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法的论文题目

2024-05-25

有关教学法的论文题目(通用10篇)

篇1:有关教学法的论文题目

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事情,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事物,而从这些不同的事物中,就可能隐藏着能改变你一生的机遇。 可是,机遇是不会你想有,它就会自动送上门来的。机遇,应由我们自己去创造、发现并将它充分利用的。 曾有人怨道:“我的一生碌碌无为,即使我胸怀大志,也没我大展拳脚之地。”他的友人没有安慰他,反而对他说:“何必怨天尤人呢,要怪也只能怪你自己缺乏一双能发现机遇的眼睛和一双能将机遇牢牢握住的手。” 没错,虽然你有抱负,可你却只能望洋兴叹。为什么呢?因为你让机遇从身边溜走了。 人的一生很短暂,供给我们拼搏的时间很少,但在这条短暂的路上却隐藏着不少机遇。只要你肯去挖掘,一个小小的机遇或许就能改变你的一生,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愿意去挖掘,是否能将它完全利用。 有些人,是曾遇到过不少机遇,也曾抓住过机遇。但是,他们仍然没能真正成功。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只要把机遇抓住就行了,不用再努力了。就这样,他们始终没有成功。 机遇是不可能白得的,机遇只会青睐有才能的人。我说了那么多,无非是想诠释一个道理:人一生总会有不少机遇在前方等着,可要想把握住,并不是一件易事。把握住了,想好好利用,也是一件难事。 总而言之,机遇是自己给自己找的,不能靠别人的帮忙。所以,如果你遇到一个适当的机遇,请好好利用它也许你的一生会因此而改变。

篇2:有关教学法的论文题目

什么最长?(打一脑筋急转弯)

谜底:时间

最长的寿命 (打一成语)

谜底:万寿无疆

什么句子最长?(打一成语)

谜底:罄竹难书

什么路最长?

谜底;长颈鹿(长径路)

经典谜语及答案

长足进步(打一字) —— 谜底: 夸

小东西真霸道,手里握着大钳子,走路爱走横行道,专吃小虾和鱼儿(打一动物)—— 谜底: 螃蟹

万般皆下品,打死你也猜不到啊~~~(打一学科名) —— 谜底: 高等数学

和嫦娥交朋友(打一字) —— 谜底: 胶

驯(打一相声表演艺术家) —— 谜底: 马三立

一刀切 (打一成语) —— 谜底: 统一口径

谜语:成功克隆(打一大型超市名字) —— 谜底: 惠客隆(会克隆)超市

趣味谜语及答案

千里姻缘一线牵(猜一字) —— 谜底: 里

先修十字街,在修月花台,身子不用动,口粮自动来(打一动物)。 —— 谜底: 蜘蛛

白吃一口(打一字) —— 谜底: 乞

永远不对(打一字) —— 谜底: 错

最关心人类住房通风状况的是什么动物(打一动物) —— 谜底: 老鼠

月光如注(打一字) —— 谜底: 清

篇3:有关教学法的论文题目

读写结合对母语的学习具有重要价值, 这是古往今来为中外学者所认可的。而我国的课后习题中有关读写结合的题目存在题目设置随意、题目设置没有梯度等问题。《美国语文》中, 依据选文设计的读写结合类试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社会性, 且在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 具有序列性。

因此, 我们选择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高中《语文》, 与2009年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进行对比研究, 以期对我国语文教育中“读写结合”习题设计提供思考和借鉴。

一、中美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有关“读写结合”类习题设计的差异

1、“读写结合类”习题设计的理念和训练强度不同

美国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的核心观念是“语言和思维”, 也就是说, “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逻辑推理, 在理解、建构和表达意义时有目的地使用语言”, 其中“写”最重要。

我们对《美国语文》课后题中有关“读写结合类”试题进行研究, 发现美国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系统非常具有逻辑性。美国建立“读写结合”路径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语言学、认知心理学。一方面, 基于词汇学、句法学、语篇学、语义学、语用学理论进行读写结合;另一方面, 将认知心理学的元认知、记忆、知识认识分类等理论运用到读写结合。[3]《美国语文》在每个单元设置一个明确的聚焦点, 选文和写作训练都是围绕这个聚焦点有层级地展开, 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清晰地学习对象, 同时给学生展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写作过程指导, 从而给学生构建了科学的写作知识系统。

我国的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中有关“读写结合类”试题的设计, 虽也强调“写作和阅读相结合”的理念, 但更多的是指向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或是对文中某一种写作手法或是写作主题的模仿, 并没有真正从写作教学的角度, 提出具体有序的训练目标。如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散文诗两首》的课后第四题“这两首散文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 表达对父母的爱。”[4]从这道题目的设计, 我们可以进一步论证, 我国语文教材对此类题目的设计理念多体现在对文章写作形式的训练, 以及个人情感的挖掘, 对写作过程的指导却是缺乏的。如果硬要说有指导, 可能就是那么一句无力的话“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 怎样借助?什么算具体的形象?实质上都没有具体的阐述。

我们对人教版初高中的11册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类题目进行研究, 依据我们的统计数据, 我们发现, 初中6套教材中共170篇课文, 而课后有关“读写结合类”试题的共有71课, 出现读写结合类试题的概率是41.76%;高中5套教材中共有65课, 课后习题中出现的“读写结合类”试题的数量是23课, 出现读写结合类试题的概率是35.38%。

《美国语文》中每一课都有相应的写作训练, 且每一课与选文相关的写作训练都不止一次。不仅有课前写作“文学与生活”, 还包括课后写作“作品积累”, “作品积累”又包括“点子库”和“微型写作课”, 每一课的写作训练都多达四到五次。可见, 《美国语文》中的“读写结合类”试题实质上是教材中的主要训练形式。

2、“读写结合类”习题的训练内容不同

从训练内容上来说, 美国母语教材结合每一课文学聚焦的主题, 充分发挥选文的作用, 从选文内容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形成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多属于“信息型读写结合”。所谓“信息型读写结合”, 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浏览, 搜集写作需要的资料、信息、事实、数据、材料、案例等。这种类型的阅读采用概括、归纳、提炼、搜寻、定位等方式, 阅读的思维过程不必要采取品味、联想、感悟的方式”。

如《美国语文》第1部分“文明的交会”中的第四课《弗吉尼亚通史》, 文学的聚焦点在“叙述文”, 教材选取了“弗吉尼亚通史 (节选) ”和“普利茅斯农场 (节选) ”, 这两篇文章都属于“叙述文”。而课后的“读写结合类”试题, 包含“点子库”和“微型写作课”中的写作训练, 实质上都与“叙述文”这个核心焦点密切相关。点子库中的“纪念演说辞以及关于人物生平的新闻写作”, 训练学生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戏剧场面”训练学生学会叙述一个具体的场景。“微型写作课”对“叙述文”这一主题的训练则更加专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将这两篇第一手的记叙文 (即两篇选文) 做一比较”。要完成比较类文章的写作, 就需要大量的阅读, 并对提炼、归纳以及语言的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课的“微型写作课”不仅提出了题目的要求, 还就写作技巧的重点、如何构思以及写稿时应注意的内容都提出了具体的指导, 以期达到本课有关“叙述文”写作的训练目标。

我国人教版初中语文6套教材中, 课后有与选文匹配的课后写作类习题共70题。我们对这些题目进行分类统计, 发现有四类题目出现的频率较高:“模仿写作手法类”题目占总题目的25.7%, “改写类”题目占总题目的17.1%、“评论鉴赏类”题目占总题目的12.9%、“模仿选文主题类”题目占总题目的11.4%。

从迁移理论上来说, “模仿选文写作手法类”实质就是指导学生学习选文包含的内在结构或关系, 如学习了《马》这篇课文, “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 用了许多其他的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在写作中模仿它的行文技巧, “是实现隐含的过程知识的迁移”。

“模仿选文主题类”实质就是指导学生“利用内容上的相似性而实现具体迁移, 也叫近迁移。”如学习了《雪》这一课,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 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10]在写作中, 模仿的是选文的主题。

我们对高中语文教材课后“读写结合类”习题进行研究, 发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此类题目与《美国语文》中的读写结合类型有些许相似, 多是“信息型读写结合”。如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 第10课《短新闻两则》, 课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香港回归, 这是一个让亿万中华儿女噙泪的时刻:香港回归, 这是一个令所有华夏子孙开颜的瞬间。’搜集有关香港历史的资料, 写一段文字, 谈谈香港回归对我们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学生需要诸多的资料进行概括、归纳, 才能搜寻出香港回归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意义所在, 但就写作过程的指导上, 我国读写结合类试题的题目设置远不及《美国语文》的题目设置得那样详细。

3、对“读写结合类”习题的作用, 具有不同的认识

我国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教材说明提到编者对读写结合类试题的编写理念:“所有课文的‘研讨与练习’, 在保证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 增加了开放性练习……所有开放性练习, 不搞一个问题一个答案, 而是倡导多向思维, 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 激发学生的灵性和悟性, 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藤野先生》一文后的练习:‘展开合理想象, 模仿作者口吻, 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 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都是富于探究性的。”从中,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人教版编制的语文教材中, 将此类“读写结合类”试题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课后与选文配套的写作训练习题仅成为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一个途径, 这也更加体现了我国语文教材以文选型编排的特点。在这种编排理念的支配下, 人们便自然而然地夸大“选文”的功能, 从而忽视了对习题的设计的研究。从上述我们对“读写结合类”试题的分析就可以看出, 我国的语文教材中与选文配套的写作类习题实质上正体现了“练习服务于选文”。

与我国相比, 美国的语文教材对练习的设计及其所起的作用要重视得多。从上述我们列举的《美国语文》中与选文配套的写作练习可以看出, 美国母语教育中对此类题型的设计并不完全是服务于选文, 甚至写作的体裁和类型都是多样的, 既有神话的创作, 又有演讲辞写作、新闻写作、脚本创作等等形式, 可谓形式新颖多样。我们认为美国母语教育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写作训练是为了生活而写, 贴近学生的生活,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两国的母语教材的课后习题中有关“读写结合”的设计, 具有不同的作用。我国教材的“读写结合类”习题由选文衍生而来, 服务于选文, 为加深学生对选文的理解而设置。而美国母语教材的“读写结合类”习题则由写作知识的角度而来, 服务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为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写作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撑。

二、对我国语文教材“读写结合类”试题设计的思考

通过我们上述对中美课后与选文匹配的写作训练的比较, 结合我国语文教材的实际, 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细化我国教材对写作能力训练的序列

课后与选文匹配的“读写结合类”习题虽然以单个题目的形式出现, 从形式上看彼此独立, 但实际每个题目之间, 应该在遵循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形成科学合理的序列。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语文课到底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要训练学生的到底有哪些项目, 这些项目的先后次序该怎么样, 反复和交叉又该怎么样……”几十年过去了, 我们的课后练习设计仍然缺乏明确有序的训练内容。

美国语文在序列性方面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例。在《美国语文》中, 与课文匹配的“微型写作课”实质上都是非常专业且与选文密切相关的练习设计, 不仅充分发挥了选文的功能, 同时提出了完整的写作训练序列。几乎每篇课文课后的“微型写作课”都是从不同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叙述能力, 从刚开始的“口头航海报告:要求生动细致的说明”, 到后来“复述一个神话:有效的重复”, 再到“记叙文之间的比较———清楚的组织结构”, 渐渐地到“自传式叙述:表现因果关系”, 以及“更新一个故事:适应读者”等等, 从方方面面培养学生有关叙述方面的技能和方法, 且层层递进,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有关叙述学的所有知识和技能。

而我们需要学习的就是依据不同的训练目的, 在不同选文的课后写作训练中形成这种梯度。如我们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王几何》、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音乐巨人贝多芬》、以及八年级上册《落日的幻觉》这几篇课文课后与选文匹配的写作练习都涉及了有关描写方面的知识———不仅涉及到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 还有描写角度、描写对象以及读者意识等方面的因素。这几个课后写作训练题目, 并不能涉及有关描写的各个维度的知识, 且未形成梯度。如《王几何》要求从不同的方面的描写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评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要求模仿文中使用动词的描写方法;《音乐巨人贝多芬》要求模仿文中的外貌描写方法进行写作;《落日的幻觉》要求模仿课文描写日出或日落。这样的训练实质上是片面的,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比并不能切实地感受到自己这完成这几道题目后, 有什么样的不同和进步。

因此, 我们在对于选文匹配的写作习题的设计中, 应尽可能多得将语言知识的结构和选文的编排融合在一起, 形成有效的课后写作训练。

2、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后的写作指导

通过将我们国家的语文教材和美国语文教材进行对比, 我们发现, 我国语文教材在课后与选文配套的写作类题目的设计上, 具有写作指导性不强、题目设置过于简练等问题。

我们选取两套教材中两个相似的题目来展示我国语文教材在此类题目设计时应努力的方向。我国的语文教材中, 对古文类文本的写作练习设计常采用“改写”的方式进行, 如《狼》这一课的课后写作训练的题目是“展开想象, 把本文改成一篇白话故事。”若要今天的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改写这篇文言文, 肯定需要考虑今天的读者群, 站在读者的角度来改写。但这些并没有体现在题目的设计上, 单从这一个题目来说, 其实训练的目的就不是那么清晰了, 略显随意。

而同样的题型, 《美国语文》在第3部分第二课《魔鬼和汤姆·沃克》中的课后写作训练, 要求学生更新鄂文创作的这个故事, 且提出了“写作技巧重点:适应读者”, 并找到了选文中的范例, 向学生展示选文是如何“适应读者”的, 并在“构思”、“写稿”、“修改”等部分列出了详尽的支架。

由此, 美国语文给我们的启示, 就是在设计题目时, 一定要尽可能清晰的把训练的目的, 以及此次写作训练想要训练的学生哪方面的能力, 需要让学生获得哪方面的收获, 均要写清楚。

我们仅通过中美两套教材有关于选文配套的写作题目的设计进行对比, 发现中美两国在教材的设计上具有相当大的差异, 我们希望在吸取别国经验的基础上, 为我国的教材编写提供一个视角、一种借鉴。

参考文献

[1]章熊.高考作文与中学写作教学[J].语文建设, 1989 (1) .

[2]洪宗礼, 柳士镇, 倪文锦主编.母语教材研究, 第6卷, 外国语文课程标准译介[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3]李本友.中美两国读写结合路径建构的比较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12 (10) .

[4]课程教材研究所初中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5]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6][美]本杰明·富兰克林, 马克·吐温等著, 马浩岚编译.美国语文[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发行.

[7]课程教材研究所初中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篇4:有关教学法的论文题目

预备知识:若命题A是命题B成立的充分条件,用逻辑符号表示为AB;若命题A是命题B成立的必要条件用逻辑符号表示为B A;若命题A是命题B成立的充要条件用逻辑符号表示为 。在解这类题时,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用这些逻辑符号表示出来,用:“,,”画出示意图,然后根据逻辑符号的指向就能易获答案。

例1:(86年全国考高理工)设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乙是丙的充要条件,丙是丁的必要条件,那么丁是甲的(D)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由题设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甲 乙 丙丁

由图可知丁 甲,甲丁,故选(D)

例2:(91年全国文理高考题),设甲、乙两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A)

A、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B、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

C、丙是甲的充分条件

D、丙不是甲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分析:由题设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丙 乙甲

由图可知丙 甲,甲 丙,故选(A)

例3:已知P是R的充分条件,而R是Q的必要条件,同时又是S的充分条件,Q是S的必要条件,试判断:

(1)S是P的什么条件?

(2)P是Q的什么条件?

(3)其中有哪几对条件互为充要条件?

分析:由题设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PRS

Q

由图知S P,P S,P Q,Q P

RS,Q R,SQ于是

(1)S是P的必要条件

(2)P是Q的充分条件

(3)互为充要条件的是:P S,QR,SQ。

用此方法可立即解决高中数学第一册上43页的13题。

篇5:有关商务方面的往届论文题目

双关修辞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初探 英文招聘广告的语言特点及风格特点

中美广告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之对比研究 广告英语模糊性词语的使用及翻译 论目的论下的中文广告英译

浅析语用原则及其在英语广告于中的应用 委婉语在英语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分析 文化差异对广告的影响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翻译 论广告英语的语言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广告中会话含义 从跨文化的视角对比研究中美广告语 论广告的英汉翻译

英汉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商标与广告语的特点及其翻译 从化妆品广告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我国英文广告语用失误原因探析 论中西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广告的翻译 广告英语的特点及翻译 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从消费心理学角度谈广告翻译技巧 广告语的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略与方法 英语广告中的模糊性语言浅析 浅析广告英语中的修辞

浅析广告英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 论英语广告汉译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广告仿拟的翻译 广告英语语言特色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广告翻译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翻译

从关联理论角度研究英语平面广告交际 广告英语的模糊性探讨 试析公司简介的中译英

商标

化妆品商标翻译中的等效与求美 文化差异对商标汉英翻译的影响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看汽车商标翻译 功能对等下的商标翻译

从接受理论谈商标的中英文互译 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论商标翻译 从文化角度论商标的翻译 从审美学角度看商标翻译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分析中英商标翻译 商标名翻译

品牌名翻译中认同的建立 进口商标翻译的文化透视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商标语的翻译策略 商标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试论文化对汉语品牌名称英译的影响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 商标英译的“等效”与“求美” 试论中文商品名的翻译策略 论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商务谈判

中美文化的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论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影响 论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日商务谈判的影响

从跨文化角度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价值与冲突解决风格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与对策

论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影响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表达方式及翻译 论商务谈判中的礼貌原则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国际商务谈判中语言交际技巧 国际商务谈判中恭维语的运用 浅议国际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国际商务谈判中委婉语的应用

论中西文化差异在商务谈判中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商务谈判的负面影响及解决策略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从中西文化差异论外贸谈判技巧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文化整合 商务谈判中的礼貌原则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禁忌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交际策略

商务合同

英语商务合同的翻译原则 商务合同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英文商务合同的词汇特点及翻译 商务英语合同中的长句翻译

英文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 论英文商务合同的特点及翻译 从目的论看国际商务合同的汉译 论国际贸易合同的词法特征及其翻译 商务合同的词汇特征及翻译

商务信函

商务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 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策略 商务信函中的语言特征分析 论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技巧 商务函电英语文体风格及其翻译 商务文本翻译初探

试析商务英语电子邮件中的礼貌原则及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在外贸函电中的运用 浅析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礼貌原则 浅析商务函电中的缩略语 英语商务信函中长句的翻译 商务信函中的礼貌原则及其应用 模糊语言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论商务英语信函的词汇特征

论商务英语信函的语言特色及写作原则 语境对商务英语信函翻译的影响

浅析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函电中的体现

其他

中西文化差异与商务礼仪 英语报刊新闻的词汇特点 语境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现代汉语中科技外来词的翻译 面子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等值理论在商务翻译中的应用 金融专业术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英语翻译 论模糊语言在商务口译中的应用 浅析商务英语的翻译

论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商务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研究 商务英语的文体特点及翻译原则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经贸英语翻译 社交语境在外贸英语翻译中的体现

篇6:有关以心态的话题作文题目

西楚霸王项羽在巨鹿战役后开始对秦军来一场世纪的战役,面对在自己面前的是种.种不利因素,似乎是一场有败无胜,毫无悬念的。但项羽却没有犹豫不决,坚定自己的目标和信念,最终他以强大的心态顶着所有的压力与困难,打下了一大片土地,使之名扬于千秋后世。假如项羽没有一颗坚定而勇敢的良好心态,他还会得到最终的胜利之实吗?正因为他有一颗勇敢的心,良好的心态,才是他获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假如人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便让人垂头丧气,心灰意冷,然而事情也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假如把人生视为一座桥梁,能否到达成功的彼岸关键就是在取决于我们的心态。

国内着名的企业家马云,他曾几次报考,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却从来也不曾为此放弃目标,而是坚持每天为自己所定下来的目标和信念奋斗。最后,他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一次震耳欲聋的掌声!用自己的双手打下了辉煌的成就,创办了国内外着名的企业‘阿里巴巴‘身价过亿,他曾说过:“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可见,成功源于他拥有一颗永不言弃的好心态。

心态决定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怎样的今天和未来,你奋斗拼搏,后面等着你的是绚丽精彩的人生,而你每天都在无所事事,等待着你的却是你的悔恼,成功的人士始终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说到底,如何看待的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无论在哪种特定的环境中,良好的`心态起着关键的作用。

篇7:爱国有关的演讲稿题目参考

爱国是什么?爱国就是热爱祖国的山河,爱国就是维护祖国的尊严,爱国就是关心祖国的发展……

爱国情感如荷花一般纯洁,梅花一般坚韧。爱国是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是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听到祖国的召唤,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克服重重困难,飘洋过海,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为一穷二白的祖国挑起千钧重担,排除一个个障碍,攻克一个个难关,为我国的国防科技做出杰出的贡献。他那无私奉献,不计得失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转瞬之间,祖国历尽沧桑巨变,眨眼之间,祖国走过万丈红尘。远眺那雄伟的万里长城,瞻望那壮观的北京天安门,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爱国可以是轰轰烈烈,感人肺腑的。爱国也可以是点点滴滴,平凡至真的。爱护环境是爱国,热爱生活是爱国,勤俭节约是爱国,勤奋学习也是爱国……

祖国啊,万载逝去,你美丽的容颜依旧,你耀眼的光芒不灭!祖国啊,当初,我是红莲,你是为我遮风挡雨的荷叶,现在,就让我来守护你吧!

篇8:语文课文题目的教学价值例谈

一、扣“题”质疑问难

课题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课题入手提问, 能产生一种悬念, 使学生迅速进入阅读角色。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大有益处, 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例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晚上的“太阳”》一课, 读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扣题质疑, 学生热情高涨:“晚上怎么会有太阳呢?”“晚上的太阳是什么?”“太阳这个词语上面多了个标点符号, 这个标点符号叫什么?能不能不标这个标点符号?”又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 围绕课题学生纷纷举手质疑:“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大作家这么有名, 怎么会有个小老师呢?”“大作家为什么要称小女孩为小老师?”这些问题直指文章的中心, 此时, 教师顺水推舟, 让学生揣着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新课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二、扣“题”融通课文

课题虽然字数不多, 却统领全文。它不仅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 也是作者写作思路的体现。从内涵丰富、凝炼性强的课题入手,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不断解读文本, 不仅能帮助学生宏观地把握文本内容, 也能使教学活动去粗存精, 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地盲目阅读, 起到“提纲而顿、全毛皆顺”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 教师围绕课题设计了两个活动板块:一是聚焦大园子里的“小孩子”, 二是观赏小孩子眼中的“大园子”, 两个活动板块的设计准确定位了课堂教学线索, 理清了教学思路, 也给师生指明了阅读的方向。又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 围绕课题教师设计了四个问题:1全文围绕这句话写“ 海底世界 ”。2全文围绕 这句话从、 、这三个方面写“海底世界”。3分别概括这三个方面的特点 (海底动物常常窃窃私语, 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底植物差异很大;海底矿产资源丰富)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从、、这三个方面写出海底是个 、、的世界。学生解决了这几个问题, 既融通了课文内容, 又对主要内容有了一个提纲挈领的把握。

三、扣“题”揭示主题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课题直指文章的主旨, 透过这双“眼睛”, 我们便能一目了然地窥探文章的主题思想, 如《美丽的南沙群岛》《剪枝的学问》等。也有些课题含蓄隽永, 需要我们反复揣摩方能窥探文章细腻的情感, 触摸作者那颗滚烫的心。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执教《爸爸的老师》一课, 他是这样巧借课题揭示主题的:

师:学了《爸爸的老师》这首诗, 你一定有许多体会想与大家分享。

生:爸爸虽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但他却非常尊敬他的老师。

生:我学了《爸爸的老师》这首诗, 知道了无论一个人多么有名、多么伟大, 总会有个启蒙老师。

生:即使再伟大的人, 遇到自己的启蒙老师, 也要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

……

师:正因为这样, 人们总是将最美好的语言献给老师。你想用哪些美好的语言歌颂老师?

生: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生:老师就像园丁, 一直浇灌着我们这些小树;老师就像学海里的一叶扁舟, 搭载着我们渡过学习中的难关。

生:老师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照亮我们学习的道路。

生: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

师:说得真好! (教师将题目中的“老师”擦去) “老师”没有了, 上哪儿去了?到每个同学的心坎儿里去了。老师常驻在你的心坎儿里, 和你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成长。

贾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那轻轻一擦, 相信课堂结束时, 随着“老师”的一点点擦去, 对老师的感念与感恩已经深深地烙刻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而文章的主题思想也于不知不觉之中渗入孩子们的心田。

四、扣“题”培养语感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培养语感。”培养语感的途径很多, 利用好“课题”,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细细咀嚼, 慢慢体味语言的内涵, 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这是发展学生语言感受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水》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回忆了儿时村子里缺水的生活, 表达了人们对水的渴望和喜爱, 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全文写了三个场景:一是挑水的艰辛, 二是洗澡的痛快, 三是淋水的舒爽。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四“读”课题:

师:小小的泉眼, 重重的担子, 长长的路, 炎炎的烈日下走来了村里的乡亲们, 他们挑水是多么艰辛和沉重。

生: (齐读课题) 水!

师:已经一年多没有洗澡了, 人们身上每个毛孔都渴望水的滋润。在这个严重缺少的村子里, 能够痛痛快快地洗澡是奢望。现在下雨了, 大人小孩尽情地享受雨水带给他们的抚摸与清凉, 这是一种多么痛快的感觉!

生: (齐读课题) 水!

师:你瞧,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母亲从水窖里打起一勺水, 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 水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我们的胸和背, 然后滑过我们的大腿和膝盖……这是一种多么舒爽的感觉!

生: (齐读课题) 水!

师:在这个干旱缺水的村子里, 尽管人们非常渴望水的抚摸和清凉, 但是能够和水这样亲密接触的日子真的不多, 水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 (齐读课题) 水!

教师通过娓娓叙述,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立体画面, 使学生如临其境。学生对课题的反复诵读, 使情感与语感融为一体, 情感在反复诵读中慢慢升华, 语感也在情感的升华中变得细腻而丰满。

五、扣“题”训练语言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是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紧扣课题设计小练笔, 既能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及文本的语言形式, 又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学习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航天飞机》一课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结合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篇“航天飞机自我介绍”。学习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后,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小练笔:你遇到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动物吗?说一说你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仿照课文的写法, 以《我不是最弱小的》为题, 具体写一写事情的经过。通过这样的小练笔, 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 同时也“习得言语形式”, 实现了二者的和谐发展。

篇9:浅析文章题目的教学

【 关键词】题目;内容;中心;线索

我们经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看一个人只需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对于一篇课文来说它的眼睛是什么呢?我认为是题目。“文章题目如同悬于篇首的一盏灯,不仅统照全篇,更是指引着师生课文学习的方向。由于题目往往统帅全文,概括力强,蕴涵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故我们可以运用其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文章的题目。

在教学活动中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文章的题目的:

一、扩展题目,分层阅读

有些课文的题目文字精炼,具有可扩展性。这类题目的课文大多是记叙文或说明文。教学这类课文时,可以在题目的前面、后面或中间添加成分,使之扩展成一个句子,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达到教学目的。比如:《竹影》中我是通过询问的形式来完成的。“是什么时候的竹影?”“在哪儿看到?”“谁看到了竹影?”“看到了竹影后是如何做的?”“是谁看到我们在画竹影?” “他骂我们了吗?”“他是如何做的?”通过这一层层的设问扩张题目就扩张为这样“在一个月亮高照的夜晚,我、我的弟弟和弟弟的同学华明在画竹影,父亲看到后教给我们一些中国画的知识使我们初涉中国画。”这样记叙文的六要素就囊括其中这篇文章的内容就一目了然;《核舟記》这一题目可以变换词序后再扩展,把它改成“记体积小、构思巧、工艺精、内容多的核舟”。在让学生对题目的扩展之前,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初读课文题目,然后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扩展课文题目,最后深入阅读课文。这样层层深入地阅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种分层阅读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较好。

二、分析题目,整体阅读

研读课文题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有助于理 解课文内容。“课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体现文体类型的,有体现课文中心的,有体现课文主要写作方法的,也有体现课文结构的等等。”②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课文题目,通过分析,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对它提出质疑,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行阅读,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和特点。《爱莲说》、 《桃花源记》、《出师表》等课文题目中,应抓住体现文体特点的关键词“谈”、“说”、“记”、“表”等进行阅读教学。教学课文《变色龙》时,可抓住题目的比喻意义来指导阅读。《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就是从题目切入,从中心语“桥”到“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修饰语在不断增多,外延在不断缩小,让说明对象清清楚楚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引导他们理解把握课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三、添加题目,帮助阅读

大多数课文的题目没有全面概括课文的内容,或没有点明课文的中心。针对这些课文题目,可以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添加正题目或副题目,组成新的题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中心的能力。如《心声》是反映当今社会,家庭、学校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现象。我们可以给他加一个副题目让学生很好的理解李京京。取名为“一个孩子的遭遇”。

四、替换题目,比较阅读

有些课文直接分析题目进行阅读,往往对课文的内容、结构、写作方法方面难以把握。如果将题目替换成其他题目,再对两者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点,了解替换后的效果,再进一步阅读课文,那么学生就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

《狼》这篇文章我们是从人的角度来写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换成从狼的角度来写呢?把文章的题目改成“一个屠户”,两个题目一对比,你就会发现一改掉就不能揭示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也不能告诉我们,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更不能揭示作者所生活的那个比狼更厉害的人类社会。反而把狼描绘成了一个受害者。

篇10:有关教学法的论文题目

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2005E.....................................................................................................3

一、任务...........................................................................................................................3

二、要求...........................................................................................................................4

三、说明...........................................................................................................................5 电动车跷跷板

2007F...........................................................................................................5

一、任务...........................................................................................................................5

二、要求...........................................................................................................................6

三、说明...........................................................................................................................7 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

2009A.........................................................................................7

一、任务...........................................................................................................................7

二、要求...........................................................................................................................8

三、说明...........................................................................................................................8 四旋翼自主飞行器

2013B...................................................................................................9

一、任务...........................................................................................................................9

二、要求.........................................................................................................................10

三、说明:.....................................................................................................................11 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

2013C...................................................................................12

一、任务.........................................................................................................................12

二、要求.........................................................................................................................12

三、说明.........................................................................................................................13 手写绘图板

2013G............................................................................................................14

一、任务.........................................................................................................................14

二、要求.........................................................................................................................15

三、说明.........................................................................................................................16 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2005E

一、任务

设计一电机控制系统,控制物体在倾斜(仰角≤100度)的板上运动。

在一白色底板上固定两个滑轮,两只电机(固定在板上)通过穿过滑轮的吊绳控制一物体在板上运动,运动范围为80cm×100cm。物体的形状不限,质量大于100克。物体上固定有浅色画笔,以便运动时能在板上画出运动轨迹。板上标有间距为1cm的浅色坐标线(不同于画笔颜色),左下角为直角坐标原点, 示意图如下。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控制系统能够通过键盘或其他方式任意设定坐标点参数;

(2)控制物体在80cm×100cm的范围内作自行设定的运动,运动轨迹长度不小于100cm,物体在运动时能够在板上画出运动轨迹,限300秒内完成;

(3)控制物体作圆心可任意设定、直径为50cm的圆周运动,限300秒内完成;

(4)物体从左下角坐标原点出发,在150秒内到达设定的一个坐标点(两点间直线距离不小于40cm)。

2、发挥部分

(1)能够显示物体中画笔所在位置的坐标;

(2)控制物体沿板上标出的任意曲线运动(见示意图),曲线在测试时现场标出,线宽1.5cm~1.8cm,总长度约50cm,颜色为黑色;曲线的前一部分是连续的,长约30cm;后一部分是两段总长约20cm的间断线段,间断距离不大于1cm;沿连续曲线运动限定在200秒内完成,沿间断曲线运动限定在300秒内完成;

(3)其他。

三、说明

1、物体的运动轨迹以画笔画出的痕迹为准,应尽量使物体运动轨迹与预期轨迹吻合,同时尽量缩短运动时间;

2、若在某项测试中运动超过限定的时间,该项目不得分;

3、运动轨迹与预期轨迹之间的偏差超过4cm时,该项目不得分;

4、在基本要求(3)、(4)和发挥部分(2)中,物体开始运动前,允许手动将物体定位;开始运动后,不能再人为干预物体运动;

5、竞赛结束时,控制系统封存上交赛区组委会,测试用板(板上含空白坐标纸)测试时自带。

电动车跷跷板

2007F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动车跷跷板,在跷跷板起始端A一侧装有可移动的配重。配重的位置可以在从始端开始的200mm~600mm范围内调整,调整步长不大于50mm;配重可拆卸。电动车从起始端A出发,可以自动在跷跷板上行驶。电动车跷跷板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示意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在不加配重的情况下,电动车完成以下运动:

(1)电动车从起始端A出发,在30秒钟内行驶到中心点C附近;

(2)60秒钟之内,电动车在中心点C附近使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保持平衡5秒钟,并给出明显的平衡指示;

(3)电动车从(2)中的平衡点出发,30秒钟内行驶到跷跷板末端B处(车头距跷跷板末端B不大于50mm);

(4)电动车在B点停止5秒后,1分钟内倒退回起始端A,完成整个行程;(5)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电动车始终在跷跷板上,并分阶段实时显示电动车行驶所用的时间。

2.发挥部分

将配重固定在可调整范围内任一指定位置,电动车完成以下运动:

(1)将电动车放置在地面距离跷跷板起始端A点 300mm以外、90°扇形区域内某一指定位置(车头朝向跷跷板),电动车能够自动驶上跷跷板,如图3所示:

(2)电动车在跷跷板上取得平衡,给出明显的平衡指示,保持平衡5秒钟以上;(3)将另一块质量为电动车质量10%~20%的块状配重放置在A至C间指定的位置,电动车能够重新取得平衡,给出明显的平衡指示,保持平衡5秒钟以上;

(4)电动车在3分钟之内完成(1)~(3)全过程。(5)其他。

三、说明

(1)跷跷板长1600mm、宽300mm,为便于携带也可将跷跷板制成折叠形式。(2)跷跷板中心固定在直径不大于50mm的半圆轴上,轴两端支撑在支架上,并保证与支架圆滑接触,能灵活转动。

(3)测试中,使用参赛队自制的跷跷板装置。

(4)允许在跷跷板和地面上采取引导措施,但不得影响跷跷板面和地面平整。(5)电动车(含加在车体上的其它装置)外形尺寸规定为:长≤300mm,宽≤200mm。(6)平衡的定义为A、B两端与地面的距离差d=∣dA-dB∣不大于40mm。(7)整个行程约为1600mm减去车长。(8)测试过程中不允许人为控制电动车运动。

(9)基本要求(2)不能完成时,可以跳过,但不能得分;发挥部分(1)不能完成时,可以直接从(2)项开始,但是(1)项不得分。

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

2009A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用直流稳压电源US和电阻RS模拟光伏电池,US=60V,RS=30Ω~36Ω;uREF为模拟电网电压的正弦参考信号,其峰峰值为2V,频率fREF为45Hz~55Hz;T为工频隔离变压器,变比为n2:n1=2:

1、n3:n1=1:10,将uF作为输出电流的反馈信号;负载电阻RL=30Ω~36Ω。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功能:RS和RL在给定范围内变化时,使Ud=0.5Us,相对偏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

(2)具有频率跟踪功能:当fREF在给定范围内变化时,使uF的频率fF=fREF,相对偏差绝对值不大于1%。

(3)当RS=RL=30Ω时,DC-AC变换器的效率ƞ≥60%。(4)当RS=RL=30Ω时,输出电压uo的失真度THD≤5%。(5)具有输入欠压保护功能,动作电压Ud(th)=(25±0.5)V。(6)具有输出过流保护功能,动作电流Io(th)=(1.5±0.2)A。2.发挥部分

(1)提高DC-AC变换器的效率,使ƞ≥80%(RS=RL=30Ω时)。(2)降低输出电压失真度,使THD≤1%(RS=RL=30Ω时)。

(3)实现相位跟踪功能:当fREF在给定范围内变化以及加非阻性负载时,均能保证uF与uREF同相,相位偏差的绝对值≤5°。

(4)过流、欠压故障排除后,装置能自动恢复为正常状态。(5)其他。

三、说明

1.本题中所有交流量除特别说明外均为有效值。2.US采用实验室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不需自制。

3.控制电路允许另加辅助电源,但应尽量减少路数和损耗。4.DC-AC变换器效率ƞ=P0/Pd,其中P0=U01*I01,Pd=Ud*Id。

5.基本要求(1)、(2)和发挥部分(3)要求从给定或条件发生变化到电路达到稳态的时间不大于1s。

6.装置应能连续安全工作足够长时间,测试期间不能出现过热等故障。7.制作时应合理设置测试点(参考图1),以方便测试。

8.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主要的测试结果。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和完整的测试结果用附件给出。

四旋翼自主飞行器

2013B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架四旋翼自主飞行器。飞行区域俯视图和立体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飞行区域俯视图(图中单位:cm)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四旋翼自主飞行器(下简称飞行器)摆放在图1所示的A区,一键式启动飞行器起飞;飞向B区,在B区降落并停机;飞行时间不大于45s。

(2)飞行器摆放在B区,一键式启动飞行器起飞;飞向A区,在A区降落并停机;飞行时间不大于45s。

2.发挥部分

(1)飞行器摆放在A区,飞行器下面摆放一薄铁片,一键式启动,飞行器拾取薄铁片并起飞。

(2)飞行器携带薄铁片从示高线上方飞向B区,并在空中将薄铁片投放到B区;飞行器从示高线上方返回A区,在A区降落并停机。

(3)以上往返飞行时间不大于30s。(4)其他。

三、说明:

1.飞行器桨叶旋转速度高,有危险!请务必注意自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2.飞行器控制板的MCU必须使用组委会统一下发的R5F100LEA,必须安装在明显位置,以便检查。

3.飞行器可自制或外购,带防撞圈,外形尺寸(含防撞圈)限定为:长度≤50cm,宽度≤50cm。飞行器机身必须标注参赛队号。4.薄铁片为边长4cm的正方形,厚度≤0.05cm。

5.飞行区域地面为白色;A区、B区形状大小相同,由直径20cm黑色实心圆和直径75cm的同心圆组成,同心圆虚线线宽小于0.1cm;引导线宽度4cm,可用黑色胶带;示高线为直径0.5~0.8cm的黑色电缆线,横向悬挂于飞行区中间,距地高100cm。飞行区域不得额外设置任何标识、引导线或其他装置。

6.允许测试2次,每次测试全程不得更换电池。两次测试之间允许更换电池,更换电池时间小于2分钟。

7.飞行器不得遥控,飞行过程中不得人为干预。

8.飞行器飞行期间,触及地面后自行恢复飞行的,酌情扣分;触地后5s内不能自行恢复飞行视为失败,失败前完成动作仍计分。

9.飞行器起飞,距地面高度10cm以上视为飞离地面。

10.一键式启动是指飞行器摆放在A区或B区后,只允许按一个键启动。如有飞行模式设置应在飞行器摆放在A区或B区前完成。

11.为保证安全,可沿飞行区域四周架设安全网(长500cm,宽300cm,高200cm),顶部无需架设。若安全网采用排球网、羽毛球网时可由顶向下悬挂不必触地,不得影响视线。安装示意图如图3所示。

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

2013C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套简易旋转倒立摆及其控制装置。旋转倒立摆的结构如图1所示。电动机A固定在支架B上,通过转轴F驱动旋转臂C旋转。摆杆E通过转轴D固定在旋转臂C的一端,当旋转臂C在电动机A驱动下作往复旋转运动时,带动摆杆E在垂直于旋转臂C的平面作自由旋转。

二、要求

1.基本要求(1)摆杆从处于自然下垂状态(摆角0°)开始,驱动电机带动旋转臂作往复旋转使摆杆摆动,并尽快使摆角达到或超过-60°~ +60°;

(2)从摆杆处于自然下垂状态开始,尽快增大摆杆的摆动幅度,直至完成圆周运动;

(3)在摆杆处于自然下垂状态下,外力拉起摆杆至接近165°位置,外力撤除同时,启动控制旋转臂使摆杆保持倒立状态时间不少于5s;期间旋转臂的转动角度不大于90°。

2.发挥部分

(1)从摆杆处于自然下垂状态开始,控制旋转臂作往复旋转运动,尽快使摆杆摆起倒立,保持倒立状态时间不少于10s;

(2)在摆杆保持倒立状态下,施加干扰后摆杆能继续保持倒立或2s内恢复倒立状态;

(3)在摆杆保持倒立状态的前提下,旋转臂作圆周运动,并尽快使单方向转过角度达到或超过360°;(4)其他。

三、说明

1.旋转倒立摆机械部分必须自制,结构要求如下:硬质摆杆E通过转轴D连接在旋转臂C边缘,且距旋转臂C轴心距离为20cm±5cm;摆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正方形,直径或边长不超过1cm,长度在15cm±5cm范围内;允许使用传感器检测摆杆的状态,但不得影响摆杆的转动灵活性;图1中支架B的形状仅作参考,其余未作规定的可自行设计结构;电动机自行选型。

2.摆杆要能够在垂直平面灵活旋转,检验方法如下:将摆杆拉起至水平位置后松开,摆杆至少能够自由摆动3个来回。

3.除电动机A之外,装置中不得有其他动力部件。4.摆杆自然下垂状态是指摆角为0°位置,见图2。

5.摆杆倒立状态是指摆杆在-165°至165°范围内。

6.基本要求(1)、(2)中,超过30s视为失败;发挥部分(1)超过90s视为失败;发挥部分(3)超过3分钟即视为失败;以上各项,完成时间越短越好。

7.摆杆倒立时施加干扰的方法是,以15cm长细绳栓一只5克砝码,在摆杆上方将砝码拉起15°~45°,释放后用砝码沿摆杆摆动的切线方向撞击摆杆上端1~2cm处;以抗扰动能力强弱判定成绩。

8.测试时,将在摆杆后1~2cm处固定一如图2所示轻质量角器,以方便观察摆杆的旋转角度。

手写绘图板

2013G

一、任务

利用普通PCB覆铜板设计和制作手写绘图输入设备。系统构成框图如图1所示。普通覆铜板尺寸为15cm×10cm,其四角用导线连接到电路,同时,一根带导线的普通表笔连接到电路。表笔可与覆铜板表面任意位置接触,电路应能检测表笔与铜箔的接触,并测量触点位置,进而实现手写绘图功能。覆铜板表面由参赛者自行绘制纵横坐标以及6cm x 4cm(高精度区A)和12 cm x8cm(一般精度区B)如图中两个虚线框所示。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指示功能:表笔接触铜箔表面时,能给出明确显示。(2)能正确显示触点位于纵坐标左右位置。(3)能正确显示触点四象限位置。(4)能正确显示坐标值。

(5)显示坐标值的分辨率为10mm,绝对误差不大于5mm。2.发挥部分:

(1)进一步提高坐标分辨率至8mm和6mm;要求分辨率为8mm时,绝对误差不大于4mm;分辨率为6mm时,绝对误差不大于3mm。

(2)绘图功能。能跟踪表笔动作,并显示绘图轨迹。在A区内画三个直径分别为20mm,12mm和8mm不同直径的圆,并显示该圆;20mm的圆要求能在10s内完成,其它圆不要求完成时间。(3)低功耗设计。功耗为总电流乘12V;功耗越低得分越高。要求功耗等于或小于1.5W。

(4)其他。如显示文字,提高坐标分辨率等。

三、说明

1.必须使用普通的覆铜板

(1)不得更换其它高电阻率的材料。

(2)不得对铜箔表面进行改变电阻率的特殊镀层处理。(3)覆铜板表面的刻度自行绘制,测试时以该刻度为准。

(4)考虑到绘制刻度影响测量,不要求表笔接触刻度线条时也具有正确检测能力。2.覆铜板到电路的连接应满足以下条件

(1)只有铜箔四角可连接到电路,除此之外不应有其它连接点(表笔触点除外)。(2)不得使用任何额外传感装置。3.表笔可选用一般的万用表表笔。4.电源供电必须为单12V供电。

上一篇:重庆邮电大学是重点大学吗下一篇:历史九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