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烂王的思考议论文

2024-04-15

破烂王的思考议论文(通用12篇)

篇1:破烂王的思考议论文

一说:“谁会思考,有人就会想起政治家会思考、哲学家会思考、 科学家会思考,但没有人会想到破烂王也会思考。”(对比式开头,吸引读者,引出下文。)

看到这个题目,有人会说:“天方夜谭”但是在生活中却有其事。(过渡。)

有一个以收破烂为生的人,每天走街串巷,收易拉罐等废品,然后送到废品收购站,卖完易拉罐也或得不了几个钱,回家后想:这易拉罐送到废品收购站能赚钱。这里面有啥呢?然后它毫不犹豫的花六百元钱去鉴定,原来里面有铝和镍成分占得最多呀!然后他想提取这两种物质,就东拼西凑钱开了一家小工厂,提炼铝锭和镍锭,最后他成功了。年利270万的钱财滚到他的腰包,最后成为富翁。(记住:话题作文选材要典型,有代表性,新颖性,轻描写重议论。)

思考是人生中的指路灯,指出你前进的.道路;思考是北斗七星指引你方向,走出沙漠;思考是人生中的好老师,点拨你的迷茫。(夹叙夹议的写作风格。)

一位叫珀西的工程师,他在工作中试验雷达时,上衣袋渗出暗黑色物体,同事慌忙地说:“你受伤了,流出了血。”珀西一摸湿乎乎的物体,立刻脸色变得苍白,他转念一想上衣袋上装的巧克力融化了,他掏出后果然如此。

但是他没有放过这个机会,通过研究原来是雷达波是无线电波中一种波长较短的波,他可以通过电波对物质加热,后来他通过这种事情,发明了___微波炉。(中外典型事例,选择安排,好。)

思考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从渺小到伟大,从失败到成功,因为不放过偶然的现象,并且透过现象去思考才会成功。(深入议论。)

篇2:破烂王的思考议论文

星期六,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我和我的同学做了一回“破烂王”。

学校要在寒假组织我们参加社会多实践,得知这个消息,我高兴得都快要发疯了。一是我想趁这一次机会离开爸爸妈妈,自己好好放松一下,就是一上午也好啊;二是因为我早就想有一次这样的活动来展示自己。我马上召集几个好朋友,我们组成一个小分队,丁郑锦,我,孙昊洋,芦鹏杰,李瑞琪,罗鸿鹄六个人。大家一致推选丁郑锦当队长,我们决定当一次“破烂王”。我们把收购废品的地点暂定在化建生活区。说好各自的分工后。我们就回家准备了。

星期六,天刚蒙蒙亮,我就起了床。草草吃了点饭,就蹬着自行车飞快地往学校赶。也许是太心急,也许是眼睛近视,没看见地上的小石子,连人带车摔了个四仰八叉,从车上飞出去了。顾不得喊疼,我站起来扶起车子又往学校跑。

来到学校,看见同学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我的劲头更足了,精力也更旺盛了。找到我的组织,小队长丁郑锦清点人数,差罗鸿鹄一个,孙昊洋看了看表:“现在是8点40,等到9点,罗鸿鹄要是再不来咱们就不等他了。”可是到了9点罗鸿鹄还是不见踪影。我们就开始向目的地进发。

到了目的地,我们都吓了一大跳:这里的学生“破烂王”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原来大家都不肯放过这一块“肥肉”,看来收购难度要增大很多了。一番叫卖声之后我们毫无收获,丁郑锦和李瑞琪都想放弃了,只有芦鹏杰说:“不要轻易放弃,我们一定可以的”,我们又重新振作精神,开始努力。我们几个东拼西凑,凑了两麻袋东西。卖了二十多元钱。就在我们为得到的收获高兴的时候,我们的肚子开始发出联合抗议:要是再不来送给养,我们就要实施反击了。我们准备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芦鹏杰和孙昊洋都提议去吃汉堡。于是我们找到一家快餐店,因为囊中羞涩,每人只吃了一点东西。虽然不够丰盛,但是我们吃着还是非常香甜,因为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换来的东西,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美味佳肴。

篇3:背负执照的破烂王

2006年12月16日,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主办的“服务新农村、培训农民回收工”活动正式启动,首期经免费培训后考试合格的50名农民回收工获得了“废旧物资回收挑选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农民工中有了“持证上岗”的废品回收“正规军”,这本是一件规范行业发展的好事,然而业内却传来一片质疑之声。事实上,自从之前一些城市着手推行“持证收废品”制度,对废品回收行业持证上岗的争论便从没有间断。“持证收废品”究竟是否必要?缺乏资金和文化的拾荒者是否会因此面临“下岗”的危机?本刊记者就此深入行业内部进行调查。

被人为抬高的门槛

杭州的废品回收站老板李强这半年日子很有些不好过。自从2003年到杭州从事废品回收行业以来,妻子守着一个小废品收购站,自己走街串巷收废品,每个月也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然而从2006年起,杭州市开始推行挂牌收废品的制度,收废品者想要进入居民小区,必须取得该小区的专职收购员资格,换上统一的绿色背心,骑着印有收购标记的绿色三轮车,胸前挂上写有个人信息的小牌子,持证上岗,并只能固定在某个社区收购。

一夜之间,李强发现,以前自己经常进出的小区进不去了。“不是没有想过走正规途径,自己承包某个小区。”李强对记者说,“但是这里面名目实在太多,说是废品收购员自愿报名,择优录取,但是由于选择权最终掌握在社区的手里,像我这样没有背景的,自然选不上。”

从那以后,李强只能放弃了以往自己熟悉的“地盘”,重新游走在大街小巷。然而这也同样具有风险性,在“持证上岗”的制度开始实施后,没有统一的服装和身份牌的他,要时刻小心执法部门的清查,因为“被查到了肯定要罚钱”。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市民看到他没有身份牌,便以此为借口抬高价格,李强算了一笔账,持证上岗制度实行以来,自己收购的成本提高了30%以上。而那个简陋的废品收购站,也在一次次的“整治”中生意日渐冷清。

自杭州市从2006年下半年推行持证收废品的制度以来,像李强这样的“破烂王”普遍陷入了经营上的困境。绝大部分废品回收站老板和个体拾荒者都向记者表示,现在的持证上岗制度实际上是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据杭州市有关部门统计,拱墅区设立专职收废员后,废品收购队伍减为原来的1/3。而一些收购站老板则认为,实际数字还会远远大过这些。门槛高了,从业的人少了,钱是不是更好赚了呢?李强给出的答案恰恰相反。“拾荒者交了钱来干这一行,这笔钱肯定会在‘出手’的时候加进去。”持证上岗,规范管理本来是好事,但放在废品回收这个行业,究竟有没有这个必要?

不被认可的“职业化”

废品回收是一个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在这样一个行业内推行持证上岗是否有此必要?通过调查记者发现,不但业内人士大多持反对的态度,外界对此也有一定的不同意见。

“要取得职业资格证就必须参加培训,这最少要几百元的费用,再说培训完了要考试,合格才能拿到证书,如果通不过,钱不就白交了吗?”湖南长沙一位姓马的废品回收行业从业者这样对记者说。据了解,经济上的困难,是从业者对持证上岗的最大疑虑之所在。另一方面,废品回收从业者有没有必要接受培训也是包括行业以外人士质疑之所在。“一些行业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的主要原因,就是让从业者达到满足岗位需要的基本素质。但是收费品本身就是一项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事情。”

对于这样的质疑,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常务副会长何方明介绍,事实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在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主办的“服务新农村、培训农民回收工”活动中,对首期农民回收工进行培训期间,相关专家讲授了废旧家电、废塑料、废橡胶、废化纤、废钢铁等重要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与法规等。但一些从业者对于这样的解释并不以为然,他们的依据来自于自己多年收废品的实践积累出的一套行业内的“土知识”。“什么东西能卖钱。一眼看上去就能知道。”

不仅是从业者,一些市民对持证收废品也并不买账。“井盖还是会少,东西还是会丢,只是废品卖不上价钱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城市在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后,无证的拾荒者依然存在,只是他们把收来的物资转手卖给有从业资格的回收者,再由这些回收者卖给收购站。而一些取得了从业资格的收购者,为了控制成本的上升,不得不一再压低收购价格。

然而,即使是这些取得了资格的收购者,对废品回收的“职业化”也颇有怨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废品收购员告诉记者,为了取得杭州市某社区的废品回收业务,她不得不答应社区提出的诸多条件,负责社区内的垃圾集中,路面的清扫,垃圾筒的定期清洁,都增加了经营的成本,而在价格方面,由于签订的协议中已经写明了各种主要废旧物的价格,如果随意加价,被投诉后有可能被取消承包资格。除此之外,在废品回收行业内部本来就有一定的“领地”,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做生意,她所承包的社区本来是别人的地盘,由于社区并不对没有资格的拾荒者负管理责任,而要求承包者自行驱逐,导致她根本无法避免别人在自己的承包区内抢生意。

废品回收行业持证上岗,如同在从业者中筑起了一道围墙。墙外之人抱怨纷纷。墙内之人也难满意,这种局面究竟因何造成?

模糊的行业标准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从业者表示,废品回收行业“持证上岗”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和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有关。

一位自称为王兴的废品回收商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迷惑。2003年,王兴从山东老家来到河北石家庄从事废品回收经营,由于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回收站。2006年下半年,王兴听说有关部门在开展旧货经营从业人员培训,培训考核合格者由中国旧货业协会统一签发“培训证书”和“旧货从业人员上岗证”,便参加了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拿到了证书。2006年底,王兴在朋友的邀请下离开石家庄到长沙开展废品回收经营,然而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却被告知必须重新参加市里组织的培训才能够拿到营业执照。在石家庄拿到的由中国旧货业协会统一签发的证书,到长沙却没有了作用,当面对再次培训的要求时,王兴怎么也不愿再参加。

由于废品回收行业目前还没有

一部全国性的行业法规和行业标准,各地大多按照当地的具体标准来执行。如何规范从业人员的言行,可收购的物品范围包括哪些,怎样对从业人员进行管理,怎么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由哪些部门来行使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权……这些事关行业发展的问题都难以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2006年底,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主办的“服务新农村、培训农民回收工”活动,正是对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的一种尝试。然而作为一个行业性的民间组织机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能够完成这一行业整合的重任吗?由协会颁发的资质又能否得到各地方部门的认可?2007年1月,记者根据王兴的讲述以废品回收从业者的名义拨通了长沙市工商部门的电话,得到的却是模棱两可的答案,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明确告诉记者,必须经过当地的培训才能拿到上岗证书,而另一位工作人员则表示“不清楚,应该可以”。而记者也注意到,“服务新农村、培训农民回收工”活动所谓的“免费培训”只是针对首期50名农民回收工,以后若想通过培训拿到职业证书,依然需要交纳一定的培训费用。

一场非法的管理?

在持证上岗似乎已经成为废品回收行业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各种争论不但没有平息,反而向更深的层次愈演愈烈。提高废品回收行业从业门槛是否只是为了有关部门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对各地推行持证收废品制度的目的性提出质疑。

广东省佛山市2004年8月起开始实行《佛山市废品回收管理办法》,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收到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办法》规定,在佛山从事废品回收、经营包括流动收购,要办理工商、税务等证照,持证照依法经营。然而调查中记者了解到,绝大多数的无证收购者和收购站,对持证上岗的要求都表示并不知情。

在佛山街头拾荒的一位姓郑的老人对自己遭遇处罚表示无法理解。“在这里拾荒几年,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要办证。这究竟是为了管理还是为了罚钱?”

在对废品收购人员的管理方面,目前执法部门的主要手段就是经济处罚,这对于行业的规范能带来多大的作用,一直为从业者所质疑。

除了对拾荒者管理的目的性之外,政府的执法资格也渐渐成为争论的焦点之所在。政府是否有权禁止无证拾荒,是否有权对废品回收行业的从业资格做出限定?一种声音渐渐浮上台面,现在各地政府对废品回收行业进行的管理,已经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2006年下半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便就废品回收从业资格问题展开了一场“破烂王”争夺战。

早在2002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就联合发文。要求所有的个体废品回收站必须重新办理营业执照,搬迁到指定的废品交易市场内。并由市公安、工商、城管和物资回收总公司4家单位组成联合执法队,对市内收废品的个体户集中清理。物资回收总公司制定了“绿色标识”行动——在三轮车上喷上允许收购的街道名称、绿色回收网络的图案以及编号。没有“绿色标识”的三轮车如果上街收购,会被城管扣押。但是,无论是要取得“绿色标识”,还是要搬进指定的废品交易市场经营,同样需要缴纳一笔钱。2006年6月,40多名质疑政府和物资回收总公司垄断市场,并违规收取费用的废品回收从业者集体上访,要求退还所收费用,这场争论最终引发了业内人士对于政府对废品回收行业收费和管理资格的质疑。河北世纪方舟律师事务所律师康君元告诉记者,对“无主物”适用“先占取得”是罗马法以来各国立法通例,中国法律虽然没有规定,实践中对此却予以认可。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废旧物品所有权之前,任何单位都无权对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处理行为。因此,在相关的行业法规出台之前,对管理权限的质疑将一直存在。

篇4:收破烂的爸爸作文

爸爸推出杂物间那辆三轮车,我坚持着跟在了爸爸的身后。那时天刚刚开始亮,我站在父亲身后看着他微驼的背,想起他说要去给我挣学费的事,心里有一种刺骨的疼痛。听见父亲卖力地喊着收废品之后,两眼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里的夏天骄阳似火,父亲的头上挂满了豆大的汗珠,喊叫的声音明显有点嘶哑了。看着眼前的父亲,我才体会到父亲的辛苦,我劝父亲回家。父亲说,白天人家大部分时间都在上班,只有中午这会儿在家,我们得趁着这个时机多收点废品。父亲说完又开始叫卖,沙哑的声音中夹杂着希望。我也和着父亲的声音吆喝起来。

我们到了一个小区,这时候四楼有一个妇女叫我们上楼,说是有书要卖。上楼的`时候,父亲说,书收一斤是五毛钱,卖可以卖六毛,如果有几十斤的话能赚好几块钱。不出父亲所料,妇女拿来了足足两袋子书。我和父亲高兴地称书,并付了钱。父亲实在太热了,就央求妇女说:“大姐,天太热,能给杯水喝吗?”那人看了我们一眼,眼神里充满了鄙夷。我禁不住低下了头,她一句话也没说,砰地把门重重地关上了。接着,听到她对她的儿子喊道:“你这个没出息的孩子,整天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像他们,只能收破烂、讨水喝!”顿时,我感到一股怒火直冲发根,我的脑海里终于翻腾出两个字:耻辱!父亲什么话都没说,提着书、拉着我下了楼。父亲问我:“孩子,能答应爸一件事吗?”“什么事?”我觉得父亲的声音有些哽咽。“将来等你读了大学,有出息了,如果遇到收破烂的,别忘了给他一杯水喝!”父亲的眼睛湿润了。我用力地点点头。

篇5:捡破烂的乐趣作文

捡破烂的乐趣作文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城中分校六年级 郑桢悦

乐趣,在人们眼中,也许是摆弄花花草草,玩玩游戏。在我眼中,折腾破烂却是一种乐趣。因为这不仅培养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也让我明白了奥秘全在细微处的道理。

一天放学,我留下来值日,扫出来一支伤痕累累的笔。它的头裂开了,腰间像马蜂窝似的到处是破洞,只有下半身还算完整,笔身肮脏不堪。我向同学们询问主人,他们都说:“算了,把它扔了,这破东西没人要!”可爱好折腾破烂的我怎么忍心把它白白扔了呢。我把这支笔中唯一完好的零件拆下来,用纸巾擦干净,放进笔袋,重新扫起地来。

回到家,我拿出前几天捡到的另一支废笔。它同样也是破烂不堪的,下半身的`裂纹就像无数条闪电。我把它完好的上半身拧下来,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今天捡的“下半身”与它合在一起。“嚓”地一下,两个半截居然拼成了一支新笔。

“呵,还能用啊!”我惊喜地说。于是,我把笔芯插入新笔里,组成了一支款式新颖的笔:蓝色的盖子,红色的腰,再加一个绿尾巴。我蛮开心的,居然能从“垃圾堆”里发现新大陆,找到乐趣。

第二天,老师让同学们交换批改默写。同桌没笔,我就把那支时尚之笔借给了她。递给她时,我还不忘夸夸自己:“这笔是我自己做的喔!”同桌直赞我的“破烂牌”杰作好使。

真的,现在捡破烂让我收获颇丰。因为许多次变废为宝,我的低级玩具升了一级,实现了改头换面;因为细心地收集旧书旧报,我的钱包鼓了起来;还因为我收集邮票,我的邮册更为丰富多彩。

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破烂,它给人快乐,让人明白,收获从细微之处开始。

篇6:捡破烂的老人作文

那天放学后我走到了车站,我见到了一个捡破烂的老人,他头发花白,看起来全身脏兮兮的,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还背了一个蛇皮袋,里面装满了捡到得瓶瓶罐罐。如同一只瘦弱的大虾,不知何时就会倒下去。

他也在这儿等公交车,看样子他没坐过几次。他有点不自在的看着周围。

公交车来了,他在我前面上了车。上车后我习惯性地掏出公交卡,朝打卡机一刷,却滴滴滴三声:“请投币。”我的卡里正好没钱了!我赶紧翻来覆去地去找零钱,可我只有整整十元。我的脸有点发烫了,不好意思地向其他乘客看了看,问:“哥哥、姐姐你们有换零钱换给我吗?”可是有的的乘客有的在看报纸,有的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有的冷冷的看着我,就是没有人搭理我,别提我心里有多失望了。

这时,我的心里像从万里云端忽然坠落到地面,是那样的无助,那样的失落。我只是去换零钱又不是要他们的,怎么这样,看来我是不能坐车了。

这时车子要开了,司机问我:“你到底投不投币?”我无地自容。忽然,一个低沉的外地口音传来:“我…我有钱。”我回头望 去,竟是那个拾荒的老人,他给了我2块钱投了币。我连连向他说:“谢谢爷爷!”那个老人说:“小朋友,不用谢了。”这时,我的心里百感交集,两元钱,对一般人来说不算什么,可对这位老人来说他要弯多少次腰,捡多少个瓶才能凑齐这两元钱,而他却慷慨的给了我。

这时我忽然想到:“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不是充分体现在老人身上老人吗?老人的身影这时是那么的干净高大。

我很感激这个陌生的老人,这个老人看上去是那么贫穷没想到竟会给钱让我坐车,我心里感动万分,是那个老人让我看到了世界的美好,人间的真爱。

篇7:破烂王”的柔性拐骗

6月3日,记者在北京市房山区第二看守所见到的“他”,是个短小精悍的中年男人。剃着板寸的头油腻得有些发亮,脸上也脏兮兮的,色泽灰暗的囚服没有扣上扣任凭稍有发福的肚子腆在外面,不难看出他脏乱而颓唐的近期生活。可能是刚刚睡醒的缘故,他还有些无精打采,最初跟他说话的时候甚至眼神都还时不时地游离一会儿。

但他的神志还很清楚,刚刚坐下得知这是一个采访,便迫不及待地要提出他早些时候忘记跟媒体提出的要求:“能不能找找小珍(化名)?我很担心她现在(的情况)。我知道我娘现在还好、我儿子还好,就是不知道小珍好不好。她家里把她限制起来,不给她自由,你们可以去四川看看。”

这个男人叫蔡士刚。他以收废品为生,因此被称为“破烂王”。一周前因为拐骗小珍的罪行被房山法院判刑八个月,事实上他自从一月起就已经被刑拘,法庭的正式宣判使得他下周就要移送去天津服刑。

从路见不平到“妻”离子散

也许蔡士刚所能见到的最后一个采访者就是我们,他希望抓住这最后的一个机会说服记者去四川“解救”小珍。

小珍是谁?

今年才刚满19岁的小珍,5年前跟着蔡士刚离家出走,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今年3月回到家中,也才稍稍懂事。

在蔡士刚的眼中,小珍是他曾经的“女儿”、现在的“妻子”、他儿子的母亲。她如今被父母剥夺了人身自由困在家中,需要“解救”。

而在房山区检察院检察官高景辉的眼中,小珍是被蔡士刚拐骗5年之久的女孩,刚刚得到解救。

蔡士刚自认是最先“解救”小珍的人。“破烂王”5年前从北京带走了年仅13岁的女孩小珍,说是因为他看不惯小珍家里对她的严厉管教,一心想对她好。他把这解读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可是蔡士刚后来从路见不平发展到同居生子,最后因为法律的追责而“妻”离子散。5年的时间里,道德变了味道,谴责与刑罚也随之即来。

“破烂王”的盲流生活

1993年,蔡士刚24岁,是蔡家人中第一个来到北京的。蔡志刚的老家在安徽省阜南县,即便是在这个并不富裕的小县城里,他们家依然是出了名的贫苦。“父亲在我20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之后家中就一度揭不开锅。”

送走他的是他母亲,母亲给了点盘缠让他独身一人去北京闯荡,蔡士刚回忆当时的情形后说:“临走没人送我。我不恨我母亲,不恨其他哥哥,家里穷,真的没办法,我留下也是挨饿。”

在周围人看来,这是他作为小儿子应有的出路。在当地,很多人家在困顿不堪之时,总会打发走最小的孩子,送走一张嘴的同时没准也种下迎来财富的机会。

可是到了北京之后,蔡士刚发现机会却飘渺无期。他回忆起当初的日子,总是反复地说,“如果一开始就收废品,现在就该很有钱了。”可惜蔡士刚并没有立即拿起收废品的饭碗。只上过一年小学的他不仅没有文化,对北京的环境也一无所知。因此,他在饭馆做过打杂,在工地做过装卸,做的都是不讲技术的力气活。

不意外的,报酬总是低得无法建立积蓄,并且什么也学不到。

2000年的时候,蔡士刚结识了几个收废品的朋友,在得知这一行的收入还不错以后,他放弃了为别人打工,自己买了一辆红色三轮车,果断收起了废品。

收废品并不容易,蔡士刚虽然喜欢干这行,但是也有收不到废品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2001年10月,他因几个朋友的劝说,参加了一次偷盗自行车的行动。蔡士刚负责望风,连要偷的自行车长什么样都没见着就被抓了,劳教了一年半。

多年的盲流生活,使得蔡士刚学会了用各种手段谋得生存,他沾染了都市的现实与狡黠,不再是刚来时那个虽然贫穷但是单纯的农村少年了。

意外的倾诉者

蔡士刚回忆说,结识小珍是在2005年的秋天。那一年正好他将收废品的根据地移到了北京房山的羊头岗村。

而小珍也来自于一个打工家庭。她的父母都是四川人,在房山北庄村好不容易扎下根。父亲在附近的一家炼油厂当工人,全家的生活都指望着他,一家四口过得并不宽裕。

2005年,13岁的小珍在一所专门接收来京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念四年级。这年暑假的一天,蔡士刚收废品路过小珍家所在的胡同,小珍在踢毽,他和小珍打了招呼,但小珍没有理他。

这个开始并不浪漫,但终归是个开始,两人就在反复的“打招呼”中渐渐相熟。五年级开学以后,小珍开始到蔡士刚那里卖废品。蔡士刚说他那时候就能感觉小珍家里对她并不好,“一般哪里有让小闺女出来卖废品的?东西脏不说,遇见人贩子怎么办?”——蔡士刚没有预料到他最后成了自己口中的“人贩子”,其实他也不觉得自己是“人贩子”。

在买卖废品的过程中,两人有了交谈。原来,小珍一直都认为父母更心疼他的弟弟,在心理上有些排斥她的家庭。

蔡士刚慢慢觉得小珍有些可怜,因为小珍家里对她不好。这与他来北京之前的境况形成了类比:来北京之前,家里对待蔡士刚就像一个多余的孩子,吃穿轮不上不说,家中还总有要将他送走的想法——找人过继,介绍对象等等。蔡士刚看到小珍就像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于是他决定“帮帮”她。

他最初采取了“重金收购”的方式,每次小珍拿来的东西,都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接收。但小珍卖的废品有限,家里也有个数,小珍得益不多。后来小珍经常自己捡一些东西卖给蔡士刚,蔡士刚则趁小珍来卖废品的时机,常常给小珍一些“好吃的”和零花钱。

此时的小珍每周从家里拿到的零花钱也就只有十块钱,而在蔡士刚那里卖一次废品就能拿到三五块的零花钱,加上蔡士刚经常准备一些零食哄小珍高兴,小珍理所当然的在感激蔡士刚之余,与蔡士刚的关系越来越亲近。

在蔡士刚看来,缺乏倾诉对象的小珍,渐渐将他作为唯一可以信赖的人。“小珍经常跟我说他们家里的事。她家里,尤其是她妈妈,对她很不好,只疼她弟弟。”蔡士刚记得一次,小珍拿了家里积存的塑料瓶子来卖,然后和他说起被家里责骂的事:她偷拿了零花钱,父亲大动肝火,足足骂了她一下午,但是她弟弟的待遇却天差地别:每天都有零钱花,从不被责骂。以往小珍在他面前说这些事的时候从来不哭,只是充满对家人的怨恨,而这一次小珍委屈得差点流泪。蔡士刚受宠若惊,顺理成章地说出了他心里的想法:“我不会亏待你,跟我走吧。”

这件事是蔡士刚后来接受调查之时所说的,他显然没注意到这句话的法律意义。

当年冬天,蔡士刚就将他的“建议”付诸了实践。2005年12月4日傍晚,小珍因为在外边玩到太晚,怕被父亲责骂而不敢回家,找到正好在附近收废品的蔡士刚诉说这个烦恼。蔡士刚当即说:“那到我那儿去吧。”这次小珍爽快地答应了,随之开始了两人长达5年多的“私奔”生活。

各取所需的结合

那天,蔡士刚与小珍回到羊头岗村,他们分屋而居度过了三个晚上。

第四天,小珍的父亲找上门了。突如其来的意外使得蔡士刚再也没能回到他最初收废品的羊头岗村。他和小珍迅速逃离,其间蔡士刚还和小珍的父亲打了个照面,并虚称其愿意帮忙将小珍送回家。

负责此案的检察官高景辉说,蔡士刚阻拦了小珍的父亲,“也许他当时就起了私心。”

蔡士刚逃离羊头岗村之后,先去良乡躲避了一段时间,然后投靠了北京城里的一个朋友。那朋友偶然看见了蔡士刚二哥蔡世龙(此后,蔡士刚的哥哥们成了二人与小珍父母联系的桥梁)给他发的短信,得知了小珍的事情,就劝说蔡士刚将小女孩送回去,甚至愿意出打车费。蔡士刚欣然应允,和小珍告别朋友,但他们不是要回北庄村,而是离开北京。

离开北京使得蔡士刚向“拐骗”迈出了第一步,他有了拐骗的觉悟后,便拖着小珍浪迹了天津、重庆,最后定居武汉。不管蔡士刚如何辩解自己是为了小珍好,“这都构成了事实上的拐骗行为。从主观方面来看,拐骗儿童者的犯罪目的大多是为了收养,有的也可能是为了供自己使唤,但无论动机、目的如何,都构成了犯罪。”高景辉说。

武汉的日子是蔡士刚最值得回忆的时光。“武汉真不错,我出去以后可能会回武汉,那里有朋友,收废品也更挣钱。”蔡士刚对武汉印象不错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珍。

蔡士刚给自己取了个假名,在汉口租了一间小房,让小珍深居简出,自己则重操旧业收废品。平时没什么朋友,来人问就称小珍是自己的女儿。他显然很享受拥有小珍的生活。

小珍也过得相当舒坦,没有父母的管教,跟着蔡士刚不用干活,每天舒舒服服地呆在家里看电视吃零食,每个月蔡士刚都会给“相当多”的零花钱,他还百依百顺什么都愿意为她干。

与此同时,小珍的母亲通过蔡世龙联系到了蔡士刚和小珍。小珍的母亲只好通过电话反复劝说小珍回家。令人意外的是,小珍的父母既没有上演千里寻女的一幕,小珍也始终通过电话拒绝回到家中。

双方都满意“私奔”的现状,于是关系就这样维持下去了。

破裂的“私奔”关系

2007年,事件有了升级,蔡士刚在小珍的同意下与其发生了性关系。看起来蔡士刚已经渐渐实现了他的私心,证实了他怀柔政策的正确性。在蔡士刚眼中,他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正在实现“金屋藏娇”的婚姻理想——虽然他不懂什么叫“金屋藏娇”,也不能去办理结婚。

但蔡士刚没有注意到的一点是:他们的结合是各取所需的结合,他需要小珍的陪伴,小珍则需要他的溺爱,当其中一方不再需要另一方或者感到另一方价值有限,那么这种结合就岌岌可危了。

2009年的元旦当天,小珍在武汉市商职医院为蔡士刚生下一个儿子。蔡士刚说,是他想要这个孩子。“有了孩子,生活就要踏实些,她家里和我家里也会更好说话一些。”孩子也许会成为蔡士刚结束私奔关系的契机,因此蔡士刚十分高兴。

但儿子诞生的副作用很快就显现了。蔡士刚谎称的“父女关系”被邻居揭穿,举报给了公安局。蔡士刚虽然用设计齐全的假身份蒙混过关,但也产生了一丝隐忧:他不想再当逃犯,也不想再偷偷摸摸过日子。

于是他开始张罗投案自首的事情。谁知一张罗就是两年。此间小珍提过要去自首,蔡士刚则一直唯唯诺诺地拖延下去。他不知道,已经19岁的小珍早就动了回家的心,加之母亲持续不断的电话亲情轰炸,说会善待她,而且工作都安排好了,小珍一直在衡量蔡士刚和父母能带给她的价值孰多孰少。两人间各取所需的平衡渐渐出现了倾斜。

矛盾直到2011年1月3日爆发了。

蔡士刚下午回家,看到小珍又把瓜子壳嗑得到处都是,刚刚在楼下收废品碰了钉子的他气不打一处来,就大声责备小珍,“不要把瓜子嗑得到处都是!要嗑出去嗑!” 小珍十分生气,借此机会提出要回家,蔡士刚则万万没想到这次小小的争执会惹得小珍真的回家,就自信地说:“你要回就回吧,给你两百块坐车。”小珍更是生气,直接扭头摔门而去。

小珍没有拿任何东西,因此蔡士刚相信她迟早回来。可是等了两天,小珍还没回来,蔡士刚才真正着了急,一面懊悔着给了她路费,一面赶往四川大英县寻找小珍。

1月6日,蔡士刚到了大英县,登记了一个旅馆住宿,当地警方立刻凭借他以前盗窃的案底登记的身份证号将他抓捕归案。蔡士刚原以为凭怀柔政策就能牢不可破的两人关系在短短4天之内就分崩瓦解。

投案后的蔡士刚

1月30日,蔡士刚被北京市房山区公安局逮捕,并羁押在房山区第二看守所。

经过两个月的审查起诉,3月30日,房山检察院提起公诉,指控蔡士刚犯拐骗儿童罪。

因为被捕,蔡士刚积患已久的心病也消除了。在他看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小珍一路走来的日子看起来都不错,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警方对他的通缉,这使得他们的关系如同独木支撑的空中楼阁一样容易倾倒。他曾经想过要自首,但又畏于不可预料的刑罚,一直不能提起勇气来面对这件事。“我想把这件事给解决了,去年就想过,正要去的时候小珍就走了,那时候已经给哥哥打了几个电话商量撤案的事,就要下定决心了。”

自1月3日分别之后,蔡士刚没能再见到小珍一面,小珍被父母安排回四川老家的一家工厂工作。蔡士刚最后跟小珍说的一句话就是“给你两百块坐车”。他回忆到这个细节时说:“小珍走的时候就拿了两百块,有机会的话以后我会给她更多。”

在公诉人看来,蔡士刚一直计算着怎样逃避刑罚。在讯问的时候,蔡士刚最初十分肯定当年发生性关系是小珍提出的,也许是后来怕小珍出庭作证又将口供改为了“自己提出的,小珍同意了”。“他在法庭上,一直说她妈妈找他要钱,他好像知道这件事对他有利,他就反复地说,问什么都会扯到‘找他要钱’。”蔡士刚甚至否认小珍被拐时不满14周岁:“小珍明明是1991年出生的,她的户籍上是这么写的,但是她家里的人找了村委会、卫生局的人来证明小珍是1992年的,我有什么办法?”

辩护律师张俊庭劝蔡士刚收回无罪的辩解,他认为蔡士刚只能追求从轻处罚。张俊庭在开庭时为蔡士刚安排了与老母和与幼子的见面。5月25日,房山法院宣布判决结果,蔡士刚最终争取到了短达8个月的刑期。“穷苦的身世和困难的现状”是刑期这么短的原因,高景辉解释。

此间,小珍没有露面,也没有传达过任何一句话。其父母也拒绝出庭。公诉人曾试图联系这个被拐卖的女孩,却始终只能得到冷漠的答复。全部的关于小珍的叙述,只来源于她之前在另一起相关案件中所做的笔录。

蔡士刚毫不担心小珍会背叛他,他对自己的柔性拐骗策略很自信,事实上他对待小珍也足够好。“她肯定不会说我坏话的,我们之间的问题只是小吵小闹而已,都怪我当时大意放她走,不然我就不会坐牢,她现在也不会被家里限制起来。”但是不背叛不代表能再次接纳他,揣测小珍对他的态度成了蔡士刚在看守所里最多的思维活动。他依旧不能肯定,所以才一见面就求助于记者。

9月5日,蔡士刚就将刑满释放,他展望出狱后的日子,说:“首先要想办法找到小珍。然后收废品(养活一家)——我只会干这个,别的也不会。”如何收废品养活一家?被追问以后,蔡士刚眼神又变得游离起来。

或者蔡士刚最不敢想的是:“找到小珍后她不愿意再跟着他怎么办?”

篇8:破烂词语的常见近义词

破旧霉烂;破碎。 宋 梅尧臣 《观何君宝画》诗:“昨日 何 家观小轴,绢虽破烂色不渝。”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一认识字,对于书就发生了兴趣,家里原有两三箱破烂书,于是翻来翻去,大目的是找图画看,后来也看看文字。” 老舍 《骆驼祥子》三:“他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一切,虽然是那么破烂狼狈,可是能以相信自己确是还活着呢。” 废旧物品。 老舍 《四世同堂》六五:“他为承作那此骗人的军衣,已学会了收买破烂。”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劳动的开端》:“家里生活越过越苦了……家具卖完了卖衣服,衣服卖完了卖破烂。”

破烂词语的近义词

褴褛 [ lán lǚ ]

破旧 [ pò jiù ]

垃圾 [ lā jī ]

破烂词语的造句

1、有男人,女人和孩子,有些穿着破烂的衣服。

2、一步一步地走,一块一块地数着那石板,那原本光滑的表面,早已被岁月折磨得破烂不堪。

3、不远处,几辆灰色长安牌儿面包车,杂乱的停在这条还没有正式开通的大街上,到处是小商贩叫卖被褥,破烂衣服的声音。

4、绞尽脑汁想来想去,想起丢东西的时候,楼下正有一个收破烂的。

5、面对路边拾破烂的衣衫褴褛的人们,我们有时连回头看一看他们的模样都不情愿。

6、学校里,同学们总是爱捉弄嘲笑这个瘦巴巴的小女孩,老师也不喜欢眼前这个衣服破破烂烂一身脏兮兮的女孩。

7、这是一个破烂不堪的院落,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锁,两扇脱落漆皮的大门,还有那摇摇欲坠的院墙。

8、水池里有一座木头小凉亭和木头水上栈桥,年久失修破烂不堪。

9、那寒冷的感觉并不是因为天上飘落的雪花,而是眼前这座不像城市的城市里破破烂烂的街道。

10、任何一辆破烂的夏利,在这里一改装,就可以让它成为不可一世的凯迪拉克或者宝马、奥迪,羡煞那些租车一族。

11、通过阿鸿的介绍,在这里的树荫下,见到了捡拾破烂的祖籍河北唐山的老兵,阿鸿从大巴上端下一箱子早有准备的矿泉水瓶,交予老人。

12、水道两边的房子也是江南特有的那种,青砖配上鱼鳞瓦,斑驳陆离,显现出破破烂烂的模样。

13、山里人的着装,总的来看是花色少,款式单一,穿得陈旧破烂,四季装不缺的人是少数,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延续的。

14、这座破庙里的石像已经破烂不堪,上面布满了蜘蛛网和灰尘。

15、两人冲进一间房间,关上破烂的房门,将外面闹哄哄的呼喊声隔绝。

16、第一次看到卡特西斯衣服破破烂烂的,神色仓皇的样子,李缜不由目瞪口呆。

17、在她前面,街道两旁歪歪扭扭地排列着破烂不堪的灰蒙蒙的小房子,一眼望不到头。

18、那时候我看见他衣物也已破烂不堪,无精打采的,那匹老马更不用说了,瘦骨嶙峋,一人一马就如同乞丐一般,甚至比乞丐更乞丐。

19、她的工具袋破破烂烂,可有两样东西干干净净:一双给顾客穿的棉拖鞋,一把修好鞋擦鞋的细毛刷。

20、仔细一看,这一行人手脚都带着铐链,垂头丧气,衣衫破烂,步履蹒跚,就像是即将服役的牢犯。

21、昔日四座破烂的校舍不翼而飞,崭新的教室和会议室屹立在屏障似的围墙里面,小巧玲珑的传达室守卫在大门西侧。

22、这几个孩子近乎蓬首垢面,穿着乱七八糟的衣裳和破烂的名牌球鞋,一看就知道这些行头大都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23、李诗诺看着许阳衣服破破烂烂,身上也没有任何武器,虽然从天而降的方式很奇怪,但是她还是动了恻隐之心。

24、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25、什么破烂货也往这陵墓里放,这个死皇帝也真是不值钱。

26、原来,她本是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婴,被奶奶拣破烂时发现,将她抚养成人。

27、在印度某些地区,不可接触者只有当夜幕降临时才获准离开破烂的茅舍,因而他们又被称作“看不见的人”。

28、无垠的土地漂荡着白茫茫的荒草,凄冷的风,卷着沙土,尖叫着,不住地滚动,向几十间破烂不堪的房屋涌来,天地一片昏黄。

29、他看到的尽是破破烂烂的电线杆、毫无生机的树木,以及零星的房屋。

30、说着,尚香姐单手举起了虽是金银打造却十分粗制滥造的破烂流丢一口钟,饶有兴趣地观察着。

31、熟知历史和地理的卢作孚却不知这药王府于何年修建,因庙宇年代久远,破烂不堪,仅能避风挡雨。

32、这里只有三家人家,房子是破烂的泥屋,在很小的一间房子内,住了十几个人。

篇9:老师,你像收破烂的作文

今天雾重,教育活动结束后无法带孩子们去户外活动,进行完室内游戏后让孩子们自由的选择活动区域进行活动。个别指导完孩子们的区域活动,我有了片刻的清闲,忽然想起昨天体育活动《好玩的报纸》结束后,我收起的一筐被孩子玩皱的报纸,于是从壁橱里端出整理。

报纸有的.被孩子揉成一团当足球,有的被折叠成长条做独木桥,还有的被折叠成不规则的四方当大海里的快乐岛……我蹲在地板上打开揉皱的报纸,一张张展开用手抚平,这时耳边传来思思清脆的童声:“老师,你像收破烂的!”孩子们的眼光都看向了我,一个个都乐开了花:“老师,你像收破烂的!”我低头看看自己手中的报纸,不禁为思思丰富的联想力而莞尔————真是可爱的孩子!可是看见孩子们的嬉笑,我严肃起来:“思思说的很对,老师像收破烂的。可是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吗?老师整理这些报纸是为了节约。昨天你们玩这个游戏都玩得很开心,老师把报纸整理好,你们以后再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老师就不用再找报纸了!再说,收破烂是一种节约的好习惯,它也是一种正当的职业,我们不应该觉的好笑!”这些话对孩子们来说,也许有点深了,但是我必须讲给孩子们听。看着孩子们看着我的一双双清纯的眼睛,我向他们发出了邀请:“谁想做个节约宝宝,请来和老师一起整理报纸。”孩子们都拥到了我的身边……

篇10:捡破烂的老爷爷作文

提起捡破烂这几个字,可能有些人会呕吐,没错,垃圾是十分脏的,但是有一位老爷爷他就嫌弃脏,每天都在捡破烂。捡一些瓶子,易拉罐之类的。

这个老爷爷我认识,就住在我们家对面不远的地方。听爸爸说,那个老爷爷十分可怜,儿子女儿都不孝顺,他就一个人生活,靠捡一些破烂为生。

他瘦骨如柴,短短白白的头发,眼角上有几丝皱纹。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衣服和一条缝了很多次的裤子。他的穿着十分朴素,因此很多人都嫌弃他,从身边过的时候都要离开一点,虽然他穿着朴素,但是他却帮了我不少忙。

有一次,我们放学后,在路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立马彭跑着回家,到了家门口我敲了大约两三分钟的门,没有人回应,我想:爸爸妈妈他们肯定不在家。于是我便在屋檐下躲雨,但是雨还是能淋到我,突然一阵风吹过,凉飕飕的。我边蜷缩在门前,突然有一个撑着伞的人走了过来。原来是老爷爷,我向他打了一下招呼,他走过来说:“你怎么不进去啊,是不是没有钥匙啊。”我点了点头。他看见我直哆嗦,便放下伞,脱下外衣给我披上,我感到无比的温暖。他把我扶起来说:“走到我家避雨去。”说完便想拉我走,我站在那里没有动。他说:“怎么了啊,怎么不走啊,你是不是嫌我家脏啊!”我说:“没有,怎么会呢。”他说:“走吧!虽然我家不比你家宽敞,十分简陋,但是总可以避一避雨吧!”我听完了,边和他一起到他家去了,刚到他家边看见一大堆的废品。我问:“老爷爷,这是你今天捡的啊。”他说:“嗯,今天捡了很多,这些可以卖50多元钱呢?”我说:“老爷爷,要不以后只要我家有瓶子都往你这儿送。”他笑着对我说:“当然好了:”

篇11:王德雄:房产业的“破烂王”

这个让死楼复活的新东家正是万菱汇。

据爆料,追加投资30个亿之后,万菱汇广场将在2010年一季度正式投入使用。董事总经理王惠贞表示:“公司希望长期持有经营发展,商场、写字楼部分只租不售”。这意味着万菱汇不是普通的烂尾楼整形师,而是能够变废为宝的魔术师。

低调又奢华

万菱进入人们的视野,始于2003、2004年的时候,这家2002年刚刚以8000万元注册,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在两年内用7个多亿的资金密集地收购了广州、深圳四个大型烂尾楼项目,而后又迅速沉迹于海面之下,十分低调,让人倍感神秘。

如今,万菱汇的宣传攻势打响,才算是有背景消息放出。此间公司之所以如此“财大气粗”,全因背后有港资撑腰:万菱实业由香港达洋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而达洋控股的母公司香港王新兴集团,目前在香港拥有70余家子公司,资产总额过百亿港元。

万菱汇广场之所以如此受关注,因为这座现代超高层建筑群堪比航空母舰级别:建筑最高处高218米,三座塔楼分别为53层、33层、36层,总建筑面积超过22万平方米。

此外,该建筑物还包括一层与地铁站相连的地下商场,其建筑面积为17249平方米,层高6米,商场下有两层地下车库,建筑面积共34958平方米。

其前身京光广场,整体设计方案还曾获国际大奖。

万菱实业在广东收购“烂尾楼”是可以称得上“系列”的。2003年以5.48亿元收购亿安广场改造为万菱广场,2004年一年内就收购了深圳海湾广场与粤剧院两个大项目,2005年收购京光广场。

李嘉诚有言:决定房地产价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万菱实业的“烂尾楼”收购系列完全遵循这个原则:万菱广场位于占据广州工艺礼品饰品玩具半壁江山的一德路商圈;深圳项目濒临美丽的蛇口后海湾,大部分为海景房;而万菱汇更是位于有“中华第一商圈”之美誉的天河商圈内,各项目均竞争力十足,物业的潜在资本增值空间巨大。

神秘的港商

万菱低调,万菱的“大老板”王德雄更是低调得近乎神秘。这位近六十岁的潮汕商人,1952年出生于两英,一个商贾辈出的渔村。或许是乡风的熏染,在中国改革开放前的1970年,王德雄已与一位同乡共同创办了新兴毛纺织造厂,至1978年,制造厂业务扩展到广东省内其他地市,改组为王新兴有限公司,王德雄任董事总经理。王德雄何时入港无法得知,其在1978年投资惠州新兴毛纺织厂,媒体报道称他为第一批进入大陆投资的港商,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市场环境与政府政策,媒体的评价尚需推敲。其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初再次升级为香港王新兴集团,王德雄本人任总裁。

自上世纪70年代投资内地开始,王新兴集团目前在内地拥有全资企业10余家,投资总额超过20亿元。

1990年后,王新兴开始在广东、广西、辽宁、上海等地投资房地产、基建和零售连锁经营业务。而在西部开发项目中,也多次出现王新兴集团的身影——于广西凭祥开发建设友谊关大型国际货运停车场,修建弄怀边境通道及两旁的商铺等。

篇12:对门捡破烂的老太太散文

去年终于搬进新楼,我们对面住的是一位老太太和她下岗的女儿一家,她们的日子过得很是艰辛。老太太70多岁了,头发已花白,背已弓成了90度,然而,老太太却总也不闲着,每天起早贪黑背着一个破框子在小区的垃圾箱里、角角落落搜寻着烂纸壳子,矿泉水瓶及一切可卖钱的废品,似乎一刻也不闲着。

受老太太的引示,六岁的儿子也开始每次把喝过的饮料瓶存起来,见到路边的各种瓶子也要捡回家。

那天,收破烂的来到楼下,老太太把她捡的废品提到楼下卖。我便对儿子说,你看老奶奶生活那么艰难,把你捡的瓶子给奶奶卖了吧?儿子想了想,答应了,我们父子俩把那堆烂瓶子放到门口,我对老太太说,阿姨,这点瓶子你也拿去卖了吧。老太太没说什么,便提着下楼了。谁知,晚上我们正在看电视,老太太敲开了房门,手里拿着几张纸币,说这是我们卖的两块六一毛一钱,说着把钱放在门旁的鞋柜上退出了门,我忙走到门口说,阿姨,那是给您卖的!但老太太坚决不要。

不久后,老太太又卖废品,我又把儿子的瓶子放在门口,这次我对老太太说,阿姨,这几个瓶子也值不了几个钱,您就拿去卖吧。老太太犹豫了一下,便把那些瓶子和她捡的废品放在一块卖了。

然而一天后,老太太又敲开门,端来一大盘包子,说这是她女儿刚包的……

后来又有几次,我把儿子的瓶子让老太太卖,但每次卖后一两天,老太太都会给我们送来一些水果、蔬菜及孩子爱吃的零食,虽然我们也给老太太送过一点东西,似乎邻居间显得很亲近,但我总感到我那几块钱的瓶子给老太太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压力。

再后来,我再也不给老太太瓶子卖了,收破烂的一来,我便和儿子把他捡到的各种瓶子提到楼下卖,哪怕一块钱、几一毛一钱,儿子也会高兴得蹦蹦跳跳。我让儿子懂得:只要是自己的辛劳所得,再少的钱也快乐!每次卖废品,老太太也显得神采飞扬,有时我们不知道收破烂的来了,她就会敲开门,高兴地说,收瓶子的来了!我发现她的驼背也挺一直了许多!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破烂王的思考议论文】相关文章:

捡破烂的乐趣作文04-20

爱捡破烂的儿子的情感散文05-02

收破烂的外星人_小学想象作文04-21

读《暑假,和爸爸一起收破烂》有感作文500字04-26

上一篇:不只是比赛优秀作文下一篇:博湖县第一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计划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