应重视抗战前的整个民国时期特征。当前关于民国广告的研究大多着眼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如五四运动或“一战”、十年内战等,尽管这些时期的主题性确实鲜明,研究价值很高。但从全局角度对这一时期的发展进行梳理也是必要的。

其次,重视横向分析。一是作为载体的报纸种类的延展。目前研究中涉及的报纸在数目上严重不均衡,论报纸必谈《申报》,谈画报则举《良友》。实际上,这一时期的中国境内报纸种类非常丰富,如政党报纸的出现,外报的发展等。二是对不同类别广告的研究的丰富可以跳脱商业广告范畴,关注更多类型。不过在横向分析中必须结合纵向的历史脉络。

最后,更多关注广告业和广告人。广告史不只有广告产品,也需要广告人的创造和行业的支持。目前的研究中对广告管理有所涉及,但针对广告行业和广告人的描述和分析比较缺乏,这显然不利于理论的完整性。

小结

从古代“报纸”的过渡到近代报纸的过程中,我国报纸广告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繁荣的过程。本文选取民国建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1912-1937)这一时期,对研究该时期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和综述,也针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研究状况给出了研究意见和建议,发现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但在本次综述中,笔者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对这段25年的时期认识不太清晰,忽视了这一历史阶段的复杂性。而在收集资料时思路也过于局限,忽视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可能存在论点不全面、不科学的情况。总是,广告史是庞大的,广告史研究也是复杂的,不仅需要全面而详实的数据,多方学科的交叉,也需要科学理性的历史学视角,以及细致和专业的求证精神。

摘要:中华民国成立后,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快速发展,近代报业也随之繁荣,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一进程被迫中断,使1937年成为一个明显的分水岭。而这一历史时期中,报纸广告日渐成熟,既与时俱进革新自身,又反映着社会的发展。本文将归纳目前有关该时期广告发展的研究成果,展示成果之间的相似性和创新性,并就其中的不足提出建议。

篇6:关于报纸编辑进行内容策划分析

关键词:报纸;编辑;内容;策划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大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逐渐提升,现代新闻传播已经突破原先单一的信息流通弊端,传播者将应该传播、可以传播的信息传递到受众的身边,而受众则将有关新闻信息反馈到传播者那里,通过受众来有效地约束传播者的传播行为。新时期下,人民大众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日益受到传播者的重视,同时读者对新闻报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及时的提高内容策划水平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管对于哪家报纸,读者的兴趣与要求始终都是处在变动中,因此,报社在编辑报纸时要以读者的兴趣、要求变动为依据,从而来为读者提供适合的信息内容。随着读者市场不断朝着细分化的方向发展,目前的报纸已经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变化的需要,所以报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配置新闻资源的优势,就要准确的选择目标读者,精心的规划设计报纸内容。

一、对报纸编辑重要性的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报纸新闻报道的关注层面与角度正在不断的变化,新时期下,读者更关注报纸报道内容的详细过程,同时也更加的关注报道事件发生的原因与发展趋势,并且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对事件研究分析当中。而新闻传播者则更加关注新闻的独家视角、独家观念,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他们更加关注观点的阐述,通过挖掘比其它报道者更深入的新闻事实来亮出新观点,新思想。对报纸进行编辑可以更深入的报道新闻主题,加强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那些被编辑将要出版的题材都是一些有着重大意义的社会事件,而这些事件所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且不容易把握,在经过相关的内容策划后新闻工作者就能更全面的认识事件的本质,把握其重点从而来深化报道事件的主题。与此同时,报纸编辑还能帮助读者发掘新闻价值,满足自身阅读的需求。读者对新闻需求的满足与否主要是由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价值把握的好坏来决定的,所以新闻报道者就要敏锐的调差事件的事实,充分准确的发掘新闻价值。除此之外,报纸编辑还能有效提高新闻报道的创新性与传播效应,并且在报纸编辑中进行内容策划可以帮助读者及时的了解社会的新动态。新闻报道主要是反映社会生活中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变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报道创新是新闻工作的本质要求。随着新闻传媒不断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新闻的竞争力不断加剧,这就使得新闻创新变得更加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报纸编辑是为了迎合日益重要的新闻创新要求而出现的,其在提高新闻媒体推出独家报道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对报纸编辑策划的概述

(一)、报纸编辑策划的概念与意义

1)、报纸编辑策划指的是一种具有设计性与决策性的工作,其主要针对的是报纸出版与新闻采编活动。报纸策划与新闻报道策划是报纸编辑策划的主要内容,其中报纸策划是指确立报纸设计的整体规模、内部结构、编辑思路。而新闻报道策划则是指确立各环节报道的主体并规划新闻报道的范围重点、报道方式、表现形式、报道力量配置、报道运行机制与报道进程等。

2)、报纸编辑策划既能帮助报社调整报纸结构,优化报纸的现实形象,还能帮助报社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还可以帮助报社实现信息传播的目标,从而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力。

(二)、报纸编辑策划的范畴

首先,做好报纸的总体策划工作,确立完善的报纸设计思路、内部结构与整体规模。其次,要做好报纸的局部策划工作,确定报纸中各个单元以及专栏的设计内容、设计风格与设计形式,并且确立各版专栏中读者的需求以及编辑思想。最后,做好各阶段新闻报道的策划工作,选定各阶段报道的主题,确定报道的范围重点、报道方式、表现形式、报道力量配置、报道运行机制与报道进程等。

三、关于报纸编辑进行内容策划分析

(一)新闻稿的修改与标题制作

1)、对于新闻稿的修改,首先,修改新闻稿要按照实事订正的原则。对于订正的事实不仅要真实、准确、科学,同时还要统一、清楚。新闻报道的事实主要包括三点:现实的、历史的与科学的,其中现实的是新闻报道的事实主体。同时修改新闻稿还要合理分析事实差错的方法,通过分析法、核对法和调差法来发现事实差错,并在此要注意保密性与政治思想上的错误。其次,应注意新闻稿的辞章修饰,通过校正、压缩、删除、增补、改写、分篇及综合等方法来进行修改。在修改新闻稿时编辑者要注意不能片面的追求生动,粗枝大叶,随意的增添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尊重稿件作者的风格。

2)、对于新闻稿标题的制作,首先编辑者要了解新闻标题的功能、特点、类型和结构。在标题制作过程中要确定选材的范围,确保标题能揭示事实,并且还要与内容保持一致。其次,新闻标题的论断还应有充分的依据,要注意反应事物本质的事实,展示精华。此外,标题制作还要注意要概括事实,不仅要写某一个具体的事实,还要概括与这一事实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事实,并将事实抽象概括为理论范畴。另外,标题制作要简洁,还要追求神与形。

(二)、新闻稿的配置与版面编辑

1)、新闻稿的配置是新闻版面编辑的重要前提。因此,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稿的配置与版面编辑时首先要确定稿件的组织方式,将一些关联的新闻稿件集中在一个标题下发表,这样可以避免发表稿件时题目重复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设置集纳性专栏,这样就可以将分散的稿件集中起来,不仅可以增强专栏内稿件的多样性,还有利于专栏独显于整体。其次,设置集纳性专栏需注意的是要提炼好主题,同时还要精编稿件的文字,整合专栏中不同稿件的异同,有效发挥专栏的整体优势。另外,要注重各稿件间的配合性,合理的配评论、加按语、配资料。

2)、版面编辑可以通过编辑的版面语言来引导社会大众的舆论。在进行稿件版面编辑时要统一报纸报道的思想与编排的思想,编排时还要认真分析稿件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安排好版面的空间与布局结构,美化版面,确定板式。

(三)、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报道的策划对象可以分为突发事件、外突发事件、重大报道、一般报道、不同领域的报道与宏观、微观报道等。在进行报纸报道策划组织时首先我们要判断报道对象的价值,把握好读者的信息、客体信息与环境信息。其次,要把握报道的重点与规模,并根据需要性原则、统筹性原则来确定新闻报道的规模与报道量,从而来统一的分配版面资源。最后,要把握好报道的时机,根据环境、客观条件以及读者的心理来策划与组织新闻报道,合理的寻找报道机会,提高报道的效果。

结束语: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报社的发展势必会伴随着越来越剧烈的竞争。而编辑者作为报社的主体,有责任通过专业培训与现代化科技手段来及时的采集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为报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提高自身的策划能力与创作意识提供有价值的依据,这样新闻工作人员才能对报纸编辑进行合理的内容策划分析,从而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报纸的舆论导向作用。(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汉编地方新闻部)

参考文献:

[1]李晓春.报纸编辑应强化四种意识[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2]潘玉鹏.学习报纸编辑学的意义、作用及方法(自学辅导)[J].新闻大学.1985(11)

上一篇:家长法治教育调查问卷下一篇:谈谈游子吟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