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关于数学的脑筋急转弯

2024-05-15

十个关于数学的脑筋急转弯(精选6篇)

篇1:十个关于数学的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1加1什么时候等于2

答案:在数学中算对的情况下

篇2:十个关于数学的脑筋急转弯

2. 巧克力和西红柿打架,巧克力赢了。为什么呢?答案:因为巧克力棒

3. 有两个人掉到陷阱里了,死的人叫死人,活人叫什么?答案:叫救命啦

4. 有一只鲨鱼吃下了一颗绿豆,结果它变成了什么?答案:绿豆沙(绿豆鲨)

5. 丹丹是小狗的名字还是小老虎的名字?答案:小老虎(虎视眈眈)

6. 什么牌子的汽车最讨厌别人摸?答案:宝马BMW(别摸我)

7. 鸡的妈妈是谁?答案:纸。直升机(纸生鸡)

8. 天的孩子叫什么?答案:我材(天生我材)

9. 风的孩子叫什么?答案水起(风生水起)

篇3:十个关于数学的脑筋急转弯

关键词:关联理论,脑筋急转弯,幽默话语

1引言

脑筋急转弯最早起源于印度, 是由时报文化于1989年12月6日发行的一系列单篇漫画笑话全集, 由前一页漫画式的问题到翻过面后出人意料的答案组成。脑筋急转弯是一种思维游戏, 也是一种语言游戏。 (丁铭, 2009) 脑筋急转弯利用语音、语义和文字来预设陷阱, 使人们打破常规思维, 得出出人意料的答案。从这一点来说, 脑筋急转弯有利于活跃大脑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同时有利于活跃气氛, 提高幽默感。脑筋急转弯通常分为益智类、讽刺类、数学类、英语类, 幽默类等等。本文着重分析脑筋急转弯中幽默类所使用的语言。幽默类, 顾名思义, 就是一种能够让人发笑的脑筋急转弯。幽默话语是说话者在某一特定情景下说出来的, 听话者的任务是通过语境线索, 利用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去发现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Blakemore, 1992) 幽默往往是由于不和谐而产生的。听话者必须去觉察这种不和谐因素中的意义, 然后去发现不和谐中的和谐, 并理解发话者通过幽默所表达的意图。 (王勇, 2001) 本文试图利用语用学中的关联原则来阐述脑筋急转弯中幽默话语产生的原因及过程。

2关联理论对脑筋急转弯中幽默话语的解读

关联理论是D.Sperber和D.Wilson在Grice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认为人类的交际和认知活动都受制于关联。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明示是指明确地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推理是指听话人从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中推断说话人意图的行为。 (Sperber&Wilson, 1986) 如果交际双方的话语总是提供关联性最大的信息, 明确无误地表达意思, 这就是明示;如果交际对象必须从提供的信息中进行逻辑推理, 依靠相关的语境以及自身的百科全书知识来进行推导, 那就是推理。可以看出, 关联是一个相对概念, 它相对于语境, 依赖语境;它同时也依赖于交际主体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环境, 所以关联有强弱程度之分, 它是一个由最大关联到最小关联或无关联的连续体。 (何兆熊, 2000) 下面本文将从语用前提、语境假设、最大关联以及最佳关联三个方面来分析脑筋急转弯中幽默话语的产生和过程。

2.1语用前提障碍的设置

整个语言交际是建立前提, 并由此推导出结论的过程。 (何兆熊, 2000) 前提就是交际双方都已知道的常识, 或是在听到话语后能根据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因此这些信息往往包含在语句意思当中, 一般无须表现在语句的字面上。 (何自然, 1988) 在脑筋急转弯的推理过程中, 正是因为语用前提与真实答案中的冲突而使得答题者得出意料之外的答案, 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1) 问:两只狗赛跑, 甲狗跑得快, 乙狗跑得慢, 跑到终点时, 哪只狗出汗多?

答:狗不会出汗。

(2) 问:猴子每分钟能掰一个玉米, 在果园里, 一只猴子5分钟能掰几个玉米?

答案:一个也没掰到, 果园里没有玉米。

在例 (1) 中, 这个问题设置的前提就是两只狗赛跑, 甲比乙跑得快, 那么哪只狗出的汗多, 不是甲就是乙, 答题者会在这两个选项里面进行选择, 但是事实上我们的百科知识告诉我们狗是不会出汗的, 因此答案既不是甲也不是乙。在例 (2) 中设置的前提是一只猴子在5分钟内能掰多少个玉米, 看起来像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如果把焦点放在这上面的话是无法得出正确答案的。设置语用前提的障碍能引发幽默效果的原因在于语用前提将听话者的注意力转移至这个前提所设置的陷进中, 而答案却往往要跳出陷进才能得出。正是这样一种冲突惹人发笑。

2.2语境的变换

语境是一种心理建构体, 不仅包括交际时话语的上文、及时的物质环境等具体的语境因素, 也包括一个人的知识因素, 如已知的全部事实、假设、信念以及一个人的认知能力。 (Sperber&Wilson, 1986:15) 在交际过程中, 交际双方必须根据新旧信息, 进行思考推理获得语境效果才能得出答案。

(3) 一天, 一块三分熟的牛排在街上走着, 突然他在前方看到一块五分熟的牛排, 可却没有理会他。他们为什么没打招呼?

答案:因为他们不熟。

(4) 四个人在屋子里打麻将, 警察来了, 却带走了5个人, 为什么?

答案:因为他们打的人叫“麻将”。

例 (3) 中, 一块三分熟的牛排跟一块五分熟的牛排见面却不打招呼, 这是题中所提供的一个背景, 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百科知识和已有信息来推断出题者的意图。例 (4) 中, 四个人在屋里打麻将, 根据我们的常规思维, 警察来了, 带走的应该是四个人, 为什么却是五个人呢?这个时候语境所提供的信息已经更新, 答题者必须抓住这一新信息才能得出答案。因为语境的变换而产生的脑筋急转弯必须根据新语境来进行推理。也正是这种语境转变而得出的答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2.3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反差

在论述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之前, 有必要对关联原则进行阐述。“说话人已经为实现关联最大化尽了最大的努力”, 这是1981年Wilson和Sperber在讨论Grice的会话理论时提出的关联原则。1986年, Wilson和Sperber正式提出关联原则, 认为“每个明示交际行为都在传递一种假设:该行为本身具有最佳关联。”1995年, 他们将关联原则改成交际关联原则并提出了认知关联原则。 (Sperber&Wilson, 1986:155) 在明示交际行为中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 信息意图就是话语字面的意义, 而交际意图就是说话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最大关联就是信息意图符合交际意图, 而最佳关联就是明示的信息与听话人的语境没有产生足够大的关联性, 听话人必须对已有信息和知识进行加工处理, 直到理解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为止。Carston也提出最佳关联性是指以最小的处理努力得到足够的认知效果。 (1988:60) 脑筋急转弯中的幽默就来自于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中的反差。

(5) 甲:你知不知道我最喜欢你哪一点?

乙:哪一点?

甲:离我远一点。

(6) 甲:这个世界我最喜欢两种花。

乙:哪两种呢?

甲:有钱花和随便花。

乙:你真美。

甲:我哪里美呢?

乙:想得美。

例 (5) 所展示的对话是一女生对一男生所说的。某男生自认为女生喜欢他。在前两句对话中, 乙认为甲会说喜欢他某种优点, 这就是最大关联。但答案却出乎意料, 必须根据相关语境和信息推理出答案, 这就是最佳关联。例 (6) 可以说是一个连环问题。讲到花, 我们通常会想到玫瑰花、茉莉花等, 有钱花和随便花必须通过语境推理才能获得。美, 我们一般说的是外在美或者内在美而不是想得美。所以脑筋急转弯中的幽默话语必须通过较大的推理努力才能获得。这种多付出的推理努力也会以额外的语境效果得到补偿, 这种额外的语境效果就是理解幽默言语时所获得的愉悦。 (朱燕, 2007) 这说的也就是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之间的反差。

3结语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关联理论为脑筋急转弯中的幽默话语的产生和过程提出了很好的解释。本文分别从关联理论的三个角度进行了论述。语用前提设置的障碍与得出的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别产生了幽默效果;语境的变换使得不同语境之间的悬殊而产生幽默效果;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反差越大, 虽然关联性越低, 但是幽默性却会越强。

参考文献

[1]Blakemore, Diane.Understanding Utterances[M].Blackwell Publishers, 1992.

[2]Carston, R.Language and Cognition[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3]Sperber,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4]Sperber, Wilson.On Grice’s Theory of Conversation[M].London:Croom Helm, 1981:170.

[5]Sperber,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2nd edition) [M].Oxford:Blackwell, 1995:260.

[6]丁铭.英语脑筋急转弯的语用分析[J].教学园地, 2009 (2) :162.

[7]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8]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9]王勇.由关联理论看幽默言语[J].外语教学, 2001 (1) :24.

篇4:费米问题:数学家的脑筋急转弯

当时,美国原子能之父、物理学家费米呆在距离爆炸中心10英里处,爆炸40秒后,滚滚气浪冲到科学家们进行观察的大本营里,原子弹爆炸时引起了炽烈无比的闪光,震耳欲聋的巨响,当闪光后不久,第一个起身走动的是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

费米感受到气浪所带来的第一下颤动时,就马上将碎纸片举过头顶抛洒出去,纸片纷纷扬扬落到地面,拉开的距离大约有2.3米,费米马上通过心算,宣布说这颗原子弹的能量为1万吨TNT当量,最后证明,这个结果和仪器测量值十分接近。

参加这次实验的科学家们对费米的神机妙算赞叹不已,但并不感到意外,因为费米富有创造性的卓越才能在科学界早已享有盛名,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费米在芝加哥大学执教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开拓思维,发展智力,他常常鼓励学生在不用参考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做一些离奇的数量估算,比如“芝加哥有几位钢琴调音师?”“一座美式足球场有几片草?”还有“你每吸入一口气时,究竟吸入了多少凯撒大帝临死前呼出最后一口气的气体分子?”这类看似无解的问题,被我们称为“费米问题”。

当你听到这样一个问题时,你对问题的答案丝毫都没有概念,你肯定会认为所提供的信息太少,因而无法解决它,但是当这个问题被分解为几个次级问题,每个问题不用求教专家或书本都能解答时,你就接近于得到准确的答案。

芝加哥有多少个钢琴调音师

芝加哥有多少个钢琴调音师?这个问题作为最经典的费米问题,一直广为人知,

没错,这是一个怪问题,但费米是这样把问题化整为零:

第一步:芝加哥的人口为300万,假设每一个家庭平均由4人组成,因为钢琴是昂贵的东西,不可能每户人家都有,其中1/3的家庭拥有自己的钢琴,那么整个城市的钢琴数量为25万架。

第二步:如果一架钢琴每隔5年调音一次,一年便需要调音5万次,现设想一个调音者一天能为4架钢琴调音,一年以250天计算,结果一年可调音1000次。

第三步:由此可见,芝加哥市必定有50个左右的调音者,市政当局的有关材料证实,这一估计基本正确。

这个问题有无数翻版,常常被用在大公司的招聘中,比如微软翻版是:世界上(而不是芝加哥)有多少名钢琴调音师?就回答这个问题来说,你不需要知道任何与钢琴有关的统计数据,即使是专业的钢琴家也恐怕也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架钢琴,不过你需要对世界的人口数量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你还需要进行一些数量上的估计,进行一些小小的数学心算——有一些例外的情况,会计行业、银行业、咨询公司允许你使用铅笔和纸进行一些更为精确的计算,软件公司则不会。

费米提出上述问题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们表明,我们可以进行科学的假设,严密的推理,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你能回答的问题,从中得出比较接近的答案。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在一系列的计算中,错误会互相抵销,以“估计钢琴调音师”为例,如是有人假定每6家而不是每3家有一架钢琴,那么他就很可能趋向于每架钢琴隔2.5年而不是5年调一次音。

由于有误差的估算会得到互相的弥补,因此最终还会集中到正确的答案上来。

判断地球的周长

如果不查询任何资料,你能判断出地球的周长吗?行!我们同样将问题分解开:

第一步:我们知道上海和重庆的飞行时间大概为2小时左右,飞行速度为900~1000km/s,除去起飞降落的时间,于是可以判断上海重庆的直线距离为1600km左右。

第二步:重庆上海的时差大致为1小时,1小时是一天24小时中的1/24,而24小时正是地球完成一次自转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周长必定是把1600km扩大24倍,即38400km,而地球的实际周长约为40000公里,误差不大。

只需要两个步骤,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和正确结果相去不远的数字。

很多人喜欢买彩票,比如七色球,赢得七色球头奖的几率是一千七百万分之一,如果把所有可能中奖的彩票都堆叠起来,那应该可以堆多高呢?下面哪个高度最接近呢:一栋约100米大楼、一座小山的高度(约1000米)、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1万米)、大气层的高度(10万千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两个信息:彩票的总张数和每张彩票的厚度,因为你中奖的几率只有一千七百万分之一,这意味着总共可能有1700万张彩票。

我们不可能准确地估计出像单张彩票这么薄的东西的实际厚度,但可以估算一叠彩票的厚度,为了不失一般性,我们可以考虑一副扑克牌的厚度,一副扑克牌大约是1厘米,这意味着一千七百万张彩票的厚度可以轻易的算出来:

0.01米÷52x17000000=3269米

也就是说,把这么多彩票垂直堆叠,其高度相当于3千米的小山,由此可以想象,要想从那小山般的彩票中抽出中奖彩票,希望相当渺茫,

虽然原子弹爆炸和钢琴调音师、计算地球周长这些问题毫无共同之处,但是对它们进行估价的方法却是一样的。

篇5:关于学习数学的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24粒糖果分为三堆。第一堆为11粒。第二堆为7粒。第三堆为6粒。移动每堆的糖果,最后每堆为8粒,要求只能移动三次,而且每次向某堆添加的数目要等于这一堆原有的数目。

答案:第一堆移向第二堆,第一堆剩下4,第二堆是14,然后第二堆移向第三堆,第二堆8,第三堆12,最后第三堆移向第一堆,都是8。

篇6:关于数学名词的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一女人裸体躺在床上,猜一数学名词。

答案:应用题

上一篇:名人多读书的名人名言下一篇:领导生二胎怎么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