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系列纪录片策划书

2024-05-25

大型系列纪录片策划书(精选9篇)

篇1:大型系列纪录片策划书

第十七次“全国助残日”

“爱心无限”大型慈善公益系列活动策划书

策划:赵治凯

□主题活动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我国共有各类残疾人829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34%。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既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人权保障的重要体现。

2007年5月20日是第十七次法定“全国助残日”。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际,组织和开展好本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对于推动“十一五”期间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残疾人-一个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的群体,也更应该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但由于残疾人本身的肢体缺陷,残疾人至今还无法获得人们普遍的尊重,更是无法获得和健全人一样的社会地位和平等待遇.他们在健全人的目光中始终是特殊的,他们因为无法得到人们平等地关注而处在自卑的阴影里,而社会在他们眼中也仿佛只是健全人的社会.基于此,也为了让更多的健全人群尊重残疾人,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也让残疾人能感受到更多的社会之爱,感受更多的温暖与欢乐,河南鑫博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本着“平等沟通爱心无限”的人文理念,特策划于2007年5月全国助残日期间举办“爱心无限”大型系列慈善公益活动。

□活动主题:

☆ 爱心无限·共建和谐社会 ☆

□主办单位:

洛阳市残疾人联合会

河南鑫博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洛阳晚报

洛阳电视台

□系列主题活动介绍:

1、发掘特困残疾艺术天赋人才,向社会宣传求助,求得共同社会资助(弱势群体的宣传攻势)。

2、由河南鑫博艺文化传播公司设立民间艺术潜质人才助残基金会(洛阳市残联监管)。

3、由河南鑫博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民间残疾人艺术团,免费培训有艺术天赋的残疾孩子,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和输送人才。

4、助残日期间举办大型慈善募捐晚会。

5、洛阳书画名家“助残作品”慈善义卖拍卖会 – 善款用于支持残疾人慈善事业项目。

6、残疾人技能大赛

7、“书籍 —— 我心中的明灯”阅读征文活动大赛8、2007助残日残疾人集体婚礼活动

□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一、系列主题活动造势宣传:

1、前期媒体造势宣传活动:

与洛阳晚报 / 洛阳电视台合作协同开展助残2007年公益慈善活动:由洛阳残联提供洛阳地区及周遍城镇地区有艺术天赋的优秀残疾孩子,家庭贫困无力抚养的家庭的孩子,在洛阳晚报 / 洛阳电视台上刊登专栏求助报道介绍,吸引社会大众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寻求社会的慈善支持,为系列慈善活动运作进行新闻造势,为活动的深入进行打下良好的社会效应。由河南鑫博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建“洛阳残疾人艺术团”,免费培训推介有艺术天赋的优秀残疾孩子,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和输送专业人才。

在洛阳晚报 / 洛阳电视台发布专栏求助报道的同时,媒体发布洛阳残疾人艺术团面向社会培养具有艺术天赋的残疾孩子的公益慈善免费招收消息。吸引更多的企业 / 个人支持投入到这项慈善公益事业中。

此项活动4月底 —— 5月初开展进行。

2、3、由河南鑫博艺文化传播公司设立民间艺术潜质人才助残基金会(残联监管)

由河南鑫博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民间残疾人艺术团,免费培训有艺术天赋的残疾孩子,培养其自食其力的能力和输送专业人才。

慈善企业介绍:

河南鑫博艺文化传播公司是洛阳地区颇具规模和势力的文化传播机构;它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推进河洛文化发展为主题,为推进洛阳文化走向全国不断的进行该做的工作,在发扬河洛文化的同时,公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跨越。

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与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回报社会,关注残疾人群体;用公益慈善项目支持弱势群体是最好的社会回报,也是和谐社会的需求,让我们共同创建和谐社会,支持残疾人助困事业;基于这样的想法:

我们决定成立“洛阳残疾人艺术团”,给有艺术天赋的残疾孩子一个发展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基金会性质 / 艺术团性质:

慈善公益性质的民间组织(社会支持与自我募捐相结合)。

运作方式:

免费招收具有艺术天赋的残疾孩子,免费培训 / 推介,使之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资金来源:

社会支持与慈善募捐,成立民间助残基金会,进行项目的正常运作(发掘具有潜质的孩子 / 机构运作 / 人员支出 / 宣传推介 / 正常教学)。

4、助残日期间举办大型慈善募捐晚会

在2007年助残日期间举办大型助残慈善募捐演出晚会。

晚会主题:

献出一份爱·世界更和谐

举办时间:2007年5月

活动地点:待定:

义演时间:预计为2小时。

晚会内容:

1、将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并为晚会致辞。

2、以大型合唱 / 个人独唱 / 舞蹈 / 乐器 / 游戏等节目组成的精彩演出为主。

3、晚会节目将邀请相关残疾人前来观看,并参与演出。

4、媒体求助报道中的优秀残疾孩子,表演节目。

5、演出当中将穿插残疾人、演员、群众之间的互动节目,以此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

6、助残基金会成立,现场进行募捐活动,使晚会达到高潮。

7、爱心企业 / 个人颁奖活动。

晚会募捐方式:

门票销售:个人票销售,作为募捐方式之一,进入基金会。

企业票销售(募捐方式),作为募捐方式之一,进入基金会。

5、洛阳书画名家“助残作品”慈善义卖拍卖会

由主办单位 / 支持单位相配合组织洛阳地区知名书画界人士开展“助残日义卖活动”支持慈善事业。

2007年5月20日是第17个“助残日”届时在古城洛阳举行:爱心洛阳书画家“助残作品展”义卖大型公益活动,善款捐献给残疾人基金会。所有参与爱心活动的书画家和购买书画作品的慈善企业和爱心人士,将出席2007年5月在古城洛阳举行的 “助残”大型公益慈善演出颁奖晚会,并由残联与政府领导人颁发“爱心使者”荣誉奖牌及为残疾人做出贡献荣誉证书。

书画家报名时间:2007年4月至5月

2007年5月10日举行书画家送爱心作品仪式,并由残联与政府领导参加.地点待定:2007年5月15日举行助残作品展开幕剪彩仪式由残联与政府领导参加.地点待定: 展览义卖时间:2007年5月15日至5月25日地点待定:

主办单位: 洛阳市残疾人联合会

协办单位: 河南鑫博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名誉支持: 洛阳市政府中共洛阳市委宣传部

媒体支持:洛阳日报洛阳电视台

6、残疾人技能大赛

(一)、技能大赛主题:

☆ 展现风采·自食其力 ☆

举办时间:2007年5月

活动地点:待定:

技能大赛内容:

1、将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并为晚会致辞。

2、以专业技能 / 实用技能 / 特长展示 / 其它等技能比赛为主。

3、大赛将邀请相关部门领导、专家观评。

4、技能优异者进行现场表演,供用人单位选择录取使用。

5、优胜者颁发证书。

技能大赛主办单位:

洛阳市残疾人联合会

洛阳劳动力市场

用人单位

(二)、大型咨询服务活动

1、残疾人就业服务与咨询

2、残疾人康复与精防咨询

3、残疾人法律援助与维权服务

7、“书籍 —— 我心中的明灯”阅读征文活动大赛

在洛阳读书学习的残障读者越来越多。为响应“读书——带来机遇阅读系列活动”的开展,在残障读者中掀起阅读浪潮,在第十七个“全国助残日”即将来临之际,河南鑫博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携手洛阳市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举办主题为“读书——带来机遇”阅读征文活动。

一、征稿范围:所有残障读者

二、投稿时间:2007年4月底至5月15日

三、征文题材:好书推荐、读书心得等内容

四、评比标准:文章要求思想健康、题材新颖、文笔流畅、语言简练、情感真实,征文体裁不限,字数在1200字以上(诗歌不限)。

五、奖项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和优秀奖若干名。初定于2007年5月第十七个“全国助残日”揭晓评选结果。获奖作品将在洛阳残联网站上公布。

六、投稿地址:

8、2007助残日残疾人集体婚礼活动

一、活动的目的意义

1、献爱心、助残疾、构建和谐社会.2、影响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及企业关注残疾、关心残疾、关爱残疾。

二、报名条件

1、符合法定条件,今年准备结婚的男女公民、一方或双方为残疾人士;

2、一方或双方为残疾人士的已婚夫妇。

3、其他残疾朋友报名参加残友见面会。

三、报名时间

报名自即日起至5月15日

四、报名办法

在“洛阳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上查询报名,电话报名:

五、活动的主要程序1、5月20日到婚礼现场(王城公园)自行化妆【男穿西装;女穿婚纱,带手捧花(九朵玫瑰);双方带胸花:一朵玫瑰下挂红丝带,有新郎、新娘字样】。(如需提供化妆请提前1个小时到现场)

2、婚礼仪式

七、集体婚礼流程

仪式开始时间:

1、司仪人开场白

2、介绍来宾

3、新人入场

4、爱的誓言

5、主婚人致词

6、证婚人致词

7、新人交换结婚信物

8、拜天地

9、新人家长(代表)致词

10、新人交杯酒

11、新人(代表)致感谢词

12、新娘扔棒花

13、宣布礼成14、节目表演

15、和其他残友一起游园拍外景联欢

八、其他服务

1、赠送集体婚礼录象光盘1个;

2、赠送集体婚礼照片光盘1个;

3、为参加婚礼人员联系优于市场价的其他服务(自愿)

九、相关费用

本次活动由XXXXXXXX赞助,参加婚礼的残疾服务无需交纳费用.□ 目的:

——多层面营造理解、关心残疾人的社会环境

——全方位帮扶残疾人,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实际需求

——多角度鼓励、支持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走自强之路

□协调工作分工:

1、洛阳残联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宣传等事宜。

2、河南鑫博艺公司负责活动的策划、运作、宣传等。

以上是整体活动的组织策划方案,望在经过领导、专家的认证后,结合洛阳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项目的运作,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创造洛阳和谐社会的新局面。

篇2:大型系列纪录片策划书

公益晚会策划书

——青年公益社 尊敬的院团委社团管理委员会,2010年社团文化节即将到来,为了响应院团委的号召,我青年公益社将在期间举办感恩节大型系列活动。

活动名称:感恩节大型系列活动

活动地点:食堂三楼(大学生活动中心)

活动时间:12月3日至11月6日

活动准备工作:

(1)提前一周向社团管理委员会递交活动申请书以及详细的活动策划书,活动经费申请表和申请社旗、旗杆。

(2)活动宣传使用的桌椅、相机、板牌、社牌。

(3)提前一周(20号之前)联系化妆人员、音响设备、舞台装饰材料的购买工作。

(4)提前两周落实安排宣传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职责。

(5)提前一周落实安排晚会场序维护人员及舞台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及工作职责。

(6)选择具有较好教育意义的影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在校播放,以宣传公益和感恩:并与后期举行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演讲比赛。

(7)提前一个月与各兄弟社团联系协调本次公益晚会的文艺节目,组织安排好节目的选择、彩排等工作,确保晚会节目的质量;与社会公益人士联系协调其在本次晚会的公益演讲的准备活动。

活动内容:

此次活动是针对感恩——公益来策划的一项大型系列活动,活动包括感恩大型签名活动(11月22日-25日)、感恩影片播放及交流(11月26日-28日)、“感恩的心”演讲比赛(11月29日-12月2日)、感恩节大型公益晚会(12月3日-6日)。届时我社将邀请各兄弟社团一起来参与我们的晚会。

活动注意事项:

(1)与帮扶家庭联系交流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自身大学生的形象,(2)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保管好社团的财产,(3)提高安全意识,保护参与社员的人身安全。活动意义:

通过助残活动来呼吁大家加强对与残疾困难人群的关心与帮助,通过切身的实践活动,使社员更能深刻体会到乐观的残疾困难人们的那份坚韧和不断向上的精神,鼓励和教导大家珍惜我们拥有的机会与幸福,努力奋斗不断进取!

届时希望能够得到社团管理委员会以及各兄弟社团的帮助和支持!谢谢!

篇3:6集大型系列纪录片《西藏》将播

《西藏》分为“神圣疆土”、“盛世新生”、“活佛转世”三大主题,每个主题制作两集,共六集。该系列纪录片系统、清晰、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地区民主改革的历史意义”以及“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这三个广受关注、但同时又普遍了解不深、甚至遭到误解和歪曲的主题。这也是国内媒体第一次对这三大主题进行集中专题报道。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和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全力支持下,项目组获得了分别于1934年拍摄的《黄专使入藏》和拍摄于1942年,表现十四世达赖经国民政府认定、坐床全程的《西藏巡礼》;11月19日22:38 CCTV一套播出美国中央情报局拍摄的《潜入西藏》;以及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十四世达赖和十世班禅大师赴北京觐见毛泽东主席、参加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十四世达赖叛逃经过、西藏平叛等珍贵的影像素材。这些胶片最早时间可以追溯到80年以前,其中90%都将是首次在电视屏幕上的呈现。

而除了大量的历史发生地讲述之外,项目组还首次尝试场景预设,通过实景剪接、实物剪接,巧妙结合了实景拍摄和特效两方面,力求做到棚内棚外的无缝式衔接,并多处应用了虚拟植入技术,三维特效技术,搭建时空走廊,并利用独具西藏特色的唐卡、壁画等作品的展现形态,使庞大深奥的历史,在节目中变得通俗易懂,让史料、文物活起来。

篇4:商洛大型系列宣传活动策划方案

(一)主题:秦岭最美是商洛大型系列宣传活动

(二)宗旨:挖掘、整合商洛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张扬“秦岭最美是商洛”的主题,打造魅力商洛品牌。

(三)时间:自2010年7月——

(四)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 商洛市委宣传部(所承担任务,另案协商)

商洛日报社(负责策划、实施)

(2)运作 : 商洛日报 广告部

(3)协办单位:(不少于十家)

企业

司职相关部门

各县区委区政府

(五)宣传介质:商洛日报报纸、商洛手机报、商洛之窗网站、商洛日报阅报栏(筹建中);四个平台同步运转,互为补充。

(六)宣传手段:采用媒体优势,策划各种活动(媒体+活动策划)手段,系列活动持续推出的方法。(例如:商洛之窗网站—商洛艺术家咏叹商洛活动)

(七)系列活动策划方案:

(1):商洛之窗网站举办的“商洛艺术家咏叹商洛”活动

时间:商洛之窗网站自2010年7月开通以来,网站举办“商洛艺术家咏叹商洛”活动

宗旨:商洛人,写商洛魂,借物抒怀,聊表对商山洛水的这方净土的热爱之情。

效用:作品首发网站,取其典型之作报纸刊登,激发了商洛艺术家以“秦岭最美是商洛”主题创作热情,涌现出一批文情并茂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加大了宣传商洛的力度和深度。

(2):“秦岭最美是商洛”征文大赛

(1)主题:“秦岭最美是商洛”征文大赛

(2)日期:2010年到2011年末

(3)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商洛市委宣传部

商洛日报社

运作: 商洛日报 广告部

协办单位: 企业

司职相关部门

各县区委区政府

(4)征文要求:请以“秦岭最美是商洛”为话题,文体、字数不限,题目自拟,自选角度,要求感情真挚,有理有据,文情并茂,来稿时请随稿附上详细联系方式:姓名、电话、邮寄地址、邮编。投稿地址 :陕西省 商洛市 商州区 商洛日报 ;邮编:726000;网址:。

(5)评选小组:商洛日报 广告部

(6)评选方式:每周入选作品发表在报纸副刊版面,年终评选一二三等奖。

(7)刊登载体:商洛日报副刊版

(8)经费预算:(市委宣传部和报社协商解决)在争取各县区政府、司职相关部门赞助的同时运用商业杠杆手段,重点依靠商家赞助(尝试使用商业化运作思路)。

(9)预期效果:整体效果坚持打造“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效应。(达到预测评估效果关键在于靠策划活动积累形成)

(秦岭最美是商洛系列活动后期筹划):

(3):商洛作家作品研讨会(届时邀请商洛籍作家,包括贾平凹在内等名作家,研讨商洛本土作品)

(4):出书《秦岭最美是商洛》——书中作品源自“秦岭最美是商洛”征文大赛入选作品。

(八)媒体选择和宣传优势分析:

@对报社而言@:

(1):商洛日报社的性质属于商洛市党委机关报,是党政机关的喉舌,日常工作要紧密围绕政府核心工作而展开,宣传商洛,为商洛树立新形象,服务民众是报社的分内之职。

(2):商洛日报社本身就是传媒的一种形式,内部组织机构,外部采访报道,专业的人才队伍,有条不紊的运作,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把人们欲知而未知的信息传递给受众。

(3):商洛日报社已具备客观条件上的宣传优势,四大平台(商洛日报报纸、商洛手机报、商洛之窗网站、各县区户外平台)相互协作,同步运转。从轻便快捷,便于携带的纸质报纸到流通速率快的现代传媒(网络)的投入使用,权威,及时的传播新闻咨讯,刊登优质文章,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宣传商洛的系列活动之中。

(4):商洛之窗网站和商洛手机报是从属于商洛日报社开设的主流网络媒体平台。商洛之窗网站自开通以来深受广大市民的关注与支持,群众多次来信,致电咨询,点击量自商洛之窗改版后急剧飙升。网站因其空间容量大,其中新闻消息图文并茂,对新闻事件本身能做到充分报道,网站坚持走“真正的新闻路线,以最迅捷的方式,呈现最真实有价值的报道给网友,奠定了报社的宣传优势。

@对市委宣传部而言@:

(1):与商洛日报合作共同举办活动,拉近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距离,树立了政府亲和的新形象。

(2):市委宣传部借助商洛日报的三大传媒平台,把关注的视角放在百姓身上,为百姓着想,与民互动,体现了关心人民,一切为人民服务工作作风。

篇5:纪录片策划书

一、选材背景

现今社会,传媒作为“第四权力”,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传媒人员素质也有严苛的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学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而兴起的一个新兴专业,为培养大量媒体高级人才而不懈努力。

编辑是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的工作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广播电视新闻学是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的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本科的教育在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也为广播电视新闻系的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实践平台。

二、目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班级分组创办报纸、杂志等,在采访与写作中感受记者和编辑的双重身份的认证。在大学各类的文学社、杂志社、报社、网络等传播媒介中,我们总能看到记者在各种活动奔走的身影,因为这些传媒机构的相对不专业性和注重学生学习实践的性质,往往是一人分担两个角色甚至更多。即使有些社团有记者团和编辑部的分管机构,但是大部分来说是虚设的,记者和编辑的工作相对来说是难以分割的。另外,大多数学生社团是缺乏老师或专业人士的指导的,对于初出茅庐的学生记者、编辑来说,怎样开始、拍摄行程和制作相对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在实践中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的指导。基于上述原因,大多数的学生媒体工作者在进行媒体实践过程中缺乏头绪。

而对于想从事媒体工作的圈外人员更是对媒体工作者的工作情境有所向往,想对其一探究竟。如我们小组的一个成员曾在采访时候遇到相关人员的探究目光和询问质疑等,甚至被被采访者追究专业的学科建设、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等方面。“传媒新声杂志社”(原“生活杂志社”)是广播电视新闻系的学生实践基地,在相关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已经初步建立了以新闻传播为主要传播理念的、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杂志的雏形。但是,不可否认,编辑责任制在社团内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辑承担着选题策划、人员分配、后期版面设计等内容。其中,因为业务不熟、自尊心较强和自信心不足、人际交往能力差等原因致使杂志出版进程受到很大影响。参加杂志出版的相关人员也对自身的经历和经验进行过相关反思,并在实践中不断改正和前进。此次的纪录片拍摄就是针对这种现象的一个缩影,在张弛有序的故事叙述中,我们将向着我们提出的问题和观众想知道的方面进行客观而密集地呈现。

三、内容策划

(一)纪录片名称:初步定为《小编纪行》

(二)片长:15分钟左右

(三)纪录片主题:以参与出版《传媒新声》杂志的一个编辑的日常工作为出发点,体现学生编辑在进行杂志风格、内容等方面的探索进行时,展现学生编辑的工作中遇到的挫折、挣扎以及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等。

(四)纪录片的主要人物:

学生编辑小A、杂志社相关人员、被采访对象等。

杂志社是事件的发展的最初的环境,也是事件之所以发展的诱因。小A是全篇的中心人物,是整个事件的推动者,他与杂志社其他人员有很深切的联系。而被采访对象是冲突的交锋点,小A对采访对象的寻找和采访,全篇的核心轴。在寻找采访对象过程中所遇到人员也对故事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纪录片的基调:

影片主要呈现欢快向上的思想情绪,在快乐的音乐(如《菊次郎之夏》或欢快的音效设置)的映衬下和轻松明快的图景中展现一种朝气蓬勃、勇于克服自我、直面困难的精神面貌。但在小A处于自我矛盾和外在矛盾交锋中时也应该侧重突出其抉择与耐心,配以沉重与激昂的音乐(如《蓝色多瑙河》),提高感染力。又如在以小A的工作状态的画面的基础上,画外音进行内心独白的时刻,配上抒情音乐(如《Give me your hands》)。

(六)纪录片的形式与风格:

本记录片属于人文社会纪录片,关注现实世界、身边的生活场景,在平稳的叙事中,强调叙事纪实,并能够在解说词的烘托中体现主题。本纪录片的解说词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在讲述故事、补充画面内容的同时,也使得主人公的思想和观众之间有一个交流的空间。

镜头语言的应用,也是定位影片风格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长镜头对寻找采访对象的完整记录,特写镜头对人物高兴、紧张等情绪的突出等来展现出影片的节奏的张弛有度。也可将不同景深的画面进行相关重叠,错乱排序等来体现叙事方式和角度等,如将绿叶、阳光等进行处理来展现影调。与此同时以不同的拍摄视点与观众进行相关的交流,并推进情节的发展,如在主人公不知进退与否的时刻,可仰拍并采用运动镜头,展现选择的迷茫。此外还可以在背景音乐、主题音乐的应用中体现纪录片的风格,《小编纪行》主要是以明快的音乐为主,即使在主人公遇到困难时也是以沉重但略显滑稽的音乐进行表现以为后面的情景的升华做铺垫。

(七)纪录片的冲突:

学生编辑的角色定位与现实认知的差异,对编辑的原有认识与学生编辑工作的对比,纪录片内在的人物之间的矛盾等。影片主要是对学生编辑工作的一个客观展示,主要着眼于对新事物的认知和展现。在故事的三个起伏点中展现,他们互相促进。

(八)纪录片的表现方式:

本纪录片采用故事化的形态的手法来表现纪录片的真实内容、悬念、细节、铺垫、重复、冲突、高潮和情景再现法对曾经的故事情节代替语言的讲述。例如,在故事叙述时,我们可以通过对主人公或其“同事”的摄像机采访来插叙其中来推动事件的发展。

(九)纪录片的结构:

结构是纪录片的生命。本纪录片围绕杂志出版流程这一主线来展现学生编辑的生活的一个侧面。主要以本片主人公以第一人称来进行解说贯穿,按照杂志出版的相关流程的时间顺序来记述。在影片的开头将与主题有关的相关人员的采访来引出纪录片的主人公和主要事件,使用画外音和与情境有关的空镜头来交代地点事件。并在顺叙中适当插入相关人员的评价和主人公的回顾等,从而较为完整地展现事件的过程和表现主旨。

故事有三个起伏点:策划确立、寻找采访对象、与主编的交涉。而寻找采访对象是故事的高潮,也是展现学生编辑的工作的一个重要反应点。在这个阶段,存在对故事的现实的还原和对主人公采访的展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按照受众的观看心理,至少在三分钟内设置一个高点,并能有效推动故事情节的叙述。

在影片的最后是将成果的一个展现,如杂志的展卖活动或发送的画面以及画外音中主人公对此次出版活动的感想的表达,最后将画面切入被采访的主人公,最终定格在主人公拿着杂志微笑的中景镜头上。

四、拍摄场地

传媒新声杂志社办公室、石大校园采景、其他根据被采访对象的情况进行安排

五、受众分析

显性受众: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师生;从事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人员;学校报社及杂志社团;与广电相关行业的人员,出版行业等

隐性受众:对编辑行业感兴趣的人(对文化水品要求无要求,一般大众);对纪录片拍摄感兴趣的人;想要了解研究学习纪录片的人。

六、实施可行性分析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被拍摄对象均在石河子大学这一个整体环境中:人员相对固定,并且时间的有效性较长,整体流程中有一定的可控性,需要的资费较少,设备较为简单,场地选择相对容易、基本不用设置特定的布景来进行主观意愿的表达。有相关老师的指导,可以在理论上有一定保障。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拍摄纪录片的时候,还可以在被拍摄对象的指导下对策划和实施进行不断校正和完善。

但有些情节已经为过去式,需要相关的人员的表演融入其中,搬演与真实的冲突不可避免,并且,相关人员面对镜头的不自然也会影响纪录片的真实性的表现。另外,是将主人公的深刻的经历进行展现还是再一次的策划、采访、编辑等还有待商榷。当然,在场面的调度方面、节奏的把握、后期编辑等技术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

七、效果预测

1、从人文的角度去反映和展现编辑的日常工作,从表现客观生活逐渐深入到关注人的存在方式与内心世界

2、以画面为基础语言,配以解说词与音乐,把握节奏和印象的造型美感;

3、提高受众的人文精神与审美价值与品味,开阔视野,由多种文化的交流最终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

4、以形象性和客观实录精神满足人们求知渴望和精神探索需求,作为审视社会和人类自审的工具;

5、让潜在受众对编辑行业有所了解,对想要参与到该行业的的人提供参考与借鉴,以及已参与到该行业的人产生内心的共鸣。

八、拍摄设备

篇6:观看纪录片策划书

这是一份介绍厦门大学“骄阳行动”情况,为广大师生而拍的30分钟长()毫米影片的策划书。

2.背景与需求:

XX年以来,“关爱民工子弟,共享一片蓝天”一直是热门话题。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政府和好心人士的帮助下,民工的子女可以在城里上学了,而且有的城市的一些公办学校还取消借读费,向民工子女敞开了大门。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其意义非同小可。

但是,好事如果不用心去办好,也会变成坏事。尽管许多城市的主管部门都在承诺着手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实际上却收效甚微。

目前的情况是,民工的子女进城后,有的上了公办学校,更多的却只能在城市私立学校乃至民工自己办的学校上学。这些学校和公办学校相比,各方面的条件之差,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简陋的校舍,不合格的教师,不健全的教学制度,民工子弟学校本身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较差,学生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而支教、捐助……一些帮助又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使民工子弟上学困难问题得到真正解决,相反,或许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教学工作。

3. 主题:

这部片子着眼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厦门民工子弟学校——安厦学校“学生兴趣小组”进行义务辅导的“骄阳(joy-young)行动”。由此,本片将提出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民工子弟学校自身存在哪些问题?面对外来帮助,孩子们是怎么想的?来自社会的关注使民工子弟得到了怎样的帮助,这种“好意”又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困扰?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期望能寻找到一种最好的方法和形式去帮助他们。

4. 制作媒体:

拍摄媒体——jvc的hdv摄像机

后期制作媒体——院里的机器

5.拍摄长度:

计划片长15分钟

6. 观众对象:

组织一次纪录片展,邀请全校师生前来观看。

7. 拍摄手法:

风格:我们将跟踪一位支教老师a和一位安厦学生b的典型的一次兴趣小组活动,片子风格是人物叙述,是个人心理与情感世界的表达。片子的风格不是简单的报道,这更像是日记而不是评论,更像是传记式的跟踪观察而不是客观报道,更像是一部戏剧而不是新闻。片子的目的是要让社会寻找到一种更合理和人性化的方式去关心这些孩子。

观点:我们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要观察老师和孩子的言行,来引出我们的思考。

解说词:原则是尽可能减少解说词。更理想的是由师生们的言语和声音来构成整个故事的叙述。

8. 构架:

(一)开场:一群民工在城市里辛苦工作,没有地方上学的民工子弟,还有在简陋环境里上课的民工子弟。

(二)引出主题:想表达社会对民工子弟教育问题的关注:对城市的主管部门、教育界人士的采访;展示相关的影像资料。

(三)聚焦“骄阳行动”,由小见大:

①活动之前:提前一天或者几天,对支教老师a和安厦学生b进行拍摄,观察他们对支教这件事情的反映。

②活动开始:在车上采访活动负责人、支教老师a,同时另一组采访等待老师的安厦学生b

③学校简陋的教学条件:对安厦学校基础设施的拍摄、陈校长的采访、学生的采访、支教老师a的现场感受反映。

④支教过程:跟踪拍摄支教老师a,学生b的上课过程。

⑤好的方面:孩子们认真上课,其乐融融的情景。

⑥存在的问题:由a,b发散观察拍摄吵闹的课堂环境、上课时不时有学生溜走、玩游戏万纸牌的现象,支教老师组织教学方面的不足,学生松散的学习态度……并对学生、支教老师、“骄阳行动”负责人和校长进行采访。

⑦活动结束:老师a和学生b依依不舍的场面,及其他师生的道别情景。

(四)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民工子弟学校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对孩子们的帮助不够有力,流于形式等问题采访城市的主管部门。

(五)后续:经过兴趣小组活动后,a和b的言行反映。

(六)结尾:与开场相呼应,一组安厦学生的镜头,民工的镜头

9.预算(粗步估计):

录像带、材料费、话筒、灯光、剪辑室:学院提供

食宿、交通:自费

租用费、声音剪辑费用、律师费、音乐版权、员工薪水:不用

摄影用比例:3比1

10.进度表(略写):

11月6日——11月20日 前期制作

11月21日——12月1日 摄制期

篇7:大型系列纪录片策划书

纪录片《野性的呼唤》是国内首部全景式野生动物纪录片,为了能全方位的记录这些濒危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现状,《野性的呼唤》创作团队于2009年始,奔赴中国全境数十个人迹罕至的外景地,拍摄了近两百种野生动物。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以高清摄像的方式集中展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珍贵生命。

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编辑、《野性的呼唤》总制片人张跃介绍,《野性的呼唤》作为中央电视台立项的台重点片,培养了一支国内技术全面、制作扎实、不可多得的自然类纪录片团队,并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目前该团队已获得“金鸡奖”“华表奖”、“金熊猫”、“科蕾”等国际、国内多项大奖,并且该片也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已经与美国国家地理、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等,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目前《野性的呼唤》创作团队已经成功取得了海量的高清摄影、摄像素材,并还计划在出版、电影、舞台剧等领域进行深度文化产品的开发。

该片总导演崔颖表示,《野性的呼唤》纪录片历时6年,创作团队“上过天、下过海,越过重重高山、草地、沼泽,经历过地震、雪灾,被牦牛追,被羚牛撞等等危险又艰苦卓绝的过程,终于将本片呈现给大家。其中历史性的拍摄到了野骆驼发情,东北虎育幼崽等生态行为,并邂逅了传说中最难以拍到的动物——雪豹,遭遇了世界上最大的鱼——鲸鲨,记录了最为稀少的动物——仅剩两只的斑鳖等等,本次在央视播出的《野性的呼唤》纪录片,共5集,影片采用真实记录、科学再现等手法,展现濒危野生动物在自然界生存的精彩瞬间。希望大家在欣赏本片的同时,能够唤起观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热情。

研讨会上,来自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协、中央电视台、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中影集团、佳能中国、中国大剧院、优酷土豆、国家动物博物馆、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等专家,就纪录片《野性的呼唤》及“野生动植物纪录片创作的发展途径”,针对不同领域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篇8:纪录片《考研》策划书

2008040622赵晔宇

`

类型定位:人文纪录片

创作理念:

以大学生自己的视角来反映考研大学生的生活、爱情、梦想。考研作为一代大学生寻找未来的主要道路之一,是广大大学生和老师关注的重要对象。对考研大学生群体的纪录是一个反映当今社会发展轨迹、追寻社会发展走向的重要线索。

`

可行性分析

小纪录片选取的是湖南师范大学不同专业的三位同学,将分

别从他们的学习、生活、恋爱三个方面进行采访拍摄。选取的正是他们有代表性的三个方面的经历,组成了一个三段式构成的片子。由于我们同是08级的学生,对于他们的基本情况也是有所了解,只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片子想要呈现的他们的方面,这个还需要深入了解。可行性方面基本上是在可预料可控制的范围内的拍摄对象:

1、考研大学生李某某为主

2、李某某周围的其余学生老师为辅

拍摄目的:

通过对考研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拍摄和纪录,来向考研大学生之外的人展示其最真实的一面,消除原本存在的好奇和误解。展示部分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普遍现状,诠释出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就业、考研的人生抉择时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透视高等教育现状、启发人们思考日益紧迫的教育体制改革问题、反映80一代面对社会剧烈转型的苦闷和彷徨。

具体流程(概况):拍摄日程

1、按月份分阶段跟拍考研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例如定学校阶段、买资料、备考、初试、复试。具体是:8月15号——8月30号:联系采访对象,列出采访提纲。9月1号——9月5号:试图深入他们的生活,选取有代表性的采访地点。

2、9月6号——9月20号:全面长时间纪录某一天内发生的点点滴滴。

包括:(1)对李某某的学习生活进行拍摄,并有少量的社会交往和其他生活镜头。

(2)对李某某及其部分同学进行采访,录制约半小时的可用素材。

(3)对李某某的老师、家长进行采访。

(4)拍摄一些反映季节变化的空镜头。

3、将所有素材进行整合,采访穿插着学习生活的素材,进行后期后期制作日程安排:

9月20号——10月10日:粗剪

10月10号——10月30号:精剪

11月1号——11月20号:听取各方意见修改

11月20号——12月10号:加字幕、配音、加音乐

12月10号———12月20号:最后合成、上交

篇9:纪录片拍摄策划书

1.纪录片《永乐宫》拍摄策划书 2.纪录片拍摄策划书 3.纪录片拍摄策划书

4.纪录片《我要飞回家》拍摄策划书

1、纪录片《永乐宫》拍摄策划书

一、选题背景

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这个规格宏大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地交错着,四周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两代的建筑,显得较为简洁、明朗。几个殿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排列。特别是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绘制的壁画,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世上罕见。来到山西,自然不能放过去永乐宫欣赏元代壁画的机会。宫宇规模宏伟,布局疏朗。除山门外,中轴线上还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这些元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优秀遗产。在建筑总体布局上风格独特,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吸收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二、拍摄意义

永乐宫里的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这些对研究绘画的人很有帮助,还可以让人们更多的了解道教文化。

三、拍摄内容

拍摄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拍摄建筑,另一部分拍摄壁画。

四、拍摄地点

芮城县永乐宫

五、拍摄时间

20XX年11月~~~~12月中旬

六、合作方式

由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拍摄组与当地电视台组成联合拍摄组。

七、拍摄设备

数字设备(DP800)一台,磁带两盘。

编导阐述

永乐宫的拍摄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国的道教文化,其结构不复杂,表现手法还带有传统的印痕,但片中文物的鲜活拍摄,使此片较好完成了文化意蕴传播的功能诉求。文物是静止的,但是导演要将其拍摄的鲜活,有感染力,呈现动态,必须在摄影镜头和光线造型上下功夫。多运用主观镜头和运动镜头,文物的动态拍摄才会淋漓尽致,文物才能被塑造成鲜活的角色吸引观众的眼球,实现文化类宣传片的展示与文化传播功能。

影片格调尽可能用暖调勾勒出文化氛围。整个片子用富有道教特征的小片头隔断,背景音乐为主,旁白为辅。整个片子节奏应张弛有度,快慢结合。镜头上多运用运动镜头,可以匀速摇拍壁画。光线上以面光为主。解说词要形象而富有生命力。片子的剪切风格决定了片子的最终形态,流畅的画面、平稳节奏的控制、动静结合的镜头跳接使影像产生了明快、真实的视觉美感。

2、纪录片拍摄策划书

(一)题目:《夕望》

(二)拍摄主题:以一个外来参观者的视角真实再现老年人别样的“青春”,用镜头真实再现21世纪的城市老年人们有别于传统的生活,他们虽在暮年可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三)拍摄目的:现在很多年轻人意志消沉,没有追求,没有目标,过着没有理想的生活,纪录片《夕望》用镜头真实再现老年的爷爷奶奶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此激励年轻人积极进取。

(四)拍摄对象:自贡市老年大学的一群特别的学生们。

(五)拍摄内容:选取个别典型的老人,以此为点辐射成面,多方位的展现老大学生们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六)拍摄要领:切实把握在“雾中行走”的纪录片创作,以客观的视角真实地记录这群老年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七)拍摄准备:提前征求校方的同意,搜集我们所要拍摄的人物的联系方式背景资料,拍摄器材,拍摄的策划书。

(八)拍摄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要尽量地切合主题不用盲目地乱拍,同时注意设备安全,财产安全以及人生安全问题,尽量少干预拍摄画面,以达到最大限度的真实,具体操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九)拍摄方法:仰拍,平拍,俯拍,不同的场景用不同的角度,对景物的选择要尽量灵活调整,并且灵活选择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

(十)设备准备:摄像机、三脚架、话筒、单反、挡光板。

(十一)片长:约27——30分钟

(十二)职务安排:

导演:龚静

摄影师:张启明

场务:杨静

文字编辑:叶科萍

配音:刘俐汝

剪辑:张启明李鑫

美工:周明滔

(十三)后期制作

录音:后期的解说词在录音室完成。

剪辑:AEPrPSAu等软件进行编辑制作,并在网上搜集相关的图片与背景音乐。

拍摄提纲

(一)拍摄思路以及纪录片大致情节发展:清晨张奶奶迈着矫健的步伐步入大学校门,进入英语学习班,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学习,与老师互动,下课后他们与同学们话家常,探讨学习,中间可以插入我们的采访,采访他们现在的奋斗目标,以及现阶段的梦想,紧接着镜头随着张奶奶的身影进入到一楼的舞蹈室,一群翩翩起舞的身影让观众很难想象这是一群70,80岁的老人的舞姿。随着时间的推移,夕阳西下了,一群老伙伴们有说有笑出了校门踏上回家的路。

(二)大致分镜头:

镜头一:清晨的阳光懒懒地洒在老年大学的校门,镜头二:张奶奶侧面入画一路跟拍至英语学习教师

镜头三:张奶奶的手,推至张奶奶前排的一位老人埋头写字的背影(中景),再推至讲台展现老师正面和学生背景的全景。镜头四:全景展现张奶奶等下课时互相交流的情景,镜头五:穿插记者在教师采访的老人们的镜头(关于为什么想学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如何解读中国梦?)

镜头六:张奶奶与英语班的同学道别,步入舞蹈班(跟拍)

镜头七:张奶奶与舞蹈班的老师互相打招呼(体现和谐友爱的气氛)

镜头八:张奶奶进入队伍与大家一起跳舞(全景,脚步特写,收录同期声)

镜头九:额头汗水特写,脸上笑容特写

镜头十:夕阳西下同学们在校门口道别,(全景,中景)脸上的笑容(特写),挥动的双手(中景——近景)

镜头十一:红色的夕阳渐渐西下解说词:正在准备中

策划人:龚静,策划时间:20XX/3/10

3、纪录片拍摄策划书

一、选材背景

现今社会,传媒作为“第四权力”,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传媒人员素质也有严苛的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学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而兴起的一个新兴专业,为培养大量媒体高级人才而不懈努力。编辑是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的工作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广播电视新闻学是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的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本科的教育在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也为广播电视新闻系的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实践平台。

二、目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班级分组创办报纸、杂志等,在采访与写作中感受记者和编辑的双重身份的认证。在大学各类的文学社、杂志社、报社、网络等传播媒介中,我们总能看到记者在各种活动奔走的身影,因为这些传媒机构的相对不专业性和注重学生学习实践的性质,往往是一人分担两个角色甚至更多。即使有些社团有记者团和编辑部的分管机构,但是大部分来说是虚设的,记者和编辑的工作相对来说是难以分割的。另外,大多数学生社团是缺乏老师或专业人士的指导的,对于初出茅庐的学生记者、编辑来说,怎样开始、拍摄行程和制作相对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在实践中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的指导。基于上述原因,大多数的学生媒体工作者在进行媒体实践过程中缺乏头绪。

而对于想从事媒体工作的圈外人员更是对媒体工作者的工作情境有所向往,想对其一探究竟。如我们小组的一个成员曾在采访时候遇到相关人员的探究目光和询问质疑等,甚至被被采访者追究专业的学科建设、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等方面。“传媒新声杂志社”(原“生活杂志社”)是广播电视新闻系的学生实践基地,在相关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已经初步建立了以新闻传播为主要传播理念的、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杂志的雏形。但是,不可否认,编辑责任制在社团内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辑承担着选题策划、人员分配、后期版面设计等内容。

其中,因为业务不熟、自尊心较强和自信心不足、人际交往能力差等原因致使杂志出版进程受到很大影响。参加杂志出版的相关人员也对自身的经历和经验进行过相关反思,并在实践中不断改正和前进。此次的纪录片拍摄就是针对这种现象的一个缩影,在张弛有序的故事叙述中,我们将向着我们提出的问题和观众想知道的方面进行客观而密集地呈现。

三、内容策划

(一)纪录片名称:初步定为《小编纪行》

(二)片长:15分钟左右

(三)纪录片主题:以参与出版《传媒新声》杂志的一个编辑的日常工作为出发点,体现学生编辑在进行杂志风格、内容等方面的探索进行时,展现学生编辑的工作中遇到的挫折、挣扎以及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等。

(四)纪录片的主要人物:

学生编辑小A、杂志社相关人员、被采访对象等。杂志社是事件的发展的最初的环境,也是事件之所以发展的诱因。小A是全篇的中心人物,是整个事件的推动者,他与杂志社其他人员有很深切的联系。而被采访对象是冲突的交锋点,小A对采访对象的寻找和采访,全篇的核心轴。在寻找采访对象过程中所遇到人员也对故事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纪录片的基调:

影片主要呈现欢快向上的思想情绪,在快乐的音乐(如《菊次郎之夏》或欢快的音效设置)的映衬下和轻松明快的图景中展现一种朝气蓬勃、勇于克服自我、直面困难的精神面貌。但在小A处于自我矛盾和外在矛盾交锋中时也应该侧重突出其抉择与耐心,配以沉重与激昂的音乐(如《蓝色多瑙河》),提高感染力。又如在以小A的工作状态的画面的基础上,画外音进行内心独白的时刻,配上抒情音乐(如《Givemeyourhands》)。

(六)纪录片的形式与风格: 本记录片属于人文社会纪录片,关注现实世界、身边的生活场景,在平稳的叙事中,强调叙事纪实,并能够在解说词的烘托中体现主题。本纪录片的解说词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在讲述故事、补充画面内容的同时,也使得主人公的思想和观众之间有一个交流的空间。镜头语言的应用,也是定位影片风格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长镜头对寻找采访对象的完整记录,特写镜头对人物高兴、紧张等情绪 的突出等来展现出影片的节奏的张弛有度。也可将不同景深的画面进行相关重叠,错乱排序等来体现叙事方式和角度等,如将绿叶、阳光等进行处理来展现影调。与此同时以不同的拍摄视点与观众进行相关的交流,并推进情节的发展,如在主人公不知进退与否的时刻,可仰拍并采用运动镜头,展现选择的迷茫。此外还可以在背景音乐、主题音乐的应用中体现纪录片的风格,《小编纪行》主要是以明快的音乐为主,即使在主人公遇到困难时也是以沉重但略显滑稽的音乐进行表现以为后面的情景的升华做铺垫。

(七)纪录片的冲突:

学生编辑的角色定位与现实认知的差异,对编辑的原有认识与学生编辑工作的对比,纪录片内在的人物之间的矛盾等。影片主要是对学生编辑工作的一个客观展示,主要着眼于对新事物的认知和展现。在故事的三个起伏点中展现,他们互相促进。

(八)纪录片的表现方式:

本纪录片采用故事化的形态的手法来表现纪录片的真实内容、悬念、细节、铺垫、重复、冲突、高潮和情景再现法对曾经的故事情节代替语言的讲述。例如,在故事叙述时,我们可以通过对主人公或其“同事”的摄像机采访来插叙其中来推动事件的发展。

(九)纪录片的结构:

结构是纪录片的生命。本纪录片围绕杂志出版流程这一主线来展现学生编辑的生活的一个侧面。主要以本片主人公以第一人称来进行解说贯穿,按照杂志出版的相关流程的时间顺序来记述。在影片的开头将与主题有关的相关人员的采访来引出纪录片的主人公和主要事件,使用画外音和与情境有关的空镜头来交代地点事件。并在顺叙中适当插入相关人员的评价和主人公的回顾等,从而较为完整地展现事件的过程和表现主旨。

故事有三个起伏点:策划确立、寻找采访对象、与主编的交涉。而寻找采访对象是故事的高潮,也是展现学生编辑的工作的一个重要反应点。在这个阶段,存在对故事的现实的还原和对主人公采访的展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按照受众的观看心理,至少在三分钟内设置一个高点,并能有效推动故事情节的叙述。在影片的最后是将成果的一个展现,如杂志的展卖活动或发送的画面以及画外音中主人公对此次出版活动的感想的表达,最后将画面切入被采访的主人公,最终定格在主人公拿着杂志微笑的中景镜头上。

四、拍摄场地

传媒新声杂志社办公室、石大校园采景、其他根据被采访对象的情况进行安排

五、受众分析显性受众: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师生;从事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人员;学校报社及杂志社团;与广电相关行业的人员,出版行业等隐性受众:对编辑行业感兴趣的人(对文化水品要求无要求,一般大众);对纪录片拍摄感兴趣的人;想要了解研究学习纪录片的人。

六、实施可行性分析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被拍摄对象均在石河子大学这一个整体环境中:人员相对固定,并且时间的有效性较长,整体流程中有一定的可控性,需要的资费较少,设备较为简单,场地选择相对容易、基本不用设置特定的布景来进行主观意愿的表达。有相关老师的指导,可以在理论上有一定保障。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拍摄纪录片的时候,还可以在被拍摄对象的指导下对策划和实施进行不断校正和完善。

但有些情节已经为过去式,需要相关的人员的表演融入其中,搬演与真实的冲突不可避免,并且,相关人员面对镜头的不自然也会影响纪录片的真实性的表现。另外,是将主人公的深刻的经历进行展现还是再一次的策划、采访、编辑等还有待商榷。当然,在场面的调度方面、节奏的把握、后期编辑等技术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

七、效果预测

1、从人文的角度去反映和展现编辑的日常工作,从表现客观生活逐渐深入到关注人的存在方式与内心世界

2、以画面为基础语言,配以解说词与音乐,把握节奏和印象的造型美感;

3、提高受众的人文精神与审美价值与品味,开阔视野,由多种文化的交流最终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

4、以形象性和客观实录精神满足人们求知渴望和精神探索需求,作为审视社会和人类自审的工具;

5、让潜在受众对编辑行业有所了解,对想要参与到该行业的的人提供参考与借鉴,以及已参与到该行业的人产生内心的共鸣。

八、拍摄设备

摄像机一台;三脚架;录像带若干;服装道具等

4、纪录片《我要飞回家》拍摄策划书

一.自我创作理念

平视社会人生,关注飞机晚点时相关人员的生活,从细节处着眼,展现隐藏在飞机延误之中的朴实与真实的生活,透过小视野关注大视野,挖掘整个社会各行各业在特殊时段的风貌。

强调叙事纪实,不仅要善于发现,还要善于选择,舍弃,重视过程,完善结果

在纪录片里贯注理性思维,谨记纪录片的本性:客观与真实,适当地施与人文关怀

二.基本风格

将平民化的视角和平实化的语言贯穿整部纪录片的始终,以真实的故事为主线,以现实环境与人物精神状态为配合画面,描述大规模飞机晚点时的人物生活,将一个平凡朴实的故事通过镜头与解说词娓娓道来,引发人群关注与思考

三.主要内容

当出现恶劣天气时!机场出现大规模延误、取消等现象,在这时通过候机旅客、地勤人员、被降机场到达的被降旅客、空勤、传媒业者等的工作状态,反映出各类社会人士对于飞机大规模延误的生活状况

四.目标人群

20-50岁的社会民众,抱有一颗热爱生活思考生活的心,关注民生关心民情

五.拍摄对象

乘客、机场地勤、机场空勤人员

六.拍摄地点

机场

七.拍摄目的从寻常人着眼,捕捉晚点时的生活细节,彰显一种服务性行业对待突发状况的放映,传达一种真实的生活风貌,以小见大,展示现代社会下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在的精神状态,从而引发人们对于生活、工作的思考,对于生活的见解,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八.时长

纪录片的时间浓缩为30分钟左右,以一个主题贯穿始终,配合以画面和字幕的解说,朴实却处处体现真情,全生态的拍摄与创作。

九.前期准备工作

题材的选择

(1)从情节的选取来说,飞机延误已是一个很平常也比较广泛的话社会现象,如果我们从小处和多角度着眼来体现一种大的精神风貌,对晚点生活的诠释也就更加到位,从而吸引更多人群的关注

(2)从被拍摄人物的选取来说,人种人物有的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人物有的时候我们未曾了解过的,但都平凡而朴实,他们间传达出来的正是整部纪录片所要表达的主题

前期采访

(1)阅读相关资料和书籍,做好拍摄纪录片的准备

(2)考察被拍摄对象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活状态,从而对被拍摄对象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3)与被拍摄对象面对面的交流,与对方建立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得到对方的信任,从而了解更为真实的信息作为拍摄的辅助资料,当然临场发挥也是重中之重

构思立意

明确拍摄的主题,谨记自己需要拍摄的目的,需要告诉观众什么,从而有计划有目的的选取素材,使纪录片的拍摄主题显得更深刻更合理

切入点

以最真实最细小的情节为着眼点,以小见大,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十.拍摄现场操作

(1)拍摄技巧

多景别多角度高低机位有变化的拍摄,多运用各种长镜头,捕捉各种细节,保持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注意场景和构图,掌握好场面调度,留足空镜头

(2)声音采集

语调清晰,注意素材声音的完整性,同期声的录制要注意声音的质量,多采集丰富的现场音

十一.后期制作

上一篇:应用文通知启事下一篇:有关读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