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至深的美文

2024-04-09

感人至深的美文(精选8篇)

篇1:感人至深的美文

时间太短,故事太长,演戏的人输不起,看戏的人等不起。

青葱岁月,拾不起的似水年华,等不到的山盟海誓,熟悉的旋律,陌生的城市,十字路口,你你我我,已是彼此的过客。

漆黑的夜,紫色的落地窗,窗外的风景依旧,窗内的思绪万千,十年了,错过的缘分,错过的你,回不到从前,回不到年少轻狂。

偶尔路过,那花依然,那枝依旧,曾遗留在记忆里的素颜,如今已有人青睐。

有的人走了,有的人来了,不同的人,同样的位置,装的下你同样容得下别人。

灯红酒绿,街灯璀璨,拉长的身影,熟悉的旋律,又一次沉醉在最美的时光中。忘了催眠自己,忘了叫醒你。

一路走,一路看,眼所能及的地方,已失去往日的过往。季节性的轮回,回不到最初的信仰,相爱不能,相见不如怀念。

又一年木棉盛开,风起,坠落的身影,红色一片,涂抹着胸口的朱砂痣。

风景别看的太远,青春别演的太真。年华流逝,演戏的输不起,看戏的等不起。

天依然如往日般多变,时间依然循环着同样的步伐节奏,而,你你,我我,依然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人群中。相反而行的痛,擦肩而过的爱,只剩渐行渐远的身影。

十字路口,错过了什么,留下了什么,你知我知,别人已无法用言语道明。

步伐曾留下的岁月蹉跎,正编织着自己的青春,涂鸦着自己的梦。只有梦里才能演绎最真实的戏。梦醒了,很多精彩都会随之烟消云散。

人人都可演戏,戏也可捉弄任何人,别把戏演的太真,让看戏的人陷的太深。

最好的年华,爱过,青春无悔。

风起,卷走了满地尘埃,你恰是那尘埃里的一粒,随风二去,爱走了,人也散了,那发生过的故事却依然安静的流淌在墨迹里,墨迹干了,故事却依然,只是故事里的主角变了。

篇2:感人至深的美文

时光,就是这样,如水一样,缓缓地流淌,没有惆怅,也没有那么多的失望。那些曾经经历的往事,这个时候变得有些神秘,也有些朦胧,恍然如梦。我们可以静静地品味着时光,可以静静地品味着岁月的迷茫,而那些过往,慢慢地被心中的柔情激荡,慢慢地凝结成香,在不断的芬芳。心,就这样开始了流浪,在记忆的海洋,慢慢地飘荡。和煦的风,变得安宁,并没有涌起任何的波浪。而那些记忆的遥远,就这样留在了身边。

思绪的阳光,在缓缓地留下希望;那些温暖,留下了岁月的依恋。伸手不经意地打开素笺,看到那些曾经被时间描绘的图案,还有那些记忆的缠绵,可以看到从指尖上面滑落的岁月,可以看到曾经经历日子的圆缺,可以看到那些失落,可以看到那些燃烧的时光之火,可以看到曾经的执着,还有心底的犹豫,也有忧郁,当然还有那些数不尽的踌躇。而脚下的路,是我们人生的征途,留下了我们的斑痕,还有我们时浅时深的脚印。

有的时候,岁月会留下淡淡的忧愁,是为我们,是为了那些日子的深沉。时光在我们的身边,不断地流转,也是在不断地回旋。静谧的日子,总是会留下神秘,也会留下许许多多的神奇,还有那些回忆。平平静静地品味着那些过去的挣扎,静静地品味着那些日子里面盛开的花,静静地回忆着岁月的风沙。虽然已经是过去,已经可不能会因为我们的犹豫,就会让我们重新回头,也不可能会让我们不再担忧,却可以让我们展开胸怀,不断地徘徊。

飘飞的云烟,在流露出了无限的眷恋,是对岁月的牵念,还是对时光的怀念?岁月的花儿绽放,我们的人生开始徜徉。这是人生,也是一个旅程,可以看到那些人生的花儿不断凋零,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人不再保持清醒。宛若一梦,就是一片朦胧。岁月的波澜,会有着长夜漫漫,也会有着阳光灿烂。那些灿烂的日子,就会让我们情不自禁的一次次打开记忆。这就是人生的魅力,也是人生的魅力,更是人生的媚力。

人生的画卷,刻画着无限的平淡,却会留下着日子无限的娇靥,还有风在不断的摇曳;并不只是只有春花秋月,还有那些人生的圆缺。想要进行着描绘,却早已经想要沉醉,为我们的人生沉醉,为我们的年华沉醉,因为寂静的岁月,总是会留下那些记忆的宫阙,让我们不断的想要留住记忆中的美,还有那些时光如水。在心底留着的那个纯洁的世界,虽然岁月中会有寒风凛冽,却也不可能会把我们的岁月,当做所有的一切。

篇3:感人至深的美文

《江河水》一曲, 原为“辽宁鼓乐”中的笙管曲牌, 后经整理、加工、改编为双管独奏曲。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采用了它的旋律, 曾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著名二胡演奏家黄海怀先生将这首乐曲移植成二胡独奏曲后, 《江河水》便流传的愈益广泛, 不但为国内听众所熟知, 而且在世界乐坛上也有较高的声誉。

这首脍炙人口的名曲, 以其缠绵、哀怨、悲愤的音调, 一声一泪地哭诉了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的悲惨遭遇, 表现了劳苦大众对黑暗的旧社会和统治阶级的无比愤慨。乐曲音调凄楚悲切, 音乐形象生动感人, 具有鲜明而浓郁的东北民间音乐地方特色。在当地, 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传说:

在旧社会, 有一对恩爱的夫妻, 丈夫被万恶的官府抓去服劳役, 遭到百般虐待不幸死于外乡, 妻子闻讯后, 来到曾今送别丈夫的江边, 面对滚滚奔流的滔滔江水, 回忆往事, 嚎啕痛哭, 倾诉了心中无比悲愤的感情。这一传说, 为乐曲的感情表现, 也为声乐曲《江河水》的改编填词, 提供了合理的文字表达及构思基础。

根据上述说, 由李直心填词, 穆传永编曲的声乐曲《江河水》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问世了。

声乐曲《江河水》由引子+第一乐段+第二乐段+第三乐段构成, 即 (引子+A+B+A1) 单三部曲式。

引子 (又称引句) 由一个乐句组成, 歌词“江河水”三字。

这个乐句从主音“6”开始, 先扬后抑, 音调悲痛缠绵, 感情深厚动人, 旋律在“水”字上采用戏曲和民歌拖腔抒咏手法, 一字多音, 在纯四度音程“6——3”下旋后, 紧接着以小二度“3——4”迅速交替, 递层下降, 作波浪式起伏, 继而放宽节奏, 减慢速度终止于调式主音“6”上。这个散板式的乐句很有特色, 它精炼地概括了全曲内容和基本情绪。开始就紧紧地扣住了人们的心弦, 使我们恍若看到或听到了一位失去丈夫受尽折磨和苦难的妇女, 站在江边, 在呜咽、在啜泣, 在悲啼!

同时, 它孕育着悲和愤的倾诉与展开的因素。和原器乐曲相比较, 虽然情绪相似, 但曲调却大不相同, 甚至可说是改编者在原曲音调基础上的新作, 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 以缓慢的速度进行, 是悲痛欲绝的哭诉。

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1=G

这两个乐句描绘女主人公面对滔滔江水哭诉自己不幸遭遇的情景。有旋律前抑后扬音调下行的特点。特别是从低音“6”到“1”, 突然性的十度音程大跳, 是在没有过渡性的“经过音”的情况下进行的, 加上歌词上的“哎呀夫哇”一声凄惨的呼号, 实令人肝肠寸断、悲痛欲绝。“哎呀”一词, 本属民歌中感叹性衬词, 与人民的生活紧密地连在一起的, 再和“夫哇”连用, 结合旋律, 起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艺术效果。

第三乐句:

这一乐句是叙述女主人公被官府抓走后生离死别的情景。旋律在调式主音“6”上作上、下二度级进后, 又以小三度“5——3”的连续进行犹如声泪齐下的哭诉, 使乐曲的气氛更加抑郁悲痛。接下来的第二个层次是一字一音的叙事手法

旋律以重复的音型和较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作交替变化发展, 起伏跌宕并停留在调式主音上, 深刻地表现了血与泪的交织, 痛切悲愤之情。

第四乐句:1=G

这一乐句是以基本音调的变化再现来终止全段音乐的。一字多音的抒咏手法是哦旋律进行的特点配上歌词“秋月寒光照孤舟”, 情景交融, 倍感凄凉。同时也很自然地为过渡到下一乐段作铺垫。

第一乐段的音乐具有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常见的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音乐素材的运用十分简练, 而表达的感情却如此丰富、深沉。在音乐的层层推进、展开和深化中会合成一股悲愤的感情在奔流激荡, 有着撕心裂肺的艺术效果。

第二乐段是在调式、调性变化的基础上, 音乐进入了对往事的追忆之中。由于词情的需要, 较之原曲作了必要的调整和扩充。

1、曲式结构扩充为两个部分 (a+b) a部分三个乐句构成这三个乐句是并列式的, 基本上是第一乐句的重复和变化重复, 第三乐句在叹词“哎”后旋律延伸了七拍并落于调式主音“5”上。b部分由六个重复和变化重复的短句和一个1/4拍子的长句构成。

a部分第三乐句:1=A

b部分是从短句开始过渡到结尾长句的:1=D

2. 调性转换

进入第二乐段即由A乐段的E羽调式转入E徵调式, 这一同主音的远关系转调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完成的, 它只用一个共同音作过渡 (前6=后5) 一下子便转入了新调, 这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种很有特色的转调手法, 它产生一种崭新的音乐意境, 形成乐段之间不同情绪的强烈对比, 从而进入对往事的絮絮自语和追溯之中。情绪凄惶, 如泣如诉;感情悲愤、欲遏而不能止, 出色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复杂的隐痛、悲切之情。

这种比较频繁的转调形式的出现, 是以歌词内容为依据的;是以达到旋律上获得不同的调式色彩而进行设计的。试与二胡曲作比较:

二胡曲:G羽——G徵——G羽 (调和调之间均为远关系调)

声乐曲:E羽——E徵——A徵——E羽 (调和调之间E羽——E徵是远关系调, 后边的调是近关系调)

由此可见声乐曲是经过移调处理后再加上一个近关系调A徵调式再回到原调 (E羽) 而终止全段音乐的。调和调之间的接触与转换又是如此的自然贴切, 毫无生硬别扭之感。

第三乐段的旋律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

由于速度的加快, 力度的加强, 音乐情绪却大不相同。从歌词“哎呀天啦”这一带呼号性的凄厉声开始, 情感急转直上, 由悲而愤, 恍若江河的闸门突然打开, 火山的喷口突然爆发, 感情的洪流再也控制不住, 悲愤交集的情绪一泻而出, 使一种对统治者的强烈反抗情绪油然而生。犹如生生重锤叩击着人们的心扉, 控诉出封建社会的斑斑罪恶, 悲愤激昂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个乐句 (乐段的末句) 通过起伏的旋律线稍慢到慢等速度处理, 使乐曲再回到思绪万端的悲痛情景之中, 一曲感人至深的悲歌虽然结束了, 而给我们留下的凄凉意境不平之情却是余音袅袅, 丝丝不断、缕缕不绝。

这首由器乐曲移植的声乐曲, 基本上可以说是成功的。鉴于上述分析, 可归纳为一句话:词曲结合浑然一体, 互为因果相得益彰。

声乐曲改为器乐曲是常见的, 而器乐曲改为声乐曲当然也有, 但不是很多。民歌中的很多曲调, 都带有器乐曲牌性质, 可以随时填词演唱。如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词曲, 就有很大的“即兴”性。

古曲《满江红》的曲调, 是宋词音乐中的一支曲牌, 民族音乐家杨荫浏先生将岳飞所写的词与之结合, 不就是我们现在所唱的《满江红》吗?近年来, 也有将器乐曲《步步高》、《彩云追月》的旋律填词而成为声乐曲并受到了听众的欢迎。《江河水》当然也不会例外。

为了适应广大听众的欣赏习惯, 在器乐曲中选取人们所熟悉的、某些可以填词、改编的曲子成为声乐曲 (绝不是指器乐曲的全部) , 作为它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和发展, 应该说是在学术上可贵的探索与试验。声乐曲《江河水》的出现是不可能取代器乐曲《江河水》的。声乐有词可依, 易于直抒胸臆, 它是音乐与文学 (可歌之诗) 相结合而成立, 容易为听众所理解。器乐则是无词之乐 (纯音乐) 它以音乐艺术的本身如节奏、旋律、和声等手段来描绘出某一音乐意境、塑造出某一音乐形象的。因而不易被听众所理解。正因如此, 如果说这首曲子是作为器乐曲给人们在理解上的复述、补充, 那么, 就更能体现声乐与器乐在艺术上美的异与同了。

摘要:《江河水》这首脍炙人口的名曲, 一声一泪地哭诉了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的悲惨遭遇, 表现了劳苦大众对黑暗的旧社会和统治阶级的无比愤慨。乐曲音调凄楚悲切, 音乐形象生动感人, 本文将从曲目来源、曲式结构、词曲结合、调性转换等方面对这首由器乐曲移植的声乐曲进行分析。

关键词:江河水,乐曲移植,调性转换,曲式结构

参考文献

[1].《音乐欣赏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编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2].《中国传统民曲欣赏》朱舟编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篇4:感人至深的谎言

男人的话让我心里一惊。我看看这个跟在丈夫身边的女人,见我打量她,她礼貌地朝我笑笑,算是打个招呼。在我看来,她的神情举止并无异样。

男人换上沾着砂浆的工作服,开始搅拌沙子和水泥。女人动作配合麻利,水桶里的水顺着丈夫的锹头倾泻而下,不一会儿水泥沙子就搅拌均匀了。他们夫妻俩有说有笑,铺地砖的活在他们眼里,好像不是劳动,而是一种快乐。

整个上午,女人快乐得一点不像个生了病的人。中午,孩子要放学了,我对他们抱歉地说:“我得去学校接一下孩子。”听说我要去接放学的孩子,刚才脸上还挂着笑的女人,瞬间像变了一个人,她一边丢下手中的水桶,一边朝丈夫歇斯底里地叫:“你又忘了去学校接孩子了,你是不是把孩子弄丢了?”说着,她冲过去撕扯男人的衣襟。

我一下呆了,立刻不知所措。

任女人怎样叫喊和撕扯,男人始终微笑着。他把女人按在凳子上,说:“我这就去接孩子,你呆在这歇会儿,记住,一定不要乱动,等我回来。”

女人果然恢复了平静。这时,男人让我和他一起出去,他说他也要接放学的孩子。然后他真的和我一道走出了屋子。

我接孩子回来时,男人已先我一步进了屋。女人问男人:“孩子接到了吗?”

“送回家吃饭了,放心吧,老婆!”男人幸福地回应着。女人点点头。

不一会,女人拎起刚才的小桶干活,男人拿起切割机开始认真地切割地砖。

我问男人:“没有了孩子,没打算再生一个吗?”男人说:“女人不答应,女人说有一个孩子就够了。她始终相信那个6岁的孩子还活着,我也是这样一直对她说的。”

看着男人这么认真地撒谎,这么辛苦地演好应付女人的“每一出戏”,而且还要继续演下去。我不由得对他生起崇敬之情。

篇5:亲情的感人美文

这天晚上,我来到医院,看到父亲的病情大有好转,就在一边跟妹妹闲聊。妹妹便跟我讲了发生在白天的事情。她说,上午,有一拨人来病房里探望另一位病人,谈起了父母生病的事情。其中一人说:“一位老人生一次大病,这个家庭的日子就会有三年翻不了身,”妹妹在一边听了,深有感触,就说:“俺爹和俺娘,常年生病,不是这个住院,就是那个住院,都是俺哥哥一个人管着。在外工作的人,都买房买车了,可俺哥哥什么也没有。哎,俺也帮不上什么一忙!”妹妹说完这句话后,抬头看看我,我看到了妹妹眼眶中的泪水和满脸的歉意。

这一刻,我忽然觉得心中好累,我的眼中,也噙满了泪水。

我是一个比较粗疏的人,以前,给父母治病,只是照价付款,觉得花钱治病,是应该的、这些年,到底为父母治病花了多少钱,也从来没有计算过,更没有考虑它给我的家庭带来了什么影响,日子就这样过着,有钱多花,无钱少花,平淡如水,却也快乐着。没有想到,平日里寡言的妹妹,竟然为我考虑了这么多。

父母住在乡下,探望父母更多的一直是小妹,每隔几天,小妹就会回家一次家境清贫,拿不出什么贵重的东西,也许只是一点自己做的食品,但她给父母带去的是亲情,是一件小“棉袄”的温暖,也许就几句暖人的话语,却能使父母高兴很长一段时间;也许就为父母洗几件衣服,就除却了父母琐屑的烦劳。小妹默默地做着一些小事,一些温暖父母、温暖他人的小事。她在不言中。更展现一种真挚的兄妹情。

篇6:亲情的感人美文文章

桂树的芳香是妈妈的味道,它有着儿时吹泡泡的欢笑,那一颗颗饱满的泡泡,在阳光下极为炫亮,在妈妈的微笑中,泡泡飞到了天上。

岁月的流逝带走了我那个年轻的妈妈,只是还我一个慈祥的老者,她不再有我妈妈灵巧的手来给我扎出各种漂亮的头发。现在我长大了,我也有了一双女人的手,只是我的孩子还没有出生,而我的老者,头发早已稀疏。是岁月在责怪我?在青春中逗留太久,还是在暗示我,忘却了我的青春中,老者是以光年般的速度老去。

秋以流水的速度离去,带离了大片的落叶。不知是扯痛了阳光的嗓子,还是抓伤了季节的手臂。在落叶的时刻,没有温暖,只有落寞,我走在后街,跟在母亲的身后,我拼命的奔跑,想要抓住她的衣角,明明只差一步,却永远都到不了。为什么呢?我学着妈妈以前的样子,开始穿高跟鞋,开始化妆,对着镜子,突然发现十八岁的我比妈妈美很多,以前明明是她好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在改变。于是,我停下了脚步,伸手握住一片落叶,对着天空细数它的纹路,突然我的掌纹和它相融了,原来不对的地方是秋天,母亲的秋天。

母亲是柔柔月光下的一朵苦莘子,那微白的细小的花开在临溪旁的石头上,她每日对着月光哺乳她怀里的孩子,孩子并不调皮,偶尔闹闹,月光下,她的皮肤上晕着光辉,好似那引水而出的美人鱼。

母亲的前方是一座墓碑,那是多年以后,母亲的归宿,于是,在这段路上,我拼命地阻碍,改道,只是想延长那一条岁月的河而已。

母亲,沉睡在我的怀里,轻轻睡着的母亲。

篇7:感恩父母的感人美文

坐在尽容两人的驾驶室中我感觉都快闷死了。为了不打扰爸爸开车我、姐姐、妈妈你挤我一下,我挤你一下的狼狈的到了集场……刚下车就有一阵冷风吹过,我把袄的两边使劲裹了裹:“这是什么鬼天气,本来这个冬天已经够冷了,还刮这么多的风!”“赶紧帮忙卸货出摊,就不冷了!”姐姐皱着眉头说。我带上手套,抬着僵硬的腿爬上了不高的车兜,“把枣箱子搬过来,把茶叶箱子搬过来,把那袋桃酥拿过来……”我又不是机器干嘛这么使唤我,你怎么不来拿!哼!我心里不甘的想。

但没干一会儿,我便跑到车里暖和去了,根本没把赶集当回事,爸爸瞪了我一眼,我这才挪出了车子。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赶集,太冷了,妈妈却告诉我:“我和你爸爸不得为了你和你姐姐挣生活费和学费呀!”我没再吭声:原来他们赶集是为了这个,我本以为他们只是要攒钱买东西……

唉,我忽然觉得欠了他们的,但一辈子又还不清……我便不知疲倦地去搬起了货物……

我们都欠了父母的,我们还不清,我们能做的只能多陪陪他们……

篇8:做生活的主人写感人的作品

春秋时代, 有个琴师叫俞伯伢。拜成连先生当老师。他苦学了三年, 创作了一部乐曲, 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他的老师听。老师听完后, 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 明天, 我带你去访问他, 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第二天清早, 成连先生带着俞伯伢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 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 你自己去找吧, 十天以后, 我再来接你。”成连先生走后, 俞伯伢匆匆的找遍了全海岛, 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老师。他心烦意燥地坐在海滩上, 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 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 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 使俞伯伢激动得欢呼起来, 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十天后, 成连先生真的来了, 当伯伢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 老师连连夸奖说:“好, 好, 好, 好极了!”当时, 有个名家叫钟子期, 曾经高度评价伯伢的“高山流水”曲:“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善哉, 洋洋乎若江河!”从此“高山流水”四个字就被比喻为知音, 或者喻为乐曲高妙。

伯伢学琴的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生活是我们的老师, 要写好文章, 就要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 热爱生活。只有做生活的主人, 才能写出感人的作品。

一.观察生活, 做生活的细心人

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写好作文, 就要处处留心观察。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对百草园里景物的精彩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夹树, 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 (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又酸又甜, 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如果作者没有对景物进行细心地观察, 又怎么会写得如此有模有样, 有声有色, 有滋有味!

二.感悟生活, 做生活的慧心人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而生活中细小的事情又常常令我们有所感悟, 甚至改变我们的景遇。如作家宗璞写的《紫藤萝瀑布》一文, 文章由观察眼前的紫藤萝写起, 在回忆到十多年前紫藤萝被砍的经历, 睹物思人, 联想到弟弟的不幸遭遇。由此生发出人生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 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 珍惜生命, 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如果作者缺乏对生活感悟的慧心, 就不会留下脍炙人口的美文。

三.热爱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 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如作家莫怀戚写的《散步》一文, 是一篇玲珑剔透, 秀美隽永, 蕴藉丰富的精美的颂歌。本来一家人一起散步, 是很平常的事情, 但是作者通过叙述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 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谅的真挚感情, 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如果作者不热爱生活, 对身边发生的事情不够敏感, 不认真思索, 那么像“散步”这样的“小事”, 肯定与作者“失之交臂”了。

所以说,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作家有了丰厚的生活基础, 写作的时候便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刘勰《文心雕龙》) , “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 “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 (陆机《文赋》) , 让艺术幻想的神奇骏马自由驰骋, 让思想凝结的美妙文字酣畅淋漓。

上一篇:辽宁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细则下一篇:牛根生的创业名言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