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户乡创建文明单位经验交流材料

2024-04-14

六十户乡创建文明单位经验交流材料(共3篇)

篇1:六十户乡创建文明单位经验交流材料

以创建促发展 以文明促和谐

---高新区(新市区)六十户乡精神文明建设交流材料

六十户乡地处乌市北郊,是首府乌鲁木齐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全乡行政区域面积为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270亩,居住着汉、维、回、哈等9个民族,所辖6个行政村、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244人。党委下辖9个基层党支部,党员227名。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各级文明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新疆座谈会精神为指导,不断抓基层,促发展、创特色,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创建活动不断上档次、上规模、出效益,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我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镇殊荣、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科技进步示范乡镇、自治区环境优美乡镇等多项殊荣。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完善责任,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牢固树立了文明创建“一盘棋”的整体意识,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制定创建计划,进行专题部署,并建立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到了文明创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五同时”(同时规划、同时布置、同时实施、同时检查、同时考核)。建立和完善创建机制,层层签订创建责任书,层层落实问责制和创建考核机制,每个行政村或部门有创建责任人,每位干部有创建责任要求,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期达要求”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以强化管理为突破口,精心打造一支善创业、带民富的党员干部队伍

我们按照“内蓄强兵、外朔形象”的方针,把建设高素质的乡村干部队伍,作为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强化干部教育和监督,卓有成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一是抓好乡党政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发挥“示范”作用。在班子建设上全力推进“四个加强”,“一个建立”。即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团结协作建设,建立重大事项党委议事制度,形成了乡党委领导下,班子成员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强堡垒。围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主题活动和创先争优主题活动,设计开展了“党性教育”、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党员亮牌示岗活动、公开承诺活动等一系列党内活动,有效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三是抓好乡机关站(所)建设,重树机关形象。围绕创建“新农村〃心服务”机关文化品牌,强化干部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办事公开制、失职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行为,树立起处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发展服务,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的价值观。在班子表率作用的带动下,我乡被评为市级“让党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先进集体”、县级“创先争优优胜班子”、十佳“五好”党委、“八进村、五促进”先进集体、区级群众满意好班子。

三、坚持以文化为魂,倡导科学致富、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尚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创建的方针,加强各式各样类载体建设,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收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一是广泛开展各种培训,提高农民科技道德素质。利用各级文明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等载体,加强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实用技术、劳动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全乡农民培训率达到了92%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一方面,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资金,改善乡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广播室的配套设施,全乡“三室”普及率达100%;另一方面,通过举办了“和谐杯”农民篮球赛、“天山放歌行”歌咏比赛、“我们血脉相连,我们亲如一家”千人签名活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比赛暨“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被区委授予百日文化广场先进单位。三是寓教于行,倡导文明新风尚。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道德评议小组,发动党员干部爱心捐款达6.88万元,慰问各类困难群体125户,为各族群众办实事21件。四是抓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地开展了以“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乡村”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年对群众推选选出的“十星级”文明户标兵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目前,全乡六个村,两所学校、卫生院和乡机关,有自治区级文明单位7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国家级文明村1个,三级文明单位创建率达100%。

四、坚持以民生为先,强基础、解民忧,进一步提升社以上,有345人获得了职业资格培训证书。二是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我们在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坚持民生优先,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转化为惠民利民举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在利民惠民项目上积极作为,成效显著。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打机井54眼、新修U型防渗渠道94公里。道路设施建设方面,新修乡村公路19条,铺设柏油路面总长59公里,整修居民巷道56公里,硬化巷道16公里,为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在安全饮水方面,实施了大梁村、三宫梁村、六十户村、八段村等四个村的人畜安全饮水改造工程,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在社会事业方面,完成了乡文化站综合楼建设项目、大梁村委会建设项目、乡中学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八段学校食堂建设项目、乡卫生院危房改造项目、3个村级卫生室建设项目,为百姓群众健康生活提供了便捷服务。在社会保障落实方面,民政优抚工作、残疾人保障、就业再就业等各项惠农政策得到了应补尽补,新农合、新农保工作推进有力,覆盖率达到100%,农民参合率分别达到了99.94%、97%,列全区各乡镇之首,成为近年来为群众办的最大实事。在美化环境方面,通过开展春秋两季植树造林、建立了专职保洁队伍、加大环卫设施投入等有利于绿化、美化环境的活动,打造“宜居环境”。目前,全乡植树造林面积达3442.9亩,绿化覆盖率达到了25 %,乡机关大院、大梁村村委会先后被授予市级花园式单位。

五、坚持以攀高争先为目标,抓民心、促发展,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我们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精神文明工作的出发点和的落脚点,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了农民人均收入较快增长。2011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 2468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了 11345 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乡新发展设施农业1068亩,推广自压膜下滴灌节水技术7200亩,2800亩水产品荣获农业部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殊荣,“柳丝湖”牌水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及产地认证,“绿色标准化养殖新技术推广应用模式”获得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向全疆推广;蔬菜、肉、奶、蛋、禽产量逐年增长,为保障首府蔬菜及副食品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发展会员 451人辐射农户1020人,特别是八段村水务协会自成立以来,大力推广智能刷卡电表,降低了农民用电、用水成本,成为维护群众利益的“保护神”,受到上级好评,全市农业节水现场会在我乡成功举办。

六、坚持以和谐为基,抓稳定,保安全,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我们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围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组织党员干部与哈族新村的哈族贫困户开展了“民汉党员、群众双结对”活动,从思想引导、技术帮扶入手,制定了帮扶方案和具体措施,使得该组30%的群众熟练地掌握蔬菜种植技术、人均收入增长了675元,实现了全乡各民族的团结和睦、共同发展。在综合治理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和辖区人口“四类管理法”,切实发挥民兵力量在全乡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骨干作用,加大了要害部位的技防监控、维稳设施的配发、改善,强化重点人员、重点地段的管理,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信访管理,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和人民调解工作,及时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我乡被评为市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

近年来,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成绩,得益于上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与信任,得益于文明办的指导与支持,得益于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拼搏和奉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创建认识,细化创建制度,强化创建措施,硬化创建考核,优化创建质量,更加扎实地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推动全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

高新区(新市区)六十户乡

2012年5月14日

篇2:六十户乡创建文明单位经验交流材料

(一)工作例会制度。乡维稳中心每周一下午召开维稳中心成员例会,分析研判本周形势,对成员单位提出工作要求,安排部署任务,集中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二)首问责任制度。工作中心办公室值班人员有信访办、综治办担任。值班人员在岗接访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对接访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登记、备案,能办理的及时办理,不能办理的及时交办有关领导和部门办理,负责全程了解情况并及时向群众反馈,直至工作流程终结,重大情况立即向维稳中心主任报告。

(三)情况报告制度。维稳中心各成员部门要定期向工作中心报告工作,深入村、组、群众当中,广泛收集,及时掌握全乡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信息,并及时向维稳中心报告,中心值班人员及时整理报告主管领导,及时召开分析研判会议,制定工作措施尽快办理。

(四)督查督办制度。对上级交办、领导批示的重要任务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维稳中心负责进行督查督办,检查进展情况,督促落实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五)协作配合制度。工作中心成员单位,对工作中心安排的工作要积极支持配合,对受理的矛盾纠纷、来信来访案件或其它工作任务,需要成员单位配合的,成员单位必须积极配合,需要抽调人员必须及时到位,不得延误。由工作中心统一安排相关单位部门及时办理群众的来访诉求。

(六)检查考核制度。工作中心定期对各组成部门及辖区内各村、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等单位部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责任制度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纳入半年、年终目标考核,兑现奖惩。

维稳中心职责任务

(一)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各村、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及人民群众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制度措施。

(二)收集掌握社情民意,分析研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形势,制定针对性工作措施,向各村、各单位提出工作建议。

(三)组织防范、打击“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和各种刑事犯罪活动。

(四)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和爱国宗教人士队伍建设,制止非法宗教活动。

(五)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综合受理、分流、调解、督办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机制。

(六)指导辖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组织排查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提高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综治工作的满意度。

(七)加强实有人口管理,组织开展对流动人口和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吸毒人员、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救助和教育管理工作,落实高危人员和重点人口的管控措施。做好妇女、儿童和青少年维权工作,保护其合法权益。

(八)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协调各村、各单位制定并演练各类应急预案,协助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

(九)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推进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组织协调开展禁赌、禁毒、反邪教、消防、安全生产等工作。

篇3:创建文明单位经验交流材料

自启动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我们不忘初心、奋进前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抓好理想信念的大事、群众身边的小事、城市发展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不忘为民情怀,矢志不渝抓创建

人民群众对文明环境的期望、对文明秩序的盼望、对文明风尚的渴望,是我们在文明创建路上勠力向前、攻坚克难的最大动力。我们沉下心、扑下身,坚持“为民靠民不扰民”创建理念,构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创建格局,推行“精准施策、精细作业”创建方法,建立“上下联动、全域创建”长效机制,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街一巷抓起,从一行一业管起,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城市文明环境不断改善,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不断进步。20年文明创建历程磨砺出的“坚持不懈、坚韧不拔,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信念追求,融入城市血脉、铸就城市品格,汇聚形成全市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创新城市治理,提升品质抓创建

底蕴丰厚的历史积淀、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包容厚重的文化传承,构成了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积极探索省会城市现代化治理模式,既提升城市颜值,也涵养城市气质,打造建管并重、内外兼修的品质之城。建立“网格化、精细化、智慧化、法制化”四位一体城市管理机制,累计拆除违法建筑6万多处、3000多万平方米。打造人脸识别、爱心斑马线、信用惩戒的“路口文明”,文明交通蔚然成风。充分利用泉城的独特禀赋,在“显山露水”上做文章,泉水连续14年喷涌,26处山体公园融入城市环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治霾攻坚战,“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渐渐成为生活常态。城市品质的提升,优化了发展环境、增添了发展后劲。创造了十几年来经济发展的最好水平。

三、加强人文关怀,服务群众抓创建

城市不光要有高楼大厦,更要有文明的温度。我们以打造“温馨泉城、温度城市”为目标,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项目化,全市涌现出5600多支志愿服务队、63万多名志愿者。三十六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毫无血缘关系孤寡老人的房泽秋,为挽救危重孕妇跑步献血的600余名泉城群众,这些普通市民用他们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文明行为,传递了正能量,温暖了一座城。为环卫工人开设4000多处休息站,为迎接高考、中考把整个城市调到“静音”档,为应对极端天气制定停课安排和误工免责处理意见,为方便市民生活着力打造10分钟社区

生活服务圈,这些融入点滴的人文关怀,让城市充满温情,汇聚成城市大爱。

文明创建的过程,就是凤凰涅槃、蝶变花开的过程。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是对过去20年文明进步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再攀高峰的期许。我们一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贯彻表彰大会精神,以城市发展的新气象和城市文明的新进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建文明城市助推县域发展

近年来,我们将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突出核心价值引领、突出创建为民惠民、突出城市精细管理、突出城乡统筹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狠抓创建,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近两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一、文明创建推动了新型城镇化进程

我们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为目标,启动“老城更新、三山融城、一江两湖、万亩田园风光”工程,夯实了城市发展基础。对城市道路和棚户区进行集中改造,同步实施道路、公园、广场、停车场、集贸市场、公厕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建设品位。着力改建农村公路,建设乡村示范点1000

多个,有62个村庄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实现了城乡共建共享。

二、文明创建促进了市民素质的提升

我们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了一批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公园和街道,推动“百姓宣讲团”在边境国门、民族村寨、单位行业广泛宣讲,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激发市民和游客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大力推进“礼仪”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旅游”“点赞礼让斑马线”主题活动,文明新风更加浓厚。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探索“服务队+服务站+品牌活动”的志愿服务模式,全市注册志愿服务队473支、志愿者8万多

人。连续4年开展“寻找最美”公益活动,选树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

三、文明创建解决了城市治理的难题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短板与问题,实施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市区公厕换装提升工程、道路绿化补差工程、路灯照明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实施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整治,通过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000多处、36万平方米。过去城市建设管理的难点变成了亮点,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四、文明创建增强了基层群众获得感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强群众获得感作为第一目标,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着力改造提升群众文体设施;

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新建校舍55.6万平方米、新改建学校运动场18.4万平方米;

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集贸市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市民切身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可喜变化,获得感明显增强。

上一篇:广州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一篇:甜言蜜语经典语录

本站热搜